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之虫痛推拿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儿推拿-神阙穴

家中有小孩出现腹痛,腹胀,或是便秘等毛病的时候,医生常会建议家长给小儿揉神阙穴来进行缓解,那么这个穴位到底在哪里?推拿的作用又是什么?
小儿神阙的准确位置神阙位于腹中部,肚脐中央。
《厘正按摩要术》:摩神阙:神阙即肚脐,以掌心按脐并小腹,或往上,或往下,或往左,或往右按而摩之,或数十次数百次。
小儿神阙的作用神阙具有温阳散寒,消食导滞,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泻,便秘,小便不禁,消化不良,水肿,痢疾,脱肛,腹痛,疳积等症。
小儿神阙推拿手法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称揉神阙(脐);指
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指,中指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揉100-300次;摩5分钟。
小儿神阙推拿临床应用揉神阙,摩神阙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神阙,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1)

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二)腹泻: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三)食欲不振:揉脾经、揉板门、捏脊。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四)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五)夜寐不安:摩腹、揉足三里、捏脊。
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六)出汗多:揉肺经、揉脾经、捏脊。
宜在饭前进行。
•(七)反复感冒:推肺经、揉足三里、捏脊。
宜在饭前进行。
•(八)尿床: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
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摩腹6月·12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手掌根部)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轻轻摩搓(而不是用力揉)3-5分钟•捏脊6月·12月•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以上过程为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揉足三里18月·24月•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迎香穴18月·24月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
位置:人体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坚持。
四神聪穴30月主治: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儿童中医保健穴位按摩示意图

忠路镇中心卫生院儿童中医保健穴位按摩
示意图
各位家长:为了宝宝的健康,请您记住下面
的方法
摩腹
6月龄或12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捏脊
6月龄或12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迎香穴
18月龄或24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中医病症: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肿,面部如蚁走感,丹毒,荨麻疹等
西医病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足三里穴
18月龄或24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四神聪穴
30月龄或36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腹痛是小儿常见病,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这里主要治由于腹部中寒,乳食积滞,感染蛔虫,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腹部绞痛而言,下面来看看小儿腹痛推拿手法。
虫痛型推拿手法主证:痛在脐周,时作时治,痛时剧烈如刀绞,患儿常高声啼哭,或躁扰不宁,止时则嬉戏如常,腹部有时可触摸到条索状,蠕动的包块,时隐时现。
平素面黄肌瘦,嗜吃异物,或曾吐蛔,便蛔,如遇蛔虫逆行钻胆,则疼痛更为剧烈,伴随面青,肢冷,口吐清涎,脉涩或弦,指纹色青。
治疗原则:安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一窝风,外劳,点按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厥阴俞,摩腹,揉天枢,神厥,掐揉四横纹,按内关,胆囊穴等。
推拿原理:一窝风与外劳为温中散寒之要穴,又是止痛治标之穴,配背俞各穴重在调理肝脾,行气以止痛,摩腹与揉天枢,神厥为局部直接作用,能使虫安气行而痛止,辅以四横纹化积,心胸取内关及验方胆囊穴,多能提高疗效。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
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
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虚寒腹痛推拿手法主证:脘腹疼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喜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饮食稍有不慎则易诱发腹泻,或见各型疳积之症,舌淡或光红无苔,脉细,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止痛。
推拿处方:调五脏,补脾经,补肾经,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推上三关,摩脐与丹田,揉中脘,建里,巨阙,石关,梁门,天枢,关元等穴,推上七节骨,捏脊,揉足三里。
小儿腹痛家长千万不要盲目按

小儿腹痛家长千万不要盲目按小儿腹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其不只是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标志,还是诸多腹部意外疾病的表现之一。
由于引发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因此,要对症进行治疗,千万不要随意止痛,以免对病情造成掩盖,延误治疗,产生严重后果,应根据实际病因,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 小儿腹痛时,为何不能盲目按揉?在小孩子出现腹痛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想知道该怎么处理?家长应该知晓,有诸多原因都会引发小儿腹痛,比如受寒、腹胀、胃痉挛等。
所以,在遇到小儿腹痛的时候,家长最先想到的就是对小孩腹部进行按揉,以帮助其得到缓解。
很多情况下,此方法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但是,如果是特殊情况,对腹部按揉不仅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会致使病情加重,产生可怕后果。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哪些情况不能按揉小儿腹部。
(1)肠虫症:小儿腹痛最常见的一种原因就是腹中有蛔虫,在虫体被刺激之后,会使蛔虫在腹中随处蠕动,对肠道造成刺激,引发痉挛性疼痛。
如果,此时对小儿的腹部进行按揉,就会使得蛔虫的活动更加剧烈,在腹部随处乱窜,可能会引发胆道蛔虫病;蛔虫还会穿破小儿娇嫩的肠壁,引发弥漫性腹膜炎。
(2)急性阑尾炎:早期的阑尾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肚脐周边也许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有的时候会有呕吐或腹泻症状,对腹部按压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由于小孩的免疫能力较弱,患有阑尾炎时很容易出现穿孔的情况,此时对孩子的腹部进行按揉,可能会促使炎症化脓处破溃和穿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
(3)肠套叠:此类病症较常发生于年幼,尤其是肥胖的儿童,是因为被套入的肠道血液供应被阻碍,从而引发的腹痛,长此以往就会有肠管坏死的可能。
如果对此类小儿的腹部进行按揉,就会致使嵌入部位加深,加重小儿的病情。
2 小儿腹痛时,家长应该怎样处理?由于小儿腹痛的病因太多,家长千万不要只是根据疼痛程度来猜测病情,更加不要盲目对其腹部进行按揉,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那么,在小儿出现腹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家长不能过于焦虑,应对小儿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进行观察。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小儿推拿课件:腹痛

五分钟推拿法
• 一窝风,拿肚角,揉板门,补心,补肾阳, 补脾,平肝,上三关,顺运内八卦,外劳 宫,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正捏脊, 搓揉脾俞,胃俞。
虫积痛
• 突然腹痛,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或在 腹部摸到条索状物,时聚时散,甚则面黄 肌瘦,嗜食异物或便虫,面部白斑,巩膜 蓝斑,下唇有颗粒样小点,舌尖起红刺。 如蛔虫窜行胆道则阵阵钻通,汗出肢冷。
肠痉挛
•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 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 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 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 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 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 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 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 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胃肠生长痛
• 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见于3— 1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 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 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发作次数因儿童而异,有 的每天数次,有的每小时数次。疼痛部位以脐周 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 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表 现为肠绞痛,可见儿童疼痛难忍,面色发青或发 白,甚至恶心呕吐,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肠 鸣音。一般情况下,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儿 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玩乐恢复如常。
肠套叠
•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 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 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 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 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 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 样大便。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 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 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 治疗。
小儿推拿振腹手法

小儿推拿振腹手法小儿推拿振腹手法是一种疗法,通过轻微的按摩和振动来促进小儿胃肠蠕动,缓解胀气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这种疗法可以帮助小儿的消化功能正常运作,加速废物的排出,提高免疫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下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注意事项。
这种疗法只适用于小儿,对于成人并不适用。
在进行推拿振腹疗法之前,必须确保小儿没有明显的腹部创伤或肿块,并且不处于发热或疼痛的状态。
此外,在进行疗程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医生,确保小儿没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小儿的干扰。
接下来,让小儿平躺在柔软的床垫上,解开衣服让腹部暴露出来。
在进行手法之前,可以先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儿腹部,以帮助放松肌肉和舒缓不适。
振腹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先在小脐周围涂抹一些植物油或润肤露,以减少手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然后,要使用中指和食指一起在小儿腹部进行轻柔的按摩。
按摩的手法主要是顺时针方向推动,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
在进行推拿时,手部应该保持放松,以避免对小儿造成不适。
振动手法主要是用手掌在小脐周围做轻微的振动,可以用力轻轻地摇动小儿腹部。
整个推拿的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可以根据小儿的反应和情况来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时间。
最后,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这种疗法可以促进小儿胃肠蠕动,缓解胀气、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和睡眠质量,提高小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但是,尽管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疗法,但在进行疗程之前,一定要先咨询专业的医生,确保小儿适合进行此项疗法,并且没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小儿推拿振腹手法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可以帮助小儿缓解胀气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进行推拿振腹疗法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手法。
同时,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效果因人而异,不同小儿的反应可能也会不同,因此在实施疗程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下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一)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且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对小儿某些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效果。
一、委中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熄风止。
穴位定位: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疾病: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点按在委中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30至50次,力度由轻至重,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惊风、抽搐、腹痛、遗尿等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和经络油。
在委中穴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角刮法,将刮痧板的脚部着力于委中穴,力度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小便不利,下肢痿软、无力、吐泄等疾病。
二、箕门学:主要功效:清热利尿,治水泻。
穴位定位:箕门学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主治疾病: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合并食指,中指,用两指指腹,从腹股沟部位推至膝盖内侧上缘,操作100至300次,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小便赤涩不利,尿闭等泌尿系统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
经络油。
在箕门学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面刮法,将刮痧板的一侧着力于大腿皮肤,从腹股沟部位刮至膝盖内侧上缘。
着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刮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三、百虫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止抽搐。
穴位定位:百虫穴,位于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还有外科的疾病,一定不要给孩子乱吃药,可以多了解一些肚子疼的按摩手法,缓解疼痛的症状。

还有外科的疾病,一定不要给孩子乱吃药,可以多了解一些肚子疼的按摩手法,缓解疼痛的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食、中指点按中脘穴并按揉1分钟。
(2)捏拿背部脾俞、胃俞、至阳穴处肌肉各20次。
(3)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4)顺、逆时针摩腹各3分钟。
2.随证加减(1)实寒痛:腹痛较剧,啼叫不安,腹部喜温,得热则舒,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
常用手法加①揉一窝风50次,推三关200次。
②揉外劳宫穴50次。
③拿肚角5次。
(2)虚寒痛:腹中时有疼痛或腹痛隐隐不止,腹部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
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关元、命门穴各1分钟。
(3)伤食痛:脘腹胀满并疼痛,拒按,不思乳食,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肠,推六腑各100次。
②揉板门50次,按天枢30次。
(4)虫积痛:腹痛绕脐而作,时痛时止,嗜食但面黄肌瘦,睡眠不安或睡时咬牙,大便化验可见蛔虫卵,舌淡苔白。
常用手法加①清补脾土(脾经)各100次,清大肠200次。
②拿肚角5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屈儿仰卧,家长用左手大拇指点按中脘穴,同时用右手大拇指掐双侧三阴交穴,如此持续操作5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脐中心逆时针摩动5分钟,拿肚角3次。
(3)患儿俯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然后横擦背部,以透热为度。
2.生活调理(1)腹痛在小儿疾病中很多见,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按摩前要全面检查,及早作出正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2)腹痛患儿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外邪侵袭,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及过食生冷等。
(3)若腹痛见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发凉等症状时,应马上到医院治疗。
小儿推拿按摩5种方法

小儿推拿按摩5种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们都想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和成长。
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如何正确地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小儿推拿按摩的5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拇指按摩穴位穴位是指人体上有重要疏通经脉,调整人体机能的特殊部位。
小儿推拿按摩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涌泉穴”等。
拇指按摩穴位可以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二种方法:摸背揉腰按摩孩子的背部和腰部,可以舒缓孩子的肌肉压力,有助于孩子的睡眠和减轻孩子的腰疼。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轻压背部,在腰部绕圈按摩。
第三种方法:促进肠胃蠕动肠胃是人体内最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之一。
孩子肠胃问题的出现,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和健康。
促进肠胃蠕动是小儿推拿按摩的重要防治方向。
要注意的是,按摩的时候要轻柔,尽量不要过于强制,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第四种方法:拍打按摩拍打按摩是小儿推拿按摩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
可以使用平手拍打,寻找最舒适的频率,从头顶部、两肩向下,两臂、两侧腰部、臀部、两大腿、小腿,按部位依次进行拍打操作。
拍打力度必须温柔,拍打部位需要变化,不容易在同一位置长时间停留。
第五种方法:推拿脚部孩子的足部是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推拿孩子的脚底和脚背,可以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消除孩子的疲劳感。
脚底是人体上有重要穴位的地方,正确地按摩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恢复平衡。
总结一下,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按摩的方法和力度也应有所不同。
在进行小儿推拿按摩之前,最好先去专业的医院或者按摩师那里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免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不适。
小儿推拿穴位主治

百虫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又称百虫窝。
操作:或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
次数:5 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
临床应用:按,拿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若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刺激宜重。
鬼眼
位置:正坐屈膝,膝盖下凹陷中(外侧凹陷称外膝眼,内侧陷中称内膝眼)。
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称按鬼眼或揉鬼眼。
次数:50 次。
主治:惊风,下肢抽搐,膝痛。
临床应用:按鬼眼能熄风止搐,按时拇食指同时用力于两侧鬼眼处合按。
揉鬼眼能治膝关节疼痛。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肼骨旁一寸。
操作:用拇指端作按
揉法,称揉三里。
次数:50 次。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
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经,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常于推天柱骨,分推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脾虚腹泻;且常与内脊,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
丰隆
位置:外踝上八寸,肼骨前缘外侧一寸半,肼腓骨之间。
操作: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丰隆。
次数:50-100 次。
主治:咳嗽,痰鸣,气喘。
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
主要用于毯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常与揉膻中,运内八卦等合用。
儿童腹部按摩操作方法

儿童腹部按摩操作方法儿童腹部按摩是指在专业指导下,通过按摩手法对儿童的腹部进行刺激,以达到促进消化、缓解腹痛、增强免疫功能等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儿童腹部按摩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儿童腹部按摩前,首先要确保儿童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选择一个安静、温暖的房间,并将儿童放在柔软的垫子上,可以在床上铺上毛毯或垫子使其更加舒适。
另外,按摩前需要先洗手,并剪短指甲以防误伤。
2. 正确的体位为了方便按摩,儿童需要处于舒适的体位。
对于较小的儿童,可以采用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双手放置在腹部两侧。
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采用仰卧位或半侧卧位,双膝弯曲,双手放在胸前或腹部两侧。
3. 按摩手法(1)推动手法:用手掌从腹部中央往两侧同时推动,重复数次。
(2)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指压或旋转按摩腹部的特定穴位,如:气海穴、关元穴和天枢穴等。
(3)揉捏手法:用手指和手掌捏住腹部皮肤,以顺时针方向揉捏数次。
(4)轻拍手法:用手掌轻轻拍打腹部,以刺激腹部局部肌肉和皮肤。
(5)顺时针按摩: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按腹部,从脐向四周按摩,可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4. 按摩技巧(1)按摩力度要轻柔:儿童的腹部比较娇嫩,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
(2)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的方向一般是从左下腹到右下腹,再从右上腹到左上腹,即为顺时针方向。
(3)不要过度压迫:在按摩时不要过度压迫儿童的腹部,以免造成不适。
(4)按摩的频率和时间:按摩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1-2次。
5. 注意事项(1)按摩前不宜过饱或过饿:在进行腹部按摩前,儿童不宜过饱或过饿,以免影响按摩的效果。
(2)按摩时要与儿童沟通:在进行腹部按摩时,要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感觉和反应,以及是否存在疼痛或不适。
(3)注意按摩手法的正确性:进行儿童腹部按摩时,要确保按摩手法的正确性,避免造成不适或损害。
总结起来,儿童腹部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对儿童腹部进行刺激,以促进消化、缓解腹痛、增强免疫功能的方法。
如何通过按摩缓解宝宝肚子痛?

如何通过按摩缓解宝宝肚子痛?有时候宝宝老说肚子疼,也不知道真疼还是假疼,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大意,对于小孩子肚子疼,有说是受了凉了,喝点热水就好,还有说生虫子了,吃打虫子药等等。
其实按摩的方法既简便又安全,下次孩子肚子疼,妈妈们不妨先试试小儿推拿。
一、按摩的方法第一步:推三关100次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的摩动,顺时针逆时针各半,摩5分钟。
(此处配两张彩图,图2-3-1为腹部范围,图2-3-2为摩腹的方向。
) 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
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
二、审病求因腹痛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一个症状。
凡在腹部胃脘以下,脐的两旁及小腹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属腹痛的范围。
如果疼痛在两侧胁肋部则称为胁痛,疼痛在脐上则称为胃痛。
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涉及的范围很广,一般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
功能性腹痛常因单纯的胃肠痉挛引起,如消化不良、肠蠕动紊乱、过敏性肠痉挛和消化道寄生虫病等。
疼痛的表现通常是没有很明确的疼痛点,而是一片,孩子常说不出具体疼的位置,而且疼痛位置不固定,疼痛时间有时长有时短,最主要的腹部肌肉基本不会出现肌紧张,也就是硬硬的像块石头一样的情况。
还有一些小孩是因为不想上学或饭菜不合口,也会说肚子疼。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脸色、表情、疼痛的时间,如果孩子肚子疼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要巧妙应对,甚至可以请教幼儿心理专家。
腹痛怎么推拿

腹痛怎么推拿文章目录*一、腹痛怎么推拿1. 腹痛怎么推拿2. 运动的时候腹痛要怎么办3. 女性腹痛有哪些原因*二、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三、腹痛患者常用检验项目腹痛怎么推拿1、腹痛怎么推拿 1.1、掌揉关元穴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背上,将右手掌心紧贴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
1.2、掐合谷穴将一手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
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1分钟。
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
2、运动的时候腹痛要怎么办首先是在运动之前要做的事情,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空腹或者过于饱,先做一做热身运动。
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呼吸的均匀,尽量不要让自己出现心跳加速或者胸闷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并且很难受,请慢慢停下来,不要马上坐下休息。
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可以用手用力按压腹部,这样能够缓解疼痛。
3、女性腹痛有哪些原因卵性腹痛此类的问题一般是每个月有几天,有个会自愈,期间多用温和的食品就好,不需要就医。
痛经 ,痛经分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种。
原发性痛经常见于青春期少女,原因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寒冷、情绪心理因素有关而无器质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或结婚与生育后,一般可以自愈。
继发性痛经常见原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
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1、从年龄看腹痛: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原因也不同,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多见肠胀气、肠套叠、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而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
年长儿为多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
2、以疼痛特点看腹痛: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及疝嵌顿等,特点是持续性绞痛,局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特点为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
但要注意有时同一疾病的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在不同阶段其疼痛特点可以互相转换,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如果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的话,应注意外科急腹症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 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掐揉一窝风
二、操作手法: 一手持小儿的手,掌心向下,另一手拇指指端 以顺时针方向揉按一窝风100-300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温中行气,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腹痛, 伤风感冒,小儿惊风等病症。
位置
位于腹部。
摩腹
操作手法
将手掌置于腹部,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 表面做顺时针摩动100-300次,以局部皮 肤发热为度。
功效
逆时针方向主治腹泻,恶心,呕吐,顺时 针方向主治便秘,疳积,消化不良,腹痛 腹胀等。
位置
肚脐。
揉按神阙
操作手法
将手掌置于神阙上,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 摩动100-20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
主治腹痛,久泄,小便不禁,消化不 良,疳积,腹胀等。
一、位置 位于大椎与肩峰短连线的中点。
拿肩井
二、操作手法:
位置
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清肝经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 小儿食指指根方向推向指尖称清肝经,推 200次。
功效
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 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 发热,口舌,咽干,目赤等症状。
位置
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清心经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 小儿中指指根方向推向指尖称清心经,推 200次。
一、位置 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补肾经
二、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顺 时针旋转推动小儿小指螺纹面,300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补肾益脑,清热利尿的作用。主治先天不 足,久病虚弱,肾虚腹泻,尿多,小便黄短, 遗尿等。
推三关
一、位置 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二、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婉,合并另一手食指,中指, 用指腹从小儿的手腕推向肘部,推100-300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主治身 热不退,烦躁不安,惊风,抽搐,食积, 呕吐,腹泻等症状。
位置
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补脾经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顺 时针旋转推动小儿拇指螺纹面称补脾经, 推300次。
功效
具有健脾养胃,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食 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 消瘦等症状。
将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拿捏肩井5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发汗解表,舒经活络的作用。关窍手法。
赏 观
谢 谢
一、位置 位于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开天门
二、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眉心推至前发际,交替直推, 称开天门,24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解表发汗,明目止痛,开窍醒神的作 用。主治小儿头痛,惊风,发热,感冒, 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症状。
推坎宫
一、位 置 位于眉头至两眉梢成一横线。
二、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向眉梢分向推动。力度 由轻至重,以眉心稍微发红为度,24次
虫腹痛推拿——
腹痛之虫痛介绍
1、定义: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症状。 2、病因病机: 多因感受风冷寒邪,或过食生冷,使中阳受遏,或乳食不节, 饥饱失常,或感染蛔虫,扰动肠中,扭结成团, 均可使中焦气机阻滞不通, 发生腹痛。或脾胃虚寒,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寒湿停滞,气机不畅而腹 痛,隐作不休。 3、辩证与治疗 A、主要症状:腹痛突然发作,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小儿消瘦,食欲不 佳,或嗜食异物。 B、治疗原则:温中行气,安虫止痛。 C、选配穴位: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清肝 经、清心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 脐,拿肩井。
功效
具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身 热无汗,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夜啼失眠 等症状。
位置
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补肺经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顺 时针旋转推动小儿无名指螺纹面称补肺经, 推300次。
功效
具有宣肺理气,清热止咳的作用。主治咳 嗽,气喘。虚寒怕冷,感冒发热,脱肛等 症状。
三、功能主治。 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主治发热, 恶寒,气血虚弱,风寒感冒等。
揉外劳宫
一、位置 位于手背侧,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 后0.5寸。
二、操作手法: 一手持小儿的手,另一手拇指指端按压在外劳 宫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100-300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温阳散寒,健脾养胃的作用。主治外感风 寒,腹痛腹胀腹泻,脱肛遗尿疝气,咳嗽痰多 等疾病。
一、位 置
揉按总筋
位于掌后腕横纹的中点,针对中 指处。
二、操作手法
用一手持小儿的四指,用另一手的拇指指 端揉按总筋,24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主治口舌生疮,夜 啼,惊风,牙疼,发热烦躁等症状。
一、位 置 位于掌后腕横纹上。
分阴阳
二、操作手法
用两拇指自掌后腕横纹中点向两旁分推, 24次。
三、功 效
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醒脑明目的作 用。主治小儿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斜视等症状。
一、位 置
揉按太阳
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 角延长线的上方。
二、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太阳穴, 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24次。
三、功能主治
具有宁神醒脑,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小 儿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发热, 惊风,目赤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