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GOVERNMENT
FORUM
干部教育与管理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吕小亮
[摘 要]高素质专业化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培养体系不健 全、选拔机制不规范、考核评价不精准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完善培养体系、优化选拔机制、精准考 核评价等方式,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3.创新基石 除人才培养职能外,高校还兼具发展科学、服务 社会等主要职能。我国高校二级院系施行“党政联席会 议制度”,对于涉及学院“三重一大”内容的,包括办 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的重大事 项,须由二级院系党组织会议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 议决定。这从制度上为高校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奠定了 政治基础,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务 干部一方面扎根本职岗位,为高校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提供积极支撑和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动员广大优秀党员 主导和引领相关职能的创新发展,这是基层党务干部间 接实现价值。因而,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既是教育事 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还是发展科学、服务社 会等职能创新发展的基石,是制度创新和未来空间的创 造者。 二、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校基层党务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重要组成
1.培养体系亟待健全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 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 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 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基层党务 干部缺少足够的培训,存在基层组织重用不重训现象, 如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频次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 强、教学供需不匹配。说明当前培养培训力度、内涵和 体系尚不健全,亟待加强。 2.监督选拔亟待规范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科学 化水平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也符合干部自身进 步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基层党务干部的培养、 选拔等环节还存在标准不清、过程偏颇、监督不力、带 病提拔等一些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责任 发挥不力,在干部培养、选拔以及基层组织建设中不作 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些问题,2019年,中央修 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拔任 用进行规范、指导。这意味着中央高度重视从基层选拔 任用领导干部,借力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降低固有 思想意识与历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弊端的影响”⑦。 3.考核评价亟待细化 新时期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突出以德为先的 标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⑧。当前,基层党务干部履职与 管理中还存在着选拔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主要 体现在考核标准相对泛化、岗位针对性不强等,比如基 层党支部的构成可以分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和师 生融合党支部等,不同类型、专兼职的党支部书记考核 应该有所差异,力求精细管理、精准考核,但目前的考 核评价体系尚不足以达到上述要求。究其成因,主要还 是基层党务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足, 制度设计能力不强,导致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不精准,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限制 了基层党务干部事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除了教育培养、监督选拔和考核评价等外部因素 外,基层党务干部自身的内部问题也是造成困境的重要
党政论坛 2020年8月号
3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PARTY&GOVERNMENT
FORUM
干部教育与管理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部分,承担着“为党造血、为党育才”的历史重任,肩 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在教育、培养、选拔、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面临诸 多挑战。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高校
基层是干部成长的摇篮,也是干事创业的沃土。 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肩负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建设高 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既是新时代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所系,也是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在 诉求。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我们党革命 建设实践结晶的历史接续,体现了传承者的特殊性;也 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育人必须,体现了学习者的 必要性;还是推动新时代事业发展的创新基石,体现了 创造者的特殊必要性。 1.历史接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革命的理论和行动的指南, 而且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思想体系①。我们党在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基层党务干部 队伍建设经验。毛泽东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 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②。陈云指出,提拔 干部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③。邓小平指出“干部队伍 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④,后来发展成为“四化”。 江泽民对干部思想教育、分类管理和选拔任用规范做出 了进一步探索。胡锦涛在干部培养、选拔、考核、激励 等领域做出了更多规范性的实践。习近平指出“关键在 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⑤,“高素 质专业化”是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政治 过硬、本领高强”是核心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加强基 层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智慧结晶的历史接续与实践发 展,高校基层党务干部也以传承者的身份参与推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征程。 2.育人必需 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其完成育人使
命的必然需要。相较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高校的根 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这要求高校更加关注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职业 属性和使命担当,更加针对地推动高素质与专业化的内 涵建设。在高校中,高素质一方面指“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另一方面还蕴含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 职业内涵,干部言传身教可以引领党员师生更加坚守理 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专业化一方面指 “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另一方面还凸显了培养、发 展党的新鲜血液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党员发展和教 育任务是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职业属性和使命担当的显著 特点,也是与机关和企业单位的关键区别。可见,在培 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引领下,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 建设有其必要性。
FORUM
干部教育与管理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吕小亮
[摘 要]高素质专业化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培养体系不健 全、选拔机制不规范、考核评价不精准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完善培养体系、优化选拔机制、精准考 核评价等方式,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3.创新基石 除人才培养职能外,高校还兼具发展科学、服务 社会等主要职能。我国高校二级院系施行“党政联席会 议制度”,对于涉及学院“三重一大”内容的,包括办 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的重大事 项,须由二级院系党组织会议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 议决定。这从制度上为高校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奠定了 政治基础,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务 干部一方面扎根本职岗位,为高校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提供积极支撑和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动员广大优秀党员 主导和引领相关职能的创新发展,这是基层党务干部间 接实现价值。因而,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既是教育事 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还是发展科学、服务社 会等职能创新发展的基石,是制度创新和未来空间的创 造者。 二、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校基层党务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重要组成
1.培养体系亟待健全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 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 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 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基层党务 干部缺少足够的培训,存在基层组织重用不重训现象, 如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频次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 强、教学供需不匹配。说明当前培养培训力度、内涵和 体系尚不健全,亟待加强。 2.监督选拔亟待规范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科学 化水平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也符合干部自身进 步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基层党务干部的培养、 选拔等环节还存在标准不清、过程偏颇、监督不力、带 病提拔等一些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责任 发挥不力,在干部培养、选拔以及基层组织建设中不作 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些问题,2019年,中央修 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拔任 用进行规范、指导。这意味着中央高度重视从基层选拔 任用领导干部,借力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降低固有 思想意识与历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弊端的影响”⑦。 3.考核评价亟待细化 新时期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突出以德为先的 标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⑧。当前,基层党务干部履职与 管理中还存在着选拔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主要 体现在考核标准相对泛化、岗位针对性不强等,比如基 层党支部的构成可以分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和师 生融合党支部等,不同类型、专兼职的党支部书记考核 应该有所差异,力求精细管理、精准考核,但目前的考 核评价体系尚不足以达到上述要求。究其成因,主要还 是基层党务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足, 制度设计能力不强,导致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不精准,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限制 了基层党务干部事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除了教育培养、监督选拔和考核评价等外部因素 外,基层党务干部自身的内部问题也是造成困境的重要
党政论坛 2020年8月号
3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PARTY&GOVERNMENT
FORUM
干部教育与管理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部分,承担着“为党造血、为党育才”的历史重任,肩 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在教育、培养、选拔、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面临诸 多挑战。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高校
基层是干部成长的摇篮,也是干事创业的沃土。 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肩负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建设高 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既是新时代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所系,也是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在 诉求。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我们党革命 建设实践结晶的历史接续,体现了传承者的特殊性;也 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育人必须,体现了学习者的 必要性;还是推动新时代事业发展的创新基石,体现了 创造者的特殊必要性。 1.历史接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革命的理论和行动的指南, 而且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思想体系①。我们党在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基层党务干部 队伍建设经验。毛泽东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 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②。陈云指出,提拔 干部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③。邓小平指出“干部队伍 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④,后来发展成为“四化”。 江泽民对干部思想教育、分类管理和选拔任用规范做出 了进一步探索。胡锦涛在干部培养、选拔、考核、激励 等领域做出了更多规范性的实践。习近平指出“关键在 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⑤,“高素 质专业化”是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政治 过硬、本领高强”是核心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加强基 层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智慧结晶的历史接续与实践发 展,高校基层党务干部也以传承者的身份参与推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征程。 2.育人必需 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其完成育人使
命的必然需要。相较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高校的根 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这要求高校更加关注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职业 属性和使命担当,更加针对地推动高素质与专业化的内 涵建设。在高校中,高素质一方面指“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另一方面还蕴含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 职业内涵,干部言传身教可以引领党员师生更加坚守理 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专业化一方面指 “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另一方面还凸显了培养、发 展党的新鲜血液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党员发展和教 育任务是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职业属性和使命担当的显著 特点,也是与机关和企业单位的关键区别。可见,在培 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引领下,高校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 建设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