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浅谈贝多芬
浅析贝多芬文传张申慧 22号浅析贝多芬文传张申慧 22号最开始去了解贝多芬是高中学播音的时候,那时候又一遍文章叫《月光曲》,讲述的是传说贝多芬月光曲的由来。
看文章把月光曲形容的很美的样子,于是便搜来听听,由此,变喜欢上了贝多芬的音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
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
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
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100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
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
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
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
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
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
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因此在第一乐章中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
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第二乐章——小快板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花”。
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冥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
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
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二乐章是个小快板。
作为过渡性乐章,音乐情绪趋于柔和温馨,像是回忆昔日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
乐章中的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心灵。
舒缓的过渡乐章会使人产生平静的月夜之感受。
钢琴名曲鉴赏论文之《第九交响曲》
心灵的音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说贝多芬伟大,不只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所表现出的天赋和他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年时期事业达到顶峰时所遭受耳疾的打击,却屹立不倒,更进一步努力书写辉煌创作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这是贝多芬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完结作品,它既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我们是崇拜的,更是仰望的的。
他不只是为世界创作了多曲名作音乐,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曾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据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非常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
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
这也是以这种形式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当钢琴曲声咚咚响起时,人们的心情仿佛受到影响般很快趋于平静,感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心情也随之而动。
一开始,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慢慢的,我只能将之归结于曲子的魅力,只想停下来,享受着音乐如同春风般的洗礼,如同月光般的沐浴,好似能抚平人的心灵,使人由内而外的感到舒畅,放开胸怀。
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
节拍也不断变化,让人们陶醉于这美感之中。
我只能感叹于这音乐的美妙啊。
美妙的音乐,美丽的诗句。
《第九交响曲》在后面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
论文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演奏特点摘要;贝多芬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作品,《悲怆》奏鸣曲作品13号,题献给李希诺夫斯基,是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
该奏鸣曲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
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本文论述了《悲怆》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对三个乐章的触键方法及所需要的音色、力度处理、节奏与速度和情感把握方面都分别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第一乐章是由极慢的慢板序奏转为辉煌的快板,因此引子部分的触键是非常沉的,让和弦听起来有深度,高声部强弱的对比比较明显,弹奏速度比较慢,带有很悲痛的情感;第二乐章是如歌的慢板,因此整个乐章的触键都是非常柔和、舒缓的,力度比较弱,速度较慢,节奏始终保持一致,整个乐章都充满着抒情的气氛;第三乐章是快板的回旋曲,因此这一乐章的触键和第一乐章类似,力度也由第二乐章的弱变强,节奏也是很快,这一乐章的情绪是比较乐观、欢快、积极向上的。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演奏技巧AbstractBeethoven is a rich creative composer, has created the massive works, "Is filled with grief" sonata work 13, the topic gives to Li to hope Knoff the Si base, is in the Beethoven dish 2 pianos sonatas extremely famous, expressed Beethoven to the social present situation indign ation and the fervor. This sonata is the revolt brutal destiny and the evil forces, the purs ue happy ideal and the happy life grand poem. The entire tune was filling the struggle stren gth and warm pursue fervor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Has been filled with grief" the sonata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to three music movements the timbre, dynamics processing, the r hythm and the speed and the emotion which touched the key method and needs grasps the aspect all separately to make the quite careful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 The first music move ment is plays by the extremely slow slow board foreword transfers the magnificent allegro, t herefore the actor's opening words partial touch the key are extremely sink, lets the chord sound the depth, high musical part strong and the weak contrast quite obvious, the speed qu ite to be slow, has the very sorrowful emotion; The second music movement is like the song s low board, therefore the entire music movement touches the key all is extremely gentle, affa ble, dynamics quite weak, the speed is slower, the rhythm throughout maintains consistently, the entire music movement all is filling the atmosphere which expresses feelings; The third music movement is the allegro rondo, therefore this music movement touches the key and the first music movement similar, dynamics also by second music movement weak f, the rhythm also is very quick, this music movement mood is quite optimistic, cheerful, positive is upward Keywords:Beethoven, Sonata,Pianism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1.引言 (4)2.正文 (5)2.1.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5)2.1.1.作者介绍 (5)2.2.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5)2.2.1.触键及音色 (5)2.2.2.力度处理 (7)2.2.3.节奏与速度 (9)2.2.4.情感把握与处理 (9)3.结论 (11)4.致谢 (11)5.参考文献 (13)1.引言贝多芬作为18—19世纪之交的作家,代表先进的世界观,伦理观和新兴阶级的审美理想,适应当时社会与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革,将人类友爱的最高憧憬以他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述出来被大众所接受。
奏鸣曲论文: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赏析
奏鸣曲论文: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赏析摘要:《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作表现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生动、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
《热情奏鸣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关键词:奏鸣曲;热情;音调;情节;快板;变奏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生于莱茵河流域中最古的都市伯恩。
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的一生写了很多钢琴曲,每首钢琴曲都表现出了他在钢琴演奏上的成就和他的特性。
尤其是他写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推崇为钢琴音乐艺术的顶峰。
当我们要选择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第23号“热情”。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并非贝多芬亲自命名。
原来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号)(献给弗朗茨.冯.布龙斯维克伯爵)。
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作表现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生动、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
它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悲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在贝多芬和他的前人海顿、莫扎特等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
《热情奏鸣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和不满。
列宁曾特别喜爱这首奏鸣曲,不止一次地被这部热情洋溢和充满时代反抗精神的音乐所激动,称赞它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
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流行文化中受欢迎的创作。
它也深受许多专业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因为它们不仅包含精湛的音乐技巧,而且表达着作曲家对艺术和生活的独特感受。
因此,本文将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它的音乐性和立意,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唱片市场和流行文化。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创作的。
大部分作品都是在1799到1802年,也称为第一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
此时的贝多芬钢琴作品更注重传统的节奏和音阶,但也包含了一些新奇的创新性音乐理念。
例如,他的超音乐经常利用弦乐和打击乐,来帮助突出乐曲中间部分的旋律,使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通过流畅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感情和思想的深刻理解。
他把这种情绪深深地嵌入到钢琴演奏中,用忧郁、悲凉、温暖、深情等多种情感来描绘旋律,以此与聆听者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情感反应。
例如,有关非凡的“第三奏鸣曲”表达了失去爱情的痛苦,“第八奏鸣曲”则表达了对彼此深深情感的表达,而“第九奏鸣曲”把快乐和激情表现出来。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仅被许多音乐家所推崇,而且还影响了流行文化。
从钢琴的演奏到电子化的改编,贝多芬的作品无处不在,并影响了许多流行歌手和作曲家。
通过电子改编和翻唱,贝多芬的作品更加流行,更能激发新的观众的兴趣,使他们跨越年龄、文化和世界观的鸿沟交流,感受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仅拥有精湛的音乐技巧,而且表达了作曲家对艺术和生活的独特感受。
它以流畅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感情和思想的深刻理解,用各种情感,激发聆听者的情感反应,并影响了流行文化。
因此,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依然是一种传统的古典音乐,也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贝多芬是音乐界中浪漫派的先驱,他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篇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分析》【摘要】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助某一形象创作,不仅反应了其心理情绪,而且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它内容充实、情感细腻、有创造性的音乐布局和动人效果。
本文通过对分析这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此展示贝多芬音乐的感染力和对人的鼓舞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艺术特色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1.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乐圣”。
他一生命运坎坷,但较早地显示出了音乐天赋,从师海顿,最终学有所成。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交响乐,其次就是钢琴作品。
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他运用了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些思想,更加自由地运用钢琴曲表达了情感,也打动了很多的听众,钢琴曲也成为其主要成就之一。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其有很强的代表性,不仅优美而且富有诗意。
关于《月光奏鸣曲》,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银白色的月光下,贝多芬听到了有人弹他的钢琴曲,循声而至,贝多芬来到一间简陋的房屋前,推门进去发现是一个盲人少女,他很是感动,由此创作了一首被标注为“幻想曲风格”的曲子。
贝多芬去世后,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为这个曲子更名为《月光奏鸣曲》。
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贝多芬正值耳聋日益严重的时期,这让他十分的绝望,伯爵爱女朱丽叶・圭恰尔迪的出现给贝多芬巨大的勇气,贝多芬很快陷入了爱河。
然而,朱丽叶很快就移情别恋,这又一次的打击了贝多芬,但他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在失恋的痛苦中完成了《月光奏鸣曲》。
1.2 作品特色这首“幻想曲式奏鸣曲”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对音乐素材的运用非常的灵活。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探析文献综述3200字》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详细对比与考察分析,作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贝多芬的研究已经是非常丰富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
比如:赵鑫珊的《贝多芬之魂》一书主要是从贝多芬的生平、成长环境、社会经历、还有贝多芬及其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由德国胡赫所著的《贝多芬》一书中,则是详细记述了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物传记,书中叙述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分析了《英雄》、《命运》、《田园》等著名音乐的创作过程及其风格,书中内容丰富、文笔细腻优雅、可读性较强;还有邵义强所著的《维也纳古典乐曲赏析》中,写到关于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也有对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进行简单概述,并有少量的谱例分析。
二、主体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详细对比与考察分析,作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贝多芬的研究已经是非常丰富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
比如:赵鑫珊的《贝多芬之魂》一书主要是从贝多芬的生平、成长环境、社会经历、还有贝多芬及其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由德国胡赫所著的《贝多芬》一书中,则是详细记述了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物传记,书中叙述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分析了《英雄》、《命运》、《田园》等著名音乐的创作过程及其风格,书中内容丰富、文笔细腻优雅、可读性较强;还有邵义强所著的《维也纳古典乐曲赏析》中,写到关于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也有对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进行简单概述,并有少量的谱例分析。
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完善,在于他使钢琴奏鸣曲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从硬性刻板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使严格规范的奏鸣曲化为自由表白思想的灵活工具。
后人习惯将其钢琴奏鸣曲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来研究。
早期作品有钢琴奏鸣曲第一至第十首,该部分作品一方面体现出贝多芬对海顿及莫扎特所创立的规则的继承,同时也显露出贝多芬式的个性特点和技法上的创新。
中期作品有第十一至第二十七首,这一时期开始逐步摆脱前辈古典大师风格的影响,追求作品的英雄性和群众性,体现强烈的个性张扬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毕业论文(1)
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毕业论文(1)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无疑是钢琴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毕业论文创作相关内容。
一、历史背景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作品。
而当时欧洲正处于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浪潮中,音乐家们正在追求创作中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
因此,贝多芬的创作也受到了这场思潮的影响,他在月光奏鸣曲中将个人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融合在了一起。
二、曲子特点月光奏鸣曲是以c#小调为主调,由三个乐章组成的。
一般乐章速度不断加快,而月光却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首奏鸣曲。
第一乐章Allegro(急板)的主题安静沉稳,如同冷静看待世界中的万物,带有一种晦暗的气氛。
而第二乐章Adagio sostenuto(慢板)就是大家熟知的月光乐章,由钢琴织成一片意境清新的月光,带有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宁静与美好,令人动容。
第三乐章Presto agitato(快板)的风格与第一乐章相似,由于乐章速度较快且旋律变化较多,更为传奇。
三、曲子的表现力月光奏鸣曲的表现力相当强。
贝多芬以钢琴为主,将表现手法变化丰富的钢琴乐声巧妙地融合,运用科技手段,把钢琴声音加深。
通过钢琴有限的承载能力,贝多芬将宇宙大的深刻思考转化为笛声管音的表现,将自己的感情沉淀在音乐的形式化面上。
四、艺术价值月光奏鸣曲不仅仅是贝多芬写出的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件艺术珍品。
通过月光奏鸣曲,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贝多芬的情感与作品的标志性修养,还可以感受到贝多芬那种对世间万物及其存在的揣摩与思考。
因此,月光奏鸣曲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广大乐迷所推崇。
根据这些,可以在毕业论文的调性、内容、艺术性等方面都可以适当地加以借鉴。
综上所述,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毕业论文创作,要从历史背景、曲子特点、曲子表现力和艺术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以此加强论文的展示和论证,使得整个论文结构清晰,逻辑分明,达到更好的论文写作效果。
贝多芬论文(精选五篇)
贝多芬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贝多芬论文音乐奇才--贝多芬艰难困苦是人生的特性。
而对那些不甘平庸一世的人来说,那是一场不分昼夜的争斗,通常是在孤单与寂静的情形下展开的惨烈的,没有光辉和幸福可言的争斗。
在他们身上重压着贫苦、每日的烦忧,还有繁重和愚笨的劳动,不存在任何希望,看不到欢乐的曙光。
而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
讲起贝多芬,一个画面就不由得飘过脑袋:头发蓬松,金刚怒目。
是的,这就是贝多芬在大多数人们心中的形象、标志。
他的笑不带任何愉悦的气息,它是粗犷而狂野的,丑陋的,而且时间极短—那种笑来自于一个不习惯欢愉的人。
他总是神情抑郁,表现出“一种无药可治的忧伤”。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可撇清的关系。
他没有享受过莫扎特那样的家庭温暖。
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次惨烈而残忍的战争。
从四岁开始他就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在洋琴前坐着,或是被关在屋里和一架提琴待在一起,差点因繁重的工作而累死。
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他父亲不得不使用暴力。
少年时代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每天都要为怎样获得面包而打算,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得太早了些。
万分幸运的是,他还不至于对这门艺术产生永久的厌恶感。
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但有时即使最强的人都免不了在困境中跌得头破血流。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
耳聋,对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
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这些还都不足以摧毁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独。
自从发觉开始耳聋,他就不得不选择了远离人群而独处,他不愿看到别人怜悯的目光。
这种被迫和人类分离的孤独是他最最无法忍受的。
他就在这样强烈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受着身心双重的煎熬,几度差点被击垮。
32岁那年甚至连遗嘱都写好了:“噢,神!让我享受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哪怕一天也好!我已经许久没有听到深邃的欢乐之声了!”。
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难。
正如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论文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论文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一)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隐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
由平稳、低沉、艨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二)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三)第三乐章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四)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
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第一,通过贝多芬音乐里的内在动力与张力,训练自己内心的节奏感。
我们很多人在处理音乐表情时会首先改变速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这种习惯用在其他一部分作曲家的作品中可能不太显露,也无伤大雅,但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就会成为事关全局的致命大事。
第二,要认真对待贝多芬在乐谱上的一切提示,并且一定要弄明白其在音乐表现之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贝多芬在乐谱上标注的表情符号和术语提示远远多于他的前辈,如果忽略了这些提示演奏,自会生成不同的音乐语言,有时甚至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对于要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作曲家是无法容忍的。
以力度记号为例,哪些地方用f.,哪些地方用ff.,渐弱从哪儿开始,渐强到哪儿结束……都必须严格遵守。
而且更要理解其含义,并且融入自己的“乐感”。
“贝多芬《月光》钢琴曲”欣赏(5篇)
“贝多芬《月光》钢琴曲”欣赏(5篇)第一篇:“贝多芬《月光》钢琴曲”欣赏“贝多芬—钢琴曲《月光》”欣赏钢琴曲《月光》简介:《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
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
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
”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
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
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
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
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钢琴曲《月光》曲式分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
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
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
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
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论文
论贝多芬《⽉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论⽂论贝多芬《⽉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论⽂ 1前⾔ 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物之⼀。
他⼀⽣中创作了⼤量的作品,钢琴作品在他的创作中所占的地位仅次于交响乐。
在钢琴奏鸣曲领域中,贝多芬贯串了与他在交响乐创作中相似的原则和思想,⽽且在形式创造上更⾃由和更多样化。
钢琴⾳乐是他最卓越的成就之⼀。
除5⾸钢琴协奏曲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32⾸钢琴奏鸣曲,在这些作品中,《⽉光奏鸣曲》可以说是⼀⾸极其优美⽽有诗意般的柔情的作品。
2《⽉光奏鸣曲》创作背景 《⽉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
该曲当初并⽆“⽉光”的标题,关于此曲,充满着各种传说,使⼈莫衷⼀是。
其中流传最⼴、妇孺皆知的故事,就是“为盲⽬的少⼥弹奏”。
有⼀天,太阳西下的时候,贝多芬独⾃到维也纳郊外散步,偶然听到⼀位盲少⼥弹奏他的乐曲,于是很受感动,为她即席弹奏了⼀曲,就是这⾸著名的《⽉光奏鸣曲》。
上述这段长久以来⼀直流传各国的轶事,虽然被世⼈津津乐道,但并⾮真有其事,连“⽉光”(MOON LIGHT)两字的标题,也是由别⼈附加上去的。
贝多芬在写作时,只标明为“幻想曲式奏鸣曲”。
⼀般⼈认为,“⽉光”两字是德国评论家兼诗⼈路德维希。
莱尔斯塔勃由此曲的第⼀乐章联想到瑞⼠风光明媚的琉森湖上⽉光投射下的⽔波、根据⾃⼰的想象所命名的。
关于此曲,也另有说法:贝多芬写好这⾸钢琴曲后,把它题献给伯爵千⾦朱丽叶。
琪察尔迪。
这位年轻美貌的贵族千⾦,跟贝多芬学习钢琴,彼此情投意合。
由于重视门第的伯爵坚决反对,这桩爱情终于以失败告终。
贝多芬在信中曾说:“我的⾝旁,有⼀位⾮常可爱的姑娘。
她爱我,我也爱她……哦,⼈⽣若能活上1000岁,该有多么美妙。
”据说贝多芬在遭受这个沉重的挫败之后,把内⼼的感触倾泻在这⾸热烈奔放的钢琴曲中。
贝多芬标记着该曲是“幻想曲式奏鸣曲”,指出了这部作品的⾃由、即兴的性质。
奏鸣曲论文: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赏析
奏鸣曲论文: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赏析摘要:《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作表现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生动、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
《热情奏鸣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关键词:奏鸣曲;热情;音调;情节;快板;变奏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生于莱茵河流域中最古的都市伯恩。
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的一生写了很多钢琴曲,每首钢琴曲都表现出了他在钢琴演奏上的成就和他的特性。
尤其是他写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推崇为钢琴音乐艺术的顶峰。
当我们要选择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第23号“热情”。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并非贝多芬亲自命名。
原来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号)(献给弗朗茨.冯.布龙斯维克伯爵)。
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作表现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生动、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
它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悲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在贝多芬和他的前人海顿、莫扎特等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
《热情奏鸣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和不满。
列宁曾特别喜爱这首奏鸣曲,不止一次地被这部热情洋溢和充满时代反抗精神的音乐所激动,称赞它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南阳理工学院课程论文院(系): 电子与电气学院工程专业班级:自动化12(升)学生姓名:曹贺然学号: 1209624083 课程: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题目: _我耳中的命运交响曲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7日成绩:______ 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 __题目:我耳中的命运交响曲摘要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本文介绍了《命运交响曲》的基本信息,简明地表述我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感受和认识。
它简明阐述命运交响曲各个章节给人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命运贝多芬恢弘力量引言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在经过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之后,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下是我在课外时间欣赏《命运交响曲》后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一、创作背景和乐曲概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激烈斗争和获得灵魂自由的胜利欢悦。
虽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个人遭遇到许多苦难,但是他的音乐追求的却是人类的欢乐。
他不以一己之悲欢,局限自己的创作,因此,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崇高精神。
精一地崇高青窝在“通过苦难的欢乐”之中,它揭示出人类精神历程的艰难和战胜苦难的崇高之美。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还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贾成一体。
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天数”,这个命运是指人生的苦难和种种不幸。
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
所以,他在给阿芒达牧师的信中说过那句名句:“我决心扫除一切障碍……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
浅析贝多芬钢琴曲
浅析贝多芬钢琴曲《热情》第一乐章作者:王玉芳摘要:钢琴曲《热情》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曲的巅峰之作。
其中第一乐章f小调奏鸣曲充满着斗争激情和强烈的戏剧性,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
有人称之为钢琴奏鸣曲中的《英雄交响曲》。
本文将对此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贝多芬《热情》第一乐章奏鸣曲曲式分析重难点一、贝多芬简介及此曲的创作背景1、贝多芬生平简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2.16—1827.03.26),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
他一共创作了9 首编号交响曲、35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 32 首带有编号)、10 部小提琴奏鸣曲、16 首弦乐四重奏、1 部歌剧、2 部弥撒曲等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同时贝多芬也常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8岁时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11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13岁就成为风琴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
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
他一生跟随许多老师学习,其潜能得到极致的发挥。
1781年他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来又在维也纳师从莫扎特和海顿。
他的创作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
维也纳期间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作品。
如1802年创作了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1804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英雄主题变奏曲》Op.35、《英雄交响曲》、《C大调弥撒曲》等等。
其中《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进入个性创作期后的作品,闪烁着贝多芬的意志,有告别海顿、莫扎特曲风之势。
自1804年起,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期,伴随着《第三交响曲》的《华伦斯坦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都是他钢琴奏鸣曲体裁中的名作。
《热情奏鸣曲》气势十分磅礴,列宁对之下过一评价:“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更好的东西了,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真是绝妙而非凡的音乐。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贝多芬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和特点,对部分奏鸣曲进行赏析,其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欣赏作品。
关键词:贝多芬;创作背景;奏鸣曲;特点;风格;1、作品赏析1.1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本音乐作品创作于1804年,是为了他的朋友华尔斯而创作的。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他音乐生涯的巅峰之作,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黑暗和光明的对照效果把人们对于命运的抗争全部以大自然的歌颂方式表现出来,将大自然的气壮山河的景色和自由欢快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1)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奏鸣曲式。
这一章节比较严肃,但是作品中又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奏,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1)C大调的演奏形式十分急促并且变化较多,音乐的前奏的音色比较低,但是不时的会跳出一个高音字符,之后的演奏是一个音调的长时间鸣响,同时又包含穿插在中间的倚音和比较急促的颤音,整个音乐给人的享受就是仿佛看到了旭日东升、万物回春的生命景象。
音乐的跳动幅度比较明显,给人强烈的节奏感,整部作品的音乐色调的随意切换,将大自然的生命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本部作品的E大调使用的是比较柔和的曲调来表现出优美的旋律,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对大自然母亲的赞颂和热爱之情,表现出对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之意。
(3)本作品的展开部分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对于作曲技巧的综合体现,把呈示部的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力度肆意的组合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并且对作品的主题变换掌控十分有度。
(2)第二乐章极慢板,三部曲式。
虽然这部分章节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乐章,不过它实质上是第三乐章的前奏部分。
但是它表现的音乐内容是和第三行章节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音乐表现形式还比较新颖,能够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前两章节的总结,又是后面章节的先导,发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1)章节的第一部分节奏比较缓慢但是十分的轻快而且音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西方音乐简史与鉴赏论文贝多芬交响曲—田园欣赏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最为风行。
比较起来,还是朴素清新而又词韵丰美的《田园》最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处身于这样的音乐,那真是“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舒服”!“我的心潮因美妙的大自然而澎湃……”在《备忘录》中,贝多芬写了这句话,表达了—位音乐艺术家酷爱大自然,崇尚朴实美的精神境界。
传记中载,贝多芬居住维也纳期间,常到郊外散步,那里的森林、原野、溪涧、农舍启迪了他那泉涌不竭的音乐灵感。
一部诞生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交响曲于1808年完成。
这就是著名的《第六(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曾在维也纳近郊的埃林耿希太脱小镇居住。
他称这部作品是“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并说,“只要对农村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于许多的标题而能想象得出作者的意图。
”在第一小提琴的分谱和节目单上,作曲家还提示人们注意:“《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它是感情的:表达多于音乐的描写”,用以强调这部作品是大自然在人们心灵中的交响。
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不应去追索看到的景致,而应去体验感到的情致。
不看景致,感悟情致,才能理解与认识这部交响杰作的内蕴与深涵。
不过,这部五个乐章的交响曲,也有鲜明的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
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
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
一、早期(1792—1800年)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
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
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
《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
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
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
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力。
二、中期(1800—1815年)
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个性发展思想和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到贝多芬的意识中。
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和抗争,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成为贝多芬中期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
为表达这种主题,贝多芬根深蒂固地置身于现实中。
他谱写的东西,记录着他的良知,凝聚着他的理想,塑造着他的全部思想历程,是他人格力量的物化。
中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和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Op·31No·2,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争议最大的一首。
无论从它的思想、内容,还是从它在贝多芬一生钢琴创作的地位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在思想性方面,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
“这是他,就是他本人!”罗曼·罗兰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一时期贝多芬艺术独具一格地表达了《暴风雨》中的对立性,这是“无法遏止的急流,粗犷的力量”和“高瞻远瞩思想的统治”之间的对立。
这首奏鸣曲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上的胜利,它摆脱了《月光》音乐发展中达到高峰时感情的动荡不安、心灵的苦难,它肯定了人民的因素,通过民间曲调与社会的悲欢相融合,难怪是列宁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
贝多芬的第3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在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在他的整个音响化哲学体系中也是一个大的转折前的先兆和信号,正是这先兆和信号,预告了贝多芬的体系中出现了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派的时期,向贝多芬心目中的新目标昂首挺进。
三、晚期(1815—1825年)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晚期是欧洲大陆最黑暗的时期,各国君主组成“神圣同盟”残酷镇压人民,坚持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的贝多芬面对这黑暗倒退的现实极为不满,心情沉重、苦闷、彷徨,创作暂时处于低潮。
晚年的贝多芬在不断克服精神危机、耳疾、经济压力、家庭纠纷等困难的情况下,在他随后的人生旅途中,他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之中,以坚定的意志和无比的毅力继续投入创作。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表现了他深沉、内省、诚挚、复杂的内心独白,其思想内容越来越具有深刻的主观意识,表达了他的痛苦与希望、明朗与阴霾、动摇与坚定等复杂情感,以及从最自由的幻想走向最坚定的意志。
他以抒情内省性取代了以往的英雄性,以抽象性和复杂性代替了以往作品的标题性。
他的奏鸣曲曲式结构已经完全自由化了,摆脱了一切传统规则。
即兴性、心理的探索、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等是贝多芬这时期作品的突出特点。
贝多芬最后五首钢琴奏鸣首首是经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1818年创作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锤子键琴)奏鸣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作品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审慎地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
大潜力,这也是沉思的成果之一;又一特点是有意模糊分界线而获得持续性。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普遍性,表现为对位织体的篇幅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颠峰状态的作品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除了形式和风格的改变,除了独立性和独特性,还有一种个性的表达,即“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彻底解放”。
这个时期也被世人称为贝多芬的思想期。
综上所述,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并将一个时期的社会的潇洒和优雅,完美地展示了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能达到的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