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ppt课件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课件苏教版
2.【难点探究】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 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 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 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 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 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 很强的说服力量。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 兴柯桥镇江头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其代表 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 《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作者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后来从事学 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 中央大学校长,颇多建树。他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 其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把“学问”与“智慧” 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 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 力培养。
本部分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 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 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1.【难点探究】本文内涵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答案】文章首先用生动的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 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 错误的看法。接着第3、4段,作者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 慧的”的角度论证“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5段从“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角度来论述“智慧却 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问是知
概念
识的聚集
学
不同
有区别
问
智慧是陶冶
和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实用课件-11.学问和智慧 (共18张PPT)
问题·探究
讨论: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这 说法对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说法错误。作者以“有学问的笨伯”或 “两脚书橱”“冬烘先生”作比,证明有知识 的人不一定是 有智慧的人。
写法·指导
写作特色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文所 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者说不清 或是没有一直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不浅。)
字·词·音
陶冶( yě
)
探骊(
lí
)得珠
蕴( yùn )含
晦( huì )涩 蚌( bà ng )壳 鞭辟( pì )入里
譬(
pì )如
)锐 )子 )为用
犀( xī 铢( zhū 相辅( fǔ
字·词·音
探骊得珠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无关宏旨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
这些比喻使论证更贴切形象,通俗易懂, 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 关系认识清楚准确。
新课·讲解
比较课文与字典中对“学问”和“智慧”的解 说在表达上的异同。 学问:系统的知识。
智慧: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 同“智力” (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如果换成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更科学、更严 谨,但是可读性不强。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生动形象,把抽象的概念说得更明白。
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
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
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
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新课·讲解
阅读第三段与第五段,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 何不同之处?
第3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先将没有智慧的人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 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 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 说服力量。 第5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 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而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 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 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 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 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苏教版九年级学问和智慧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学问和智慧课件
学问和智慧罗家伦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
着名教育家,历史学家。
1917 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
1919 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
1920 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 年,专治历史与哲学。
1926 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
1928 年8 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 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
1932—1941 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
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等。
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
1969 年12 月25 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 岁。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讨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自读课文(熟读精思)
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这篇课文。
自主思考-质疑-提问-合作-解答
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自主思考,尝试解答
文章结构。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问与智慧》教学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问与智慧》教学课件
学问和智慧罗家伦我对名家的了解罗家伦现代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
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着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着作。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犀锐陶冶
晦塞要塞瓶塞
探骊得珠矻矻穷年
鞭辟入里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新陈代谢
物竞天择字字珠玑(pì)(xī)(yě)(sè)(sài)(sāi) (kū)(lí )(pì)(hóng)(zhū)(chén)
(jìng)(jī)●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不涉主旨。
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学问和智慧》1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語文
目录
01 情 境 导 知
04 研 读 课 文
05 课 文 小 结
06 布 置 作 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語文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 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 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 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 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 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和智慧》。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語文
学习目标
1.分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识 记、积累文中生字词。
2.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并学习 本文充满思辨色彩且逻辑性强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观点,重视能力培养。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語文
整体感知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祖 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是五四时 期的学生领袖,首创“五四运动”这个 名词。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 者、教育家,先后做过国立清华大学和 中央大学校长,颇有建树。著有《新人 生观》《新民族观》等。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語文
2.文章是怎样阐明“学问不等于智慧”这一道理 的?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光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人 是“两脚书橱”“冬烘先生”,而有智慧的人也不 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語文
3.第3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 论述的中心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
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孟德尔
达尔文
2017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 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一)学习第1段
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第 1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 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21世纪教育网
这个段落结构是“总分式”。 第1自然段
的段内结构
是 什 么 ?中 心句是如何 提取的? 本段一共有 6个句子,后5 个句子是对第1句的解说,解说 的具体内容是“区别”。
意“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 时间,”指出了方法“不能不精为选
择”。
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 4 段着眼书籍,针对 “有缺少智慧的书”的现象,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提出读书要“精为选择”, 读书“也要智慧”。
第 4 段的 过渡句 是哪个?
它的作
用是什 么?
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过渡句中“……也有
第4段议论的 论题是什么? 是如何展开的? 缺少智慧的书”。
②句到⑦句,作者对比了两种书:
“有智慧的”,“无智慧的”。
⑧句使用“然而”转折,提醒读者注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⑨句是作者对读书的见解: “读书也要智慧。”
积累字词
铢(zhū)
郤(xì )
窾(kuăn) 犀(xī)
矻(kū)
理解词语的意思
探骊得珠: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无关宏旨: 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物竞天择: 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犀锐:
寡约: 晦塞:
坚固锐利。 这里的意思是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
晦涩不畅。
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
鸟窝 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学问和智慧
讀破五車:形容讀書很多。 寸積銖累:一點一滴地積累。
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 找出表明學問和智慧之間關係 的句子.
● 學問和智慧有顯然的區別
● 有人認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 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
● 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 便是死的學問
• 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煉鋼的電火。
• 惟有從學問中產生的智慧,才不是浮光, 而是探照燈,可以透過雲層,照射到青空的 境地。
• 他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 斷從水底上湧。
• 若把學問譬作建築材料,那智慧便是建 築師的匠心。
1.若把學問比作起錨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
2.若把學問比作
,
那智慧便是
● 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 開學問 ●學問和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
● 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 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請從文章中找出運用比喻論證的 句子,品讀這些句子,體會這些句子 的論證目的.
• 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人生的 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
學問和智慧
羅家倫
我對名家的瞭解
羅家倫 現代著名教育家和
思想家。他曾先後擔任 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校 長等職。著有《新人生 觀》、 《新民族觀》等 著作。
●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譬如 (pì) 犀銳 (xī) 陶冶 (yě )
晦塞 (sè) 要塞 (sài ) 瓶塞 (sāi )
探驪得珠 (lí)
矻矻窮年 (kū)
。
孟德爾
達爾文
愛因斯坦
● 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共38张PPT)
提问三: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讲解:第(4)段着眼书籍,针对“有缺少智 慧的书”的现象,提出读书要“精为选择 ”,读书“也要智慧”。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的哪个句子与上下文意思钩 连?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 讲解:第五段第一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 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是一个 关键语句,前一个分句“学问固然不能离 开智慧”承上“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 也要智慧(书籍是学问的传播承载者)” ,后一个分句“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开 启下文内容。
◆学习指导:
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 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 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中间,还 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课文分析
第(1)段 提问一: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讲解: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与智 慧,有显然的区别”。 提问二:第(1)自然段的段内结构是什么? 中心句是如何提取的?
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一共有6句话。第一句“有人以 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 有智慧?”有什么作用?
写作特点
一.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 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 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 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 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 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 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问和智慧
罗加伦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1苏教版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 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 智慧的。
•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 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 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总结归纳全文
•
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
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
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Nhomakorabea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和智慧_课件(共13张PPT)
罗家伦
我对名家的了解
• 罗家伦 •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 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 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 长等职。著有《新人生 观》、 《新民族观》等 著作。
检查预习
•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
陶冶 寸积铢累 大窾 犀锐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
的句子.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 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 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我的地盘我做主
• 我读第_自然段,作者用 的论证方法有_____ ________ • (请你举例说明)
• 有“智慧的书”和 “无智慧的书”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
讨 论 归 纳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
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 学习呢?
●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 是死的学问
●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
●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 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
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
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
的论证目的.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是浮 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 到青空的境地。 • 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 不断从水底上涌。 •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 建筑师的匠心。
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2.若把学问比作
。
, 。
那智慧便是
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智慧和学问》课件
第三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 那些例子来论证?
• 孟德尔 • 达尔文 • 爱因斯坦
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说明.
• 对比论证 • 举例论证 • 比喻论证
讨论:
1、请结合上下文概括 什么是“著书的智 慧”,什么是“读书 的智慧”?这一节与 “开卷有益”矛盾吗?
2、作者认为读书“若是 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 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 用的.”这与“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 是否矛盾?为什么?
• 区别: •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 • 智慧是心灵的发现,是创造. • 联系: • 学问不能离开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 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 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
• 有智慧的书能启发人的心灵, 开辟人的思想.
• 无智慧的书不能得到启示,浪 费时间.
3、了解了“智慧比学问 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 能会对要求记诵的内容产 生了疑惑,认为那是死读 书,读死书.对此,你的 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 析.
智慧和学问
罗家伦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陶冶y ě 犀锐xī 蚌壳bàng 探骊得珠lí寸积铢累 zhū
注意字形.
无关( 宏 )旨 物( 竞 )天择 ( 读 )破 五车 ( 高 )头讲章
融( 会 )贯通 鞭( 辟 )入里 浮光 ( 掠 )影 推( 陈)出新
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 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学问和智慧的联系呢? 我们要智慧还是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