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7
三、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 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 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 的行为。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8
货币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16
C HAPTE R
上一张
下一张
宏观 经济政策
结束 16 - 1
【导学】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的使命是要说明 国家 为 什 么 必 须 干 预经济 ,以 及 应该 如何干 预经济 ,即 为 国 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本 章了解借助 经济 政策 实现 宏 观 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 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买入和卖出债券: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从商业银 行或公众手中,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债券。
下一张
上一张
结束 16 - 9
货币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政府购买
政府设置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 举办学校等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政府转移支付
债务利息支出、养老金、补贴、失业救 济金等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6
政府收入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11.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研究保持充 分就业条件下,储蓄、投资的增长与总产出均衡增长的关系。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假定: (1)全部产品分成消费品和投资品。 (2)规模报酬不变。 (3)劳动与资本要素不能互相替代。资本-产出比率、劳动-产量 比率、资本-劳动比率在增长过程中保持不变。 基本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基本变量是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 和经济增长率G。 G = s/v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有三种经济增长率。Gw指均衡的或有保证 的增长率, Gw是由意愿的储蓄率sd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vr 决定的。 Gw = sd/vr
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不足以支持按照自然增长 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要求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控制有效 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超 过了按照自然增长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过度储蓄将使该 经济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经济萧条,要求政府实行赤字财政以 弥补私人部门的投资不足。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成就: (1)提出投资二重性。 (2)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 (3)提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缺点: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描述劳 动与资本关系时使用直角型等产量线,这种等产量线的特点是 两种要素完全不可替代 ,这导致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产生存 在性和稳定性问题,稳定的经济增长途径几乎是不存在的,所 以被称为“锋刃”。
第十一章
11.1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变动轨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长通常指 GDP数量的增长和决定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发展理 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它不仅包括GDP数 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文化 教育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a) 实际 GDP
2000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实际 GDP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b) 投资支出
$1,500
1,000 500
投资支出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实际GDP的变化与失业率的变化是反 向相关的。 在衰退期间,失业率大幅上升。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移动可能起因于以下变量的变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劳动力的 百分比
12%
(c) 失业率
10 失业率
8
6
4
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连续时间随机增长模型本章的扩展是在跨时的连续增长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并讨论不确定性下的Ricardian Equivalence 问题。
第一节 一个基本的随机跨时模型1.1 基本框架假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在(t,t+dt)期间的消费为C(t)dt 。
他的目标是极大化他的终生的期望效用: (11.1) dt C U e E t )(0⎰∞-β 0)(,0)(<''>'C U C U约束条件为随机的积累方程:(11.2) dT iBdt dY dK dB -+=+ 其中B(t)为t 时的实际政府债券;K(t)为t 时的资本存量;dY 为(t,t+dt)期间的产出;dT 为(t,t+dt)期间的税率;i 为t 时债券的实际利率。
初始的债券和资本分别为:00,K B 。
假定产出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11.3) 0)(,0)(,)()(<''>'+=K F K F dy K H dt K F dY左边的第一项F (K )是每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率。
随机项dy 表示生产率冲击,并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y 2σ。
税收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 (11.4) dv dt t T t dT +=)()(其中Tdt 为(t,t+dt)期间的平均税收水平,dv 是随机部分,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v 2σ。
我们把总债券和资本记为: (11.5) K B W +≡ 相应的资产组合比例为 (11.6) WB n W K n ≡-≡1, 因此,把方程(.3) (.4) (.5) (.6)代入方程(.2),则有代表性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可表示为: (11.7) dt C U e E t )(0⎰∞-βs.t.(11.8) dv dy nW H dt t T C W n i nW F dW -+---+=)()]()1()([ 并且 00)0(;)0(W W n n ==为了解这一最优化问题,我们定义价值函数dt C U e E t W V tt )(max ),(⎰∞-=β并定义现值价值函数为 t tt s e t W V ds C U e Et W J ββ),()(max ),()(⎰∞--==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财富积累的随机过程表示为 dv dy nW H dv dy K H dw -=-≡)()( 因此有 (11.9)22222v yv y w H H σσσσ+-=由连续随机模型的随机Hamilton-Jacobi-Bellman 方程为: (11.10)⎭⎬⎫⎩⎨⎧+---++=-----t WW w t W t t t e t W J nW e t W J T C W n i nW F e C U e t W J ββββσ),()(21),(])1()([)(max ),(2进一步整理为0)()(21)(])1()([)()(max 2,=⎭⎬⎫⎩⎨⎧+---++∂∂+-W J nW W J T C W n i nW F t J W J C U WW w W n C σβ则相应的一阶条件为: (11.11) W J C U =')((11.12) 0][])([2=-⋅'+-'WW yv y W J H H J i nW F σσ方程(.11)是通常的一阶最优条件,它表示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财富的边际效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 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7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 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 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 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 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 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1
以货币政策为例
P
AS1
E2
P1
AS0
E1
P0
E0
AD1
AD0
0
Y0
Y1
Y
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2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 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 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13
卢卡斯批判的重点
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 出了有力的批判。
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 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 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 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9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1981
1982
实际失业率 预测失业率4
1983
预测失业率1 预测失业率5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
表表11-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类型
周期长短
平均长度
发现的年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朱格拉周期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熊彼特周期
长周期(长波)
加量, w用以表示加速系数。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
Yt Ca b Yt1 Ia w(Ct Ct1)
(11-10)
式(11-10)表明,任何时期的总收入或总产出等于自主性消费Ca与自主性投资Ia之和, 加上由边际消费倾向b决定的引致消费部分和由加速数w决定的引致投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 了任一时期中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以及当期消费和前期消费,给定边际消费倾向b和加速 数w,那么就能通过对上式的代换,决定任一时期的收入和产出。
表示,所以又有:
It w(Yt Yt1)
(11-4)
式(11-4)表明,该期的净投资等于该期产量的变动值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当然,净
投资可以为正、负或0,这主要取决于Y 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Y 。总之,在w既定的情况
t
t 1
下,当期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
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
引致投资I
0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缪尔森提出的,故此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注:
下表各行数字这样得出,例如第3期,由于第2期收入为2000,故第3期 Ct b Yt1 0.5 2 000 1 000。 第3期投资 It I0 I I0 w(Ct Ct1) 1 000 1 (1 000 500) 1 500, 第3期收入 Yt Ct It 1 000 1 500 2 500 。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一章,练习参考答案[3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如何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5.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 税收B. 公债C. 罚款D.转移支付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息率 C.调节货币供应量 D.调节货币需求量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D.商业银行卖出有价证券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9.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A.2000元 B.8000元 C. 50000元 D.10000元三、问题与应用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1-12章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发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如E点
i
i′
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
i0
BP LM′
E′
LM
E
IS′
IS
O
Y0 YF
Y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高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如E点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i
BP LM
E i0
LM′
E′ i′
IS IS′
O
YF Y0
Y
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A
变。导致金融资产流出增加, i1
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这时,外 汇市场上本币将贬值。本币贬
BP2(E2)
值有利于出现经常项目顺差。 i2
B
直到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
逆差完全相抵时,国际收支重 O Y’
Y
新实现均衡,这时新的均衡汇
率E2出现。
国际收支平衡线与汇率
IS-LM-BP模型
二、IS-LM-BP模型
对内均衡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对外均衡,BP=0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工具的分配
IS-LM-BP模型
BP曲线向上倾斜:
利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国际收 支出现盈余。此时,只有通过减少净出口才能抵销净 资本流入的增加,而净出口又取决于国民收入,所以 只有在实际国民收入也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使进口增 加,出口减少,进而抵销由资本项目变化所导致的国 际收支盈余,使国际收支重新恢复平衡。要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定要同方向变动。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原创)课后题部分的概念题,可以不看,因为能考到的名词解释已经全部总结到笔记上了。
第一章绪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三种情况是重要知识,即长期、短期和正常的三种情况。
课后习题部分可以不看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知识点较为重要,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计算与分析题:3、4第三章增长和积累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增长核算方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属于重要考点,曾作为计算题出现过,要求对金圣才笔记上的内容能够很好的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7、第四章增长和政策本章不是重点内容,了解内生增长模型。
黄金率的资本存量是重要的概念,可能会出名字解释。
计算与分析题:4、5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本章的知识非常的重要,是出论述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整章内容都要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简答题:2计算和分析题:1、2、补录部分的6、8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滞涨、理性预期、粘性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奥肯定律供给冲击都是重要的概念。
在供给冲击部分很有可能会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出简答或者是论述题。
要求对本章的内容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附录部分3、6、7、8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本章主要都是概念性的问题,理解记忆即可。
周期性失业、摩擦型失业、自然失业率、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牺牲率、痛苦指数、指数化等都是重要的概念,第6部分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不是重点内容,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类似问题。
课后题部分没什么特别好的题目,可以不做。
第八章政策本章的内容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可结合经济政策出相关的论述题和简答题。
在复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概念。
内部时滞、外部时滞、自动稳定器、乘数的不确定性、微调、相机抉择、动态不一致都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题部分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看看即可。
第九章收入和支出本章是重要的考点,理解性的知识和记忆性的知识都很多,对重要的概念和图形都要求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很容易结合本章知识点出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 货币政策划分为: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⑵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水平。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 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 进经济增长;
⑵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8、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大类。
宏观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分。出现贸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
者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
带来对外借贷关系。
• 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下最核心的问题之
一。
•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国
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10亿美元)
• 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工
均作就业人口计。
2、失业的类型
•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类型:
•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来自于劳
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这一类失
量一国的经济规模,而美国等国则采用GNP指标。为了与其
他国家的统计口径一致,美国商业部从1991年开始也改用
GDP指标。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 名义价值,也就是现时的货币价值。名义价值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
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价值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存在通货膨胀
或是通货紧缩时,名义价值就会脱离实际价值。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 一 词 源 于 希 腊 文 (Makros) , 表 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容:
➢
➢
➢
超级详细版本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
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LS曲线的含义:
r
L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一条线,它反映
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
联动的情况。I代表投资,S代表储
蓄。
r3
r2
r1
O
LS
y1
y2
LS曲线
y3
y
LS曲线的推导
✓ 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是指 :
CI CS
✓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 I=S
➢ 收入增加到Y2,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位至L2, 产生新均衡点为E2。
针对所有收入水平,完成同样的操作,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
LM 曲线。
令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
可得到:
M
kY hr
P
1
M
r kY
h
P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 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
✓ 假定消费函数为:C
Y
✓ 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Y
( I)(
/ 1 )
✓ 若计划投资与利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为:
最终得到均衡收入的公式: Y
I e dr
e dr
1
LS曲线的推导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凯恩斯主义交叉图
来推导IS曲线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储蓄函数曲线图推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Ⅰ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供给
Ⅱ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Ⅲ
I S ,有超额产品需求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
❖
经济学家争论的第二个题目是经济政策应该根据规则实
施还是相机抉择进行。如果决策者事前宣布如何对各种经济
情况做出反应,并承诺完全遵循这种宣布,那么,政策就是
按规则进行的。如果决策者在事件发生时根据其判断并选择
当时看来合适的政策,政策就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的。
❖
关于规则与相机抉择的讨论不同于关于主动与被动政策
P / P M / M V /V Y /Y
泰勒规则
❖ 该规则认为,货币当局应该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 基础上确定一个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并按 照经济活动的波动情况不断调整这一利率水平。
基准利率=目标通货膨胀率
+2.5% 1 实际通货膨胀率-目标通货膨胀率
2
+ 1 实际GDP-潜在GDP
2
❖ 为了有力地执行这些货币政策规则,很多经济学家 认为有必要对政策制定程序进行修正,其核心观点 是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试图 将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剥离于政治体制以外,从而 杜绝政局变动造成的政策偏离规则的情况,保持政 策规则的一时性。从实际情况来看,赋予中央银行 一定的独立性是很有益处的。
❖ 所谓主动性政策就是政府运用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工具,逆 经济风向行事,熨平经济波动以使经济平稳发展。
❖ 而被动性政策则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稳 定性,政府的干预常常会造成和加剧经济波动,所以应尽可能 的少干预,无为而治。其理由是:
❖ 一、政策效果滞后
❖ 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政策 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运行,因而政策常常带 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时滞有三种:识别时滞、行动时滞和生效 时滞。
❖ 与古典理论的不同,理性预期理论的中心含义在于: 人们的预期不可能总是正确,但他们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卢卡斯模型与古典模型都预言了政策无关性(policy irrlevance),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 不影响均衡的收入水平。但卢卡斯模型容许短暂的偏离充 分就业。但是这种偏离是预期错误的结果,它的持续时间 和错误持续的时间一样长,而预期错误总是不会持续太久。 理性预期理论也暗含了这样的结论:政策要想起作用必须 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但长此以往,人们对政策反应就成 为了问题,进而造成经济混乱。
❖ 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要求政府平衡其预算的严 格规则。有三点理由认为预算赤字或盈余有时是合 适的。
❖ 第一,预算赤字和盈余有助于稳定经济;
❖ 第二,预算赤字或盈余可用于减少税制引起的 激励扭曲;
❖ 第三,预算赤字可以用于把税收负担由现在的 一代人转移到子孙后代。
五、结论:在一个不确定世界中制定政策
❖ 三、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 1981年,卢卡斯发表《关于使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政策评估 的批判》的论文,提出理性预期理论,对稳定经济政策进行 了批评。理性预期理论有两个关键特点:第一,它强调预期的 作用,特别是理性预期的作用。经济当事人无法确知未来, 因而不得不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测或预期,来制定计划,进 行决策。如果这些预期是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当事人就会尽 可能好的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得出可能是最好的预测。 第二,它坚持市场立即出清。
❖
我们来考察一个不存在规则时的例子。时间期限为两个时期,在每
一时期,政府可以选择使其目标函数最大化的活动。
❖ 假定政府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并且希望通过旨在刺激创新的政策来实 现这一目标。为了刺激创新,政府最初向投资者保证他们享有使用其发 明的专有权利。然而,一旦有了一项发明(我们假定这项发明出现在时 期1末),如果每个人能自由的使用这项发明,那么整个经济会受益,因 为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因此,专利保护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时期1,实行专利保护政策是最优的,但在时期2,当有兴 趣搞发明的私人主体已经做发明创造之后,就不是最优的了。如果在时 期2,政府的选择是相机选择的且不受某一规则的约束,违背保护专利的 承诺则是最优的选择。可是,这就必须假定私人主体是短视的,即他们 为了发明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相信最初政府的专利保护承诺,在时期2仍 然有效。如果私人主体具有理性预期,那么政府政策的相机性不能保证 会出现最优结果:私人主体意识到政府可能会违背其专利保护的承诺, 他们不会从事任何创新活动。
❖ 被动性政策的拥护者认为,由于时滞的存在,经济稳定 政策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实际上,稳定经济的努力经常成 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对经济的稳定产生副作用,有时是火 上浇油,有时是落井下石。
❖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 身可以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如累进收入税、失业救济 金。“自动稳定器”可以被看作不存在内部时滞的宏观经济 政策。
❖ 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加在一起,合称内部时滞,它是一国 政府机构内部形成一项经济政策所需的时间。就财政政策而 言,行动时滞尤其漫长,长达一两年以上是常有的事。生效 时滞又称外部时滞,是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对经济活动 产生影响所用的时间。生效时滞更显著的揭示出货币政策的 弱点,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生效时滞至少六个月以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常常是经济学家争论异常激烈的 问题。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特性以及政府应当通 过其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从来就是众 说纷纭。在本章中,我们把争论的问题归结为两 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采取主动姿态, 还是被动姿态(是否需要干预);第二、政策制 定者是自由地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相机行事,还 是应当遵循某些既定的规则(怎样干预)。
二、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也称为动态不 一 致 性 (dynamic inconsistecy) ,一个关于未来的政策决策,构成了由 初始日期形成的最优计划的一部分,但是从后来日期的 观 点 看,即使在这期间没有新的有关信息出现,它也不再是最优的 了。自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and Prescott,1977) 第一次证明最优经济政策可以是时间不一致的以后,这个问题 及其含义主要在理论上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 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间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国家 的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分支,而另一些国家 的中央银行则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四、财政政策规则
❖ 尽管大多数的经济政策规则讨论集中在货币政 策上,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也往往提出财政政策的 规则。最受关注的规则是平衡预算规则。根据平衡 预算规则,政府支出不允许大于税收收入。
的讨论。政策可以根据规则实施,但既可以是被动的,也可
以是主动的。
❖
本节我们首先讨论在政策实施中规则约束的的意义,然
后考察几种可能的政策规则。
❖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 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 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一、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
❖ 经济政策如果完全交给决策者相机抉择,极有可能导致 经济政策的滥用,这是因为:①政治过程是无规律的,它反 映了特殊利益集团权利的转移;②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是极 其复杂的,政治家缺乏足够的经济知识,难以制定出正确的 经济政策;③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货币政策规则
❖ 即使我们确信政策规则优于相机选择,关于 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也没有结束。什么才是适 当的规则,不同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应当着眼于维 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 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货币政策规则应当允许货币 供应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冲击进行适当的调整。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
❖ 一是“麦卡伦姆规则”,二是“泰勒规则”。 ❖ 两个规则都承认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应该着
眼于价格的稳定。但货币当局运用什么政策 手段达到价格稳定的目标,以及根据什么经 济指标并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两个规 则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麦卡伦姆规则
❖ 该规则主张,政策制定者应该在目标通货膨胀率 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并根 据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趋势,即实际GDP的增长率 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对这一增长 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了在对经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以及政策应该根据规则进行还是相机选择进
行。对于这些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有许多论述。也许唯一明确的结论是,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简单而绝对的支持。
❖
无论好坏,经济学家在形成经济政策中都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经
济是复杂的,经济学家不可能坐等到对经济的了解已经尽善尽美时才提
❖ 这一推理说明,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最优政策不是政府在每一时 期相机选择的、时间一致性的政策,而是一种事先规则,它可以限制未 来的政府活动,防止政府改变最初的选择。
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 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基他现邦济学德 是 年 储家 审 经 中 对2奖兰 诺 6备0爱 委 济 最 很30这德 贝 岁 银4德 员 政 重 多年一,现 尔 行华 会 策 要 国诺殊现年经的.说的的家贝普荣为济研6,一的“0雷尔时。美学究岁两些货斯经间两国奖员,位研币科济一位亚目于。经究及学特致学利前自1济 领 财9奖,性者桑为62学 域 政80以授难将那年美0家 。 政0表予题平州设年国的 两 策彰挪”分立以立加和的研 位他威1大来以利商有究 获0们经0学美来福业效成 奖0在济万教国第尼周运果 者动学瑞授经亚三期用主 的态家典,济个大的也要 贡宏芬克并学学获影有集 献观恩朗担家和奖响着中 不经.基(任已卡的约因重两 仅济德美连内挪合素要个 体学兰国续基威1。意方现领3德明5人.梅0这义面在年域万和尼。隆是。:学获中美美阿普大宏即术得所元国波雷学观有上诺作)经利斯的教经关,贝的济斯科奖授济宏而尔贡学联特金。学观且经献。。
这段话在今天和在1936年凯恩斯写这段话时同样正确——现在,例 外的是学术界的拙劣作家正是凯恩斯本人。——曼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