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
Definition of Remote Sensing
The Experts say "Remote Sensing is …" • Group of techniques for collecting image or other forms of data about an object from measurements made at a distance from the object, and th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
➢ 多时相性
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Las Vegas, 1972
Las Vegas, 1992
Las Vegas, 1986
9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
➢ 多时相性
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1986
1992
2002
10
三、遥感的分类
1. 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 ➢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分析判断
13
四、遥感技术系统
14
The process of remote sensing
1. Energy Source or Illumination 照度(A) - the first requirement for remote sensing is to have an energy source which illuminates or provide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the target of interest. 2. Radiation and the Atmosphere (B) - as the energy travels from its source to the target, it will come in contact with and interact with the atmosphere it passes through. This interaction may take place a second time as the energy travels from the target to the sensor.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RS):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平台:是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3.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4.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5.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6.黑体辐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放射最大量之辐射。
7.黑体(绝对黑体):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收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即吸收比为1的物体。
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10.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11.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12.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13.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波动性,又反映出粒子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是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6.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法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参数,通过传输、变换、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
2、主动遥感:遥感仪器主动向目标物体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
3、被动遥感:不依靠人工辐射源,直接由遥感仪器接收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
4、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绝对黑体的吸收率等于1,反射率等于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5、太阳常数: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平均值为1.36×10³w/m²。
6、摄影成像:使用光学镜头成像,用感光胶片记录物体影像。
根据使用波长细分为可见光摄影、近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7、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征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8、直方图匹配:又叫直方图规定化,是指使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变成规定形状的直方图而进行的图像增强方法。
9、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某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地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10、雷达:是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11、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度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定律的数学式为:M(T)=σT 4,式中σ为斯忒藩-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2·K—4),该定律说明,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1倍时,其总辐射度将增加为原来的16倍。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 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 B(λ,T)=2hc2 /λ5 ·1/exp(hc/λRT)-1 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 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 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 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 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
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2.5um2.5~6um源自>6um辐射特性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为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和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主
自身的热辐射
为主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
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中红外窗口:3.5 m ~5.5 m ,反射和发射并存。
包括两个小窗口(反射和发射混合光谱):3.5 m ~4.2 m 4.6 m ~5 m
遥感概论
9、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 反射率与镜面反射、漫反射(朗伯面)、实际物体反射 (方向反射)
☆ 对于地球表面而言,入射辐射能量(入射辐照度)由太阳
的直接辐射和经大气散射后又漫入射到地面的能量组成。在晴朗、
干燥的天气下,后者可以忽略不计。
☆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反射率随波长λ的变化曲线。 ☆ 课堂讨论:四种典型地物----雪、小麦、沙漠、湿地在可见~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特征。 ☆ 土壤、水体、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 ☆ 地物反射光谱的实验室测量和野外测量
8、地球表面的热辐射特征
☆ 温度为300K的黑体,其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5~50μm。
☆ 地球表面的发射辐射能量集中于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
在热红外波段,地球的发射辐射能量远远大于太阳的电磁辐射能
量,通常称地球的发射辐射为热辐射。 ☆ 地球表面的热辐射(能量)与自身的发射率、波长、温度有 关: M(λ,T)= ε( λ,T)× M0( λ,T) ☆ 发射光谱曲线:某种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曲线。 ☆ 观察图2.22可以发现: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减少(酸性---基 性)岩石发射率的最小值向长波方向偏移。 ☆ 由于地表温度的日变化,热红外遥感应在一天中的何时进行?
3、电磁辐射与黑体辐射
☆ 辐射源: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
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发出)辐射。
☆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焦耳)。
☆ 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单位: W (瓦)。 ☆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遥感概论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象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遥感应用
遥感考研名词解释大全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3.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7.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 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 黑的比值。
11.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遥感概论
第一章遥感概念;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主要有:扫描仪、雷达、摄影机、摄像机、光谱辐射计等辨析三个概念(一)遥测;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二)遥控;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三)遥感;常常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目标对象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获取信息目标,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技术。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类目标2.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类3.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4.按应用领域分类1.可见光遥感(0.38-0.76μm):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辐射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2.红外遥感(0.76-1000μ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外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等3.微波遥感(1mm-1m):收集和记录在微波波段的反射能量,传感器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4.紫外遥感(0.05-0.38μm):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在紫外波段辐射能量5.多光谱遥感:把地面辐射范围较宽的连续的电磁波谱,分割成若干个窄的光谱带,分别同步加以探测,得到同一目标不同波段的多幅遥感图像。
传感器有: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和反束光导管摄像仪等遥感探测的特点1.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2.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4.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5.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空间数据的基本特点空间性,属性,时间性第二章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构成的图表,成为电磁波谱。
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遥感概论—刘朝顺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的概念1.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二、什么是传感器1.地物空间信息主要由搭载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来获取。
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3.分类: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4.构造: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
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三、遥感的特点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4.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5.时效性- 动态、快速获取监测范围数据。
6.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7.经济性-应用领域多,经济效益高。
8.局限性。
四、遥感的发展历史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萌芽阶段)3.航空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理解PPT)一、电磁波谱1.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称为电磁波谱。
《遥感概论》资料综述
遥感概论✧什么是遥感遥感:一种在远离目标,不与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通常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包括遥感信息的获取;遥感信息的处理;遥感信息的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是指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甚至空间的从遥感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判读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包括:遥感试验系统;遥感信息的获取系统;遥感信息的处理系统;遥感信息的应用系统✧遥感的分类按工作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主动遥感:指从传感器系统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其主要优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
如主动传感器:雷达被动遥感:指由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目标物所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及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 ( 主要是热辐射 ) 的遥感系统。
如各种摄像机、扫描仪、辐射计✧遥感技术的特点:1)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性。
便于发现和研究宏观现象2)信息量大,手段多、技术先进。
可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和工作波段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能用于洪水,土地利用,农作物长势、森林火灾等监测4)用途广,效益高5)约束少,不受地利、交通、国界等限制✧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大小顺序排列而成的图表。
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段:包括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段可见光:0.38-0.76um红外:近红外(NIR, near-infrared):0.7-3.0 μm近红外(NIR, near-infrared):0.7-1.3μm短波红外(SWIR, shortwave IR):1.3-3.0 μm热红外(TIR, Thermal IR): 3.0-1000 μm中红外(MWIR, Mid wave IR):3.0-6.0 μm远红外: 6.0-15 μm超远红外: 15-1000 μm微波波段:(1mm-1m, 最常用1cm-1m),特点:–能穿透云雾–能全天候、全天时进行✧黑体辐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全部发射辐射(W,即辐射度)与其绝对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报告1.1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目标信息的获取主要是利用从目标反射和辐射来的电磁波,接收从目标反射和辐射来的电磁渡信息的设备称之为传感器(Remote Sensor),如航空摄影中的航摄相机等。
搭载这些传感器的载体称之为遥感平台(Platform),如航摄飞机、人造地球卫星等。
由于地面目标的种类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地面目标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信息的特性,遥感正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
遥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到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至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城市绿地植被的变化监测,可以制作全国范围的影象地图,可以掌握全球范围内的沙漠化等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
在海洋研究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收集到海面水位、混浊状况、海面温度等信息。
在大气研究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调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等微量元素的组成,分析气象现象等。
在环境变化监测等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研究中,只有遥感技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对其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结论。
1.2遥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遥感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1960年美国学E.L.Pruict为了比较全面地概括探测目标的技术和方法,把以摄影方式和以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象或数据的技术称作为“遥感(Remote Sensing)”,这个名词在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等单位举行的环境科学讨论会上被正式采用。
航空遥感技术最早用在军事上。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1915年底世界上又有了第一台航空摄影专月相机,此后航空摄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领域.直到1920午以后航空摄影方法才开始在地质、土木工程中的勘察和制图、农业中的牧场土地调查等民用领域获得应用。
遥感概论总结
遥感概论总结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 p1遥感( 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进行语义和非语义解译,提取客观世界中各种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
几何:由2维影像重建3维模型。
物理:由光谱特性确定物质类别。
第二章1、黑体辐射的概念以及三大定律p30定义一:黑体发出的地磁辐射,它比同温度下任何其他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都强 定义二:研究实际物体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的性能时的一种理想化的比较标准三大定律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对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内积分,得到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
辐射通量密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σ: 斯蒂藩-玻尔兹曼常数,5.6697×10-8Wm-2K4T :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K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最强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T 成反比:黑体温度越高,曲线的顶峰就越往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高温物体发射较短的电磁波,低温物体发射较长的电磁波。
3)基尔霍夫定律给定温度下,黑体向外的辐射出射度和吸收的能量必然相等,任何地物的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率α之比是常数。
基尔霍夫证明下式之比仅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黑体:最大的吸收率 最大的发射率 没有反射实体:吸收本领大、发射本领也大2、太阳常数概念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常数可以认为是大气顶端接收的太阳能量,所以没有大气的影响。
太阳常数值基本稳定,即使有变化也不会超过1%。
太阳常数对遥感探测和进一步应用于气象、农业、环境5444523022(1)152hc kT h k c W d e c h T Tλππλσλ+∞===-⎰2452102max 02[5(1)()](1)2897.8ch ch kT kT ch kT b M ch hc e e kT e T b λλλλπλλλλλ∂==∂--+--⇒⋅==等领域也很重要。
第二章遥感概论
30
四、遥感的应用
遥感应用从内容上 可以概括为资源调查与 应用、环境监测评价、 区域分析规划及全球宏 观研究四大领域。
借鉴地球信息科学与 灾害遥感、土地遥感、海洋遥感、 感 、灾害遥感、土地遥感、海洋遥感、 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义。 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义。
15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 宏观性、综合性
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 方公里;影像包含各种地 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 也有潜在的。
16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
31
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1.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 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精细农业 作物估产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
32
2.
遥感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形象地反 映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地震 地质、水文地质和灾害地质
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旱情、洪水、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 森林火灾
36
37
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
1. 2. 3.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 腾冲、长春、三北防护林等都是遥感区域分析 的典范。 城市化和城市遥感的兴起:城市土地利用、环 境监测、道路交通分析、环境地质、城市规划 等
38
遥感在全球性宏观研究中的应用
Figure Close-up view of a world war I Figure Vertical photography of World War I trenches in Europe.
《遥感概论》梅安新版考试资料_5383
1《遥感概论》复习资料2014.01.08 上午考一:名词解释1.遥感的概念 : 广义:遥远的感知。
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3.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4.电磁波: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5.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
6.感光度: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程度。
7.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8.地物的亮度温度:与地物有着相同辐射量的相应黑体的绝对温度9.分辨率:在图像上显示出有差别并能加以区分的两物体间的最小间距。
10、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
11.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
12.明度、色度及饱和度:(1)明度:是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2)色度: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3)饱和度:是色彩纯洁的程度。
13.三原色与互补色:(1)三原色:三基色:三基色中的任何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二基色混合而(2)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14.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15.亮度系数: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物体表面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16.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7.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8.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19.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遥感概论 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是辐射能流的单位。
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2.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3.维恩位移定律:实验发现,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单色辐出度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向短波方向移动。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λmax*T=b,b为常数,b=2.898×10-3mk。
温度越高,最强辐射波长越短。
4.比辐射率:地物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出射度之比,即ελ=Mλ‘Mλ。
5.选择性辐射体:在各波长处的发射率不同。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的区域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8.大气散射:由于粒子的散射作用使电磁波在原传播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它各个方向的辐射。
9.瑞利散射:由大气中原子、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10.漫反射: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ρ与镜面反射一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11.朗伯面: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发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
12.地物波谱: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13.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受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D)。
14.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光谱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或:所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的波长范围值,越宽,分辨率越低。
15.瞬时视场:瞬时视场是指在扫描成像过程,扫描镜的现场角大小。
(同义词: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是用来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遥感概论总结
遥感概念:遥感,就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遥远的感知。
它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过程: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判读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传感器:接受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叫作传感器,如照相机。
扫描仪等。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为遥感平台,遥感探测的特点:1.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2.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3.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4.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遥感卫星地面站:1.北京密云站 2.新疆喀什站 3.海南三亚站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标志着遥感技术新时代的开始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1.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 2.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3.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4.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举例说明“3S”集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作用:在车辆导航与监控系统中,RS 以数字图像方式提供城市范围内道路及相关因子动态变化信息,它可以在GIS 中作为数字电子地图使用,也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来及时更新道路数据库。
GPS 提供了车辆运行时所处的精确位置信息,在GIS支持下,以:点“状符号表现在显示器上,直观地向司机指示当前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
电磁波(横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时,变化的磁场激发了变化了的电场,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辐射)。
电磁波谱微波:1mm—1m红外波段:0.76—1000微米可见光:0.38—0.76微米黑体:是一个理想化了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
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地表自身热辐射决定因素:比辐射率、温度、波长大气折射现象:大气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折射率越小。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构成电磁波谱。
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的比值。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
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20.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由于地形起伏,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21.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23.总视场角:扫描带的地面宽度称总视场。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PS:GPS是新一代以卫星为基础的电子导航系统,利用多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系统,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人一点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2、遥感制图:是指以遥感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现代地图的制图方法,按照地图的规定和用途(用图)需要,来完成遥感信息的制图表示和制作地图的过程。
3、系列制图:指是从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取得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不同专业内容的专题图件。
4、城市遥感:以城市环境、生态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遥感工程。
5、环境遥感: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或做出评价与预报的统称。
由于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利用遥感多时相、周期短的特点,可以迅速为环境监测。
评价和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6、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遥感方法和实践,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信息勘测地球资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的限制,减少勘测投资的盲目性。
7、遥感信息处理:(再处理)指对遥感探测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或磁带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使遥感资料更适于各个专题的分析应用。
8、监督分类:从分析研究的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地作为样本,建立具有代表性判别函数或判读标志,然后对样区或样本进行分类。
9、非监督分类:不需要选择取样区和样本,直接依据象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或仅依靠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归类合并或分析判读的方法。
10、直接判读标志:指目标物体本身的属性在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们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组合图案等。
11、间接判读标志:指地物本身的属性不能在资源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是通过与判别目标有联系的其它相关地物信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再来推断判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影像特征。
如地理位置、排列组合、水系格局、地貌形态、植被分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GPS:GPS是新一代以卫星为基础的电子导航系统,利用多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
位的系统,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人一点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2、遥感制图:是指以遥感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现代地图的
制图方法,按照地图的规定和用途(用图)需要,来完成遥感信息的制图表示和制作地图的过程。
3、系列制图:指是从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取得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不同专业内容的专题图
件。
4、城市遥感:以城市环境、生态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遥感工程。
5、环境遥感: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或做出评价与预
报的统称。
由于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利用遥感多时相、周期短的特点,可以迅速为环境监测。
评价和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6、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遥感方法和实践,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
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信息勘测地球资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的限制,减少勘测投资的盲目性。
7、遥感信息处理:(再处理)指对遥感探测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或磁带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
使遥感资料更适于各个专题的分析应用。
8、监督分类:从分析研究的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地作为样本,建立具有代表性判别
函数或判读标志,然后对样区或样本进行分类。
9、非监督分类:不需要选择取样区和样本,直接依据象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或仅依靠不同地
物的光谱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归类合并或分析判读的方法。
10、直接判读标志:指目标物体本身的属性在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们包括形状、大
小、颜色、阴影、组合图案等。
11、间接判读标志:指地物本身的属性不能在资源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是通过与判
别目标有联系的其它相关地物信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再来推断判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影像特征。
如地理位置、排列组合、水系格局、地貌形态、植被分布等。
12、灰阶:地面上各种地物的辐射强度不同表现在五行图像上是色调的深浅不同,色调
深浅的分级为灰阶。
13、光谱效应:由于各种地物的物质成分、表面结构以及表面温度等的不同,造成了光
谱特性的差异。
地面遥感是多波段的,不同地物在相同波段影像上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同一底物在不同波段影像上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
因此,对不同波段的图像判读,识别地物的能力和判读效果是不一样的,称为光谱效应。
即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的遥感探测能
力。
14、航天遥感:以人造地球卫星、探测火箭、宇宙飞船、天空实验室或航天飞机作为工
作平台的遥感方式,主要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的方式来获取地表信息。
15、静止卫星:轨道高度36000公里左右,与地球同步。
极轨卫星:轨道高度1000公里左右,与太阳同步。
16、透视规律:中心投影成像规律,指航空相片上,同一地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又中心
投应所构成的形状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17、同物异色:相同的物体由于干湿程度的不同,其反射率不同。
18、异物同色:许多性质不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反射率。
19、消色物体:也叫非彩色体,指对入射的太阳光没有分解成单色光能力的物体。
即对
太阳光不能进行选择性吸收与反射,仅改变了入射光的强弱,其光谱成分不变。
20、彩色物体:对入射的太阳光具有分解成单色光能力的物体,即对入射的太阳光具有
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不仅改变了入射光的光强,也改变了入射光的光谱成分。
21、航空遥感:以飞机或气球作为工作平台的一种方式。
主要包括航空摄影和航空扫描
两种方式,其所获得的地面影像称为航空像片。
22、感光材料:摄影中记录信息的载体,包括感光胶片和感光相纸,它们都具有一定的
感光性能指标。
23、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任何地物都具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这种特性成为地物
光谱特性。
常用的是反射信息。
24、目视判读:借助于简单的仪器与工具,直接用人眼来识别遥感信息特征,从而判断
区分地物属性和自然现象的过程。
25、遥感信息:由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所获得的感光胶片影像和磁带数据,其中包括北
被测地物的信息数据以及运载工具上的设备仪器、环境参数等综合信息数据。
26、遥感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各种电磁波特征信息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系统地核心
部分。
27、主动式遥感:遥感仪器主动向目标物体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目标物体
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
28、被动式遥感:不依靠人工辐射源,直接由遥感仪器接收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自
然辐射源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