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性克隆人带来诸多伦理问题高二生物高效课件(沪科2020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生殖性克隆人的态度是不支持的, 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严格限定。
“多莉”羊的诞生地——英国最早制定了相关规定。 2001年6月,英国立法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2002年2月,联合国举行的关于拟定《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会议上,
我国代表表明了立场:反对克隆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实验, 但主张对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加以区别。
选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4章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2节 生殖性克隆人带来诸多伦理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比较
本节重点
通常所说的“克隆人”,可以区分为人体的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两类。 目前,生殖性克隆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伦理层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克隆人”尚不完善。 克隆是采用人工手段对体细胞核及DNA进行操作, 该过程可能出现基因变异。
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若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 这将会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 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还将导致人伦关系混乱。 克隆人也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甚至有些人认为克隆人的目的是提供器官移植的供体, 或使其代替人从事一些较危险的工作乃至星际旅行等。 这都将使人类面临克隆人是不是人, 克隆人能否作为工具、研究对象或医疗用品等伦理难题。
现今,由日本科学家发明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已成功培养出肝、肾、胃、皮肤等器官或组织, 避免了采用胚胎干细胞对胚胎的毁损。 但该项技术也还存在肿瘤发生率升高等弊病。 如果上述问题能得以解决,必将使治疗性克隆得到更好的发展。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比较
本堂小节
目前实验表明,动物克隆成功率只有2%, 而且大部分克隆出的动物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和疾病,甚至夭折。 如果克隆出来的不是正常个体,那么实施克隆试验的人将负有什么样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呢?
其次,克隆人将带来社会、伦理、道德、人口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会打破遗传多样性, 可能会引起人类社会发展的倒退、性别比例失调, 并有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
2003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作了规定, 其中第15项规定:“禁止克隆人”。 科技部、卫生部公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4条规定: “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对于治疗性克隆,中国政府持不反对态度。 早期的治疗性克隆采用的是胚胎干细胞,这必然要毁坏人类胚胎。 因此,该技术从一开始就存在伦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