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名单

合集下载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名单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名单

南 弘 (Minami Hiroshi)
1932/03/02 - 1932/05
富山
政友会
64岁
1869 -
中川 健藏
1932/05/27 - 1936/09
新?
民政党
58岁
1875 -
后期武官总督时代
小林 跻造 (Kobayashi Seizo)
1915/05/01 - 1918/06
长野
陆军大将
62岁
1853 - 1932
明石 元二郎 (Akaishi Motojiro)
1918/06/06 - 1919/10
福冈
陆军中将
55岁
1864 - 1919/10/26
文官总督时代
田 健治郎 (Den Kenjiro)
列表
日治时期 台湾总督列表
总督
任期
出身地
军阶/政党
到任
生卒年
初期武官总督时代
桦山 资纪 (Kabayama Sukenori)
1895/05/10 - 1896/06
鹿儿岛
海军大将
58岁
1837 - 1933
桂 太郎 (Katsura Taro)
1896/06/02 - 1896/10
山口
陆军中将
49岁
1848/11 - 1913/01
乃木 希典 (Nogi Maresuke)
1896/10/14 - 1898/02
山口
陆军中将
47岁
1849/11 - 1912/09
儿玉 源太郎 (Kodama Kentarou)

历史上的今天——台北大空袭

历史上的今天——台北大空袭

历史上的今天——台北大空袭展开全文【历史上的今天】1945年5月31日,二次大战即将结束前,日据时期的台北市遭到美军的猛烈轰炸,当时的台湾总督府建物被炸弹击中,南侧半边严重损毁。

造成3000余人死亡。

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台湾的台北州遭受到最大规模的盟军空袭攻击。

二战结束后,1946年时为庆祝中华民国的总统蒋中正60大寿,便将此建筑更名为介寿馆,而馆前的道路则命名为介寿路,并开始著手整修,直至1948年底才恢复旧貌。

1949年12月7日,中华民国行政院迁台并搬入介寿馆。

1950年,介寿馆正式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府。

这栋建筑虽然经过整修,但其外观仍维持著后文艺复兴式的庄严和简洁。

建物最高处有五层楼,主体平面呈现卧「日」字型,正面宽约140米,侧面宽约85米,中央塔高60米,总占地为2100平;建物的中央塔、角塔、卫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之节奏和粗面砌筑基座与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的视觉效果。

整栋建筑布满了廊柱、山墙、拱廊及圆拱窗,堪称日据时期台湾的代表性建筑。

1945年5月31日,发生在台北市的惨重战事,史称「台北大空袭」。

1945年,二战末期,美军在太平洋战争采取跳岛战略,以减少伤亡并加速挺进日本,亦即攻占菲律宾群岛和冲绳岛,跳过台湾;不登陆攻占台湾,而是以轰炸机空袭台湾。

1945年5月31日,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第5航空队派出4支航空大队共117架B-24轰炸机进行空袭任务;以3架B-24为一编组,于当天上午10点到下午1点对台北实施无间断轰炸。

美军在台北空袭的作战目标,是针对旧台北城区(今台北市忠孝西路、中华路、爱国西路、中山南路围成的矩形区域)、城外的台湾步兵第一联队、炮兵第48队(两单位驻地均位于今中正纪念堂所在地)等军事单位,以及包含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在内,位于荣町、京町、文武町、书院町、明石町、旭町等地的主要总督府所辖官署建物等地。

根据统计,当天台北市共遭受了多达3800枚各式炸弹的轰炸。

日治时期的台湾

日治时期的台湾

市区改正后出现可供汽车行驶的宽敞道路, 整齐市容(台南大正道路,今中山路)
受降典礼
• 1945年10月25日同盟 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 降典礼于下午十字点 于台北公会堂(战后 改名为中山堂)举行,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 将陈仪以台湾省行政 长官的身分代表同盟 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受降,从末代台湾总 督安藤利吉手中接过 了降书。
• 除了总督与总务长官外,台湾总督府尚有 缜密的官僚体系,其辖下设有总督官房, 警务局,农务局,财务局,文教局,矿工 局,外事部及法务部。而除了行政机关外, 台湾总督府还设有功能型的所辖官署。
社会控制
• 三段警备制 保甲制度 警察制度 镇压抗日活动的法令
台湾民主国建立
• 1895年5月25日,台湾官民宣布成立台湾民 主国,推举巡抚唐景嵩为总统并向各国通 告建国宗旨。
铁道部
• 掌管台湾铁路的铁 道部成立于日治时 代的1899年11月8日, 成立之后,日治时 期的铁道建设迈入 积极开发期。在日 本治台将近50年的 期间中,最大的成 就莫过于1908年, 纵贯线全线贯通。
• 1928年,铁道部于台湾日日新报刊登的观 光地图,上面标明台湾铁路沿线各大站及 城镇位置,并注记台湾八景与十二名胜
• 日治时代台湾 自制日语电影 “莎勇之钟”, 李香兰主演
宗教感化
• 北投普济寺的日本建筑风格
台湾日治时期高等教育机构
• 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的校门
日治时期台,日籍儿童初等教育就学率比较
• 义务教育(初等教育)
三大“陋习改正”
• 日治初期,台湾总督府认为台湾三大陋习 分别为吸食鸦片,缠足与辫发
• 裕仁皇太子在1923年 维普灚慭台湾,照片 摄于高雄驿前 日本治台的第二时期, 自西来庵事件(又称 噍叭哖事件或玉井事 件,发生于今台南市 玉井区)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六章,日据时期的台湾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六章,日据时期的台湾

二、民族抵抗的社会运动
台湾 同化 会
议会设 置请愿 活动
台湾 文化 协会l0月27日,台中埔里雾社地区泰雅族的迈 勃、钵仔仑等社人民在首领摩那·罗达奥的率领 下,袭击警察驻在所,杀死日人134名,夺取枪支 180支。日本殖民者立即调集大批军队和警察前来 镇压,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山地人不但善用天险 的地理防御作战,且战术高超又很勇敢,尤其那 种不屈不挠与日军抗战到底的精神,更使日军感 到无比的惊骇。在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他们 且战且退,顽强抵抗。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使用 毒气弹进行轰炸。12月8月,起义扫于失败。事后 统计表明,参加雾社起义的泰雅族同胞l236人中, 战死或自杀者达644人,被捕564人,而这564人中, 又因日本殖民者恶毒桃唆与雾社居民有仇隙的陶 渣部落发动突然劫杀,仅剩298人,雾社地区泰驻 族人几乎濒于灭绝。
皇民化运动核心内容是破坏中华文化,灌输大和文化及 “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首先,强制普及日语, 不准使用汉语和地方方言,否则处以罚款。据台湾总督府 统计,1937年日语普及率为37.8%,1940年为51%, 1944年则为71%。其次,生活方式强制日本化。在全岛大 力推行神社崇拜,民间供奉的神明集中焚毁,不许奉祀。 台湾人世代相传的祖先崇拜被伊势大神宫的大麻奉祀取代, 传统的中元、春节亦遭禁止,家庭中更要设置日式风吕 (澡盆)、榻榻米等。同时,迫使台湾人改用日式姓名,试 图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皇民意识”,从而达成日本 化。再次,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在学校,强迫接受日本国 民训练,丑化中国,抹灭学生的故国观念,提倡敬仰天皇, 了解“皇国对东亚及世界之使命”,以期树立“忠君爱国” 观;培养凶猛、好胜、服从、勇敢的日本式国民性格。
第六章 日据时期的台湾
一、殖民统治机构与法律体系

第五讲 日治时期的台湾

第五讲  日治时期的台湾
察机关
1895年始在台湾设警察。到1898年时人数增至 3375人,始终以日人为主体,1907年始录用台 湾人,但人数较少。
职能:“一切政务皆由警察官施行,协助处理 地方厅政务支厅长以下的官吏多为警察官;特 别事物为保甲,鸦片户口、刑决、收官、卫生、 税揖等的处理。
在台湾,民警比例为547:1;日本为1228:1; 朝鲜为919:1(1922年的统计数据),1902年, 警察费为当时民政费的44.8%。
(3)人力管制
主要为解决台湾在战时对技术人员和熟练 工人的奇缺状况,并适用战争需要。但在 实行中却并不重技术教育而重精神教育, 以培养台湾人的“日本人格”。
(4)战时经济统制的阶段及成效
①1931——1935年,1934年日月潭水电厂竣工, 促进了耗电巨大的炼铝,炼钢,化工工业的发展, 改变了以前单一制糖业的格局。农业方面发展多 种作物种植,如棉花,麻类,咖啡,可可等,单 一农业产品格局打破。
– 保甲制度
1898年8月,总督府颁发保甲条例,1903年5月, 制定保甲条例实施细则,全岛居民以十户为一 甲,十甲为一保,保甲内居民负有连带责任。 保甲须成立壮丁团,负责防范“匪徒”及各种 家害。接受警察官的指挥。这条例成为日本殖 民者控制人民的基本条规。
此后,保甲组织从警察辅助机关转为一般行政 辅助机关。
1907年实施三一法,与六三法无本质区别,只不 过增加了一条:台湾总督发布的律令不得违反在 台湾施行的日本法律和赦令。从此,台湾总督集 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实施专制独裁统 治。
1921年颁布法律第三号,(简称法三号),目的 在于消除台湾特性,同化台湾,使之成为日本帝 国真正的领土和臣民。对总督权力予以一定限制, 即只有在台湾地方需要而日本国内法律尚无明确 规定时,总督才拥有律令权,同时扩大总督府评 议会规模。但其专制权力未变。

台湾光复

台湾光复

历史评价
国台办:“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 的伟大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 同体。”
台湾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光复后,台湾人终于不用再当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二等公民,我们终于又做回祖 国的子民!我认为,这是台湾光复最大的意义。”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再次侵逼,中国再次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 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 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 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 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大陆发行纪念台湾光复回归纪念币(2张)10时鸣炮,典礼开始。陈仪即席宣布受降书:“台湾日军业于中华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在南京投降,本官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转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之命令,为台湾受降主官。 兹以第一号命令交与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口将军受领。希即遵照办理。”宣布完毕,是项命 令及受领证交参谋长柯远芬转交安藤利吉。安藤利吉在受领证上签署后,日方代表谏山春树向受降主官呈递降书。 经审阅无误后,日方代表退席。投降签字典礼完毕,陈仪即席广播,正式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 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五十年的历史到此结束。

日治时期台湾五大家族与近代新台湾五大家族

日治时期台湾五大家族与近代新台湾五大家族

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與近付新台灣五大家族李敏華一、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台灣五大家族在傳統上,是指台灣自日治時期一直到戰後時期,地方上最具政經影響力的五大家族,由北至南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經濟發展成就,蜚譽國內外,因而許多人以「奇蹟」來形容。

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最早應可溯自晚清,台灣的製茶、樟腦、蔗糖等,即已具有發展的雛形,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即順應此潮流,因而造就了富豪世家的地位,高雄陳家也搭上了這班車,隨後在日治時付更加以發揚光大。

其中以板橋林家發跡最早,自18世紀末的清乾隆晚期即迅速興旺;高雄陳家與霧峰林家次之,約發跡於清治時期的19世紀中後期;至於基隆顏家與鹿港辜家發跡最晚,是進入日治時期後倚仗日本勢力而發展出來的家族,顏家隨著礦業的興貣,辜家則以政商角色脫穎而出。

(一)基隆顏家(基隆顏雲年家)基隆顏家是台灣五大知名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北台灣的基隆地區,故被稱為「基隆顏家」。

基隆顏家在台灣日治時期以開採金礦、煤礦貣家,被稱為「炭王金霸」,成為台灣的富商巨賈。

基隆顏家的祖先,根據日本方面的資料《台灣之官民》(橋本白水著,南國出版協會,大正八年出版)記載,是唐朝的書法大家顏真卿。

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遷台的顏浩妥,在大肚溪開採石材,大饑荒時返回福建。

嘉慶年間,顏浩妥又帶兒子顏玉蘭、顏玉賤再度赴台,在台中港從事漁業。

顏玉蘭的兒子顏鬥猛於1847年在八堵購地開墾,成為顏家的發祥地。

居住在當地的顏家目睹當時基隆港的興盛,預測隨著海運以及各種產業的發展,作為燃料和原動力的石炭(煤)的需求市場勢必擴大,而煤礦採掘事業之趨於重要指日可待,所以積極開發各地的煤礦。

顏鬥猛有三個兒子:顏正選、顏尋芳、顏正春,顏尋芳率領族人開採四腳亭煤礦。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顏家煤礦被日本當局徵收,臺灣煤礦業被日商藤田組掌握。

日本領台之初,臺灣總督府於明治29年(1896)9月,頒佈實施「臺灣礦業規則」,准許一般人民申請開採。

台湾省的历史和现状

台湾省的历史和现状

台湾省的历史和现状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

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

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

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

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

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

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

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

起义军众达十数万。

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

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1849.12.25~1912.9.13),日本军事人物,陆军大将,善写汉诗,持身严谨,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

因日俄战争攻克旅顺口成名,在二战前被多数日本人奉为“军神”。

现代的日本史学界对其武功,特别是在日俄战争旅顺战役中的战役指挥,大多持否定态度。

有些更激进的如司马辽太郎干脆就给他戴上一个愚将的称呼,战前对乃木的肯定和吹嘘,实则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为神话而已。

然而有部分日本学者仍对其持正面评价,并不遗余力的为其“正名"。

丢军旗的联队长乃木希典出生于日本东京。

系长州藩士乃木希次第三子,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学忠君思想,作为跻身长川藩陆军高级将领的乃木希典,其指挥作战只能以古典或陈旧来形容。

日本在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年)开始实施效忠天皇“亲兵制度”,组建中央统帅的直辖部队,从萨摩藩(鹿儿岛)、长州藩(山口县)、土佐藩(高知县)三处征集将兵,以藩兵身份遴选为天皇“亲兵”。

1877年在镇压西乡隆盛反叛的西南战争中,身为第十四联队少佐联队长的乃木率军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敌击溃,大部被歼,联队军旗都被叛军夺走,当时日本军方对部队官兵已开始采取军国教育了,认为军旗是部队的象征,是生命和荣誉的标识,是万万不能丢的。

乃木作为联队长在战场上丢掉了联队旗,觉得无颜活着,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扬言要自杀殉旗殉天皇,后被好友儿玉源太郎和山县有朋劝阻。

申请天皇赦免,因为自责的乃木染上酒瘾,经常借酒消愁。

1885年升为少将;1886年赴欧洲留学,受到很大的震撼。

原以为发达的德国一定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没想到,德国人那么淳朴,那么内敛,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样的珍重。

回国以后,他马上给军部呈上了一个“肃军意见书”,意思就是要按照德国陆军的方式整顿军队。

讲究军人的风纪和精神面貌,从外表开始强调一个军人的气质和风貌。

比如强调一个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军装,要干干净净一丝不苟。

他的酒瘾也戒掉了,变成一个极为自律的人[3],两年后任近卫军步兵第二旅团长。

二战结束后,末代台湾总督、日本人安藤利吉最终到哪里去了

二战结束后,末代台湾总督、日本人安藤利吉最终到哪里去了

提到日本二战时期的战犯,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当然,在战后,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也没能逃脱正义的审判,或被绞死,或被判处了徒刑。

其中有一个战犯分子,虽然只是被列入乙级战犯的行列,但他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丝毫不逊于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他就是日本最后一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

(安藤利吉旧照)安藤利吉,1884年出生于日本宫城。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前往英国留学。

他从一个步兵联队长起步,历任步兵师团参谋长、旅团长、陆军教育总监等职。

1932年晋升为陆军少将,4年后再次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安藤利吉被任命为日军驻台湾总司令。

3年后他的军衔进一步提升,被授予陆军大将。

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安藤利吉急不可耐地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他先是参加了徐州会战,而后进攻广州,侵占了海南岛、汕头和深圳等地。

在1939年的桂南战役中,他又率部先后攻占南宁、高峰隘、昆仑关、龙州等地。

在昆仑关战役中,安藤利吉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其部被歼灭5000多人。

1941年开始,安藤利吉被日本军部调往台湾,任职司令长官兼台湾总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安藤利吉向盟军投降。

1946年4月19日,安藤利吉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自杀身亡,成为在二战后自杀身亡的侵华日军最高将领。

那么,安藤利吉为何要自杀?他被捕前究竟还做过哪些垂死挣扎呢?安藤利吉之所以选择自杀,有两个原因。

(麦克阿瑟旧照)第一个原因,安藤利吉是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亲自下令抓捕的。

麦克阿瑟为何对安藤利吉“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在1945年1月,美国从塞班岛派遣飞机,对在台日军发起了猛烈轰炸,日军则利用高射炮予以还击。

美军飞机不幸被击中了十多架,飞行员弃机跳伞。

此时的安藤利吉,竟然不顾国际道义,丧心病狂地下令对还在空中滑行的飞行员疯狂射击,当场打死数人。

台湾第一任文官总督 ~

台湾第一任文官总督 ~

田健治郎~任內政績
「內地延長主義」為施政方針,標榜「內台
融合」、「一視同仁」。 重大改革: 五州二廳 修建嘉南大圳 以「法三號」取代「三一法」 日台共學制度、台日通婚制 修建嘉南大圳


廢止笞刑
笞刑:古代五刑之一。以竹板或小荊條抽打背部或 臀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為五等。後亦以小竹板 子折責。或稱為笞責。
台灣第一任文官總督 ~
田健治郎
田健治郎~基本資料
出生於1855年,1930年去世。
田健治郎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歷任眾議員、
貴族院議員、遞相等。 1919年10月29日成為台灣第一任文官總督。 1895年日本成立台灣事務局,田健治郎為遞 信省通信局長。 1923年辭總督職,轉任日本農商務大臣兼司 法大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田健治郎~名人佚事
田健治郎上任時,在記者會上向台灣人說:「我姓 田,百家姓裡面也有,所以我和台灣人都是一家人, 對於台灣人的處境我非常了解、非常同情。」許多 耳根輕的台灣人,聽了他這一席話,感動不已,互 相走告說:「田總督人真好,他說他和我們一樣, 都是自己人。」 這位號稱同情台灣人處境的田健治郎,在日本帝國 議會席上討論六三法的存廢問題時,卻肯定說: 「就目下台灣人之實際情形看來,台灣還沒達到廢 除六三法的階段。」讓人不勝唏噓。

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

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

日本统治时期,规定山泽地带的治安由军队及宪兵负责;村落的治安,由警察担当;山泽和村落之间,则由宪兵和警察共同戒备。

这是一部由军队、宪兵、警察三者协力镇压统治台湾人民的殖民法。

在日据时期,台湾民间吓唬孩儿有一句惯语:“大人来啦!”所谓“大人”就是指当时的日本警察。

1896年,第一批日本警察到台。

自此以后,以日本警察为主体的警察,成为伸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鬼魇,是直接屠杀台湾中国人的刽子手。

日本警察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台湾成为名符其实的警察社会。

以1902年为例,全台设有10个厅警察课、97个支厅、992个派出所,以后最多时各类警察机构达到1500余处,警察18000余人。

在台湾的经济发达地区,每隔2、3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

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可以说是日本警察的世界,在警察法西斯式的管制下,中国人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

皇民化时期(1937之后):取销报纸中的汉文栏废止学校中的汉文课改日本姓名穿日和服改用阳历禁止台湾传统戏曲不能拜台湾神明要拜日本神道教还要求撤去正厅牌位禁止祖先崇拜台湾丰富的物产也成为日本掠夺的目标。

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台湾的制糖业更是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

殖民当局规定,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当地日本控制的制糖会社,台湾蔗农成为日本糖业资本家的奴隶,每斤糖的价格从1921年的11.6钱,下降到1937年3.2钱;每年90%以上的台湾糖输入日本。

因此人们说:“一部台湾糖业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

”台湾糖的命运成为日本殖民掠夺下,台湾农业、工业、加工业的缩影。

在日本殖民者的眼里,台湾的即是日本的,必须无偿提供。

就在“七七事变”前后,日本总督府下达了撤销全台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的命令,同时颁布相应的惩罚措施,强迫台湾民众学习、使用日语。

在“七七事变”前后,台湾花莲厅发布训令,规定公务场合如果不用日语者立即解职。

在台湾许多地区,规定不学日语者征收过怠金。

各种苛刻的惩罚禁令数不胜数,甚至如果买车票时听不懂日语,得到的回答是:“你不是皇民,买票要到后边去。

台湾总督府户口、国势调查与台湾客家

台湾总督府户口、国势调查与台湾客家
三 十八 年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 查 。十年后 的大 正 四年 ( 1 9 1 5 ),第 二次 临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付
上 述人 口与 国势调 查从 数据 上勾 勒 出了
昔 日大 日本帝 国的轮廓 ,而 率先 在 台湾 实施
的第 一 次和第 二 次临时 人 口调查 ,则为 此 后 日本 “ 内地 ”及 “ 外地 ” 的相 关 调查积 累 了 经验并提供 了基本框架 。 相对 于帝 国末 期 的 “ 内地 ”调查未 及完
势调 查 。其 中 ,第 一次 国势调查 称为 “ 大 国
势调 查 ” ,即详细 调查 ,大 国势 调查 后五 年
所进 行 的是简 易 国势调 查 ,即简 单调 查 ,此
台湾客家的结构性矛盾 。


台湾 户 口、 国势调 查 与 E t 本
后 五年进 行 的复 为大 国势调 查 ,如此 ,每 隔
第 1 2册 户 口调 查用 语 ( 土语. 广 东语 ) 第 l 3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概 览表 【 上】 第 1 4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概 览表 【 下】 第 l 5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集 计 原表 ( 全 岛之 部 ) 【 上】 第 1 6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集 计 原表 ( 全 岛之 部 ) 【 中】 第 l 7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集 计 原表 ( 全 岛之 部 ) 【 下】 第 l 8册 大 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 台湾 户 口调查 集 计 原表 ( 地方 之 部 ) 【 上】 第 l 9册 大正 4年第 二 次 临 时台湾 户 口调 查集 计 原表 ( 地 方之 部 ) 【 中】

1895年,割让给日本的台湾

1895年,割让给日本的台湾

1895年,割让给日本的台湾2018-09-11 03:33:36
1895年4月17日,清庭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5月29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遭台湾军民的抗击。

6月1日,清政府的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人签订《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

6月3日,日本陆海军向
基隆发起进攻,基隆失陷。

6月7日,日军进入台北城。

6月17日,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举行始政仪式,正式建立起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9月16日,日军成立“南进司令部”,调集4万大军,海陆并进,向台湾南部进犯。

至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至此台湾全岛沦陷。

二战日本陆军全部军司令部简介

二战日本陆军全部军司令部简介

二战日本陆军全部军司令部简介第1军:1937年8月26日组建,日军大本营为扩大华北作战决定组建华北方面军及下属第1、第2军,原中国驻屯军司令任第1军司令。

日军攻陷山西后驻太原统辖山西部队,1941年4月指挥中条山作战。

历任军司令香月清司、梅津美治郎(1938.5)、筱冢义男(1939.9)、岩松义雄(1941.6)、吉本贞一(1942.8)、澄田赉四郎(1944.11)。

第2军(Ⅰ):1937年8月31日组建于天津,隶属华北方面军,参加攻占济南,1938年指挥徐州作战,7月调华中派遣军,武汉会战期间指挥北路部队。

12月8日调回日本后撤销,原属部队改隶第11军。

军司令西尾寿造、东久弥宫稔彦王(1938.4)。

第2军(Ⅱ):1942年7月在本土重建,派往西部新几内亚指挥第5师团等,驻北海岸马诺夸里,后移驻西里伯斯岛,历任司令上月良夫、七田一郎(1943.5)、丰岛房太郎(1943.10)。

1943年11月编入第2方面军,1945年6月直属南方军。

第3军:1938年1月在关东军编成,1942年7月隶属第1方面军,驻延吉,担任东部防卫,历任司令山田乙三、多田骏(1938.12)、尾高龟藏(1939.9)、河边正三(1941.3)、内山英太郎(1942.8)、根本博(1944.2)、村上启作(1944.11)。

第4军:1938年7月编成,直属关东军,驻齐齐哈尔,远东战役发起后移至哈尔滨,担任北部防卫,历任司令中岛今朝吾、后宫淳(1939.8)、鹫津鈆平(1940.9)、横山勇(1940.10)、草场辰巳(1942.12)、西原贯治(1944.2)、上村干男(1945.3)。

第5军(Ⅰ):1937年12月7日在台湾组建,由台湾军司令古庄干郎兼任,预定用于华南作战,因计划变更于次年2月15日撤销。

第5军(Ⅱ):1939年5月19日在关东军序列另组建,驻掖河,后隶属于第1方面军,担任东部防卫,历任司令土肥原贤二、波田重一(1940.9)、饭村穰(1941.10)、上村利道(1943.10)、清水规矩(1944.6)。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台湾地区“五州三厅”行政区划一览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台湾地区“五州三厅”行政区划一览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台湾地区“五州三厅”行政区划一览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台湾地区“五州三厅”行政区划一览:一、台北州,首府为台北市,1940年时面积为4594平方公里,人口为114万人,辖3市(台北市、基隆市与宜兰市)、9郡(七星郡、新庄郡、海山郡、文山郡、淡水郡、基隆郡、宜兰郡、罗东郡与苏澳郡)、12街、25庄以及61个蕃地内蕃社。

二、新竹州,首府为新竹市,1940年时面积为4570平方公里,人口为78.3万人,辖1市(新竹市)、8郡(新竹郡、中坜郡、桃园郡、大溪郡、竹东郡、竹南郡、苗栗郡与大湖郡)、11街、29庄以及92个蕃地内蕃社。

三、台中州,首府为台中市,1940年时面积为7382平方公里,人口为130.3万人,辖2市(台中市与彰化市)、11郡(大屯郡、丰原郡、大甲郡、东势郡、彰化郡、员林郡、北斗郡、南投郡、竹山郡、能高郡、新高郡)、19街、39庄以及80个蕃地内蕃社。

四、台南州,首府为台南市,1940年时面积为5421平方公里,人口为148.7万人,辖2市(台南市与嘉义市)、10郡(新丰郡、新化郡、曾文郡、北门郡、新营郡、嘉义郡、斗六郡、虎尾郡、北港郡与东石郡)、15街、50庄以及17个蕃地内蕃社。

五、高雄州,首府为高雄市,1940年时面积为5721平方公里,人口为85.7万人,辖2市(高雄市与屏东市)、7郡(冈山郡、凤山郡、旗山郡、屏东郡、潮州郡、东港郡与恒春郡)、7街、34庄以及114个蕃地内蕃社。

六、花莲港厅,首府为花莲港市,1940年时面积为4628平方公里,人口为14.7万人,辖1市(花莲港市)、3郡(花莲郡、凤林郡与玉里郡)、2街、6庄以及80个蕃地内蕃社。

七、台东厅,1940年时面积为3515平方公里,人口为8.6万人,辖3郡(台东郡、关山郡与新港郡)、1街、9庄以及127个蕃地内蕃社。

八、澎湖厅,首府为马公支厅,1940年时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人口为6.4万人,辖2支厅(马公支厅与望安支厅)、1街、5庄。

1914年,日军“台湾总督府”发动太鲁阁战争

1914年,日军“台湾总督府”发动太鲁阁战争

1914年,日军“台湾总督府”发动太鲁阁战争
1914年,“台湾总督府”发动太鲁阁战争时,留下的一张老照片,当时的日军把这些手无寸铁的太鲁阁族居民,全部集中在一片空地上,等待他们的是被屠杀的命运。

从照片中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孤伶的孩子坐在被捆绑倒地的男子身旁,一脸惊魂的样子让人心疼,此时此刻,由于他旁边没有母亲的陪伴,显得非常不知所措,我们也不知道孩子母亲是什么命运,但躺在地上的男子应该是他的父亲,孩子无助地坐在被捆绑倒地的父亲身旁,手里捧着一颗头颅,让人气愤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田 嘉吉 (Uchida kaki)
1923/09/06 - 1924/09
东京
政友会
58岁
1866 - 1933
伊? 多喜男 (Izawa Takio)
1924/09/01 - 1926/07
长野
宪政会
56岁
1869 - 1949
上山 满之进 (Kamiyama Mitsunoshi
明石 元二郎 (Akaishi Motojiro)
1918/06/06 - 1919/10
福冈
陆军中将
55岁
1864 - 1919/10/26
文官总督时代
田 健治郎 (Den Kenjiro)
1919/10/29 - 1923/09
兵库
政友会
65岁
1855 - 1930
伊泽多喜男:1924年9月1日 ? 1926年7月
上山满之进:1926年7月16日 ? 1928年6月
川村竹治:1928年6月15日 ? 1929年7月
石冢英藏:1929年7月30日 ? 1931年1月
太田政弘:1931年1月16日 ? 1932年3月
南弘:1932年3月2日 ? 1932年5月
中川健藏:1932年5月27日 ? 1936年9月
后期武官总督时代
小林跻造:1936年9月2日 ? 1940年11月
长谷川清:1940年11月27日 ? 1944年12月
安藤利吉:1944年12月30日 ? 1945年10月
列表
日治时期 台湾总督列表
总督
任期
出身地
佐久间左马太:1906年4月11日 ? 1915年5月
安东贞美:1915年4月30日 ? 1918年6月
明石元二郎:1918年6月6日 ? 1919年10月26日(殁)
文官总督时代
田健治郎:1919年10月29日 ? 1923年9月
内田嘉吉:1923年9月6日 ? 1924年9月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名单
发布时间:2005-03-18 点击次数:1275 作者:
台湾总督是指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时,由日本所指派的总督。大清帝国因为甲午战争战败, 在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日本放弃对台统治,台湾日治时期结束。在1895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当中,日本共派任了19个总督,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代:“前期武官总督”、“文官总督时代”、以及“后期武官总督”。
虽然台湾在1945年10月25日举行受降典礼,但台湾总督府的官制至1946年5月31日方正式废止。
前期武官总督时代
桦山资纪:1895年5月10日 ? 1896年6月
桂太郎:1896年6月2日 ? 1896年10月
乃木希典:1896年10月14日 ? 1898年2月
儿玉源太郎:1898年2月26日 ? 1906年4月
1848/11 - 1913/01
乃木 希典 (Nogi Maresuke)
1896/10/14 - 1898/02
山口
陆军中将
47岁
1849/11 - 1912/09
儿玉 源太郎 (Kodama Kentarou)
1898/02/26 - 1906/04
山口
陆军中将
47岁
1871 - 1955
石冢 英藏 (Yishiduka Eizou)
1929/07/30 - 1931/01
福岛
民政党
64岁
1866 - 1942
太田 政弘
1931/01/16 - 1932/03
山形
民政党
61岁
1871 -
南 弘 (Minami Hiroshi)
1932/03/02 - 1932/05
富山
政友会
64岁
1869 -
中川 健藏
1932/05/27 - 1936/09
新?
民政党
58岁
1875 -
后期武官总督时代
小林 跻造 (Kobayashi Seizo)
1936/09/02 - 1940/11
广岛
预役海军大将
60岁
1877 - 1962
长谷川 清 (Hasegawa Kiyoshi)
1852/02 - 1906/07
佐久间 左马太 (Sakuma Samata)
1906/04/11 - 1915/04
山口
陆军大将
62岁
1844 - 1915
安东 贞美 (Ando Sadayoshi)
1915/05/01 - 1918/06
长野
陆军大将
62岁
1853 - 1932
1940/11/27 - 1944/12
福井
海军大将
57岁
1883 - 1970
安藤 利吉 (Ando Rikichi)
1944/12/30 - 1945/10
宫城
陆军大将
60岁
18
1926/07/16 - 1928/06
山口
宪政会
58岁
1869 - 1938
川村 竹治 (Kawamura Takeji)
1928/06/15 - 1929/07
秋田
政友会
58岁
军阶/政党
到任
生卒年
初期武官总督时代
桦山 资纪 (Kabayama Sukenori)
1895/05/10 - 1896/06
鹿儿岛
海军大将
58岁
1837 - 1933
桂 太郎 (Katsura Taro)
1896/06/02 - 1896/10
山口
陆军中将
4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