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力索底座装 反
双套筒连接器 装反
结构高度不准
组装不在 同一平面
装配时间 (分钟)
0

0

0

0

0

0

0

0

0

0

100%




















平均时间

3

3

5

7

5

3

6

3

3

3
4.1
效果检查
新型腕臂组装设备与传统腕臂组装错误率设备对照如下:
传统腕臂组装
4人
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结构示意图
2.加工组装
2015年4月-6月,崔中一、胡怀洲、戴泽浩在常州联系厂家加 工零部件,经过组装,实物如下。
加工完成后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实物图
(1)准备工作
3.现场试验
现场工器具摆放图
3.现场试验
(2)腕臂现场组装图
3.现场试验
(3)紧固需要对正部件 作业图
组装过程局部图片
成组装。
了装置稳定性的同时,提升了组装效率。
实用性 加工难易性
优点:腕臂组装快,组装质量高,装置简 单。
缺点:空间利用率低,安装精度不高,人 员组装不便利。
优点:占地面积小、工机具集中使 用、零部件紧固方便且准确、腕臂度量 准确,重要零部件装错率大大降低、大 幅度降低组装的时间。
缺点:“L”型支架卡滞。
(1)选点进行多人多点试验。 (2)做好试验情况记录,分析改进。
负责人
徐皓 李翔 江开春
崔中一 胡怀洲 戴泽浩
邓婕 徐思 崔中一 邓婕 徐皓 李翔 江开春
完成日期 2015.1-2015.3 2015.4-2015.6 2015.7-2015.9
2015.10
7 对策实施
1.结构尺寸设计
2015年1月-3月,徐皓、李翔、江开春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和 测量,最终确定的总体结构及尺寸设计如下。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方案1 固定支架
方案一: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主体模型,主体结构不可调,针对特定尺寸腕臂组装。 该方案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局限性大,支架不可调节,不能满足现场需要。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方案2 可调式支架
方案二:主体可调,中间加入可调L型支架, 可针对不同尺寸腕臂完成组装。 方案二尺寸可调、灵活性高、现场可用性高。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1)底座部分材料选择: 底座以及底座上的开、闭口U型环要承担该装置以及腕臂的重量,所以
底座的材料应具备抗压,机械强度高的特点,同时底座还兼顾整个装置组 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携带的便携性等特点,最终QC小组成员研究决定全部 选择不锈钢材质。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2)滑道部分材料选择: 滑道要根据腕臂长短来调节两底座的宽度,所以要求滑道的材质要耐
成本
450元/个
800元/个
850元/个
选定方案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通过优、缺点对比,小组和专家一起从实用性、稳定性、加工难易性、安装简易性、携带轻便性、成本经济 性六个方面对比,最终选择方案三。

固定支架腕臂工具设计





立面腕臂组装工具设计





立面腕臂组装工具优化设计
最佳方案选择图
QC小组名称
上海高铁维修段沪宁车间供电QC小组
成立日期
2013.01
小组注册日期
2013.03
注册号
2013-GD-01
课题名称
研制接触网新型腕臂组装工具
小组类型
创新型
活动起始日期
2015.01
本课题注册日期
2015.03
序号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称
组内分工
1
徐皓

本科
工程师
组长
2
李翔

本科
工程师
副组长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方案3 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优化设计图
方案三: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优化设计,对“L”型支架进行改进。QC小组深入思考,决定采取三角 形稳定结构,加装一段斜撑。三角形结构稳定,受力均匀,基本解决了支架竖边“l”变形的问题。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4)方案技术指标对比 针对以上三种结构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从实用性和加工难度等方面对个方案进行了优缺点比较,如下表所示: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2. 材料比选 2015年5月中旬,小组成员展开讨论,针对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使用广泛、 环境较为恶劣的室外高铁线路及线路旁边,材料需具有耐老化、抗高温、 抗严寒、寿命长等特点,我们对该装置以下部分的材料进行了选择: (1)底座部分材料选择 (2)滑道部分材料选择 (3)“L”型支架部分材料选择
6分钟
现状
目标
腕臂装配一次合格率
可行性分析: 彻底解决了度量不准、零部件装斜、部件
装反、组装不同面的问题。预留10%不可控出 错。
现状
目标
腕臂组装时间
可行性分析: 现在的装配时间=备料+腕臂组装+力矩紧固 =5 + 12 + 4= 21 分钟 预估新型工具装配时间=备料+腕臂组装+力矩紧固 =1 + 3 + 2= 6 分钟
段发关于新型腕臂组装流程的有效文件
标准化
积极申请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从发明的目的、优点和效果、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例 别等几个方面进行申请。
5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1、提出各种方案 设计一种腕臂组装装置,考虑其使用方便,缩短腕臂组装时间,提高腕臂组装的
准确性,该装置在产品材料上考虑光滑,耐腐蚀,耐磨耗,底座稳定等特殊要求。 各方案具体技术要求为: (1)高韧性、防腐蚀,重量轻,寿命不少于5年; (2)滑道光滑,装置移动阻尼小,调节方便; (3)各部件焊接良好,不会脱落,保证装置的完整性; (4)整体安装拆卸操作方便,不增加工作量; (5)装置定位部分保持平行,保证上、下腕臂的相对空间位置。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结构设计方式
固定支架组装工具设计
立面腕臂组装工具设计
立面腕臂组装工具优化设计
方案分析
与平面组装相比,单边支撑装置设计将腕 实现空间组装,主体可调,中间加
针对方案二中的“L”型支架卡滞问题,
臂结构初步放入空间内进行组装。
入可调L型支架,可针对不同尺寸腕臂完 增加了斜撑,使得腕臂调整更加方便,提高
取得了佳绩,荣获接触网团体第一名,并包揽了个人第1、2、4、5、6、7的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 的突破。
9 标准化
标准化
小组成员深入现场进行推广, 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培训,对新型腕 臂组装工具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制 定《接触网新型腕臂组装工具使用 标准化流程》。
接触网新型腕臂组装工具使用标准化流程
标准化
6人
按照要求组装
安装不符合要求
新型腕臂组装
10人
正确 错误
腕臂组装一次合格率
腕臂组装精准度提高,安装一次性装配合格率由改造前40%上升至改造后100%。
100%
90%

40%



改造前
目标 腕臂组装一次合格率
改造后
腕臂组装时间
腕臂组装时间缩短,从原来的平均21分钟缩短到平均6分钟。
21分钟 改造前
6 制定对策
设计方案确定后,小组制定了实施对策:
对策表
序号
项目
对策
目标
措施
能满足1.5m-
结构尺寸 根据选定方案设 2.5m多种型号 (1)总体结构设计;
1
设计
计结构尺寸图 的腕臂组装需 (2)角度尺寸设计确定。

符合设计图纸 (1)联系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
2
加工组装
按重要。
上海铁路局上海高铁维修段,承担着长三角沪宁、沪杭、宁杭三条重要高铁
线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供电专业养护维修任务里程高达700公里
。为了保证供电的安全与稳定,供电专业在日常作业中,结合现场情况,在原有
的施工工艺与作业流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2
小组简介表
选择课题
传统腕臂组装统计分析:
随机抽取10名接触网工进行传统平面腕臂组装,4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装,6人安装不符合标准。 对错误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得到下列结果:
选择课题
项目查新: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网查重,未发现腕臂组装的相关文献报道。
4
设 定 目 标
40%
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90%
21分钟
8
传统腕臂组装PK利用新型腕臂组装工具组装腕臂
效果检查
我们随机抽取10名接触网工利用新型腕臂组装支架进行腕臂组装,10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 装,准确率100%,安装平均时间4分钟。
汇总 姓名
度量不准 (处)
钱云峰
0
任永太
0
郑兴磊
0
徐祥
0
孙文杰
0
从尤亮
0
张晓军
0
梁康
0
余航
0
唐华
0
一次安装合格率
零部件装斜 (处)
6分钟
目标 腕臂组装时间

4分钟



改造后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利用新型腕臂组装工具完成组装30次,损伤零部件0个,直接节省经济成本1.5万元。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2015年8月3日-8月6日,上海高铁维修段接触网技能竞争中,沪宁车间利用新型腕臂组装工具,
获得了个人第1、3、4、5、6以及团体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2015年09月28日,在“上海铁路局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供电系统决赛”中使用新型腕臂组装工具
上海局一等奖 上海局一等奖
副组长 李翔
小组简介
车间主任 徐皓 副组长 邓婕
江开春
崔中一
胡怀洲
戴泽浩
徐思
小组结构: 职称: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师1人。 学历:大专1人,本科5人,研究生2人
3 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

腕臂,是接触网支撑装置,它通过绝缘子固定在支柱上,实现对定位装置的固定。

目前腕臂组装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平面组装。
优点:占地面积小、工机具集中使用、 零部件紧固方便且准确、腕臂度量准确,重 要零部件装错率大大降低、大幅度降低组装 的时间,提高了组装成功率、设备稳定性高、 低磨损。
缺点:无 。
尺寸要求高,加工难度低。加工时间6个小 尺寸要求高,加工难度高。加工时
尺寸要求高,加工难度高。加工时间32

间30个小时
个小时
针对腕臂的尺寸结构,考虑设计的装置能够 满足最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减轻组装人员的身 体负担,提高组装准确度,现创新设计立面腕臂 组装装置。该工具将上、下腕臂空间张开,开孔 处两根腕臂保持平行;
各个零部件分装在腕臂的相应位置,竖直向 下,方便加载力矩,提高了组装准确度;装置占 地面积小,组装过程中使用的各个工具集中摆放 在一起,方便使用,提高组装效率;
可移动“L”型支架用于依据平腕臂的具体 尺寸进行滑动调节。可移动装置底座可以依据整 体腕臂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上述两个调节部分 提高了设计装置的通用性。整体设计初步达到了 前期预设目标。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经小组讨论,该装置的“L”型支架装上平腕臂后会出现卡滞现象。 当固定平腕臂后,“L”型支架竖边易产生变形,继而影响支架贴片与水 平滑道的滑动状态,增加摩擦阻力,影响组装效率。
尺寸要求,准 确率100%
(2)提供产品需求书; (3)及时与厂家联系,优化方案; (4)验收产品。
进行稳定性等方 零部件组装位 (1)现场对安装过程进行试验;
3 现场试验
面测试
置准确、结构 (2)现场对固定架的稳定性、水平位置的保持
稳固
性进行试验。
4
上道试验
进行上道试验
满足天窗修作 业现场环境要

腐蚀,柔韧性高,阻尼系数小等特点,最终QC小组成员研究决定选择铝合 金材质。
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3)“L”型支架部分材料选择: “L”型支架要直接在水平滑道上移动,同时要承担平腕臂的重量,所
以要求“L”型支架的材料耐腐蚀,柔韧性高,阻尼系数小等特点,最终QC 小组成员研究决定选择的铝合金材质。
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
1
前言


截止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 1.9 万公里,占据了世界高
速铁路总运营里程的 60% 以上。中国高速铁路引领着全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日常的养修维护作业显得格外重要。在高速
铁路养修维护作业中,安全、高效、新型的作业工机具,实用而具有创新性的作
3
小组成员概 况
4
5
邓婕

江开春

崔中一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6
戴泽浩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组员
7
胡怀洲

大专
高级工
组员
8
徐思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组员
学习情况
人均接受QC教育超过90小时
小组历年获奖情况
2014年 2015年
高铁供电安全工器具存储研究与管理实践 非支锚支定位卡子锈蚀的预防和整治
组装完成图
3.现场试验
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2015年8月,立面腕臂组装工具终于成功研制完成。 准备工作:腕臂组装所需材料工具、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支架
腕臂组装:将腕臂放在组装支架上,各零部件逐一组装
完成组装:紧固力矩,组装完成 立面腕臂组装流程图
4.上道试验
2015年度下半年,因维修原因,常州站9道、10道暂 时封闭,因此小组选定常州站作为上道试验的地点。10 月8日天窗,小组利用研制的新工具在9道21号杆接触网 钢柱进行了腕臂组装、吊装试验,组装用时3分57秒,组 装度量准确,结构符合规范,顺利吊起安装,达到预期 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