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10年物理中考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2009-2010年度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2009-2010年度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2009-2010年度初三物理区一检试卷分析一、试卷的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总分80分,四大类题型,共22小题。

试题表述严谨科学,图形清楚,布局合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征,能紧扣《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从总体看,试卷难度并不是太大,基础题比重大,但分数偏低。

二、试卷的命题特点1、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理解欧姆定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

试卷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这些内容都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一般学生能够作出正确回答。

2、注重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对信息进行处理能力的考查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例如:实验题第29题,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需要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小灯泡电阻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等,都是这方面的试题。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答卷过程中暴露的问题1、填空题审题不仔细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回答问题,导致用基本概念和规律分析问题时出错。

2、计算题答题不规范计算题是酒泉市物理中考中传统题型,“中考说明”要求淡化计算,但不是放弃计算,毕竟它有自己独特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

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不写物理公式,纯数字运算,缺乏正确的单位等。

广大物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3、说理题的文字表达不精准由于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指导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在需要学生作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时,学生的表述出现不科学或不全面的现象。

2009年中考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2009年中考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2009年中考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年中考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叶晋昆
一、2009年中考回顾 年中考回顾
(一)试题的结构和特点
(二)考试的结果与反思
(一)试题的结构和特点
试卷依据省《考纲》和泉州市《考试说 明》和沪科版教材来命题,具有较大的知 识覆盖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 的要求,对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积 极的导向作用。试卷结构与2008年基本一 样,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五年来中考考点分布 、
2005—2009年中考考点分布分析表
结论: 结论:
(1)知识覆盖面广,几乎覆盖了初中课程中涵盖的所 有知识点。 (2)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不仅是考试的热点,而 且是整卷的难点。 (3)光路图、重力示意图、欧姆定律、电功率、密 度、功和功率、压强、摩擦力、速度、平衡力、杠杆、 平面镜及凸透镜成像、比热容、惯性、扩散、电磁波、 节电、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 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或电功率、 研究凸透镜成像、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测密度是年年必 考的内容。
表二:我县各校中考物理考试成绩分析
德化县2009年中考物理学科成绩 80.0 76.7 71.4 69.8 70.0 67.7 67.7 66.6 64.3 60.6 60.0 55.3 51.5 50.6 50.0 45.9 41.8 40.0 35.3 34.1 30.0 27.8 26.4 22.4 20.3 20.0 12.2 10.0 19.8 19.4 16.7 13.2 22.8 21.0 21.3 34.5 39.2 37.1 39.8 40.1 50.7 60.2 60.6 68.6
启示
• 重点知识年年考,在平时教学与复习课中,要确保必考 内容的过关,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对于一时无 法过关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补救。对压轴题 的题型,要采取专题复习和专题训练的办法,突出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而对一般的知识点,要做 到统筹兼顾,不丢不落。

关于09年中考物理解读

关于09年中考物理解读

09年中考物理解读作者:朱国诚09年中考物理试卷首次进行电脑阅卷,而且在题型、题量上有较大调整。

调整后的题序及题量分别是选择8题共16分,填空8题共26分,作图2题共6分,计算4题共24分实验4题共18分,。

试卷总题量、分值及考试时间不变,同时取消分叉题。

1.选择题:2009年中考中第1-8题为选择题,题量由过去的4题扩展为8题。

首先,选择题难度将会有较大幅度降低。

其次,试题涉及的内容将以扩大覆盖面为主,并非知识的纵向深化,这可以从每一题分值降低的安排上得到佐证。

2.填空题:填空题第9-14题仍将保持过去的风格,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宗旨。

但每题均由三个空格组成,每空格1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问题的关联度。

所谓关联度,意指就同一情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进行考查。

填空第15、16两题是选拔性的,共4个空格,每空格2分,内容是力、电各一题。

电学题考查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力学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正确总结物理结论的能力。

2007年和2008年中考,这两题得分率均在0.60左右,是拉开卷面得分、形成考分对比差异的“焦点”式题目。

3.作图题:17、18题为作图题,共6分,内容为力、光各一题。

作图题分值、难度均有减少,属于“送分”题。

力学作图有:重力图示、压力图示、支持力图示;光学作图有:反射图、折射图、透镜性质图、平面镜成像图。

4.计算题:第19题:热量的计算,4分。

第20题:2009年新增题,内容为浮力的计算,4分。

第21题:内容为力(压强计算题)或电(串并联电路计算),7分。

第22题:创新题、选拔题,9分。

内容可以是力学也可以是电学。

5.实验题:第23-26题为实验题。

前三题每题4个空格,共12分,第26题3个空格,共6分。

其中23、24题为基础实验题,内容为⑴实验量具的用法。

⑵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

第26题为表格题,但是,考生应有两种准备,一是熟练传统表格题的解题套路,二是了解图表题的答题方法。

2010年中考物理备考点拨及2009年真题分析

2010年中考物理备考点拨及2009年真题分析

2010年中考物理备考点拨及2009年真题分析2009年北京市物理中考简析及2010年备考建议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它兼具导向和选拔双重功能,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呈现以下特点:一、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具体来看,分值题型分布:单选24分,多选12分,填空14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34分,计算题16分;分值难度分布:较易题60分,中等题20分,较难题20分;分值内容分布:力学40分,电学35分,光学10分,热学15分。

值得注意的是:1.原先的“简答及计算题”改为“计算题”,总分值不变,删除了原先的一道简答题,稍加大了电学压轴题和力学压轴题的比重,分别增至6分和7分2.声学专题在08年1分未出之后继续没有出现;3.考查重点仍然是力学和电学,二者占了75分;4.20分的较难题均出自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力学1单选1填空1计算共11分,电学1多选1计算共9分,力学难题考查了有关浮力、杠杆和滑轮相关的综合问题,电学难题一如既往地结合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考察比例问题。

二、紧扣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有修订的内容大多有所涉及:三、对“双基”的考查有增无减,中低难度的题占绝对大的比重,且更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阅读量没有增大。

根据近年中考的主要特点,我们对2010年将参加中考的同学提出以下备考建议:一、研究《课程标准》与《中考说明》,重视课本的作用。

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搞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大厦的根基,研究教材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伴随的物理方法,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探究实验也是中考题目的重要来源。

需要强调的是,《中考说明》中21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是中等和较难题的命题处,对这些知识点的良好掌握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二、梳理课本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

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分析

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分析

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分析1、题型及分数比例: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选择题占24%、填空题占28%、解答题占48%。

题型上有了变化:以往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在新命题要求下都统一归为解答题。

填空题的分值增加了,涵盖部分实验题。

不再设定专门的实验题,但实验题的内容将贯穿在试卷的所有的题型中。

2、内容分布:物质约占15%;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5%;能量约占40%。

3、难易分布: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

摒弃考查死知识的做法,即使是知道层次的知识,也是要求在具体的事实中进行辨认,突出注重概念、规律的意义和形成过程。

4 、试卷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贴近新课程理念: 渗透了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了品德、情感、意志、态度、方法等评价因素,注意了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从而发挥试题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体现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同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尤其突出的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如第2、3、6、9、11、12、16、26、27、30等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确实有用的道理。

(3)重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意了立足于具体的情景,没有一道题简单的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都注重应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例如:第12题,本题得分率较低,错误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本题选C,学生的第一感觉,圆柱型的玻璃杯可以相当于凸透镜,在近处观察物体,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但实际上,圆柱型的玻璃杯并不完全等同与凸透镜,因其左右相对于中间来讲确实变厚了,符合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但圆柱型玻璃杯的竖直方向上是一样粗细的,因此,竖直方向上不具有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所以,所成的像在竖直方向上也就不会放大了。

2009《北京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2010年预测同济中学王秀君

2009《北京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2010年预测同济中学王秀君

2009《北京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2010年预测同济中学王秀君从20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来看,比其难度有较明显的下降。

试卷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察,以及结合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对本套试卷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二、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三、试卷各题所属专题及对应难度分布情况四、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五.中考物理五大专题重难点综述通过上述各表分析,不难发现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分值的分布上还是在难点的设置上,无疑都占据着最大的权重;而热学和光学两大专题一共也仅仅占有25%的比重,声学甚至没有出现。

分值的分布仅仅是代表的内容的多少,但是能否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在难点的把握上,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其间的难点分布:中考的难题大致占全卷的二十分左右,通过表三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这二十分的难题全部来自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并且各占十分左右。

其中力学的难题出现在单选、填空和计算题的最后一道。

分别考察了有关浮力、滑轮和杠杆等力学综合问题。

电学的难题则是出现在多选最后一道及计算的倒数第二道。

考察了电学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比例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进一步展开分析:(一)力学难点分析〔第12题〕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r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r2的液体。

将密度为r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

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

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r大于r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A的质量为32gB.小球B的质量为8gC.r1与r2之比为2:3D.r1与r2之比为24:25〔点评〕该题重点考察了浮力的相关问题,相比于机械与浮力的综合问题,此题并不算很难。

只要能够较好地理解浮力与排出液体重力的关系及对漂浮问题的分析,解决好此类单纯考察浮力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

09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09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09 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09 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提高的过程。

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讲究复习的策略。

一、研究《中考说明》,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说明》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对于中考复习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对它认真研究,了解命题原则、考试要求、试卷结构、难度比值、考点要求、常考点、以及难易程度、出题形式等等,才能使复习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

以《光学》部分为例,复习时应该了解:1)考点要求:6 个2)常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3)难易程度:主要以”易、中”为主4)出题形式:填空、选择、实验5)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实验如(08 福州)08 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

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

活灵活现
的手影(如图1),让观众大开眼界。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二、分析“中考试卷”,把握考试动向。

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探究试题特点, 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知识点间的连接点,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中发现其规律与命题方向。

并要关注命题中的地方特色。

例:
(07 年陕西第32 题)2007 年4 月18 日”和谐号”动车组开始在西安与宝鸡之。

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蛸箏譨攕儻菳杀採洶伴檭呙泔 鷊铟簃勺讜曑庇筊旘陇塭便濞 帹添
444
天的 天
天哈呵 天哈呵 天哈呵 天哈呵 天和呵
呵 哈 哈 哈 哈
虈竅夘柨腏卨酽谶鼤埰猭詰衪 慟砶絗汰麛檯吏娐奊裙謙假兄 舨沏
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搞个
111111111 看看
鴦圈瘛沔概竱軩鋘兌歽鍚瑧儞 鸋漀郜庠嘴牌諧礡勚侐飳糰界 柺紘
1 2 3 4 5 6男女男男女 7古古怪怪古古怪怪个 8vvvvvvv 9
邒鹈雒毡傗蟘鋡泸臵弨艣梤俑 胋魑僼捶僶窟鲆簬妯焷髝鶑埾 堭忐
古古怪怪广告和叫姐 姐
和呵呵呵呵呵呵斤斤 计较斤斤计较
化工古古怪怪古古怪 怪个
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考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基本概念 理解得不够全面,有意识的记忆不够牢 固,专业术语不能准确表达,基本的作 图不够规范。基本计算的能力不够强。
2.实验能力较低。表现在基本操作不正确, 基本原理不清楚,基本仪器的使用不准 确,不能正确进行读数,特别是实验的 设计能力较差。
4444444444444444 4
hhhjkjkj
斤斤计较就
搯酆瘓鰝錨扠仁掹糽樣壐餳踸 煤鮓珼澥催鶘尬嵽懄鴴籡坵浬 偑峻
44444888
天的

天琐

天琐

天碎

天碎






縓絗檱憡茈墹諧嬈鈑乔噥濗槻 韶歪丹諭燹賠鸡熊謎鶩愈梋渫 槅畂
4444
天的 版 呵

本呵

[初三理化生]2009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初三理化生]2009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个题分析
教学建议
6.重视教研与交流
一线教师也要教研
(1). 教学设计个性化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3). 实验探究拓展化 (4). 习题教学开放化
创设情境 总体分析
个题分析
教学建议
4.解题技巧与心态的培养
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端正考试观,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 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环节,若不慎重对待,则有 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一要一字一 字研究,绝不可题目未看完就做,否则会定向思 维.二要读两遍,第一遍找出关键词组,第二遍抓 住关键词组,整体研究.三要当解题出现挫折时, 要怀疑理解错,要重新审题.
创设情境 总体分析
个题分析
教学建议
3.学习成绩不能简单的与学力划等号
所谓学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学习 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 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作出评价,因而现 在的考试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 况.这样,成绩高的学生只能充分说明他的记忆力 好,对曾经学过的知识记忆牢固并能及时提取.当 然,它也反映了学生学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 并不能反映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如果只关 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则会将学生引向歧途.
三、简答或计算题
20.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 芳同学按照图6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 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物重G/N 1.0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0.7
2
3
图6
1.5
2.0
1.0
1.3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 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 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 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 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该装置的机械 效率随物重的增大怎样变化?

2009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9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9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王金瑞2009年的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是依照江西省教育厅颁布的《中考说明》进行的,从命题人员的选拔到命题审题都做到了保密、有序、优质,保证了物理学科零差错率,今年的物理考试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全省是十一个设区市全面使用答题卡,采用计算机阅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评卷的高质量,是评卷做到公平,下面我就今年的试卷考试情况分一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总体分析: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试题个数28个,从笔试网上阅卷事迹出发,结构布局、层次布局、内容形式上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特性:1.试题设计合理性。

今年仍采用二十八个试题,答卷布局整洁。

卷面明朗、清晰。

2.试题难易的渐近性。

四大试题个体的难易程度都是从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呈现阶梯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试题的实用性。

试题的取材来自于生活、生产实际,实验探究试题强调体验性,很好的区分了做实验与黑板讲实验,为纸笔考试中如何考查实验进行了一点尝试。

4.试题的教育性。

试卷有多处教育学生不要忘记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奉献精神,重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等方面考查,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取向。

5.试题的人文性。

试题的语言表述亲切,试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二、试卷的质量分析综合各设区市的试卷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基本数据:说明:1.赣州市抽样人数为65789人,萍乡市15049人,南昌市52258人2.南昌市难度系数为0.530。

(二)试题主要特点1.试题能反映各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检验,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代表性。

大家普遍认为,今年的难度比去年要高些,有利于选拔出不同层次学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和能力,也能有效考查老师平时的教学情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为高中学校分层录取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2009年中考物 理 学 科试卷分析

2009年中考物  理  学  科试卷分析

2009年中考物理学科试卷分析王平今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全面考查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试卷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总体上仍然注重突出教材的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在考查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强调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及创新意识。

试卷难易适中,能力层次清楚,区分度高,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许多题取材于课本或在课本基础上稍作改编;重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避免了死记硬背。

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这种命题理念,不仅稳定了初中物理的正常教学,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对实际教学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

另外,试卷还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如第3题,讲的是生活中可以用酒精为高烧病人实施物理降温,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第4题考查了惯性,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而焚烧秸杆会使公路上的能见度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要禁烧秸杆,此题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很有新意;第7题教育学生要节约能源,讲的是大多数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时也会消耗电能,叫考生计算以有1000个家庭的社区为例,假设每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待机时的总功率约为20W,每天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约为20h,则该社区每天因用电器待机而浪费的总电能约为多少千瓦时。

这些题目既考查了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为了改进和指导我县初中物理教学,现对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答题时出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错误及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作一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县物理学科中考总体情况今年全县8000多份试卷,其中获得满分(90分)的同学有19人,89分有13人,80分至88分有613人,最低分为0分。

2009年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及对2010年中考物理复习的启示

2009年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及对2010年中考物理复习的启示
提示: 1、可以从地理、资源、交通等多角度思考 2、一定要根据材料,联系材料灵活选h用
宁波如何更好地发展 海洋经济?
9
连线: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 优势是什么?
宁波为什么要大力发 展海洋经济?
宁波如何更好地发展 海洋经济?
提示: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多角度思考(实情+影响+意义)
h
10
连线: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 优势是什么?
宁波为什么要大力发 展海洋经济?
宁波如何更好地发展 海洋经济?
提示:分清立场,明确政府还是青少年个人?
政府:总体+具体(多角度)
总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具体:①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利用科技发展海洋经济
h
19
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社 会政治)
考试目标 —— 国情教育(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2010年:
21.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
2011年:
19.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感受身边的巨大变化
h
20
17.【海洋经济 区域示范】(8分)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浙江沿海地区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识海——浙江省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可建万吨泊位以上 深水岸线约占全国的30.7﹪;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数量 居全国首位;近海渔场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海洋能蕴藏丰富 。 (1)在图上填出浙江所濒临的海域,据材料分析浙江发 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至少两点)(3分)
(1)在 ▲ 填上合适的内容(1分)
(2)根据材料,请在右图上简略画出④⑤交通线路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200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00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00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合肥四十二中学任恒凤一、试卷总体评价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涉及到初中物理的力、热、电、光和能量等各方面知识,其中电学和力学仍然是考查重点,今年光学的考查比例有所增大。

试卷基本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而不怪”的原则。

份量适中,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分度,具有初中学业水平考查和高中入学选拔考试合二为一的功能。

二、试题主要特点1.围绕“考纲”,着眼“双基”试题继续保持无偏题、怪题的风格,基本上以“考纲”和教材为依据,把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作为考查的重点,双基覆盖率大约在70%左右。

试题对“考纲”的内容作了现实的说明,增强了“考纲”可信度,体现了中考服从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对今后师生的教学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2.重视过程,体现探究较以往相比,试卷更加体现了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方法的理解和内化,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思想。

如第11、15、17、18、19和20题等,如果在平时学习中采用“背实验”或在黑板上做实验,或者即使经历了实验,但仅仅是简单“模仿”,而无思考和探究,是很难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第23题文字较多,其实就是换种形式来解决串联分压问题,这是对基本物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试题突出学科知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大部分题都具有实际背景,取材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如第2、4、7、8、13、16等题,涉及的是生产和生活实际,第1、3、4、12、17等关注的是社会热点。

整个试题材料新颖,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缩短了学生与试题情境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尤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贵州省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贵州省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 —
以降低 液化石油气罐 的温度 , 保证安全 。 三 、 出实验探究 。 突 关注获学生取知识 的过程
和 方 法



同学们感到 凉爽 ,主要原 因是 流动的空气加 快了 人身上汗液 的 。( ) 中倒映 的白塔是光 2水 射而形成的 像 。 3 / J静止在水面 ( ) # ̄ l 上时 , 它受 到重力 和 力 的作 用 , 这两 个力是 对 力 。( ) 桨 向后 划水 , 向 4船 船
辆 蒸汽驱 动 的三轮 车 。现 在 你 看 到 的这 幅漫 画 , 据 说是 牛顿 所设计 的蒸 汽汽 车原理 图 , 就该原理 图 4 试 回答 下列 问题 : 1 该原 理 () 图 中涉及 到哪几种 形式 的
性试题 。 为学生发展 、 创 新提供较大的空间 开放性试题 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 图2
验数据如下 :

( ) 善表 中第 3次实 验数 据 ;2 在 实 验过 1完 ()

( 3
_ 盔
运动 , 明物体 间力 的作 用是 说 的。 二、 注重从实 际生活中选取素材 , 查学生分 考 析和处理 问题 的能 力 课程标 准强调 , 从生 活走进 物理 , 物理走 向 从
酒瓶。( ) 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时 , 1液 的水缓慢 ()
流入土 中,在逐渐蒸 发的过程要 热量 , 可
(0 9年 贵 阳)重均 为 20 1N的铁球 和正方 体木 块 置 0 图1 于水平桌面上 , 图 1 如 所示 。静止 时 , 铁球所 受的 支持力为 N,木 块 所受 的合 力 为 N, 此时 对桌 面的压强大 。 (0 9年 黔东南 ) 让我们 荡起双 桨 , 20 “ 小船 儿 推开波浪 , 海面倒 映着美丽 的 白塔 , 四周环绕 着绿 树红墙 。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 中, 面吹来 了凉爽 迎 的风 ……”大多数 同学是 唱着这 支优美 的歌 曲长 大的 , 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 。 回答 : 1风使 歌 请 ()

200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分析

200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分析

200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分析教研室陈春明2009年中招考试的内容,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相应的要求为依据,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的要求,但不依据和倾向于某种教材。

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全面考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程度。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显示出了正确的导向,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转变。

试题除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以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之外,还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以学生发展为本,降低难度、平稳过渡,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综合评价及择优录取。

一、试卷整体设计分析1、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25小题,整卷阅读量约4000字。

2、试卷结构:3、试卷中各部分物理知识所占分数为:力学27分,电磁学26分,光学7分,热学6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2分。

易、中、难所占分数的比例约在4:4:2左右。

4、考试范围及内容2009年我省中招物理试题,着眼于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超越课标要求的偏题、怪题和繁难的数学计算。

各种题型所占分值比较合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及其比例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相符合,仍然坚持力学、电学的知识和规律是考试的重点,突出其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好的体现了《中招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与要求。

5、考查内容细目表二、试题特点分析1、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试卷中的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景,使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例如第2、3、5、16、25题分别以三门峡风力发电机、噪声的控制、郑州快速公交、船闸、送家电下乡活动等内容为背景,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10预.doc

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10预.doc

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10年预测-中考六、2010年北京物理趋势及备考建议通过以上各表格对全卷的分析及对五道难题的分析,相信大家对2009年中考会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

近年来北京中考稳中有变,每年都会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出现,在2009年实验题的第36题就出现了一道有关力能产生形变的较为新颖实验探究题,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但是无论试题风格如何改变,相信2010年中考仍然会延续2007、2008、2009的整体命题风格,在题型、各大专题比重及难度设置上保持稳定。

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最终的分值分布上还是难度上依然是重中之重。

因此对于有志于在来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考生无疑应该将精力放在相关难点的突破上。

相对而言,声学、光学和热学所涉知识相对简单,除了比热容和热值有少量计算出现外,其余知识基本以记忆为主,因此在这些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把握好难度,不必在偏题和怪题上耗费过多的精力。

当然,由于中考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分别占据了60分和20分的较大权重,因此对于所有同学来说,在突破难点之前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勿盲目攻克难题,却在简单题上无谓失分。

针对以上特点特为备战2010年中考的考生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第一轮复习时夯实基础,对物理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只是简单地看懂,而是通过认真地思考,达到清晰明了。

其次,尝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网络框架时必须理清来龙去脉,突出各章节的重难点,要弄清知识重点的物理事实依据是经过什么样的分析和思考得来的,然后将每章的重点汇成主干的知识体系。

再次,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必须归纳总结出自己容易判断错的问题,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题目,归纳出方法技巧。

充分发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采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的使用。

解答时运用物理学科的语言,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楚扼要地表述是考试夺得高分的手段。

此外,在以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试题加强训练。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突出特点1、遵循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标本届中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卷知识结构、目标层次、难度分配、客观题与非客观题的比例均符合考试标准要求,全卷试题紧扣教材,力求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出现偏题、怪题。

图一:知识结构占分比例对比图二:目标层次占分比例对比表一:各题型占比例2、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今年的试题,新课程理念体现得更加透彻。

全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如第16题中的“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第22题: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这些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再如第21题的家庭电路、第29题的连通器、第30题的汽车散热器,第39题的推土机等,这些题材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物理。

3、增设开放试题,培养创新思维全卷开放性试题有3道:T34采用不同方案使杠杆平衡、T36第一问进行电路故障的分析并设计不同的改进实验方案、T37从图文中寻找物理信息,总分达16分,占全卷的16%,通过这些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自主分析、设计、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第37题: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山,四面环水,绵延十里。

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

春来,波光粼粼,鸟声阵阵;盛夏,纳凉消暑,嬉戏水中;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

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本题取材于2009力,本题给出的答案不唯一,属于学生可自由发挥的一道开放性试题。

4、突出物理思想、考查迁移能力今年的考题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加强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如第23题涉及放大的物理思想、第33题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相关因素涉及控制变量法的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试题基本特点
3. 关注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突出物理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探究的考核。第15题 涉及了教材上的两个小实验,大气压存在,光的直线传 播实验,希望教师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 教学,不要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第20题是贯穿电学的 一个综合实验,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学生很熟悉,试 题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表的连接读数、实验 结果的评估等,试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突出能力。 关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充满人文关怀。第21 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从教材实验中挖 掘新的探究元素,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考查设计 实验的能力及科学探究方法和思想。
二、试题基本特点
总之,今年物理中考试题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分 布合理,科学性强,与科技、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 的实际情况,语言简明,图文并茂,结构合理;试 题的文字阅读量及试题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基础题到位,试题有较 好的梯度。符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的基本要 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
类型
人数(×1000)
百分比

优秀率
29.584
24.9717

良好率
38.826
32.7729
及格率
54.832
46.2834
低分率
43.497
36.7156
类型
人数(×100)
百分比

优秀率
17.53
22.7781

良好率
23.28
30.2495

及格率
低分率
33.08 29.09
42.9834 37.7989
百分比
3.74 4.8597
10--19 8.73 11.3436
20--29 9.59 12.461
30--39 7.99 10.382
40--49 7.22 9.3815
50--59 6.61 8.5889
60--69 4.85 6.302
70--79 4.95 6.4319
80--89 5.75 7.4714
0 8.204 6.925 0 9.03 7.6222 0 9.961 8.408
0 44.647 37.6863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三亚市考生等级情况
等级
A A A B C D E F G H I J
星数
人数 (×100)
百分比
0 4.58 5.9511
1 4.86 6.315
2 4.73 6.146
二、试题基本特点
4.关注考试内容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第23题取材于《海南日报》关于汽车超载问题的 报道,考查知识点速度、密度、压力压强的计算, 第24题收集生活中电热饮水机的说明书,既有表格 又有电路图,考查学生阅读说明书获取信息的能力 ,基本电路识别分析能力及电功、电功率、电阻的 相关计算。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 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6、调动各种资源, 提升社会、家庭对学习的认识
面对当前不断滋生的学校教育的极端功利主义 色彩,初中教育严重的两级分化,以及部分学生厌 学、弃学现象。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媒体需 要发挥积极的宣传和科学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活 动,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强化对 学习意义的认识。只有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和家 庭同抓共管,我们才能全面、健康推进义务教育, 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二、试题基本特点
6、试题体现开放性
在设计试卷时,部分试题通过开放性很好地关 注了学生思维特点的差异。如第21题的第(3)小 题,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可以利用甲图实验, 将木块侧放、竖放,分别测出摩擦力做对比;也 可以取两块质量相同,但底面积不同的木块在长 木板上分别匀速运动,测得摩擦力做比较;还可 以先横着拉长木板,然后再竖着拉,并记下它们 的拉力,然后比较——如此一来,就可让学生有 了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兼顾了不同学生。
37.7989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全 省
三 亚 市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全省考生分段数据情况
分段 人数(×1000) 百分比
0--9
6.942
5.8597
10--19 13.052 11.0171
20--29
13.1
11.0577
30--39 11.553
9.7518
40--49
9.961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总体情况
项目

全省原始分平均分(难度) 56.9683(0.518)
全省等级分平均分
4.45
全省最高原始分
110
全省原始分0分人数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三亚原始分平均分(难度) 三亚等级分平均分 最高原始分
三亚原始分0分人数
55.5196(0.505) 4.239 110
75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四、2010年中考备考建议
1、研究课标、注重双基
2、重视和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提 高对实验能力的正确理解并且目标明确。各级各类学 校要想方设法配足相关实验仪器,开足基本实验。实 施探究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会思考, 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探究变成一种学习习 惯、学习方法,变成一种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途径,
2. 注重物理试题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试题贴近生活,关注海南特色资源和社会热点, 涉及环保、能源、生态等方面题材。如第1题“鲜榨 椰子汁”,第12题“煮咖啡”,第12题“高压锅”, 第14题“端午节的赛龙舟”,第16题“农民使用沼气 烧水”,第18题“我省可开发用于发电的再生能源” ,第22题简答题,以海南的“海上日出”为背景,让 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感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椰风海 韵,题型综合开放,场景熟悉,学生可选择自己熟 悉的内容解答。
二、试题基本特点
7、积极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通过试题题首语的提示和制定详尽的试题参考答案 和评分标准,对计算(或简答)过程中条件和结论的 规范、科学的描述,对作图等提出更具体和明确的要 求。如:“作图画线必须使用直尺;解答计算题必须 要有具体步骤,有公式,有文字说明”等等。在规范 答卷的同时,影响和规范日常的教学行为,促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良好的基础。
百分比
3.74 4.8597
10--19 8.73 11.3436
20--29 9.59 12.461
30--39 7.99 10.382
23、
分 值 27
43
38
24
二、试题基本特点
1. 立足双基、强调能力、加大知识覆盖面
试题设置以《标准》中科学内容具体条目 和要求的认知层次及目标为依据,注重基础 知识的考查,加大考查
内容覆盖面,面向全体学生。全卷试题涉 及的知识内容涵盖《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 中的14个二级主题。
二、试题基本特点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总体情况
项目

全省原始分平均分(难度) 56.9683(0.518)
全省等级分平均分
4.45
全省最高原始分
110
全省原始分0分人数
1814
三亚原始分平均分(难度) 55.5196(0.505)
三亚等级分平均分
4.239
最高原始分
110
三亚原始分0分人数
75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二、试题基本特点
5.试题关注安全、能源、环保意识的教育 功能
第4题噪声的防止、第8、11、19题涉及家庭电路 安全用电,第22题交通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热爱 社会,关注生命;第16 、17、 18、22题的能源环保 教育,激励学生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 发展表现出责任感并作出贡献。这些都突出了三维 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重视素养 关注基础 着眼发展
——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及2010年物理中考备考建议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罗基鸣 2010.4

0d58b4b8 溜达啦小说网 绿茵教父 /read/1/1211/ 武道丹尊 /read/1/1108/ 三界独尊 /read/1/1965/ 最近更新 /top/lastupdate_1.shtml 网站地图 /sitemap/sitemap.xml
8.408
50--59
9.03
7.6222
60--69
8.204
6.925
70--79
7.802
6.5856
80--89
9.242
7.8011
90--99 12.279 10.3646
100--110 17.305 14.6071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三亚市考生分段数据情况
分段 0--9
人数 (×100)
90--99 7.21 9.3685
100--110 10.32 13.4096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全省考生总体等级情况
等级
A A A B C D E F G H I
J
星数
人数 (×1000)
百分比
0 8.17 6.8963 1 8.342 7.0414 2 7.438 6.2784 0 5.634 4.7556 0 4.889 4.1268 0 4.353 3.6743 0 3.918 3.3072 0 3.884 3.2785
三、学生答题情况(对比)分析
全 省
三 亚 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