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高一语文校本作业-必修1期中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安义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歌当(dāng)哭力能扛(káng)鼎汗流夹背桀骜不驯B.睚眦(zì)必报震聋发聩泥淖(nào)变本加厉C.畏葸(xǐ)弄堂(Iòng)绯(fēi)红屠戮D.叱咤(chà)风云剑拔弩张陨身不恤寥落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虽然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对年味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怀旧的情绪与传统的大旗下,扫房、写春联、办年货、放鞭炮、拜财神……这些仪式都被归到了年味儿的范畴。

B.夏天的仙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作为学生会主管体育会的委员,他竟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址。

______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______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必修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必修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必修一)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拗.(niù)沉浸.(jìn)装载.(zài)粗糙.(cāo)B.揣度.(duó)创.伤(chuāng)琴弦.(xián)长歌当.(dāng)哭C.彳亍.(chù)忸怩.(ní)隽.永(juàn)发酵.(xiào)D.愤懑.(mân)纤.细(qiān)枸杞.(qǐ)百舸.(gě)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九州和谐突如奇来 B.干燥提纲家俱天翻地覆C.安详雾霭讴歌绿草如茵 D.冷寞阑珊倾泻风云变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的寒意。

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3分)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年。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终稿)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终稿)

封 线 级: 姓名: 考生号:封 线 内 不得 答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卷)高一 语文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A .拊.心(f ǔ) 寥.廓(li áo) 峥.嵘 (zh ēng ) 以药淬.之(cu ì)B .颓.圮(t í) 阙.秦(qu ē) 彷.徨(p án ɡ) 以飨.士卒(xi ǎng )C .河畔.(b àn) 漫溯.(s ù) 刀俎.(z ǔ) 星辉斑斓.(l án)D .火钵.(b ō) 瞋.目(ch ēn ) 长篙.(h āo ) 夜缒.而出(zhu 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沧茫 萧瑟 油纸伞 意气风发B .惆怅 芬芳 万户候 枯燥无味C .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D .荆棘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 .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 .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 .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 .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首都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第I卷(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忸怩肆无忌惮漂泊(bó)菲薄(fěi)B.惺忪书生义气漫溯(shuò)青苔(tái)C.颓圮陨身不恤惩创(chéng)胆怯(què)D.气慨婆娑起舞怔住(zhēng)凌侮(wǔ)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

(2)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________起来。

(3)我国“神舟10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向全世界________中国进入了航天新时代。

(4)王晓东读书的时候精神非常集中,________妈妈走进门来他都没有发觉。

A.启发骚动宣布以至B.启发蠕动宣布以致C.启迪骚动宣告以至D.启迪蠕动宣告以致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大家一起做事,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条件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所以我们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B.首师大附中有一门特色课程——博识课——同学们走进自然、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在博识这方面王小建做得特别好,去过全球20多个国家,了解了众多风格迥异的文化。

大家非常羡慕他这段博闻强识的经历。

C.面对社会中的一些不幸的事实,悲伤哭泣是没有什么用的。

痛定思痛是一种理性,长歌当哭是一种责任,如果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对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也算是一种社会正能量了。

D.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会,更记得那时天是那么湛蓝,空气是那么清洁,但是现在雾霾天气增多了。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__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__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顶是()A.翘首(qiáo)劈柴(pǐ)绮窗(yǐ)攒蹙累积(cuán)B.艾蒿(hāo)颓圮(pǐ)跫音(qióng)箕踞而遨(jī)C.干瘪(biě)契(qì)约引觞(shàng)施施而行(yí)D.槁暴(pù)句读(dòu)粗犷(kuàng)山川相缪(l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B.相信不曲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C.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博,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D.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食堂,我们和知识苦恋,有时对着脏衣服也嬉嬉哈哈,发泄淡淡的忧伤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结果落选了。

A.流传乞求不负众望 B.留传乞求不负众望C.留传祈求不孚众望 D.流传祈求不孚众望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也抵不过治理污染、维修危房的支出,也只能让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写在第Ⅰ、第Ⅱ卷规定的地方。

选出第Ⅰ卷各题的答案后,必须将其准确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音、形、义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A.沉淀(dìng) 干瘪(biě) 纤绳(qiān) 勒(lēi)进B.屏(píng)息霉菌(jūn) 发酵(jiào) 油腻(nì)C.眷(juàn)属蔬(shū)菜绯(fēi)红迷惘(wǎng)D.稠(chóu)密憩(xī)息拥(yōng)抱沼(zhǎo)泽2、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栩栩如生针灸脍灸人口B.班驳略见一班狭隘精益求精C.幽辟避重就轻廖廓啼声哀切D.渲染宣泄情绪粘贴信手拈来3、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层层的叶子中间,__地点缀着些白花,有__地开着的,有__地打着朵儿的。

A.羞涩袅娜零星B.袅娜羞涩零星C.零星袅娜羞涩D.零星羞涩袅娜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些。

B.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

B.我摇着轮椅进入园子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D.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O.5%。

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

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

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

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记录了岁月的,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殊途同归神韵斗转星移B.异曲同工神采斗转星移神采沧海桑田D.异曲同工神韵沧海桑田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 王洛宾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B. 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踏步进军海外市场的标杆。

C.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 时至今日,为数众多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肖邦伟人音乐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2分) ( )A.世态人情,比山光水色、清风明月更有滋味,可当酒品,可当戏看,可作书读。

B.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

C.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路连接着家和前方。

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米未出家门,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①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②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③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④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答案语文

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答案语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 C.解析:A选项,长歌当(dàng)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力能扛(gāng)鼎:双手能举起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力气大,也用来比喻笔力雄健。

汗流浃(jiā)背: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

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汗流浃背"常误写为"汗流夹背"。

B选项,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

D选项,叱咤(zhà)风云:叱咤,怒喝声。

意为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2. C.解析:A选项,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的人,含贬义。

B选项,"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C:鸿,巨、大;篇,篇章;制,写作、作品。

意为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D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3. A.解析:B项,主宾搭配不当。

“仙岛湖”不是“时候”。

可改为“仙岛湖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项,表意不明。

学生会的规定是告诉比赛日期还是不告诉比赛日期。

4. A解析: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运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出答案了。

5.D解析:D项数意为屡次,被意为受;A项器意正确,购意为重金征求;B项全对;C项踣意正确,谢意为道歉。

6.CC项均为转折连词却,然而;A项前之意为助词的,后之意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前以意为连词来,后以意为介词把;D项前于意为介词在,后于意为介词对7.D8.BA原文并未提及丘处机是否大师兄,事实上大师兄是马钰,丘处机排行第四。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必修1语文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的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3.试卷所有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试卷请妥善保存,以便分析试卷之用。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

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

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

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

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

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

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互相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

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的产生,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

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

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份媚俗求利。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份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

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

【17-18高一期中】唐山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17-18高一期中】唐山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绝密☆启用前高一月考卷系列·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李宁审核人:周丹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满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2017-2018学年度高一 上 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 上 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1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礞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干瘪.(biě)啮.(niè)噬自怨自艾.(ài)翘.(qiáo)首以待B. 百舸.(gě)癖.(pǐ)好引吭.(háng)高歌恪.(kè)尽职守C. 瞳.孔(tóng)休憩.(qì)战战兢兢..(cháng yáng)..(kè)徜徉D. 轻蔑.(mì)摭.(zhí)拾甫.(pǔ)建惆怅..(chóu chà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慰籍闲暇想入非非真金不怕火炼B. 时髦麻痹真知灼见不废吹灰之力C. 震撼捏造一慨而论学而不思则罔D. 疑窦骐骥按部就班青出于蓝胜于蓝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小屋 ______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

⑵我时时 _______在中国古典诗歌地天地里,体会最细微地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

⑶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A. 度过徜徉置疑B. 度过徘徊质疑C. 渡过徘徊置疑D. 渡过徜徉质疑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考场号、考号、班级、姓名和学号等。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命题:李莉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伛.偻(gōu)芜.杂(wú)亘.古不变(gèn)B.攻讦.(jié) 炽.热(zhì) 面面相觑.(qù)C.缂.丝(kè)粗糙.(cāo)入不敷.出(fū)D.戏谑.(xuè)创.伤(chuàng)恪.尽职守(k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枷索虚无缥缈莫名其妙 B.悖论无尽遐想人才辈出C.沉缅根深底固怨天尤人 D.观摩至高无尚循序渐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B.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C.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世人。

D.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有的是40多位资深老戏骨的倾情演绎,却名副其实地成为收视口碑双赢的热播剧。

B.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工人的女儿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之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邵阳市二中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一期语文(必修一)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嘈.(cáo)杂浸渍.(zì)屏.(bǐng)息似.(shì)的B.轧.(yá)票胆怯.(qiè)籼.(xiān)米玄.(xián)色C.相称.(chèng)船舷.(xuán)行.(háng)款尸骸.(hài)D.露.(lòu)骨惩创.(chuàng)绯.(fēi)红桀骜.(ào)2.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lòng)堂执拗.(niù)佳肴.(yáo)戮.(lù)力同心B.从.(cōng)容攒.(cuán)射易帜.(chì)目眩.(xiàn)良久C.菲.(fěi)薄游说.(shuì)翌.(yì)年干.(gàn)练坚决D.横亘.(gèn)抹.(mǒ)杀炖.(dùn)肉长歌当.(dàng)哭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桀骜不训喋血迥乎不同不能自己一场恶梦B.叱咤风云蹒跚嘉言懿行殒身不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C.心智健全褴褛起承转合炒鱿鱼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提要钩玄踌躇天伦叙乐信手拈来文似看山不喜平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连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

C.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赢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D.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年度第1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份。

考查范围:必修一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查对涂准答题卡上和条形码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终止,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顺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道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慎终追远清明永驻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连年的历史了。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示农人进行春耕春种的骨气。

《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那么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现在,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份地域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

这种标志物候转变、敦促春耕的骨气,是如何变成以祭祀先人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第一,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

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这一段动人的故事。

但今世学者普遍以为,寒食节与前人关于自然的熟悉相关。

他们以为世界万物都和咱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

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

寒食以后重生新火确实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

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唐朝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接踵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念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风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一、语言运用(3分X7=21分,第8题5分,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诧.(chà)异嘈.(cāo)杂沁.(qìn)园春长歌当.(dāng)哭B.漫溯.(shuò)浸渍.(zì)万户侯.(hóu)载.(zǎi)人飞船C.解剖.(pāo)赁.(lìn)屋紫荆.(jīng)花叱咤.(chà)风云púpú)D.创.(chuāng)伤忸怩.(ní)橘.(jú)红色风尘仆仆..(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饲养寥阔蹒跚一窝峰手舞足蹈B.惆怅横亘酝酿催化剂浪遏飞舟C.谄媚长蒿褴褛做恶梦绿草如茵D.酣畅作揖碾转打瞌睡陨身不恤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意在沛公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B.为解决手头经济窘迫的困境,三名小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临近的小商店“光顾”了一遍,而每次的作案目标除现金外便是香烟,对其他物品却秋毫无犯....。

C.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用惯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D.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

C.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他作诗讲求“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D.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5、下列各项中,与给出对联的上联“八千弟子随流水”相对最工整的下联是()A.万古英魂望江东 B.九尺身躯力拔山C.百二河山委大风 D.四面楚歌憾霸王6.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资本家夹着尾巴逃跑了。

C.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D.(包身工们)经过红头鬼把守着的铁门7、下列语句的排列,语义最连贯的一项是()①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②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③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

④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⑤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

⑥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

A.②⑤③①④⑥ B.③④⑤②①⑥C.④③②⑤⑥① D.②⑤④⑥③①8、下面是中华“春节符号”征集活动中的一幅入选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分)二、现当代诗歌鉴赏(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7~8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悲哀的种族我们必须战斗啊!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节奏上,《再别康桥》短促如鼓点,《自由,向我们来了》比较舒缓。

C.《再别康桥》中的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D.《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10.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三、古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乙)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

良引兵从沛公。

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

②郦食其:人名。

1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B.为寿,祝颂之辞。

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1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

(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

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4 ~15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5.(5分)(1)这首词描写了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它是古代为了纪念(填历史人物)而设定的节日,寒食节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不超过6字)(2分)。

(2)本词上片描写了寒食节哪些风俗活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16.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

(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

(2分)(2)在《再别康桥》中,写作者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

(1分)(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两句是:,。

(2分)(4)在《记念刘和珍君》第四节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1分))四、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朱鸿可以准入艺术殿堂的散文只有三种:抒情散文、随笔和小品文。

这样的散文才有资格与小说、诗和戏剧举行圆桌会议,进行交流,因为它们咸为审美性文章,是文学作品,表达的都是人情、人性和人的欲望。

其他文章,虽然有散文之元素,也用了艺术之技法,甚至还曾经冠以散文之名,但它们的形式却过于随便,思想上也过于窄浅急近,论艺术是不够的,那么就请止步,不登艺术殿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