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高处走教案教学反思说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与反思

《水往高处走》修改后教材分析:教材以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等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毛细现象,拓展活动中让学生研究孔隙大小与爬升高低的关系,并要求设计一个可自动为花浇水的简易装置,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毛细现象的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心玻璃棒、玻璃片、吸管、卡纸、粉笔、塑料棒、木条、布条、报纸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师: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到底奇怪在哪里,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先出示明显看出水往高处走的图片)师:你能猜猜这其中的秘密吗?学生猜测。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科学观察,形成猜测(一)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初步探究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能使水往高处走,这些材料里面都是谁能让水往高处走呢?(出示课件)。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2、学生猜测,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3、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内容。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好,同学们请坐好,各小组请用一分钟的时间把实验桌整理一下。
整理好了请坐好。
看你们研究的那么认真,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5、全班交流汇报。
师小结:水能沿着木条、布条、吸管、粉笔、报纸这些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玻璃片、塑料棒、玻璃棒这些材料上升,你们有问题吗?(二)观察材料1.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能使水上升,有的不能使水上升?为什么有的升得高,有的升得低?2.教师:同学们真善于提问题,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要研究这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了看得更仔细,你可以借助老师送给你的宝贝——放大镜。
小学科学_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第14课《水往高处走》。
【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毛细现象的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4、了解并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木条、纱布条、玉米秆、塑料管、实心塑料棒、实心玻璃棒、玻璃管、玻璃片、铁丝、海绵、粉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知道咱班同学是一群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这里有两个量杯(端起):一个装满了红颜色的水,一个是空的,现在听清老师的要求,不能端起烧杯,也不能用倒入的方式,你能让这杯子的把水进入到这个空杯子里吗?生:师:老师借助这个布条,看它能不能让水进入到另一个杯子里,我们过会再观察。
现在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播放自然景观(水流动的图片)通过看这个视频,你发现了什么?生:师:现在来看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生:师:水是怎样流到这个烧杯里的?谁来说一说?生:师:奥,你的意思是水往高处走?嗯,可是刚才视频里的水,都往低处流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往高处走》。
(板书课题14、水往高处走)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1、提出问题看到实验中水往高处走这种奇特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生:水为什么会往上走呢?水还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2、猜想假设师:刚才我们是借助了布条的力量,让水往高处走,那么水还能沿着哪些物体上走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
生:师:科学探究光靠猜想是不够的,需要我们通过实验去探究。
小学科学_【课堂实录】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8.《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并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到新问题的探究中。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玻璃片,水槽学生实验:孔隙大小不同的玻璃管、餐巾纸、铁钉、布条、粉笔、实心塑料棒、浅口水槽、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设疑,导入导课同学们,大家喜欢看魔术王子刘谦表演的魔术吗?老师也非常喜欢魔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一段魔术表演,想看吗?这是普通的水,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水都是从高处流向哪里?现在老师要让水乖乖地听话,从低处自动往高处走。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往水里滴几滴红色的墨水,这儿还有两片普通的玻璃,我能让水槽里的红水自动沿着玻璃往高处爬升,你们相信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让我们见证这个奇迹!师:你看到了什么?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师:看来大家都想知道水为什么能往高处走?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揭开这个秘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认识出现和不出现毛细现象的材料1、认识实验材料师:为了帮助大家揭开魔术的秘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下面请各组小组长把桌洞内的实验盘取出来。
小组同学一起看一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介绍细玻璃管,玻璃制品是易碎的,待会儿我们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2、介绍实验方法:师:如果让我们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大家想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想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送给大家吗?师: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老师这儿还有几点建议要送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方法及注意事项)温馨提示:1、依次将实验材料竖直放到水中,稍停片刻。
水往高处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水往高处走教案一、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
然而,当我们提到水往高处走时,这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矛盾。
然而,在科学领域里,我们发现水确实可以克服重力,往高处流动。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探索水往高处走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往高处走的原理;2. 通过进行实验,验证水往高处走的现象;3. 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一个塑料瓶、一根吸管、一袋盐、一碗水;2. 实验材料:科学实验记录表、笔、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0分钟)1. 引入学生对水往高处走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2. 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用吸管吸水时,为什么水能顺着吸管往高处流呢?”帮助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进行实验(30分钟)1.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
将水倒入碗中,加入一些盐搅拌均匀,使水变得稍微浓稠。
2. 将塑料瓶加满水,用手指捂住瓶口,并将吸管插入瓶中。
将吸管的另一端放入碗中的水中。
3. 慢慢放开手指,观察吸管内的水是否会往瓶中流动。
第三步:分析实验结果(2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科学实验记录表中。
2.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为什么水能往高处流动。
3. 解释实验现象:这是因为吸管中的水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影响,而大气压力比瓶内的空气压力大,从而推动水往高处流动。
第四步:拓展实验(30分钟)1. 将实验情境推广至实际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水泵工作原理等。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验证。
3.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原因。
第五步:总结与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总结关键步骤和发现的规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3. 总结水往高处走的原理和应用。
五、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水往低处流的现象。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特点。
(2)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水为什么往低处流。
(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水往低处流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水盆、水杯、水管等实验器材。
(2)多媒体课件。
2. 学具:(1)小组实验器材。
(2)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往低处流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往低处流呢?2.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往低处流的原因。
(2)小组实验:设计实验验证水往低处流的现象。
3. 交流分享(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水往低处流的原因。
4. 知识拓展(1)介绍重力的概念。
(2)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水往低处流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往低处流的原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往高处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师:我们知道一个玻璃片无法产生毛细现象,那两 个玻璃片呢?请同学们用两个玻璃片试试能否产生毛 细现象?
学生动手将两个玻璃片叠到一起浸入红墨水中,很 快便发生毛细现象。
体留下的痕迹高于液面,产生了误导)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将玻璃片擦干再来一次。 学生通过再次验证发现玻璃片的确不能使水往高
处走。(此处耗时:3 分钟) 学生交流发现:玻璃棒、塑料尺、玻璃片的确不能
使水往高处走,竹筷和粉笔能使水往高处走,只是水在 竹筷中上升的速度有点慢。
2、活动二:为什么这些材料能使水往高处走(用 时:5 分 20 秒)
时:1 分 30 秒)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找出哪些材料能使水往高处走(用时:16 分 12 秒) 师:刚才的这些材料能让水往高处走,我们桌上也 有很多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材料 能让水往高处走,在你们认为能的材料下面打上“√”。 学生交流得出:棉布条、棉线、面巾纸、报纸片能 使水往高处走,玻璃棒、塑料尺、玻璃片不能使水往高 处走,但对竹筷和粉笔能否吸水存在争议。 师:很多小组有不同意见,下面我们就将有争议的 材料和大家都认为不能让水往高处走的材料放到装有 红墨水的烧杯中进行验证。放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 么? 学生交流汇总:将材料逐一放到盛有红墨水的大烧 杯中,注意要手持材料的一端竖直地放入水中,轻拿轻 放,不要将水弄洒。另外还要注意安全。 师:待会我们看看实验现象,将结果记录好。在实 验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新发现请记录到“我的发现”一 栏中。 通过实验,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 1:玻璃棒不能使水往高处走,但玻璃片能。(实 验过程中由于烧杯内液体的晃动,导致玻璃片上红色液
小学科学_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往高处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及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片、带颜色的水、放大镜、利用毛细现象制作的花等。
学生准备:吸管、毛线、布、面巾纸、不锈钢棒、玻璃棒、塑料棒、其他有空隙和没空隙的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有趣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发现的信息多。
三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有水。
师:水是怎样流动的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实验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见过水往高处走的吗?老师今天就能使水往高处走,你信不?(学生多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那就请同学们拭目以待。
2、实验操作:这是一瓶水,水是无色的,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水往上走的过程,我往水里加一点红色的墨汁,把水染上颜色,然后我把白色的纸花放到瓶子里,请认真观察现象。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花变成了红色?是怎样变成红色的?那这个实验说明:水往高处走。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水往高处走。
3、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生:水为什么会上升?生:为什么能在纸花上上升?师:可能和纸有关,也就是和材料有关。
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你能让水上升么?二、实验探究1、课件出示实验器材,猜想实验结果。
师:有布条、木条、空心玻璃管、粉笔、铁钉、玻璃片。
这些器材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实验盒里。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猜想一下,哪些材料能让水上升,那些材料不能让水上升,认为使水上升的材料在实验记录单“我的猜想”栏下面打√号,不能使水上升的材料下面打×号,有争议的可以先画个○圈。
水往高处走

《水往高处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往高处走》。
一、教材内容《水往高处走》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4课的知识内容,属于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最后一课。
毛细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学生对此现象没有深入探究过。
二、实验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受,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基于以上教材内容,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研究活动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知道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毛细现象也不同。
3.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索毛细现象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难点: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三、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玻璃片、实心玻璃棒、塑料棒、铁片、木条、布条、报纸、彩纸、烧杯、水槽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片、硬纸片、烧杯、水槽等。
其中花变红了是为导入新课特别设计和制作的小魔术。
四、实验内容设计:根据探究实验课的六步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毛细现象、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知道了什么是毛细现象;通过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感知材料孔隙的大小与水爬升高低的关系。
五、实验方法设计:教法:这节课通过魔术“花变红了”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在玩中求知,知道了毛细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孔隙大小与水爬升高低的关系。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最后顺势拓展联系实际,延伸问题,总结归纳。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说课试讲).doc(1)

14.水往高处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三、教材准备教师准备:玻璃片,铁片,塑料尺、纱布、棉布、玻璃管、纸等四、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价值问老师:同学们都爬过山吗?这个纸条上的3 个小圆点正进行一场爬山比赛呢,你们想看吗?生:想看老师把纸条的一头放在水里…:看到了吗?学生:爬的好快啊,老师:这是为什么?生:纸会自动吸水,水会沿着纸向上爬升。
老师:你很会思考问题,大家可以给点掌声吗?(师:是谁给了它们爬升的动力,在这里水是向那走的)师:我们也可以说,纸会吸水,水会沿着纸往高处爬升,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生:水往低处流师:可是在这里我们却看到水像人一样往高处走。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张贴课题。
(二)典型个例研究,大胆猜想设计1.认识实验材料,投影:老师:同学们看,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课前认识师:这些材料都能使水往高处走吗?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的发现。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猜一猜,看投影直接猜想实验报告单组织实验老师:猜想不分对错,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验证。
自己的想法对玻璃管的大家争论比较大,我们先这样表示好吗?老师:要想知道这些材料可不可使水上升,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老师: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生: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试一试。
老师:非常正确,给点掌声好吗?我们可以把这杯染红水倒入到材料下面的水槽里就可以了老师: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小心些什么呢?生:不要让水溅起来老师:你很有预见性生:不要乱动师:你很会遵守秩序老师:老师在这里还有一些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投影,老师解读)1. 让材料的底部接触到水。
小学科学_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往高处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及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片、带颜色的水、放大镜、利用毛细现象制作的花等。
学生准备:吸管、毛线、布、面巾纸、不锈钢棒、玻璃棒、塑料棒、其他有空隙和没空隙的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有趣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发现的信息多。
三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有水。
师:水是怎样流动的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实验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见过水往高处走的吗?老师今天就能使水往高处走,你信不?(学生多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那就请同学们拭目以待。
2、实验操作:这是一瓶水,水是无色的,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水往上走的过程,我往水里加一点红色的墨汁,把水染上颜色,然后我把白色的纸花放到瓶子里,请认真观察现象。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花变成了红色?是怎样变成红色的?那这个实验说明:水往高处走。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水往高处走。
3、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生:水为什么会上升?生:为什么能在纸花上上升?师:可能和纸有关,也就是和材料有关。
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你能让水上升么?二、实验探究1、课件出示实验器材,猜想实验结果。
师:有布条、木条、空心玻璃管、粉笔、铁钉、玻璃片。
这些器材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实验盒里。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猜想一下,哪些材料能让水上升,那些材料不能让水上升,认为使水上升的材料在实验记录单“我的猜想”栏下面打√号,不能使水上升的材料下面打×号,有争议的可以先画个○圈。
《水往高处走》教学反思

《水往高处走》教学反思《水往高处走》教学反思1首先我给同学展现有关一些的水流的画面面,这里有河流,有瀑布。
在同学看的时候,提出问题:水是怎样流淌的?同学都很简单的发觉:水是向下流的。
然而我能够想什么方法使水向走。
然后同学依据自己的材料进行试验。
在同学进行操作之前,我先检查了同学的携带的材料。
然后讲授了操作了方法。
同学进行实际的操作。
在同学进行操作的时候,同学都进行操作。
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发觉了水能够卫生纸,报纸等就向上生。
而铁、塑料凳水没有向上升。
然后我就提出比较这两种材料,为什么有的的水向上升,而有的不升。
比较这两种材料,我发觉有什么不同。
同学进行观看、比较、整理、分析等过程发觉了这些材料的.共同的特点,不是很是致密,而是很多的孔隙。
这样就引领同学总结出水向上的材料特点。
这样同学就会很简单的总结出毛细现象。
然后我又提出,水向上升与孔大小有什么关系?同学进行思索。
然后又提出了问题:怎样用玻璃这样没有孔隙的材料向上升。
同学利用自己的材料进行设计试验,进行操作和发觉。
同学们体验胜利感。
总之同学在完全的活动的过程,进行发觉,进行体验胜利的体验。
这样学习的对于同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和训练作用。
我想很是不错的。
《水往高处走》教学反思2毛细现象是同学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时,我依据同学实际,采纳同学喜爱的嬉戏的方式让同学从生活中熟悉科学,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从观看水沿着纸条上升开头,提出思索问题,进入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为同学供应丰富的探究材料。
同学在观看、试验、动手、思索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活动;并适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突破学问难点。
课堂延长中设计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使探究学习延长到课后,使同学“培育科学爱好,体验科学过程,进展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同学多动手、多观看、多试验、多思索的力量,让同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仆人。
另外,通过学习我发觉了本次课中的一些缺乏之处。
《水往高处走》 说课稿

《水往高处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往高处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往高处走》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毛细现象这一科学概念,并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毛细现象相关的现象。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材编排上,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科学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水的流动相关的现象,但对于水为什么能够往高处走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在不同材料中的上升现象。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水上升高度的因素。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关注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毛细现象。
《水往高处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水往高处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往高处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简介;2. 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二、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刘震云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2. 作品简介:概括《水往高处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3.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和意义;5. 人性与社会: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水往高处走》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2. 提出问题:你对这部小说有何了解?你对作者刘震云有何印象?第二步:作者简介1. 介绍作者刘震云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2. 分享刘震云的代表作品和获奖情况;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偏好。
第三步:作品简介1. 简要概括《水往高处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第四步:人物分析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小龙、小兰等;2. 描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3.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五步:主题探讨1. 探讨《水往高处走》所体现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3. 提出问题:你觉得小说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第六步:人性与社会1. 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现实;2. 探讨小说中人物的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动机;3. 提出问题:你觉得小说对当代社会有何启迪?四、导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理解《水往高处走》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感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安置:1. 阅读《水往高处走》全文,撰写读后感;2. 就小说中的某一主题或人物展开深入分析;3. 精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
水往高处走教案教学反思说课

水往高处走教案教学反思说课14、水往高处走编委:席加晶王相凤使用人: 时间: 教材简析:毛细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课以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等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等活动,亲身体验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试验,并用喜欢的方法与同学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毛细现象的特点。
难点: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水的毛细现象的观察实验。
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具学具的准备:实心玻璃棒、塑料棒、木条、布条、玻璃片、吸管、报纸、毛巾、烧杯、水槽、酒精灯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问题教学过程:最佳解决方案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演示:把纸巾下部放入盛有水(加入了红色墨水)的水槽里。
学生观察:纸巾是怎样变红的,并猜猜其中的秘密。
教师小结: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可是刚才我们却发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升)。
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第14课《水往高处走》(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探究水往高处走的原因。
(1)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水为什么会往高处走,水会沿着哪些物体往高处走,……(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往高处走”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的材料有关。
(3)制定方案。
请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猜想和教师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进一步探究“水往高处走”的奥秘。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互相补充、完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我的问题我的发现哪些材料能让水爬升哪些材料不能让水爬升能让水爬升材料的共同特点(4)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水往高处走(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实验与观察,理解水在孔隙大小不同的材料中上升的高度也不同,孔隙越小,上升得越高,反之,孔隙越大,水上升得越低。
养成善于思考与发现问题并且动手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学以致用,利用毛细现象解决生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能够学会认真细心观察、乐意与同学交流,尊重别人的意见,养成合作分享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玻璃片、皮筋、U 型针、布条、铁尺、玻璃棒、线、纸、粉笔、烧杯、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生:想师:想看就用你们最端正的坐姿来告诉我师:(播放GIF 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生:(小河水向下流)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生说:水往低处流师:水往低处流,自然界中的水都像小河里的水一样向下流吗?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朵用纸叠成的花,同学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生:白色师:我把它放在这个装有蓝色水的瓶子的上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白色的花变成蓝色了师:白色的花为什么变成蓝色了?生:因为底下有蓝色的水师:水在花的哪里?生:在下面师:水沿着纸怎么样了?生:从下往上走了师:由此可见,水不仅往低处流,有时也会往上走。
水为什么会往上走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课题:水往高处走板书:水往高处走二、自主探究1、探究毛细现象师:刚才我们看到水能够沿着纸往上走,那大家说是不是所有的材料,水都能沿着它们往上升呢?生: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这几种材料,大家认识它们吗?(大屏幕展示材料图片)你认为哪些材料水能够沿着他们上升?哪些不能?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并填写你们的记录单,你认为能使水上升的材料下方打对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互相补充、完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
(4)实验探究。
编委:席加晶 王相凤
1毛细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 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课以毛巾吸水、 粉笔吸墨水等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 论、实践应用等活动,亲身体验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试验,并用喜欢的方法与同学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能 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毛细现象的特点。
难点: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水的毛细现象的观察实验。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
实心玻璃棒、塑料棒、木条、布条、玻璃片、吸管、报纸、毛巾、烧杯、水槽、酒精 灯等。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探究水往高处走的原因。
(1)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水为什么会往高处走?水会沿着哪些物体往高处
走?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 往高处走”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的材料有关。
(3)制定方案。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演示:把纸巾下部放入盛有水(加入了红色墨水)的水槽里。 学生观察:纸巾是怎样变红的?并猜猜其中的秘密。
教师小结: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刚才我们却发 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升)。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研究第14课《水往高处走》(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