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 ppt课件

肝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 ppt课件
23
凝血功能其他指标
PTA:目前作为我国肝衰竭 INR:对于评价肝衰竭状
判断指标之一。
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PT延长尚见于先天性凝血 因子缺乏、纤溶亢进、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服用抗 凝药和异常抗凝血物质。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PT延长 可能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 (如果皮下注射10 mg维生素K,
在24 h内PT纠正或至少改善30%, 意味着肝脏合成功能完好。)
22
血浆PT
• 血浆PT是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的时间,是外源性 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的能力
•PT检查结果以秒(s)表示,通常将PT超过正常对照4 s作为截断值, 用于评价急性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根据血清Bil、Alb和PT等制定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正确判断 慢性肝病的预后,并有助于手术风险的估测。
.肝豆状核变性:眼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酮、肝活检铜染色或定量
.乳糜泻:血清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IgA和IgG检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功检测
9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血浆皮质醇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血清ALP
ALP见于肝脏、骨骼、胎盘、肠道、肾脏等脏 器
• 临床意义:
– 肝胆系统疾病: – 黄疸的鉴别: – 骨骼疾病: – 生理性升高:
35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l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2、流行病学AIH可以在任何年龄和种族人群中发病。

欧洲与亚洲人群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发病率和疾病状态存在种族差异。

在欧洲国家,AIH的时点患病率为10/10万人~25∕10万人Q新西兰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2008年至2010年AIH的发病率为1.37/10万人,而在2014年至2016年增长到2.39/10万人。

同样,日本的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04年AIH的时点患病率为8.7/10万人,2016年时点患病率已经增长至23.9/10万人。

此外,AIH患者性别比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日本,男女比例由1:6.9(2004年)增长为1:4.30来自其他研究中AIH患者的男女比例由1:9-1:10增长到1:4~1:7。

最近,我国开展的一项包含1020例AIH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显示,AIH患者的峰值年龄为55(6~82)岁,在20岁有小的波峰,男女比例为1:5o3、诊断与鉴别诊断AIH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性表现,并排除其他肝病病因。

3.1临床表现多数AIH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大部分AIH患者隐匿起病,少部分患者为急性发作,其中部分为慢性AIH的急性加重,甚至发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

约1/3的患者初诊即为肝硬化表现。

3.2实验室检查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IgG和/或Y-球蛋白水平升高是AlH的重要实验室特征。

3.2.1血清生物化学指标AIH的典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基本正常或轻微升高。

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精美PPT课件(共29张PPT)

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精美PPT课件(共29张PPT)

(18)血清钠离子测定
血清钠离子升高见于:严重高渗性脱水,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及中枢性尿崩症尿量大增而供水 缺乏。血清钠降低见于:胃肠道失钠,尿路失钠 ,烧伤,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 右心功能衰竭等血容量降低时。
(19)血清氯离子测定
血清氯离子升高见于:严重高渗性脱水,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及中枢性尿崩症尿量大增而供水 缺乏。血清氯离子降低的意义与血清钠离子降低 的意义根本相同。
(14)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增高:一般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小
时达峰值,且升高的幅度比AST和LDH大,3-4天恢复正常
。重体力劳动、肌肉损伤、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肥 大性肌营养障碍、心肌炎、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长 期肌肉注射都会引起此酶升高。儿童较成人略高,一般出生后
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
90%。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 、安替比林等,口服避孕药会使g-GT值增高20%。急性肝
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 腺炎等也有增高。
(4)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 炎、肝癌等;②骨胳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 、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ALP可作为佝偻病疗效的指标。
(25)血清、尿淀粉酶测定
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AMY显著升高。急性 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即升高, 12~24小时达顶峰。尿中AMY于急性胰腺炎 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晚 。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癌、胆 石症、溃疡病穿孔均有AMY升高,但常低于 500 U/L。肝病时血、尿AMY降低。

氨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氨基转移是氨基酸代谢中基本生化反应之一,在机体内存在着多达60种氨基转移酶,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

ALT催化下列反应:AST催化下列反应:它们都需要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为辅基,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称为4脱辅基酶蛋白,没有催化活性。

血清除含有有活性的全酶外,还有部分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如在测定前,先加入足量磷酸吡哆醛,所测血清转氨酶活性常有明显升高。

AST有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中,而一般认为ALT不存在同工酶,我国学者证实在人组织和血清中也存在类似AST的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ALT(c-ALT)和线粒体ALT(m-ALT)。

【组织分布】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还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红细胞中,肝中AST大部分(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ALT也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含量最多的不是心脏,而是肝,顺序为肝、肾、心、骨骼肌等,与AST相比,在各器官中含量都比AST少,肝中ALT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少量在线粒体中。

【生理变异】此二酶生理变异较小,性别、年龄、进食、适度运动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每天虽有生理性波动,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1 ALT和AST在疾病时的变化【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红细胞中AST和ALT分别为血清含量的15倍与7倍,所以明显溶血标本不宜测此二酶。

宜采用血清为测定标本,此二酶在4℃冰箱中贮存一周,活性无明显变化,最好不要冰冻,因为在融冻时很容易破坏酶的活性。

【参考值范围】一般临床使用方法中不加入磷酸吡哆醛,其参考值范围较加入磷酸吡哆醛的为低,ALT为5-40U/L(37℃),AST为8-40U/L(37℃)。

【临床应用】根据此二酶在人体器官中分布情况,临床医师习惯将ALT用在诊断肝脏疾病,测定AST诊断AMI。

血清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血清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血清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血清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肝酶,当肝功能出现问题时,ALT水平会升高。

以下是导致血清ALT偏高的可能原因:
1. 肝疾病: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和死亡,进而导致ALT水平升高。

2. 药物和毒素: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等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并导致ALT水平升高。

同时,酒精和化学毒素也会对肝脏产生毒性,进而升高ALT水平。

3. 非肝疾病:血清ALT水平升高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如胰腺炎、肌肉损伤、心肌梗死等。

4. 饮食习惯: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也会对肝脏产生负担,进而导致ALT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当血清ALT水平升高时,需要及时诊断,并尽快找到病因,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1 -。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诊断和治疗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诊断和治疗

解放军412医院 陈开 明 人民军医1998;41(12)
78例慢性转氨酶升高患者行肝穿及病理观察
组织学正 常 6例 单纯性脂肪肝 39例 非酒精性脂 肝纤维化7例 肪性肝炎21 例 肝硬化2例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 病研究所,张成平等 《中国临床医药研 究杂志》2005年第 138期 隋承锋,等中华医学 实践杂志 2006;5(4)450
ALT反复升高,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增高
肝癌发生率和IFN治疗结束后1年内ALT平均水平的关系
1249例IFN治疗无效的丙型肝炎患者,平均随访5.7年(0.1~16.1年)
Ref. Keiji Ikeda. Dig Dis Sc 2006;51(3):603-609
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病毒、 肠道病毒等感染均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血清转氨酶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前 言
• 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
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 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有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 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凝 血酶原时间(PT)等。
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 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 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 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 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脓肿、多 囊肝: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 病、 代谢性肝病:脂肪肝、铜、铁等异常 沉积 妊娠时的转氨酶升高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 血压、手术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炎、IBD
酒精性肝病的分类
组织学诊断可分为4型:
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硬化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中。

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窦状核变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2.除肝脏外,体内其它脏器组织如心、肾、肺、脑、睾丸、肌肉也都含有此酶。

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上升。

3.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出的,如果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梗阻,也可使转氨酶升高。

临床常见的有胆囊炎、胆管蛔虫、肝胆管细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壶腹周围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并常伴淤胆性黄疸和肝细胞损伤。

临床有报告在用药12~48小时即可引起转氨酶升高,4~10日可达高峰,及时停药者多在3周内恢复正常。

5.其它内科疾病,如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恶性网状细胞病、心力衰竭、风湿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及尿毒症等均可发生转氨酶升高。

6.另外,剧烈运动后亦可引起转氨酶增高。

运动后乳酸含量增加,在体内积聚,乳酸代谢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

7.由此可见,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上和生活中遇到单项转氨酶增高的人,千万不要武断地肯定为肝炎。

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必要的理化检查,并可结合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和肝活检来协助确诊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专家推荐的饮食方法,旨在降低人体内LDL-C含量,而增加HDL-C 含量。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ppt课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ppt课件

临床意义

ALT(GPT)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中,但 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病变,特别是 急性肝炎及肝细胞坏死是,血清中ALT活性显 著升高。在肝癌、肝硬变以及胆道疾病时,此 酶活性也可或轻度增高。另外,其他脏器或组 织的疾病,该酶活性也升高。
注意事项


1.不同血清对照管光密度基本相同,因此,同一批标本制作2~3个血清 对照管求其平均值即可,亦可用空白管代替对照管。对超过正常的标本 进行复查时,每份标本均应作对照管。 2.严重脂血症、黄疸或溶血的血清都能引起测定管OD值增加,因此,检 查此类标本时,应做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氏单位,其线性关系良好。超过此活力的 标本,应将血清稀释后再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ALT底物液与2,4-二硝基苯肼液配置要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的 OD值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 问题。 5.除了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再碱性溶液中能成腙外,α -酮戊酸亦 能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苯腙,两种苯腙的吸光度在520nm处有较大 差异,因此超过一定范围时,该方法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呈抛物线。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 性测定(改良赖氏法)
关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转氨基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 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 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是临床上进行肝功能测试的一个标 准,来确定肝脏是否健康。它也被叫做血清谷 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erum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简称SGPT)或丙 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 称ALAT)。诊断上,基本上都是以“单位每 升”(U/L)为单位进行测量。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 >>>
临床意义:
素治疗可以减轻肝组织学损伤,控制病情 发展。此外,丙肝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向 病人发出劝告忌饮酒,因后者可加重HCV 感染者病情。因此早期发现HCV感染者具 有重要意义。用病原学检测方法从普通人 群中发现HCV感染者固然可靠,但花费太 大,而较实用的方法是采用适当的筛选试 验,筛选出高危人群,再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 >>>
临床意义:
<0.01)一致。瞿为溶等报道的干扰素α2a的疗效与此接近。16例CH-C经干扰素 α-2a治疗半年后,其中10例血清ALT呈完 全反应,其HAI积分由治疗前的6.9±2.6 降至治疗半年后的4.6±1.8(P<0.05)。由 此可见,血清ALT可作为干扰素对CH-C疗 效的评价指标。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 >>>
临床意义:
T在达到高峰后下降较快,常在2~4周内 降至正常。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血清 ALT缓慢上升,缓慢下降,降至100~ 200U/L左右常迁延一段时间,约需2~3个 月更长时间才恢复正常。丙型肝炎病人 ALT升高持续时间更长。如ALT活性长期持 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可能向慢性发展。也 有一些轻型无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 >>>
临床意义:
及肝总坏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肝实质 面积成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ALT异 常升高可作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 活肝,CAH)的诊断指标之一。 丙型肝炎 患者血清ALT与肝HAI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别 于乙肝。Haber等的临床评价结果表明, 一定范围内的ALT、AST值与慢性丙型肝炎 HA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除非有肝脏累及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
➢ 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血压、手术
➢ 挤压综合征等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炎、IBD
14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
病毒复制
肝脏炎症
ALT 升高
组织学损伤加重 坏死性炎症 纤维化 肝硬化
疾病进展 肝脏衰竭 肝癌 移植 死亡
15
ALT是慢性乙型肝炎炎症进展的重要标志
Ref. Keiji Ikeda. Dig Dis Sc 2006;51(3):603-609
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病毒、 肠道病毒等感染均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 疱疹和水痘病毒感染固有典型的皮疹容易诊断,对免疫缺陷 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疱疹病毒感染的成人可发生致命性肝炎, 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易发生暴发性肝功衰竭。
ALT控制不力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发生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17 Ref. Kazuo Tarao. Intervirology 2004;47:65–71
ALT反复升高,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增高
肝癌发生率和IFN治疗结束后1年内ALT平均水平的关系
1249例IFN治疗无效的丙型肝炎患者,平均随访5.7年(0.1~16.1年) 18
糖尿病用药 神经科用药 维生素制剂 抗真菌剂 保健药 痛风用药 降血脂药 非治疗药 呼吸病用药 免疫抑制剂 泌尿生殖系用药 骨代谢改善药
47(2.79%) 30(1.78%) 13(0.77%) 13(0.77%) 12(0.71%) 12(0.71%) 11(0.65%) 9(0.53%) 6(0.36%) 6(0.36%) 4(0.24%) 2(0.12%)
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 ➢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ppt课件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ppt课件

23
球蛋白
1 包括 : 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糖蛋白+多种 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主要为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它的升高主要是γ 球蛋白增高为主。 2 增高 炎症或感染反应 自然免疫性疾病 骨髓瘤 淋巴瘤 3 降低 生理性减少(出生后—3岁) 免疫功能抑制,用激素,免疫抑制剂 低γ 球蛋白血症
24
总蛋白
11
胆碱脂酶
作用:水解乙酰胆碱。 分布:此酶有两类:其一,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胆 碱酯酶或胆碱酯酶Ⅰ,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肺、 脾、神经末梢及大脑灰质。另一类,酰基胆碱 酸基水解酶,又称假胆碱酯酶或胆碱酯酶Ⅱ, 存在于肝、脾、心、大脑白质、血清中。 通常测定的是血清中胆碱脂酶即胆碱 酯酶2。两种酶均可被新斯的明、有机 磷抑制。 病机:主要在肝合成且和白蛋白合成代谢相平衡, 因此任何引起合成功能下降者均可使活性降低。 任何抑制胆碱脂酸的物质均能使其活性下降。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及治疗
1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意义来自2一 丙氨酸转移酶 ALT GPT 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作用:催化丙氨酸于α -酮戊二酸间氨基转化反应 分布: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中,其它组织含量少,属于 高度血管特异性酶。以血清ALT的活性计算,其它 组织中ALT的相对活性:肝 2850 肾 1200 心 450 骨骼肌 300 胰 130 脾 80 肺 47 红细胞 7 病机:由于肝细胞内ALT与血清之间存在巨大浓度差,故 只要有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 加,ALT从细胞中释放增加,血清内酶活性急骤升 高,ALT是反应肝细胞损害最灵敏指标,活性越高 说明受影响的肝细胞越多。
19
3 胆酸CA-凝胆酸:是12-羟化酶,催化形成鹅 去氧胆酸,CDCA-二羟胆酸是7-羟化酶催化形 成。正常比值0.5/1.0。肝实质损伤时,12-羟 化酶活性下降,CA减少。7-羟化酶降低不显 著,故CDCA变化不大,比值下降,0.1/0.5 。 肝内外胆汁淤滞时,CA分泌受阻,比值增高。 4 进餐后血清胆汁酸是否增高是一种较理想判断 肠道(尤其是回肠)吸收功能的指标。 5 甲亢或肠道胆汁酸吸收障碍时,胆汁酸合成代 谢增强。使底物胆固醇(血中)降低,甲减时 相反。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

7-1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2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3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4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5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6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7-7 如何使图形变得饱满?
8.绘制出标准曲线:先点击图上的标准值点,然后 按右键,点击“添加趋势线”。如图8:
9.本例是线性关系,在类型中选“线性”,如图9:
❖ 【思考题】
❖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
谢谢!
丙酮酸标准液的制备和样品测定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测定管
校准品
0 0.05
0.1 0.15
0.2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质 液
0.5 0.45
0.4 0.35
【实验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 通过有色溶液时,吸光度A与 溶液的浓度C和溶液的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关系 A=KCL
式中K为一常数,其大小随溶液的性质和 入射光的波长而定
朗伯-比尔定律应用
标准品法测定未知样品含量
A标准=KC标准L A测定=KC测定L
C测定=
A测定 A标准
×C标准
朗伯-比尔定律应用
0
47
95
162
250
333
A1
A2
A3
A(平均值)
丙酮酸标准液的制备和样品测定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测定管
校准品
0 0.05 0.1 0.15 0.2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质 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T控制不力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发生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17 Ref. Kazuo Tarao. Intervirology 2004;47:65–71
ALT反复升高,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增高
• 转氨酶是一种血清酶,共有二十余种.几乎存在于 所有器官和组织细胞中,但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 临床中用于血清学诊断的主要为:
谷丙转氨酶 (ALT):肝>肾>心>肌肉 谷草转氨酶 (AST):心>肝>肌肉>肾
• 在肝内,ALT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80%存在于线 粒体内,20%在胞浆内
6
血清转氨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半个月以上要考虑病人可能患肝胆疾病;如果ALT升高> 正常值20倍时临床上只能是由肝胆病所引起并主要是肝细 胞的急性损伤所致. ➢ 当ALT >正常10倍,肯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 胆道疾病时ALT、AST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8倍
10
AST/ALT比值临床意义
➢ AST/ALT的比值:(1)估计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 越严重;(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可能有肝 纤维化或肝硬化
血清转氨酶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1
前言
• 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 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 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有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 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凝 血酶原时间(PT)等。
• 肝脏中的AST主要位于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危 及线粒体时AST也会进入血中。
7
转氨酶异常的分类
➢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 ➢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 ➢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 ➢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
8
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
• 性别:健康成年男性转氨酶活性可能略高于女性 • 年龄、妊娠: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 BMI:按BMI将1028名健康成人分为4组(<20,<25,<
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AST/ALT比值 >1
<1
意义 肝硬化、ALD、Wilson病、 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病毒 性肝炎、胆汁淤积各种肌 病、急性心梗等非肝源性转 氨酶升高,AST/ALT比值高, 且ALT多无明显改变。
➢ 转氨酶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性没有相关性 ➢ 上述数值的改变大致上只作参考,没有绝对意义
患者
AST/ALT比值
非嗜酒的慢性肝炎患者 缺血性肝炎患者 Wilson病
两者比值的增高提示已并发肝硬化, 合并肝癌者比值则更高,多>3
比值常>1, >2者预后差,近期 死亡率较高
AST/ALT >4,高度提示暴发性 Wilson肝病
➢ AST/ALT比值,由低到高逐渐进行者,预示肝坏死,病情凶险
11
• 肝脏转氨酶含量约为血清中的100倍,其活性浓度ALT比血 清中高3000倍,AST活性浓度比血清高7000倍。
• 当肝细胞膜损伤通透性增加时,即使肝细胞无坏死,肝细 胞内转氨酶也可依此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因此血清ALT是 肝细胞损伤相当敏感的指标。
• 各种类型的肝病、梗阻性黄疸、心力衰竭、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疟疾和伤寒均是ALT升高的常见病因。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讨 论,形成《常用肝脏生物化学实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意
见(草案)》,对专业医生,全科医生,各学科医生都有学
习必要,温故而知新。
2
检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 血清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 γ-谷氨酰转移酶 ➢ 血清胆红素
Pattern A:ALT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Pattern C:ALT经常波动,有时可恢复正常
Pattern B: ALT 经常波动,从未恢复正常 Pattern D: ALT一直处于正常水平
ALT主要反映炎症进展,并最终导致癌变
16 Ref. Park BK,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2(3):383-388
➢ 呼吸系统:大叶性肺炎、肺 结核,肺梗塞
➢ 再障、溶贫
➢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
➢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 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脓肿、多 囊肝: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 病、
➢ 肾小球肾炎、胰腺炎
➢代谢性肝病:脂肪肝、铜、铁等异常
➢ 甲亢:特征为AST升高为主, 沉积
AST/ALT>1,ALT多为正常, ➢妊娠时的转氨酶升高
12
目录
• 血清转氨酶的分布和特点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及意义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治疗
13
转氨酶升高的种种原因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 心血管病:心肌炎,心力衰 ➢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
竭心肌损害
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
➢ 结缔组织疾病:SLE 、风湿 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 不良、多发性肌炎
30,>30),各组ALT均值分别为19、28、41、54 • 标本明显溶血、过度疲劳、肌肉剧烈活动等可使酶活性增
高。 • 过度饮酒者转氨酶偏高 • 高糖饮食、应用红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转氨酶偏高
9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 ALT的特异性比AST好(对肝脏病而言) ➢ ALT升高程度也有鉴别意义,当ALT值>正常2.5倍时并持续
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 ➢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3
目录
• 血清转氨酶的分布和特点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及意义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治疗
4
目录
• 血清转氨酶的分布和特点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及意义 •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治疗
5
血清转氨酶的分布
除非有肝脏累及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
➢ 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血压、手术
➢ 挤压综合征等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炎、IBD
14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
病毒复制
肝脏炎症
ALT 升高
组织学损伤加重 坏死性炎症 纤维化 肝硬化
疾病进展 肝脏衰竭 肝癌 移植 死亡
15
ALT是慢性乙型肝炎炎症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