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技术狂人王传福

合集下载

一代技术狂人

一代技术狂人
ME I 0 0O C 1 .5 2 5 5
传 福 被 破 格 委 以研 究 院3 l 副主 任 O室

职 。此 时 , 一 个促 使他 从 专家 向企
究 生学 电池 ,工 作做 的还 是 电池 。 ”
正 是 因为长 期 专注 于电池 领域 ,他才
能 做 出成 果 。
业 家转变 的机 遇从 天而 降 。
1 9 年 ,研 究 院在 深圳 成 市 比格 93 电池 有 限公 一 , j 为 和王 传福 的研究
现 任 职 务 : 比 亚 迪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董 事局主席 兼总裁 ,比亚迪 电子
( 国际 ) 限公 司主席 有
福 布斯 排 行 : 1 9 位 8
王 ” ,并跻 身 于汽 车领 域 ,王 传福 不 断续 写着年 轻 一代 的财 富传奇 。 函
财 富价 值 :4 4 美 元 4&
毕业 后 ,2 岁 的王传 福进 入 北京 有 色 1 金属研 究 院攻 读研 究 生 ,把 全 部的精 力投 入 到 电池 研 究 中 去。 5 z , 王 q后
触 电池 ,这 为他 末米 的 事业 打 下 了一
个 良好 的摹础 。中 国香港 风 险投 资 公 司 、 集 团董 事 兼 常务 副总裁 王 十 芝 I E 评 价说 : “ 传福 是 我 见到 少有 的 非 王 常 专注 的人 ,他大 学 学 的是 电池 ,研
独家・ 福布斯榜上的中国富豪 L E TRNI — _ H D RR E [ N EP S E O
— —
C T E UL UR
王传 福 生 存安 徽 无 为 县 户 冉 寻常 不过 的农 民学 本科 时土 传福 就 开始 接
从 中南 』业 大学 冶 金物 化 学 系

最新-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 精品

最新-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 精品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从贫寒的身世,到中国首富;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新能源大王;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亚迪之父”王传福成长的道路充满传奇和艰辛。

正是其身上独有的韧劲和狂性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作为深圳优秀建设者代表应邀首先上台发言。

在简短的致辞里,他以“荣幸”开始,以“努力”结束。

15年前,王以官办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员身份南下深圳创业。

8年后,他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匹“黑马”。

2019年他以财富350亿元名列“胡润百富榜”榜首。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因创建其投资准则而闻名天下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在2019年出手投资了比亚迪这家“自己搞不懂的企业”。

现在,他正计划从千里之外的美国前往比亚迪位于中国的几大基地考察。

眼下,王传福又投资2.01亿元收购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18%的股份。

在他的计划中,比亚迪在2019年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现年44岁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掌门人,他依旧在扮演着一个不懈的“探索者”的角色。

南下创业最开始,王传福没有想到会做到现在这么大。

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排行老七。

上初中时,由于父母相继去世,王家兄弟姐妹8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哥哥王传方不得不辍学养家。

1983年,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学校离旅游胜地黄山很近,但他从未去过。

“我以前没去黄山,是因为我们都很穷。

”在回忆当年的学习经历时,王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没去黄山,是因为我们没时间。

”不过,也正是这些让王传福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这使得他更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

1987年,王传福考上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两年后,他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年仅27岁的王传福被破格任命为总经理。

中国汽车名人

中国汽车名人
中国汽车名人
王传福(1966-~)
王传福,安徽省无为县人, 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 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 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 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 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 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 司。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 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 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2002 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
《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
2008年度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
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第四位。
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F6属于中大型轿车,同价位的对手应该是中华尊驰、奇瑞东方之 子、江淮宾悦、一汽奔腾、雪佛兰景程等。车身显得很修长,造型大 方稳重。把F6与七代雅阁放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两部车的尺寸几乎 相同,只是比亚迪为了“避嫌”而对个别数字做了些小改动。
比亚迪F6内饰
进入F6的车厢,整体氛围对于七代雅阁车主来说一定并不陌生。和外 形一样,F6的车厢布局也是以成熟的七代雅阁为基础,仪表台、中控台都 可以看到雅阁的影子。
巴菲特认为王传福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在 他治下,比亚迪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公 司。早在2003年3月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 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 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2亿元,基 于比亚迪汽车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建成电动汽车 研发、测试中心和生产基地。
个人梦想
“我的梦想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 源问题,梦想实现了,带来巨大 的财富,这是肯定的。但财富是 顺带的,绝不是我的追求!”

比亚迪王传福的创业故事

比亚迪王传福的创业故事

比亚迪王传福的创业故事比亚迪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当王传福给巴菲特递上一辆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老巴菲特回以一个小小的见面礼:一只钱包。

老爷子的用意既直接明了,也耐人寻味——年轻人,好好干,你可得替我把钱夹子装得满满的。

这位聪明的中国工程师没让他失望。

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1.03美元收购2.25亿比亚迪股(约10%的股权)后,一年以来股价翻涨近7倍。

在惨淡的光景下,股神仅从比亚迪的投资商就轻松获得13亿美元的账面收益。

这不是仅凭巴菲特这张金字招牌就能支撑出来的。

2009年8月31日,比亚迪发布年中业绩:F3销售12万台,同比增长78%,若加上F3R,国内单一车型销量排名第一;比亚迪的其他几款车也都获得不俗的销售成绩。

5年前,当“电池大王”王传福决定以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没有人相信这家全无汽车制造经验的民营企业能够在荆棘遍地的汽车产业内“押对宝”——收购消息一公布,公司市值在两天内蒸发27个亿。

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如此描述他眼中的这个中国人:“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儿。

”在老巴“力挺”之前,比亚迪加入轰轰烈烈的民营造车大军,的确被看作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故事。

2003年初涌起的这波民营造车热中,多的是这样孤注一掷的“疯子”,譬如“造车狂人”吉利的李书福,譬如“摩托车大王”尹明善,如今又多了一个号称要开发电动汽车的王传福。

就在巴菲特入股之前的一周,一帮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到比亚迪调研,结论是:这是个破烂公司,有人甚至认为应该跌到2元港币。

以至于有基金经理电话王传福,威胁要抛空比亚迪的股票。

他的部下同样“不理解”,然而,他们早已学会了服从。

深圳龙岗,在一条条六七十米长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地坐着四五十名工人。

他们身穿普通的棉布工作服,坐在常温的车间里,每个人手边都有一种夹具,帮助他们准确地完成点焊、检测、贴标签等工作……王传福从容地从埋头劳作的工人身边走过——“你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也绝不会抬头看你,”他自信地微笑着。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从贫寒的身世,到中国首富;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新能源大王;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亚迪之父”王传福成长的道路充满传奇和艰辛。

正是其身上独有的韧劲和狂性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作为深圳优秀建设者代表应邀首先上台发言。

在简短的致辞里,他以“荣幸”开始,以“努力”结束。

15年前,王以官办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员身份南下深圳创业。

8年后,他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匹“黑马”。

2009年他以财富350亿元名列“胡润百富榜”榜首。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因创建其投资准则而闻名天下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在2008年出手投资了比亚迪这家“自己搞不懂的企业”。

现在,他正计划从千里之外的美国前往比亚迪位于中国的几大基地考察。

眼下,王传福又投资2.01亿元收购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18%的股份。

在他的计划中,比亚迪在2015年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现年44岁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掌门人,他依旧在扮演着一个不懈的“探索者”的角色。

南下创业最开始,王传福没有想到会做到现在这么大。

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排行老七。

上初中时,由于父母相继去世,王家兄弟姐妹8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哥哥王传方不得不辍学养家。

1983年,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和制造电池的方式一样,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也主要是靠自主创新研发。

他在策略上试图借鉴在手机电池领域的成功模式,来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王国。

此外,从不墨守成规的王传福还作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就是自己发展供应链,即“垂直整合”。

他认为不要过多地相信传统行业里面的一些观念,比如说传统观念一般都认为汽车业就应该走专业化生产、分工,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模式,这不一定就适合比亚迪汽车的发展。

王传福狂奔之后

王传福狂奔之后

王传福:狂奔之后作者:张锐来源:《记者观察》2012年第01期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经创造的财富神话不但在中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过气。

然而,自2009年以来,比亚迪经过2010年的汽车“退网门”和2011年的裁员风波之后,人们对比亚迪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产生了疑惑。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已显示出向好的趋势:一路下滑的利润率得到修复,净利润同比增长5.8倍,这使得公司净利润降幅收窄至35%~65%之间,这种纠错能力使我们有必要回望王传福:从比亚迪以往的发展来看,他是一个懂得并能够实施有效经营的企业家。

从农家走出王传福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哥哥王传方无奈退学打工以供王传福上学。

两年后,在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时,母亲又突然去世。

王传福因此缺考两门升学考试课程没能被当时十分热门的中专录取。

在哥哥的鼓励下,王传福选择了就读高中,想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1983年,王传福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大学毕业那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传福师从名师,参与了“熔盐电解铝新型惰性阳极”这一国家“八五”计划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并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课题任务。

1990年研究生毕业时,王传福在导师的推荐下留在了研究院。

不久,他主持了“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一举突破了电池电极利用效率和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并因此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26岁时,王传福又被提为某研究院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1993年,研究院决定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总经理。

然而此时,王传福发现,深圳市场上当时一部大哥大卖两三万元,一块小小的电池也要上千元。

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王传福判定充电电池这种小玩意必将大放异彩。

王传福毅然砸掉自己的“金饭碗”,向表哥借了2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于1995年在深圳莲塘租借了一个破旧的车间,挂出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正式下海,生产电池。

称为电池之王、技术狂人、山寨皇帝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惊人语录

称为电池之王、技术狂人、山寨皇帝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惊人语录

称为电池之王、技术狂人、山寨皇帝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惊人语录王传福是比亚迪公司创始人,被称为电池之王、技术狂人、山寨皇帝,他有那些惊人语录语录比亚迪有三大梦想:第一个是太阳能,第二个是电池储能,第三个是电动汽车。

通过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和轨道交通,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的石油最多够用60年,天然气最多100年,中国的煤炭按照现在的消费速度还能用230年,250年后化石能源将消耗殆尽,我们将来可以依靠太阳能。

上帝是公平的,没有给我们太多的石油,但是给了我们大面积的沙漠,如果我们能把一小部分的沙漠装上太阳能板,我们所有的传统发电厂都可以关门。

中国汽车工业落后,有很多原因,传统汽车超过外国品牌的希望不大了,新能源是一个契机,起码比传统汽车高10倍。

比亚迪相信自己的判断,比亚迪走在前面,目前在新能源市场中占了30%,未来将保持领先,竞争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我自己的钱已经够用了,能花费多少呢?我们做的事是在革命,100年一次的机会,稍纵即逝。

我们的有些大车企,还在合资模式下吃奶,享受着高利润,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工业发展只有靠我们这些民营企业了。

要砸一个牌子怎么砸?做出租车!比亚迪就是敢破这个局,第一台电动车E6就用来做出租车。

我们坚持垂直整合,我要改一下发动机,改一下电机,弄一下变速箱,把几个部门总经理叫到我办公室3分钟就搞定了,如果是其他共应商,协调起来效率太低!比亚迪要造全球最安全的汽车。

这个车不怕爆胎、不怕刹车失灵、不怕转向失灵、永远不会翻车也不会侧滑。

为什么我们有些媒体,一说到外国做的东西就都说好,我们明明有了而且还领先却总说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还在考虑换标的事情,但是BYD的意思是成就梦想,我们要走出去。

王传福的成功故事

王传福的成功故事

王传福的成功故事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但是,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作的变故,让他禁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缄默寡言。

为了忘掉痛苦,年岁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构成了刚强忍受的性格。

他置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深信,只需灵魂不屈,本人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讨院。

在研讨生期间,他愈加刻苦,把全部的精神投入到电池研讨中去。

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

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讨院301室副主任的重担,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突如其来。

1993年,研讨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讨范畴亲密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冒险单干,独立创业在有了一定的企业运营和电池消费的实践经历后,王传福发现,作为本人研讨范畴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才干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挪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

作为研讨方面的专家,目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深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需可以上范围,就能干出大事业。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议——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

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普通人看来太冒险。

但王传福置信一点:最绚烂的景色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

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由比亚迪创建者到电池大王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消费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化为尽可能大的产出。

这就需求目光,需求冒险。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目光和冒险肉体。

解密王传福

解密王传福

解密王传福作者:张君张磊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01期编者按:王传福的韧性,和他的狂放,为他带来了荣誉和几乎同样多的争议。

他带领之下的比亚迪先重塑了电池市场格局,随后凭借创造的“大电池,小电机”技术,把中国汽车行业搅了个天翻地覆。

未来,这位技术狂人可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大佬们的真正对手,也可能面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窘迫境地。

令众多世界500强公司望而却步的电动汽车,为什么比亚迪敢涉水?因为王传福坚信,这一次,他将像之前许多次的成功那样,在电动车领域延续比亚迪的辉煌。

当然,这路途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对这位长期在电池技术前沿浸染的工程师来说,没有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狼一般的韧与狂“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

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

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这就是王传福的狂气劲。

王传福的“狂”——也可以解释为“雄心”,充分体现在了他为比亚迪汽车制定的目标上:到2015年,比亚迪汽车要做到全国第一,到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

这会为他所言的“我的决策有98%以上是正确的”添加另一个荣光的注脚吗?还是会成为那另外2%的滑铁卢?在很多企业成功之前,他们都遭遇过无数蔑视、嘲笑和“被围观”,他们常常被视为“不知天高地厚”,但最终,他们的崛起让所有的嘲笑烟消云散,没有人再记得他们曾经的弱小和“海口”。

比亚迪,通过电池成为“很好”的企业,能通过电动汽车完成向“伟大”的企业的蜕变吗?这是一个未解的悬疑,回顾王传福的言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993年,当王传福从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得知日本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的一个黄金机会,决定马上生产镍镉电池。

面对买不起千万元生产线的现状,王传福的技术背景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传福上大学时即接触过电池技术,后又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电池。

比亚迪博士故事

比亚迪博士故事

比亚迪博士故事比亚迪博士,原名王传福,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人物,比亚迪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他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带领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一、比亚迪博士简介比亚迪博士出生于安徽无为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自幼立志求知,勤奋刻苦,考入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国营企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二、比亚迪博士的创新成果1995年,比亚迪博士辞去稳定的工作,毅然下海创业。

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研发出了具有颠覆性的充电电池技术,成功打入手机市场。

随后,他抓住机遇,进入汽车产业,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品。

三、比亚迪博士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贡献比亚迪博士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他领导的比亚迪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推动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四、比亚迪博士的影响力与荣誉比亚迪博士的创新成果和产业贡献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改革开放40年杰出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比亚迪公司也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市值突破千亿美元。

五、比亚迪博士的成功经验与启示1.坚持技术创新:比亚迪博士始终坚信,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他领导下,比亚迪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

2.紧跟国家战略:比亚迪博士敏锐地捕捉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坚持人才为本:比亚迪博士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4.树立国际视野:比亚迪博士带领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

技术型企业家王传福

技术型企业家王传福

技术型企业家王传福作者:何伟来源:《新财富》2019年第02期岁末深圳,温暖如春。

比亚迪厂区,慕名的访客络绎不绝。

过山车一样的云轨,弯弯曲曲高悬在我们的头上,误以为来到了游乐场。

访谈地点选在了敞亮的产品展厅,一辆红色全新一代唐DM样车静卧我俩身后。

看得出,主人对这款车颇为自豪。

几乎没有寒暄,个头不高的王传福就给我介绍车的亮点,续航里程、颜值时尚、性价比高……像是夸自家的孩子。

手带腕表,着浅色工装,戴一号工牌,若不介绍,还以为他是工程管理人员。

在中国汽车品牌班级里,李书福、魏建军和王传福无疑是市场选拔的优等生,民企造车“三杰”。

环视华夏,我认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希望,很大程度寄托在他们身上。

这三位年龄相仿的企业家,有着许多共同点。

他们都凭借自身的悟性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抓住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都是苦出身,创业从零起步,起步都以模仿洋车为主,野心都很大,运气都不错,企业达到了千亿级的营收规模。

如果说有差异,李书福更像智慧型的企业家,呼风唤雨,国际并购;魏建军则是精致型的企业家,专注SUV并力争做到全球第一;王传福则属技术型的企业家,喜欢亲自动手,像个理工男。

从科研院所下海,背井离乡创业,加之他与媒体保持距离,所以王传福更具神秘色彩,外界对他的评价反差更大些。

赞赏他的人称他为“技术狂人”,并成了他的铁粉;看不上他的人叫他“山寨皇帝”,戏谑他封闭固执、不懂汽车。

自从涉足造车起,王传福就一直顶着总不满意的舆论压力:比亚迪产品价格是便宜但质量不佳,性能是不错但颜值不高,零部件靠自己但从不开放,多元化布局但聚焦不够,还有一些人们看不惯的打法和套路……总之,争议指责一直伴他前行。

挫折应该是最好的老师。

看看王传福的创业历程,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做个企业家,绝不是件很风光的差事;做个自主品牌的企业家,更要承受外界难以想象的煎熬和困苦。

面对七嘴八舌的评论,倔强的王传福一定有不认同的地方,但他很少公开辩解,有意与媒体保持距离,默默地专注他的技术、他的工程、他的管理。

比亚迪总裁

比亚迪总裁

创业经历
•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 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1993年, 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 司总经理。 •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 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王传福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 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 • 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 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 •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 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 2001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2000年1.05亿美元),纳税0.24亿美元,有15000名员工。
机缘巧合
•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传福 是尝够了。深受打击的王传福,只能每日沉浸在学习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独。 生活的苦难也让王传福养成了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正像他自己说的“我 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王传福由于母亲的辞世, 没有考上中专,而是进入无为县一所刚建立的普通高中--无为第二中学。这种 偶然给了王传福进一步读大学深造的上升空间。否则,一代技术狂人王传福可 能会被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中。进入大学后,出身贫寒的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 一心把专业课学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传福想做科学 家,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 接触电池,这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王传福的成功之路

王传福的成功之路

王传福的成功之路最近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风云人物,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在8月底香港召开的公司业绩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将加快进军美国市场的进展,公司预期于2010年底在美国推出E6型号的电动车。

至此,财经名人- 王传福完成了从一家不到20人的蓄电池小作坊到清洁能源汽车领先企业的成功转变。

以手机电池起家以手机电池起家的王传福,短短数年内晋身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比亚迪股票今年以来累计升逾265%,跑赢大盘恒生指数同期不足四成的升幅。

公司创办人总裁王传福在商场上的表现,也让很多人称之为一个“超级自信”的成功男人。

回顾王传福的创业过程,就可以发现,将一个只有不足20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的生产商,王传福只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

如今,这位站在顶端的风云人物正在完成了“电池大王”计划后,将“电动车大王”作为下一步目标全力冲刺中。

据媒体报道:王传福对技术极为痴迷,逆众人之意造汽车、造电动汽车,在2007年就宣称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老大,震惊业内外,早在那时已经成为了处在风头浪尖的风云人物了。

从资料看,王传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得硕士学位。

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按部就班地历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然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后,因此1995年2月,29岁的王传福毅然下海经商,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实业。

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在深圳坪山基地落成的12年前,刚辞去国企安定工作的王传福,和十几个创业伙伴创业之初,在深圳莲塘破旧的车间白天搞研发,晚上打地铺。

让王传福得以坚持下去是对电池行业潜力的信心。

王传福从1995年生产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开始,到成为了电池行业的领导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当然,这期间还要“感谢”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电池价格暴跌带来的商机。

王传福:我就想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王传福:我就想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王传福:我就想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作者:夏昆来源:《食品界》2021年第12期“做一个产品和懂一个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在技术上讲究的是‘Know-how’,就是每一个环节都知道如何去做。

”就是靠着这样的原始技术积累,加上吸收和并购汽车链条的一些技术,比亚迪成为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百万的车企,旗下汽车凭借着皮实耐撞的优点,素有“公路坦克”的美誉,极高的安全性也让比亚迪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良心企业。

有这样一位中国企业家,巴菲特称他为天才:“他能掌握最尖端的技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查理·芒格说,“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

但相较于企业家的称呼,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技术狂人”,在他眼里,“一切皆纸老虎”,一切皆可改变。

芯片困境下,有人说,“中国难以造出顶级芯片”。

他立即反驳道,“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同时,他又带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中,这么一个聪明的民族打造的一个产业,除了第一,第二真是耻辱。

但不可否认,他也是一个荣耀与争议并存的人。

白手创业,他曾被打上了草莽商人的标签;连续跨界,他被认为是最有创新基因的商业野心家;激进扩张,他同时也被刻上了山寨大王烙印。

他就是王传福。

这个有着“技术狂人”“汽车狂人”“颠覆者”标签的55岁男人,仰仗着他创造的“比亚迪模式”,带领着他在2003年成立的汽车公司,在充满喧嚣与质疑的潮水中不断翻腾。

回看王传福的过往,有年少时的艰辛,有转型时的阵痛,也有胜利后的荣光。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位有必要细细研究的民族企业家。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细数那些称得上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似乎都有一个苦难的开始。

曹德旺辍学放牛,寒冬腊月里刨开冰冷的土地,只为捡几个别人翻剩下的红薯填饱肚子。

任正非一家九口,合盖两三条被褥,年幼时最大的梦想不是好好学习,而是能吃上一个馒头。

生活虽难,但曹德旺和任正非至少还有着家人的陪伴,相比之下,王传福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处在了绝境之中。

王传福与比亚迪的传奇故事

王传福与比亚迪的传奇故事

王传福与比亚迪的传奇故事一、王传福个人简介和比亚迪公司简介王传福,硕士,高级工程师,比亚迪集团总裁、核心创始人。

于1987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

1992年,王传福被破格委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1995年,王传福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

2002年,比亚迪股份(1211.HK)在香港主板上市。

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2015年汽车做到中国最大,2025年做到世界最大,目标不变。

”2011年1月,底特律汽车展现场,这位比亚迪股份董事局主席兼创始人再次向媒体抛出了如是话语。

1995年,比亚迪股份公司创立,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

2003年时,就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

2007年,比亚迪股份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100,000余人,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人民币。

截止到目前为止,比亚迪主攻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从1995年到2007年,比亚迪由20人发展到10万余人,由资产250万成长为市值30亿的香港上市公司,集团连续13年实现了100%的跨越式增长;2003年比亚迪以制造业基因携带者、世界OEM冠军的身份横跨行业,成功进军汽车产业,并创造了汽车产业年增长500%的业界传奇。

比亚迪公司一直秉承着五“心”服务(即:用心,专心,诚心,细心,真心)的服务理念服务着他的广大用户,“一路同驰骋”是比亚迪汽车人的信念。

二、成本领先战略比亚迪的基本竞争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首先,选择进入门槛低、生产模式简单的二次充电电池行业;然后,以手工组装的生产线来对抗而不是期初成本大和更新换代成本高的自动化生产线;再次,具备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通过在流程和材料上的改进来大幅节约企业成本;最后,往产品下游延伸,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试图复制低成本制造模式,并靠研发降成本。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哥嫂供他上学,现百亿身家让哥哥当副总裁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哥嫂供他上学,现百亿身家让哥哥当副总裁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哥嫂供他上学,现百亿身家让哥哥当副总裁深圳广电融媒体09-18 15:46提到王传福,大家不熟悉,但是说起家喻户晓的比亚迪,很多人才醒悟:“噢,原来是他啊。

”比亚迪,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先驱,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吸收全国最优秀的资源,海纳百川,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总裁王传福是一个励志的典范,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着自身的努力考到中南大学,又把握时代的风向标,一跃成为身家百亿的老总。

而他颇为坎坷,小小年纪,父母双亡。

他的哥哥中断学业供他上学,如今王传福已经出人头地,身家百亿应该如何报答呢?有哥哥资助,终成栋梁王传福1966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曾经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母亲贤良淑德,常常教导孩子要文明礼貌,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还有五个姐姐。

在那个相对安定的年代,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王传福读初中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家里没有顶梁柱,生活变得举步维艰,重任压到了母亲和哥哥身上。

为了生活,五个姐姐嫁人,妹妹送去别人家寄养。

生活的变故,让王传福一夜长大,早早地明白“责任”是什么,“风险”到来应该如何面对,不断督促他快快成长。

没等他们完全接受父亲离世,母亲又迅速地撒手人寰,王传福初中快毕业时,过度劳累的母亲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王传福很绝望,他当时只想着南下打工,赚钱养家,这时候,哥哥拦住了他。

当时,初中毕业,有两条路子走,一是读中专;二是读高中。

那时候,我国的教育偏重工农,如果孩子读中专,出来就会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工厂,同时也具备了养家活口的能力。

而选择高中,意味着要跟书本打交道,也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钱,如果两条路都不走,就要辍学回家务农、务工,当时的王传福,只想让家庭摆脱穷困,选择了辍学。

不过身为一家之长的哥哥拒绝了他,坚持让他上高中。

此时,18岁的哥哥娶了张菊秀,小两口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供王传福完成高中学业。

王传福也很拼命,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中南矿冶学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算是完成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了。

“技术狂人”王传福

“技术狂人”王传福

“技术狂人”王传福作者:王彰彰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09期1995年,王传福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凭借着“工程师制胜”的独特制造模式,他将比亚迪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2003年,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

5年后,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而今日的比亚迪,因其科技、环保、创新、新能源等优势,成为了新一代“绿色汽车”的领导者。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大量听取专家智囊意见。

今年,“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由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这个“核心智囊团”共有4名企业家入选,而王传福是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家。

电池情缘如果要为王传福的事业发展脉络定义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电池”。

正如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所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

”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的王传福告诉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中,成功,依然要靠不变的坚持和脚踏实地的拼搏。

大学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接触电池。

1987年,他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工作。

在此期间,王传福一直致力于对电池的研究。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工作经历给予了王传福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经验,他渐渐发现,自己热爱的电池领域居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当时刚刚开始流行手机“大哥大”,每部2-3万元的高价并没有吓退消费人群,欲买者络绎不绝。

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1995年2月,王传福和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

当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新产品送给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产品优秀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的浓厚兴趣。

当年底,大霸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学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巨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校友创办了25800个个就业机会,每年的产值达到两万亿美元。平均每年每个人创造的价值300WRMB。
在他的心里永远有一条信念,那就是“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传福不服输、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
比亚迪的“制造秘诀”,是“半自动化加人工”,也有人称“小米加步枪”。从电池生产线到汽车模具,王传福把人力资源开掘到了极致,二十名工程师怎么也能顶上一台机械手吧。在日本、欧美,工业化意味着大机器制造,尽量减少人工。经过比亚迪改造的“中国特色工业制造”,却是“人海战术”,或叫工程师制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亚迪制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到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半自动化人工”的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它可靠又灵活。
更可贵的是,对人工和技术研发的极度推崇,让比亚迪格外注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只要客户提出要求,他们就能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一站式服务。王传福说,代工只是比亚迪的一种服务,背后卖的是零部件,卖我们自己的技术。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王传福说。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比亚迪F0
你把人仅仅看作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设计师。比亚迪的企业战略,其实从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国人力资源只能走廉价、低端路线这一迷信。
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工程师创造力是最棒的,因为他们总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后。“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帝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而我们过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师组织起来。” 他强调,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王传福改变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职位而不断压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残杀的人群中,终于走出来一位“技术派”领军人物,以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己任,狂热追求技术创新,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惯战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比亚迪一位副总裁这样解释他们的企业哲学。 王传福的看法更实际。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恐惧症”,他说,这种恐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是啊,能让飞船上天的民族,难道就只能干些鸡零狗碎的低端加工业?! 他拥有独特的解决之道。投资一条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没钱怎么办?自己造。王传福“土办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没钱,难道还没有人? 王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