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象解读
古诗中花的意象

古诗中花的意象在古诗中,花被诗人赋予各种意向,或傲气、或高洁、或隐忍、或富贵。
1、梅花古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前,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
梅花象征着坚毅高洁。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香气飘散,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齐己《早梅》:“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深雪中梅花傲然独放2、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的,却不为淤泥所染,象征志趣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外在的修饰来象征内在的修养,以此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新准则和儒家君子人格的象征。
白居易《感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贏。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以白莲花的遗世独立来喻自己不屈的人格。
3、菊花临秋而开,凌冰傲霜;淡泊名利,不求闻达。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4、桃花桃花的花朵不大,其淡淡的粉桃红色,总是給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
自古以来,桃花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众芳归隐后,桃花方始盛开,给人以美好的延续。
刘灏《广群芳谱》“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隐喻了美好的爱情和对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以其优美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众多诗作中,花意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白居易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将花的美丽和情感相结合,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几首代表性的诗歌出发,对白居易的花意象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赋得杏花》一诗:“瘦尽樱桃脸,穷露杏花心。
桃李争春色,蚕眠卧绿阴。
薰腴夜雨气,烟淡夕阳阴。
杏花最可羡,无事对花吟。
”这首诗以杏花为主题,描绘了杏花纤细的枝干和鲜艳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通过杏花的形容,白居易传达了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白居易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的花意象出现在第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这里洛阳可指代玉树临风、貌美如花的女子,把她们与花朵相比,突显出她们的美丽和高雅。
通过运用花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于美丽女子的无尽赞美和思念之情。
进一步,我们欣赏白居易的《花非花》一诗:“更薄弱,愈无由,斗杓寻香蕈掇留。
不挨不踏,远远宛朦。
几夕眠书雪,勒马驱霜昼。
冷风概小掌,溅剧碎华冰稍浮。
青青尔庐,凡芳之尔庐。
”诗中的“花非花”暗指昙花,昙花一出即凋,而白居易借此意象表达自己对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中的该意象被运用得非常巧妙,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动。
最后,我们欣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为意象,表达了生命的摇曳不定。
草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给人以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警示。
通过赏析这几首代表性的白居易诗歌中的花意象,我们看到了白居易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性。
他通过花的形象来转达自己对人生、情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白居易的花意象描写准确而细腻,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从文学角度来看,李清照运用花意象的技巧非常高超。她将花与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花成为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媒介。同时,李 清照在运用花意象时,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例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句话中,李清照以花喻人,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寂寞中的坚强与执着。
三、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 体的原因
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体并非偶然,而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
1、少女时期的轻松氛围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在一个充满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这个轻松的氛围 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用荷花来描绘那段时光,表达了对纯真无 暇、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醉花阴,词牌名,曲调为《瑞鹧鸪》,上下片同。定格为:双调五十二字,前 后片各三仄韵。此词以一个女子的愁绪书写人生苦短的伤感。作者通过描述自 己前往丈夫所任县令之地后长时间寄居的处境和无法消遣的愁闷心情,表达了 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寂寞空虚的伤感。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室内外天气阴沉,更增加了阴郁的气 氛。“薄雾浓云”是天气阴霾的写照,“愁永昼”则是心绪的直接抒发。词中 所写“愁”字,是全词的词眼,下面的描写都是围绕愁字展开的。“瑞脑销金 兽”一句,交代了愁的原因:原来丈夫不在身边,她独自在室内百无聊赖,看 着香炉里瑞脑香的烟雾袅袅而起,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忧愁。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李清照,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词作中,花意象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本次演示将从唐宋文人审美和女性情感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中的花意 象。
一、李清照词中“花”的特点
花中自有百般味——浅谈古诗词中花的意象

景 抒 情 , 志 于 辞 间 。许 多花 卉 因 而 承载 了丰 厚 的 文化 意 蕴, 古诗 词 领 域 点 缀 得 摇 曳 多姿 ; 时, 些 古诗 词也 赋 予 花卉 深 刻 的 文 化 寄 将 同 这
内涵 和 审 美 价值 。 关 键词 : 诗 词 ; ; 象 古 花 意
意 象 是 诗 词 艺 术 的 精 灵 , 是 诗 词 中 熔 铸 了作 者 主 观 感 情
( ) 感 之 花 三 伤
、
桃 花
( ) 媚 之 花 一 妩
桃 花花色艳丽 , 朵大而 多 , 示 的是娇 艳 、 媚 的形象 。 花 展 柔 这 种 自然 特 质 很 容 易 让 人 们 联 想 到 富 有 生 机 和 活 力 的青 春 女 子 。 《 经 》 以 “ 之 天 天 , 灼 其 华 ” 比喻 城 南 女 子 , 其 诗 中 桃 灼 来 言 艳 若 桃 花 , 彩 照 人 , 出 了 以 桃 喻 人 之 先 声 , 见 诗 人 目注 光 唱 可
三 、 花 菊
( ) 精 神 之 花 一 士
桃 源 即 桃 花 源 , 东 晋 陶 渊 明 在 《 花 源 记 》 构 建 的世 是 桃 中 外 仙 境 , 一 个 与 现 实 对 立 的 理 想 世 界 , 里 与 世 隔 绝 , 风 是 那 民 淳 朴 , 们 安 居 乐 业 , 忧 无 虑 , 百 年 来 一 直 令 骚 人 墨 客 心 人 无 千 驰 神 往 。 因此 , 花 往 往 和 桃 源 联 系 在 一 起 , 为 文 人 雅 士 避 桃 成 世 隐 居 的理 想 处 所 。 宋 末 元 初 的 谢 枋 得 在 “ 得 桃 源 好 避 秦 , 寻 桃 红 又 是 一 年 春 , 飞 莫 遣 随 流 水 , 有 渔 郎 来 问 津 。 ( 庆 全 花 怕 ”《 庵 桃 花 》 中 , 自己 隐 居 地 庆 全 庵 比 作 桃 源 , 自 己 比作 桃 花 ) 把 将 源 中 的 “ 秦 ” 人 , 桃 花 源 中一 样 不 记 时 日 , 到 桃 花 开 放 避 之 像 看 才 知道又是 一年 的春天来到 。诗人 看到落 英缤纷 , 落 流水 , 花 就 担 心 会 有 “ 郎 ” 津 , 怕 暴 露 “ 源 ” 在 , 现 了 作 者 隐 渔 问 害 桃 所 表 居 的坚定态 度 。
花的意象

环绕男生宿舍的彼岸花
校园随处可见的葱兰
校园随处可见的葱兰
• 亲,你还关注了校园中的哪些景物 呢?哪些对你有所触动呢?哪些可 入你的原创诗歌呢?
花的精灵
盛开的紫丁香
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南唐中主李璟有《摊破浣溪沙》 其中一句是“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以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中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白 色 的 丁 香 花
丁香树
粉色的丁香花
木棉
• 木棉树的别称有古具、烽火、红棉、英雄树 。 • 木棉的果实在成熟之后会自动裂开,释出带棉 絮的种子,所以称为木棉。果中的棉絮随风飘 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 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 分布 :原产地印度,在马来西亚,以至南中国及 澳洲的热带地方均被广泛种植。木棉树是广 州市及高雄市的市花。 • 由于它的树身高大粗壮,常比喻英雄或人的 傲骨、象征民族的坚毅品质、未来发展的前 途灿烂。
橡树
Hale Waihona Puke 橡果• 橡树,是落叶乔木,各地都有种植。 外表 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 子,可食用。 • 橡树比喻比喻正直、坚强、高大 的人。
人
曼陀罗
曼陀罗
曼陀罗
• 传说——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空中时常发出 天乐,有一种极芬芳美丽的花,不论昼夜没有间 断地从天上落下,它被称为曼陀罗花。 • 曼陀罗的花语——曼陀罗花,原产于印度,在我 们中国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 。曼陀罗是诱 惑性极强的花种,花色大起大落,艳丽无比。在 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 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 • 另外——曼陀罗花虽然美丽妖娆,但身具剧毒, 其花香还有致幻的效果,不宜作为室内盆栽。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古代梅花意象的鉴赏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推崇的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诗词歌赋中绽放了千年的芬芳。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花卉,更是文人墨客情感与志向的寄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梅花的自然之美首先令人陶醉。
它在严寒的冬季独自绽放,花朵娇小玲珑,花瓣粉嫩或洁白,花蕊纤细而娇艳。
其形态优美,枝干苍劲有力,曲折多姿,或横斜而出,或挺拔向上,给人以一种坚韧而又婉约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丽成为了诗人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也为梅花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它于寒冬中傲雪凌霜,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被诗人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通过描写梅花即使凋零飘落,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依然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自喻,抒发自己虽遭遇坎坷但坚守志节的决心。
梅花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在寒冷的冬日,大多数花卉都已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盛开。
这种孤独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在梅花的陪伴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愈发深沉。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描绘梅花稀疏的影子和清幽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梅花还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它的花朵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香气清幽淡雅,不事张扬。
因此,梅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纯洁品质和高雅气质。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梅花置于冰雪之中,突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之美。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用“玉骨”和“冰姿”形容梅花,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姿态。
古诗词中花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花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的诗词中,花常常被用作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美好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梅花被认为是冬季中的瑞雪,常被用来象征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它经受住寒冷的考验,代表了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
荷花:荷花具有清雅、高洁的形象,象征纯洁、高尚和无畏。
它在污浊的水中生长,但花瓣上却不沾污,被视为崇高品格的象征。
莲花: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但花朵却洁白无瑕。
它象征着超脱世俗、洁身自好、精神的沉淀和升华。
紫藤花:紫藤花被认为是友谊和忠诚的象征。
它生长在藤蔓上,指引着人们前进,并代表了长久的情谊。
牡丹花:牡丹花被视为富贵、高贵和繁荣的象征。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花,代表着华丽、荣耀和地位。
桃花:桃花是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象征。
桃树盛开的花朵预示着幸福、爱情和浪漫。
菊花: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在古代诗词中被赞扬为坚强、久远和忠诚的象征。
这些花的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广泛运用,使得诗词更富有感情和意境。
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种情感、美德或价值观,通过与花的形象的交融,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各种花意象内涵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 的枝干苍劲挺秀,宁 折不弯,被人们用来 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 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 花,则最先给人间透 露春的气息
花,如果被写进了诗词,那么她就有了动人 的心魄。唐诗宋词里的花更是充满了贵气。唐 诗宋词也因为有花,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颜色。 诗人笔下的每一朵花总与一个故事有关, 人以花态而诗意地存在,人因为诗意地活着而 恋花、爱花。 每一种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在 朝雾初升的时候浇花,滋润心灵;在盛世晴空 下赏花,言说风流;在落叶飘零的时候葬花, 洗尽繁华……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 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 人说,疑是武陵源。” 【桃花源】——文人 的诗意栖息
桃花自远古而来周而复始的盛开在这片土地上, 以它娇美的容颜、缤纷的飘零触动着人们的某种情 感,而久远的岁月穿梭早已把它镂刻在我们的心底。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欲暮黄鹂啭,伤心玉 镜台。清筝像明月,半夜春风来。”桃花是春天的 使者亦是春日归去的感伤。于是有伊人的柔美之态, 亦有红颜倏忽而逝的叹惋;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 喜之情,亦有悲情伤逝的人生慨叹。随中华灿烂的 文化盛开的桃花又曾承载着思想与历史,悠久而意 蕴深刻。它大方烂漫,生气勃勃而又柔弱恬淡,给 人以不食烟火之感,于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弥 散着中国文人的高远情思和隐逸憧憬。
安意如:《思无邪》虽然我无法完成“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月的 某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对你许诺要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 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 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 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 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 “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 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诗经》花意象浅析

《诗经》花意象浅析王安石(1012-1086 年)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元丰三年(1080)受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故亦称荆公、舒王、王文公、王临川。
王安石一生从事政治、学术、文学的时期,是北宋王朝逐渐陷于贫困弱境的时代。
王安石作为北宋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启了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是宋诗发展一代面目的成就者。
欧阳修曾用“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①,高度赞誉了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高度评价王安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顾即以文学论,则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②,对其诗歌的评价尤为甚高,“荆公之诗,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
在中国文学史上,其绩尤伟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
”③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上用力甚勤,笔者据《临川先生文集》与《王荆文公诗笺注》统计,现存诗歌共有一千六百五十二首,可见其诗作十分浩博。
宋代诗家勇于创新,宋诗继唐之后,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推向新的发展天地,创造出有别于唐诗的独特风韵,表现出与唐迥异的宋调。
诚如明代胡应麟《诗薮》云:“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格调,始一大变。
”④近年来学界也多关注王安石诗歌,据《宋代文学研究·王安石研究》一文可知,当今学界对王安石诗歌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如下三个方面:“王荆公体”研究、荆公体的源流以及一些具体作品的辨说。
学界在王安石诗歌研究上涉及到意象时未能将其作为整体的一个理论地系统加以阐释。
故此,笔者将把王安石诗歌“意象”,作为研究主体,对王安石诗集中的“意象”进行详尽地分析梳理,探索其主要诗歌意象与诗境、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的关系,从侧面进一步展示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韵。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王安石一生诗作颇丰,学界不乏对其诗歌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王安石的研究逐渐深入,有专著,更有大量的期刊论文。
现将已有研究成果简要梳理如下。
古文中花的意象

古文中花的意象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的意象及其代表含义:
梅花:坚强、忠诚、高雅。
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梅花也是忠诚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品格。
此外,梅花的高雅气质也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在秋天盛开,不与群芳争艳,因此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品格。
菊花也常被用来表达脱俗的情趣和独特的个性。
桃花:美丽、爱情、幸福。
桃花盛开时娇艳欲滴,因此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
在古代诗词中,桃花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牡丹:富贵、繁荣、华丽。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盛开的花朵富丽堂皇,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因此,牡丹也常被用来表达华丽和盛大的场面。
兰花:清雅、高洁、幽静。
兰花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幽雅的气质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
在古文中,兰花常被用来象征清雅高洁的品格和幽静的生活态度。
这些花的意象只是古文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古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花的意象,这些意象丰富了古文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
诗词中的花意象赏析

诗词中的花意象赏析花,在诗词中常常被用作意象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花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诗词中的花意象进行赏析,探讨花在古代诗词中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首先,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美好。
在许多诗词中,花被描述为娇艳动人,代表着美好和浪漫。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地上霜”就是对花的形象描绘,通过花来传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花语既美丽又富有感情色彩,深受古代诗人的喜爱。
其次,花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许多诗人在描写花时,会选择描绘花的凋零和枯萎,来反衬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比如杜甫的《赠花卿》中“良人自别离,将酒贱且贫。
昨来病从军,一夜忆田家。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弯刀。
花倾黄金酒,敛笑二毛髭。
”,通过描绘花的凋零和酒的尽散来表达对友人别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最后,花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暗示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风云的诗词中,花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社会的批判。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欲别,故作泪阑干。
秋月春风夜,开帘见梨花。
手种梨花三百树,不待东风归去来。
”,通过“梨花”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政治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综上所述,花在古代诗词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表达爱情和美好,也可以折射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甚至可以暗示政治和社会的意义。
诗人们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得花在诗词中成为独特而美丽的意象,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诗词中那些关于花的美丽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关于花的意象

关于花的意象花的意象探究桃花1 抚媚之花桃花花色艳丽,花朵大而多,显示的是娇艳,柔媚的形象,这种自然特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春女子。
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抚媚羞容,“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2 隐逸之花桃源即是桃花源,最早我了解到桃花源是通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构造的世外仙境,那是一个和现实对立的世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这样的仙境一直令人向往。
所以提到桃花,我总会把它和桃花源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以及文人骚客想要隐居的地方。
宋末的谢枋得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把自己隐居地庆泉庵比作桃花源,将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像桃花源中那样不计时日,看到桃花绽放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
诗人看到落英缤纷,花落流水就会担心渔郎问津,这足以表现出作者隐居的心态。
梅花1不屈之花梅花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具有不畏严寒,独步春早的精神。
诗人词人常常借它傲雪凌霜的特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如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形象的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梅花倔强的风骨和不屈的精神。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土,只有春如故。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

●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酷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冲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织转变,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常利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景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景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前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道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愈来愈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贵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0种关于花草的意象

10种关于花草的意象一、花开富贵花草是大自然的馈赠,其中有一些花朵的开放,常常被人们视为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牡丹花,它们的盛开往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传达着繁荣和富贵的寓意。
牡丹花的花瓣丰满,色彩艳丽,每朵花都像是一个盛开的福袋,象征着财富和好运的到来。
二、花香四溢花草的香气是它们的一大特点,很多花草散发出的芳香味道让人陶醉。
比如玫瑰花,它的香气浓郁而迷人,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具有舒缓放松的作用,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
三、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也寄托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比如樱花,它们的盛开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后迅速凋谢。
樱花的美丽正是因为它的短暂,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受生命的美好。
四、花语传情花草有着丰富的花语,可以通过花草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比如郁金香,它象征着浪漫和爱情,是表达爱意的佳选。
每一种花草都有着独特的花语,通过选择合适的花草来传达情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的心意。
五、花开花谢花草的生命周期中,花开花谢是一种自然的循环过程。
比如向日葵,它们的花朵会跟随太阳的移动,从早晨一直到傍晚才会闭合,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这种花开花谢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
六、花团锦簇花草的美丽往往是集体的,它们在一起形成了花团锦簇的景象。
比如郁金香花坛,各种颜色的郁金香花朵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丽而壮观的花海。
花团锦簇的美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七、花开蝶舞花草的开放往往会吸引蝴蝶和其他昆虫前来觅食和传播花粉,形成了花开蝶舞的美丽场景。
比如薰衣草,它们的紫色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花开蝶舞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互动。
八、花开叶绿花草的盛开往往伴随着叶绿,花叶相映成趣。
比如菊花,它们的花朵盛开时,周围的叶子也变得翠绿欲滴,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
花开叶绿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花之语 诗之韵——古诗词花卉意象解读

在古诗词中,花卉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们不仅装点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下面就以几种典型的花卉为例,解读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和表现。
梅花:梅花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常被用来表达坚韧不拔、傲骨铮铮的品质。
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就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孤傲气质。
莲花:莲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纯洁、高雅的含义。
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就表达了莲花在污泥中仍能保持纯洁无暇的品质。
桃花:桃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爱情。
如“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就表现了桃花在春天中绽放的美丽和自由自在的姿态。
菊花:菊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就表现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反思。
除了以上几种花卉,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其他花卉的意象,如兰草、牡丹、杜鹃等等。
这些花卉在诗人笔下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之,花卉在古诗词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意象,它们不仅装点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通过对古诗词中花卉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精神。
各种花意象内涵

梅花象征的精神
无畏严寒
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盛开, 象征着勇敢、无畏和坚韧。
独立自主
梅花独自在冬季盛开,不 与其他花朵争艳,寓意着 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 精神。
淡泊名利
梅花不追求世俗的名利, 只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 象征着淡泊名利的精神。
梅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常见的文学形象
故事中的角色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梅花常被用来象 征高洁、清雅、孤傲的文人形象。
菊花象征的品质
不畏难
菊花在严寒中盛开,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 直前的精神。
坚韧不拔
菊花在深秋时节依然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的品质。
淡泊名利
菊花不争春,不畏寒,象征着淡泊名利、远 离世俗纷扰的品质。
高雅清逸
菊花以其高雅清逸的姿态,成为文人墨客笔 下的常客,象征着高雅脱俗的品质。
菊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在故事中,梅花也常常作为主角的象 征,代表着坚韧、勇敢和纯洁的品质。
诗词中的表现
许多诗人喜欢以梅花为题材,通过诗 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02
玫瑰
玫瑰寓意
01
02
03
04
爱情
玫瑰是表达爱意的传统花卉, 通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代表 着热烈、浪漫和珍贵的情感。
美丽
玫瑰花形优美,色彩艳丽,象 征着美丽和优雅,常被用来赞
纯洁的爱情
白色玫瑰代表纯洁无暇 的爱情,象征着对爱情
的忠贞和专一。
浪漫的爱情
紫色玫瑰寓意浪漫的爱 情,象征着神秘和独特
的情感体验。
玫瑰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爱情的象征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玫瑰被用作 爱情的象征,代表着浪漫、甜蜜
和痴情的情感。
中国古诗中的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的花意象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多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
中国的花多,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人多。
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迈步咏花诗苑,试着把这些咏花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你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会享受到更多的趣味。
梅花宋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
梅的坚毅高洁历来被诗人所赞美,众多的咏梅诗脍炙人口。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
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句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孤梅独放,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一句句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读者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句则充满了理趣,作者认为梅花虽白,终归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梅雪均佳,各有千秋。
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优美的境界,古人称赞这两句是“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
”。
宋代诗人刘克庄《落梅》中的“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一句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此句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菊花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偏爱。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摘要:“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也是李清照词的灵魂。
“花”的意象表现了李清照对美与生命的追求,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花的开谢枯荣贯穿了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灿烂世界中。
关键词:花的意象礼赞青春歌颂爱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易安赏花、爱花,花也成为其宣泄内心情感的的一种寄托和她生命情感的升华。
她的词里有着花的影子、跳动着花的气息。
一、“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礼赞青春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大家庭,她沐浴在亲人的关爱中养尊处优,无拘无束,与其他封建女子不同,由于生活的优越和教育的自然开放,她在少女时期就四处游玩,领略了壮丽的山河和旖旎的风光。
因为种种才塑造了一个爽朗率真,大胆活泼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该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词人用荷花不仅寄寓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还寓意着女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如同那不胜娇羞的荷花,少女的天真烂漫洋溢在其中。
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的动作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易安居士生活在封建时代,却没有被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所扼杀,而是敢爱敢恨,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开头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夏日清晨少女在花间刚荡完秋千的后的娇慵情景。
“露浓花瘦”把一幅春园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花瘦”一语双关,既指含苞待放的娇花,又指词人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
“倚门回首”准确的描写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害怕的微妙心理活动。
“青梅”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的酸涩犹如爱情的味道,丝丝的酸甜一点点渗透在词人心中。
词人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着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颊,一双富有灵气的眼睛含情脉脉的靠在门边偷窥着少年的举动。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
“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 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 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 流合污。
荷花 荷花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 。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宋朝人爱梅,蔚然成风,中 原故国的沦丧,江南一隅的苟安, 使得南宋文化人,对顶风傲雪、 孤傲白洁的梅花有着难舍难分的 宿命般的爱,陆游走在沈园里慨 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 一放翁”,陆游一生留下了一百 三十七首咏梅诗,梅是南宋人的 难以拆解的心结。
《红楼梦》中的妙玉的栊翠庵 庭中红梅怒放更象征了妙玉的超 绝出世。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表面上看似摹写桃花盛开之貌,实则 是借物起兴,歌咏新婚女子的娇媚可 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晚唐韦庄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 眉”(《女冠子》)
可能是桃花的色泽过于浓丽,易使人产生俗艳之感,也可 能是传统社会对女子的偏见,桃花不知从何时起就背负了 “轻浮”、“不专一”这样的道德指责。 “颠狂柳絮因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绝句》) 这样的诗句,一个“轻薄”,一个“逐”,两个词语所呈 示的活脱脱是一个“傍大款现象”的古典版本,道德倾向 不言自明。
菊花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称赞它 坚强的品格,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表达了 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借菊花 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 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菊花——隐士的象征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四,桃花是琅苑仙葩,它常常关涉仙界,可用“仙境” 来概括,典型的话语描述是“桃花深处”。似乎很早以 前,桃树、桃木就沾附了“仙气”,具有镇鬼辟邪的神 秘力量。
黄庭坚《水调歌头》:“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 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描绘的就是桃花掩映,红露湿人的神仙境界。张旭的“桃花尽日 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矶》)怀想的也是桃花所出 的仙源圣境。
超尘绝俗冰清玉洁的梅花,古代的文人 学士引之为知己,志士仁人比之以自况。 当今之世,滚滚红尘,让我们心怀梅的 傲骨,体含梅的幽香,梅花,从古至今 仍然傲立在天地之间,惊喜那依旧朝拜 它的眼睛,咏梅的杰出词章仍然洋溢着 它不灭的芬芳,薰香中国诗歌的史册, 在众生的心头,在华夏山水之间传扬。
牡丹正是凭藉李白的《清平调》辞三章与盛唐最 高的政治中心结缘。这三首诗及其典故传为千古 佳话,集中了太多人间至美的因素,聚合了几个 “第一” —— 唐玄宗李隆基位居九五之尊。为权威第一; 杨玉环是美人第一;李白是诗人第一;李龟年是 当时歌者第一;高力士是内官第一。几个第一因 “牡丹”而汇聚,共同托举起牡丹“国花”地位 和王者风范的精神气质
2、落花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 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 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 物的逝去。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 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 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李清照《一剪梅》)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 时节又逢君。”
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 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 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 《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 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孟郊《怨诗》 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一剪梅》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李白《西上莲花山》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4分)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 答:本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刻的景色,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 意象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 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 调活泼有趣。
桃 花
由于文学的长期浸润和日常话语的持久打磨,桃花 作为一个语词,吸附并积存了非常丰厚的文化信息, 从而确立了它在汉语话语体系中强势地位。桃花也 以其饱满的文化意蕴有效地承载了它作为文化符号 的社会功能。
其二,桃花是美人 的象征,可用“女 色”来概括。 典型的话语描述是 “人面桃花”;
桃花盛开的三月,是万物蕃长的季节。桃花花色艳丽,花朵大而多, 展示的是娇艳、柔媚的形象。这种自然特质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富有 生机和活力的青春女子。我们应该注意到柳条所比的是女子的身段, 而桃花着眼的则是女子亮丽的容颜,怒放的花朵与迷人的笑靥之间确 实有着非常贴切的可比性。
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牡丹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 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 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 隋代即有赏牡丹的记载,但直至盛唐,牡丹才真 正取代六朝咏梅的遗风,成为占据咏花新宠地位 的“国花” 。盛唐气象为其“国花”的追寻注入 巨大魄力。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 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 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菊花——斗士的象征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 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菊花——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意象
北宋的林和靖为梅所动,一生 未娶,以“梅妻鹤子”自诩,他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十四个字清绝出世,艳冠古今, 咏梅的无人出其右。
盛唐也有一女子,名叫江采萍, 她爱梅,也爱得痴绝,她就是唐玄 宗的梅妃,她出身福建,在入大明 宫后,在宫前遍植梅花,建赏梅亭, 作梅花赋,后来„„梅妃失宠,牡 丹一般香艳的杨玉环三千宠爱集一 身,梅妃入冷宫后又化作梅树下一 抔艳骨。
莲的意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 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 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 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 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 着自己。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 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 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 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 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 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 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其三,桃花寄寓了人生的失 意和愁苦,可用“悲情”来 概括,典型的话语描述是 “桃花流水”;
花开花落,即使花期再长,花儿总也有凋零的时候, 所以在中国文学中,感慨花事,伤春、悼春、惜春 是一个近乎永恒的主题,人们借助它抒发相思之苦, 失志之痛,离别之恨,甚至兴亡之叹。
周密《清平乐》:“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所言说的也无 非是相思愁苦 林黛玉《葬花词》“……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 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也是见到桃花飘零而产生的哀伤自怜 桃花的悲情意蕴除却自悼自怜和爱情的感伤之外,还包涵着一种岁月流 转的沧桑之感。 宋人刘辰翁《金缕曲· 闻杜鹃》:“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作 者描写临安的凋敝,追忆当年的繁华,显然这里的桃花无关风月,只寄 寓了作者着意历史兴衰的苍凉之感。
刘禹锡那首风流倜傥的《赏牡丹》,以白描创造出情 深词显的境界.含不尽之意尽在象中:庭前芍药妖无 格,池上芙蓉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京城。以一个“动”字,将牡丹艳压群芳的王者之美, 以及牡丹花开时长安倾城观赏、万人空巷的轰动盛况, 投诸读者无尽的审美联想中
(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 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 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 象征”。 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 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 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