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最新高考化学考试说明word版
2013年全国版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析及考试大纲

2013年全国版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析及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13年考试大纲》和《2013年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
据了解,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题型示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来,对题型示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
与2012年相比,今年题型示例中的例7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7题,例8换成了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6题,例11换成了2012年海南卷的第17题,这三道题都是有关图表类的试题,都在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老师和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建议:“题不错二”
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一些事,一是注重反思,对以前自己做过的题应重新拿过来看一看,“题不错(二”。
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命题考的知识点,答题方法和思路,错的原因等。
注重细节,在审题方面很多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可惜,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答题规范化,如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的书写规范。
考生在研究大纲时,要注意“了解”、“理解”、“熟记”这样的要求。
这对考生掌握高考方向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二轮复习刚开始,这轮复习重视对化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梳理的方式就是把学科内知识设成小考题,一个点一个点进行突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化学知识集成化,系统化。
比如非金属元素中的硫元素,复习时要联系到它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218144.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22++3+3+3+SO7.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8.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10.(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C的作用是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________;(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11.(15分)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图1所示: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_________,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12.(15分)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O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2)由A生成B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_________;(5)OP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提示)(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18144.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22++3+3+3+SO+2NaCl8.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9.(1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填元素符号);(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PH3(用化学式表示);(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NH4Cl,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5Cl22PCl5;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PCl3;+﹣2210.(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3)C的作用是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 Mg3N2;(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42N4+3Mg+3Mg11.(15分)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图1所示: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2NaOH+Al2O3=2NaAlO2+H2O;(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CaSiO3,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浓H2SO4,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12HF+3Na2CO3+2Al(OH)3=2Na3AlF6+3CO2+9H2O;(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熔融)4Al+3O2↑,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熔融)(熔融)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邻二甲苯;(2)由A生成B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5)OPA的化学名称是邻苯二甲醛,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示)(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CC,的结构简式为:)邻二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故答案为:)酸性条件下,邻二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邻苯二甲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邻苯二甲酸和乙醇故答案为:,该反应方程式为:;的结构简式为,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故答案为: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书。
2013高考湖北化学卷评分细则分析

放电 (5)充电给出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 Li1-xCoO2+LixC6=LiCoO2 +6C 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 其原因是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 Li+聚集到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正极 Al(OH)3、CoCO3、Li2SO4 (填化学式)。
注意评分规则
28.(15分) 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 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的合成反应: (i)CO(g)+2H2(g)=CH3OH(g) △H1 = -90.1 kJ· mol—1 (ii)CO2(g)+3H2(g)=CH3OH(g) +H2O(g) △H2 = -49.0 kJ· 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2H2O(g)=CO2(g)+H2(g) △H3 = -41.1 kJ· 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CH3OH(g)=CH3OCH3(g)+H2O(g) △H4 = -24.5 kJ· mol—1
二、解读13年全国一湖北卷评分细则
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 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 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 分子质量 100 82 密度 /(g· cm—1) 0.9618 0.8102 沸点/℃ 161 83 溶解度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环己醇 环己烯
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 10 g。 回答下列问题: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检漏 ; 察漏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上口 放出 上口倒出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液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 干燥水 是 干燥(或除水除醇) 。 吸收水 (6)在环己烯粗产品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 有 C、D (填正确的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C (填正确的 答案标号)。 61% A.41% B.50% C.61% D.70%
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化学(新课标)理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2013年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化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013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大纲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 .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 .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 .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7.反应X(g)+Y(g)2Z(g) ∆H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 .加入催化剂,Z 的产率增大C .增大c (X),X 的转化率增大D .降低温度,Y 的转化率增大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 18O 和14N 2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227Cr O -)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227Cr O -+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最后Cr 3+以Cr(OH)3形式除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极反应为Fe -2e -===Fe 2+B .电解过程中溶液pH 不会变化C .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 .电路中每转移12 mol 电子,最多有1 mol 227Cr O -被还原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目的 操作 A配制100 mL 1.0 mol·L -1CuSO 4溶液 将25 g CuSO 4·5H 2O 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 B除去KNO 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4MnO -完全转化为Mn 2+向酸性KMnO 4溶液中滴加H 2O 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 溶液中是否混有Na 2CO 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 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 2:2NH 3·H 2O +SO 2===24NH ++23SO -+H 2OB .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 2SO 4+2Cl-SO 2↑+Cl 2↑+H 2O C .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 2++4H ++3NO -===3Fe 3++NO ↑+3H 2O D .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24SO +恰好完全沉淀:2Ba 2++3OH -+Al 3++224SO -===2BaSO 4↓+Al(OH)3↓12.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2013年湖北省高考理综试卷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3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
D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备注:该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B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 X+B、X+ Y3+C、Y3+ Z2-D、X+ Z2-答案:C解析: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X+、Y3+、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O,X 为Na,Y为Al,Z为S, Al3+和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考纲热点解读及考点梳理-10页文档资料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考纲热点解读及考点梳理一、2013年理综化学考纲解读2013年高考大纲出炉,对比去年考纲来看,化学部分没有变化。
但并非意味着今年的考题将延续甚至复制去年的模式。
201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说明作为命题依据,明确提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去年新课标试卷中一些题目视角独特、命题新颖,而今年还是要在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的前提下出现一些新题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目的为高校选拔新生,对高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难度不会下降太多。
另2012年全卷的难度与2011年相近,2011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914份,平均分162分,难度系数为0.54;2012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849份,平均分155分,难度系数为0.52。
而国家高考命题中心要求的试题难度系数为0.53~0.65之间。
估计2013年的高考新课标理综化学难度系数在0.52~0.56之间。
二、2013年化学备考十六大重要考点梳理解读2013年考纲,展望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与往年相比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会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
2013年的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仍然离不开主干知识的考查。
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而能力的考查,又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由此,笔者认为以下知识点应该是广大考生须关注的重点。
重要考点一: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例如,常用化学仪器的洗涤、安装和使用,化学试剂的取用、称量、加热、过滤、蒸发、集气和溶液配制等一系列操作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
近年来,全国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当中除了实验大题都不同程度的又以选择试题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这部分的考查。
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理综第7题、广东理综第9题、北京理综第8题、浙江理综第13题、福建理综第6题、重庆理综第8题、江苏理综第6题、海南理综第4题、上海卷第16题,希望广大高三教师和2013考生予以重视。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I卷)word版有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第I卷(42分一、选择题7. 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 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 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W2- 、X+B . X+ 、Y3+C . Y3+、Z2-D . X+ 、Z2-10. 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 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 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I + 3Ag2S = 6Ag + A12S3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I11. 已知K sp(AgCI=1.56 W-10,K sp(AgBr=7.7 10-13,K sp(Ag2CrO4=9.0 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 和CrO2-4,浓度均为O.OIOmol ?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 ?L-1的AgN03溶液时, 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 Cl- 、Br- 、Cr02-4 B.Cr02-4、Br- 、Cl-C.Br- 、Cl- 、Cr02-4 D.Br-、Cr02-4、Cl-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15 种B. 28 种C. 32种D. 40 种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考试说明

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新课标】二化学I逸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咼考应具有较咼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n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 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 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⑶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能力⑴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⑵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⑴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⑵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为了便于考查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y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专业详解详析】2013年高考 化学真题(全国大纲卷)(出版原稿)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6. 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根据发泡塑料饭盒的材料结合应用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发泡塑料饭盒加热时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规律总结:此类型题目涉及的化学内容比较简单,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和环境能源等问题,通过测试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态度。
7. 反应X(g)+Y(g)2Z(g); 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钢此反应为体积守恒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选项B中,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平衡,所以Z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选项C中,增大X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而X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选项D中,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分析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8.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结构及基本计算,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3年湖北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3年湖北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1.已知Ksp(AgCl) = 1.56×10-10,Ksp(AgBr) = 7.7×10-13,Ksp(Ag2CrO4) = 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醇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浓硫酸。
201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及命题分析李庆祝一﹒2013年《考试说明》的变化1.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变化第一部分:(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删除:(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中变化:(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顺反异构体和手性异构体)。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中删除:(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2.化学键、分之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中增加:(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2.题型示例变化更换了:例1、例4、例8、例11、例12、例13、例21、例24、例25、例26、例27、例29、例30、例34、例383.关于变化的分析(1)考试范围整体上变化较少,新增内容具体明了,删除部分延续了近年来的趋势,对复习教学的指导更为直接。
今年考试范围的变化很小,预计今年的高考还会继续近年来的特点体现连续性、稳定性和新颖性。
所谓新颖性是因为化学学科有无限的探究可能和研究视角,任何一个教材中的知识点或者是实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探究的背景而成为命题的出发点。
因此,有些内容常考常新。
近年来高考试题呈现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特点。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中增加了“氢谱”。
2. 烃及其衍生物性质与应用中删去了“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将“3. 氨基酸”并入到“2. 烃及其衍生物性质与应用”,保留“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删去:了解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题型示例变化为十五个题目的更换,大多以高考题特别是2012年试题或安徽试题替换。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今年6月,我省约43万名考生将参加第二年的课改“新高考”。
今年高考到底考什么,内容和去年相比有变化吗?昨日,记者拿到新鲜出炉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湖北高考大纲”),并第一时间邀请专家名师进行解读。
今年我省高考继续实行“3+X”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我省自主命题。
“湖北高考大纲”详细介绍了语、数、外三科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难度设计、试卷结构等,并提供示范题型。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介绍,我省命题将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去年第一年“新高考”结束后,该院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根据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版),对自主命题三科考试说明进行了微调。
如语文科目文学常识的考查中增加了对文学名著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的理解,考查的背诵篇目则将《岳阳楼记》等4篇换成了《醉翁亭记》等4篇。
数学科目的考试范围没有变化,但对个别具体的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进行了调整。
英语科目考查的词汇量略有增加,短文写作题的题型示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调整,删去了“不得照抄英语提示语”,添加了“如引用提示语则不计入总字数”。
更多相关内容可参看2013年1月号的《湖北招生考试》杂志。
此外,今年我省高考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外语小语种(法、德、日、俄)均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统一课标卷,这些科目的“全国高考大纲”也将于近日出炉。
“湖北高考大纲”具有很强的参照性,有利于学生复习备考。
为对考生进行进一步指导,2月23日,本报将联合武汉新东方学校举办大型公益名师高考报告会。
来自我省数所高中名校的特邀名师,将为考生解读考纲,提供备考建议。
报告会地点及赠票点将于近日公布。
武汉名师指导备考攻略语文:《醉翁亭记》上背诵榜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周文涛【考纲解析】今年湖北语文考纲的最大变动之处有两点:一是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文学常识”里增加了一条要求——“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2013年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

2013年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题型示例(一)选择题例1 背景材料: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 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gI 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B .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C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D .1 mol a 能与4 mol NaOH 完全反应 a 的结构简式 【答案】A【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
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 图中曲线a 表示反应X(g)+Y(g)Z(g)+M(g)+N(s),△H <0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升高温度B .加大X 的投入量C .加催化剂D .增大体积 【答案】C【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与原理”的内容。
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 2中少量的SO 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说明】 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2.反应(g)+Y(g)⇌2(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的产率增大C.增大c(),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3.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4.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1mol Cr2O72﹣被还原5.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选目的操作项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A.配制100 mL 1.0 mol/LCuSO4溶液B.除去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C.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D.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A.A B.B C.C D.D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0+SO2═2NH4++SO32﹣+H2OB.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 ﹣SO2↑+Cl2↑+H2O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7.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线上任意点均有pH=78.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4种 B.5种 C.6种 D.7种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用化学式表示);(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a的名称是,b的名称是;(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3)C的作用是,D的作用是,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11.(15分)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图1所示: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12.(15分)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OPA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2)由A生成B 的反应类型是.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5)OPA的化学名称是,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示)(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分析】发泡塑料饭盒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发泡剂丁烷加工而成,是高分子材料,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不适于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发泡塑料饭盒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工而成是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B.发泡塑料有细微的独立气泡结构,有效降低空气对流导致的能量交换,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热的能力很差,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一般发泡塑料快餐盒5克左右,所以质量轻,价格也便宜,每个餐盒1角钱左右,故B正确;C.当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热食物或热开水时,通常温度超过摄氏65度以上,一次性发泡餐具中的所含的毒素就会析出,浸入食物,所以不能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故C错误;D.一次性发泡餐具中的聚苯乙烯高分子是有机物,根据结构相似相溶,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是有机物,食品中会溶解苯乙烯单体,苯乙烯对人的神经中枢有害,所以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故D正确;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湖北最新高考化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二化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Ⅲ.考试范围和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区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一、必考内容部分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五)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选考内容部分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化学与生活(一)化学与健康1.了解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5.了解药物对维护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