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部分,依据人教版教材编排。
主要涉及整数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方法。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并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同级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掌握。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通过例题示范如何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竞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同级混合运算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例题及解答过程6. 练习题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能够巩固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包括基本练习和挑战性练习。
基本练习旨在让学生熟悉运算规则,挑战性练习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期望学生在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
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考。
复习旧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同级混合运算》,主要包括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即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明确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1. 学生容易混淆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容易忽略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运算顺序。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明确运算顺序。
2. 教师举例说明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教师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1. 《同级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3. 教学目标: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4. 教学难点: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简便计算方法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同级运算57-人教版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发发现、讨论发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进行连加连减的运算?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说出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3+5+6= 8+2-3= 7-2-3=4-2+5= 3+7+8= 5-3+4=(同学们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道题的结果)过度: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遇到的难题吧!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加减混合探究算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已知的信息和所提的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解答(3)学生汇报解答的方法,让学生上来展示解题过程,可能存在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选择两种展示(让学生说说他的解题思路)a 53-24=29(人) 29+38=67(人)b 53-24+38=67(人)(4)教师总结上面两种方法,第一叫做分步式,第二种就叫综合算式同学们,你能说说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是呢?2.学习计算方法(1)学生将计算过程,教师板书58-24+38(老师重点讲解在计算时要先想好运算的顺序,再确定第一步算什么,为了计算=29+38 更准确,开始时要先把第一步画出来,并有箭头表明结果,没算到的那个数和符号要照抄下来,然后再计算第二步,同时要注意格式,等号要对齐)=673.教师小结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你发现这道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是呢?(先算左边,再算右边)所以,为了得到准确唯一的计算结果,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要从左往右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1《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1《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同级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2.培养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2.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混合运算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小卡片、计算器等。
3.分组标志:贴纸、小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混合运算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算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或者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例题,找出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级运算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同级运算顺序规则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设计一些复杂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3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研究单【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生:喜欢(不喜欢)。
师:的确,数学是一门非常美妙的艺术,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它的迷人之处。
老师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摇头呢?不过别担心,在数学王国里,老师是你的导游,只要你细心、认真,就能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上课)师:要想进入数学王国可没那么简单,要通过士兵留下的难题才行!(课件出示15+7+8= 52-10-6= 25+30-10= 76-6+13=)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题的结果。
师:哪位小勇士来破解难题呢?生1:15+7+8=,先算15加7等于22,再算22加8等于30,所以15+7+8=30。
师:说的非常好,完全按要求来说,真是说话严谨的孩子。
下一题,哪位小勇士来说?生2:52-10-6=,先算52减10等于42,再算42减6等于36,所以52-10-6=36。
师:你真棒!算得一丝不苟,下一题。
生3:25+30-10= 先算25加30等于55,再算55减10等于45,所以25+30-10=45。
师:真是一个小小数学家,下一题。
生4:76-6+13= 先算76减6等于70,再算70加13等于83,所以76-6+13=83。
师:同学们可真棒!指着第1个算式15+7+8=说: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你还记得下面的算我们称它为什么吗?(手指第2个算式52-10-6=)生:连减。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所有的听课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的张伟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例1《同级混合运算》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本节课《同级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新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本节课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时,唤起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
通过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引入本节课的新知。
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能够发现两种书写格式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等号位置不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级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还不够清晰。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重复练习,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含有多个运算符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运算过程。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用于讲解和演示。
2.设计数学游戏,准备游戏道具。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同级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运算顺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纸上或计算器上完成同级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3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9-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同级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算能力,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惑,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法则,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同级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教学板书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混合运算(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呈现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同级运算。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同级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同级混合运算》。
《同级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主要涉及整数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它们在同一运算级中的混合运用。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的理解。
2. 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同级混合运算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例题的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题的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板书《同级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包含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规则、例题和练习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同级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并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同级混合运算是包含相同级别的加减法运算的表达式,它遵循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掌握同级混合运算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找零,展示了同级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我也意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在讲授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那些在运算顺序和实际应用方面掌握较慢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同级混合运算》选自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同级混合运算,认识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20以内的同级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1. 2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复习与巩固;
2.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在计算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处理,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P47《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探究乐趣,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并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预习单反馈。
1.(投影)口算对对看。
(2分钟),说运算顺序的举手。
(为你们点赞!)2.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猜一猜,谁和谁是同级运算?(加分)(板书)(恭喜你猜对啦!)3.用这些运算解决问题。
说一说做法。
做法相同的举手。
这些难不倒大家,但是因为喜欢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下午又来了很多人。
请大声读出学习单第1题。
(切换课件)二、学习单探索。
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①抢答:小组起立,组长提问,全答出即可坐下。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小组内交流算法,代表汇报。
(板书)④小组补充不同算法。
(板书)对比两种算法,运算顺序一样,用两个算式的叫分步算式(板书),合成一个的叫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中含有加减两种运算,所以叫混合运算。
优缺点:分步算式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但是麻烦。
综合算式简单,但是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
(2)为了便于看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就是脱式计算。
①规范脱式计算书写格式。
把“=”写在横式第一个数字下面左边,第一步先算53-24,在下面划上横线,把结果写在“=”后面,并用箭头标记,不计算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照抄下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白得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把握用递等式运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明白得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摸索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适应。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如何样解答的?53-24=2929+38=6753-24+38=67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运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同时直截了当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运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差不多格式规范。
说明:能够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临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29+38=67揭示:像如此的运算过程确实是用递等式运算。
下面的书写确实是错误的53-24+38=29=67(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6、运算1535(1)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2)按脱式运算的要求运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8、揭示课题:像如此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确实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对同级运算的顺序理解不够,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提高运算正确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提高运算正确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道具等。
2.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计算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计算按照什么顺序进行?2.引导学生发现同级运算的顺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讲解同级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顺序。
3.引导学生总结同级运算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发现运算中的错误,并改正。
巩固(10分钟)1.利用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运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2.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
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口算:23+5=7×6=72÷9=67-30= 28÷4=4×5=45-2=36÷9= 8 ÷ 8=2、先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5+20-10= 4 8-8+17=(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淆运算》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下册第五单元P47 例 1 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一题二、教课目的: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能正确依据运算次序进行脱式计算。
3、培育学生养成先看运算次序,再进行计算的优异习惯,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课要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四、教课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教课准备:课件,主题图五、教课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迅速的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虑。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次序和运算结果。
起往返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次序,最后说出这个题的结果。
(学生回答时,教师提示先算······再算······)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到屏幕,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察看此后回答。
教师出示题目: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 人,正午走了24 人,下午又来了38 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师:来,我们大家一同来读一下题目,读得过程中,请大家找出条件和问题?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找到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问题是?师: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要先求出什么?(正午有多少人。
)师:因此,正午有多少人该怎么求?( 53-24=29 (人))师:而后用正午的 29 人加上上去又来了的 38 人,就能够求出下午的人数,列式是?29+34=63 (人)师:还能够怎么列式?生: 53-24+38=63 (人)师:同学们,像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同学们,你能谈谈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如何的运算次序计算的吗?学生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
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考。
复习旧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起来回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个题的结果。
学生回答时,教师提示先算······再算······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到屏幕,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观察以后回答。
引入例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题目,读得过程中,请大家找出条件和问题?学生读。
理解例题题意。
同学们,你找到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问题是?
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要先求出什么?
所以,中午有多少人该怎么求?
然后用中午的29人加上上去又来了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的人数,列式是?
还可以怎么列式?中午有多少人。
53-24=29(人)
29+34=63(人)
53-24+38=63(人)列出橫式,解决问题。
同学们,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同学们,你能说说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吗?学生说。
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时,要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实际上,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也就是按照运算顺序,把每一次算得的得数写在算式的下边,还没参加计算的数和符号照抄下来。
我们具体的来看这个算式。
53-24+38
↓
=29+38
=67
这样的计算叫做脱式计算。
同学们在进行脱式计算时,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懂得说说这道题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
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刚才呀,我们学习了脱式计算,来看看,哪些同学已经会了。
出示题目:48-8+17= 15÷3×5=
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拿出练习本,快速的写,老师来检查。
15÷3×5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的题目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练习,说运算顺序。
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P47做一做)
出示题目:
23+6-11
2×8÷4
72÷8÷3
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题是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以小组完成,找个别学生演板,说运算顺序。
规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检验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学生读。
总结统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当堂训练:
下面的题目对吗?如果不对,把他改正过来。
2×3×4
=6×4
=24
15-6+4
=15-10
=5
2×6÷3
=2×2
=4 学生练习。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作业布置。
巩固练习。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总结。
总结这节课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第
A B C D
精神
状态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3.发言响亮、清晰。
4.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参与程度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参与效果1.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姓名班级教师评价
八、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
=29+38
=67
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九、实践反思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1.脱式计算的格式错误。
2.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几点: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更容易接受。
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