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注重语用实践,一个单元大致围绕一项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目的是推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便学生能够将语文要素转化为素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课文与课时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语文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反而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及人文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从扶到放,帮助学生获得语感,提高技能,学会学习。

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与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还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碎片化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对此,新课标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积极构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完成阅读任务,学会学习。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要素及人文主题精髓,积极构建学习任务群,提高阅读教学质效,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任务群学习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启发、交流对话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逻辑思维。

问题是构建学习任务群框架的关键要素。

针对大单元学习,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文本,准确把握单元要素精髓,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针对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设计主问题要注重围绕讲读、自读等课文逐步深入,避免主问题同质化。

本单元中的课文主要有《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雨说》等,教师可以设计主问题“自然有哪些美景”,组织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围绕诗歌中“意象”及象征手法进行揣摩,感知诗歌的语言特征;结合诗歌的背景资料,探讨诗歌的艺术意境,欣赏诗歌的艺术内涵;鼓励学生写一首描写自然环境的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

根据这个主问题,教师可以围绕诗歌的“意象”“情感”“语言”,构建学习任务群框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构建学习任务群,也需要有明确的学习探究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读,从中有效提炼单元学习目标,并且将其逐
一细化落实到相应的学习任务群中,以便在提高学习任务群质效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定学习任务群目标,要做到一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学习目标,如果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学习目标,一来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文艺性气息非常浓。

作者叶圣陶不仅用精准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而且还借助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描写了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揣摩《苏州园林》的说明文特征,还要围绕人文主题,搭建平台,创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交流,助推他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意境,揣摩文本主旨。

在学习任务群目标构建上,教师可以如此设定:一是紧扣说明文的特征,围绕说明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了解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二是结合人文主题,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体会东方园林的建筑艺术美,品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是紧扣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建筑美,感知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四是借助语言品析,体会文本的语言艺术特征,感知其结构美。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回顾苏州园林的美,通过展示自己游玩苏州园林的照片、视频,也可以通过他人讲述,或者制作专题片等形式,感知苏州园林的美。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苏州园林的内涵,而且还能让他们接受传统艺术熏陶,为传承传统文化打基础。

新课标强调构建学习任务群,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里的主导一方面体现在学习任务群构建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主问题设计上。

教师设计问题,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从这方面来讲,问题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高度重视问题设计,充分发挥问题的反馈作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揣摩文本的情感,助推学习任务群提升质效。

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创设生活情境,
在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实现与文本、作者情感深度共鸣。

比如,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具体问题可以设计为:这篇课文,作者选用了哪些素材;讲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又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优秀品格;对于语文学习,叶圣陶先生在课文中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些问题,围绕课文题目层层推进,能够有效开启学生的思路。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据此组织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构建学习任务群,引导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频次,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研读思考文本内容的同時,也从中习得学习技巧,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学会学习。

当前,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既要立足中考,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助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