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处理技术
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培训

在介绍药剂的时候我们再详细的对缓蚀剂进行介绍。
第三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微生物大量生长的 情景。含有微生物的补充水不断进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以此同时,冷却 塔中从上面喷淋下来的冷却水又从逆流相遇的空气中捕集了大量的微生 物进入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中充沛的水量为这些进入的微生物的生 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冷却水的水温通常被设计在32~42℃之间,这一 温度范围又特别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冷却水在冷却塔内的喷淋曝 气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气,为好氧性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冷 却水悬浮物形成的淤泥又为厌氧性微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冷却水中的硫 酸盐则成为厌氧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所需能量的来源。因此,有些 冷却水系统成了一些微生物的一个巨大的捕集器和培养器。
二、冷却水中金属腐蚀的形态
在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以及化学清洗过程中,金属常常会 发生不同形态的腐蚀。
现将发生的金属腐蚀形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均匀腐蚀(全面腐蚀、普通腐蚀) 电偶腐蚀(双金属腐蚀、接触腐蚀) 缝隙腐蚀(垢下腐蚀、沉积腐蚀、垫片腐蚀) 腐蚀形态 孔蚀(点蚀、坑蚀) 选择性腐蚀(选择性浸出) 磨损腐蚀(冲击腐蚀、冲刷腐蚀、磨蚀) 应力腐蚀破裂
此外,水中溶解的硫酸钙、硅酸钙、硅酸镁等,当其阴、阳离子溶度 的乘积超过其本身溶度积时,也会生成沉淀沉积在传热表面上。
以上所述的此类沉积物通称为水垢。因这些水垢都是由无机盐组成, 故又称为无机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故又称为硬垢。它 们通常牢固地附着在换热表面上,不易被水冲洗掉。
大多数情况下,换热器传热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垢为主的。
第一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沉积物及其控制
一、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沉积物
热电厂循环水系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挑战:运行成本高、维护困难等问题
应对策略:优化水处理工艺,降低运行 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
挑战:环保法规要求不断提高
应对策略:采用环保型水处理技术,降 低废水排放,提高环保效益
节能降耗:研 究高效节能的 水处理技术, 降低运行成本
环保要求:研 究环保型水处 理技术,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中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纳米吸附剂、 纳米催化剂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在废水处 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生物膜 法、生物滤池等。
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废水处 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智能监 控、智能调度等。
挑战:水质恶化、设备腐蚀、微生物污 染等问题
电化学法:如电解、电渗析 等,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离 子、重金属等
水处理技术:包括过滤、沉淀、消 毒、反渗透等
技术特点:高效、节能、环保、安 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范围:热电厂的循环水系统、 冷却水系统、锅炉补给水系统等
应用效果:提高热电厂的运行效率, 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 产安全。
单击添加项标题
除臭: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臭味
单击添加项标题
除油:去除水中的油污和油脂
单击添加项标题
软化:降低水的硬度,防止结垢
单击添加项标题
消毒: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单击添加项标题
脱色:去除水中的色素和颜色
单击添加项标题
除盐:降低水的含盐量,提高水的纯度
软化技术原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 软化技术应用范围:热电厂循环水系统、锅炉补给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等 软化技术优点:降低水的硬度,防止结垢,提高热交换效率 软化技术注意事项:定期更换离子交换树脂,防止树脂失效,影响软化效果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技术有哪些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技术有哪些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然而,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并实现水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技术。
一、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中的基础环节,常见的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和过滤等。
格栅过滤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杂质,如树枝、塑料垃圾等。
通过格栅的阻挡作用,这些较大的物体被拦截下来,防止它们进入后续的处理设备,造成堵塞和损坏。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在沉淀池中逐渐下沉,形成污泥。
上清液则可以进一步处理或直接回用。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对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污染物效果显著。
过滤技术通常采用砂滤、活性炭过滤等方式。
砂滤通过细小的砂粒层过滤掉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杂质,活性炭过滤则能够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提高水质。
二、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有混凝沉淀、化学氧化和中和等。
混凝沉淀是向污水中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去除。
混凝剂能够改变污染物的表面电荷和稳定性,促进它们的聚集和沉淀。
化学氧化则是利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对于去除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效果。
中和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酸碱度。
当污水的pH 值过高或过低时,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节 pH 值,使其达到合适的范围,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回用。
三、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是污水处理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
在曝气池中,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通过吸附、吸收和分解等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细胞。
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服务

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服务篇一: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技术比较分析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技术比较分析简介:介绍中央空调冷却水水质标准,分析中央空调冷却水水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比较几种冷却水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与应用X围。
以某大厦的空调冷却水水质处理工程为例,提出组合式冷却水处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冷却水系统,水质,水处理,方案比较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处理一直是人们争论和探讨的问题[1]。
目前国内现状:①不进行处理或采取简单地排污来控制结垢或腐蚀。
②对补充的水进行软化来控制冷却水水质。
③冷却水系统增设静电水处理器来防垢、除垢、杀菌和灭藻。
④在冷却水系统中投加药剂(阻垢、缓蚀、杀菌、灭藻)来控制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的繁殖。
据统计,由于冷却水水质不合格而造成制冷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停机也不鲜见。
国外的研究早已发现[2],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军团病菌(Legionnaire’sDisease),且容易以水雾、水珠的方式通过空气传播,危害不可忽视。
另外,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广泛,南方、北方水质也不一样,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采用不同的水处理方式,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更经济的冷却水处理和控制方案。
笔者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对冷却水系统的处理技术进行比较与探讨。
1冷却水水质标准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水系统由冷凝器、冷却塔、冷却泵、冷却水管路以与过滤器等组成。
开式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标准应根据冷却塔的结构形式、材质、工况、污垢热阻值、腐蚀率与所采用的水处理配方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改善冷却水水质,必须在管路上设置有效的水质控制和处理装置。
开式冷却水处理水质必须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X》(GB500050)与有关规X对水质的要求[3]。
由于开式冷却水系统会发生一定量的蒸发和飘逸损失,所以定期或自动补水(补水量一般为 1.2%~1.6%)。
冷却水补水的水质要求,一般要比冷却水水质的要求还高(见表1)。
表1中央空调冷却水和补给水的水质标准从表1可以看到,冷却水水质的几项指标比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293)的Ⅱ类标准还要高[4],而补给水的水质标准甚至达到了Ⅰ类标准,说明冷却水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循环水处理技术以及化学水处理培训资料

腐蚀形态
磨损腐蚀又称为冲击腐蚀、冲刷腐蚀或磨蚀。磨损腐蚀是由于腐蚀性流体和金属表面间的相对运动的金属加速破坏和腐蚀。他同时还包括机械磨耗和磨损作用。磨损腐蚀的外表特征是:腐蚀的部位呈槽、沟波纹和山谷型,还常常显示有方向性。
腐蚀形态
缝隙腐蚀浸泡在腐蚀性介质中的金属表面,当其处在缝隙或其他隐蔽区域内时,常会发生强烈的局部腐蚀。这种腐蚀常常和孔穴、垫片底部、搭接缝、表面沉积物、金属的腐蚀产物以及铆钉铆下的缝隙内积存的少量静止液体有关。因此,这种腐蚀形态被称为缝隙腐蚀,有时也被称为垢下腐蚀、沉积物腐蚀、垫片腐蚀。
腐蚀形态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沉积物问题
结垢原理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硬度物质,其存在形态以钙、镁的重碳酸盐Ca(HCO3)2和Mg(HCO3)2为主,都为易溶盐类。但在冷却水中重碳酸盐的浓度随着蒸发浓缩而增高,当其浓度达到饱和状态,会从水中析出;或经过换热器传热表面使水温升高时,发生如下反应: a(HCO3)2=CaCO3 ↓+CO2 ↑+H2O 冷却水经过冷却塔时产生气水分离,溶解在水中的游离CO2要逸出,这就促使上述反应向右方进行。 反应产物CaCO3为难溶物质,且富有粘性,沉积在换热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水垢。水垢使换热器效率下降,系统阻力增加,设备出力下降;严重时,会使换热器堵塞,同时产生垢下腐蚀。
循环冷却水粘泥以及微生物问题
五 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控制
一 腐蚀形态
均匀腐蚀 又称为全面腐蚀或普通腐蚀。特点是腐蚀过程在金属的全部暴露表面上均匀的进行,腐蚀过程中,金属逐渐变薄,最后破坏。对碳钢而言,均匀腐蚀主要发生在低PH值的酸性溶液中。例如,冷却水系统中的碳钢热交换器在用盐酸、硝酸、硫酸等无机酸进行化学清洗剂,如果没有加缓蚀剂会发生明显均匀腐蚀。又如,在加酸调节PH值的冷却水系统,如果加酸过多,冷却水的PH值降到很低,碳钢设备也将发生均匀腐蚀。
数字化循环水极化水处理系统技术介绍课件

不重合,分子存在固有电偶极矩。
O--q
+
H+
=
H2O
+q
四、理论依据
1.防垢原理
水分子中由于氢氧原子不对称,使水分子具有极性,水分子在通过
极化场时其结构发生改变,极性加强,循环水中的阴阳离子与极性水分子
两端亲和力加强,当达到足够的强度时,这种亲和力使阴阳离子较牢固的
分布在极性水分子的两端,并被大量的极性水分子包围,不能自由运动,
如何监督凝汽器的腐蚀
凝汽器
1在循环水的出水要路上加装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挂片 试验,随时监督腐蚀情况。 2通过循环水离子分析监督腐蚀情况。
三、数字化极化水处理原理
水分子:
H+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
不重合,分子存在固有电偶极矩。
O--q
+
H+
=
H2O
+q
三、数字化极化水处理原理
水分子:
H+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
数5-6倍
总量及排放浓度
凝汽器
极化 水处
理
循环泵
以三十万机组为例:
夏天循环量按36000m3/h 冬天循环量按18000m3/h 全年平均循环量27000m3/h 全年按340天计算。
浓缩倍数
2
2.5
3
4
5
6
每小时排污量 【m3/h】
392
252
182
110
78
57
全年排污量
【万m3】
320
一、循环水工况与汽机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
3. 换热效率与汽机参数的关系
Ab
a
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1.概述闭路循环水处理的“零排放”技术,是将电镀过程的水污染又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工件清洗水只在系统内循环复用,不向系统外排放,这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应用盛行至90年代初期而衰落。
衰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动线投资巨大,收效甚微而导致。
如何以最少投资,获得水处理技术的最佳效果,一直是电镀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应总结历史教训,让“零排放”闭路循环技术重新回归到经济实用的原位上来。
2.以自然闭路循环为主,强制闭路循环为辅的“零排放”技术镀件清洗水的循环使用不排放,由不用设备处理的自然闭路循环与少用设备处理的强制闭路循环两个系统组成。
前者是单项处理,后者是综合处理,二者可分步实施,也可同时进行,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1以自然闭路循环为主的单项治理技术不用设备处理、成本低廉的自然闭路循环,由各镀种工艺镀槽及其4级清洗槽和高位回收液备用槽组成各自的循环系统,采用周期性的间歇逆流漂洗法。
漂洗水除作镀液的补充外,只在系统内循环复用,不向系统外排放。
漂洗是顺方向,回收复用不清洗是反方向的倒槽。
倒槽周期的标准是:高位槽的回收液补完镀槽为正常周期倒槽,如因末槽漂洗水残留液浓度影响工件有效漂洗时的倒槽,则为非正常周期倒槽。
倒槽步骤:1槽漂洗水倒高位槽;2槽倒1槽,直到4槽倒入3槽,车间循环水补入4槽所需体积时,新的循环周期开始。
倒槽方法,因条件而异,条件好的用过滤机倒槽,稍差的可用小耐酸泵倒槽,太差的人工倒槽。
间歇逆流漂洗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周期性间歇逆流清洗正常运行的关键是严格控制镀液的带出量,方法是:一要掌握工件出槽速度,即工件提出液面到镀槽上空的时间。
这需考虑镀液浓度与气温的变化。
浓度较高,黏度较大,加上气温较低(寒冬季节)吸附在工件表面脱附速度较慢,因而提出速度要慢一些,稍快黏附的镀液还未脱附完就随工件走了。
以~8s为宜,要是高温季节的夏秋,则3~s为宜,浓度较稀溶液,粘度很小,提出速度快一些,冬春为3~s,夏秋为2~3s.二是工件提出在镀槽上空的停留时间,只需抖动挂具,让工件上残留液滴流回镀槽。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概 述
02.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流 程
03.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设 备
04.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发 展趋势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概 述
技术原理
01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是 一种利用物理、化学 和生物方法对废水进
行处理的技术。
02
技术原理包括:物理 过滤、化学沉淀、生 物降解、膜分离等。
城市供水:如 2 自来水厂、污 水处理厂等
农业灌溉:如 3 农田、果园、 蔬菜大棚等
生态保护:如 4 湿地、河流、 湖泊等
建筑领域:如 5 建筑给排水、 暖通空调等
技术特点
节能环保:降 低能耗,减少 废水排放,保 护环境
经济高效:降 低运行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成熟:经 过多年发展, 技术成熟,应 用广泛
适应性强:适 用于各种水质, 处理效果稳定 可靠
循环水水处理技术流 程
预处理阶段
01
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和颗粒物
02
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和颗粒物
03
絮凝:使水中的悬浮物和 颗粒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04
浮选:去除水中的油类和 有机物
深度处理阶段
01
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和颗粒物
03
软化: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等 方法,降低水中的硬度
03
物理过滤:通过过滤 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
物和颗粒物。
04
化学沉淀:通过化学 反应使水中的污染物 沉淀,如使用絮凝剂、
沉淀剂等。
05
生物降解:利用微生 物的生物降解作用, 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害物质。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水术语:1循环冷却水系统: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供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塔、水泵、管道以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分为敞开式循环水系统和密闭式循环水系统。
2敞开式循环水系统:是指循环冷却水与空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循环水量:每小时用水泵输送的总水量,以Q表示,单位m3/h。
4保有水量:冷却水系统的总贮水量(包括凉水池、换器器、管网系统、旁滤等)。
以V表示,单位m3。
保有水量与循环量之间设计要求是:保有水量/循环量=1/3-1/5之间。
5 蒸发水量:循环水在冷却塔内通过蒸发而冷却,在此过程中损失的水量称为蒸发水量,以E表示,单位m3/h。
E=a(R-B),a=e(t1-t2)(%)(e,夏季25~30℃时0.15~0.16,冬季-15~10时0.06~0.08,春秋季0~10℃时为0.10~0.12. 6补充水量:循环冷却水在运行过程中补充因蒸发、风吹、排污等损失的水量,以M表示,单位m3/h。
M=N×B7排污水量:为了维持一定的浓缩倍数,必须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以B表示,单位m3/h。
B=E/N-18飞溅损失:由于风力作用把水从系统中吹入大气,叫做飞溅损失。
一般风吹损失可按1‰Q计算,以W表示,单位m3/h。
9浓缩倍数:循环水中的含盐量与补充水的含盐量之比值,以N表示。
常用来计算浓缩倍数的离子有钾离子、电导、氯离子、二氧化硅等。
10腐蚀速率:以金属失重而计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常用单位mm/a、mdd、密尔/年(可选用标准试片法、试管法进行监测)11污垢沉积速率:模拟监测换热管内在一个月中所沉积的污垢总量。
单位mg/cm2.月(mcm,可选用试管法进行监测))。
12粘泥量:指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粘液与其它有机或无机的杂质混合在一起的粘浊物。
单位mL/m3。
13异养菌:以细菌平皿计数法统计出第毫升水中异养菌落个数,单位个/mL。
水质参数:1、PH值;2、钙硬度;3、碱度;4、K+或SiO2;5、总铁;6、电导率;7、浑浊度;8、微生物;9、生物粘泥量;10、污垢沉降速率;11、垢层与腐蚀产物的成分;12、腐蚀率;13、药剂浓度。
一、循环水术语二、 故障(一)、沉积物的析出和附着原理和解决方法⑴沉积物的析出和附着原理一般天然水中含有的重碳酸盐,在循环水系统中,重碳酸盐的浓度随着蒸发而浓缩增加,当浓度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或者在经过换热器传热表面使水温升高时,会发生下列反应:O H CO CaCO HCO Ca 22323)(+↑+↓=冷却水经过冷却塔向下喷淋时,溶解在水中的游离2CO 要逸出,这就促使反应向右进行。
3CaCO 沉积在换热器传热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水垢,因它的导热性极差,影响换热器传热效率,严重时可造成管道堵塞。
⑵、控制方法1、沉积物的控制a)水垢的控制有:①离子交换树脂法:是让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Ca 2+、Mg 2+从水中置换出来并结合在树脂上,达到从水中除去Ca 2+、Mg 2+的目的。
缺点:成本较高,如补充水量较小的循环水系统可采用。
②石灰软化法:补充水未进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之前,在预处理时就投加适当的石灰,让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石灰在澄清池中预先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析出,从而除去水中Ca 2+。
优点:成本低,适用于原水钙含量高而补水量较大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缺点:投加石灰时,灰尘较大,劳动条件差。
③加酸:投加硫酸,稳定重碳酸盐。
缺点:加酸后,循环水pH 值会下降,如不注意控制加量过多,则会加速设备腐蚀。
人工分析pH 滞后,最好配有自动加酸、调节pH 值的设备和仪表。
④通CO 2气:针对有些化肥厂和化工厂常有多余的CO 2气,将其通入水中,稳定重碳酸盐,反应如下:↑++=22323)(CO O H CaCO HCO Ca 缺点:因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时,CO 2气易从水中逸出,因而在冷却塔中析出碳酸钙,堵塞冷却塔中填料之间的孔隙。
这种现象称钙垢转移,因此采用有困难。
⑤投加阻垢剂:结垢原理:从水中析出碳酸钙等水垢的过程,就是微溶性盐从溶液中结晶沉淀的一种过程。
按结晶动力学观点,结晶的过程首先是生成晶核,形成少量的微晶粒,然后这种微小的晶体在溶液中由于热运动(布郎运动)不断地相互碰撞,和金属器壁也不断地进行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提供了晶体生长的机会,使小晶体不断地变成大晶体,也就是说形成了覆盖传热面的垢层。
解决方法:我们通过投加某些药剂,破坏其结晶增长,从而达到控制水垢形成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各种阻垢剂有聚磷酸盐、有机多元磷酸、有机磷酸酯、聚丙烯酸盐等。
2、污垢的控制:污垢是由尘土、杂物碎屑、菌藻尸体及其分泌物和细微水垢、腐蚀产物等构成。
控制其必须做到:①降低补充水浊度;②做好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③投加分散剂;④增加旁滤设备等。
(二)、设备腐蚀机理与控制常见腐蚀种类a.冷却循环水中溶解氧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与空气能充分地接触,水中溶解的O2达到饱和状态,当碳钢与溶有O2的冷却水接触时,由于金属表面的不均一性和冷却水的导电性,在碳钢表面会形成许多腐蚀微电池,微电池的阳极区和阴极区分别发生下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阳极区 e Fe Fe 22++=在阴极区 -=++OH e O H O 222122 在水中 3222)()()(22OH Fe OH Fe OH Fe OH Fe O −→−=++这些反应,促使微电池中阳极区的金属不断溶解而被腐蚀。
b. 有害离子引起的腐蚀循环冷却水在浓缩过程中,盐类如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等的浓度也会增加。
CL -和SO 42-会使金属上保护膜的保护性能降低,尤其是CL -的离子半径小,穿透性强,容易穿过膜层,置换氧原子形成氯化物,加速阳极过程的进行,使腐蚀加速,从而它也是引起点蚀的原因之一。
对于不锈钢CL -是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一般要求CL -的含量不超过300mg/L 。
c. 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微生物的滋生使金属发生腐蚀,①这是由于微生物排出的黏液与无机垢和泥沙杂物等形成的沉积物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氧浓差电池,使金属腐蚀。
②在金属表面和沉积物之间缺乏氧,因此一些厌氧菌得以繁殖,在适宜的温度下(25—30℃),繁殖更快。
它分解水中的硫酸盐,产生H 2S,引起碳钢腐蚀,其反应为↓=+++=++-+-+-FeS S Fe O H S e H SO 222224488能量(细菌生存所需)③铁细菌是钢铁锈瘤产生的主要原因,它能使Fe 2+氧化为Fe 3+.释放的能量供细菌生存。
能量(细菌生存所需)细菌+−−→−++32Fe Fe 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形态:均匀腐蚀、电偶腐蚀、缝隙腐蚀、孔蚀选择性腐蚀、磨损腐蚀、应力腐蚀等。
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的影响因素:PH 值;阴离子;络合剂、硬度、金属离子、溶解气体、浓度、悬浮固体、流速、电偶、温度等多重因素影响。
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控制方法:添加缓蚀剂;提高冷却水的PH 值;选用耐蚀材料的换热器;用防腐阻垢涂料涂覆。
(三)、微生物的滋生和粘泥冷却水中微生物一般是指细菌和藻类。
它是因为,养分的浓缩,水温的升高和日光照射,给细菌和藻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条件,大量细菌分泌出的黏液,使水中漂浮的的灰尘杂质和化学沉淀物等粘附在换热器的传热表面,将会引起腐蚀,冷却水的流量减少,降低换热器的冷却效率,严重时,堵塞管子,被迫停产清洗。
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选用耐蚀材料;控制水质;采用杀生涂料;阴极保护;清洗;防止阳光照射;旁流过滤;混凝沉淀;噬菌体法;添加杀生剂,静电水处理与电子水处理。
(四)、药剂1、阻垢剂及分散剂机理:在冷却水中,某些阻垢剂能吸附在碳酸钙、磷酸钙等小晶体及其悬浮粒子表面,形成双电层,在静电作用下,颗粒相互排斥,从而使微小的颗粒分散在水中不沉降。
或在接触面上形成疏松的粘附性能较弱的沉积物,然后被循环水冲走。
常见类型:有聚磷酸盐、有机多元磷酸、有机磷酸酯、聚丙烯酸盐等。
A、聚磷酸盐常用的有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
特点:微量的聚磷酸盐能破坏碳酸钙等晶体的正常生长过程,从而达到阻止碳酸钙水垢的形成。
也可作为缓蚀剂用。
但聚磷酸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正磷酸盐。
在PH值大于7.5或小于6.5时,水解速度也会加快,水解的正磷酸盐易和水中的钙离子生成磷酸钙水垢,同时正磷酸盐又是菌藻的养物,长期下去,如不采取其他措施,则必然会促进系统中菌藻的繁殖。
所以不宜单纯使用此药剂。
B、有机膦酸:有机磷酸的种类很多,在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膦酸基团。
因为它们分子结构中都有C-P键,而这种键比聚磷酸盐中的P-O-P键要牢固得多,因此它们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水解,并且有临界值效应(就是只需几mg/L的有机磷酸就可以阻止几百mg/L的碳酸钙发生沉淀;同时,它的阻垢性能比据磷酸盐好。
第三,它还有与其他药剂共用时的良好协同效应,即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药剂各自单独使用,其效果不如二者混合在一起使用效果好。
并且它与多种药剂都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第四,有机膦在高剂量下还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并且属无毒或极低毒的药剂,在使用时可不必担心环境污染。
常见的有ATMP(氨基三亚甲基膦酸),EDTMP(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HEDP(羟基亚乙基膦酸),DTPMP(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C、有机磷酸酯:抑制硫酸钙垢的效果较好,但抑制碳酸钙垢的效果较差。
有机磷酸酯分子结构中有C-O-P键,它虽比聚磷酸盐难水解,但比有机膦酸容易水解生成正磷酸。
一般与其他药剂如聚磷酸盐、锌盐、木质素和苯并三氮唑等复合作用。
D、膦羧酸:在其分子中同时含有磷酸基和羧基两种基团。
根据它们在化合五种的位置合数目的不同,可以有很多品种。
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是PBTCA,它的化学名称为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简称PBTCA。
因为其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和羧基两种基团,在这两种基团的共同作用下,使得PBTCA能在高温、高硬度和高PH值的水质条件下,具有比常用有机膦酸更好的阻垢性能。
与有机膦酸相比,PBTCA不易形成难溶的有机膦酸钙,同时它也具有缓蚀作用,特别是在高剂量使用时,他还是一种高效缓蚀剂。
PBTCA与锌盐和聚膦酸盐复配可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E、聚羧酸:聚羧酸作为阻垢剂和分散剂,使用最多的是丙烯酸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以马来酸为主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聚羧酸的阻垢性能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羧基的数目和间隔有关。
每个品种有其最佳相对分子质量值。
如果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碳链上羧基数越多,阻垢效果愈好。
因为当羧基聚集密度高时,阻碍了相邻碳原子的自由旋转作用,相对地固定了相邻碳原子上羧基的空间位置,增加了它们与碱土金格的缔合程度,从而提高了阻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