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合集下载

人体微循环与疾病

人体微循环与疾病

人体微循环与疾病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什么是人体微循环---瘀血证什么是人体微循环---瘀血证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基础的单位,是动脉末端和静脉始端,两者之间构成的网状毛细血管结构,其中血流称之为微循环,是人体内各脏器的组成部分,是人体内脏器功能结构单位。

人体血管加在一起的总长度可达 10 万公里,可以环绕地球两周,除了心脏、主静、动脉的大循环以外,人体的其他机能代谢主要依靠微循环来进行完成,所以微循环也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

在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维持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正常进行。

所以人体某部分一旦微循环发生障碍,微循环障碍部分也会很容易发生局部病变和坏死。

所以也可以说微循环障碍是人体衰老的信号和百病之源。

导致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环境、气候,寒冷是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外界因素之一。

衰老和肌体局部病变。

药物和食物污染。

血液粘稠度增加。

微循环与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多发于 35 岁以上人群。

现代医学证明亚健康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和饮食、环境的污染失衡有很大的关系。

亚健康多与血液酸性化和微循环障碍有关,具测试算使用馨波尔量能床垫 2 小时等于有氧运动三万步,可以有效解决亚健康人群运动量不足,免疫力低下的状况,释放出的负离子可以净化血液。

远红外线可以解决人体微循环障碍的难题。

微循环障碍所引发的常见疾病系统 / 器官常见病血液循环系统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静脉曲张。

呼吸系统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肺炎。

运动系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背痛、四肢寒冷。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囊炎、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痔疮。

生殖、泌尿系统肾炎、膀胱炎、痛经、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前列腺炎、性功能低下。

微循环障碍名词解释

微循环障碍名词解释

微循环障碍名词解释
微循环障碍是指人体微循环系统功能受损或出现异常的一种状况。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如毛细血管)中的循环过程,它负责供应和循环氧气、营养物质以及废物的排出。

微循环的良好运行对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如果微循环遭受障碍,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影响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劳累、应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微循环中的血管收缩、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活性增加等问题,从而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可以是皮肤发黄、发痒、疼痛、发绀、水肿、疲劳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

为了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几种方法可以采取。

首先,改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有规律地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等。

其次,保持心理健康也对微循环的改善有帮助,可以通过减压、放松的活动来缓解应激。

此外,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如扩张血管的药物、物理疗法(如按摩、热敷)和中医针灸等。

总之,微循环障碍是指人体微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状况,它
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健康以及采取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的观察

微循环障碍的观察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微循环障碍的观察
微循环的观察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形态、动态、微血管周围现象;观察部位:目前只限于体表,国内较常用甲襞或球结膜;观察仪器:由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正常的微循环其形态:应图像清晰、畸形血管少、无明显血管痉挛或扩张,反之则提示微血管病变或充盈不足,引起供血失调。

其动态景象;不应有白微栓及明显的红细胞聚集或流速过缓。

如有上述改变,这些都是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指示,它能导致血粘度增加,血管栓塞,是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因子;血管周围状态:无出血或组织液过多,否则它提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能导致组织水肿而影响物质交换。

检查中注意点:甲襞微循环景象受光源、皮肢厚度、气温、活动状态等影响,也要注意易混淆的指标如白微栓及血浆柱的鉴别。

如果发现有关指标异常,则应一侧为主,还要结合对侧观察。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然而,除了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血管供血不足外,冠心病患者还经常伴随着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到的区域,通过一系列微小的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来维持组织的血液供应。

本文将讨论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以及涉及的调节机制。

一、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定义和表现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指在血管营养供应区域内,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内外环境因素导致微循环内血流分布不均匀或灌注不足,造成局部组织缺血,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在冠心病中,微循环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的发生,并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包括:1. 心绞痛症状:患者会感到胸痛或不适感,可向左肩、背部、颈部等部位放射,且多发生在运动或精神紧张时。

2. ST段改变:在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压平或抬高等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

3. 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抬高或ST段下斜型压低。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调节机制1. 冠状动脉自主神经调节:冠脉微循环的血流主要由冠状动脉自主神经调节,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提高微循环血流量,而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使微循环血流量减少。

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副交感神经抑制过量时,都可能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

2.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舒缩的功能,当内皮细胞产生异常,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影响微循环的血流。

3. 冠状动脉代谢耗氧平衡:冠状动脉的代谢和耗氧平衡也对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当心肌代谢增加或冠状动脉供氧减少时,微循环可能会因为血管舒缩不足而出现功能障碍。

4.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内源性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对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受损时,这些舒张因子的释放会受到抑制,导致微循环功能受到损害。

心脏微循环障碍金标准

心脏微循环障碍金标准

心脏微循环障碍金标准
心脏微循环障碍是指心脏微血管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的血流障碍。

金标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公认的最佳诊断或治疗方法,是评价其他方法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标准。

在诊断心脏微循环障碍方面,金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心脏超声等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

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心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心电图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

心脏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但心电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肌的灌注情况,对于诊断心脏微循环障碍具有一定的帮助。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心肌的血液灌注情况,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辐射剂量的限制等。

另外,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排除其他心脏疾病以及评估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也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单一的金标准可以完全准确诊断心脏微循环障碍,通常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心脏超声等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尽可能准确的诊断。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准确的金标准用于诊断心脏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和排泄不畅,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了解微循环功能的情况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诊断微循环障碍,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及相关方法,以便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病史询问在进行微循环障碍的诊断过程中,首先需要向患者详细了解其病史。

重点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以下情况:长期高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及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以及其他慢性疾病。

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脚局部或全身发凉、麻木、肿胀等症状,以及有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二、体格检查微循环在体外是不能直接观察的,但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便是:1.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应该是粉红色,皮肤温度也应该是适中的,如果患者出现手脚发凉或者发紫的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微循环障碍造成的。

2. 指压实验:在患者的手指或脚趾上用力按压一段时间,松开后观察血液回流情况。

正常情况下,皮肤应该呈现出粉红色或逐渐恢复正常颜色,如果患者短时间内不能回复正常颜色,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

3. 观察指甲颜色和形状:健康的指甲应该是粉红色的,弧形的,有光泽的;如果指甲呈现发紫、变形等异常情况,可能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

三、实验室检查1. 血液参数检查: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积(HGB)、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来初步了解微循环的功能情况。

通常情况下,微循环障碍患者的HCT、PLT、HGB水平会偏低,ESR会升高。

2.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通过检查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以及凝血功能和红细胞形态、功能等指标来评估微循环的功能状态。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
1. 临床表现:患者典型的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疲劳等,但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狭窄或阻塞。

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未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但可能存在非流出路或微型血管的病变。

3. 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通常显示心肌灌注不足区域,但不具有明显的冠脉狭窄。

4. 心脏介入手术:冠脉造影导管注入亚硝酸酯类药物后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肌灌注情况,但不会导致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上的明显变化。

5. 神经反射调节功能:冠脉微循环障碍时,神经反射调节功能受损,可通过心脏负荷试验来评估。

例如,通过体力活动或药物负荷使心肌负荷增加,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变化,以评估冠脉微循环功能。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就当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及病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者仅见轻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且心肌缺血证据明显,但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变。

其病因可能包括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

二、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因素1.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是冠状动脉血管壁内一层细胞,它能够分泌一系列的血管舒缩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当内皮功能异常时,血管舒缩物质的平衡将被打破,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2.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因素会对冠状动脉微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3. 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异常,从而影响血流的供应。

4. 代谢异常:体内代谢异常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例如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

三、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常常发生在安静或者轻微运动时。

诊断主要依赖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手段,但这些检查并不总能明确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因此如何准确诊断该病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目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代谢水平等多方面措施。

药物治疗也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手段,包括血管扩张剂、钙通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五、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制研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内皮功能异常、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因素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预防措施

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预防措施

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预防措施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大脑供血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在脑梗塞的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改变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脑梗塞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包括血流阻力增加、血黏度增高以及微循环障碍。

1. 血流阻力增加:在脑梗塞发生时,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了血液供应的中断。

这种中断引起了大脑供血区域的血流阻力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供血和氧气输送。

2. 血黏度增高:脑梗塞时,由于血液缺氧和代谢产物的堆积,血黏度增高。

血黏度的增加使得血液更难以通过血管,进一步加剧了脑组织的缺血程度。

3. 微循环障碍:脑梗塞还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包括小血管的痉挛和血栓形成。

这些微循环障碍使得脑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脑组织的损伤。

二、脑梗塞的预防措施针对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脑梗塞至关重要。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2. 积极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3.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4. 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不仅增加了脑梗塞的风险,还会对血液流变学造成不良影响。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脑梗塞的患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和筛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结语: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脑梗塞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论文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论文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生理学》课外读书报告一.微循环在生理学课堂,我知道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基膜包围,总厚度约0.5µm,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细微的裂隙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通路。

此外,通过自己收集整理资料我还了解到更多关于微循环的秘密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和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

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

因此有人把微循环称作是一个结构不同而功能相似的“匀化”系统。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

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

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

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

进一步的查找发现,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

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1、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临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

以严重感染为例,当其发展到出现低灌注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严重的乳酸血症、少尿、神志障碍等表现。

2、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糖尿病患者:患者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2. 相关临床表现:患者存在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症状,如(但不限于)下肢血管供应不足、下肢水肿、足部溃疡、坏疽等。

3. 特定体征:患者存在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特定体征,如(但不限于)下肢热感减低、皮肤颜色异常、毛发减少等。

4. 辅助检查: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显示微循环障碍的存在,如经皮氧分压(TcPO2)减低、眼底血管损伤等。

5. 排除其他原因: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如血液病、中毒、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诊断标准仅为参考,具体的诊断仍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由医生进行诊断。

浅析微循环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浅析微循环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浅析微循环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国微循环协会、副会长赵xx教授说:“人体微循环障碍,导致414种疾病,33种癌症。

”一、什么是微循环和微循环障碍1.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

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

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并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

2.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致使血管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已经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

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内部原因。

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重大疾病。

二、导致微循环障碍的因素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因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毫米,在这么长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杂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还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

因此,人体如果不重视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瘀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微循环障碍引发的疾病目前医学研究认为,人的衰老生病,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那么血循环障碍到底会引起哪些疾病?1、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出,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2011-02-25 11:29:02) 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人人都应关注自己的微循环.一、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代谢物和二氧化碳(CO2)。

微循环功能出现障碍或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时,不能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而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许多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手足麻木……)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其生理功能和作用被当代医学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极易出现障碍,因为微循环血管有四大特点:“细”、“长、“慢”、“薄”。

“细”:微循环的血管很细,大约只有头发丝的1/20。

“长”:微循环的血管很长,可以绕地球赤道2.5圈,在这漫长的流路上,若不注意预防保健,则易发生障碍。

“慢”:微血管的血流极慢,每秒钟只有0.4~1毫米的流速,若不保健,血液容易瘀滞。

“薄”:微血管很薄,血管壁约为一张普通纸的1/100,若微血管出现障碍,微血流中的水分或有形物质渗出,可出现水肿、感知局部酸痛、麻木、发冷、苍白等病兆。

人人都应关注自己身体的微循环状态,因为细、长、慢、薄的微细血管极易出现障碍,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是生命的源泉。

我们特别劝告“亚健康人”一定要采用“物理疗法”关注生活保健――百益尔康光疗+磁疗+药疗保健睡眠系统,对消除微循环障碍,延缓健康渐变疗效显著。

我们还要劝告健康人,特别是有遗传家史的中青年人,应从青年开始关心自己的微循环。

血液为线流速血管弯曲,管壁厚红细胞聚集,血管有止流正常微循环图不正常微循环图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检查自己的微循环状态。

四、人为什么会生病?医学研究表明: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A类:病菌病毒的入侵:人体会经常受到各种病菌、病毒的威胁,如痢疾、肝炎、霍乱等全部是因为细菌、病毒引起的。

医学上关于微循环的研究

医学上关于微循环的研究

医学上关于微循环的研究一、引言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血管系统的循环,包括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等。

微循环的研究对于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循环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微循环的定义与结构微循环是指血液在毛细血管和微小血管之间的循环系统。

人体中的微循环系统包括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等。

毛细血管是最细的血管,其壁薄且透明,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三、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是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功能的基础。

它通过调节血流量、血液黏稠度和血管壁的渗透性等,保证各个器官和组织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1. 调节血流量:微循环系统能够根据组织细胞的需求,调节血流量的大小。

当组织细胞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时,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流量;相反,当组织细胞的需求减少时,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

2. 调节血液黏稠度:微循环系统还能够调节血液的黏稠度。

通过改变血液中红细胞的聚集状态和血浆的流变性质,微循环可以保持血液的流动性,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导致微循环障碍。

3. 调节血管壁的渗透性:微循环系统能够调节血管壁的渗透性,从而保证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顺利进入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和废物也能够被有效排出。

四、微循环与相关疾病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疾病与微循环的关系。

1. 心血管疾病:微循环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影响微循环的正常血流。

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微循环障碍。

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壁的损害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导致微循环的异常。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微循环障碍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原因之一。

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微循环障碍诊断标准

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症状: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
凉、颜色发绀、肿胀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
初步判断为微循环障碍。

2.实验室检查: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检
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数量出现异常,且伴
有酸碱度的失衡,则可以判断为微循环障碍。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管是否出现狭窄、堵塞、畸
形等,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确诊为微循环障碍。

4.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通常是指切除病变组织或者穿刺活检,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管是否出现硬化、血管是否
出现血栓等,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确诊为微循环障
碍。

5.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通常是指血液流动的速度以
及血液黏稠度,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血液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如果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出现异常,则可以判断为微循环障碍。

请注意,微循环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微循环障碍,请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哪些疾病?什么叫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液循环。

微循环作⽤;动脉⾎液向⼈体各系统,器官组织输送⾎液,必须先经过动脉⽑细⾎管进⾏微循环作⽤,进⾏正常物质交换,将⾎液中营养物质,⽔⾕精微,氧⽓输送给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长所需,如果发⽣动脉⽑细⾎管发⽣微循环障碍,⾎液中营养物质,就⽆法正常向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输送,⽽发⽣多个系统⽣理功能紊乱,免疫⼒下降,⽽百病⽣。

在静脉⾎液⽅⾯,动脉⽑细⾎管进⾏微循环作⽤,正常物质交换后,所产⽣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变成静脉⾎液,随静脉⾎管,带⾛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回流到肺泡⽑细⾎管壁,也必须经过肺泡⽑细⾎管璧,进⾏正常⽓体交换和排出⼆氧化碳,吸收新鲜氧⽓也必须先经过肺泡⽑细⾎管壁进⾏微循环作⽤,形成宗⽓推动⼼脏⾎液循环,静脉⾎液向左⼼室供⾎供氧,也经过肺泡⽑细⾎管壁进⾏微循环作⽤来完成。

⼀句话;动脉⽑细⾎管发⽣微循环作⽤,将⾎液中营养物质,⽔⾕精微,氧⽓输送给全⾝细胞⽣长所需,必须要经过全⾝动脉⽑细⾎管发⽣微循环作⽤来完成。

经过动脉⽑细⾎管发⽣微循环作⽤后,所产⽣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必须回流到肺泡⽑细⾎管壁进⾏正常微循环作⽤,将⾎液中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排出,⼜经过肺泡⽑细⾎管壁微循环作⽤,吸收新鲜氧⽓推动⾎液循环,通过调整⼼⾎管功能及⾎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促进循环系统⽣理功能,这样的循环系统使⼈⽓⾎充⾜,抵抗⼒强,⽽百病不⽣。

什么叫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指动脉,静脉⽑细⾎管发⽣微⾎管⾎液循环障碍。

⽆法正常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排出,新鲜氧⽓吸收。

如微⾎管⾎液发⽣缓慢或瘀滞,甚⾄微循环内凝⾎,⽑细⾎管交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细⾎管缩窄,⽑细⾎管壁渗⾎和出⾎等,严重影响到动脉⾎液正常通过动脉⽑细⾎管,⽆法正常物质交换,⽆法将⾎液中营养物质,输送给全⾝细胞⽣长,⽆法将⾎液中新陈代谢产物和⼆氧化碳,回流到肺泡⽑细⾎管壁,进⾏正常⽓体交换和排出⼆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推动⾎液循环系统,导致多少系统,多少器官,脏腑⽣理功能,代谢功能紊乱,免疫⼒下降⽽百病⽣。

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

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

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微循环障碍是指在微循环水平上发生的血管和血流的异常,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灌注不足和功能障碍。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表现微循环障碍时,在体内可出现微循环功效障碍、微血流紊乱、微血管管壁损伤、微血管压力异常,和微血管周围改变等一系列病理现象,见表1。

在临床试验中,一个有经验医师也有部分措施判别组织灌流情况,见表2。

表1微循环障碍关键表现发生部位表现形式微血管舒缩异常(缺血或瘀血)、微血池形成动-静脉短路开放异形、扭曲、膨胀形成微血流自律运动减弱或消失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落,胶原纤维暴露、基膜破坏管壁和血小板、白细胞和异物颗粒粘附血流缓慢、淤泥化、静止、瘀滞,压力梯度和切边速度下降血粘度升高、毛细血管逆转现象白细胞附壁、填塞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集、凝聚、嵌塞微血管周围出血和渗透液积聚(水肿)静水压和渗透压改变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多种纤维和机制改变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血管和血流形态异常和功效紊乱称为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可造成组织血液营养性灌流显著降低,引发一系列缺血、缺氧性病变,和再灌性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脏器功效不全和衰竭。

表1检验项目灌流好灌流差唇色及口腔黏膜压唇试验皮肤表现皮肤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肢端温度甲床眼底动静脉比脉率、脉压血压尿量双腿抬高试验化验意识状态红润苍白区消失快温,干燥无紫绀斑纹苍白消失快温暖微红A:V=2:3不快,>4kPa收缩压12kPa以上舒张压5.33kPa以上成人30ml/小时阴性血小板、血钾、转氨酶正常清楚灰白苍白区小时慢灰白、潮湿、严寒、紫绀斑纹苍白消失慢厥冷灰白A:V=1:3或1:4快>120次/分,脉压<2.67kPa收缩压<10.66kPa舒张压<5.33kPa尿少或尿闭30秒内血压升高1.33kPa血小板降低,血钾升高,转氨酶活性升高淡漠或昏迷40余年来,中国学者钱潮、祝寿河等在对爆发型流脑及中毒性菌痢等疾病进行仔细临床和试验室观察基础上提出,急性微循环障碍是这类疾病发病早期关键改变,而且是引发部分列严重症状基础。

当初我们在乙脑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也有类似发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的。

因此,在临床上所说的微循环通常是指血液微循环,即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血液微循环是人们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清楚的领域。

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

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

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

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

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

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

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

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

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在很多疾病中均有微循环灌注障碍,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临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hypoperfusion syndrome)。

以严重感染为例,当其发展到出现低灌注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严重的乳酸血症、少尿、神志障碍等表现。

2、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

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

无复流造成的组织损伤实际上是缺血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程度上的叠加。

引起无复流的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微血管外间质中由渗出液引起的组织间压增高和血小板聚集与/或白细胞嵌塞引起的微血管堵塞。

3、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缺氧性损伤不仅出现于缺血缺氧的当时,而且可发生于血流再通以后,这就是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其发生机制至今不清,但是一般认为它与自由基损伤有关。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

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毫米。

在这么长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浊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

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过中年要防微循环障碍
人过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就可能发生淤滞,甚至堵塞,使组织细胞无法正常代谢。

细胞既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又不能及时排出废物,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

这时,人极容易发生疾病。

特别是人处于睡眠状态,血流速度更慢,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就是这个原因。

改善微循环,特别是在睡眠时保持微循环的通畅,不仅对睡眠有益,更是保护身体健康的必要前提。

微循环与衰老
衰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作为供给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废物的微循环发生障碍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些学者对人体衰老机制的科学阐释。

在研究中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微循环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障碍程度逐渐加重,而长寿老人的微循环,相反仍保持正常的状态,这表明微循环的功能状态与年龄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50-59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微循环功能异常者较多,且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是"衰老的危险年龄区间"。

研究认为,微循环障碍作为衰老象征的结果与标志,同时在促进器官、组织和整体衰老中起主要作用,提出"衰老与微循环学说"。

打个比方,人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样,是全身血液流动的动力源。

分布周身的大小血管则象"长江"、"运河",是输送血液的通道,而微血管则相当于灌溉的"渠道",它数量多、分布
面积大,遍及人体的每个角落,体内通过它在进行物质交换。

若微血管不通畅,就象沟通一块块秧田的"水渠"受阻,"秧苗"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份就会枯死一样,人体的细胞、组织乃至脏器会因微循环功能的障碍而萎缩、损伤和导致功能减退,衰老和疾病也随之产生。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微循环与衰老的关系: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脏器功能低下,脏器间功能失调继之出现人体内环境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促使衰老和产生疾病。

在众多纷纭的衰老学说中,衰老微循环学说自成一体,并对其它学说作出贯通的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