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建设与优化》教学大纲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授课学时:72学分:3一、课程简介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交换机上VLAN、VTP、STP、端口聚合、端口安全等配置,VLAN间通信,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利用NAT、PPP、帧中继实现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网络的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课程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网络搭建与设备互联-构建交换式局域网-局域网互联配置-网络访问控制-网络的测试与验收”为主线进行讲解,最终完成课程中教学项目的实施。
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分步完成所有任务,并对项目整体有宏观上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每个部分都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技术拓展-强化练习”来进行讲解。
另外,课程配了一个综合实训项目,供学生实践训练使用。
二、教学任务该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中等规模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硬件施工、设备调试、系统配置、测试验收、文档编写的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能使用必需的工具及资料,实施网络的布线、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设备的调试、网络的测试及安全管理,能分析并解决网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络设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习本课程达成目标✧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按照网络拓扑进行网络搭建和设备互联,能够进行交换式局域网的配置,能够使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进行局域网间的互联,能够进行网络访问控制的配置,能够进行基本的设备调试和故障排除。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matlab 版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 适用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8 学分:4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移动通信技术属于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的发送、传输与接收原理,分析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移动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等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各种通信系统基本特点,掌握通信系统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采用Matlab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移动通信简介1、掌握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分类、工作方式、系统组成、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2、熟悉蜂窝通信技术及其信道配置、信令。
3、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1、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2、了解移动信道的特征,能够进行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
3、熟悉分集接收技术,掌握噪声及其干扰分析有关内容。
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1、掌握GSM和GPRS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主要作用。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石。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和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以培养优秀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二、目标与愿景2.1 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移动通信技术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
2.2 愿景成为国内一流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3.1.1 数学基础3.1.2 电子电路基础3.1.3 信号与系统3.2 专业核心课程3.2.1 移动通信原理3.2.2 移动通信网络3.2.3 无线通信技术3.2.4 通信协议与标准3.2.5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 3.3 实践教学3.3.1 实验课程3.3.2 实习实训3.3.3 毕业设计四、实验室建设4.1 实验室规划与设计4.1.1 实验室空间需求4.1.2 实验设备采购与配置4.1.3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 4.2 实验室资源管理4.2.1 实验室预约与借用管理 4.2.2 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管理 4.3 实验室项目与合作4.3.1 开展科研项目4.3.2 与相关企业合作研究4.3.3 实验室人才培养计划五、师资队伍建设5.1 教师招聘与培养5.1.1 教师招聘标准5.1.2 教师培养计划5.2 师资队伍激励机制5.2.1 薪酬制度设计5.2.2 奖励制度建设5.2.3 师资培训与发展附件:1、实验室设备清单2、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业建设方案:指对某一专业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一套详细方案。
2:移动通信技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技术。
3:移动通信原理:指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基站与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原理。
4:通信协议与标准:指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各种协议规范和技术标准,用于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性。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 学习通信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掌握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划分。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具备初步的系统搭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通信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通信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与通信方式-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 常用通信协议与标准3. 自动化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与分类- 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其功能- PLC编程与应用4.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功能划分与模块设计- 系统集成与调试5. 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 通信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实际操作: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6. 创新实践与拓展- 设计与创新:基于实际需求,开展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创新-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第二周:通信技术基础第三周:自动化控制技术第四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第六周:创新实践与拓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表
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表《3G移动基站勘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3G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19)《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A》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3G移动基站勘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B13010 适用专业:通信、移动通信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学时:75 课程学分:5一、课程定位《3G移动基站勘察设计》是高职院校通信、移动通信及其他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在学生掌握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握3G移动基站勘测和设计方法、通信线路工程的勘察设计方法、通信工程绘图方法、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现行行业的标准进行勘察设计,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3G移动基站勘察设计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并使从事通信线路工程及移动基站设计人员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通信线路工程勘察的内容和步骤、3G移动基站勘察的内容和步骤、通信工程绘图方法、编制通信工程概、预算文件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正确进行通信线路工程和移动基站的勘察设计、统计工程量、正确套用定额、计算各种费用并编写编制说明,能够承担编写3G移动基站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工作任务,能满足通信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从业人员知识的要求,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线路工程的勘察设计方法。
(2)掌握3G移动基站工程勘测设计方法。
(3)掌握通信工程制图规范。
(4)掌握通信工程概预算定额的使用。
(5)掌握通信工程工程概预算文件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6)掌握通信工程设计的流程。
(7)掌握通信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写方法。
2.能力目标:(1)学会通信线路工程及3G移动基站工程的勘测。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60 课程学分:4一、课程定位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数据通信网络组网维护所需技术为核心,详细介绍了数据通信技术的必备理论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利用数据通信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对数据网络的全面理解,了解数据网络在未来3G、NGN网络中的地位,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组建及维护有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网络基础》,后续课程为《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EPON技术与应用》《WLAN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网络基础知识;(2)理解并掌握IP地址的分类、组成和表示方法;(3)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4)理解路由基础知识与应用;(5)掌握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6)掌握VLAN间路由技术原理及配置实现;(7)掌握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8)了解路由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查找资料,并对文献资料利用与筛查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
(5)具有制定计划、决策及评估的能力。
(6)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2)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3)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1)职业性及时跟踪产业发展与行业动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将企业主流技术、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程组始终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2)实践性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开放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2、设计思路选取数据通信网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弱化实际应用不多而又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设备安装与管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参考)
《网络设备安装与管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要求,《网络设备安装与管理》是建立在学生学完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操作系统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中的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管理技术,成为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维护、管理与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理论讲授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操作、现场教学和专业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方法,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会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并得到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基本训练。
学完该课程,学生可以进入网络公司在网络工程与管理等岗位实习和就业。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单列考试方式进行。
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本课程的考核共分四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的岗位认识和工作任务认识占10%,第二阶段的项目教学占30%,第三阶段综合实训占30%,期末考核占30%。
课程成绩=第一阶段×10% + 第二阶段×30% + 第三阶段×30% + 期末考核×30%
五、备注
本课程安排有教学实习1周,主要针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无线设备四类网络设备的配置技术、设备调试进行训练,同时训练如何组建一个简单园区网技术。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网络建设与教学研究
知 识 为 主 动探 索 问 题 。 极 探索 课 外 实 践教 学模 式 , 高 学生 积 提
的学 习效果 。
() 2 教材 选 择 。 教学 环 节 中 , 材 的选 择 也 非 常 重要 。 在 教 教 材 既 是 教师 授 课 的 蓝本 , 也是 学 生 学 习 和复 习 的根 据 。 本 合 一
督 学生 学 习 , 深学 生对 基本 概念 、 加 分析方 法 的理解 和掌 握 , 针
对 部分 学 生的作 业抄 袭情 况 , 可要 求学 生把 问题 通过 教学平 台 等 方 提 出来 , 方 法 大 大减 轻 了学 生 的思 想压 力 。 利 于 发现 该 有
开 设 哪些 实验 等 。 次修 订 , 除了 部分 陈 旧的 内容 , 必要 的 这 删 对 数 据 及体 系构 架进 行 了补 充 , 同时 根据 学 校 的实 际 条件 , 加 增 了部分 实验 。 来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经过 两届 学 生的 反应 , 教 学效 果 有 了很大 的 改进 。 () 2 注重 理论 联 系 实 际 。 代 通信 技 术 的 发 展速 度 非 常 迅 现 猛 , 多新 知 识 、 协 议 、 观点 层 出不 穷 。 许 新 新 根据 应 用 型本 科 院 校 的培 养 目标 , 虑到 多数 学 生 的特 点 , 行在 课 堂授课 时 , 考 进 可 删 除一 些 纯理 论 的 内容 。 重 理论 联 系 实 际 。 代通 信 网教 学 注 现
堂 教学 或 者 习题 课 中 .让 学 生 主 动起 来 回答 问题 或 者提 问学 生 , 可 以了解 学生 的掌 握程度 , 既 又可 以活跃 课 堂气 氛 , 中学 集 生 的 注意 力 。 鼓励 学 生 在课 堂 上及 时 地提 出疑 问 , 应 可根 据 学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针对当前网络中主流的攻击类型和网络威胁,对企业网络进行安全保障。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网络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二、课程设计理念1、该课程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生除了在课上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教学,掌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知识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能力的加强与提升。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通过校园网的维护使得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很多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参与了大量企业网络建设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项目,并参加各种网络技能大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以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先进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指导。
将理论融合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实战中,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操相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职业资格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资格,踏上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72。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实验项目或工作情景,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与知名IT企业的合作,讨论研究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过企业的帮助,教师获得了最新的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技术,并结合企业的培训体系和课程资源,以“网络安全管理”为核心能力,形成了以国际化为标准,满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
《TCPIP原理》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使用)
《TCP/IP原理》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使用)Ⅰ前言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以TCP/IP主要协议为主线,详细介绍TCP/IP协议和TCP/IP网络基本概念,以及网络接口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协议,并涉及TCP/IP网络实现得相关技术,包括地址解析与分发、路由算法和实现、域名、目录管理、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TCP/IP网络运作原理和网络建设相关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多个物理网络为什么能够互连成为一个协调得很好得系统,互连网络协议是怎样工作的,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连网络系统。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TCP/IP Internet的许多技术细节。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54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四教材及参考书:《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庆章等编,一版,2014年,Ⅱ正文第一章概念、体系和历史一教学目的掌握TCP/IP的概念,掌握OSI/RM与TCP/IP协议结构体系,了解TCP/IP的历史。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TCP/IP的概念(二)掌握OSI/RM与TCP/IP协议结构体系(三)了解TCP/IP的历史三教学内容(一)TCP/IP的概念(二)OSI/RM与TCP/IP协议结构体系(三)TCP/IP的历史第二章网络接口一教学目的了解以太网技术与组网方式,掌握串行线路SLIP协议与点到点PPP协议的内容与区别,理解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技术与结构,了解同步传输方式,掌握异步传输方式ATM技术。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参考学时:2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局域网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同时对大量已成功实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1. 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2. 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与网络管理及维护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与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4.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5. 掌握组建网络与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目标:培养学生在处理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一般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 熟悉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础知识。
2. 掌握网络的系统结构,熟练使用局域网的相关设备,能自己组建局域网。
3. 掌握综合布线基本知识,了解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
4. 掌握一种网络操作系统。
5. 熟悉广域网的概念,Intranet的构建与设备选型。
6. 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与网络管理方法。
7.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与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8.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9. 掌握组建网络与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10. 通过学习各种基本的组网技术,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11. 通过学习目前现有的具体网络互连技术,引导学生及时把握新的发展动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基本功能、网络组成及分类等;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方式、传输设备、传输介质等。
3.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组织与通信标准。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及TCP/IP通信标准;理解:组网用的物理信道及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OSI七层参考模型与TCP/IP的对应关系;了解:不同物理信道对传输的影响,最新的信道通信技术。
校园网络设计方案
校园网络设计方案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设计目标与原则 (4)二、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调研 (6)2.2 功能需求分析 (7)2.3 性能需求分析 (8)三、网络架构设计 (9)3.1 网络拓扑结构 (11)3.2 设备选型与配置 (12)3.3 网络安全策略 (14)四、有线网络设计 (15)4.1 终端设备布局 (16)4.2 线路规划与布线 (17)4.3 有线网络性能优化 (19)五、无线网络设计 (20)5.1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22)5.2 无线设备选型与部署 (23)5.3 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24)六、网络管理与维护 (26)6.1 网络管理平台选择 (27)6.2 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28)6.3 网络备份与恢复策略 (30)七、项目实施计划 (31)八、总结与展望 (32)8.1 设计成果总结 (33)8.2 未来改进方向 (34)一、内容描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合理规划校园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
确保网络覆盖全校各个区域,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以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设备的远程监控、配置和管理。
通过系统日志分析,实时了解网络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提高无线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采用高性能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支持多种无线协议,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需求。
互联网接入服务: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套餐和服务级别,确保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在线查找和使用各类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建设与优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和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适合于从事电信工作,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优化的工程师、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CDMA通信原理、关键技术、网络和信道结构无线通信网的规划与设计;
2.理解天馈线系统、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核心网的规划与设计;
3.掌握业务预测的依据及原则、业务预测中考虑的因素;
4.掌握用户业务量预测、业务分布预测和业务密度图生成方法;
5.掌握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设计;
6.熟悉网络结构的设计及增加覆盖、容量的技术措施。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移动通信发展概述……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体制;了解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功率调整及功率控制;上行同步;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低速率模式。
第一节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一、移动通信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体制
三、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无线通信网络规划的概述和无线通信网规划与设计特点;理解CDAMA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和无线网络规划原则与目标。
重点和难点:网络负载动态变化;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无线网络规划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概述
一、无线通信网络规划
二、无线通信网络设计特点
第二节CDAMA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一、CDAMA网络规划
二、CDAMA网络规划特点
第三节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
一、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
第四节无线网络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无线网络规划原则
二、无线网络规划目标
第三章无线通信环境及无线链路传播模型……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无线通信环境模拟链路传播模型的方法;掌握模型的校正。
重点和难点:移动无线通信环境;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和链路传播模型;主要链路传播模型
第一节移动无线通信环境
一、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和链路传播模型
二、主要链路传播模型
第二节数据处理
一、数据处理要求
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业务分析与预测……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业务预测的依据及原则、业务预测中考虑的因素;掌握用户业务量预测、业务分布预测和业务密度图生成方法。
重点和难点:用户业务量预测;用户业务量预测;业务分析与预测方法
第一节用户业务量预测简介
一、用户业务量预测依据
二、业务预测的原则
三、业务预测中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业务分析与预测方法
一、业务分布预测
二、业务密度图生成方法
第五章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设计;掌握网络结构的设计及增加覆盖、容量的技术措施。
重点和难点:CDMA网络覆盖;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CDMA网络覆盖的规划与设计
一、CDMA网络覆盖的规划
二、CDMA网络覆盖的设计
第二节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设计
一、网络结构的设计
二、网络结构增加覆盖、容量的技术措施
第六章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cdma2000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掌握CDMA多载波网络的规划与设计;PN规划;固定网络的古话与设计。
重点和难点:CDMA2000无线网络;通信网规划的容量分析和覆盖分析;CDMA多载波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一、CDMA2000无线网络的规划
二、CDMA2000无线网络的设计
第二节通信网规划的容量分析和覆盖分析
一、通信网规划的容量分析
二、通信网规划覆盖分析
第三节CDMA多载波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一、CDMA多载波网络的规划
二、CDMA多载波网络设计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训一 CDMA无线网络规划(4学时)
1.目的要求:学会网规软件的安装方法和软件的常用功能,掌握电子地图的导入与使用。
2.掌握要点:网规软件的安装方法,软件的常用功能。
3.实训内容:
(1)软件安装;
(2)软件启动,新建CDMA2000工程;
(3)三维地图的导入;
(4)设置坐标系统。
实训二无线网络规划与仿真(4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基站数据的配置方法;掌握仿真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
2.掌握要点:基站数据的配置方法,仿真的流程和方法,仿真数据分析。
3.实训内容:
(1)Site数据设置;
(2)Antennas数据设置;
(3)Transmitter数据设置;
(4)设置CELL数据;
(5)预测;
(6)定制话务模型和绘制话务地图。
实训三点对点组网组网配置(4学时)
1.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2M业务在点对点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掌握要点:2M业务在点对点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3.实训内容:
(1)启动Ebridge软件,单击“确认”,进入界面;
(2)选择你所需要登陆的SDH网元站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密码都为学生终端编号加10),按“OK”键;
(3)输入“用户ID和密码”后,系统会提示用户登入成功,点击“确定”,SERVER 服务器端会对登陆操作请求自动进行排队,分配上机时间;
(4)当学生终端占用操作席位后,即可输入命令行。
可以单条执行,也可以执行批处理,单条执行时候,在“命令输入行”输入命令;
(5)采用批处理命令执行时候,点击右下角“导入文本文件”,选择需要执行的文件,然后点击“打开”窗口;
(6)选择好文件之后,用鼠标点击“点击批处理”,软件就自动执行命令。
也可以用鼠标双击所要选中的指令,这样指令就会进入输入窗口,按回车逐条执行。
(7)根据组网图连接好物理链路对数据进行验证。
在OPTIX 2500+运行后,用误码仪进行测试传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