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学案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
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问题】(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3)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比如纽约时间、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这又是为什么?(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
在活动中,通过慢直播同步展示了中国国家标准时间产生的地方——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实时画面,与观众在北京时间的见证下,一起许下2023年的第一个愿望。
我国的标准时间是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但它并不出自北京,而是由位于西安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发播的。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因此授时台必须建在国家地理中心地带。
我国为什么要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呢?提示方便各地区的联系和协调,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东八区范围内人口最为密集。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业质量标准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水平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晨昏线的含义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区域认知) 根据示意图,说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特征。
(区域认知)水平2 根据图表资料,说明时区的划分及判断;根据示意图,说明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
(综合思维)知道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偏转的方向,解释河流曲流等形成的原因。
(综合思维)水平3 根据图表资料,理解晨昏线的特点。
(综合思维)运用地球仪和灯光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判断晨昏线。
(地理实践力)运用雨伞、水池模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地理实践力)水平4 根据示意图,说明昼夜产生的原因;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能够比较两个日期的范围。
(综合思维)根据示意图,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
(综合思维)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01夜半球,乙为02昼半球,03AOB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的自转。
(3)0424小时(105太阳日)。
2.时差(1)06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地球的自转 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学案
1、概念: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 ,地球自转的方向: 。
3、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一直指向 (恒星名)也称为帝星。
4、从北极上空看呈 旋转,南极上空看呈 旋转。
【牛刀小试】画图:
(同学们自己用箭头标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5、填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比较。
参考点 所用时间 旋转角度 太阳日
恒星日
【牛刀小试】填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
(恒星日、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恒星日、太阳日)。
S N。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
2. 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观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变化。
3. 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
2.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时间差异、旅行等。
教学延伸:1.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和联系。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应用,如航空、航海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视频和地球仪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地球的自转学案(配套课堂练习,带答案)
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学导引: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定义:地球围绕自向旋转。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由于度量的参照物不同,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以恒星为参照物,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转过角度为;以太阳为参照物,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长度为小时,转过角度为。
速度: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表面除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为;自转线速度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地球自转的意义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该力始终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随纬度增高而加大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影响:对河流,北半球岸冲刷,岸沉积;南半球岸冲刷,岸沉积对气流、对洋流都有一定的影响③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23时56分4秒360°24 360°59′南北两极点15°/小时三【图表解读】教材图1—12 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据图分析(1)地球从E1位置运行到E2位置,地球自转了这表示一个日。
(2)地球从E1位置运行到E3位置,地球自转了这表示一个日。
(3)从E1到E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公转了。
(4)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是什么?四【活动探究】①教材16—17页活动1、答案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为360°59')。
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一个自转周期。
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图所示: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 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2. 提问: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提问: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 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地球自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球仪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通过总结和拓展活动,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思考地球自转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引入实地观测、开展实验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判断1我们所说的一天就是一个恒星日。
2纬度越低,自转速度越快。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多;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少。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判断1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夏至日时,我们感觉天气较热,是因为此时地球距太阳较近。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特点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地球自转》教案《地球自转》教案1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理解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根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材分析^p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根底。
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根底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根底,因此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根底。
“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展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
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当午”需要多长时间?【学习新课】〔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展示〕1、理解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根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展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展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
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
第3课地球自转学案
课堂学案(五)第一单元地球第3课地球自转【预习生成】★学习目标(重点知识都在这里哦)(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通过实例认识区时和日界线,并学会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预习导航学案(走进去,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考点扫描考点1 昼夜更替(1)地球是一个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被照亮的部分称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称半球。
(2)随着地球不停的转,地球表面便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考点2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结果。
(2)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考点3 时间的差异(1)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日出,这样是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2)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
考点4 区时和日界线(选学)(1)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度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
(2)0o经线所在时区为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时区和时区。
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便是该地区的。
(3)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
(4)国际上以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简称。
(5)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与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天,当人们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一天,反之,日期要一天。
【合作展示】〔互动研学课堂〕(合作讨论,顺利走进合作学习的快车道)【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正确拨动地球仪的方法是:()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原因产生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D、昼夜交替现象3、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A、顺时针方向B、逆时针方向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5、地球上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是()A、昼夜更替B、东早西晚C、有昼夜半球之分D、早上太阳低,正午太阳高6、开罗位于东经300附近,它的时刻比伦敦:()A、早2小时B、晚2小时C、早3小时D、晚1小时7、北京时间2004年1月2日19点小明在济宁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35°S、 59°W)工作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正确的是()A、爸爸好,注意防寒,晚上好B、爸爸好,注意防暑,早上好C、爸爸好,注意防风,早上好D、爸爸好,注意保暖,晚上好8、济宁的学生通常要比乌鲁木齐的学生上学要早是因为()A、济宁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勤奋B、两地的气候不同C、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季节差异D、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时间差异9、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A、没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C、全球将出现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昼D、仍然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现象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哪个地区()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附近D、极圈附近二、综合题11、读右图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自转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现象,并能够用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4.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讲授新课(15分钟)1.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的速度。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现象,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如旅行、通信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2. 学生自主探究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差异和联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学习要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习过程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
2.地轴:_____________,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_附近。
3.方向:___________,如图甲。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方向旋转,如图乙;从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_方向旋转,如图丙。
4.周期名称长度参照物恒星日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太阳日太阳5.速度(1)角速度:_______(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2)线速度:不同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有差异(赤道为_______km/h)。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___________。
2.方向:___________。
3.周期: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恒星年公转的真正周期4.时间速度公转位置1月初7月初远日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__________。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__。
2.影响:达标检测1.下列地球自转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D.2.在北半球观测者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是因为( )A.北极星距地球十分遥远B.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以外C.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D.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3.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北半球秋分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是( )A.AB.BC.CD.D(2)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位置时,离太阳最近( )A.A与B之间,靠近BB.B与C之间,靠近BC.C与D之间,靠近DD.D与A之间,靠近D4.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个恒星年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D.地球在近日点时,黑龙江省正值夏季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6.读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理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过程及其影响;2. 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有哪些运动?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太阳的日出日落现象。
活动二:概念解释和讨论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昼夜变换,造成了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2. 让学生讨论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理意义是指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和地貌的影响。
活动三:观察和实验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有何影响?3. 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对昼夜长度、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活动四:分析和总结1.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是地理现象的基础,如日出和日落、昼夜的变换、气候和季节的变化等都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
活动五: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温和季节相反?2. 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自转对气温和季节的影响。
四、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2. 检查学生的笔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总结;2. 准备相关素材,为下节课的展示做准备。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以下的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把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力量。
4.培育同学喜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老师可向同学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学问点直观地展现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老师可引导同学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同学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看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殊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同学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老师要使同学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同学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学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同学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同学演示他们的区分。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地球自转有什么地理意义?2. 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3小时56分。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例题讲解(1)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2)说明地球自转对时间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地球自转的方向。
(2)计算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3小时56分。
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3)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时间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
(2)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当某个地区处于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之间的半球时,该地区为白天;当该地区处于地球自转方向背离太阳的半球时,该地区为夜晚。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的方向3. 地球自转的周期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5. 地球自转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实际例子讲解地球自转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3.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速度。
5.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如交通、通信等。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地理现象的认识。
4. 评价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地球自转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实验材料(如蜡烛、乒乓球、铁丝等)3. 挂图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设置疑问:毛主席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句写错了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活动: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地方时: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如东早西晚。
三、课堂实验1.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教师活动: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过程,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的实验:教师活动: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时间差异。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理解地方时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示意图。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实验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产生的现象以及其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自转
1.地球的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2.自转运动是地球绕_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轴始终指向_________附近。
自转方向____________,北极上空看_____________,南极上空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时56分4秒)
自转周期
_____________(24小时)
角速度:除____________以外,任何地点均为_________ 自转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
1、地球自转时( )
A.以一年为周期
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24小时 B.一个恒星日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年
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不相同,线速度相同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两极点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
B.地球自转360°,需时间23时56分4秒
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均为15°/秒
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30千米/秒
9、当地球自转时,地表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的地点是( )
A.极圈
B.极点
C.回归线
D.赤道
10、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
A.哈尔滨
B.广州
C.重庆
D.北京
1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相等
B.地球表面线速度处处不等
C.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不等
D.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12、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南北纬30度 D.南北纬60度
13、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是地球自转导致现象。
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
节律(又称“生物钟”现象)。
二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
的方向,并且随着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在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
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是地球自转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地方时。
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1)经度相同的地方,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
(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大。
(3)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时区和区时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个经度,以该时区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又称。
区时的换算
一般而言,位于同一时区内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
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经线穿行的折线。
1、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
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
②④⑤⑥
2、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D
B.A=C>B>D
C.A=D<B<C
D.A=D>B>C
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
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