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第八章 台湾日据时期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台湾日据时期文学
一、焦点问题
◆台湾日据时期文学创作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如何看待日据时期文学在台湾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意义?
二、背景材料
1.台湾新文学的发生
◆基本主题:
•暴露日本殖民统治的罪恶,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个性解放、追求人的自由(与大陆新文学相似)
◆“孤儿意识”:
•游子感,浓厚的悲怆色彩
2.二十年代主要作家作品
(1)张我军
•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
•引发新旧文学论战
•《乱都之恋》:台湾第一部新诗集
(2)其他
•杨云萍《光临》、《黄昏的蔗园》
•杨守愚《凶年不免于死亡》
•虚谷《无处申冤》
•杨华《薄命》
3. 三十年代主要作家作品
(1)小说
•杨逵《送报夫》
•吕赫若《牛车》
•龙瑛宗《植有木瓜树的小屋》
(2)诗歌
•王白渊《荆棘之道》
4. 新文学主要刊物
(1)《台湾文艺》
1934年,“台湾文艺联盟”
(2)《台湾新文学》
1935年,杨逵、叶陶
三、文本分析
1. 赖和《一杆“秤仔”》
•无辜平民遭日警迫害
•深切同情台湾民众,无情揭露和批判日本殖民者及其走狗 赖和——“台湾的鲁迅”
•现实主义的文化批判精神
《斗闹热》、《蛇先生》
•恋乡土,风格稚拙朴讷
•引入方言俚语,展现出地域特色
2.杨逵《送报夫》
•台湾农家青年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立志寻求解放
•受左翼文学思潮影响,具有阶级革命意味。
•号召全世界的被压迫者共同奋斗
◆杨逵
•《模范村》
•作品的象征意味
《鹅妈妈出嫁》
《泥人形》
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表现知识人精神疏离的过程
•展现台湾民众普遍存在的“孤儿意识”,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与重建
•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以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时空转换为经纬来构架故事
◆吴浊流
•表现男女知识青年的现实遭际
《水月》、《泥沼中的金鲤鱼》
•反映民族意识,反抗“皇民运动”
《陈大人》、《糖扦仔》、《先生妈》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统一
四、思考与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台湾日据时期文学中的代表作品?请简要分析。
◆台湾日据时期文学与大陆新文学有何异同?
从《亚细亚的孤儿》谈谈该时期文学的“孤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