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头部穴位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2、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 间,属督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按或揉,称按 大椎和揉大椎。用双手拇指、示指将其 周围的皮肤捏起,向其穴挤去,称捏挤 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发热,项强,咳嗽,感冒 ,百日咳。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 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端按揉 之,称揉天枢。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 痰止嗽。 【配伍治病】腹胀、腹痛、腹泻、 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8、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患儿仰卧,医者用拇、食、 中三指向深处拿之,称拿肚角,操作 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 轻微动作为一次。3-5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 痛。 【配伍治病】腹痛、腹泻、腹胀、痢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穴位图解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穴位图解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穴位图解穴位:百会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按揉30次。

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推坎宫穴又叫分头阴阳。

眉心至两眉稍成一横线为坎宫穴。

推法为用两拇指面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向推动30~50次。

此种手法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

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哭闹不安,惊风,屈光不正。

山根穴位于印堂穴下,从侧面看,是鼻子起始的位置,如果把面部看成是地面,山根穴那鼻子便是山脉升起之地,所以称之为山根。

财运的基本就从山根而起,山根挺拔,通常是纳财之基础,也就是鼻梁要隆起,而不要塌陷。

有必要提一下,隆起是平衡的升起,而并非露骨。

按摩此穴3—5次,掐山根穴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两眼内毗连线中点与印堂之间的斜坡上。

有明目、安神之作用。

主治疾病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塞不通等。

也可作诊察穴使用,若见青筋基邢,则是惊风或内伤的表现。

穴位: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甲掐之。

约掐3~5次。

主治:昏厥,惊风,抽搐。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 > 小儿推拿穴位:迎香位置:鼻翼外侧,旁开5分。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

约15~30次。

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

穴位:牙关(颊车)位置:下颌角前上方1寸,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高点处。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

约15~30次。

主治: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等。

穴位:印堂(眉心)位置:两眉之间连线中点。

操作:用拇指甲作掐法或用指端作揉法。

掐5次,按揉50次左右。

小儿推拿学头面部穴位

小儿推拿学头面部穴位

2、坎宫
【位置】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
头痛。 【应用】 1.作为起式与开天门同。 2.调节脏腑阴阳。坎宫为水性,肾所主,肾
为阴阳之根。此法又名分推头阴阳,古人谓其 通过调肾中阴阳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的目的。 3.眼目之上,推之能明目祛风,适用于迎风 流泪、眼目胀痛、目赤痛、近视、斜视等。
3、太阳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止头痛。 【应用】 1.作为起式与天门、坎宫同用。 2.善调阴阳。古人谓左太阳,右太阴。揉、运之,
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使阴阳协调。治疗小儿汗证、 夜啼、遗尿、小便频数、癫痫等阴阳失调之疾有效。 3.疏散风邪、疏通经络力强,是治疗各种外感、 头痛、头昏、项强的重要穴位。 4.具有明目之功,用治目赤肿痛、近视等。
4、耳后高骨
【功效】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 【应用】 1.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共为小儿推拿起
式,前三者长于调节天人、脏腑和阴阳。本穴未 病先防惊风,为治未病之体现。 2.发散之力较强,用于外感发热、感冒、头痛、 项强、流涕等。 3.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改善小儿睡眠,用于 夜啼、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神昏烦躁等。
8、睛明
【操作】以小指指腹振按之,操作半分钟; 或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之,操作30~50次。
【功效】明目,通窍排脓。 【应用】 1、眼疾 2.小儿泪道阻塞时,振按之多有脓液溢出,
利于泪道畅通。
9、四白
【功效】明目,润燥,养颜。 【应用】 能增进视力,用于近视、弱视、斜视等的
5、囟门
【操作】 1.摩囟 医者右手掌置于儿前额,食、中、无名三
指并拢置于囟门,缓缓摩动约1分钟。 2.揉囟 以三指或拇指指腹揉约1分钟。 3.推囟 以拇指桡侧快速来回轻搔囟门穴约半分钟。 4.振囟 以拇指指腹或掌根高频率振动半分钟。 上述四步连续操作,一气呵成,称“囟门四步法”。 【功效】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精选文档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精选文档


【太阳】

点、线结合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 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 感、内伤; 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 强疗效。

【人中】
【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


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 池、推天柱等。 镇惊通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
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谢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 分阴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 感表证及内伤杂病; 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 穴合用。

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 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 【功效】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常
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 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 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 完成后,再操作此穴。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 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 与督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 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 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 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六、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
次,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 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 经、拿风池等合用。
七、高骨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
八、七节骨
•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 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 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 向下推),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
揉龟尾相配合。
九、肩井
•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 之中点。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一、龟尾
• 【位置】尾椎骨端。 •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头面部新生儿抚触和穴位按摩,能增进亲子感情、能安抚新生儿不良情绪、增强新生儿的食欲、增加新生儿的睡眠、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下头面部有哪些常用按摩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1、攒竹(天门)【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

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位置】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拇指甲掐。

【次数】 3到5次。

【主治】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

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

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位置】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到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

拇指端轻揉囟门。

【次数】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小儿推拿常用穴:开天门、推坎宫是醒脑明目,止头痛的最佳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开天门、推坎宫是醒脑明目,止头痛的最佳穴位?

⼩⼉推拿常⽤⽳:开天门、推坎宫是醒脑明⽬,⽌头痛的最佳⽳位?
在推拿治疗⼩⼉发热、⼩⼉感冒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看到⼩⼉推拿的⽳位很重要,并且很关
键。

所以本节课,我们⼀起来学习⼀下⼩⼉推拿中常⽤的⽳位,先来看看头⾯部的⽳位。

⼀、头⾯部⽳位
1.头⾯四⼤⼿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后⾼⾻
开天门
位置:两眉正中⾄前发际线成⼀条直线
操作:“开天门”作为起式推24次,作为头⾯部治疗可推200次左右
功效:调节(天⼈)阴阳,祛风散邪,开窍醒神、通⿐窍、⽬疾,开启经络激活诸⽳
推坎宫
位置:⽬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横线,左右对称排列
操作:“推坎宫”作为起式分推24次或64次;
作为治疗感冒、⽬疾可操作3分钟左右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脏腑)阴阳,醒脑明⽬、⽌头痛
运太阳
位置:外眼⾓与眉梢连线的中点后⽅凹陷处。

左太阳,右太阴
操作:揉太阳,运太阳,于该⽳表⾯连圈。

作为起式操作24次,作为⽬疾治疗可,操作3-5分钟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左右)阴阳清利头⽬
⽿后⾼⾻
位置:⽿廓中下部突出⾻性标志为乳突,其下约1⼨凹陷中
操作:掐揉⽿后⾼⾻,揉3掐1,操作50遍
功效: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改善⼩⼉
睡眠,惊风、夜啼、⽿鸣⽿聋、中⽿炎。

最新、最全、实用小儿推拿讲解之一:头部穴位

最新、最全、实用小儿推拿讲解之一:头部穴位

最新、最全、实用小儿推拿讲解之一:头部穴位很多宝妈非常喜欢小儿推拿,接下来“健康去哪了”会用10天左右的时间,从头到胸腹、四肢、手穴给大家系统地讲一遍小儿推拿。

想系统掌握小儿推拿的家长们,可以持续关注一下。

百会穴百会穴很好找,在人的头顶上,两个耳朵尖联线的中点就是。

百会的意思是“一身之宗,诸神之会”,由于它是三条阳经、督脉、肝经的汇集处,所以叫百会。

对于孩子来讲,百会穴是个好穴位。

其一,它可以醒脑开窍。

由于百会穴在头顶中心处,下面正对大脑,因此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眩晕、头痛、惊风、癫痫、失眠。

其二,它是头部“诸阳之会”,因此它可以提振阳气,孩子久泻、遗尿等也常用到它。

孩子有上面这两种不适,把您的大拇指放上去,前后推50次即可。

推囟门囟门咱们宝爸宝妈们都不陌生,孩子出生后额头前软软的没有闭合的像天窗一样的就是。

小孩子还有个囟门穴,在百会穴下方3寸(孩子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就是3寸)。

孩子受惊吓、鼻塞、头痛可以推(擦)囟门。

推囟门,用您双手四指放在孩子的耳朵上方,大拇指放在囟门穴上交替向上推就是。

50~100次即可,需要提醒家长一点,孩子的囟门未闭合最好不要推此穴位。

开天门开天门在很多地方是一种习俗,天门打开了,天上的神仙下来走入千家万户,家家幸福。

开天门也是一种小儿推拿的手法,如果孩子受寒啦、感冒了,头痛,难受,没精神,您可以给孩子开开天门。

天门穴不是一个点,是一条线,由小儿两眉心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保赤推拿法》中说:“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先贤说得很清楚啦,用您的大拇指推24下即可。

眉心穴眉心穴也叫印堂穴,两条眉毛连线的中点就是。

孩子有鼻炎、鼻塞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推推眉心,手法很简单,把您的大拇指放在眉心上,另外四指放在额头上,然后一下一下地往上刮即可。

另外,有研究表明,经常推眉心穴可以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促进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湿润,可以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小儿推拿穴位知识,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呢!你想想看,小小的穴位,就像身体里的小开关,轻轻按一按,就能给孩子带来好多好处。

就好比家里的各种电器开关,按对了,灯就亮了,电视就能看了,多有意思呀!咱先说这个天门穴,在孩子的额头正中间。

给孩子推这个穴位呀,就像是给他们的小脑袋瓜来了一场温柔的按摩。

孩子要是有点不舒服,比如哭闹啦,或者感觉脑袋闷闷的,你就用你的大拇指,轻轻地从下往上推一推。

这感觉就像是给孩子的小脑袋吹了一阵轻柔的风,能让他们舒服不少呢!还有那板门穴,就在孩子的手掌上。

这可是个重要的穴位哟!就好像是孩子手上的一个神奇按钮。

孩子要是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那你就多揉揉板门穴。

揉的时候呀,就想象自己在给这个穴位做一场小小的按摩派对,让它活跃起来,这样孩子的食欲说不定就被你给召唤出来啦!再说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在孩子的小腿上呢。

它就像是孩子身体的能量站,给它按一按,就等于给孩子的身体加加油。

要是孩子容易累,或者身体有点弱弱的,那你就多帮他们按按足三里。

就像给他们的小腿装了一个小马达,让他们活力满满呀!哎呀,这些小儿推拿穴位真的是太神奇啦!咱当家长的可得好好记住它们。

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把打开孩子健康之门的钥匙。

我们不用打针吃药,就能让孩子舒舒服服的,多好呀!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咱能不好好利用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穴位,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就像那些小小的星星,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咱给孩子推拿穴位,就是在给他们的身体注入温暖和关爱,让他们茁壮成长。

所以呀,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多给孩子推推这些穴位,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长大。

相信我,你一定会看到神奇的效果的!这可不是我在吹牛哦,你试试就知道啦!。

小儿推拿特定穴——头面颈项部穴位护理课件

小儿推拿特定穴——头面颈项部穴位护理课件

根据小儿的具体病症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感冒可选取印堂、太阳等穴位进行 推拿。
遵循“轻、柔、准、快”的原则进行 推拿操作,即力度轻柔、定位准确、 操作快速,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等因素 进行个体化选取,以确保安全有效。
04
头面颈项部穴位护理手法
头面部穴位护理手法
揉太阳穴
推坎宫 捏鼻梁
颈部穴位护理手法
01
02
揉风池穴
拿颈项
03 搓颈项
项部穴位护理手法
捏脊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起脊柱两侧 皮肤,自下而上连续捏拿50-100 次,可调理脏腑功能,改善食欲
不振等症状。
推脊柱
用食中指指腹沿着脊柱向上推动, 反复50-100次,力度轻柔,可 缓解小儿厌食、疳积等症状。
提肩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提拿 肩井穴部位肌肉50-100次,可 缓解肩部酸痛、颈项僵硬等症状。
小儿推拿特定穴——头 面颈项部穴位护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儿推拿基础介绍 • 头面颈项部穴位概述 • 头面颈项部穴位护理手法 • 头面颈项部穴位护理实践 • 常见问题与解答
01
引言
课程背景
课程目标
掌握头面颈项部穴位的基本知识 和护理技巧。
了解常见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方 法,学会运用头面颈项部穴位进
头面颈项部穴位的重要性
头面颈项部穴位的功能
头面部穴位主要与头部及面部器官的功能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五官、 脑等器官的功能,改善小儿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障碍。
颈部穴位则与颈部及上肢的功能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小儿的颈部活动能 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头面颈项部穴位的选取原则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感谢聆听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部
1、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 合用。若惊惕不安多与清肝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合用。对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呈一直线,左右对称。 【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配合应用;与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涌泉合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目胀 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9、承浆 【位置】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 、流涎不止、口歪、齿痛等。
10、风池 【位置】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平风府穴,左右各一。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之表实症和头目诸疾。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颈项强直 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同用;降法代表,治疗溢乳、恶 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头晕等,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合用。
12、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推桥弓平肝潜阳熄风,拿桥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推桥弓用于头痛、眩晕、惊风、呕吐等;拿 桥弓用于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揉捏用于治疗肌性 斜颈。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 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常与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灸百会用于虚 寒证。

针五小儿推拿(网络版)

针五小儿推拿(网络版)

一、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线状的穴位分别有哪些,定位如何?头面部: 1、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坎宫(眉弓):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3、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4、桥弓:自耳后翳风穴至锁骨上窝缺盆穴成一直线。

上肢部: 5、大肠:示指桡侧缘,自示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6、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7、四横纹:手掌面示、中、环、小指第一指骨间关节横纹处。

8、小横纹:手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9、大横纹(手阴阳):仰掌,掌后横纹。

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10、掌小横纹: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11、肾纹: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骨间关节横纹处。

12、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为半径所作圆周。

13、外八卦: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14、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15、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16、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胸腹部: 17、胁肋: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背腰部: 18、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19、七节骨: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下肢部: 20、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重点成一直线。

二、小儿特定穴中五经穴(脾肝心肺肾)的定位和补泻操作方法方向,作用。

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补脾经:旋推或自指尖向末节指纹直推。

健脾胃,补气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清脾经:自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

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

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补肝经:旋推或自指尖向末节指纹直推。

宜清不宜补,需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以滋水涵木。

清肝经:自末节指纹向指尖直推。

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补心经:旋推或自指尖向末节指纹直推。

养心安神。

宜清不宜补,防引动心火。

气血不足而兼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则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本章会详细讲解周氏小儿推拿术的主要穴位与手法,按摩次数依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定,未注明的一般一天一次,一岁以下的孩子100~200遍,一到两岁的孩子250~300遍,两到五岁的孩子300~500遍,五岁以上500遍,揉均为顺时针方向。

为了避免重复,此后不再赘述。

头部按摩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高骨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常用于头痛、轻型感冒发热发汗等症,也用于平时的保健按摩。

开天门俗称"开天眼",有醒脑、明目、增智的作用。

(1)开天门。

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前发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

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胆经、揉百会合用。

(2)推坎宫。

两手拇指分别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每天一至开天门两次,每次30~50遍,适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也适用于眼疾。

若用于治疗目赤,可与清胆经、掐揉鱼际交、清天河水合用。

(3)揉太阳。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即太阳穴。

此法有补泻之分。

用双手中指罗纹面着力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下向前再向上向后揉圈运动为补法,由前向后直推为泻法,称为推太阳。

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

补法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揉高骨。

耳后入发际处即耳后高骨,乳突后缘下凹陷中偏上,相当于风池穴。

用两手拇指着力分按两穴揉圈,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用于头痛、感冒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头部其他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1)揉百会。

百会位于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处,每天揉一至两次,每次揉100~200遍或指压3~5分钟,用于头痛、感冒鼻塞、脱肛、遗尿、惊痫。

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治疗惊风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交合用;脱肛、遗尿、尿频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一、小儿头穴
(一)内眦穴(内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中,乳头前上2.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痛,胸痛,耳痛,胸胁胀满,头眩,眼痛,目赤
肿痛,鼻塞流涕,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癫狂口吐白沫等病证。

操作手法:拇指按压,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内眦穴,节度和推泻
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二)外眦穴(外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1.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眩晕,耳聋听力减退,颅痛,颅神经痛,眼痛,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肠
绞痛等病证。

操作手法: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外眦穴,节度和推泻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三)额内口穴: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3厘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肌痉挛,耳聋,鼻塞,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神经性偏瘫,癫狂口吐白沫,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等病证。

操作手法:额头前部紧张按压,以触摸、挤压等方式操作。

小儿推拿穴位大全

小儿推拿穴位大全

小儿推拿穴位大全颈项部穴位定位: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用于遗尿,脱肛等症。

二、囟门定位:1-1.5 岁以前小儿前发际正中线直上约2 寸许未闭合的菱形骨陷中。

功效: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

临床应用:重要的儿童健脑益智穴位。

用于夜帝,多动,自闭,久泻,脱肛,遗尿。

三、前顶门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3.5 寸;或于百会前1.5 寸取穴。

功效:镇惊、安神、通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四、高骨(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临床应用:常用于感冒头痛,亦能治神昏烦躁等症。

五、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通鼻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

按:对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倭病患儿慎用。

六、坎宫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七、天庭(神庭)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0.5 寸。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头痛、癫痫。

八、天心定位:前额中部,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

1 / 15功效:醒脑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头痛、鼻塞伤风。

九、眉心(印堂)定位: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功效:祛风通窍,明目醒神。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感冒,头痛。

十、精明定位:目内眦稍下方凹陷处。

功效:明目,通窍排脓。

临床应用:用于目疾,小儿泪道阻塞症。

十一、四白定位:两目平视正前方,瞳孔直下 1 寸许功效:明目,润燥,养颜临床应用:用于近视,弱视,斜视,干眼症,迎风流泪,畏光,也用于皮肤干燥,皱纹。

十二、太阳定位:眉后凹陷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
1、攒竹(天门)
【部位】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方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
【部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方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

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
【部位】两目内眦之间。

【方法】拇指甲掐。

【频率】 3到5次。

【主治】惊风、
抽搐。

【临床应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

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

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
【部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方法】拇指按或中指揉。

【频率】 5到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
【部位】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方法】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

拇指端轻揉囟门。

【频率】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方法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
【部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方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治感冒头痛。

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

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7、天柱(颈骨)
【部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方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频率】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

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频率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