专题5.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9772296137ee06eef91882.png)
《现代化的牧场》说课稿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顾瑛瑛说教材内容这框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内容,主要通过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文化让学生们了解草原这一地形单元的区域特色。
本框知识内容主要阐述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通过与上节课的《逐水草而居》的对比,感受草原环境的共性,以及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
让学生们通过分析,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人类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不同地区的区域生活和特色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到热带草原上的牧业特色,对于《现代化的牧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学习思路不明确,学习方法需要指导等问题,加上知识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说教学目标1.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知道大草原的牧业分布,分析影响牧业分布的白然因素;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知道澳大利亚的牧业生产特色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然坏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大家都知道绵羊家族和灰太狼一生都在斗争,灰太狼为了“生存之粮”斗勇,绵羊家族为了“生存”斗智,尽管有勇无谋的灰太狼,屡战屡败。
但是,绵羊家族早已厌倦了这样担惊受怕的tl子,再加上内蒙古“青青草原”大面积的沙化,它们决心要寻找一个新住所, 到一个没有灰太狼的地方。
家庭大会:时间:2012年8月14日地点:***乐园成员:羊家族全员目的:找到一•新住所,远远逃离灰太狼!教师:会议前,绵羊们各抒己见,喜羊羊发现一共有3个牧场让大家莫衷一是。
它们分别是西欧的英国大牧场、青藏高原、澳大利亚大牧场。
于是,喜羊羊就派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去勘探实地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66d9d240c844768eaee47.png)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2)基础:______________调节。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抵抗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外界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恢复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后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
“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
“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3)人工建立“”。
如“三北防护林”。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和○2负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和稳定。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P109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鸟数量下降害虫增加○3正反馈调节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ec3a82d650e52ea551898b3.png)
请同学们在思考、小组讨论后,完成上述问题。
教师在辅助学生完成上述问题的探究之后,总结流向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都大体相同:A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枯枝败叶或者遗体被分解者分解; C进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初 步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2.途径
3.过程
4.特点
5.模型
教
学
反
思
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紧凑,留给学生巩固的时间少,练习也很少,导致学生不能掌
握到位
首先我们来研究生产者的输入和输出。大家可以展开联想,在你面前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对于青草而言:
1.它的能量来源于什么?
2.这些能量如何输入到玉米体内?
3.这些能量的去向有哪些?
4.最终去向是哪里?
师:我们继续联想,在这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野兔,野兔正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
问题思考:
1.野兔获取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光能
↓光合作用
生产者
↙↘
呼吸作用ATP用于各
热能散失项生命活动↙↘
下一营养级分解者
高考 链接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 (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板书设计源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概念
2.能量流动过程
1.起点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食物链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
教学 重点
通过分析食物链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
教学方法与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教师PPT展示相关图片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b12ac6102020740be1e9b94.png)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a1445e1960590c69ec37693.png)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下图是生物群落内部调节___________的实例。
4、你能列举一个正反馈的例子吗?二、分类1、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2、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3、比较热带雨林与极地苔原带两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①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某种植物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地苔原带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地衣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以上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如果两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更容易回复原状的是____________⑤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提高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三)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
常见方法举例:2、对有害动物进行_____________。
常见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组1、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A、氧气B、水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5、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组7、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8、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你优异的表现是我们的期待。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2能量流动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2能量流动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2e0b6c5168884868662d6b3.png)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预习导学】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与过程1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过程: (1)能量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 。
(2) 起点:从 _____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3) 流入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传递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多数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 的形式散失。
【预习自测】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 散失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等于初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5.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B. 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C. 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6.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tqrt.、八 :课刖I I--先学案--( ( ( () ) ) )-2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C. 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D. 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课堂检测】1. 依据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1) 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植物把 能转变成 能,这些能量最终都变 —散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作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入某营养的能量=该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量(选填摄入、同化) (4)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最后的去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4.能量流动的过程分解占利用2.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C .①③④D .②③④3. 请尝试完成下面贝类的能量去向图解。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新人教必修3-人教版高二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新人教必修3-人教版高二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5762a7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教学重、
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提出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
指导学生分析并思考课本图8-24中的问题。
提出问题:
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出问题: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吗?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提出问题:
(1)计算赛达伯格湖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占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后一个营养级?
展示:某一个湖泊的能量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项目
内容
课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必修3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2ad5e6fa8956bec0975e387.png)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c383cd71ed9ad51f01df2c5.png)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09页,列举出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和恢复相对稳定的实例,并阐明原因。
自学检测1、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学习任务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理解)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10页,比较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说明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点。
活动2: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自学检测2、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池塘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学习任务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11页,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自学检测4、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稳定C、增加物种的数量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学习任务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自主学习活动1:总结“制作生态缸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自学检测5、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巩固达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332c7dd88d0d233d46afe.png)
专题5.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导读学习准备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3、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就越多。
4、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
破疑解难能量流动的特点: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①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而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⑵生态系统能量在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
原因是: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③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⑶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例外)。
这里“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应是指流入这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应是指下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
经典例题例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分析,戊是生产者,丁可通过三条食物链获得能量,三条食物链以及能量计算如下:①戊→庚→丁中消耗戊为:10×1/2×10×10。
500(千克);....②戊→甲→丁中消耗戊为:l0×1/2.X.10×1/2×10=250(千克);③戊→已→甲→丁中消耗戊为:10×1/2×10×1/2×10×10=2500(千克)。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8003a4d700abb68a982fbb1.png)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并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论分析有关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运用能量流动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三、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检查过关四、学习内容:(看书后填空)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散失的过程。
2、起点:从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途径:以的形式传递3、特点::沿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XXXXX:(传递效率)。
五、合作探究【探究一】分析课本图5-6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示意图:(1)如何理解摄入和同化的区别?(2)图中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几营养级?【探究二】2、分析教材中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对能量传递进行定量计算(1)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3)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探究三】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逐级递减?4、如何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水稻固定的能量高效地流向人类?六、精讲点拨1、流入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的去路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后者能量的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2、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七、知识小节能量流动的起点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流动的形式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效率用简图表示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分配:【反馈练习】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全部太阳能B、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C、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2、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个单位,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个单位。
专题5.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专题5.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1a53b79563c1ec4da710e.png)
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导读学习准备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3.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破疑解难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包括两个内容: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三.设计制作生态缸时的注意事项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1.要使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正常运转,除要使其具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生态缸要透明且封闭,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2)要有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而且阳光散射,避免光照太强,因为光照太强会使缸内温度过高,影响缸内生物生存。
(3)生态缸不宜太大,便于操作。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db9d5b490c69ec3d5bb75b0.png)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点击】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学习重、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导入设计】教师: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 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教师:母鸡可能就提出抗议了,为什么先吃我,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自主探究】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能量流动的概念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观察P93 能量流动的分析图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来源2、能量的输入3、能量的传递思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思考: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全部储存?1、观察P9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2、思考:每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有哪几条去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________渠道进行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2、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3、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生物必修3导学案: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必修3导学案: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e76d3bdaaaea998fcd220eac.png)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
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理由要适度,不应超过__________;(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协调。
(二)预习自测1。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错,扩大放牧数量3。
近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
![近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https://img.taocdn.com/s3/m/e89f3ec1650e52ea541898ba.png)
第2节2019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节第4节第5节编辑整理: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11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2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专题5.2.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3节第14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共2课时)学习导读学习准备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3.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4.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5.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 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破疑解难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图解具体分析图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光能),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
但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光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生产者身上的能量.(4)能量流动的主要形式:太阳光能一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即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而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点,分解者将流人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5)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人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人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69a46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6.png)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课)一:最新考纲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二:教学目标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4、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三:教学内容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情景问题1观察一片受蝗虫侵害的草原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思考: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草作为生产者,怎样获取能量?这些能量又去向哪里?“文字+箭头”构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模型3、蝗虫作为初级消费者,怎样获取能量?这些能量又去向哪里?“文字+箭头”构建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模型走近高考考向结合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1、(2023全国高考卷Ⅲ·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
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能量流动的概念小结: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三: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情景问题2 继续观察上述生态系统思考:草蝗虫青蛙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亮剑高考练一练: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1.(2023·湖南岳阳一模)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B.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四:课后练习题1.(变式题)如图为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和一个天然湖泊,分析两个鱼塘能量流动的区别,并完成以下变式题(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导读
学习准备
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
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3.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破疑解难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包括两个内容: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
对平衡。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三.设计制作生态缸时的注意事项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1.要使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正常运转,除要使其具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态缸要透明且封闭,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2)要有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而且阳光散射,避免光照太强,因为光照太强会使缸内温度过高,影响缸内生物生存。
(3)生态缸不宜太大,便于操作。
(4)选择生命力较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过大,以减少对有机物及02等的过量消耗。
(5)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不能将水装满,缸内放入水不宜超过缸体积的4/5。
(6)制作好后要贴标签,注明时间。
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缸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是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