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
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2.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eq \f(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eq \f(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eq \f(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变动
货币主义
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量→物价→国民收入
货币存量
稳定经济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与物价的关系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
1、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2、经济要适度增长, 3、国际收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平衡。
*
*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1
利息率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
货币政策应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制止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3
*
*
(四)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目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目标
凯恩斯主义
利率
调节货币量
*
*
四、财政政策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在支出方面的局限性 人们把转移支付用于储蓄 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人们的反对 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企业在政府增加了税收后会提价 减税后人们把剩余的钱用于储蓄 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时间滞差的限制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宏观经济政策

(三)财政预算平衡原则
❖ 压缩或增加财政收支必然会涉及财政预算平衡问题, 财政预算原则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财政政策的内在要 求。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
❖ 1、年度平衡预算
❖ 2、周期平衡预算
❖ 3、功能性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购买增加会使 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 对消费或投资则会产生 一定的抑制的作用。财 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 用IS—LM模型清楚地 说明,如图13—3所示 。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各种经济指标,进而实现既定
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其传导机制如图13.4所 示:
由图可见,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调节货币 供应量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只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调节 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政府购买是指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 品 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直接的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二)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三) 税收和公债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率和税收 绝对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 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即经济 停滞和高通货膨胀并存(或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
)的局面,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指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 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 水平所做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 政策之一。
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d
d
IS0
IS0
LM
E1 E0
E
y0
y0 yI1S1
IS1
y
y1
30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六、财政政策
的机制和效果
(2)LM曲线越平缓
r
投机需求对利率越敏感
交易需求对收入越不敏感 rr0
政策效果越大
r0
IS
IS
LM
E0 LM
E
E
rmk y hh
o
y0 y0 y1
y
y
31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 ——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需求管理政策(一)
——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政策(二)
——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五节 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 济政策
需求管 理政策
供给管 理政策
对外经 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指数化政策 就业政策 增长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
12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 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又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主 动地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 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
13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 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出售政府资产
22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五、赤字与公 债
2、赤字、公债、利息的恶性循环
赤字
公债
利息
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成为现代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正在逐步加强。
因此,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促进国家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本质,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的本质宏观经济是一种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包括国家的GDP、物价水平、雇佣和收入水平等各种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两个体系,其中凯恩斯经济学主要强调政府应该在经济下滑期间进行计划性的经济干预,以通过调控稳定社会经济水平;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自身具有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政府只需要保障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和正常的运转即可。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经济体,也涵盖国际经济秩序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以说,宏观经济学是国内外各方面的领域都会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经济政策的本质经济政策是指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的政策和措施。
它主要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构成。
货币政策包括调控货币供给、利率、汇率等手段进行调节,以达到稳定价格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的;财政政策则控制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通过调节财政偏差,进行预算制定和税收政策实施来调节经济。
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深入了解和评估,意味着政策所制定的实施必须给予制定者权衡和评估,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长期的可持续性。
三、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以下是一些其中的关键点:1、评估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先从经济环境的评估开始。
必须全面的分析当前的内外部经济情况,以解析宏观经济发展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适当处理方案。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 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以下三个职 能: (1)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另一 重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同时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 业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 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这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 (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 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在经济高涨时期或通货膨胀情况下,中 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 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限制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 总需求,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经常采 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紧缩信贷 。但这时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仍愿增加贷款 ,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也愿扩大放贷,这使 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减少政府支出 经济繁荣时期 增加政府税收 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 抑制消费和投资
图11-2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还有一种财政政策叫中性财政政策。它是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宏观经济领域中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以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为目标。
它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宏观经济领域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及调整税收政策来实施。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降低税收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经济活动水平等。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管理和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外汇政策旨在保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通过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经济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如购买或销售外汇,来调整汇率水平。
4. 结构政策结构政策是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
通过实施结构政策,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等。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以下目标: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产生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 货币政策划分为: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⑵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水平。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 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 进经济增长;
⑵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8、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大类。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 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 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 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27
4.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时,利率降 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 陷阱。这时货币供给 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 和促进投资,对于收 入没有作用。
r% IS1 IS2
LM1 LM2
r0
y1 y2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14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此时,
r%
货币政策能够
改变利率,
但对收入没有
r0
作用。
r1
IS
LM1
r% IS1
IS2 LM1 LM2
y2-y1<y4-y3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19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r%
IS水平,斜率为0, 投资对利率很敏感;
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 稍微下降,投资极大提
高,国民收入增加。
23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初始点E0 ,收入低
为克服萧条,达充 分就业,实行扩张性 财政政策,IS右移;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 策,LM右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摩擦性和 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货币主义提出了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3 影响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 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 1)
•
• 2)
•
存款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 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 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 部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 器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采取一些财政 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 货币性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 部分。
2.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2、经济繁荣时期,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抑制总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 的。
《经济学基础》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和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货币和银行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 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 商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给量 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 动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 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 下的总产出水平。
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三)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家主张运用赤字财政政策 公债是政府的举 债行为,一般与财政赤字相联系,也是实现 财政政策目标的工具之一。公债发行是财政 部门的重要事项,公债的发行,可以筹集财 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又可以通过公债发 行和流通来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 的总需求水平。
(4)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 可采用紧缩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 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举例
分析在CPI居高不下、物价普遍上 涨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何种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去解决这一问 题?
课件结束 感谢观赏
货币和银行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管
理,是具有国家机构性质的特殊金融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中央银行。 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行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具有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 济等职能,并通过这些职能在国民经济活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对经济调控。 税收政策调节经济的原理是:当社会总需求 小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即在经济衰退时期, 工人失业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 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 不足的制约,这时政府可以用调整税收和税 率的办法,或者使需求者感到增加购买对自 己有利,或者使供给者感到减少产量对自己 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8
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 业率。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率。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 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2020/4/8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 条和失业。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 胀。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
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
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
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
宏观经济学
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衡量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CPIt
PtQ0 100 P0Q0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
2020/4/8
宏观经济学
物价与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 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 过程与结果。 通货紧缩[Deflation]
2020/4/8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六、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2020/:4/8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的济学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
2020/4/8
宏观经济学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雇工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充分就业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
失业人数 1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2020/4/8
宏观经济学
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Out20p20u/4/t8 Effects of Infla宏ti观o经n济]学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适应: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不适应:经济增长→对劳动需求相对 下降。
2020/4/8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
P
CPI t
CPI t 1
100 %
2020/4/8
CPI t 1 宏观经济学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2020/4/8
宏观经济学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 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置。 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 奥肯定理[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 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
第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
2020/4/8
宏观经济学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年份 1978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失业人数 失业率
530
5.3
271
2.3
236
1.9
239
1.8
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 外贸易逆差。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
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 主要目标。
2020/4/8
宏观经济学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主要内容:
2020/4/8
宏观经济学
图 2-2、美国GDP增长率及其失业率
12%
10%
GDP增长率
8%
失业率
6%
4%
2%
0%
-2%
Hale Waihona Puke -4% 年份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64
2.0
277
2.0
296
2.0
378
2.6
383
2.5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失业人数 352 364 420 476 520 553 570 571 575
失业率 2.3 2.3 2.6 2.8 2.9 3.0 3.1 3.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