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手机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
网络违法经营十大典型案例
全省工商系统查处的网络违法经营十大典型案例山东正邦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利用网络虚假宣传企业名称案2011年3月,济南市工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接举报,称山东正邦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站上使用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对外宣传从事经营活动,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检查时,当事人不能提供集团名称的相关证明,涉嫌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查实,当事人为扩大企业知名度便于经营,自2010年9月6日委托济南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网站,使用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山东正邦集团”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了对企业集团名称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2011年4月,济南市工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20000元的决定。
济南韩某利用淘宝网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手机案2011年2月,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分局华山工商所接举报称:济南韩某自2009年以来,通过其在淘宝网上开设的网店销售假冒著名品牌手机,且销售数额巨大。
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办公地点及仓库实施检查时发现:现场存有大量的手机包装盒、电池、充电器、说明书、保修凭证、系统光盘等配件,并当场查获标注三星、诺基亚、苹果、HTC、摩托罗拉等五种注册商标的手机2051部和手机销售资料。
经三星手机公司有关人员初步认定,现场存放的三星手机全部为假冒产品,仅此一种品牌假冒手机按正品价格核算货值近30万元,上述侵权商品货值总额近200余万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构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
因该案涉案金额巨大,2011年2月24日,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工商分局按照规定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青岛王某利用淘宝网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摄影器具包案2010年7月,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接某公司举报称,青岛王某通过名为“小水蛛蛛”的淘宝网店销售侵犯该公司注册商标(“乐摄宝”)专用权的摄影器具包。
手机无限刷钱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手机无限刷钱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手机无限刷钱的定义、现状、法律规定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手机无限刷钱的定义所谓手机无限刷钱,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大量资金,进行消费、投资或其他非法活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非法获取他人账户信息,进行转账、取款等操作。
2. 利用网络赌博、虚假投资等平台,通过手机进行资金投入,获取非法利益。
3. 利用手机短信、社交软件等传播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进行投资、消费等行为,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二、手机无限刷钱的现状近年来,手机无限刷钱现象日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法获取他人账户信息: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加剧,非法获取他人账户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信息被用于非法转账、取款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巨大损失。
2. 网络赌博、虚假投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赌博、虚假投资等平台层出不穷。
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进行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3. 虚假信息传播: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社交软件等传播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进行投资、消费等行为,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三、手机无限刷钱的法律规定针对手机无限刷钱现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非法获取他人账户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非法获取他人账户信息,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试题(三)及答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试题(三)及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试题(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A、拒不接受批评的B、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C、及时改正的D、不再从事同类行为的2、能够灼伤皮肤引起表层红肿、腐烂,误食则会迅速破坏肠胃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的物质是()。
A、爆炸性物质B、有机剧毒物品C、放射性物质D、腐蚀性物质3、移动、损毁国家边境标志、设施或者领土、领海标志设施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边境的正常秩序B、国家安全C、国家边境标志设施D、国家领土、领海标志设施4、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强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以下罚款。
A、一百元B、二百元C、五百元D、一千元5、根据《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参加人数在( )以上的,由地(市)级公安机关许可。
A、一千人B、两千人C、三千人D、五千人6、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A、单处B、并处C、可以单处D、可以并处7、以强迫接受的方式卖花、卖唱、开车门、拎包等行为属于()。
A、威胁乞讨行为B、诱骗乞讨行为C、强迫乞讨行为D、冒犯性乞讨行为8、在真实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上,采取涂改、拼接等手段,改变其真实内容的,属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行为。
A、伪造B、制造C、改造D、变造9、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行为中的船舶,不含长度小于()米的艇筏。
A、3B、4C、5D、610、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千元以下罚款。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涉网络黑恶犯罪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涉网络黑恶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12.30•【分类】其他正文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涉网络黑恶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汤某甲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网络“套路贷”在校大学生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复合危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旨】“套路贷”是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类型化犯罪行为。
按照主客观一致原则,对存在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制造虚假给付事实、故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违约金及利息畸高、恶意垒高债务、软硬兼施“索债”等情况,综合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套路贷”犯罪。
对有组织地实施网络“套路贷”犯罪活动,实施“软暴力”催收达到与“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等相当的程度,产生欺压、残害群众的效果,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认定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对以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对象实施“套路贷”犯罪,或因实施“套路贷”导致被害人及相关人员自杀、精神失常的,应该评价为在相关领域造成重大影响,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基本案情】被告人汤某甲,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
被告人汪某柏,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
被告人邓某龙,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
被告人汤某乙,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
其他31名涉案人员基本情况略。
2017年9月起,被告人汤某甲先后邀约被告人汪某柏、邓某龙、汤某乙注册成立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内设技术部、市场部、风控部、贷后部等部门,依托公司形式运作,利用信息网络,通过“任你花”“100分”等7个App平台,采取现金贷或者虚假购物再回购形式,签订虚假合同,以扣除服务费、保证金、中介费名义恶意减少实际放贷数额、恶意垒高违约金等手段,向在校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三年以内的群体实施网络“套路贷”犯罪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分析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用户进行欺骗,从而获得财物或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生活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难以辨别真伪,尤其是对老年人和网络素质较低的群体更易受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从而非法获取财物。
他们往往采用虚假的身份、假冒的机构和高科技手段,使得受害人难以察觉真相。
对于这些犯罪分子,法律应该给予严惩,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本文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犯罪形式、危害、常见手段以及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应对措施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共同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行为。
1.2 问题提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问题,找出其根源所在,以便有效地加以应对和解决。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呈现出愈发复杂和隐蔽的趋势。
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手机等通信设备,通过各种手段对公民、企业进行欺骗和诈骗,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扰乱和人们财产的损失。
问题的提出就是要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带来的各种困扰和损失。
如何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认真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形式、危害和常见手段,分析其案例并探讨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字数:244】2. 正文2.1 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电信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电信网络手段,以虚假信息、诱骗等手段,欺骗受害人进行财产转移的犯罪行为。
通常情况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会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渠道进行联系,虚构各种理由诱使受害人将个人账户信息、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出去,从而实施诈骗。
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经典模板
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诈骗安全班会“电信诈骗”是指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或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非法侵害受害人财物的犯罪行为,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电信诈骗安全班会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电信诈骗安全班会1一、班会主题(名称):预防电信诈骗二、活动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学生。
学生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而且对于大人所说的话都容易产生一种信赖和顺从的心理。
因此,在面对成年人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断。
所以,为了使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
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
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四、举行时间:2017年5月24日五、举行地点:三年一班六、主持人:杨健七、出席人员:三年一班全体同学八、主要内容:防诈骗在中上路天虹附近等同学的她轻易相信了一位推销人员所宣称的只要两三分钟的调查问卷,并被领到了某写字楼的四楼。
一进屋便被限制了与外界的联系并被强制性的做起了护肤。
当美容师热情洋溢地介绍完她所使用的护肤品的种.种好处后便要求尚美青购买,不买还不行,当尚美青拒绝并提出要离开时却发现几个身形高达的男子堵住了出去的路?就在她束手无策之时,同学一个电话打破了僵局,在同学的帮助下她逃出了这家黑美容院。
同学们要引以为戒,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打着促销打折优惠活动大酬宾幌子的行骗人员。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同学们万万不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轻易相信这类陌生人的1、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①不加选择的结交朋友; ②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③疏于防范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④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2、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件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①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②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寻机诈骗;③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损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④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开学时较多);⑤利用手机发送中奖短信进行诈骗。
网络信息安全十六不准
网络信息安全十六不准1. 不准随意泄露个人隐私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石是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因此用户不应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不准将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号、手机号等重要隐私信息透露给他人或在公共场合公开。
2. 不准使用弱密码密码是保护个人账户安全的重要手段,不准使用弱密码,如生日、123456等常见简单密码。
用户应使用强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定期更换密码。
3. 不准点击可疑链接为了防止网上钓鱼和恶意软件攻击,用户不准点击可疑链接。
不明来源的链接可能包含恶意代码,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用户应保持警惕。
4. 不准下载不明软件用户不准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尤其是来自不正规渠道的应用。
这些软件可能含有病毒或恶意软件,会对用户设备造成损害。
5. 不准随意公开位置信息不准随意公开自己的位置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使用社交媒体或其他应用时,用户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位置隐私。
6. 不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用户不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如网络诈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在网络空间中,人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7. 不准恶意攻击他人网站用户不准恶意攻击他人网站,进行DDoS攻击或网络爆破等行为。
这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网站的正常运行,违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原则。
8. 不准发布虚假信息不准发布虚假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虚假信息会误导其他用户,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用户应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9. 不准故意传播恶意软件用户不准故意传播恶意软件或病毒。
这些恶意软件会导致用户设备受损甚至信息泄露,用户应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10. 不准随意扫描他人网络用户不准随意扫描他人的网络,包括Wi-Fi、路由器等设备。
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用户应尊重他人的网络安全。
11. 不准网络诈骗用户不准进行网络诈骗活动,如虚假投资、虚假销售等。
网络诈骗不仅损害了被骗用户的利益,也破坏了网络的正常秩序。
12. 不准恶意监听他人通讯用户不准恶意监听或窃取他人的通讯内容。
江苏法院发布危害网络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江苏法院发布危害网络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09.23•【分类】其他正文江苏法院发布危害网络安全犯罪典型案例编者按近年来,各类危害网络安全犯罪持续高发蔓延,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侵害人群范围广泛,社会危害十分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为进一步揭示各类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违法性质,警示违法犯罪分子,彰显全省法院依法严惩危害网络安全犯罪的坚定立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天公布七起危害网络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利用DDOS流量攻击手段侵害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案件,利用非法获取的账号密码篡改政府网站数据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案件,非法获取他人手机账号密码以解锁手机的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犯罪案件,以及批量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等。
一、朱某亮、朱某兵等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诈骗案基本案情被告人朱某亮、朱某兵等人为骗取他人钱款,购买机票诈骗网站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制作了假“民航票务”网站,同时通过伪造资料等手段非法控制某网站部分推广账号,后将假“民航票务”网站自动链接到非法控制的推广用户网站,并将关键词修改为“特价机票”等内容后置顶推广。
当被害人在某网页上搜索“机票”相关内容时就会优先出现假“民航票务”网站,在低价、特价机票的引诱下登录该网站购买机票,从而被骗钱款。
为提高诈骗成功率,作案团伙在某酒店长期包房,安排人员冒充客服接听电话,引导被害人重复操作付款,并有专人对诈骗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共计骗取18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56563元。
另外,涉案团伙还从网络上购买需要贷款人员的信息资料,冒充北京某融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和贷款对象取得联系,以办理贷款为由获取被害人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再由专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正式贷款需要20%的准备金进行资金验证为名,让被害人将钱款打入事先已获知密码的银行卡,将钱款转走,通过这种手法得款13万余元。
网络犯罪的案例
网络犯罪的案例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也愈发猖獗。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网络犯罪的案例。
2015年,引起广泛关注的一起网络犯罪案件发生在中国江苏省。
一个名叫张某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暗网以及一些黑客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攻击和非法获取他人隐私的行为。
张某在进入大学后对黑客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黑客技术。
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入侵他人的电脑、手机和网络账号,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包括隐私照片、通讯记录、银行账号等。
他将这些个人信息上传至暗网,并通过贩卖这些个人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张某在暗网上建立了一个网站,专门用于出售他人的个人信息。
他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以避免被追踪。
他将个人信息按照性别、年龄、地理位置等分类,并标注了价钱。
他的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数量惊人,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包括政府官员、名人、企业高管等。
这个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警方的重视。
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对张某展开调查。
通过网络溯源和信息交流,警方最终找到了张某所使用的电脑以及藏匿个人信息的服务器。
警方对张某进行了突击抓捕并依法对其进行审判。
法庭认为张某利用黑客技术非法入侵他人的电脑、手机和网络账号,盗取并贩卖他人的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财产权以及信息安全,构成网络违法犯罪。
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起案件揭示了网络犯罪的阴暗一面。
网络犯罪不仅对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更损害了人们的隐私权和财产权。
为了应对网络犯罪,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
学校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规范本(2篇)
学校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规范本一、申明学校校园网是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了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保障网络资源的稳定和安全,特制定本《学校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规范》。
二、网络使用准则1.遵守法律法规学校校园网用户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病毒传播、网络攻击、侵犯他人隐私、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2.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校园网用户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利用校园网传播违反学校规定以及不良信息,不得散布谣言、煽动、辱骂他人、侮辱学校教职工等。
3.保护个人隐私学校校园网用户应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他人个人信息,不得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网络活动。
4.尊重学术道德学校校园网用户应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不得制作、传播非法资料。
5.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学校校园网用户应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不得浪费带宽资源,不得恶意占用网络资源,不得私自拷贝他人作品以及违规下载、上传、传播非法软件。
6.遵守网络礼仪学校校园网用户应遵守网络礼仪,不得进行侮辱、辱骂、恶意诋毁他人行为,不得散布谣言、煽动不良情绪,不得发布恶意威胁、违法信息,不得损害学校声誉。
7.维护网络安全学校校园网用户应维护网络安全,不得利用学校校园网进行非法入侵、攻击行为,不得散布病毒、恶意软件,不得进行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等行为。
8.保护知识产权学校校园网用户应保护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不得非法下载、复制、传播他人作品,不得窃取他人研究成果。
9.实名制登记学校校园网用户应进行实名制登记,凡使用校园网的师生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身份认证,确保网络使用的真实性。
三、违规处罚措施1.警告通知学校校园网管理部门会对违反网络行为规范的用户进行警告处理,并告知其违规行为,要求其改正。
2.限制网络使用权限对于反复违反网络行为规范的用户,学校校园网管理部门有权采取限制网络使用权限的措施,例如限制其访问特定网站、降低带宽等。
派出所打击整治涉黄违法行动工作总结汇报
派出所打击整治涉黄违法行动工作总结汇报一、前言为维护社会风气,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所积极响应上级公安机关的号召,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通过严密部署、广泛宣传、全面排查,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所打击整治涉黄违法行动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所辖区内的涉黄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进行色情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所高度重视,决定开展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三、工作目标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排查辖区内的涉黄隐患,严厉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工作措施1. 严密部署,形成高压态势。
我所成立了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
2.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所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打击涉黄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3. 全面排查,精准打击。
我所组织警力对辖区内的娱乐场所、旅馆酒店、网络平台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涉嫌涉黄的场所和人员逐一进行核查,坚决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
4. 强化协作,形成合力。
我所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合力,提高打击效果。
五、工作成效通过开展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我所取得了显著成效:1. 打击力度加大。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所共查处涉黄案件XX起,治安拘留XX人,刑事拘留XX人,有效震慑了涉黄违法犯罪活动。
2.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通过广泛宣传和全面排查,辖区内的涉黄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
3. 人民群众满意度提高。
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下发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解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下发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解析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下发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解析作者:刘太宗,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副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赵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三级高级检察官刘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检察官助理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揭示犯罪危害,加强警示教育,努力为在校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2021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发布在校学生涉“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犯罪典型案例。
现就该批案例的制定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要求解读如下。
一、典型案例发布的背景和意义该批发布的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共5个,涵盖了当前“断卡”行动中涉“两卡”犯罪的主要作案方式和类型。
从犯罪行为看,既有非法出售银行卡的案件,也有利用非银行支付账户转移赃款的案件,还有非法买卖手机卡的案件;从涉嫌罪名看,包括了“断卡”行动中适用数量最多的3个罪名,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和诈骗罪;从诉讼结果看,既有对涉案学生起诉案件,又有不起诉案件;从涉案学生看,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刚毕业步入社会和高考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以及休学学生。
发布该批案例主要有以下三个考虑:一是针对涉“两卡”犯罪持续高发,特别是利用在校学生买卖“两卡”问题突出的情况,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持续释放从严打击、坚决遏制的强烈信号,正告非法出租、出售、贩卖“两卡”团伙和人员,认清形势,立即收手,接受法律的制裁;警示在校学生认清犯罪本质,明辨是非,防止落入犯罪陷阱。
二是针对当前涉“两卡”犯罪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的疑难问题,通过典型案例指引,结合2021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理解适用,进一步明确法律界限,把握刑事政策。
学校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学校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学校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篇1】亲爱的家长、同学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不少同学都配有手机。
学生携带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和学生间的联系,但手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一、不利于身心健康。
由于电子辐射对脑神经的影响,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症状,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不利于学习和生活。
学生自控能力差,身上带着手机会不自觉的玩qq、微信、手机游戏,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容易导致“玩物丧志”的恶果,最终迷失人生方向而荒废了学业和前程。
三、易受不良信息的污染。
手机上网隐蔽性强,而网上涉黄信息泛滥,长期接触易形成心理上不健康的影响,产生巨大的负作用。
四、易造成非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生早恋的帮凶,与陌生人交往而受骗上当等。
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例子也是俯拾皆是。
五、易形成手机消费上的攀比心理。
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学生之间攀比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负担。
六、易引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易引发偷窃行为;利用手机上网发帖损毁他人声誉,用手机偷拍相片等侵犯他人隐私等现象,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可能给受害者造成终生的伤害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因此,学生带手机貌似小节,但其危害十分严重,许多教育专家都将其视为中学生最危险的“陷阱”之一。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已经立法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
我国很多著名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湖北黄冈中学等,对学生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等都明文禁止,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为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一向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但近来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有上升趋势,为此,我校再次发出倡议:我校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mp3、mp4、游戏机等进入校园。
学生违规使用网络处罚办法
学生违规使用网络处罚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和学习的工具,也是社交和娱乐的平台。
然而,在学生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网络使用的秩序和安全,学校需要制定违规使用网络的处罚办法。
二、建立网络使用规定为了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学校应当建立明确的网络使用规定。
这些规定应该包括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规范、禁止的违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网络使用指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安全地使用网络。
三、违规行为的定义学校应当明确规定哪些网络行为属于违规行为。
例如,故意传播谣言、发布不当言论、侵犯他人隐私等都应被认定为违规行为。
对于这些违规行为,学校可以视情况给予警告、批评教育、记过扣分等不同的处罚。
四、处罚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在处理学生违规使用网络的问题时,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处罚。
除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邀请专家给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鼓励学生参加文明网络使用的活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个别约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惩戒措施。
五、倡导网上礼仪教育作为教育机构,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网上礼仪教育课程或活动,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合作,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管理和引导。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传达关于网络使用的政策和规定,并邀请他们参与相关活动。
家长在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与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安全和健康成长。
七、设立网络监管机构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现象。
这个机构可以由学校的教师、网络专家和辅导员组成,他们可以通过监控软件、日志记录等方式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处理。
怎样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作文
怎样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从电话、短信或网络上收到了很多来历不明的消息,有的甚至让你们交钱或者透露个人信息,这些都是电信诈骗分子在做的坏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这些骗子吧。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就是骗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以虚构的理由或假冒他人身份,骗取他人财物或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常见的手段有:假冒公检法机关人员,编造案件让你交钱;假冒亲友、同学,编造虚假理由要求汇款;发放虚假中奖信息,骗你先交纳费用;办理假的贷款、理财、投资项目,先收取费用;进行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窃取你的账号密码等信息。
这些都是骗子设下的圈套,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防范呢?下面是一些小贴士:保管好个人信息,绝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电话声称是公检法机关的,要主动查证对方身份;对方开口要钱,无论理由多么令人信服,一定要当心;见到可疑中奖、理财等信息,切忌轻易付费;安装防病毒软件,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网页或文件;一旦收到骗子电话,立即报警并挂断。
这只是一些基本的防范知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时刻提高警惕。
只要我们遵循"不认识的号码不接、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付费"的原则,就能有效避免被骗。
当然,仅靠个人防范还不够,我们还要团结协作,相互勘勘戒,大家互相提醒,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能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骗子在我们坚固的防线前狼狈离去。
同时,我们还要向公安机关积极举报,让违法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整个家庭和社会。
防范电信诈骗,人人有责!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团结一心,定能建立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呵护美好祥和的生活环境,远离犯罪分子的骚扰,过上安全、幸福的日子!篇2题目: 怎样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大家好,我是小明。
手机网络诈骗的主要形式及案例分析
手机网络诈骗的主要形式及案例分析手机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网络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正是由于手机网络诈骗犯罪可以不亲临现场的间接性特点,表现出形式多样的手机网络诈骗犯罪。
如果广义范围内定义网络诈骗,手机网络诈骗就是网络诈骗的一种特殊犯罪行为。
常见的手机网络诈骗有以下几种形式:1.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你可能曾经收到这样的短信:“尊敬的手机用户,为答谢广大顾客对××公司的厚爱与支持,本公司在热烈庆祝成立 3 周年之际,特举行全国手机号码抽奖活动,您获得了本田摩托车一辆,价值 23800 元……详情请您与本公司×小姐联系。
”或者是“本集团现有九成新黑车(桑塔纳、捷达、奥迪、大众、面的)等出售,另有假币票据,电话:13 ××××××× 33 ”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手机短信诈骗行为。
利用手机短信诈骗一般用三种:一是以某公司庆典抽奖为由,称你获取大奖,之后索取各种费用;二是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品,可低价邮购。
三是假称提供六合彩特码。
四是虚假招聘广告。
五是销售违禁物品。
例如贩卖假证、枪支弹药、出售高考试卷等违禁物品。
短信的内容通常是“代办各种文凭、身份证、公章等一切证件以及有高考试题出售”等。
如果你收到这类的短信,当你按照电话号打电话过去时,对方会说领奖品或者购买走私品需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并把领奖品或者购买走私品的步骤和需要的证件等说得清清楚楚,给人一种很正规很安全的感觉,如果您同意去领奖或者购买走私品,就将被骗到另外一座城市,继续接受诈骗犯罪分子的进一步诈骗。
但通常情况下,机主会对诈骗犯罪分子的行为有所警觉,不同意到另外的城市去领奖品或者购买走私品,这时诈骗犯罪分子就会主动提供一种变通的方式,例如让机主把身份证复印件及几百块钱寄到指定的帐户,并谎称用该几百元钱作为邮资将奖品或者购买品的品样寄给机主。
大学学校手机管理制度规定
大学学校手机管理制度规定大学学校手机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大学学校内的手机使用,维护校园秩序,确保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全体学生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对本规定的认识,推广健康手机使用的习惯。
第二章手机使用的限制第四条在校期间,学生只能在指定场所和特定时间使用手机。
第五条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等需要安静学习的场所,学生应当关闭手机或将其调至静音或振动模式。
第六条学生在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手机,包括接听电话、发短信以及上网等。
第七条学生在学校的宿舍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使用手机。
具体时间由宿舍管理员根据学校规定自行安排。
第八条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应当遵守活动现场的手机使用规定。
第九条除非学生家属发生紧急情况,否则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手机使用的要求。
第三章手机使用的注意事项第十条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当注意遵守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不得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里吃东西或其他违反卫生习惯的行为。
第十一条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得擅自录音、拍照、传播他人的图片或信息。
第十二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使用手机浏览非法网站、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得进行赌博、色情、暴力、恐怖等活动。
第十三条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当遵守学校的网络使用规定,不得利用手机进行网络攻击、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章处理措施第十四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学生,学校将依据学校纪律处分条例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可按照学生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学校设立手机使用管理部门,负责学生手机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监督学校各部门执行手机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实施之日起生效,由学校领导班子统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对于特殊情况和特殊学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临时管理办法并及时公告。
手机涉网整顿方案
手机涉网整顿方案手机涉网整顿方案是指针对手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整顿和管理措施,旨在规范手机涉网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手机涉网整顿方案: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手机网络安全和合理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广大手机用户注意网络风险,学习正确使用手机网络的方法与技巧,增强用户自我保护意识。
二、建立手机网络安全法规制度制定并完善与手机网络相关的法规制度,明确手机网络使用的行为规范以及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针对信息泄露、虚假广告等问题进行法律追究。
三、加强手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对手机网络平台的监管,加大对内容违规、虚假广告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建立监督机制,及时处理用户举报信息,确保手机网络环境的合法、健康、有序。
四、提升手机网络技术安全加强对手机网络技术安全的研发和防护,建立网络攻防技术体系,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预防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安全威胁。
五、加强手机网络平台自律管理鼓励手机网络平台主动加强自律管理,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严禁发布违规内容,限制虚假广告的发布,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六、开展手机网络执法行动加大对手机网络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执法机制,加强对手机网络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形成宽严相济的执法环境。
七、增强手机用户责任意识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手机网络使用习惯,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醒用户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信任虚假广告,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
八、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机构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手机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重要信息并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
总结:手机涉网整顿方案旨在规范手机网络使用行为,提升技术安全和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法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技术安全、加强自律管理、开展执法行动、增强用户责任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全面提高手机涉网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网络、手机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有哪些?
12类网络违法行为
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
五、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
六、在互联网上建立赌博网站、网页,提供赌博投注服务的;
七、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的;
八、利用互联网发表、传播有害信息,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九、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重大安全事故的;
十、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违法行为的;
十一、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管理制度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其他网络违法行为。
5类利用手机违法行为
一、是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发送手机违法短信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二、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
三、是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犯罪所得赃物的;
四、是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
五、是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禁止性规定的内容的。
短信诈骗的七种常见手段
据市公安局民警介绍,虽然手机的短信犯罪行为五花八门,但最终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您的朋友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XXXX收听”。
———回电话听歌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
2.屡次听到铃声,一接电话又挂。
按照号码回拨,对方的录音提示:“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香港中心驻XX为广大彩民爱好者提供信息,透露特码。
联系电话1395983XXXX。
”———以非法“六合彩”招揽客人,而回电话可能既损失话费又容易上当。
3.“XX,我现在在外出差,手机马上快没钱了,麻烦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和密码。
”———该机已被盗,现持机人用盗得的手机发送短信给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骗取对方话费。
4.“你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
”———因某种原因泄露了家庭电话号码,行骗者可能在你关机的时候以“要求汇款”等事由诈骗你的家人或朋友。
5.“我是X公司的工程师,现在将对你手机进行检查,为配合检查,请按90或90。
”———若按指示进行按键,SIM卡卡号可能被骗取,行骗者利用该卡肆无忌惮地打电话。
6.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500元。
———利用0941、0951加值型的付费电话。
7.“我是XX省公证处公证员XX,恭喜你的号码在XX抽奖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价值8.8万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750元手续费去XX 处领奖。
”———利用人们的贪利心理设计“巨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