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

合集下载

2010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辅导:日本安全评价的六阶段法

2010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辅导:日本安全评价的六阶段法

1976年⽇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安全评价指南》,提出化⼯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并在化⼯企业中推⼴使⽤。

该法是⼀种对⼯程项⽬的安全性进⾏综合评价的⽅法。

六阶段安全评价按下述六步骤进⾏:
(1)资料准备。

资料包括建⼚条件、。

为了进⾏预先评价,应将有关资料整理并加以讨论。

(2)定性评价。

应⽤安全检查表对建⼚条件物质理化特性、⼯程系统图、各种设备、操作要领、⼈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等进⾏检查和定性分析。

(3)定量评价。

把装置分成⼏个⼯序,再把⼯序各个单元的危险度定量,以其中的危险度作为本⼯序的危险度。

(4)安全措施。

根据⼯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技术、设备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5)⽤事故案例进⾏再评价。

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故案例评价其安全性,反过来再讨论安全措施。

属于第II、III级危险度的装置,到此步便认为是评价完毕。

(6)⽤事故树(ETA)进⾏再评价。

属于第I级危险度的情况,进⼀步⽤ETA再评价。

通过安全性的再评价,发现需要改进的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开始建设。

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综合应⽤安全检查表、定量危险性评价、按事故信息评价和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分成六个阶段采取逐步深⼊,定性与定量结合,层层筛选的⽅式对危险进⾏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措施修改设计消除危险。

该法是⼀种考虑较为周到的评价⽅法。

除化⼯⾏业外,还可⽤于其他有关⾏业。

安全系统工程-第十一章 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

安全系统工程-第十一章 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

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 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在化工企业推广应用在化工企业推广应用。

这种方法以道化学法为基础为基础,,但对物质系数和修正系数的计算以及分级做了较大的简化和改动了较大的简化和改动,,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新建该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扩建、、改建的化工厂中各种容器、塔、槽、化学品的制造和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化学品的制造和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

该方法共分六个阶段该方法共分六个阶段,,即:•(1)准备和整理资料准备和整理资料;;•(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用安全检查表评审主要用安全检查表评审;;•(3)定量评价定量评价;;•(4)拟定安全措施拟定安全措施;;•(5)根据事故资料进行再评价根据事故资料进行再评价;;•(6)对危险程度为对危险程度为ⅠⅠ级装置级装置,,用事故树用事故树、、事件树分析进行再评价再评价。

进行定量评价时进行定量评价时,,要把装置分成若干工序要把装置分成若干工序,,每个工序又分成几个单元分成几个单元,,然后对各个单元作定量评价然后对各个单元作定量评价。

以其中最大危险度的单元作为该工序的危险度以其中最大危险度的单元作为该工序的危险度。

单元的危险度由物质单元的危险度由物质、、容量容量、、温度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确定确定,,每个项目又分为A 、B 、C 、D4个类别个类别,,分别表示10点、5点、2点和0点,然后按点数之和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危险度等级。

•危险物质系指原材料危险物质系指原材料、、中间体或生成物中危险程度最大的物质物中危险程度最大的物质((在具体分析评价时要注意爆炸性物质评价时要注意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易燃性物质易燃性物质、、可燃气体等)。

•有些危险物质是混合物的组分有些危险物质是混合物的组分,,如高度危险的有机过氧物作为反应引发剂时,要先经溶剂分散处理后再加入反应器,如果含量不到爆炸下限如果含量不到爆炸下限101010%%时,使用时可不考虑其危险性用时可不考虑其危险性,,但因爆炸下限不易确定不易确定,,故应慎重考虑故应慎重考虑,,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研究测定过试验研究测定。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三篇)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三篇)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过程,用于确定某一系统或活动中的潜在危险,并提出适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交通、医疗、建设等,以保护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一、起源:安全评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生产迅速扩大,带来了大量的工伤和意外事故。

人们开始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二、发展:20世纪上半叶,安全评价逐渐成为工业和交通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例如,美国联邦航空局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飞行员的安全评价,以提高航空安全性。

此后,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是安全评价的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1. 事件分析法:安全评价的早期方法是事件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识别事故的原因和潜在风险。

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事故的后果,而对事故的发生原因了解较少。

因此,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2. 风险评估法:20世纪60年代,风险评估法逐渐成为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并确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危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三个过程。

它不仅可以用于事故的预防,还可以帮助优化资源的分配,提高效率。

3. 完整性评估法:在20世纪90年代,完整性评估法逐渐发展起来。

完整性评估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对系统构造、组成部分和运行过程的分析,以识别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风险管理法:近年来,风险管理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风险评估法,成为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安全评价最先是由保险业发展起来的,时间可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要按照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收取一定的费用。

因此,就带来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现在,世界各国各行业所从事的安全评价几乎都沿用风险评价这一术语,唯中国、日本改用安全评价。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安全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的“蒙得评价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评价法”等危险指数评价技术,以及以概率风险评价为代表的安全系统评价技术。

目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业过程、系统设计、工厂设计和选址以及应急计划和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

一些国家还立法规定,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

日本劳动省规定化工厂必须作综合的安全性评价。

英国规定新建企业凡没有进行安全评价的都不许开工。

安全评价已经成为当代安全管理中最有成效,正在逐渐完善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八十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翻译、消化、吸收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分析方法,我国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始应用简单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A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环境危险评价方法(LEC)等。

这一期间的主要特点是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系统局部的安全问题。

1984以后,我国开始研究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小范围内进行安全系统评价尝试。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国家劳动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国内外安全评价起源及发展

国内外安全评价起源及发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的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是经过我国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的原因、经验教训,通过科学探索得出的结论。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只有预防,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就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具有较大安全风险性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并且规定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3个条件之一是“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在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为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工程、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创造了条件。

把安全评价师站点加入收藏夹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西方国家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确定风险程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安全评价的过程,因此,安全评价也被称做“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的后半叶得到很大的发展,得益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系统安全理论首先被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

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与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的系统安全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涵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和程序、目标。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安全评价方法按指标(目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目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数值。

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

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

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如我国机械行业制定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nS=Σfi·gii=1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gi——在总N项中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n——评价等级数。

依据实际要求,在最高目标值(N项都为“优”时的S值Smax)与最低目标值(N项都为“差”时的S值Smin)之间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实际的S值所属的等级来确定系统的实际安全等级。

2.定量危险评价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

(1)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该法需要使用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而计算出风险率。

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行比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起源于核电工业的风险、安全评价。

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从发展看,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的现有缺点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克服。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的费用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的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

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

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隆通用大纲》(GJB900—1990)。

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

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预测、预防事故的系统安全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安全评价的现实作用又促使许多国家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集团加强对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自己的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事先、事后的评价,分析、预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该法已修订6次,1993年已发展到第七版,它是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F&EI),确定危险等级,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危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系统安全工程一、选择题1.事故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从到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

A.结果、原因B.原因、结果C.初始、最终D.下、上答案:A2.事故树分析时要确定顶事件。

所谓顶事件,是指事故树中唯一的、位于顶层的、只是逻辑门的的事件。

A.中间B.输入C.输出D.无关答案:C3.在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时,要将待分析的事故对象作为事件。

A.基本B.顶C.中间D.特殊答案:B4.在事故树中,导致其他事故发生、只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任何逻辑门的输出事件的事件,称为。

A.基本事件B.中间事件C.顶事件D.底事件答案:A5.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1和B2同时发生才会引起事件A的发生,反之,有一个不发生,A也不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答案:D6.在绘制变乱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利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答案:B7.在事故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共同发生可导致顶事件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事故树的。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B8.在变乱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则导致顶事件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变乱树的。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A9.在变乱树分析中,变乱树的某个径集,在此径集中去掉任意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即剩余的基本事件不发生不一定导致顶事件不发生),则这个径集被称为。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D10.在XXX(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值。

A.工艺B.装备C.物质D.单元答案:C11.在火灾爆炸指数法中,物质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中其潜在能量释放速率的度量,被称为。

A.物质系数B.爆炸指数C.工艺系数D.物质危险答案:A12.火灾爆炸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F&EI)作为评价化工工艺过程、生产装置及储罐等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对工艺设备中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活化反应的危险性进行有步骤的评价。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由于该评价方法日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在世界工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引起各国的广泛研究、探讨,推动了评价方法的发展。

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 ASH--1400),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

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

由于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

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事故:例如:1974年英国夫利克斯保罗化工厂发生的环己烷蒸气爆炸事故,死亡29人、受伤10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美元;1978年西班牙,一辆满载丙烷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爆炸,当时正有800多人在风景区度假,烈火浓烟造成150人被烧死、120多人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被烧毁的惨剧;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因天然气压缩间发生大量泄漏而大爆炸,在平台上工作的230余名工作人员只有67人幸免于难,使英国北海油田减产12%;恶性事故造成的人员严重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强制的要求。

系统安全——危险度分析评价法

系统安全——危险度分析评价法

1.乙B、B 丙A、丙BB类可
燃液体
不属左述之 A、
2.丙类固体
B、C 项之物质
3.中、轻度危害介质
容量③ 温度
1.气体 1000 m3以上 2.液体 100 m3以上
1.气体 500~1000 m3 2.液体 50~100m3
1.气体 100~500m3 1.气体<100m3 2.液体 10~50m3 2.液体<10m3
发生火灾时应采取防止可嫌物 逸出或逸出最少的方法。应采 取防止反应器、塔槽等设备因 异常反应而发生危险或使危险 减到最小的方法。这些仪表设 备应采取双份或加强方式。仪
Ⅱ级的要求
室外消防用供水设施需 能持续 120 分钟供水, 适当设置喷淋水设备, 其喷水量应能满足有关 规定要求。停电时也能 保证消防供水 使用或制造可燃物时, 设备的支承构件的耐火 极限至少为 1 小时,储 有可燃物 7m3以上的建 筑物耐火极限应在 0.5 小时以上,但装有喷淋 水设施、支柱采取耐火 防护结构者除外 发生火灾时应采取防止 可燃物逸出或逸出最少 的方法。应采取防止反 应器,塔槽类设备因异 常反应而发生危险或发 生危险最少的方法
9 危险度分析评价法
危险度分析评价法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 火规范》(GB 501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 20660 )等技术规 范标准而提出的。
9.1 分析评价程序
(1)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简介 1976 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指南》,提出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它是 以道化学法为基础,适用于新、改、扩建化工企业中塔、槽、化学品制造与贮存等的安全评价方法, 并在化工企业中推广使用,该法是一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其评价程序参见 图 9-1。

(整理)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整理)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安全评价方法按指标(目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目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数值。

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

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

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如我国机械行业制定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nS=Σfi·gii=1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gi——在总N项中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n——评价等级数。

依据实际要求,在最高目标值(N项都为“优”时的S值Smax)与最低目标值(N项都为“差”时的S值Smin)之间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实际的S值所属的等级来确定系统的实际安全等级。

2.定量危险评价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

(1)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该法需要使用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而计算出风险率。

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行比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起源于核电工业的风险、安全评价。

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从发展看,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的现有缺点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克服。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的费用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的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

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

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隆通用大纲》(GJB900—1990)。

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

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预测、预防事故的系统安全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安全评价的现实作用又促使许多国家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集团加强对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自己的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事先、事后的评价,分析、预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面对比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面对比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面对比由于风险评价方法众多,他们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识性区分的学习。

我们从评价目标、定性/定量、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

1、评价方法类比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道化学公司法(DOW)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模糊综合评价2、评价方法对应评价目的类比法:危害程度分级、危险性分级安全检查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性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事故)原因影响程度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故障原因故障等级危险指数事件树ETA) :事故原因触发条件事故概率事故树(FTA) :事故原因事故概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等级道化学公司法(DOW) :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事故损失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危险性等级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危险性等级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等级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等级3、评价方法对应定性/定量类比法:定性安全检查表:定性定量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定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定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定性定量事件树ETA) ;定性定量事故树(FTA) :定性定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定性半定量道化学公司法(DOW):定量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定量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定性定量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定量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定性模糊综合评价:半定量4、评价方法对应方法特点类比法:利用类比作业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分级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类推安全检查表: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性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列表、分析系统(单元、元件)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影响评定影响程序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同上。

安全评价方法范文(三篇)

安全评价方法范文(三篇)

安全评价方法范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范本,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1. 目标明确原则:根据评价的具体目的和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能全面、客观地评估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安全风险。

2. 适用性原则:评价方法应与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和规模相适应。

不同的评价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评价方法。

3. 可行性原则:评价方法应具备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应用。

评价方法应简单实用,易于操作和理解。

4. 可比性原则:评价方法应具备可比性,能够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比较。

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便于评价对象间的较量和对比。

三、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评价对象的安全现状和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对安全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和安全状况的描述分析。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1)安全巡检法:通过实地巡视、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2)问题调查法: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历史安全事件和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安全风险和存在的问题。

(3)专家评审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通过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估和分析。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采集和统计实际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模型计算等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1)安全指标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安全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安全指标可以是事故率、损失额、隐患数等。

(2)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评价对象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预测和计算,对评价对象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等。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的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是经过我国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的原因、经验教训,通过科学探索得出的结论。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只有预防,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就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具有较大安全风险性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并且规定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3个条件之一是“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在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为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工程、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创造了条件。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西方国家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确定风险程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安全评价的过程,因此,安全评价也被称做“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的后半叶得到很大的发展,得益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系统安全理论首先被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

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与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的系统安全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涵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和程序、目标。

预评价目的

预评价目的

1概述1.1预评价目的1、本次预评价的目的在于搞清楚本工程投产运行后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2、对本工程投产后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对其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

3、补充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为工程下一步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提供依据,以最终实现工程的本质安全化。

4、为本工程改造装置的生产运行及日常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5、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预评价的结论可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审批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提供依据。

1.2预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实施)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号)6、《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5月)7、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300×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油分公司300×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1.3预评价标准及规范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5、《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文)8、《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13、《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SY0007-1999)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1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16、《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8、《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1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1、《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1999)2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23、《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T20660-2000)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6、《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27、《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28、《固定式钢直梯、钢斜梯、工业固定式防护栏杆、钢平台》(GB4053.1~3-93GB4053.4-83)2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1.4预评价范围根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本次预评价的评价范围为300×104t/a常减压蒸馏装置、140×104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100×104t/a延迟焦化装置、16×104t/a焦化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和生产辅助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前面已详细介绍,评价的角度和评价的目的不同,选取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有些在评价时可能从传统的管理和经验出发,总结提出安全检查表方法;有些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提出系统安全工程方法;有些是根据生产特点和场所的情况,提出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可以反映其特点。

无论哪种安全评价方法,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场合和一定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安全评价中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均有一些综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美国杜邦公司采用的(“安全检查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事件树”)“三阶段安全评价”方法,以及我国光气三阶段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等方法。

以下详细介绍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

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是—种最早的综合型的安全评价模式。

在这一综合的评价模式中,应用了定性评价(安全检查表)、定量危险性评价、按事故信息评价和系统安全评价(故障树、故障树分析)等评价方法。

评价分为六个阶段,采取逐步深入,定性和定量结合,层层筛选的方式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用措施修改设计消除危险,评价程序如下。

1)第一阶段资料准备
首先要准备下述资料。

(1)建厂条件如地理环境、气象及周边关系图;
(2)装置平面图;
(3)构筑物平面、断面、立面图;
(4)仪表室和配电室平面、断面、立面图;
(5)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对人的影响;
(6)反应过程;
(7)制造工程概要;
(8)流程图;
(9)设备表;
(10)配管、仪表系统图;
(11)安全设备的种类及设置地点;
(12)安全教育训练计划;
(13)人员配置;
(14)操作要点;
(15)其他有关资料。

2)第二阶段定性评价(安全检查表检查)
主要对厂址选择、工艺流程布置、设备选择、建构物、原材料、中间体、产品、输送储
存系统、消防设施等方面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

(1)厂址选择检查。

①地形适当否?地基软否?排水情况如何?
②对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准备充分否?
③水、电、煤气等公用设施有保证否?
④铁路、航空港、市街、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全考虑了没有?
⑤紧急情况时,消防、医院等防灾支援体系考虑到没有?
⑥附近工厂发生事故时能否波及?
(2)工厂内部布置检查。

①工厂内部布置是否设立了适当的封闭管理系统?
②从厂界到最近的装置安全距离是否得到保证?
③生产区与居民区、仓库、办公室、研究室等之间是否有足够的间距?
④仪表室的安全有无保证?
⑤车间的空间是否按照物质的性质、数量、操作条件、紧急措施和消防活动加以考虑?
⑥装卸区域厂界是否有效地加以隔离?是否与火源隔开?
⑦贮罐与厂界之间是否有足够的距离?贮罐周围是否设计了防液堤?液体泄出后能否掩埋?
⑧三废处理设备与居民区是否充分分开?是否考虑了风向问题?
⑨紧急时,是否有充分的车辆出入口通道?
(3)对建筑物的检查。

①是否有耐震设计?
②基础和地基能否承受全部载荷?
③建筑物的材料和支柱强度够不够?
④地板和墙壁是否用不燃性的材料制成?
⑤电梯、空调设备和换气通道的开口对火灾蔓延的影响是否降至最低限度?
⑥危险的工艺过程是否用防火墙或隔爆墙隔开?
⑦室内有可能发生危险物质泄漏的情况时,通风换气良好否?
⑧避难口和疏通道的标志明显否?
⑨建筑物中的排水设备足够否?
(4)选择工艺设备检查。

a、选择工艺设备时,在安全方面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b、工艺设备容易进行操作和监视否?
c、对工艺设备,是否从人机工程的角度考虑防止误操作的问题?
d、是否对工艺制定了各种详细的诊断项目?
e、工艺设备设计了充分的安全控制项目否?
f、当设计或布置工艺设备时,是否考虑了检查和维修的方便?
g、工艺设备发生异常时能否加以控制?
h、检查和维修计划是否充分、适当?
i、备品备件和修理人员充分否?
j、安全装置能否充分防止危险?
k、重要设备的照明充分否?停电时是否有备用设备?
l、是否充分考虑到管道中流体速度?
(5)原材料、中间体、产品事项检查。

①原材料是否从工厂最安全的处所进入厂内?
②原材料进厂有否操作规程?
③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等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清楚?
④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等的爆炸性、着火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如何?
⑤原材料、中间体、产品是否有杂质?是否影响安全?
⑥原材料、中间体、产品是否有腐蚀性?
⑦高度危险品的储存地点和数量是否确切掌握?
(6)工艺过程及管理检查。

a、是否充分了解所处理物质的潜在危害?
b、危险性高的物质是否控制在最少?
c、是否明确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反应?
d、从研究阶段到投产出现问题是否进行调查并加以改进?
e、是否用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流程图反映工艺流程?
f、是否有操作规程?
g、对温度、压力、反应、振动冲击、原材料供应、原材料输送、水或杂质的混入、从装置泄漏或溢出、静电等发生问题或异常时,有否预防措施?
h、使用不稳定物质时,对热源、压力、摩擦等刺激因素是否控制在最小的限度?
i、对废渣和废液是否进行了妥善处理?
j、对随时可能排出的危险物质,是否有预防措施?
k、发生泄漏时被污染的范围是否清楚?
(7)输送贮存系统检查
①是否对输送的安全注意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②能否确保运输操作的安全?
③在装卸设备场所附近,是否设置了淋浴器、洗眼设备?
(8)消防设施检查
①消防用水能否得到保证?
②喷水设备等功能及配置适当否?
③是否考虑了喷水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④消防活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否?
⑤消防人员编制是否够?
3)第三阶段定量评价
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是将装置分为几个单元,对各单元的物料、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5项进行评定,每一项分为A,B,C,D4种类别,分别表示10分、5分、2分和0分,最后按照这些项的分数之和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

16分以上为1级,属高度危险;
11~15分为2级,需联同周围情况与其他设备联系起来进行评价;
1~10分为3级,属低危险度。

4)第四阶段安全措施
评出危险性等级之后,就要在设备、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按评级等级采取安全措施。

(2)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人员配备。

化工装置的人员配备,不能采用随劳动量增加而增加人员的方式,而是要
以技术、经验和知识等为基础配备人员并编成小组。

②教育培训。

为确保化工装置安全,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为此对教育培训要确定指挥联络的体制,要分工明确,规定一定的教育训练内容;让培训人员在一定的期间反复操作,在工作中进行实际技能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主要的教育科目有:危险物品及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化工设备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的有关知识,化工设备操作及维修方法的有关知识、操作规程、事故案例、有关法令。

③维修。

须按照规定定期维修,并做相应的记录和保存,对以前的维修记录或操作时的事故记录,也要充分利用。

维修时需要注明的问题有:维修体制健全否?试运转时有无操作规程?停止运转时进行检查否?有无紧急停车工程表?是否作了补修记录?有无定期修理计划表?
5)第五阶段根据过去的事故情况进行再评价
第四阶段以后,再根据设计内容参照过去同类设备和装置的事故情报进行再评价,如果有应改进之处再参照前四阶段重复进行讨论。

对于危险度为Ⅱ和Ⅲ的装置,在上述评价完成后,即可进行装置和工厂的建设。

6)第六阶段用故障树、事件树进行再评价
危险度为工的装置,用故障树、事件树进行再评价。

进行上述5阶段评价后,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然后才能建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