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选修4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四所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所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所有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结构与性质变化1.活化能:反应开始的难度。

2.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分子结构、分子大小、分子间力。

3.分子配位数与空间构型:线性、平面、空间构型。

4.共价键:键的构成、键的极性、键能力。

5.担体对电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二、有机分子和反应1.有机物的命名:烷烃、卤代烃、醇、醛、酮、酸、酯、醚、胺、芳香烃和其他功能基团。

2.有机物的光谱:IR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

3.醇、醚、酮、酰胺、醛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4.碳氢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5.同分异构和立体化学:a.同分异构:构造异构、空间异构、陈旧异构。

b.立体化学:立体异构、立体碳原子、立体双键、光学异构。

三、有机官能团的合成1.取代反应的反应类型:亲核取代、电子亲核取代、电子取代。

2.亲核:亲核试剂、亲核部位、亲核取代反应。

3.亲电:亲电试剂、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加成反应。

4.亲核取代反应的配体:溴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基反应、醇酸碱催化反应。

四、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反应中间体:碳阳离子、自由基、负离子、亲电离子、共轭碳离子。

2.碳阳离子和自由基的结构和稳定性。

3.负离子和亲电离子的结构和稳定性。

4.同中心竞争性反应和不同中心竞争性反应。

5.离子自解离和亲电离解。

五、生物有机化学1.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2.糖类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5.脂类的结构和功能:甘油脂、磷脂、类固醇。

六、生物化学反应1.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

2.酶和酶催化反应。

3.代谢途径和能量转化:糖原水解、糖解、解酶系统、光合作用。

以上是化学选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来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同时,实践操作和习题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化学选修四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选修四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选修四必背知识点一、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电子结构的构建在原子核周围,电子围绕着不同能级,每个能级又有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可容纳特定数量的电子。

2. 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排列,同时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1)主族元素:周期表的1A到8A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轨道的电子数相同。

(2)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到第2B组的元素,它们的最外层轨道电子数不同。

二、化学键与晶体结构1. 离子键和晶体结构(1)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2)晶体结构:离子在晶格中有规律地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2.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1)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2)分子结构:由原子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分子。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3)催化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发生在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和压力: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压力,可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2)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反应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可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动力学1. 热化学(1)焓变:在常压下,化学反应伴随的热量变化。

(2)焓变的计算: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以及相应的焓变值进行计算。

2. 化学动力学(1)反应速率: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

(2)活化能:反应需要的最低能量,是反应物分子碰撞的最低能量。

(3)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增加氧原子数。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一门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由碳(C)和氢(H)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需要掌握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规则,可以根据分子式和结构来准确命名有机化合物。

2. 碳原子的化学键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常见的,双键和三键则较为少见,但在某些有机化合物中也很常见。

3. 功能团功能团是指能够给有机化合物赋予特定性质或反应的一组原子。

例如,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2)等都是常见的功能团。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有机化合物中,可以通过与强酸或强碱反应,使有机物的酸性或碱性被中和。

5. 醇的性质与反应醇是一类以羟基(OH)作为功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可以通过加热酸催化、氧化、脱水等反应进行转化,形成醚、醛、酮等其他有机化合物。

6.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的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常见的反应有燃烧、卤素取代和卤代烷的亲核取代等。

7. 尾气处理技术尾气处理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催化转化、吸附和分离等方法,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酶的催化作用,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等。

2. 酶的性质与机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具有高效催化、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包括亲和力降低、过渡态稳定化和取代基活化等。

3. 酶的动力学酶的动力学研究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速率。

主要包括酶催化作用的速率方程、酶的反应速率常数和酶的催化效率等。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化学选修 4 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归纳。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ΔH)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书写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反应的焓变以及反应的温度和压强等条件。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是指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四)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的焓变来计算未知反应的焓变。

二、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义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使用负催化剂,能显著减慢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固体表面积、光照、超声波等。

三、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定义:表示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影响因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 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 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只与反应本身和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表示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2. 平衡移动: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会向减弱变化的方向移动。

3. 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 压强: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水的离子积:表示纯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2. 酸碱性: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3.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界酸碱变化,维持pH值稳定的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2.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平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2.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安全: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 仪器使用:熟悉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以上是化学选修4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 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酸碱反应、沉淀反应3.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4.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分类与性质-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常见溶剂的性质和应用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氧化物、酸、碱的分类与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电化学行为- 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3.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碳的杂化与分子几何- 有机反应的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环烷烃与芳香烃的特点- 烃的来源与应用3.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胺与酰胺的特性4.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 保护基团的使用- 有机合成实例分析四、化学实验技能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热、冷却、萃取、蒸馏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 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3. 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实验报告的撰写以上是高二化学选修4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进行化学实验以及未来深入学习化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化学选修四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有机化学1. 有机官能团:烷烃、烯烃、炔烃、芳香化合物、醇、酚、醛、酮、羧酸、酯、胺等。

2. 碳杂原子及其官能团的性质:原子中的电子云不断重叠,形成共轭体系,导致碳杂原子官能团的共性特征。

3. 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稳定的芳香性质、还原性不如脂肪族化合物、赛北—雷诺特规则、苯代烃的活泼中心。

4. 烯烃的异构:烯烃具有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链枝异构、环异构等。

5. 醇的性质及合成:醇可以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体,可通过水合法、卤代烃氢化法、烯烃水化法等方法合成。

6. 酮和醛的性质及合成:酮和醛可通过氧化、还原、羰基化合物的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

7. 羧酸的酸碱性及合成:羧酸具有酸性,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合成羧酸的方法包括氧化法、酸加成法、羧酸的重复性切除法等。

8. 酯的性质及合成:酯是羧酸与醇缩合而成的产物,可以通过酸酐法、酯化法等合成。

9. 胺的性质及合成:胺可通过红氨基化法、胺的还原法、酰胺的水解法等方法合成。

二、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确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实验室常用试剂:酸、碱、盐、指示剂、络合剂等,用于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酸碱滴定及络合滴定等。

3. 分析化学的平衡理论: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络合滴定原理、酸碱滴定原理等。

4. 氧化还原滴定:包括物种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如还原滴定和氧化滴定。

5.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测定酸和碱之间的等值点,酸溶液滴定以碱标准溶液,碱溶液滴定以酸标准溶液。

6.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定性分析:如阳离子之间的沉淀反应和阴离子之间的鉴定反应。

7. 硬水与水质分析: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和镁盐,通过复合指示剂和络合剂来定量分析。

8.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来进行定量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8HO与NH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422③以H、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2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专业资料..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O(l) ΔH=-57.3kJ/mol2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量1.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热力学因素对平衡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4.化学反应的矛盾特性5.化学平衡常量的计算6.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7.实际化学系统中的平衡常量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3.原子价与氧化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反应5.电势差和标准电势6.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7.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业应用三、酸碱理论及其应用1.传统酸碱理论2.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3.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4.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电离度5.酸碱滴定的应用6.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四、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的概念2.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3.配位场理论4.五大分子组成的配合物5.配合物的应用五、有机材料和化学反应原理1.有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4.醇、酚和醛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5.酮、酸、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6.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六、基因工程1.基因的概念2.遗传密码的概念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4.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5.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无机化学中的材料科学1.玻璃2.电子材料3.电池材料4.金属材料5.生物材料八、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第一定律2.内能、焓和熵的概念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应用4.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5.广义力学的概念及应用。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理解。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平衡1.1 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3 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变化: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变化: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反应速率•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 = Δc/Δt,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性质、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2.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固体表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2.3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当反应速率大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反应速率小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难溶电解质与沉淀溶解平衡3.1 溶度积•溶度积Ksp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饱和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

•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3.2 沉淀溶解平衡•当Qc > Ksp时,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当Qc = Ksp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3.3 沉淀的转化•当两种难溶电解质溶液混合时,溶解度更小的电解质会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4. 酸碱平衡4.1 酸碱理论•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焓变反应热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反应热(1)焓(H):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之差。

焓变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①符号:用ΔH表示。

②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

③表示方法: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等于焓变,所以我们常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

(5)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反应热焓变含义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符号QΔH 单位kJ·mol-1kJ·mol-1与能量变化的关系Q>0,反应吸收热量Q<0,反应放出热量ΔH>0,反应吸收热量ΔH<0,反应放出热量二者的相互联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ΔH。

高中阶段二者通用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角度(微观角度)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所有键能之和)-(生成物所有键能之和)。

如图:1 mol H2分子和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H2(g)+Cl2(g)===2HCl(g)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862 kJ·mol-1-679 kJ·mol-1=183kJ·mol -1。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精选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精选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精选一、凝固物的定义及性质:凝固物是物质的一种固态形式,它的分子占据一定位置而不易流动或变形,是物质状态中分子各向同性、立方结构最紧密的形态,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凝固物有很多种,如金属、薄板、玻璃、水泥等都是凝固物。

凝固物具有诸多特性:1、可以物理性破碎:凝固物所占位置固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但凝固物在经过物理处理后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2、抗拉伸:力矩的加施可使对象变形,但抗拉伸的强度较大,凝固物在一定温度下不容易被拉伸;3、融点:凝固物有一个独特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内凝固物会发生物理变化,在用热能把凝固物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状态时为融点;4、冷凝:冷凝是指凝固物的溶解曲线:当温度降低时,溶剂的浓度会逐渐升高,有助于凝固物的聚集,使液体转变为固体;5、熔化:在温度升高时,凝固物的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减弱,使凝固物打开一定的空间,凝固物老失去固态。

二、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是分子、原子或者其它种类的物质单位构成的μ正三角形等分布形式,是凝固物中规则排列的一种固体。

晶体由一种或多种衍射单元(晶胞)组成,每个晶胞都充满了相同的分子或原子。

晶体由晶体,体心立方,六角柱晶体等多种形状组成,其分子表面几乎没有能够破坏平衡的外力,故它们通常具有晶界平衡,比表面反应和内溶异质性等优点,可作为非常理想的化学反应媒介。

三、凝固物熔融时的物理过程1、固有键断裂:凝固物处于固态时,它所拥有的固有键(离子键及分子键)在熔融时耗散,物质将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温度提升:将凝固物加热时,它的温度也会随之提升,从而使固体的各分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3、热势能量存储:凝固物在熔融时,热能使分子、原子间的操作消耗能量,同时也使分子、原子、电子和核拥有较多的自由热量,结果使凝固物融化;4、ニッケル共振:凝固物中部分分子、原子、电子和核存在共振状态,使得一些物质的化合物能够更快地消旋,从而提升扩增物质的熔融能力。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 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H2O(l) ΔH=-57。

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有着 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

(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 反应所释放或者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 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 Q 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 >0 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Q <0 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 可测出反应先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 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 =-C(T 2-T 1)式中 C 表示体系的热容, T 1 、T 2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时常测 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 H ,单 位为 kJ ·mol - 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 ΔH 表示。

(2)反应焓变 ΔH 与反应热 Q 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 则该反应 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Qp =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 >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 <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 H 2 (g)+O 2 (g)=H 2 O(l);ΔH(298K)=-285.8kJ · mol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会萃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 ΔH ,ΔH 的单位是 J· mol -1 或者 kJ ·mol -1,且 ΔH 后注明 反应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 Cu2++2e-→Cu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 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 -→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

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Δ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

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

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

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 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α(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分析】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2)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3)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

将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为(3)×2+(2)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ΔH=+19kJ/mol×2+(-47kJ/mol)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将(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ΔH=-25kJ/mol-(-3kJ/mol)整理得:FeO(s)+CO(s)=Fe(s)+CO2(g);ΔH=-11kJ/mol答案:FeO(s)+CO(s)=Fe(s)+CO2(g);ΔH=-11kJ/mol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