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ﻩ
有机植物产品
操作规程
有机植物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第一章有机作物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一根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根菜类是指由直根膨大而形成为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植物。
主要包括十字花科的萝卜、大头菜(根用芥菜)、芜菁、芜菁甘蓝、辣根等;伞形科的胡萝卜、根芹菜、美洲防风;菊科的牛蒡、婆罗门参;以及藜科的根甜菜等。
农场主要种植萝卜和胡萝卜。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 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
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或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地块。
1.2根类蔬菜根系较深,根群吸收力较强,栽培宜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土质疏松的地块,土壤PH值在5.5-7.0的地块。
1.3 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叶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为好。
一般不选择有机瓜类为前茬。
2品种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如太湖长白、小钩白、蜡烛红改良石田五寸人参、超级石田五寸人参、宝冠五寸人参、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不使用转基因品种。
3整地、施肥
萝卜肉质根入土深,如果耕层太浅或土质坚硬,透气性差,易形成畸形根。
所以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条件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
每666.7m2施腐熟的圈肥4000-5000kg,深翻、耙平、做畦,畦宽1.2m,每畦播7行,行距15cm。
4 播种
萝卜播期要求不太严格,秋播一般在9月上中旬,春播在3月上旬。
播种前应将刺毛搓去,然后放入40℃水中浸泡2h(小时),捞出后
沥去水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定期冲洗和搅拌种子,经5-7天,约6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条播、撒播均可。
条播时每666.7 m2用种量0.75kg,撒播时用种量1-1.5kg。
条播时,按15cm行距开小沟,沟深3-5cm,顺沟施入有机基肥(如花生麸),播后浅覆土;撒播时,可在畦面上直接撒种,播后覆土,镇压、浇水。
播后出苗慢,间苗和锄苗费工,所以条播优于撒播。
5中耕间苗
间苗宜早,一般幼苗1-2片真叶间苗一次,株距3cm。
可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
4-5片叶时进行定苗,去掉过密株、劣株和病株,保持苗距10cm左右。
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6肥水管理
萝卜播后至齐苗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此间一般要浇水3次。
“破肚”时结合追肥进行浇水,每666.7m2追施腐熟过的混合性有机肥100kg,其后适当控水。
当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结合追肥进行浇水,第666.7 m2追施优质腐熟的饼肥50kg,其后保持地面湿润,第二次追肥后15天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6.7 m2追施腐熟过的混合性有机肥100kg,并结合浇水。
7收获
秋萝卜“立冬”后即可收获。
春播萝卜收获期在6月中旬,肉质根已充分膨大时,根据需要分批分期采收。
8 病虫害防治
8.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软腐病、根肿病、霜霉病、白斑病、黑斑病及花叶病毒病等。
主要害虫有黄曲条跳甲、蚜虫、小菜蛾、菜青虫和斜纹夜蛾等。
8.2防治原则
从作物-病虫草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8.3防治方法
8.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及抗逆性强、并适合消费者习惯和种植条件的品种;合理使用轮作、间作技术;深耕松土,做好田园清洁,通风透光,清除田间及田边作物残体和杂草;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减少病虫害。
8.3.2 物理防治利用遮阳网、防虫网防虫;安装杀虫灯、诱色纸等除虫;在苗床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在苗期避蚜;人工摘除卵块或用水冲刷等。
8.3.3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和引进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有塔六点蓟马、小花蝽、小黑隐翅甲、中华草蛉、大草蛉、瓢虫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土蜂、线虫、平腹小蜂等;亦可以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国家标准(GBT 19630.1-2011)列入可使用的投入品来防治病虫害。
8.3.4 药物防治可用硫磺、波尔多液等国家标准(GBT1
9630.1-2011)列入可使用的投入品防治蔬菜多种病害。
8.3.5 杂草防治制备有机肥时,使其完全腐熟,杀死肥源中的杂草种子;采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除草;种植绿肥除草;间作除草;作物款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定期用除草机除去田块周边杂草。
9 几种常见问题
9.1 裂根:肉质根开裂。
原因:前期缺水或过分蹲苗,后期水分过多。
预防措施:均匀浇水,蹲苗适当。
9.2歧根:主根受损或生长受阻,侧根膨大,肉质根分叉。
原因:①种子存放时间过长,胚根不能正常发育。
②育苗移栽的植株。
③使用了未充分腐熟的肥料或施肥不均匀。
④土壤耕层太浅,坚硬或多砖石,瓦砾,阻碍主根的生长。
⑤被地下害虫咬断主根。
预防措施:用新种子,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并与土壤充分混匀,选用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并采用高垄直播方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9.3 糠心:
原因:①品种②播种期过早。
③水肥管理:偏施N肥,浇水
过多,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④生长期间遇高温干旱。
预防措施:①品种选择:肉质紧密的品种。
②适期蹲苗,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③肉质根膨大期避免土壤过干、过湿。
④肉质根膨大停止后及时采收。
9.4 辣味与苦味:
原因A:辣味:气候干旱炎热、肥水不足,或受病虫危害而使肉质根不能充分膨大,肉质根中芥辣油含量高产生辣味。
B:苦味:单纯用N肥或偏用N肥而P、k肥不足,肉质根中苦瓜素含量增加使萝卜产生苦味,
预防措施:合理施肥,及时浇水。
二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茄果类蔬菜是指茄科植物中以浆果作为主要食用器官的蔬菜,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酸浆、枸杞、香瓜茄等。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 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或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地块。
1.2 茄果蔬菜根系较浅,栽培宜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地块,土壤PH值在5.5-7.2的地块。
1.3 避免重、迎茬。
1.4 前作以有机葱蒜类、豆类、甘蓝类蔬菜为好。
一般不选择有机瓜类为前茬。
2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品种。
保护地番茄品种可选用吉粉三号、L402、佳粉15、东农704、中杂九号、毛粉802、沈粉三号、圣女等。
保护地辣椒品种可选用保尖椒、851大椒、中椒四号、沈椒四号、吉椒四号、湘研15号等。
保护地茄子品种可选用吉茄二号、沈茄3号、黑又亮、龙杂系列等。
露地番茄品种可选用中蔬四号、佳粉10号、白果强丰、毛粉802、黄洋梨等。
露地青椒品种可选用吉椒二号、吉椒三号、吉椒五号及湘研系列等。
露地茄子品种可选用沈茄二号、吉茄一号、长茄一号、齐茄一号、齐茄二号等。
3 种子处理
3.1温汤浸种:50~55℃温水恒温浸种15-20分钟,自然冷却后,常温浸种8-24小时。
用清水洗净,适温下催芽。
3.2矿物制剂浸种:用清水将茄果类蔬菜种子浸种4-5小时,放入1%硫酸铜溶液浸种5-10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净。
4培育壮苗
4.1床土消毒用宁盾一号A型(芽孢杆菌)稀释150-200倍与细土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药50克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播种时三分之一铺撒在种子下,三分之二盖在种子上。
4.2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春季育苗注意保温,秋季育苗注意放风降温,培育适龄壮苗。
5 定植
适时定植,春季栽培当10厘米土温稳定在10-12℃以上,即可定植;秋季栽培要在下午或阴天定植,采用垄作、畦作,合理密植。
6 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
番茄及时插架绑蔓,辣椒及时中耕灌水,茄子适时整枝打杈。
保护地栽培注意温湿度管理,温度应控制在18~30℃。
灌水选在晴天早上进行。
7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7.1 农业防治
7.1.1清洁田园清理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运出基地烧毁或深埋。
保护地可在清理后用50%的硫磺烟剂进行空棚消毒,24小时后再进行放风。
7.1.2 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7.2 物理防治
利用光、温度、色彩、性激素、防虫网(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以及机械和人工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利用防虫网覆盖阻止害虫的侵入和产卵,利用遮阳网降温防病;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苗期在苗床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在苗期避蚜;人工摘除卵块或用水冲刷等;生长期悬挂色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蚜虫,也可以悬挂银灰膜驱避蚜虫。
7.3生物防治
7.3.1天敌利用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捕食性天敌有塔六点蓟马、小花蝽、小黑隐翅甲、中华草蛉、大草蛉、食蚜
瘿蚊、瓢虫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土蜂、线虫、平腹小蜂等。
7.3.2生物药剂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苦参碱、印楝素、大黄素甲醚等;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动物源农药,如蜂胶、明胶、卵磷脂、牛奶及其奶制品等都可以用于病虫害防治。
8 肥料施用要求
8.1 施足基肥:
基肥可施用腐熟好的大粪或鸡粪,番茄施用有机肥量为7~15万千克/公顷,茄子施用有机肥7.5-10.5万千克/公顷,草木灰2000-3000千克/公顷;辣椒有机肥施用量是7.5~12.0万千克/公顷。
茄果类蔬菜在植株开花后、果实膨大前开始追肥,追施腐熟发酵有机肥1-2次。
8.2合理追肥
定期叶面喷施海草类叶面微肥和生物肥。
9 采收
对确定成熟的果实应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确保商品果的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采摘过程所用的器具不得与常规工具混用、混入。
而且,用前要认真清洗,并保留清洗记录,确保采收产品在采收过程不受常规生产的污染。
10贮藏、运输和销售
应严格遵守GB/T 19630.2的相关要求,注意免受常规产品的污染,保证有机茄果类蔬菜生产的完整性。
三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叶菜类蔬菜是指白菜、油菜、甘蓝、空心菜、木耳菜、奶油生菜、菠菜、苘蒿、芥兰、奶白菜、菜心、紫背天葵、球生菜、孢子甘蓝、油麦菜、紫甘蓝、叶生菜、小青菜、娃娃菜、芥菜等蔬菜。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 选地选茬
1.1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或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地块。
1.2叶菜类蔬菜根系较浅、吸收能力差,栽培中应选择土壤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壤土、黏土进行种植。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黄瓜、四季豆、番茄等蔬菜为好。
避免前茬为十字花科作物。
2选择品种
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选用的品种:选用优质的叶菜类蔬菜品种,要求株型紧凑,抗病强,耐湿性好,生长速度快。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
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整地
3.1.1 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 一般厢宽1-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
做畦、厢时,要求厢面、厢壁和沟底一定要平整,以利于排水和灌溉。
3.1.2整地时间:一般在秋冬季节,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 施足底肥: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5000千克。
4 种植要求
4.1 直播叶菜类蔬菜可直播。
直播可条播,也可穴播。
条播辊按行距开浅沟,约1厘米,将种子播于沟内;穴播,每穴播种约10多粒,在下字时期开始第一次间苗,每穴留4-5苗,待幼苗长到4-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苗,一般在团棵期后定苗(有8片叶)。
4.2 定植当幼苗长到“四叶一心”、“五叶一心”时及时定植,选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深绿的壮苗定植。
定植宜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进行。
气温稳定的10℃以上时进行。
5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苗期在田间匀苗、间苗时发现有缺苗须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
1-2天浇一次水,要根据墒情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5.2 温度湿度调控:夜间最低温度保持8℃以上,日间最适温度为20一25℃,最高30℃。
土壤湿度要求控制在75%-85%。
6病虫害防治
6.1 温汤浸种: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6.2 病害防治:加强中后期通风,防止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
可使用木霉菌等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列入可使用的投入品防治病害。
可适当增施农肥,控制秧苗长势,苗期不能长期低于10℃低温。
控制田间湿度,尽量减少田间操作造成的伤口,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
6.3 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生长期常见发生的害虫有菜粉蝶、小菜蛾、菜蚜、斜纹夜蛾等。
6.3.1 搭建防虫网,设置一道屏障使蔬菜与害虫隔离;
6.3.2 少量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及时通风、摘除虫叶等措施进行控制;
6.3.3利用部分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频振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6.3.4当害虫发生较为严重时,采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如采用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或者棉铃虫,用除虫菊防治白粉虱。
7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菜苗,并且有利于采摘的伤口愈合;
7.2 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成品菜,并注意垫草,防止互相磕碰形成机械损伤;
7.3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四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瓜类蔬菜是指黄瓜、冬瓜、南瓜、苦瓜、西葫芦、迷你黄瓜、丝瓜等蔬菜,大多数为葫芦科作物。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或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地块。
1.2 瓜类蔬菜根系较浅,根群吸收力较弱,栽培宜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地块,土壤PH值在5.5-7.2的地块。
1.3避免重、迎茬。
1.4 前作以有机葱蒜类、豆类、甘蓝类蔬菜为好。
一般不选择有机番茄、茄子等茄果类为前茬。
2 选择品种
2.1 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 整地
3.1.1 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3.1.2整地时间: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 施足底肥: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2000千克。
4种植要求
4.1 育苗:瓜类蔬菜适宜在温室大棚内育苗,栽培可在温室大棚内或露地。
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
过早播种时,地温低,种子在土壤滞留时间长,可诱发幼苗罹病。
在保证熟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
适当晚播,幼苗出土快,不易感染病害,植株健壮;冬季育苗龄为15-20天,春夏季苗龄为10-15天。
4.2定植地温在12℃以上、气温达到25一30℃可开始定植,做50厘米垄株距25―40厘米,每亩栽苗3500株左右。
5 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支架,植株甩蔓后,应理顺瓜蔓,避免交叉乱长,植株6-8片叶,蔓长25厘米左右时搭架。
打叉摘心,第一雌花开放前,该花所在节位以下各节出现的侧枝一律摘去,以后各节出现的侧枝可留一片叶摘心。
摘心实际上是留一叶一瓜。
如果侧枝留叶太多,不但叶片生长消耗营养多,而且容易造成下层郁闭,通风透光不良。
5.2 温度湿度调控:坐果后最低温度15℃,最适温度为25一30℃,最高30℃。
6 病虫害防治
6.1温汤浸种: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种子也可利用清水和淡盐水浸种,防止种子污染以及携带病菌;
6.2 病害防治:加强中后期通风,防止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和叶霉病的发生。
第一、二果穗易发生根腐病,病果白绿或红绿相间,病部滞长,果形不正,降低商品性,影响经济效益。
防治方法是增施农肥,控制秧苗长势,苗期不能长期低于10℃低温。
育苗方法改集中播种小苗分栽为育苗碗内单粒直播,不伤根,减少病毒由根部伤口侵染机会。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措施是控制根腐病的有效措施。
另外也可使用木霉菌等国家标准(GBT 19630.1-2011)列入可使用的投入品防治病害。
6.3 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生长期常见发生的害虫有斜纹夜蛾、棉铃虫、黄守瓜、白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
6.3.1少量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及时通风、摘除虫叶等措施进行控制。
6.3.2利用部分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频振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6.3.3当害虫发生较为严重时,采用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列入可使用的投入品进行防治,如采用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或者棉铃虫,用除虫菊防治白粉虱。
7 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瓜果,并且有利于采摘的伤口愈合;
7.2 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瓜果,并注意垫草,防止互相磕碰损伤;
7.3 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五豆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豆类蔬菜是指扁豆、豇豆(豆角)、刀豆、甜豆、荷兰豆等蔬菜。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 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或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地块。
1.2 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土壤PH 6.5―7.5的地块。
1.3 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玉米、有机叶菜为好。
2选择品种
2.1 按当地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2.3 有机农业禁止使用转基因类型的品种,所以不得选用转基因类型的大豆品种。
应选用通过有机认证的种子。
2.4 直播每667m2用种6kg—8kg。
3整地施肥
3.1 整地
3.1.1 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露地种植作平畦或高畦,保护地种植均采用高畦,畦高10cm—15cm。
3.1.2整地时间: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2 基肥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3000kg(以各种秸杆、锯末与家禽、畜粪为原料经高温堆沤发酵而成有机质占40%,家禽、畜粪占30%、土占30%)。
4种植要求
4.1播种
4.1.1播种期春茬4月下旬-5月中旬,秋茬6月下旬-7月上旬,越夏错季栽培6月上中旬;日光温室春茬2月上旬-2月中旬。
育苗移栽提前15-20d播种,用塑料营养钵或纸袋育苗。
4.1.2直播方法按行穴距要求挖穴点播,每穴3粒-4粒种子,覆土3cm-4cm,稍加踩压。
播种时如土壤墒情不好,应提前2d-3d浇水造墒后播种。
4.1.3直播密度矮生种每667m2为5000穴-5500穴,行穴距(40cm-45cm)×30cm;蔓生种每667m2为2300穴-3000穴,行穴距(70cm-80cm)×(30cm-35cm)。
4.2育苗:
4.2.1浸种棚室栽培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2h,捞出播种,促其早出苗。
露地豆类要干籽直播,防止春季低温或夏季高温条件下烂种。
4.2.2豆类蔬菜适宜在温室大棚内育苗,栽培可在温室大棚内或
露地。
冬季育苗龄为15-20天,春夏季苗龄为10-15天。
4.3 定植:地温在12℃以上、气温达到25-30℃可开始定植,做70厘米垄株距30―40厘米,每亩栽苗3000-3500株左右。
4.4 要求
4.4.1不重播、不漏、不断条。
4.4.2播种深浅一致。
4.4.3 覆土一致。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出苗后至开花前的一段时间,可以少浇水,中耕除草2-3次,中耕要结合培土。
发现缺苗要及时座水移栽补苗。
蔓生种甩蔓搭架前,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667m2追施腐熟粪稀500kg -1000kg或埋施腐熟鸡粪200kg。
日光温室苗期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12℃-18℃。
苗龄25d-30d,2片复叶时,及时定植。
5.2开花结荚期浇水的原则是前期浇荚不浇花,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进入开花结荚盛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含氮磷钾的有机肥200kg。
蔓生种视生长情况还可追肥1-2次。
此期可用海草类有机叶面肥喷施。
5.3植株调整蔓生种甩蔓时要插架(可吊绳),并及时引蔓上架。
日光温室豆角爬满架时,可摘除主蔓顶芽,促使侧枝生长开花结荚。
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
5.4采收根据品种特点,嫩荚长到一定大小时,及时采摘,防止老化。
6 病虫害防治
6.1物理防病虫害
6.1.1铺设银灰膜驱避蚜虫
每667m2铺银灰色地膜5kg,或将银灰膜剪成10-15cm宽的膜条,膜条间距10cm,纵横拉成网眼状。
6.1.2黄板诱杀蚜虫
设置20cm×25cm规格的黄板,在板上涂10号机油(加少量黄油),每20m2设1块,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隔7-10d重涂1次机油,诱杀温室白粉虱,蚜虫和美洲斑潜蝇。
6.2药剂防治虫害
6.2.1蚜虫当苗期有蚜株率达15%时,定植后蚜株率达30%时,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0-600倍液喷雾。
6.2.2白粉虱在白粉虱数量不多时进行早期喷药,用5%鱼藤酮
可溶液剂400-600倍液喷雾。
6.2.3豆野螟在盛花期或2龄幼虫盛发期时喷第一次药,隔7d 喷1次,连喷2-3次。
一般在清晨花开放时喷药, 喷药重点部位是花蕾、花朵和嫩荚,落在地上的花、荚也要喷药。
药剂可用32000I U/mg 的Bt可湿性粉剂600倍或0.5%印楝素乳油500-600倍液喷雾, 同时兼治棉铃虫等其它鳞翅目害虫。
6.2.4美洲斑潜蝇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0-6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500-600倍液喷雾。
6.3药剂防治病害
6.3.1病毒病
发病初期用寡聚糖加海草类叶面肥,10d 1次,连喷3—4次。
6.3.2锈病、灰霉病
发病初期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