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农村发展道路.ppt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读ppt课件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 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5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 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七个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ib、aotu治.com 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目 录
01 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学习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就是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总体 要求
新格局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给予乡村发展 新动 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新气象 以乡下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格文明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新动能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给予乡村发展
新体系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给予乡村发展
新风貌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塑造美人 乡村
乡村振兴“三步”,怎么走?
到2022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 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乡村振兴战略介绍PPT课件
总结词
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与优化
支持农民创业创新
鼓励农民创业,推动农村创新创 业蓬勃发展。
生态宜居
总结词
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02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
01
03
保护农村自然生态
强化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 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发展绿色农业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 益事业发展,促进乡村居 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0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农业是国家的命脉,要确保粮食生产 稳定,保证粮食安全。
战略目标
生态宜居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 农业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农 村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 进农村法治建设等方式,实现 治理有效。
产业兴旺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等方式,实现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介绍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 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 •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案例
0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战略背景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差距较大,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地区 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农村发展规划 导论 PPT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农村发展战略对策措施
• (1)制定战略对策措施的必要性 • ①对策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 • ②对策措施的正确和有效程度。 • (2)制定战略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 • ①实事求是原则 • ②系统原则 • ③正反原则 • ④动态原则
二、规划
(二)农村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和目标
(三)农村发展战略的重点及 其选择
(四)农村发展战略的阶段和 对策措施
• 1.农村发展战略阶段 • (1)农村发展战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 (2)农村发展战略阶段划分依据 • ①内部依据 • ②外部条件 • (3)农村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 • ①按时限划分。 • ②按发展阶段的性质划分。
• 专门(专题)规划:是从协同角度、协助 各产业规划充分有效地完成综合规划的构 想。
三、计划
• 计划:一般指中、短期计划,是未来行动 的方案,它是规划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 是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措施,只有通过具体 计划的制定,规划才能实现。
四、战略、规划、计划三者 的关系
•
战略
•
规划
•
计划
规划案例分析——福建省农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策进一步落实
二、“十一五”面临形势
•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 • (二)面临问题和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发展目标
四、区域布局
• (一)种植业 • (二)畜牧业 • (三)加工业
五、发展任务和建设重点
• (一)发展任务 • 1、提高农业产出和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推进农业
第二节 战略、规划、计划及其相 互关系
• 一、战略 • 二、规划 • 三、计划 • 四、战略、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PPT
我国农业及农村取得的成就
2、农民收入连续11年持续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增长到达36%以上,每人300元以上。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 2936元,2005年3255元,2006年3587元,2007年4140元,2008年4761元, 2009年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同比增长6%。但是,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农 民人均收入增长差距明显,2009年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收入比 达到3.33:1,绝对收入差距从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2010年我国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2009年增加766元,是历史上增加额度最大的 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也是多年来罕见的一个高水平,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次增长速度超过城市。2011年6977元,增长11.4%,
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0710亿吨,改革开放以来,从04年开始到去 年我们的粮食连续11年取得了丰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 量从1949年的1132亿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6071亿公斤,2014年,全国 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 0.9%。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平衡的历史跨越,为世界粮食安全做 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世界有9.25亿的饥饿人口。 ➢ 改革开放前,粮食生产跨越3000亿斤至6000亿斤这4个台阶用了29年, 而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跨越7000亿斤至10000亿斤4个台阶,只用 了18年。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专题
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问题
徐芳
2
目录
我国农业及农村取得的成就
1
农村改革面临的矛盾及问题
2
怎样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
3 化道路3ຫໍສະໝຸດ 一、我国农业及农村取得的成就
《农村发展概论》课件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CATALOGUE
02
优化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条件。
农村道路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抗涝能力。
农村水利
完善农村电力设施,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农村电力
03
农村新能源
推广农村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土地确权登记
该地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该地区在征收农村土地时,注重对被征收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征收和补偿
某地区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规划一体化
该地区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该地区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一体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进行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的过程。通过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题,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总结词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步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
1、产生背景
a 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有了资金积累 b 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c 户籍制度制约与城市国营企业效益低 2、作用 a 吸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b 加快农村社会分化 c 为农村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足 a 布局分散(村村办厂,户户冒烟) b 企业素质低
耕者有其田
做法:
没收地主阶级及富农的土地无偿分配给佃农 或贫农,实行农地个人所有制,即实行耕者有 其田
效果:
解放了被封建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激 发了 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 53.4%,粮食总产量由2264亿公斤上升至 3278亿公斤。农民说:“1年够吃,2年添家 具,3年有富裕”。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指出实行的各种生产责任制 都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特点 联产承包,分户经营。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3、影响 直接 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收
入提高。
间接 加快农村结构和城乡格局的 转换;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冲破了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缩小 城乡差距
➢ 保护耕地 ➢ 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提高生产率 ➢ 提高农民的素质 ➢ 理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我国近今年粮食状况
年份
(单位:亿公斤)
总产量 总需求
缺口
2003 4306.5 4860 553.5
2004 4684 4809.5 1125.5
2005 4800 4950 150
➢ 恩格斯说:“在人增地减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是支撑我们信心的非常重要 的思维方式”。
农业的发展历程ppt版
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或两者兼 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但随技术的进步和收获物的增 多,它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化,确曾起过一种爆发 性的影响。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关于(guānyú)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 神话传说中关于五谷的来源主要是上天所赐。 • 古籍所述“神农之时,天雨粟〞、“诞降嘉种〞、“贻我来牟,
是我国参加WTO的需要 ; 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开展品牌农业,创名牌产品,保证产品质量(chǎn pǐn zhì
liànɡ)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需要;
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平安的需要;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tuījìn)到近代农业,带 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开展。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
1、机电(jīdiàn)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第一:它标志着人类 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tìdài)采集和 狩猎。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的特 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确实不是适应动物或植物 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 第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矮杆、 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650kg。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温家宝一、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粮食连年稳定增产,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宏观调控的重点,及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
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2011年达到11424亿斤,比2003年增加2810亿斤。
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生态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为6900多元,比2002年增加4400多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7.9%。
特别是2010年以来,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
农民吃穿住用等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过越好。
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
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
下决心补齐农村社会事业这个短板,目前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3亿农村学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些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课件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 ?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 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 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 因。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 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规律。
专题复习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事 件 时 间
土地改革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1953 年至 1956 年
发动人民公社 化运 动 开始于 1958 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开始于 1978 年
1950 年至 1952 年
背 景
封建土地制度 阻 农业分散 经营,满 人民公社 阻碍 农村 错误扩 “左”倾 碍农村经济和中国 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发展,党和政府作 展到经济领域。 社会发展。 建设需要。 出改革决策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 农业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走集 集 体化 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集体所有 一大二公,统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 一经营,集中 础上, 分田 包产到 劳动,分配搞 户,自负 盈亏。 平均主义。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集体所有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回答,哪些原因导致“左”的错误泛滥? 2、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1、农业政策的制订要立足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
2、农业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材料一 1958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一切财 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 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农村人民公社在计划经济下,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 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 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前一个时期有些人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 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 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 体保持承包关系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月)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 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PPT精选文档
2.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的内容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 纲领之一。 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 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 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 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 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 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16
3.土地革命(1927-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 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 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 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 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 们积极参军参战,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
21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 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及其基本点。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了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 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 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22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分类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人口素质 生活质量
民主法制 资源环境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
指标名称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例 农村与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农村人口人均预期寿命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民居住质量指数 农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 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 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 常用耕地变动幅度 森植覆盖率 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第二步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
1、产生背景
a 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有了资金积累 b 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c 户籍制度制约与城市国营企业效益低 2、作用 a 吸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b 加快农村社会分化 c 为农村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足 a 布局分散(村村办厂,户户冒烟) b 企业素质低
4、不足 从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增产急剧 减速,制度弊端逐渐暴露。
a 规模问题 b 农地产权问题 c 平均承包问题 d 农民组织化问题
5、完善建议 a 寻求群体规模优势 b 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c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6、其他制度形式实例 山西平度的“两田制” 北京顺义的集体农场 广东南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安徽风阳县的“反租倒包” 山西吕梁的“四荒”拍卖 红色亿元村南街村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单位 元/人 % % % % 人
年 年 % % % % % % % % 立方米
标准值 ≥6000 ≤35 ≥35 ≥90 ≥60 ≥4 0.3~0.4 ≥9 ≥75 ≤40 ≥75 ≥7 ≥60 ≥85 ≥85 ≥0 ≥23 ≤1500
南街村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村民3100人,外来打工的职工1万 多人,从1993年到现在经济总量增加了2000多倍,年产 值20多亿元。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报告人:陈军民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变革
土地改革阶段 农业生产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取得了 巨大 的成就,中国农村终于找到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农民将逐步经 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 镇、城乡一体化而走向终结。
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确立过程 1956-1957年曾出现最初形式,是在“三包一奖”制
(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 产包户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一些生产大队自发实施 “三包”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经营方式 。
1980年9月发生了阳关道(集体经济)与独木桥(包 产到户)的争论。
天下第一村——华村美景
0
华西村全景
华西村美景
长廊
农民公园
龙西湖别墅
住宅小区
华西村居民的欧式别墅
住宅小区一角
村民家的卧室
现代化厨房
现代化卫生间
村民家中的健身器材
小有教 老有靠 房有包 病有报 购有商 玩有场 餐有供 行有车
八有八不:
吃粮不用挑 吃水不用吊 做饭不用草 便桶不用倒 洗澡不用烧 通讯不用跑 冷热不用愁 雨天不用伞
(1)打破“文化贫困”
(2)移风易俗
4、村容整洁 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a 规划房舍、街道
b 解决饮水问题 露天厕、泥水街、
c 改造厕所
压水井、鸡鸭院
5、管理民主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第一,要建立一个有能力的领导班子。 第二,建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a 民主决策 b 民主管理 c 民主监督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1)要务实 2)农民是主体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农业现代化
内涵 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 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组织和管理农业,不 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改 造成高效、持续的现代农业。
内容: 生产手段现的代化 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劳动者的现代化 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总面积×播种面积×农田水利设施的提高×技术 进步
高级社
在高级社中,生产资料的私有和生产资 料的统一使用的矛盾已经消除。通过赎买 和强制手段,农民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变 成了公有财产;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基本组织形式是生产队,合作社管理委员 会是负责统一经营、规划、分配和领导的 最高机构。
人民公社
特点:
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农工商学兵统于一体, 是一个兼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农 村基层实体。
分配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
影响:
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公社的20年 中,农村经济一直徘徊不前。在20年中,农业生 产年均增长率只有1.48%,粮食产量平均增长率 为2.13%,人均占有粮食水平大体相当于1957年 的水平,近23%的生产队年人均口粮在180公斤 以下,全国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 元,有些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集体经 济已名存实亡。
效果:
解放了被封建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激 发了 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 53.4%,粮食总产量由2264亿公斤上升至 3278亿公斤。农民说:“1年够吃,2年添家 具,3年有富裕”。
互助组
特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按自愿互 利原则组建。
分配分两块:一块是村民,一块是职工。村民是高福利, 低工资。分为三级,供给部分占70%,工资部分占30%。 职工是高工资,低福利。南街村村民最高月工资是250元。
福利:统一的住房,统一配备家具电器;集体承担学生从 小学到研究生的全部费用;公费医疗等。
农业:土地回归集体(农民自愿),集体添置农业机械, 兴建基本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经营农业的只有 70多人,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50公斤左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1、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要求 要以粮食生产为中心 保证粮食安全
2、生活宽裕 核心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
看病
(1)解决农民的“三难” 子女结婚
子女教育
从事农业收入
(2)农民收入来源 务工收入
其他
(3)扶贫模式
使农民有持续经营的技能
3、乡村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近今年粮食状况
年份
(单位:亿公斤)
总产量 总需求
缺口
2003 4306.5 4860 553.5
2004 4684 4809.5 1125.5
2005 4800 4950 150
恩格斯说:“在人增地减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是支撑我们信心的非常重要 的思维方式”。
1996年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6年减少到18.37亿亩,减少1.2亿亩, 每年平均减少1200万亩。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指出实行的各种生产责任制 都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特点 联产承包,分户经营。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3、影响 直接 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收
入提高。
间接 加快农村结构和城乡格局的 转换;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冲破了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作用:
1、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2、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3、有利于调整农村工业布局
发展目标:
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引导县城和重点建制镇 适当加快发展速度扩大城镇规模,把3000个左右 的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在3万以上经济繁荣、布局 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 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 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 将发展成为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使全 国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8亿人左右。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5)
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第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3)是保持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动力。 4)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缩小城乡差距
保护耕地 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提高生产率 提高农民的素质 理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第三步 小城镇建设 独特的中国 农村城市化之路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 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 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 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 业化和现代化必然趋势。小城镇是农村一 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 务的中心。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而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 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主导型城市社 会的转变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载体作
第四步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 第一,城乡分割的格局不再存在,城市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体制同农村没有重大差别; 第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
平不再有十分重大差别; 第三,农民已经现代化; 第四,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只有少部分居住
在农村。 可见,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
和交通、通讯条件的迅速提高。
华西村的年销售收入: 2004年:105亿元 2005年:206亿元 2006年:310亿元 2008年:500亿元
2004年人均收入:12.26万
全国农村:2936元(41.76倍) 全国城镇:9422元(13.01倍)
耕者有其田
做法:
没收地主阶级及富农的土地无偿分配给佃农 或贫农,实行农地个人所有制,即实行耕者有 其田
目的:为克服农户劳动力、耕牛、农具等 不平衡的问题,自发自愿组建的各种劳动 互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