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整理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利益和谐论: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利益和谐,是相对而言的,它并非指各主体的利益分毫不差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它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利益取向具有一致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并行不悖,某一主体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并不干扰或阻碍其它主体利益的实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亚当·斯密、巴师夏。

2、教会税:

又称为宗教税,是对教会成员征收的一种税。由于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各国的税法体系中往往显得很独特,目前主要存在于部分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德国、瑞士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由于政府与天主教和新教教会签的条约有教会税。教会税是所得税的百分之九左右。而且,在弥撒可以捐款。别教会的会员通常自愿地付款。别的欧洲国没有教会税。例如,因为法国没有教会税,法国人只自愿地捐款,所以法国的教会很贫穷的。

3、政治自由:

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它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4、排他性利益:

是指一种利益只能被某一特定的主体来占有或消费。排他性利益通常与对抗性(rivalry)联系在一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来享有或消费这一利益时就会发生零和性的对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某一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排斥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排他性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关系领域国家主权属下的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它只能由当事国来开发、管辖,其他国家不能干预。

5、应然:

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探究事物应该如何,从而使人的主观努力趋向于某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即“求善”。应然的意蕴是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使人们基于理性对事物本身满足人类的客观需求的应有状态的判断。

6、实然:

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追求的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探究事物是什么,即“求真”。实然的意蕴是描述事物性征的各种现实表现以及事物的实际存在状态,是关于事实的判断。

7、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即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它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8、三自教会:

三自教会又称为三自爱国教会,特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不受国外教会的管理和干预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基督教教会。三自教会接受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的管辖,中国的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庭和国外的基督教教,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基督信仰教会,其他任何形式的基督教会都是违法的。目前全国性的三自爱国教会组织,基督新教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以及中国基督教协会(通常合成“全国两会”);天主教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即“两会一团”)。

9、三自原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成立以后,中国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组织在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影响下,改造旧教会,新的教会以“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为方针,也可称作“三自”原则。三自,即“自治、自养、自传”。

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同意接受本国宗教事务管理局的管辖

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国外政府财政和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

10、拉斯特法里教:

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或组织的统称。因坚持俭朴、虔敬的宗教生活而形成。是20世纪30年代起自牙买加兴起的一个黑人基督教宗教运动。该运动信徒相信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是上帝在现代的转世,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重临人间。其教义体现了中美洲牙买加黑人在摆脱身体的束缚后,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其信徒用黑人至高无上来瓦解白人至高无上,用极端对抗极端,用不平等来诉求不平等,以多元神学颠覆西方人所强加的殖民学说。

11、相对剥夺:

在社会的动态发展变迁过程中,当个体或群体将自身的处境与其参照的其他个体或群体比较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时,就会感到自身受到了剥夺,这种剥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使个体或群体本身的处境相对于以前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这种改善的程度等于或是小于被参照的其他的个体或群体的改善程度,相对剥削感也会产生。这种相对剥削感会影响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导致自卑、压抑、排斥、抵触甚至暴力行为。

二、辨析题

1、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辩:这句话是片面、不全面的。

析:

(1)马克思关于宗教有一句名言——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苦难的抗议,宗教是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是如实转述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的,可是中文版的《列宁全集》却把这句话译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而之后又在竞相摘引中加入了“烟”,几字之差,却把马克思的原意给修改了,许多年来对于宗教的性质、功能,看法上偏颇也产生了。“鸦片论”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宗教,而不应指一切

社会条件的宗教。

(2)马克思是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的,鸦片本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镇痛剂,而他对宗教的比喻也正是说宗教是一种镇痛剂,类似鸦片酊、止痛片等,但这种镇痛剂多是对症不对因的,治标不治本,马克思对鸦片的态度并不是全盘的否定,而是一种全面态度。但人们把宗教翻译成麻醉人民的鸦片或是鸦片烟,它就成了毒品,等同于老百姓心目中的大烟土,对鸦片进行了全盘的否定

(3)宗教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当然是错误的,但问题不在于人们信教的表象,而在于为什么信教的本质,即宗教是人们面对一时无法或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侵袭干扰时,为摆脱身体或是精神上的痛苦困惑而使用的一种“代价昂贵的镇痛剂”。

(4)宗教具有群众性、复杂性、长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宗教持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要认识到宗教对于不同的时代、对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承认宗教对人民的反抗意识起着麻痹作用的同时,也要承认其积极作用的存在。如宗教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比较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对于历史上被压迫的人民和进步阶层则更多的起着消极作用。要认识到,在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阶级对抗社会中,宗教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麻痹人民的鸦片;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则直接表现为信教群众的世界观问题。当今的中国,应当坚持继续实行有力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和宗教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

辩: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列主义,马列主义是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析: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是总的思想大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