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
历史干货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一、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
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⑴活动分类评断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
⏹⑵历史阶段评点法:就是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进展评述,然后再适当进展总评。
⏹⑶阶级属性评裁法:历史人物均处于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每个历史人物均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
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观点都打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仅要关注该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更要看他是为哪个阶级效劳。
⏹⑷历史主义评判法: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特定的历史条件〞可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开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开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符合的,则肯定,反之则否认。
⏹⑸主流原则评赞法: 即从全局、整体、历史开展的角度等大节、大处进展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
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⑹两点论的评铨法: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缺乏;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
⏹⑺开展变化评定法:用开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评议法:我们坚持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
⏹⑼纵横坐标评论法:将历史人物放到世界纵横的历史时空围中去考察和评论。
⏹⑽综合方面评品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在阶段论和方面论的根底之上统观全局,把人物的所有活动集中起来进展综合分析,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倾向,进而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一个定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历史人物进展综合的评价。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一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
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开展;⏹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开展。
历史评述题答题模式
历史评述题答题模式一、答题模式综述:1、题干问式单一:评论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非判断。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
第三步:用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题干问式单一:评述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3、题干中另有这样的答题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仍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某一观点。
第二步: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二、典型练习:例1: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
(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10分)参考答案:观点:应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性进步,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分)合理之处:认识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历史性进步。
政治上:提出“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化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不足之处: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30年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经济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五年计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教文上: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七下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七下高考历史答题有什么技巧可以利用?这是每一位文科考生都想知道的“秘籍”。
但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文科并不像想象的简单。
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考历史试题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借鉴。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通常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必须审清2个要素,即为:条件管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更多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就是多样的,比如说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建议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价值观念。
审清了这一建议,挑选的方向就确认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存有相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就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挑选的时候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向,比如说本题建议你提问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挑选了客观促进作用的有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住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描述型。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
文综当中的历史,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点,但如果我们能在答题时使用一些通用的万能句,那幺我们在答高中历史题时就会更轻松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1 现象、表现“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
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幺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
“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
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2 体现、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
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3 说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幺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幺
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幺?”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幺?”也就是。
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
例一 评价: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 材料一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 众的利益(或使低收入阶层获得生活、工作上的保障),
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促进联 直到本世纪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 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扩大了社会消费, 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 推动了社会生产。 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 与此同时,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造成巨额财政赤字, (1) 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 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使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 (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等 慢。 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 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 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 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例如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主观题第(2)问。
3.观点评价题的主要形式和解法 观点评价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提 供一段或者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 ;二是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 以辩证评析;三是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 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 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 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 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 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
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法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问题类型1.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 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 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1. 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 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举例说明对经济全球化的评述,既要看到积极性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消极作用,还要看到面对这一趋势,各国只能顺应,而不能消极抵制。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材料二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 ,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 。
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历史评述性题目 小论文题
小论文题解题策略【小论文题的基本题型】一、观点型1、材料中有一种观点,归纳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中有两种或以上观点,选择一种说明理由。
做题步骤:1、提炼观点2、表明态度3、说明理由答题过程中常犯的错误:(1)没有观点。
(2)有观点,但是后面的史实跟观点刚好相反。
(3)观点不明确,模棱两可。
(4)史论不结合,角度不明确。
(5)抄袭材料严重,不给分。
(6)没有段落化,没有要点化,关键字句不突出。
二、短文型1、给出几个关键词,写小短文。
2、给出一个题目,写小短文。
注意事项:史论结合;找准角度;逻辑严密。
【评分标准】--分层打分一等(9-11、12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8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真题演练】1、【滨州市一模统考文综卷第29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
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历史论述题解题方法:步骤一: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设问方式】…(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基本方法】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步骤】(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
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
题型一【典例】典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
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一、概念理解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2.“评述”,即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二、对应设问词1.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2.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
三、答题模板1.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也可以用于对某句话的理解)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3.认识类一般认识、看法、说明类的设问,都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4.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
四、答题术语(一)评价类(1)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3)全面评价科举制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方法大全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方法大全高考中的题目怎样做得又快又对?其实高中的历史答题也是有一定规律可言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我们掌握的。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历史试卷答题技巧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方法一.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历史主观题方法指导原因、背景类试题的解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二.解题技巧一、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历史大题感觉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面对大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其实学习历史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历史是用思维答题的,提出问题目的是让你解决问题。
大量的刷题是让你将不同试题归纳、梳理、分类,达到会+熟练的境界。
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答题模板和套路。
比如让你回答历史背景、影响、意义和教训,你就可以利用这种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说难不难,说简单也没有那么容易拿分,但也有很多同学会因为一些问题丢分,有些同学可能是马虎,但有些同学是没能抓住拿分点!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拿分的答题模板,将模板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中去,就一定能学好高中历史,拿个满意的分数!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原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历史答题技巧
历史一.学生在答卷中要标准化1.字体工整、标准、美观,最好是书法字体,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
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二、答题的步骤与技巧〔一〕选择题1.选择题注意:〔1〕正选找正确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确的。
〔2〕正选不能确定时,采取排除法,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3〕答题卡一定不要涂错位。
〔4〕客观改错四部曲:弄清正选与错选;辨析正选与错选;解析错选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2、审题干〔1〕题干中的时间、空间〔或国别〕、人物、材料的出处〔人物、文献等〕、材料里括号里的时间注解、标点符号〔分号、省略号后面的内容〕、转折性词语等关键词、关键句,一定要圈划出来,这一定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就时间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开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例如题干中有“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变化是、影响是、本质是、特点是、结果是、说明了、说明了、反映了、最符合题意的是、错误的选项是、不正确的选项是〞等等,解题时要将这些词圈划出来,提醒注意思考时的方向。
3、审选项〔1〕认真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选项中出现“均、彻底、普遍、始终、根本、开始〞等程度性词语的,一般都是错误的选项。
〔3〕假设出现排除两个选项,另外两个选项忽悠时同时把两个选项代入材料重新解析。
历史人物评说答题模板
历史人物评说答题模板
一、引入:
引出历史人物的名字及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该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主体段落:
1生平经历:
描述该历史人物的出生、成长背景。
引入与时代相关的重要事件。
2成就与贡献:
阐述该人物在特定领域或历史事件中的出色表现。
引用相关事例和成就,突出其杰出之处。
3性格与特质:
分析该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领导风格、智慧、毅力等。
引用相关史料或事件,突出其在困境中的表现。
4影响与评价:
4.1 影响历史:
探讨该人物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引用专家学者观点,分析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4.2后人评价:
分析后人对该历史人物的评价,包括正面和负面。
引用历史学家或其他专家的观点,提供多角度评估。
三、结论:
总结该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不朽贡献。
引导读者对该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这个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题目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回答全面,论述有条理。
高考历史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归纳
历史高考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略【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大题满分答题要诀:评述类
专题04 评述类【例解】1.(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
……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
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解题步骤★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
【解读题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评述包括简述和评价二部分,简述主要从背景分析入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境况;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简述之后进行评价就可。
步骤二读材料:【解读材料】(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1933年,《申报月刊》对“中国现代化问题”展开了深刻讨论;其所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第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第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概括以下题目,→如“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和困难”、“中国现代化的紧迫性”、“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实行有节制的资本主义发展现代化”等等;(2)在进行具体评述时,我们要结合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1933年,即20世纪30年代;在论述中国现代化的困难时,第一,我们要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列强的欺凌以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极度缓慢”进行适度阐释,第二,我们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进行适当阐释,即在政治方面,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而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把主要力量用于围剿工农红军;在经济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此时期有所发展,但是其力量相对西方而言,极其弱小;第三,就国际环境而言,在1929年到1933年间,西方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危机,西方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以邻为壑”政策,世界潜伏着战争的危险;除此之外,苏联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实行高度集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大题答题方法梳理类型三+提取信息评价类+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解答思路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方向 求答项:“北魏迁都洛阳的利弊”。 限定语:“孝文帝改革时期”,注意对时间的分析。 信息来源:“根据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利弊。
第二步:精读材料——提信息 本题是作为一道“提取信息评价类”试题,一要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二要运用好唯物史观。具体如下: (1)根据材料一可知,迁都洛阳既是受到气候的影响,也是适应改革变化的需要。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迁都洛阳可以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
省大同市),北魏 中期(398-494年)都城,是在汉朝的平 城县之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共建都97 年之久,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平城取自汉语“平成”, 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 交界地带,故而以“平”命之。
第三步:规范用语——组答案
答题方法总结
(1)根据材料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 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 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 分为二、客观准确。 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 为论证的 史料。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捎带另一面的评价。 (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 顾。根据教材介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因素进 行评价。 (3)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 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 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 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这种类 型的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及技巧炼观点型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类型2提供观点型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程序:(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高考历史高频答题术语(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如,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亚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
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问题类型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 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举例说明对经济全球化的评述,既要看到积极性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消极作用,还要看到面对这一趋势,各国只能顺应,而不能消极抵制。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材料二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
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后证明,福特对这笔与苏联的交易十分满意。
在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大国崛起》解说词摘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剥夺年代”分别是什么时期?作者为何如此给这两个时期命名,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处于敌对状态,福特却去苏联建造汽车厂,对此应如何评价?关键信息材料一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材料二苏联美国福特嘎斯车解题步骤第(1)问,考查恢复发展经济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还有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的特征,要抓住“退却”“剥夺”两个关键词进行逻辑推理。
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之间经济合作的历程。
福特从敌视社会主义到对苏联这个大市场非常满意,实际上是其把思考问题的着重点由政治上的敌对,转向了经济上的合作、双赢。
回答“评价”时可结合答题模板“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或者消极)+结论”来组织答案,具体回答时可把两国在政治上的对峙与经济上的往来分别对待。
美苏之间的经济合作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
答案(1)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时期。
理由:作者是依据当时俄国实行的政策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暂时“后退”了一步;为了支持工业化,斯大林实行了农业集体化,牺牲了农民的很多利益。
(2)评价:这一做法符合当时苏联实际需要,也符合经济危机时代美国开拓国际市场、恢复经济的需要。
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的力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也说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是可以搞好合作关系的。
能力提升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历史主观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体现在答题过程中就是思维的灵活性。
如调研1难度非常大,一战后的美苏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而20世纪30年代时双方却有了大规模的经济交流,这一事实是很难被人接受的。
既然事实摆在面前,我们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剩余物资、失业人口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另一方面苏联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技术、机械产品、掌握工业技术的劳动力,可以说是两国的国情将二者粘合在一起,让这两个政治立场上的敌人成为了经济市场中的朋友。
单纯靠僵化的理论去套取答案是不可取的,任何题目的设置都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或者时代背景,唯一不变的解题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诏曰:“天下大定……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
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七年春正月甲戌,都督佥事王简、王诚、平章[JP3]李伯升屯田河南、山东、北平……是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旱蝗,并免租税……五月丙子,免真定等四十二祎府州县被灾田租。
辛巳,赈苏州饥民三十万户。
癸巳,减苏、松、嘉、湖极重田租之半。
六月,陕西平凉、延安、靖宁、鄜州雨雹,山西、山东、北平、河南蝗(蝗灾),并蠲(免除)田租。
………… (洪武十三年)秋八月,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廪膳(指官府发给银粮补助生活)。
——《明史》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全集》材料三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
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
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等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
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太祖在民生方面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关键信息材料一“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流民复业者”“屯田”“免租税”“学校师生,日给廪膳”材料二平均地权材料三社会保障体系解题步骤第(1)问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流民复业者”“屯田”“免租税”“学校师生,日给廪膳”等信息进行归纳。
第(2)问,结合答题模板,首先要明确三民主义的性质;其次明确三民主义反映了谁的要求;最后要注意三民主义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根据“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以社会承担为主”等回答。
第二小问要求回答的内容是“评价”,主体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
由答题模板可知,评价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德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人民、对社会、对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从对政府财政、人民及社会的消极影响方面考虑。
第(4)问是开放性设问,答案较为灵活,但一定要与材料紧密结合。
答案(1)举措:释放奴隶为平民;扶助困难人群;鼓励流民复业耕种;实施屯田;减免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租税;学校师生饮食由国家供给。
(2)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特点:在欧洲最早实行;立法实施;保障范围广泛;以社会承担为主。
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或使低收入阶层获得生活、工作上的保障),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扩大了社会消费,推动了社会生产。
与此同时,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造成巨额财政赤字,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使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4)只有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政权巩固,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关注民生问题;要减少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要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
观点评价题的主要形式和解法观点评价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提供一段或者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二是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辩证评析;三是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解题方法方面,对于第一、二种情况,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论述。
对于第三种情况,主要方法和前两种类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史实进行论述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所选择的观点,不要在答题过程中迷失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