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的“磕头”健身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养生
35
快乐养生 2012.09

同龢(1830-1904年)是清咸丰年间状元,官至户
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还是穆宗(同治)、德宗(光绪)二帝的启蒙老师。

翁同龢得皇上恩宠及慈禧太后器重多年,每受召见常行磕头之礼,然一直未懂得跪拜磕头的妙处。

翁同龢后来笃信磕头以养身健体,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

全庆,满族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

此人一生宦迹,曾两度入阁,被誉为“福命颇优”之人。

咸丰六年,翁同龢参加会试,全庆以工部尚书名义为其座师(即考官),翁考得“进士第一”,深得全庆喜爱,故二人有师生之谊。

光绪八年(1883年)正月初四,翁去拜见老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气力尤健,而且言谈记事毫无昏愦之相。

翁同龢极其佩服,于是就向老师讨教
养生之法。

全庆对翁同龢传授了自己多年的养生经验,说:“每日磕头120个,起跪40次,些法最妙”。

磕头可以养生,这听起来叫人难以相信,但翁同龢却深以为然,认为此法简单易行,勿用大劳,重要的是老师经验之谈,料无虚言,于是竟也开始仿行。

翁同龢当时已50多岁,他坚持“每夜在房中行三跪九叩头乃卧”(即磕头45次,起跪15次)。

试行一段时间后,果然觉得此法行且有效,其后多年,翁坚持不懈地操行这种“磕头”养生法而受益匪浅,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色身体俱佳。

全、翁二人长期以跪拜为养生之术并均享高寿,全庆卒时82岁,翁同和也享年七十有五。

其实,借磕头起拜为健身者,在宋代已有人效行。

陆游
在《老学庵笔记》中云:“张廷老名琪,唐安江原人,年七十余,步趋拜起健甚,自言夙兴必拜起数十,老人气血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所谓“拜起”,就是指弯腰伸背、手掌双膝触地,作叩拜状,既而撑掌起身等一系列运动方法。

这都属于古代导引术的一部分。

老年人血气多滞,筋脉多失养,容易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

采用“拜起”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达到推迟衰老的作用。

所以,如果人们抛弃心理上不必要的顾忌,从医学保健的角度出发,适当选择上述锻炼方法,说不定真会取得意料不到的健身效果。

大学士的“磕头”健身术
⊙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翁同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