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备份系统

合集下载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企业、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数据,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应运而生。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旨在应对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需求。

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能够在意外事件或灾难发生时得到及时、可靠地恢复。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最小化业务中断的影响,并提供快速的数据恢复能力。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需要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来确定备份频率和备份介质。

关键业务数据应进行定期备份,并选择可靠的存储介质,如硬盘阵列、磁带库等。

此外,备份数据应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在灾难恢复时能够快速定位和恢复所需的数据。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需要采用先进的备份技术和工具。

常见的备份技术包括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和镜像备份等。

增量备份只备份与上次备份之后发生变化的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差异备份只备份与上一次完整备份之间的差异数据,也能够提高备份效率。

镜像备份则是将整个磁盘或分区完全复制到备份介质中,可以实现快速的系统恢复。

除了备份技术,数据容灾备份体系还需要借助备份软件和工具来实现自动化备份和恢复操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还需要考虑数据的远程备份和异地存储。

远程备份可以将备份数据复制到离主数据中心较远的地方,以防止灾难事件对主数据中心的影响。

异地存储则是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因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数据损失。

远程备份和异地存储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但在选择网络传输方式和网络带宽时需要考虑数据量和传输速度,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数据容灾备份体系还需要定期进行备份测试和恢复演练。

备份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备份数据可以正常恢复。

恢复演练则可以测试数据恢复的速度和效果,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医院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实施与日常运维

医院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实施与日常运维

1、医疗行业业务系统特点与存在的痛点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的加深,对医疗数据进行高效地存储和管理,以便提供安全有效地数据与信息的快速访问和利用成为医疗行业数据存储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医院众多的信息化系统中,HIS作为最重要的医院信息系统,贯穿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包含财务、人事、住院、门诊、挂号、医技、收费、分诊、药品管理等多个子系统,是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核心。

现在医院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除了HIS系统,医院其他关键业务还包括PACS、EMR、LIS和CIS等应用系统。

这些业务系统包含了大量的医疗影像信息、病人电子病历信息、临床信息和检验信息等。

但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庞大的数据量和后台服务器的软硬件保护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轻则降低患者的满意度,重则损害医院信誉。

如何避免数据丢失,当遇到数据灾难时如何快速地恢复数据,保障医院业务开展的连续性,已成为影响医院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过多次对医院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访谈,总结出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1、HIS、PACS、EMR、LIS和CIS等应用系统虽然实现了本地的数据级备份通过备份软件定期把数据备份到磁盘阵列或是带库上,但无法应对设备的硬件故障,生产机房火灾、漏水等突发情况,存在数据安全的隐患,需要建立同城容灾中心保障数据安全提升业务连续性。

2、建设同城容灾中心后有条件需要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可以避免水灾、地震等其它的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使得数据和应用的安全等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现有的备份系统没有建立相应的运维方案和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备份恢复演练计划,备份后的数据是否可用无法得到保障。

2、医疗行业业务系统容灾备份需求分析在确定医院关于业务系统容灾备份需求之前先明确几个后文会经常用到的关键词:容灾备份系统,也称灾难备份系统,就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与原系统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一个或多个冗余系统,利用地理上分散性或数据系统的冗余性来保证数据抵御灾难的能力。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一)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一)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容灾备份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确保企业在面临自然灾害、数据丢失或人为错误时能够继续运营。

然而,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旨在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保证其业务的连续性。

一、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持续正常工作的能力。

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数据备份和还原速度、灾难恢复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等。

1. 数据备份和还原速度数据备份和还原速度是评估容灾备份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备份和还原过程应该快速、高效,以确保最小化数据的丢失和服务的中断。

一个可靠的容灾备份系统应当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备份和还原操作。

2. 灾难恢复能力容灾备份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是评估其可靠性的关键要素之一。

灾难恢复能力指的是系统面临重大灾难或故障时,能够迅速、可靠地从备份中恢复,并继续提供正常的服务。

一个可靠的灾难恢复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恢复功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

3. 系统的完整性容灾备份系统的完整性是评估其可靠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系统完整性包括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一个可靠的备份系统应当能够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即保证备份的数据与源数据一致,并且能够感知并纠正任何数据损坏或丢失的情况。

4. 可访问性容灾备份系统的可访问性是评估其可靠性的最后一个重要指标。

系统的可访问性指的是用户是否能够正常地访问备份数据和服务。

一个可靠的备份系统应当能够提供可靠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并确保用户能够在需要时,安全地访问备份数据。

二、评估容灾备份系统可靠性的方法1. 安全性评估通过对容灾备份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可以了解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面临的威胁。

安全性评估可以包括对备份数据的存储方式和数据传输过程的审查,以及系统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检查。

计算机系统中的容灾与冗余备份

计算机系统中的容灾与冗余备份

计算机系统中的容灾与冗余备份计算机系统中的容灾(Disaster Recovery, DR)和冗余备份(Redundant Backup)是保障系统可持续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容灾和冗余备份可以分别理解为在系统遭受灾难性事件(例如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恢复系统功能,在数据遗失或损坏的情况下恢复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中容灾和冗余备份的步骤和原理。

容灾步骤: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恢复时间目标进行分析,并确定对系统中关键数据和功能的要求。

这将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容灾解决方案。

2. 风险评估:对系统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硬件故障、网络中断、自然灾害等。

了解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 容灾策略制定:根据需求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容灾策略。

常见的容灾策略包括备份和恢复、数据复制、虚拟化和云计算等。

4. 容灾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容灾计划,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数据存储和存储介质、备份验证等。

容灾计划应该是可执行的,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测试。

5. 容灾技术实施:按照容灾策略和计划,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施。

例如,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配置冗余服务器,建立备用网络等。

6. 容灾测试与维护:定期测试容灾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容灾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容灾测试是验证容灾系统和流程的重要环节,确保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迅速恢复系统功能。

冗余备份步骤:1. 数据备份:根据容灾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数据备份策略。

冗余备份应该覆盖所有关键数据,并至少保留在两个地理位置上,以防一个地点发生灾难。

2. 存储介质选择:选择适合的存储介质进行数据备份。

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磁带和云存储等。

不同的存储介质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备份频率:按照容灾需求,确定数据备份的频率。

关键数据可以选择实时备份或定期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数据完整性验证:备份完成后,需要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容灾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容灾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容灾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医院信息系统负责储存和管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者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应用容灾备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容灾备份技术的定义及分类1.数据备份: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或服务器上,以便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

数据备份可以分为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类型。

2.数据恢复:当医院信息系统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恢复主要包括磁盘阵列恢复、数据库恢复、文件恢复等。

3.虚拟化技术:通过将医院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迁移,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4.高可用性集群:通过将医院信息系统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确保系统在单个服务器故障时能够继续运行。

5.云服务:将医院信息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利用云计算的弹性、可扩展和高效等特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容灾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1.数据备份:该医院采用了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备份到远程数据中心。

每天晚上进行全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增量备份。

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程数据中心的安全存储设备上,并通过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数据恢复: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该医院可以立即从远程数据中心恢复备份数据。

为了提高数据恢复的速度,医院采用了快速恢复技术,如磁盘阵列镜像、数据库热备份等。

3.虚拟化技术:该医院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将医院信息系统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了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迁移。

当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故障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正常服务器上,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高可用性集群:该医院信息系统采用了高可用性集群技术,将信息系统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系统容灾备份详细方案 (2)

系统容灾备份详细方案 (2)

系统容灾备份详细方案容灾备份是指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故障,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

下面是一份系统容灾备份的详细方案:1. 制定容灾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确定容灾方案的目标和要求,设定容灾策略。

例如,是否需要实时备份、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恢复时间目标等。

2. 容灾架构设计:根据容灾策略制定容灾架构,包括主系统和备份系统的设计,以及数据同步方案。

常见的容灾架构包括主备模式、主备控制模式、多点容灾等。

3. 数据备份:根据容灾架构设计,将主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

备份方式可以是实时备份或者定期备份。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独立的存储设备中,以防止主系统故障时备份数据同时丢失。

4. 数据同步:对于实时备份的容灾方案,需要采取数据同步措施,将主系统的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系统中。

常见的数据同步方式有数据库复制、文件同步、数据流复制等。

5. 容灾测试和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测试和演练,测试备份系统的可用性和恢复能力。

通过模拟灾难情景,验证容灾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正潜在问题。

6. 监控和报警:建立监控系统,监测主系统和备份系统的运行状态。

一旦主系统发生故障,及时触发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系统的连续运行。

7. 容灾演练和应急响应:定期组织容灾演练,培训相关人员对容灾方案的熟悉程度。

开展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恢复系统。

8. 系统监测和优化:持续监测系统性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例如,对主备系统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整体容灾能力。

总之,容灾备份方案需要基于业务需求和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以保证系统在不同灾难情景下的连续运行和快速恢复能力。

医院容灾机房中容灾备份系统的解决方案

医院容灾机房中容灾备份系统的解决方案

3 容 灾备 份 系统 的解 决 方案
在 建 立 容 灾 备 份 系 统 时 会 涉及 到 多 种 技 术 .如 :S A N或
N A S技 术 、远 程 镜 像 技 术 、 基 于 I P的 S A N 的互 连 技 术 、快 照
技术等 。 目前 可 以 跨 越 L A N、 M AN和 WAN,成 本 低 、 可 扩 展 性 好 、 具 有 广 阔 的发 展 前 景 的 容 灾 备 份 技 术 就 是 多 种 基 于 I P的 S A N 的 远 程 数 据 容 灾备 份 技 术 。 它 们 是 利 用 基 于 I P的 S A N 的
C O M P U T I N G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I Q U E S
计算机安全技术
医院容灾机 房中容灾备份系统 的解决 方案
孙 巧 燕
( 江苏 省灌 云县人 民医院计算机 中心 ,江苏 灌云 2 2 2 2 0 0 )
摘 要 :建立容 灾备份 系统 ,以最 小的代价保护应 用数据 的完整性 与安全性 ,在 灾难发生后尽 快恢 复 系统运行 ,减
Ab s t r a c t :E s t a b l i s h d i s a s t e r b a c k u p s y s t e m t o p r o t e c t t h e i n t e g r i t y a n d s e c u it r y o f h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a t a a t a mi n i mu m c o s t , he t d i s a s t e r r e c o v e r y s y s t e m a s s o o n a s p o s s i b l e a f t e r he t o p e r a t i o n , r e d u c e b u s i n e s s p a u s e i t me , a s f a r a s p o s s i b l e d o n , t i n - t e r r u p t o r d o e s n o t a f e c t he t n o r ma l c o n d u c t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l e t he t d i s a s t e r l o s s e s mi n i mu m t o he t e n t e r p r i s e i s h o s p i t l a

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三)

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三)

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

在企业和组织中,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变得至关重要。

建立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应对各种灾难和故障,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的持续运行。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

一、灾难风险评估在建立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灾难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灾难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可以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监控提供有力的依据。

灾难风险评估应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人为事故(如网络攻击、误操作等)以及硬件故障等各种可能的灾难情景。

二、多层次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在灾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设计一个多层次的容灾备份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应该包括物理层面的备份系统、虚拟化层面的备份系统以及云存储等多种备份手段。

物理层面的备份系统可以通过磁带备份、镜像复制等方式进行,虚拟化层面的备份系统可以通过虚拟机备份和快照等方式实现,而云存储可以作为一个外部的备份手段来提供额外的保护。

三、实时监控与告警系统建立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的核心是实时监控与告警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层面的备份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一致性,并及时发出告警信号。

这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监控软件和硬件设备来实现。

监控软件应能够对备份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进行监控,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确保监控系统本身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影响整个监控体系的运行。

四、定期测试和演练建立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后,定期的测试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演练,可以评估备份系统的可靠性和恢复能力。

测试和演练应包括模拟各种灾难情景,如磁带损坏、服务器宕机等,以确保备份系统在各种灾难下都能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记录和分析测试的结果,及时修复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五、持续改进和优化建立全方位的容灾备份系统监控体系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容灾与备份技术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容灾与备份技术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容灾与备份技术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支撑着各个领域的日常运作。

然而,通信系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网络攻击等。

一旦通信系统出现故障或中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业务停滞、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

因此,通信系统的容灾与备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保障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关键手段。

通信系统容灾是指在通信系统遭受灾难或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或恢复正常运行,以确保通信服务的连续性。

容灾技术主要包括灾难预防、灾难检测、灾难恢复等方面。

灾难预防是容灾的首要环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这包括对通信设备和设施进行合理的选址和建设,避免位于灾害高发区域;加强设备的防护能力,如采用抗震、防水、防火等设计;建立完善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

灾难检测是及时发现通信系统故障或灾难的关键。

通过部署各种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通信系统的运行状态,如网络流量、设备性能、信号强度等。

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发出警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灾难恢复是在通信系统遭受灾难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过程。

这需要事先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确定恢复的优先级、选择恢复的方法和步骤等。

恢复方法可以包括切换到备用系统、修复受损设备、重新配置网络等。

通信系统备份则是对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和配置信息进行复制和保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

备份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份和应用备份等。

数据备份是最为常见的备份方式,它将通信系统中的业务数据、用户数据、配置数据等定期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上,如磁带、磁盘、光盘等。

数据备份可以采用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

系统备份是对通信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进行备份,以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容灾备份工作要点

容灾备份工作要点

容灾备份工作要点一、容灾备份的定义和目的容灾备份是指为了应对灾难事件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恢复措施。

容灾备份的目的是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降低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二、容灾备份系统的关键组件1. 备份中心: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的场所,应具备足够的容量和良好的物理环境。

2. 备份软件:用于管理备份任务的软件,可实现自动化备份、恢复等功能。

3. 备份介质: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如磁带、磁盘等。

4. 备份网络:用于连接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的通信网络,应具备高带宽、高可用性等特点。

三、备份策略与计划制定1. 确定备份数据范围:根据业务需求确定需要备份的数据范围,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等。

2. 确定备份频率和时间: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确定备份的频率和时间,如每天、每周或每月备份一次。

3. 确定备份介质和存储方式:根据数据量大小和备份频率,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和存储方式,如磁带、磁盘或云存储。

4.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业务需求和备份策略,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流程、恢复人员和恢复步骤等。

四、数据保护层级与分类1. 数据保护层级: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将数据保护分为不同层级,如关键业务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一般业务数据。

2.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将数据分为不同类别,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数据等。

五、设备选择与配置要求1. 备份设备选择:根据备份策略和计划,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如磁带库、磁盘阵列或云存储设备。

2. 配置要求:根据设备特点和业务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如网络连接、存储容量和备份任务管理等。

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XXX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目录1备份容灾系统概述 (3)1.1容灾概念 (3)1.2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3)1.3容灾的等级 (4)2XXX项目背景 (5)3XXX网络现状 (6)3.1现网络设备拓扑图 (6)3.2建设目标 (7)4大型IT厂商解决方案 (8)4.1设计原则 (8)4.2基于存储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 (9)4.2.1备份容灾方案拓扑图 (9)4.2.2灾难恢复 (14)5端到端集中备份的必要性 (18)5.1IT运维系统常见问题 (18)5.2业务系统面临的挑战 (20)5.2.1系统恢复的复杂性 (20)5.2.2恢复系统的时间 (21)5.2.3维护硬件的复制 (21)5.2.4对远程地点的IT支持 (22)5.2.5传统桌面系统备份方式的不足 (22)5.2.6使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自带的备份工具进行备份 (23)5.3数据备份系统应达到的要求 (23)5.3.1端到端覆盖能力 (23)5.3.2备份构架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23)5.3.3灵活和易于使用 (24)5.3.4技术先进性 (25)1 备份容灾系统概述1.1 容灾概念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

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

而容灾对于IT环境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与破坏计算机系统和业务数据。

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

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以保证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 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冗余、容错、容灾、备份定义与区别

冗余、容错、容灾、备份定义与区别

1冗余:指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通常指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2容错:容错是用冗余的资源使计算机具有容忍故障的能力,即在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仍有能力将指定的算法继续完成。

2.1冗余与容错的区别:容错主要依靠冗余设计来实现,它以增加资源的办法换取可靠性。

由于资源的不同,冗余技术分为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时间冗余和信息冗余。

硬件冗余是通过硬件的重复使用来获得容错能力。

软件冗余的基本思想是用多个不同软件执行同一功能,利用软件设计差异来实现容错。

信息冗余是利用在数据中外加的一部分信息位来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而达到容错。

在通信和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可靠性编码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汉明码等。

时间冗余是通过消耗时间资源来实现容错,其基本思想是重复运算以检测故障。

按照重复运算是在指令级还是程序级分为指令复执程序复算。

指令复执当指令执行的结果送到目的地址中,如果这时有错误恢复请求信号,则重新执行该指令。

3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3.1数据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方面考虑,将数据库的必要文件复制到存储设备的过程,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

3.2容灾与容错的区别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

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4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

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

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

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安全措施,它可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企业或机构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以及交付业务所需的时间。

在当前数据中心涵盖越来越多的云计算、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等环境下,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尤显重要。

一、为什么需要备份和容灾数据备份和容灾是确保数据恢复的根本保障。

数据无论在哪种场景下都是贵重的,可能是企业或机构的核心资产。

唯有将数据备份至可靠存储设备,才能在数据被损坏或丢失时确保完好无损。

容灾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立备份数据中心,以便在出现故障和灾害时,可以快速恢复高可用的业务服务,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数据备份和容灾是一项基本的企业风险管理任务和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二、备份和容灾的实现方式数据备份通常采用代理程序或备份软件,以将数据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复制。

由于数据量较多,备份需要进行增量和差量备份,以减少所需时间和存储空间。

每一次备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应该受到验证和监控,确保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容灾系统需要在故障发生后立即承接业务,因此需要在备份数据中心中部署相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栈,并确保同步复制真实数据。

同时,预测试容灾系统后,确保容灾的故障转移和恢复速度。

三、备份和容灾的标准与最佳实践数据备份和容灾的标准与最佳实践是保障数据恢复的重要手段。

数据备份需要遵循数据备份标准和策略,包括备份时间间隔、备份类型和备份数据量等,并充分考虑备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

容灾方面,在选择容灾策略时,需要考虑各种灾害类型,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技术故障等,并考虑容灾数据中心的位置,以确保尽量远离主数据中心的故障范围。

此外,定期演练容灾计划,包括应急响应团队的组建和培训等,确保能够成功使用容灾系统。

四、备份和容灾系统实施的技术要点备份和容灾系统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多种技术要点。

备份需要考虑备份车的处理能力、存储设备的容量和速度、备份软件的可靠性,以及备份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的影响度等。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数据的丢失或中断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从而对企业运营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和保障持续的业务运营,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容灾备份系统,其中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是评估其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恢复点目标(RPO)RPO是指在灾难事件发生前的最后一次有效备份的时间点。

换句话说,RPO定义了一个企业可以承受多长时间的数据丢失。

具有较低RPO的系统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时最小化业务中断和数据损失的风险。

评估RPO目标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数据的重要性和丢失的可接受程度。

如果一家企业运营的是实时金融交易或者医疗保健系统,数据的丢失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追求较低的RPO目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其次,评估备份系统的技术和能力也是确定RPO目标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线性备份方法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实时数据恢复的要求。

此时,可使用高级备份解决方案,如连续数据保护(CDP)或瞬时恢复技术,以实现更低的RPO目标。

最后,企业的预算和资源限制也会影响RPO目标的制定。

低RPO的备份系统通常需要投资更多的时间、人力和技术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权衡成本和利益,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RPO目标。

二、恢复时间目标(RTO)RTO是指从灾难事件发生后,系统恢复到可正常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

也就是说,RTO定义了企业可以承受多长时间的业务中断。

相比于RPO,RTO更加关注业务连续性和用户体验。

评估RTO目标首先需要了解关键业务流程对时间的敏感程度。

某些业务流程,如在线销售或客户服务,对于实时响应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较低的RTO目标。

而对于其他非关键业务,可以接受较高的RTO目标。

其次,分析企业的系统复原能力和恢复过程的复杂性也是确定RTO目标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技术和架构,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恢复速度。

如何应对容灾备份系统的系统故障(九)

如何应对容灾备份系统的系统故障(九)

如何应对容灾备份系统的系统故障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许多企业都采用了容灾备份系统。

容灾备份系统是指为了避免主系统出现故障而建立的备份系统,以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然而,即使这样的系统也可能出现故障,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当容灾备份系统出现故障时,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

为了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建议企业使用监控软件来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

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故障,我们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故障报告发送给技术团队,以便及时修复。

其次,当我们发现容灾备份系统出现故障时,我们应该立即启动紧急预案。

紧急预案是一套在系统出现故障时立即启动的操作流程,旨在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在制定紧急预案时,首先要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故障发生时应该做什么。

其次,我们应该密切合作,及时交流信息,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还要在事后总结故障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的故障再次发生。

第三,为了降低容灾备份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我们应该加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首先,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工作,包括检查硬件设备的状态、更新软件和固件等。

其次,要及时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以防止单点故障。

此外,还要定期测试备份系统的可用性,以确保在主系统故障时可以顺利切换到备份系统。

第四,我们还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当容灾备份系统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联系供应商,向他们报告问题,并要求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供应商通常会派遣专业人员协助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故障排除的速度和效率。

最后,要确保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高。

因为即使有最好的容灾备份系统,如果员工不了解如何使用和处理故障,也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恶化。

因此,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并能够在出现故障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十)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十)

如何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1. 引言容灾备份系统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变得愈发重要。

数据的安全和恢复速度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评估容灾备份系统的恢复点目标(RPO)与恢复时间目标(RTO)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RPO和RTO,以及如何在合理范围内制定目标。

2. 了解RPO和RTO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RPO和RTO的含义。

RPO指的是数据丢失的可接受程度,即在灾难事件发生前,系统必须备份的数据量。

RTO则是指从系统停机到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

3. 分析数据对业务的重要性评估RPO时,首先要分析不同业务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某些数据可能对业务运营关系重大,而其他数据则可以更容忍一定的数据丢失。

通过了解数据的重要性,可以决定备份系统所需备份的数据量,从而确定RPO的目标。

4. 评估业务的容忍度和风险承受能力除了数据对业务的重要性外,还需要评估业务的容忍度和风险承受能力。

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对数据的容忍度是不同的。

有些企业可能对数据丢失非常敏感,需要更频繁的备份和更低的RPO目标。

而有些企业可以容忍更长时间的数据丢失,可以在RPO上更为灵活。

因此,通过评估容忍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可以更好地确定RPO目标。

5. 分析业务的连续性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业务的连续性需求。

不同业务对恢复时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些业务可能对系统停机时间非常敏感,需要更快的恢复时间(更低的RTO目标),而其他业务则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停机。

通过分析业务的连续性需求,可以合理地制定RTO目标。

6. 考虑成本与效益当制定RPO和RTO目标时,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较低的RPO和RTO目标通常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因此会增加成本。

因此,必须权衡业务对数据恢复的需求与可承受的成本。

在确定目标时,要确保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7. 高可用性策略和灾难恢复测试为了确保容灾备份系统能够在灾难发生时正常工作,企业需要采取高可用性策略和进行灾难恢复测试。

BOSS系统容灾备份技术规范

BOSS系统容灾备份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BOSS系统容灾备份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二零零三年四月目录1.总则21.1.概述21.2.目标和原则31.3.考虑的因素41.4.适用范围41.5.起草单位41.6.解释权52.容灾备份系统概述52.1.灾难的定义52.2.容灾的定义62.2.1.容灾定义62.2.2.业务连续性定义62.3.系统建设模型72.4.BOSS系统-容灾备份系统架构83.容灾技术模型(容灾备份系统技术模型)93.1.容灾备份系统的技术框架93.2.容灾备份系统IT技术映射103.2.1.应用层103.2.2.存储层113.2.3.主机层113.2.4.网络层123.2.5.物理层124.容灾备份系统模型的技术实现124.1.数据平台-业务状态数据的保护124.1.1.业务状态数据的定义134.1.2.业务状态数据保护机制的技术要求134.1.3.技术手段分类144.1.4.定点拷贝的技术实现164.1.5.连续复制的技术实现204.1.6.远程复制通信链路284.1.7.技术手段的组合使用294.2.业务平台-业务处理能力的有效冗余和故障切换恢复304.2.1.生产中心内部的处理要素有效冗余和业务流程切换恢复30 4.2.2.双生产中心环境下的有效冗余和网络结构344.3.接入平台的保护-外部接口冗余设计和外部接口的切换354.3.1.外部接口类型分析354.3.2.生产中心内部的接口冗余364.3.3.双生产中心环境下的接口冗余364.4.容灾备份系统IT技术实现映射375.系统切换和回切375.1.系统切换385.1.1.切换原则385.1.2.切换必要性确认395.1.3.切换可行性确认395.1.4.切换方式405.1.5.切换流程405.2.回切415.2.1.回切原则415.2.2.回切可行性确认425.2.3.回切流程426.容灾备份系统建设策略426.1.异地中心的选择策略436.1.1.距离选择策略436.1.2.建设模式策略436.1.3.设备部署策略446.1.4.地点选择策略466.2.容灾技术选择策略476.2.1.容灾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476.2.2.容灾技术可行性判断的一般方法476.3.容灾备份系统不同实现级别的技术选择516.3.1.平台完整性516.3.2.备份和恢复完整性526.3.3.信息完整性546.3.4.处理完整性576.3.5.企业完整性607.名词解释601.总则1.1.概述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容灾备份系统是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如BOSS、经营分析系统等的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概述
——集数据库备份、文件备份、操作系统备份于一体的综合实时备份系统。

针对Windows、Linux、Unix平台下的各类数据库、文件、操作系统进行智能备份的CDP 灾备系统。

具有实时备份、任意回退、业务接管、异地容灾、集中备份、异构备份、集中管理、中转备份、信息报警等功能。

支持全系列32位和64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IA安腾系列的CPU);支持HP-UX、Saloris、AIX等Unix操作系统;支持Redhat、Redflag、SUSE、Ubuntu、中标麒麟等Linux系统;支持MSSQL、Oracle、SyBase、DB2、MySQL、InterBase、Informix、人大金仓、神通等数据库;完美支持Oracle RAC ASM存储设备。

产品背景
随着电子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越来越成为企业、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领导决策的依据。

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那就是计算机数据非常容易丢失和遭到破坏。

有专业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丢失300MB的数据对于市场营销部门就意味着13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对财务部门意味着16万的损失,对工程部门来说损失可达80万。

而丢失的关键数据如果15天内仍得不到恢复,企业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随着计算机系统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数据载体,如何利用数据备份来保证数据安全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数据遭到破坏,有可能是人为的因素,也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故障。

计算机是一个机器,其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由于使用不当或者计算机产品质量不佳、配件老化等原因,计算机的硬件可能被损坏而不能使用。

例如,硬盘的磁道损坏。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不稳定。

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者系统的可靠性不稳定等原因,计算机软件系统有可能瘫痪,无法使用。

(3)误操作。

这是人为的·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

例如,在使用DELETE句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有用的数据。

(4)破坏性病毒。

病毒是系统可能遭到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病毒也随之泛滥。

现在,病毒不仅仅能破坏软件系统,还可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例如当前流行的每月26日发作的CIH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病毒。

(5)自然灾害,例如大火、洪水、地震等。

这是一种人力几乎无法抗拒的原因。

也许有人想象不到,一场小小的机房火灾,就可能使一个跨国企业的的信息系统全部坍塌。

全球数十个生产中心的采购数据,数万个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订单,几十亿元的存货信息,十几万员工的的全年工作计划,都可能在一分钟内就化为乌有。

因此,以往只有银行和电信商等财务数据密集型的企业才使用的数据安全体系,正越来越成为各类企业不得不未雨绸缪采取的预防措施。

摩根斯坦利的死而复生,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摩根斯坦利作为一家大型投资银行,像中国电信一样,拥有特别密集的数据,在其业务运行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时间的间断,任何数据的丢失都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01年9月11日,当纽约世贸中心许多大公司的商务数据一瞬间“灰飞烟灭”时,该中心最大
的主顾之一摩根斯坦利却在灾后的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工作状态。

它宣布,除了人员的不幸伤亡、失踪外,世贸双子楼的倒塌没有给公司和客户的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危机时刻,摩根斯坦利花费巨资添置的远程数据防灾系统忠实地工作到大楼倒塌前的最后一秒钟,将重要的业务信息完好无损地传送到了几英里以外新泽西州蒂内克的另一个办事处。

在这次大劫难中,摩根斯坦利几年前就制定的数据安全战略发挥了极大作用,将突发危机的不利影响下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国际上对电脑安全技术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浓,体现在电脑安全技术的应用从个别的特殊行业发展到各行各业;从对电脑设备的重视发展到对核心数据的安全的重视,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电脑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且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经理查询系统、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进销存物流管理等子系统的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实时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服务器的备份、数据库的实时备份尤其必要和迫切。

当灾难事件发生时:
Ⅰ)无数据备份的系统会发生:当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时给个人或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Ⅱ)有数据备份的系统则能:迅速恢复数据、系统保持正常良好地运行、无任何损失发生。

功能特点
1.实时:
对数据进行自动监控,连续捕获和备份数据变化,只要数据发生变化,便实时、准确的备份下来。

2.回退:
可按任意操作步数或时间点进行数据快速恢复,对于结构化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可以回到数据库的任何状态,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回到制定的时间点。

从而能够找回误删或者损坏前的数据。

在恢复的过程中不但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型,而且能保证事件的完整性。

3.接管:
接管IP:在主服务器宕机以后,从备份机可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接管主站的IP以及对外的相关服务。

4.异地
异地——局域网
可以在局域网内的任一机器上,对装有数据库机器上的数据进行备份。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对灾备需求不是很高的企业。

异地——广域网
可以通过广域网进行异地备份。

即使数据发生灾难性的损坏,也能及时恢复。

主要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

三大备份方式:
恢复数据型:
UPM数据库保镖系统会在用户指定的备份目录备份数据库文件,当主站数据丢失时,可应用主从站的数据恢复模块将数据加载回主站。

加载过程中可按步数或者时间点回退数据,从而调整数据库的完整性。

优点:硬件成本低,PC配置基本无要求。

缺点:无法进行接管操作
免恢复数据型:
软件将会把数据文件直接加载到从站(备份机)的数据库中,当主站(工作机)瘫痪后可以马上接替工作。

这种备份不需要恢复,但是没有回退功能(此种备份方式的主从站的数据库版本需要一致,并且数据对对应的数据文件所存放的位置也要一致)。

优点:备份数据占用磁盘空间较小,可以进行IP以及数据库服务的接管。

缺点:配置相对较高,从站需要安装与主站同版本的数据库。

没有数据回退功能。

双备份型:
除了在用户指定的备份目录以文件的形式备份数据库文件,同时还会把数据库文件直接加载到从站(备份机)的数据库中。

这样,从站即可以免恢复,也可以回退。

(此种备份方式的主从站的数据库版本需要一致,并且数据对对应的数据文件所存放的位置也要一致)优点:即可以进行IP以及数据库服务的接管,也可以进行数据回退。

缺点:备份文件占用空间较大,从站需要安装与主站同版本的数据库,成本较高。

5.集中
多台服务器上的数据,不管是结构化的数据库数据,还是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都可以全部备份到同一台服务器上集中管理。

6.报警
当服务器主站宕机或者出现故障时,可以在网内通过制定机器提示消息。

或者通过配置无线发送设备后,可以直接发送到指定的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