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自我检测的五大误区是什么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五大误区是什么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自我监测血糖的习惯,自我监测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糖波动,定期的自我监测血糖,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病程,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监测时容易走进误区,如果不及时的了解改正,反而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
今天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自我检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五个误区误区一、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
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
每个月共监测 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I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
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在疾病管理的过程中,自我监测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以及自我监测对于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身的状况,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自我监测血糖数值可以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并控制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展。
此外,自我监测也有助于患者了解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2. 自我监测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糖尿病自我监测方法包括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
其中,空腹血糖是指早晨饭前8小时内没有进食或者只食用含水量较少的食物后的血糖水平。
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两小时内测量的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不受进食和运动等因素影响,在任何时间进行测量的血糖。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在测量血糖时,患者需要准备好血糖仪、血糖试纸和采血针。
首先,洗净双手,用温水清洗测量用的手指,确保手指干燥后再进行测量。
然后,插入采血针采集一滴血液,将血液滴在试纸上,待血糖仪显示数值后,记录下来。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患者应定期校验血糖仪的准确度,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来实时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CGM通过植入皮下传感器,可以测量24小时的血糖数据,并通过数字设备或手机应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患者可以根据CGM的数据进行饮食和运动的调整,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3. 自我监测对于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自我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血糖的波动情况,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自我监测还有助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治疗遵从性,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及注意事项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及注意事项糖尿病(DM)是常见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约有4 000万DM患者,而且1/3为60岁以上老年人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增加,DM患者逐年增多,对行动不便或离医院较远的老年患者,在家里用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增加测定频度,监测血糖水平显得十分方便快捷,早期做好老年DM患者血糖监测有利于合理用药、预防控制DM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老年DM患者身体保健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
1监测方法由于糖尿病病人自身调节代谢的能力减弱或丧失,内外环境的微小环境改变都可导致血糖的波动,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水平,就需要对DM患者的血糖定期进行监测,常用的自我监测血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1尿糖试纸法尿糖监测间接反映血糖水平,虽然简便易行,但结果不可靠,存在许多缺点,故应用逐渐减少。
操作步骤为:①将尿糖试剂带浸入盛有尿液的容器内湿透。
②大约1 min取出,稍待30~60 s。
③与试纸包装上尿糖标准色板对照即得测定结果。
④结果以阴性(-)和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示。
1.2试纸比色法此法测定指血,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便宜,比尿糖试纸法好些,缺点是半定量方法。
操作步骤为:①用肥皂水洗手并擦干,用75%酒精消毒手指晾干。
②用采血针采适量无名指血。
③将一滴血滴在试纸的测试薄膜上。
④等待约1 min左右。
⑤与试纸包装上血糖标准色板比色确定毛细血管血糖含量。
⑥结果以阴性(-)和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示。
1.3血糖仪法仪器轻巧,便于携带,自己或家人操作均可,它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比以上两种试纸法相对准确,为全定量方法,缺点是有创性血糖分析。
操作步骤为:①先用温水清洁双手,准备好血糖仪、试纸和采血针等物品。
②按下主开关,调整血糖仪代码使其与现使用的试纸代码相同。
③用75%酒精消毒采血的手指。
④手臂下垂30 s,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
⑤用采血针适度穿刺手指取适量指血。
如何自我监测糖尿病
如何自我监测将每天如何吃饭,如何用药,四段尿糖记录下来,将每1—2周完整地测一天4次或7次的血糖记录下来,将生活中特殊情况及其引起的血糖变化记录下来,这个监测记录反映的是您的病情最真实的情况,可以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哪些事情可以使血糖降低,哪些事情对血糖无影响,从中可以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作为调整生活的依据,并为医生指导您正确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a.四段尿糖:把一天分为四个阶段:睡觉——早餐,早餐——午餐,午餐——晚餐,晚餐——睡觉。
分别将每个阶段的尿无论尿几次都留在一起,称为段尿,它体现每个阶段血糖从低→高→低的综合结果。
b.血糖:(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7点的血糖,早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临床意义: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黎明现象)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2)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临床意义: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3)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
临床意义: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200mg/dL)可诊断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
注意事项:①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
②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曰吃饭、运动、用药、生活中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4)夜间血糖临床意义: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5)随机血糖临床意义: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
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梭莫基反应),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促低血糖的瞬间。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是否需作荧光造影和做激光治疗
对于眼底正常:6~12个月检查1次
对于眼底有问题
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眼底
体重的监测
肥胖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常有高胰岛素血 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 危险因素 消瘦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易并发感染 糖尿病病人应注意体重的变化,理想体重应控制 在标准体重的±10%
血 糖 尿糖、尿酮 糖化血红蛋白
化验血糖的意义
反映采血时的血糖水平 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指标 可以直接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直接反映糖尿病的变化规律
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可以反馈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目标(血糖和HbA1c控制标准)
双“7”达标方案:
FBG<7Mmol/L,HbA1c<7%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应监测尿糖 2型糖尿病如发生发热、感染、大量出汗、
自觉虚弱时需检测尿酮体
尿 糖 监 测
尿糖反映着血糖,但不一定代表着血糖
尿糖受着尿量的影响 老年人及一些患者肾功能下降 , 可出现血糖高而 尿糖阴性 从时间上, 尿糖与血糖可不平行,尿糖不能确切 地反映血糖值 尿糖不能反映出低血糖 有条件的话,还是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为好。如要达 到理想控制,尿糖一般应保持阴性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入院治疗
•出现持续呕吐、持续腹泻、呼吸困难、顽固的酮 •体温超过 39℃ •血糖超过 20mmol/L •出现突然的体重下降(超过5%) •既往的慢性感染加重 •发生紧急情况:骨折、外伤、昏迷、心脑血管急
症… 症并伴有神志改变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关键
做好病情记录 完整的资料保存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在2025年全球范围之内3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将提升到5.4%;相较于1994年的数据,预计提升1.4个百分点。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当前国内人民群众患慢性病的概率为10.4%,预计到了2025年糖尿病病人的数量将增加到1.43亿人。
相较于其他病症,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且危害较大,难以根治。
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发疾病之后的第三位。
那么,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应当如何尽可能减小这种病对自己的危害,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这正是本次提出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监测的缘由。
一、自我血糖监测概念自我血糖监测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管理的方法,通过自我监测的方式辅助控制血糖,以此弱化糖尿病对自身身体机能的损伤与危害,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改善其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等风险促使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变化更加敏感,若患者的血糖超出控制目标,则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失控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参与下一阶段的治疗疗程中。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应当以什么为标准呢?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在清晨空腹状态之下的血糖浓度为80~120mg/%,当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mg/%时,可以判定为高血糖。
若血糖浓度超过了160-180mg/%,则会出现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的情况,称为糖尿;若血糖浓度低于70mg/%,则称为低血糖。
糖尿病人利用血糖仪检测自己的血液样本,观察血糖仪显示屏上的血糖值,数值〉240mg/L(13.3mmol/L),数值〈60mg/L(3.3mmol/L),均属于异常现象,存在有血糖问题。
二、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检测较为灵活,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测试血糖,或者按照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血糖的自我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清晨起床之后的空腹血糖。
在前一晚八点之后不再吃东,清晨起床之后保持空腹的状态,使用监测仪测试血糖,判断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为了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锻炼和调整用药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采用每日三次或五次进行自我血糖检查,但这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一日来多次血糖监测,较准确地反映了病人血糖变化的整体情况,仅依据1次血糖监测的结果进行治疗调整,常常发生偏离,所以,自我血糖监测较为理想,应在每日多时检测血糖。
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都开展了这一工作,以保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但从经济学及患者依从性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1、怎样判断血糖监测时间及频次多从病人疾病实际需求出发。
对血糖较低或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疗程,每天至少要测量两次血糖值。
对血糖控制相对平稳者,血糖监测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可每周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各1次,每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后两个小时以及睡前血糖的变化,如有需要,也可在清晨3点加测血糖。
但是对那些最近血糖起伏很大的病人来说,那么就需要根据情况加大监测频率,一周需测量2-3次全天“血糖谱”,特别是在下列条件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新诊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导致高血脂症和肝肾功能受损者。
血糖控制不理想、不稳定者;以及合并感染时的患者等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病人。
药物更换或者剂量调整者;以及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值。
妊娠期病人;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必须对其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血糖水平。
种种扰乱了平常常规生活,例如:疾病,手术,出门,兴奋等等。
如果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血糖监测在不同时间的意义血糖值对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功能的损害和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反应,是一个极其灵敏的标志。
在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糖变化来了解病情,指导用药。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为 此耽 误 了早 晨 的用 药 治疗 ,则 不 但 无法 反 映 患者 真 正 的空 腹血 糖 水 平 ,还 可 能 因为延
迟 打针 或 吃药 而影 响 治疗 。
病 患者 在检 测 空 腹 血糖 时 必须 在 上 午 按 常规 注射 胰 岛 素 之前 采 血 。如 果 患者 平 时在 早晨
人群?
原 则 上 ,所 有 的糖 尿病 患 者 都应 定 期 监 测 血糖 ,尤其 是 下列 糖 尿病 患 者更 要 加 强 血 糖 监测 : ①所 有 1型糖 尿病 患 者 ; ②初 治 的处 于 调药 阶段 的 2型糖 尿病 患 者 ;③ 进 行 胰 岛
素 强化 治 疗 的患 者 :④应 用 胰 岛 素泵 治 疗 的 患者 ; 妊娠期 的糖 尿病患者 ; ⑤ ⑥对低血糖反应
不 宜 去 医院检 测 空 腹血 糖 , 因为 医 院 门诊 进 行 采血 的时 间太 晚 。会 耽 误 患 者早 饭 前 注 射
胰 岛 素 ,这将 对 患 者 的全 天 血 糖 产生 不 利 的 影 响 。 前使 用 中效 胰 岛素 的 患者 , 睡 由于药 效 可 以持 续 到 次 日上 午 的 8 9点 钟 ,故 他 们 检 、 测 空腹 血糖 的时 间可 以稍 晚些 。 外 , 另 需要 常 规 在 清晨 注 射 预混 胰 岛素 的患 者 ,若 因上 午 到 医院抽 血 化 验耽 误 了治 疗 ,可 在 抽 完血 之 后 、 餐 之前 临 时注 射一 次 短效 胰 岛素 。 进 采用 口服 降 糖药 治 疗 的患 者 ,若 因检 测 空 腹 血糖
而 使 其 早 晨 和 中午 的 用 药 时 间 相 隔太 近 , 可
防治糖 尿病 患 者 的心 血管 并发 症 。 因此 , 尿 糖
测血糖护理操作流程
测血糖护理操作流程
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操作,它
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从而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为大
家介绍测血糖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测血糖的工具和材料。
包括血糖仪、血糖试纸、针头、酒精棉球、棉签、垃圾袋等。
确保这些工具和材料都是干净的,以免影响测血糖的准确性。
接着,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充分清洁双手,或者使用洗手
液洗净双手。
彻底擦干双手,以免水分影响测血糖的结果。
然后,准备测血糖的部位。
常用的测血糖的部位有指尖、前臂、大腿等,选择一个干净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该部位,等待酒精
挥发干净。
接下来,取出血糖仪和血糖试纸。
打开血糖仪的盖子,插入一
根新的血糖试纸,确保试纸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的试纸。
然后,取出针头。
根据血糖仪的使用说明,选择合适的针头装在抽血笔上,准备进行抽血。
接着,用抽血笔在准备好的部位进行抽血。
按照抽血笔的使用说明,将针头插入皮肤,轻轻按下按钮,抽取足够的血液涂抹在血糖试纸上。
等待血糖仪显示结果。
根据血糖仪的使用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血糖仪将会显示出测得的血糖值。
最后,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和垃圾。
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专用的针头盒中,将其他废弃物放入垃圾袋中,确保环境的卫生整洁。
以上就是测血糖的护理操作流程,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测血糖,及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PPT课件
6
7
8
9
监测的内容
10
11
监测HbA1c的目标和频率
12
13
降低HbA1c 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14
监测血糖的时间点
血糖监测时间点 血糖控制状态
空腹
较差时
餐前
较好时,尤其老年人
48
31
监测足部
32
监测眼底
33
监测肾脏功能
34
35
自我监测的目的——达标
36
目前的达标现状
37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后果 ——严重并发症
38
一旦发生并发症,危害很严重
39
不达标的原因 ——传统治疗模式存在问题?
40
41
依据指南,尽早使用胰岛素,尽早达标
42
43
44
45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24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25
监测血压的目标
26
监测血压的时间
27
监测血脂的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合并冠心病<2.0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1.0mmol/L 女性>1.3mmol/L
甘油三脂<1.7mmol/L
28
监测血脂的时间
29
监测体重
30
监测心脏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6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不稳定的糖尿病病 人
强调进行多点的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不能代表或完全代表全天血糖水平,测定 随机血糖是有必要的
由于血糖主要受着外源性胰岛素的控制,不论进 食与否,注入的胰岛素都会发挥降糖作用,不同 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有时其餐后血糖可低于空 腹血糖
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监测
有条件的话,还是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为好。如要达 到理想控制,尿糖一般应保持阴性
尿酮体
糖尿病病人尿中出现酮体,预示病人体内 胰岛素的极度不足
常用测定方法:试纸法 尿酮体的监测不作为常规监测
何时检测尿酮体
血糖>14mmol/L 生病期间(感冒、发热) 出现呕吐或腹部疼痛时 面部潮红、呼吸急促时 出现反复的低血糖…
新诊断的病人必须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最 好是散瞳检查) 以了解视网膜微血管的情况,
有无白内障 是否需作荧光造影和做激光治疗
对于眼底正常:6~12个月检查1次 对于眼底有问题
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眼底
体重的监测
肥胖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常有高胰岛素血 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 危险因素
•正常人血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4%--6%,
当血糖升高时,糖化的速率也会随之升高 。糖尿 病病人由于血糖高,与血红蛋白结合多,生成的 糖化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人的2—4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3月/次 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应控制在6--8%以内
HbA1c的测定:“段”的概念 血糖测定: “点”的概念
自我血糖监测
方便、快捷 能够准确地反映机体的实际血糖水平,帮
助病人鉴别血糖的高低,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记录,在就诊时能使医生更好地了解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上课讲义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
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妊娠期的患者;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
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
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糖友要做的自我监测
糖友要做的自我监测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9期作为糖友,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管理病情,除了自我监测血糖以外,还要注意血压、血脂和体重的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糖友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一方面,自我血糖监测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血糖自我监测三要领1.操作要规范首先,患者需要选择一款足够精准、操作简便、易学易用且有良好售后服务保障的血糖仪。
然后,按照以下3个步骤来进行操作。
测试前。
准备采血工具、血糖仪和血糖试纸。
严格按照血糖仪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血糖仪产品适宜的操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清洁采血部位(如无名指指腹侧面)。
可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洗干净,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
清洁后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并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
切勿挤压采血部位以获得血样,因为组织间液的进入会稀释血样、干扰血糖测试结果。
测试中。
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
在测试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血糖仪等。
测试后。
记录血糖测试结果。
如果测试结果疑,建议重新测试一次。
若仍有疑问,应咨询医护人员或与血糖仪产品厂家联系。
在确定原因和咨询医护人员前,请不要更改当前的糖尿病治疗方案。
测试完成后取下测试用的血糖试纸,与针头一起丢弃在适当的容器中。
最后,将血糖测试用品(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器等)存放在干燥清洁处。
2.测试结果要准确新买的血糖仪、启用新的试纸条或血糖仪更换电池后,需要用随机所带的模拟液或质控液进行仪器校正。
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
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
糖尿病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糖
尿病自我监测的标准。
1. 血糖监测频率,根据病情的不同,病人需要监测血糖的频率
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一次血糖,特别是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
对于某些需要更严格控
制血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
2. 血糖监测时间,血糖监测的时间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时间
段的血糖水平会有所不同。
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是比较
常规的监测时间点,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运动后、生病期间
或者药物调整期间,也需要额外的监测。
3. 血糖监测数值标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
在3.9-7.2mmol/L之间比较理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
10mmol/L。
但是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这些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需
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4. 血糖监测记录,监测血糖不仅仅是记录数值,还需要记录监测时间、饮食、运动、用药情况等因素,这样有利于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血糖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设备也非常重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总的来说,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是根据个体情况而定的,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制定监测计划,并且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的内容(五)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用来评估血糖控制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 主要指标。 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原因
酒精消毒手指后未干便采血 试纸条上滴血不足 血糖仪或检测窗不干净 电池不足或没电 伪造结果
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糖 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计划 记录血糖检测结果 记录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事件 每次就诊时携带血糖记录 确保血糖仪正常工作
鼓励自我监测并做记录
非批评式的态度 实际的控制目标 不断的教育和支持 鼓励自我分析血糖监测结果
监测的频率
初次治疗,血糖波动大,手术前后或正在调整治疗方案,则每天测4次 病情稳定,血糖稳定,每周测FBG或餐后2h血糖各一次或每月任何一天测4--7次 在感染,应激或身体不适等情况下,应增加次数或随时监测
监测的频率
血糖监测时间上的灵活性 帮助病人保持原有 的生活方式不受过多的约束 监测结果可反映病人一天不同时间血糖控制的情况
监测时间安排
每1—2周测一天七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 至少一天测四次血糖(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 病房调整胰岛素的过程中可每3-4天测一天的七次血糖 门诊调整胰岛素的过程可每周测一天的七次血糖(即复诊前一天测) 门诊测血糖时间较固定(早餐后及午餐后),其它时间及特殊情况下的血糖不能测或及时捕捉,因此每个病人应必备血糖仪病随身携带。
糖尿病的自我检查
糖尿病的自我检查糖尿病的自我检查,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朋友都应该掌握这一技能,这能帮助大家时时了解自身糖尿病情的变化,也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大有帮助,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糖尿病的自我检查还是糖尿病保健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那么,糖尿病的自我检查具体该怎么做呢?糖尿病的自我检查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血糖、尿糖、尿蛋白和尿酮来做检查。
以前病人都用班氏液测定尿糖。
操作复杂,但准确而且便宜。
班氏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在加热情况下可与尿中葡萄糖或其它还原糖起反应,随尿糖的含量增多而逐渐由蓝色变为黄绿、土黄、至棕黄或砖红。
尿酮体的经典检查方法是使用酮体粉。
对于有酮症倾向的病人,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的糖尿病人等要经常检查尿酮体。
试纸在糖尿病的自我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尿糖、尿酮体和尿蛋白都一可以使用试纸进行测定。
用试纸测定很方便,已被大部分病人采用。
用试纸比用上述传统方法贵。
另外,应注意选择准确可靠的试纸并正确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糖尿病的自我检查也少不了血糖仪的帮助。
随着小型血糖仪的问世,病人已可以自己测定血糖。
自己测定血糖的好处在于病人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可以方便地检查空腹、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还可以在出现类似低血糖反应症状时,及时监测血糖。
而且病人不用去医院,不需要排队和等候,不会打乱原有的用药和进餐节奏。
小型血糖仪大部分为小盒型的,也有笔式的。
一般需要从指尖取一滴血。
滴在试纸上进行测定,30秒或一分钟后就可以看到结果。
血糖仪测定血糖使用的是手指血,即毛细血管血。
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浆所得血糖值在空腹时是相近的,在饭后,则毛细血管血较静脉血浆所测血糖值约高2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血糖仪测定的结果一般只用作糖尿病病人监测血糖,糖尿病的诊断仍应采取静脉血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健康讲座-血糖自我管理之检测篇
健康讲座-血糖自我管理之检测篇意义监测血糖是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掌握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了解进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缺乏血糖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不到保证。
适用人群原则上,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下列糖尿病患者更要加强血糖监测:①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②初治的处于调药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⑤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⑥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⑦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⑧处于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如发烧、感染、创伤、手术等等。
一般注意事项1.首先应认真阅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注意各种提示信号,并保证操作前有充足的电量。
2.调整好血糖仪代码,使之与试纸代码匹配,并且在每次用新一批试纸前都根据试纸的编号调整仪器。
3.血糖仪是电子仪器,如操作时附近有手机或其他无线电器材都会对其造成干扰。
4.要注意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并察看试纸表面有无因受潮应该注意避光血糖试纸勿受潮或受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
5.为保证血糖仪正常准确地工作,要定期用厂家提供的标准葡萄糖液对血糖仪进行校验。
6.如果您的血糖仪可以进行清洗的话,最好定期清洗,清除掉积聚的血液、灰尘或者棉球的绒毛。
7.患者血液内含有过高的胆固醇、尿酸、胆红素等会对血糖仪的结果产生影响;血糖太高或太低有些血糖仪会检测不到,一般在2~33 mmol/L,超出此范围即不准。
监测次数1.血糖监测的频率可因人而异,根据医生指引和实际病情决定,一般应每周测3~6次血糖,包括空腹或餐前、餐后两小时血糖。
对于血糖比较稳定的患者可以每隔1~2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
2. 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适当增加监测频率,这类病人每周需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凌晨3点等的血糖水平)3. 对于空腹居高不下血糖患者,需加测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以鉴别究竟是“苏木吉反应”(即夜间低血糖后引起次日早晨血糖反跳性升高),还是“黎明现象”(血糖从睡前开始到次日早晨一路逐渐升高)。
自我血糖监测的护理技术
自我血糖监测的护理技术李孝华罗岩芬杨艳丽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五驾马车”的综合医治方法,即:饮食医治、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医治、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糖尿病血糖监测。
其中,血糖监测是重要的组成部份,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自我血糖监测,能够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形,有助于患者对药物医治方式及食物摄入,生活方式的纠正,有助于医师对医治方案的调整及对患者发生并发症危险进行评估[1]。
我科对自我血糖监测的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计谋,现总结如下。
1 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1)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低,要紧因素是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缺乏熟悉和受经济能力的阻碍。
(2)不能准确把握便携式血糖仪的监测技术。
(3)血糖监测值与生活方式不能配合记录,给医生分析带来较大困难。
(4)通过咱们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前后的分析,得出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的治理能力。
2 护理计谋增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熟悉水平是解决目前糖尿病监测治理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之一。
让患者正确把握血糖操纵目标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血糖操纵理想标准:空肚为-mmol/L,非空肚为-mmol/L;血糖操纵目标必需个体化,儿童、妊妇、老年人和有严峻归并症患者的血糖操纵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峻或频发低血糖史和生存期在5年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操纵目标[2]。
确信适合的血糖测定频率及时刻血糖操纵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天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固,血糖取得操纵。
当病情稳固或已达血糖操纵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利用胰岛素医治者,在医治开始时期每日至少测4-6次,达到医治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利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与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2-4次。
显现低血糖病症时及时检测血糖[2]。
教会患者准确把握血糖仪的利用技术血糖仪的选择及保养血糖仪应选择较专业产家生产的仪器,血糖仪应置于10-40℃的环境中,测量环境太冷,太热及湿度不妥都可阻碍测定值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
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
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
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
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
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
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它主要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因而表现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此外,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提示:如检查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应给予标准餐负荷,进食100克馒头或米饭;如检查目的是为了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检查日应按平时进食和治疗用药,不要改变原有治疗方法。
●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人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和午餐前血糖之差应大于1.0毫摩尔/升,若差值大,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好;若差值小,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差,或药量不足。
对餐前高血糖的治疗与餐后2小时高血糖相同,只是药量应大一些。
●睡前血糖
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凌晨3点的血糖
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反应”,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
对糖尿病人来说,凌晨3点的血糖不应<3.9毫摩尔,升,若低于该值,表示夜间可能出现过低血糖。
●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1毫摩尔/升。
了解了上述各段血糖的意义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有目的地安排血糖监测的时间。
自我知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家用血糖仪应定期到医院或售后服务点进行校正核准,特别是当血糖监测结果与病人临床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不符时,建议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
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而当近期血糖常常较高时,应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血糖升高的程度。
隔一段时间在某一天的不同时间测血糖要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监测血糖效果好。
因为前者更容易反映出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而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糖,那么总是不知道一天中其它时间血糖水平控制如何。
如果是2型糖尿病病人,而且一天的血糖水平稳定,则不必频繁地进行测定。
但在开始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及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改药量时,要勤测血糖,甚至包括每餐后1~2小时的血糖。
一旦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每天可测1~2次,若血糖控制很好而且稳定,则可1~2周测1~2次。
点可供你选择。
1.空腹血糖(早餐前):空腹血糖的测定是监测糖尿病病情控制好坏的指标之一,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
血糖控制好且比较稳定者可1~2周监测1次,血糖一贯控制好的可酌情再减少监测次数。
但治疗初期或伴发其他疾病时可每天监测或2~3天监测1次。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应做到禁食8~10小时,夜间保证良好睡眠,避免熬夜。
检查前晚餐应继续保持常规的饮食和用药。
次晨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或浓茶(可少量饮用白开水或矿泉水)。
不吃任何降糖药。
2.餐后血糖:大多测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水平,未予任何治疗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绝大多数高于空腹血糖,但予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则不一定是这样。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计时到2小时,在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期间尤要注意监测,是较重要的指标,即使对人群进行糖尿病普查(筛查)也应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
3.运动前后血糖:较为剧烈的运动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运动初期血糖会有所升高,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体力的消耗,血糖会降低甚至发生低血糖。
监测运动前后的血糖有助于指导自己制定合适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4.睡前及夜间3点左右血糖:睡前的血糖过高或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过低都会出现第二天早晨的空腹高血糖现象,但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前者应适当增加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后者则应适当减少晚餐前胰岛素或睡前胰岛素的用量。
因此,睡眠中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早晨高血糖的患者应加测睡前及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以指导治疗。
5.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的血糖:如合并各种急性感染(感冒、肠炎等)或结核病的活动期、甲亢等,此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又有其他药物的影响,血糖较平时波动性大,加强血糖监测将有利于及时发现任何不利情况,便于采取积极治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