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森林面积

合集下载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湿地、森林、海洋。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森林法律 法规 宣传手册

森林法律 法规 宣传手册

森林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知识问答森林管护是我局当前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在森林植被严重被破坏的情况下,加强宣传就成为管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富岩乡党委政府针对这种状况,编印了《森林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知识问答》手册。

前言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盛世兴林、构建和谐林区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全民的参与。

如何更好的林业成果,落实各项森林资源管护措施,加大依法管护森林资源的力度,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创我乡林业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值得我们干部、群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为此富岩乡编写了《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知识问答》,目的是让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学习和了解有关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做好依法管护森林资源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连续三年干旱导致气候越来越干燥的情况下,开展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常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很必要,也很有意义,这样才可以使辖区群众爱林、护林、保护森林资源、关心和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使全乡广大干部、林农自觉参与行动。

目录第一篇林业常识及法律法规…………………( )第二篇森林防火常识…………………………( )第三篇保护野生动物常识……………………( )第一篇林业常识及法律法规1、为什么要保护森林资源?答:为了发挥森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安全,因此要保护森林资源。

2、森林资源包括哪些内容?答: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3、森林分为几种类型?答: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4、特种用途林包括哪些林木?答: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森林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摘要森林是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净化了空气,还为数以万计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总而言之,地球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但是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却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本文是我在对森林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的基础上再次重申森林的重要性,以及对森林未来发展的一些希望。

关键词森林;破坏;保护一、森林的基本介绍(一)森林的涵义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一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一个高密度树木聚集的区域,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这些植物群落大面积覆盖着地球表面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养育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构成地球生物圈地一个最重要方面。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地功能。

(二)森林的演变现代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由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面积的滨海和内陆沼泽森林。

其中鳞木和封印木可高达20-40米,径长1-3米,是石炭纪的重要的造煤植物。

现在热带地区还保留着孑遗的树蕨。

2、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的晚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为裸子植物的全盛时期。

例如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形成地球陆地上大面积的裸子植物和针叶林。

3、被子植物阶段在中生代的晚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草本相继大量出现,遍及地球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森林,直至现在仍为最有优势、最稳定的植物群落。

(三)森林的类型1、针叶林针叶林包括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暖温带针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和热带针叶林四种。

根据不同的温度需要分布在地球的不同纬度地段,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森林经理学——精选推荐

森林经理学——精选推荐

1、填空1.一类清查技术标准中,森林群落结构可分为完整结构、较完整结构、简单结构。

2.树种结构类型包括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阔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3.小班调查方法包括样地实测法、目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

4.总体抽样控制精度根据单位性质决定,公益林85%、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80%、商品林90%。

5.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2、名词解释1.二类调查:以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2.林相图:以林场或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

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和郁闭度,也常用树种、龄组、郁闭度表示。

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

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

4.森林资源资产:在现有认知和科学水平条件下,进行经营利用能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森林资源。

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待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6.法证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森林。

法正林条件有法正龄级分配、法正林分排列、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

7.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主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8.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

9.经营周期: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不同国家、不同国际组织确定的森林资源范围不尽一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凡疏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实有木材蓄积量或断面积与当地同树种最大蓄积量或断面积之比)在0.3以上的天然林;南方3年以上,北方5年以上的人工林;南方5年以上,北方7年以上的飞机播种造林,生长稳定,每亩成活保存株数不低于合理造林株数的70%,或郁闭度(森林中树冠对林地的覆盖程度)达到0.4以上的林分,均构成森林资源。

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森林资源统计中,只包括疏密度在0.2以上的郁闭林,不包括疏林地和灌木林。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

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编辑本段中国森林资源概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77~1981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中国森林面积共1152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102.6亿立方米(包括零星树木),其中森林蓄积量90.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五位。

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积0.12公顷,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5.8;人均森林蓄积量9.1立方米,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8.2。

据森林资源1977~1981年清查资料与1973~1976年清查资料相比,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从12.7%降低到12%,森林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林区森林过伐。

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什么是森林?我国林业部门提出的森林定义为:面积大于或等于0.667hm2的土地、高度可以达到2m或以上、郁闭度等于或大于0.2,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达到以上标准的竹林、天然林或人工幼林,两行以上、行距小于或等于4m或树冠幅度等于或大于10m的林带以及特定的灌木林3.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分类:(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

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根据有机体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性特点,将变动生态因子分为三类:第一周期性因子、次生性周期性因子、非周期性因子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森林环境中各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不论有多么重要,它的作用只能在与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诸多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相应发生变化。

(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林业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林业资源进行评价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林地面积、森林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探讨林业资源评价与监测的意义以及方法与技术。

一、林地面积的评价与监测林地面积是衡量一个国家林业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林地面积需要准确定义林地的界限,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相关数据。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数据,使得林地面积的评价更加精确、高效。

监测林地面积则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利用卫星、航空影像等技术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林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二、森林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森林质量是评价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森林质量需要考虑林木的生长情况、物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

监测森林质量则需要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进行定量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森林质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森林病虫害、火灾等问题,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状态。

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是林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评价生物多样性需要考虑物种种类、数量和分布等因素,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监测生物多样性则需要进行生境调查、物种分类鉴定以及遥感技术辅助,以便及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与监测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卫星监测等,提高评价和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政府、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员需加强协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与监测体系,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与监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什么样的森林才算“森林”?——看FAO_及世界多国对“森林”的定义

什么样的森林才算“森林”?——看FAO_及世界多国对“森林”的定义

36绿色中国在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期间,各个国家、地区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交了相关报告。

计入资源的“森林”,不同国家、地区大不一样。

FAO 将森林定义为:“面积不小于0.5公顷,树高超过5米,郁闭度不小于10%的土地,或者尚未达到郁闭度10%、树高5米的标准,但今后有望达到这些标准的土地。

不包括主导用途为农地或城镇用地的土地。

”加拿大雷夫尔斯托克山国家公园山顶的花旗松。

周柏林 摄森林是什么?这还用问吗?谁不知众木成林而独木不成林。

严格说来,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那什么样的森林才算“森林”?并非所有人都能说清楚。

我国森林覆盖率要求乔木林、竹林和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等,面积连续覆盖1亩以上,乔木林、竹林郁闭度0.2以上。

那么,其他国家对“森林”的定义与我国是一样还是不一样?若不一样的话,各国森林覆盖率排位准确吗?什么样的森林才算“森林”?——看FAO 及世界多国对“森林”的定义What Kind of Forest is “Forest”?整理/黄国胜 夏朝宗 陈新云 刘 谦37绿色中国在234个国家、地区及部分岛屿中,有100个国家、地区分别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或者土地覆盖结合土地利用等方式来定义森林,界定了森林面积统计的具体范围。

下面选发有代表性的国家对森林所给出的定义。

澳大利亚:森林是一个为树木所占据的包含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的地区。

这些树木通常具有单一树干,成熟或即将成熟林分的潜在高度超过2米,当前的或潜在的主林层林冠密度等于或大于20%。

定义包括澳大利亚各类林龄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有时还用来描述有林木的一片区域,称为有树森林。

森林包括有树森林、开阔森林和密闭森林子类。

有树森林树冠覆盖度应为20%~50%。

开阔森林树冠覆盖度应为50%~80%。

密闭森林树冠覆盖度为80%以上。

加拿大:至少有10%的土地被任意大小的任意树种所覆盖(林冠覆盖度),包括幼龄自然林和尚未达到最低树冠密度的人工林,包括预期恢复到森林的暂时无立木区域(例如,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森林资源及林业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及林业的重要性
的各种惠益,包括产品(如食物)和服 务(如同化废弃物)两个方面。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项目:(1)供 给功能;(2)调节功能;(3)文化功 能;(4)支持功能,等等功能。
二、森林资源的功能
(一)产品供给功能(物质和能源产品) 森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森林资源的现状
4.营造林难度增大 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
(1)森林是由树木组成的; (2)具有一定的面积; (3)形成一个集团(群落),具有一定
的密度; (4)树木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具有一
定的生态服务功能。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
2.何谓森林资源? 广义: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可被人们认识
和利用的物质和能源。 包括林木资源、林地资源、林副特产品资
源(根、茎、叶、花、果、树脂;皮、 毛、肉、骨、角和血等)、生物质能源、 遗传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森林文化资 源等。 狭义:仅指森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 成本较低的温室效应减缓措施。
二、森林资源的功能
当前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 氧空洞、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土流失、 荒漠化、湿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 污染和酸沉降、噪音污染以及热带雨林 危机等,都与森林资源锐减的减少有直 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
问题:
1.为什么要区分“森林”和“森林资源”? 2.《森林法》保护广义还是狭义的“森林资
源”? 3.林业法保护广义还是狭义的“森林资源”?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
(二)森林资源的分类(以下无特殊说明, 所指森林资源均为狭义)

林业科普知识

林业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10-07-06 文章来源:抚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什么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什么是林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3、什么是乔木及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4、什么是疏林地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5、什么是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7、什么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8、什么是优势树种是指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森林面积名词解释

森林面积名词解释

森林面积名词解释
森林面积是指一定地区内被森林覆盖的地表面积。

它是衡量森林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进行计量。

森林面积包括不同类型的森林地,如原始森林、次生森林、人工林等。

它可以用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监测和管理森林资源,以及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政策。

森林面积的计算通常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来完成。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激光雷达等工具,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森林面积数据。

实地调查则通过对随机选定的样地进行测量和采样,来估计整个地区的森林面积。

森林面积的变化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面积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林分断面积名词解释

林分断面积名词解释

林分断面积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林分断面积不?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概念呢!林分断面
积呀,就好比是一片森林的“横截面”。

比如说,你想象一下,一片森
林就像一个巨大的蛋糕(这就是类比哦),而林分断面积就是这个蛋
糕被切一刀后露出来的那个面。

咱就说,在森林里,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粗细吧,那把所有树的横截
面积加起来,这就是林分断面积啦!它可是衡量森林状况的一个重要
指标呢!
你想想看啊,如果林分断面积大,那是不是就说明这片森林里的树
木比较多或者比较粗壮呀?那要是林分断面积小呢,是不是意味着森
林可能没那么茂密或者树木没那么大呀?这不是很简单易懂嘛!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森林里玩,我们就讨论起了这个林分断面积。

我朋友就问:“这有啥用啊?”我就说:“哎呀,用处可大啦!就像你了
解一个人的身高体重能知道他的大致状况一样,林分断面积能让我们
知道这片森林的大概情况呀!”他听了后恍然大悟。

而且呀,林分断面积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可重要了呢!他们要根据
这个来规划森林的管理呀、采伐呀之类的。

要是没有这个概念,那不
是乱套了嘛!
所以说呀,林分断面积真的很重要,它就像森林的一个秘密密码,
能让我们读懂森林的许多信息呢!它可不是什么枯燥的名词,而是有
着实实在在意义的东西呢!你现在是不是对林分断面积有更清楚的认识啦?。

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

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

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十年树木,聚木成林。

那么,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一、森林的定义。

通常认为,森林是指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的、占据一定空间的生物群落。

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根据不同情况,将面积、高度、郁闭度等指标结合在一起来定义“森林”的标准,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二、森林的面积。

从面积看,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森林的最小面积是0.5公顷,相当于半个操场那么大。

而在我国,树林连续覆盖面积超过1亩为森林。

三、森林的树高要求。

从树高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树高达到5米的树林才是森林。

我国根据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将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及符合森林经营目的的灌木经济林,也称为森林。

郁闭度是指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其数值可以反映树林的密度。

根据国家标准《森林资源术语》,郁闭度超过0.2才是森林。

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中,郁闭度超过0.1就算是森林了。

四、森林的类型、景观。

森林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类型、景观多样。

比如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因树皮和木材富含单宁酸、被氧化呈红色或红褐色而得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榕树,茎和枝条能向下生长出许多气生根,接触土壤后形成支柱根,支撑榕树不断向外生长,因此“独木”也可“成林”;热带雨林中,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枝丫或叶片上,还生有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等,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景观。

此外,森林按发育演替,可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树种组成,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按林业经营目的,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按林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值得注意的是,竹子虽然不是树,但能达到森林定义标准的竹林也是森林。

五、我国森林的情况。

我国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

森林面积占补方案申报流程

森林面积占补方案申报流程

森林面积占补方案申报流程一、了解森林面积占补方案的基本概念。

1.1 森林面积占补方案可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当有项目占用了森林面积,就得有相应的补充方案。

这就好比拆了东墙补西墙,但咱这是合法合理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总量平衡。

就像咱们过日子,不能只出不进呀,森林资源也是这个理儿。

1.2 这方案是为了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森林可是地球的肺,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占补方案就是在协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找到那个平衡点。

二、申报前的准备工作。

2.1 首先得确定占用森林的准确面积。

这可不是毛估估就行的,得像给自家田地量尺寸一样,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不然,这占补方案就成了没根的浮萍,不靠谱。

而且要明确占用的森林类型,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这就像认清自己的家底一样重要。

2.2 然后就是规划补充森林的地块。

这地块得符合相关要求,不是随便找块荒地就行。

要考虑土壤条件、水源情况等因素。

这就像找对象,得门当户对,合适才行。

比如说,如果是要种喜湿的树木,那地块就得靠近水源,总不能让树木渴死吧,那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2.3 还要准备好相关的文件材料。

这材料就像战士上战场的武器,缺了可不行。

包括占用森林的审批文件、项目建设的规划书等。

这些材料得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能乱成一团麻,不然审核的时候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忙脚乱。

三、申报流程的具体步骤。

3.1 第一步就是向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这就像把自己的宝贝交出去让人审核一样,心里多少有点忐忑。

但是只要材料准备充分,就像怀揣着定心丸,不怕查。

而且要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字迹要清晰,内容要完整,可别“丢三落四”的。

3.2 接下来就是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核环节。

他们会像审查犯人一样严格,从各个方面进行核查。

如果有问题,就会打回让重新修改。

这时候不要灰心,“吃一堑,长一智”,按照要求把问题解决就好。

如果审核通过了,那可就是皆大欢喜,就像苦尽甘来一样。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汇计量监测成为了重要的环保工作。

而造林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碳汇项目,因此对其进行计量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的必要性造林项目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增加森林面积或森林树种组成,以达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等目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增加森林面积,还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缓气候变化。

因此,在实施造林项目时,需要对其进行碳汇计量监测。

首先,这有助于了解该项目对环境的贡献程度,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管理和评估该项目的效果;最后,也有助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二、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内容1. 监测范围在进行碳汇计量监测时,需要确定监测范围。

一般来说,该项目的监测范围应该包括植树造林的地点、树种、数量等信息。

2. 监测指标碳汇计量监测需要考虑多个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面积:这是计算碳汇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准确测量和记录。

(2)树种:不同树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需要记录所种植的树种信息。

(3)年龄:森林生长年限也会影响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需要记录每棵树木的年龄。

(4)生长速度:不同树种生长速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考虑每棵树木的生长速度。

(5)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有影响,因此需要记录相关信息。

3. 监测方法在进行碳汇计量监测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定位法:通过在地图上标记出植树造林的地点,然后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

(2)遥感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相关数据,如森林面积、树种、年龄等信息。

(3)模型法:通过建立森林生长模型来预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4. 监测频率在进行碳汇计量监测时,还需要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年或每隔几年进行一次监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项目对环境的贡献程度。

森林覆盖率的公式

森林覆盖率的公式

森林覆盖率的公式森林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对于维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确定森林覆盖率,即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已成为各国政府在管理森林资源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究竟如何计算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即: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面积×100%。

但是,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森林与土地也会被划分成若干不同类型,如林木类型、森林类型,经过处理后,最终得到森林覆盖率和相关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森林的定义。

根据国际森林资源的定义,森林指的是多物种的植物物种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动物物种,其中有一定数量的植物体占有土地,植物体数量越多,森林就越密集。

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需要对森林划分不同类别,如原始森林、人工林、混交林等,森林覆盖率计算中也要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统计计算。

其次,确定森林面积。

根据地理调查,可以确定森林的范围,森林面积可以通过GIS或遥感解译的方法进行统计,精确的统计方法可以更准确的统计森林面积。

最后,对土地面积进行统计。

同样可以使用GIS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对土地面积进行统计,并将不同类别的土地面积分别统计,以便计算森林覆盖率。

总的来说,计算森林覆盖率有几个关键步骤,即确定森林的定义,采用GIS或遥感解译的方法统计森林面积和土地面积,最后将其相除得到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的统计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了解当地森林生态状况,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森林覆盖率的困难也在不断减少,比如采用遥感手段,可以获取更加精确的森林覆盖率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森林资源。

可见,准确的计算森林覆盖率对于森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森林和保护森林生态,也非常必要。

森林被砍伐的数据

森林被砍伐的数据

森林被砍伐的数据由于人类的开发和需求,森林被砍伐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砍伐森林不仅仅是影响到森林本身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会对环境、气候、动植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森林被砍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析,让我们深入认识这一全球性的问题。

1. 森林面积与数量目前,世界上森林的总面积为4.06亿公顷,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5%。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每年缩小的森林面积也不容忽视。

据统计显示,近些年来每年全球失去的森林面积大约在1.6~1.9亿公顷之间,相当于每分钟会失去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面积。

其中,南美洲失去的森林面积最多,占全球失去面积的44%;亚洲、非洲和欧洲次之,北美洲失去的森林面积最少。

2. 砍伐原因森林被砍伐的原因并不单一,包括商业砍伐、非法砍伐、过度放牧、滥用农药等多种原因。

其中,商业砍伐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由于商业价值,大量的森林被迫砍伐,包括材木、木浆、木质化工品等。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商业砍伐所导致的森林损失占全球砍伐森林总数的50%以上。

此外,非法砍伐也是致使森林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法砍伐不仅仅影响到森林本身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还影响到地球的大气成分,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 森林砍伐对人类的影响森林被砍伐不仅仅是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对人类生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森林能够帮助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变得更加极端,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其次,森林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天然资源之一,在失去森林后将会导致物种灭绝、贫困、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最后,森林的工业价值也无法估量,例如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以及森林附带的药材、食材等,因此砍伐森林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森林被砍伐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提高全球居民对此问题的意识,加强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森林覆盖率标准

森林覆盖率标准

森林覆盖率标准
森林覆盖率是指某个地区被森林覆盖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森林覆盖率标准有两个主要分类: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占比。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覆盖的地表面积与该地区总地表面积的比值,其中包括森林林木覆盖的地表面积及不直接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其他植被类型所占的地表面积。

而森林面积占比则是指森林总面积与总陆地面积的比值,其中不仅包括森林林木覆盖的面积,也包括其他植被类型下的森林。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要求,森林覆盖率标准将森林覆盖率分为四个等级:高度覆盖、适度覆盖、较低覆盖和非森林。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高度覆盖:森林覆盖率高于70%;
- 适度覆盖:森林覆盖率介于40%和70%之间;
- 较低覆盖:森林覆盖率介于10%和40%之间;
- 非森林:森林覆盖率低于10%。

森林覆盖率标准的制定旨在衡量和评估全球森林资源的状况,并为制定相关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
监测和管理森林覆盖率,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