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思考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

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1)“闲书”问题: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二、做采访准备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中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1.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1.4 教学步骤(1) 展示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想法。

(3) 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小苗的成长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小苗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苗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成长过程。

2.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小苗的成长过程。

2.4 教学步骤(1) 展示小苗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苗成长的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大树的壮丽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树的欣赏和理解。

(3) 总结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第四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4.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编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编写对话,讨论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小苗和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苗与大树关系的理解和想法。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5.3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5.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想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程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学会面对。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课件或图书。

2. 学生用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教学卡片(小苗、大树、阳光、雨露等)。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以自然为主题,可放置一些植物、图片等。

2. 学生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小苗和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b. 学生分享对小苗和大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认识。

2. 自主阅读:a. 学生自主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3. 集体讨论: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讨论小苗和大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4. 深入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小苗代表自己,大树代表父母或老师等。

b.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学会面对。

5. 总结提升:a. 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学生绘制一幅以“我与大树共成长”为主题的手抄报。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观察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填写评价表。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2. 课程年级:一年级3.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展示一颗小苗和一棵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阅读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对话中的语气和表情。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苗,你会和大树说什么?2.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谁能告诉我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对话?”(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4)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对话创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复述课文,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小苗和大树的对话》2. 图片:小苗和大树的图片3. 角色扮演道具:小苗和大树的玩偶五、教学建议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适当添加个人理解。

3. 在对话创作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指导。

4. 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类似的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颗植物,如花朵、草丛等,模仿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创作一段植物之间的对话。

2. 展示环节:每组选代表进行对话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对话小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1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5篇】2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篇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

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的无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二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小苗与竹林的对话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字词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住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活动。

学习重点:抓住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综合解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情形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身为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二、做采访准备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须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体会。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人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工具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放手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考虑一下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就读路上才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概括说出季老先生和“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

3、能组织语言用一段话语说出自己对读书的感受学习重点: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

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吸引人,怎么吸引你们了。

生: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

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

师(出示课文插图)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师:他们在1999年8月21日北京大学季羡林家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

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画,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

(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出示课件)水浒传、绿林好汉、嗯、三侠五义、彭公案二、自主学习,交流概括见解(一)静心自主学习师:全文就围绕读书的话题展开真诚的对话。

在对话中对读书都有自己的见解。

分别是怎样的见解呢?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

.学生静静读书10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二)引导交流概括1、-突破难点----关于读闲书师:我们交流交流。

生: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应该多读一点闲书。

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

师:我们继续补充。

为什么主张看闲书呢?生:因为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

师:季羡林爷爷的见解容易明白,那苗苗的见解呢?生:喜欢读闲书,也认为多读课外书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2、其他观点生:苗苗说自己偏科,只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等。

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喜欢语文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喜欢语文是不够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包括访季羡林(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宗江、访靳尚谊、访曹文轩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思考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

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1)“闲书”问题: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2023最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多少人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如同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之后,感受很深的就是这点。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针对目前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症状,本文是一篇有教育性的课文。

我在教学本课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质疑铺垫,读中理解:学生熟读课文后质疑,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书”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相应的进行指导。

学生在质疑中抓住重点并理解了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感受: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作者认为“书”是自己的“朋友”“家”,学生体会后畅谈感受激发读书的欲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

读书实际,想一想自己是怎样读书的,效果如何。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提到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

这点效果很好。

3、落实小练笔,深化主题:根据课堂中的畅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读书方法写出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鼓励学生可有自己尝试的读书方法,也可采用作者的读书方法,总之,要在读书中寻求到乐趣。

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1、教学中感到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朗读指导不到位。

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精选8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包括访季羡林(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宗江、访靳尚谊、访曹文轩等。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1【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二、做采访准备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和小苗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表达感情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大树和小苗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表达感情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树和小苗的生长过程。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表达能力。

3.3 情感教育法: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环境准备:设置一个充满大自然氛围的教室,如在教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出大树和小苗的生长过程。

5.2 讲授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讲解大树和小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大自然中的大树和小苗,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4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大树和小苗相互帮助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对大树和小苗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程度。

6.2 学生反馈: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大树与小苗之间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大树与小苗的对话,感悟其中的道理。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准备故事课件、讨论卡片等教学材料。

4.2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场地。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导入新课。

5.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5.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大树与小苗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4 分享感悟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5 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感受大树对小苗的关爱与指导。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体会大树对小苗的关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小苗和大树的道具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苗和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故事背景。

(二)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

3.教师提问:小苗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什么?(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假如你是小苗,你会怎么回应大树的建议?假如你是大树,你会给小苗提出哪些成长建议?3.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让其他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保护环境重要吗?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故事,编写一篇关于小苗和大树的日记。

2.画一幅小苗和大树对话的画,展示给大家。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体会大树对小苗的关爱。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小苗,当大树告诉你们“要挺直腰杆,勇敢面对风雨”,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A:我会想,大树说得对,我要像大树一样坚强。

教师:很好,那如果大树说“不要焦急,慢慢吸收养分,你会长得更快”,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学生B:我会觉得大树很懂我,它让我不要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小苗的角色,体会到大树的建议不仅是关爱,也是成长的智慧。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觉自身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最新6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内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新教材五班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同学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知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同学。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公正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打开了渐渐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育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但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学情分析】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多而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艰深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同学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1、认得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紧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阅读是同学个体化行为,所以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略读课中老师更应放手一些,要借助阅读提示,围绕课文重难点,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让同学在自由读中积极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理解课文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获得自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谈谈自身最爱好的作家。

2、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知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相互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2.3. 认识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齐读教学目标。

师:目标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目标清楚了,请同学们接读课文。

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举手纠正。

1.2. 生接读课文,师板书易错字,指名后进生读。

检测:指名读易错字。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三、师:课文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一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指谁和谁的对话?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2.季羡林老先生对读书有什么建议?、生自学。

、交流1. 苗苗与季羡林老先生的对话。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道路上刚刚起1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先生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2. 季老先生对读书的建议:多看闲书。

要三贯通。

多背古诗文。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

、交流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

师小结一般的访谈录都要在前面标明时间、地点、采访对象。

五.当堂训练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多看闲书做到三贯通多背古诗文教学反思: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3篇)【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⑴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课前准备: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

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交流预设:㈠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⑴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⑵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⑶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㈡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⑴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⑵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㈢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读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

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①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②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③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多看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一、书虫第一关读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二、书虫第二关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1、书虫鉴定会: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四、书虫第四关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五、书虫第五关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六、作业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

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

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