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方党委机关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困惑和突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地方党委机关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困惑和突破本文分析了地方党委机关报财经新闻报道面临的困惑及表现,探讨了财经

新闻报道取得突破的现实路径。要充分利用好官方新闻资源;精准捕捉读者需求;新闻标题一定要“打人”;让数字变得鲜活直观。让党委机关报的财经新闻既必看又好看。

标签:党委机关报;财经报道;困惑;突破路径

财经新闻既是党委机关报的报道重点,同时又是报道的难点。重点之处在于它的报道内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是广大干群必看的“硬新闻”。难点之处在于它理性有余,不比文体新闻或社会新闻那样具有娱乐性和故事性,读来给人干涩枯燥之感。因此,对于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从吸引眼球的消遣娱乐性报刊、生活报刊中突出重围,增强自身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财经新闻报道面临的困惑及表现

在地方党政领导和新闻主管部门的心目中,党委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一切要听党的指挥,正面传递党的声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地方党委机关报被管得过宽、过严,每个阶段,财经新闻报道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登上版面,都要听从地方领导和新闻主管部门的意见,无时无刻不体现党和政府的意愿,报纸通篇都充满了严肃性、正统性、功绩性,而忽略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偏离了新闻价值规律。

对于读者而言,买报、读报不是为了受如此“正能量”的教育,而是在关心身边事的同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好还能兼顾消遣。说到底,新闻报道的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如何才是读者评价报纸办得好与坏的衡量标准。而绝大多数人不喜欢政务活动、工作动态、工作报告,不喜欢报纸的面孔过于严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地方的党委机关报已不是大众媒体,而沦为只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发行的“小众”媒体,因此,广大读者自然也就不买账了。

财经新闻不是娱乐新闻,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措施、开展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导致财经新闻报道很难写出“花”来。而且作为党委机关报,宣传是第一位的,因此不得不对地方的经济政绩做大篇幅报道。所以,党委机关报不得不承认自身存在的矛盾和纠结,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眼下的大环境中,党委机关报的财经新闻报道要想“戴着镣铐跳舞”,而且还要舞得精彩,就必须直面现实、开动脑筋、寻求突破。

二、财经新闻报道取得突破的现实路径

1、充分利用好官方新闻资源

党报的最大优势就是官方新闻资源极为丰富。当然,官方提供的新闻资源更多的是一些政策措施、会议材料、领导讲话稿等,这些书面资料往往很枯燥、死板,但是绝对是“丛里藏珠”,只要用心研读,就能够从中发现大量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线索、报道素材、报道选题、报道角度,然后“顺藤摸瓜”,深入到火热的基层生活中去搜集相关的新闻素材,这样就能形成一篇篇既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又紧密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既宏观又微观的有分量的新闻稿件。当然,在提笔写作时一定要淡化说教痕迹,切实做到“听民声、说民话、写民生”,文章里要既见政策背景又见实际生活,既有官方声音又有民众声音。

除了官方新闻资源外,党委机关报的采编人员还要广开新闻渠道,平时要多结识一些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甚至普通创业者等群体,这可是一座“新闻富矿”,从中能淘换到价值不菲的“新闻金沙”。

2、精准捕捉读者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党报采编人员打破原有的僵化思维,不仅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要与读者进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找准读者的兴奋点。

比如,2012年7月,伦敦奥运会开幕,各家媒体纷纷推出奥运会特刊,几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重大赛事上。但我们发现,7 月对国内股市来说,也是一个敏感的月份,上半年刚结束,亟须对下半年的市场进行分析预判,调整下半年的理财策略。而2012 年更特殊的是,外有欧债危机,内要调结构、促转型;股市“跌跌不休”,连续降息后银行理财失去了往年的辉煌,国债也魅力大减。因此,不少市民感到迷茫,似乎钱往哪里投都不安全,放在银行也只能天天被CPI“挖墙脚”。

捕捉到广大股民读者的这个心理需求,就可以组织策划家庭理财以及应对股市的版面,对各个投资理财市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甚至可以请一些权威人士做一些预测性的财经新闻报道,从而起到疏导心理、引导投资的良好效果。当然,在预测的同时,一定要为所报道的经济活动选题提供广泛论证,同时注意将专业的经济术语通俗化,使其变成公共知识。

3、新闻标题一定要“打人”

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拥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是一篇好稿最“打人”之处。正因如此,很多报社都会设置好标题奖,以鼓励采编人员用心锤炼标题。

财经新闻报道因为本身内容就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很难打扮成“花枝招展”的模样,所以更要在标题上下大功夫,努力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精准而有韵味。比如,《中央出台政策支持内蒙古,相关板块昨日大幅上涨》,就不如《扶持内蒙古,引爆内蒙股》有韵味;《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离职,相关概念股面临考验》,

也不如《霸王别“基” 王亚伟概念股失光环》吸引人;报道 A 股禽类股大幅上涨,《A 股昨日“鸡同鸭涨”》的标题就颇得谐音妙趣。

从这些实例来看,党委机关报的财经新闻报道也可以尝试摆脱严肃面孔,至少可以拟定一些轻松诙谐、贴近百姓生活的标题,从而让“一本正经”的财经新闻报道平添一些清雅灵动之气。

4、让数字变得鲜活直观

财经新闻报道涉及股市、期货、债券、宏观经济数据……几乎天天都和数字打交道。这些数字如果落到个人家的存折上,人人都能记住,但是落到报纸上,就很少有人能记住,甚至连看一眼都不乐意。

为此,必须要想方设法把财经新闻报道涉及到的数字变得鲜活直观起来,让读者愿意接受。第一种方法就是让文字和图表巧妙结合。英国《经济学家》创办者威尔逊认为,数字具有一种穿透力,事实如果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可以使偏见和错误消失,让真理得以彰显,而且还会引发最深沉、最刺激的兴趣。因此,把报道中的数字制作成曲线图、饼图、柱图、架构图,是数字魔法最直接的体现。比如,财经杂志在2011 年9 月20 日的《当心!“星期一魔咒”来袭》中,制作了一个时间轴,将最近7 个周一 A 股下跌的情况用绿色向下的箭头标注在时间轴上,一看便知稿件主题。

第二种方式是让数字自己说话。也就是说要把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大数字换算成生活中的小数字,“移花接木”而成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意象”,这样就容易让读者一目了然。比如,《2011 胡润财富报告》发布数据说,厦门目前共有千万富翁1.22万人,在报道时,最后换算为“每300个厦门人就有 1 个千万富翁”。显然,换算后的数据就很容易让读者记住。

总之,从外部环境来说,地方党政领导和新闻主管部门不要过多地干涉党委机关报的正常业务,而应该给党委机关报“松绑”,使其尽快还原大众媒体的本来面目,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需求去办报。从内部环境来说,党委机关报的采编人员要变“政治家办报”为“政治经济学家办报”,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把目光和精力多投向受众市场,克服采写上老一套、编辑上老框架,在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上寻求最佳结合,使人们在可以读、喜欢读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党委机关报还要注意吸收市场化、经济类专业报刊杂志的可取之处,把财经新闻做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使其既有权威性,又有可读性,这样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受众群体,才能使财经新闻真正做到既必看,又好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