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4单元 车辆模型

合集下载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组装玩具汽车》教案设计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组装玩具汽车》教案设计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组装玩具汽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组装玩具汽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2. 组装玩具汽车的方法与技巧3. 创新设计玩具汽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学会组装玩具汽车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 教学难点:玩具汽车组装过程中的精细操作,创新设计玩具汽车。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学会组装方法。

2.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组装玩具汽车,提高动手能力。

3.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玩具汽车。

4. 合作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玩具汽车,引导学生了解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结构讲解:教师讲解玩具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车身、底盘、轮子等。

3. 组装方法讲解:教师讲解组装玩具汽车的方法与技巧,如使用工具、组装顺序等。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组装玩具汽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新设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创新设计玩具汽车的外观、功能等。

6.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组装玩具汽车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精细程度等。

2. 学生创新设计能力:评价学生在创新设计玩具汽车时的创意、实用性等。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七、教学资源1. 玩具汽车模型2. 组装工具套装3. 创新设计素材库4. 展示平台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构造,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组装小车的各个部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能够经历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3. 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有创意的小车。

重点:小车的构造和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教具:小车模型、各种材料和工具。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小车的基本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设计、制作小车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小车的构造和功能,介绍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示范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小汽车制作教案(3篇)

教学实践小汽车制作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学习制作简单的小汽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小汽车的基本构造。

2. 小汽车模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小汽车模型的稳定性。

2. 小汽车模型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小汽车模型制作材料:纸板、彩纸、剪刀、胶水、小轮子、小螺丝等。

3. 制作示范小汽车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外观和构造。

2. 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汽车主要由车身、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等部分组成。

二、讲解小汽车基本构造1. 教师利用课件,详细介绍小汽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并尝试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三、小汽车模型制作1. 教师分发制作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制作进度。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动手操作1. 学生按照步骤,动手制作小汽车模型。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制作任务。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汽车模型,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不足。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了解汽车的实际生产过程。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制作小汽车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汽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劳动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小车的结构及其功能。

2. 小车的工作原理。

3. 制作小车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4. 调试和优化小车的性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结构和功能。

2. 新课:讲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制作小车的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小车,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小车,介绍其特点和优势。

5. 总结:评价各组小车的性能,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车的制作质量。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

3. 学生对小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小车制作材料包(包括木板、轮子、螺丝等)。

2. 教学PPT。

3. 视频资料:小车制作过程、小车工作原理等。

4. 参考书籍:关于小车制作、物理原理等方面的书籍。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小车制作材料包,确保每组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

2.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小车结构、工作原理、制作步骤等。

3. 收集相关视频资料,展示小车制作过程和小车工作原理。

4. 准备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阅读。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车制作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车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制作经验。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小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制作小车的方法。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车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小车,教师巡回指导。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课小车运动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课小车运动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课小车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课,主题为“小车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力的作用”,详细内容涵盖了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定义,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对小车的运动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模型、斜面、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毛巾、木板等。

2. 学具:小车模型、斜面、毛巾、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车在不同表面(如毛巾、木板)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差异。

2. 例题讲解:(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等。

(3)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4)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摩擦力可以减小小车的速度,使小车停下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摩擦力对小车的运动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4. 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减小小车速度,使小车停下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定义及作用效果。

(2)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

2. 答案:(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例如,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摩擦力使小车速度减小,最终停下来。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4单元 车辆模型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4单元  车辆模型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第4单元车辆模型毛伟勇上海市江宁学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设计是《劳动技术》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

车辆模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玩具,自小就有接触,男孩子的兴趣尤为浓厚,例如收集车模、拼装“四驱赛车”等,对车辆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熟悉。

同时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设计、操作技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还比较弱,尤其在计划的制定和作品的改进上有所欠缺。

本课是围绕小客车卡纸模型的制作、改进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确定制作卡纸车模的计划,并能在制作小客车模型的基础上在结构、功能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成救护车模型。

使学生了解到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卡纸车模的制作和改进效率,意识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有反思的技术活动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方便,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思路:劳技课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已成为共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渐变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保留下来。

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比较,思考并体验在知识迁移中产生新的技术,运用实践对比、观察模仿、互学互助、反馈思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心”、“脑”、“手”并用,突破单纯模仿学习的定势,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课以简单的小客车卡纸模型为载体,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劳技课其他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设计分两教时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教时是拼装制作小客车的模型,分四个环节:了解小客车、小客车模型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实施计划和步骤;按照计划进行制作;展示评价作品。

第二教时是对小客车模型进行改进,制作成救护车模型,也分四个环节:调查交流救护车的车门构造;制定计划,把小客车改制成救护车以及底盘的改进;救护车的制作;展示评价作品。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拟定制作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操作;车辆模型的改进和制作教学难点:车轴、轴套管相匹配的加工;车门、底盘的设计和改进五、教学器材:第一教时第二教时七、教学流程:八、教学参考:1. 车辆模型的种类:自行模型车:一般以电动机为动力,例如轨道四驱车模型。

四年级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思维]在设计制作活动中,知道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领悟制作活动需要有不断完善的过程。

[探究实践]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态度责任]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难点]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动力小车的材料、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工具包1.对照着材料清单,再次熟悉自己小组的设计图。

2.在学生领取材料之前,先组织学生交流怎样分工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设计后的环节,首先需要熟悉或修正设计方案,明确任务后选材分工,这样可以更好地制作。

二、探索发现:制作小车(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工具包、测试场地、软尺、便签纸1.了解制作小车的流程思考:在制作过程中,你们小组可能会遇到什么难题?预设:车轴怎么安装在车架上。

(组织讨论怎么安装车轴到车架上)2.制作小车(1)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帮学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让小车动起来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易拉罐,一些废旧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等),胶带、剪刀等工具。

2. 教师准备一些小车模型或者图片,用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小车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的小车是怎么动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什么力量?2. 探究与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动的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制作与展示(2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小车,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制作完成后,每组展示自己的小车,并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实践活动,询问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什么力量?2. 探究与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得更远、更快。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制作与改进(2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小车进行改进。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4. 比赛与总结(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和最佳速度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实践活动,询问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课时15第四单元 我是家庭采购员第4课时 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课时15第四单元 我是家庭采购员第4课时 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教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学科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一、教学背景《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是广东省中小学试验教材(广州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四年级(全一册)主题一:《我是家庭采购员》的第4课时。

《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这一板块的设置在第4课时在于使学生将学到的绿色购物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

通过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正确使用一般的手工工具。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提升得很快。

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剖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喜好如果指引适当都能够带来优秀的成效。

三、教学目标认知性目标:知道制作运载小车的步骤。

参与性目标:主动探索如何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并且动手实践。

体验性目标:通过动手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体会劳动的快乐。

技能性目标:学会正确使用一般的手工工具。

创造性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掌握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便携式家用运载小车。

五、工具及资源准备1.笔记本、笔。

2.教学课件、教学微课。

六、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明确主题。

回顾运载小车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展示设计图1、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运载小车设计图2、学生选出以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制作出的运载小车。

(三)学习制作运载小车1、准备好制作运载小车的工具。

2、根据设计图思考组装运载小车的步骤。

3、根据设计图,思考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4、加工制作运载小车的材料(1)看加工材料的视频,思考在加工材料时的注意事项。

(2)学习加工材料的方法。

5、组装运载小车(1)看组装运载小车的视频,思考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2)学习加工材料的方法。

6、调试运载小车(1)看调试运载小车的视频,思考调试时的注意事项。

四年级劳技教案:如何设计橡筋赛车模型

四年级劳技教案:如何设计橡筋赛车模型

四年级劳技教案:如何设计橡筋赛车模型如何设计橡筋赛车模型橡筋赛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飞行器设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基本的工程概念,例如重心、气动力学和动力。

在这个劳技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一辆高效的橡筋赛车模型。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种设计方法。

1.竞速型设计竞速型设计是基于速度设计的,它的特点是车身轻盈,气动设计和重量平衡至关重要。

这种设计适合那些想要在比赛中获胜的选手。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轻量的材料,例如泡沫、木材和塑料等,来减轻车身重量。

同时,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个航空顺畅的外形,以便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速度。

2.地形型设计地形型设计是以通过障碍物领域为目标的设计。

这种设计建立在一些基本设计原则之上,例如车重平衡、车宽、车高和轮径。

我们可以根据比赛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例如使用玩具木板构建车身和框架来增强车辆的耐用性。

3.美学型设计美学型设计是以外观美感为目标的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着眼于美学效果,并不强调速度和功能。

这种设计适合于那些希望通过展示他们的工程艺术来得到认可和赞誉的选手。

我们可以使用纸板、绸缎和其他材料来设计车身,并在车身上添加彩色涂料或其他装饰,以增强视觉效果。

为了确保我们的橡筋赛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还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的设计原则。

1.车重平衡车重平衡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设计要素之一。

平衡的车重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这将让车辆行驶顺畅,并避免在飞行中发生失控事故。

2.车宽设计与车重平衡设计一样,车宽设计也是制作高效的橡筋赛车的关键要素。

我们需要确保车体的宽度与车轮直径相适应,以确保车轮正常转动和清除障碍物。

此外,车的宽度也会影响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重心,在车宽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重心设计重心的位置会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产生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重心将导致车辆倾斜或偏离飞行道路,使车辆不稳定。

我们需要试验和调整车的重心位置,以确保重心处于最合适的位置。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参与实际制作简单机械模型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为题,就制作简单机械模型的步骤和意义展开讨论。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制作简单机械模型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所要制作的机械模型的种类和材料。

例如,可以选择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模型,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纸板、剪刀、胶水等。

其次,了解机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为后续的制作过程打下基础。

二、制作过程1. 绘制模板首先,使用纸板绘制风车模型的模板。

根据所制作模型的大小和形状,在纸板上用铅笔绘制出相应的图形,并进行剪裁,制作出所需的各个零件。

2. 组装零件将剪好的纸板零件按照原来的形状和位置进行组装。

例如,将风车的螺旋桨固定在转轴上,并将转轴固定在底座上。

可使用胶水、胶带等材料固定零件的连接位置,确保机械模型的结构稳固。

3. 添加装饰为使机械模型更加美观,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装饰。

例如,在风车的螺旋桨上画上漂亮的图案,或在底座上贴上色彩鲜艳的贴纸。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模型的观赏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意义与效果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的活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效果。

首先,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机械模型,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技巧水平。

其次,通过观察和体验机械模型的运行原理,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面对问题和困难,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劳动教育制作简单机械模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

制作机械模型需要运用到一些物理、数学等知识,例如:运用物理知识关于杠杆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杠杆的使用方法。

通过制作机械模型,学生不仅增加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印象和记忆,提高了学科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船模航模选修课教案

四年级船模航模选修课教案

航模教案1、陆模的定义在陆地上行驶,减轻人们劳动强度的交通工具;一块可以滚动的圆木使人类萌生了车轮的概念;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人首先领会轮子的原理,制造了服务于战争的战车;随着时代的进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车逐渐在工业、农业、国防、运输业以及人们生活等众多领域充当着挚友和帮手的角色,当今的人类已无法想象没有车的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车的模型是车的同胞弟兄,随车的演变而演变,随车的发展而发展;车的模型还像车一样,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证,是速度和质量的载体;车辆模型运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科技与竞技相结合的体育项目;70年代许多国家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车辆模型比赛,随后逐渐演变为国与国选手之间进行的比赛;2、海模的定义地球上70%的表面是水,谁征服了海洋,谁就征服了世界;3、空模的定义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从热气球、滑翔翼,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种试,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4、模型好玩,但是需要自己完成后才能玩,做模型的过程是自我坚持,排除万难的过程,需要你坚持到底; 对于喜爱模型的人来说,模型已经不仅仅是他们手中的玩物,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收藏品,他们会认为,因为制作模型,他们追忆了童年,启迪了智慧,也促进了友谊,更为他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快乐;5、说说自己为什么来学航模,最喜欢哪一类的模型,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知道模型的课堂常规:不允许把吃的带到教室;上课不允许下位置,随便换位置,交头接耳有什么疑问请举手不准自带剪刀或小刀等危险物品,以免受伤;6、讲解今天要做模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先看图了解橡筋动力飞机:是以橡筋储能作为动力的飞机模型;其制作的关键是重量要轻,在保证坚固度的前提下,越轻越好,制作基础是重心要正,前后的重心比左右的重心难以掌握,所以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是一架好的空模,其形状还要合理,表面要光滑,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远离和符合橡筋飞机的特点,目地是增加升力又减少阻力,橡筋储能越多,越均匀,留空时间越长;调试技巧比放飞技巧更加难以掌握,在制作的时候应当有调试的意识;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7、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学会自己看图制作模型,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模型;是自己亲手做的,会非常有成就感;8、讲解要点:认真听仔细看耐心做不怕困难,有克服困难的精神;9、调试、试车、试飞;等同学们的模型全部做好以后,我们就要去空地上去调试;看看小车能否开的稳,。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飞驰的小车》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飞驰的小车》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飞驰的小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车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小车的制作材料及工具3. 小车的设计与制作4. 小车的调试与比赛5. 劳动实践与总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车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小车的设计与制作,小车的调试与比赛。

2. 教学难点:小车的设计与制作,小车的调试与比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小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等基本知识。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小车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采用分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车的设计与制作。

4. 采用比赛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车的制作材料、工具、场地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穿戴好劳动手套等。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小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小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等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小车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小车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完成小车的制作。

6. 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评选出速度最快的小车。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小车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2. 学生调试小车的过程中,是否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是否能体现出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是否能体现出对劳动的热爱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车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出独特的小车。

2. 邀请家长参与实践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第10课《我是汽车设计师》教案人教版

第10课《我是汽车设计师》教案人教版
(2)创意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遵循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汽车模型。
举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考虑特定人群或场景,如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汽车,或一款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越野汽车。
(3)评价与改进:学生如何对设计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制作汽车模型的过程非常活跃,他们通过团队合作,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不过,我也观察到一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主题不够自信或者小组分工不明确。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汽车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表明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过,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汽车设计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设计理念,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类型汽车的图片和参数,让学生了解各类汽车的特点,如轿车舒适性较高,SUV通过性较好等。
2.教学难点
(1)汽车设计原理的应用:学生在设计汽车模型时,如何将所学的设计原则和行驶原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举例: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空气动力学,优化汽车外形,降低空气阻力;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采用轻量化材料,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组成,设计时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安全性能等因素。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汽车设计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以及如何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汽车模板制作课程教案设计

汽车模板制作课程教案设计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培养对汽车的兴趣。

2. 通过动手制作汽车模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汽车图片、汽车模型、汽车模板材料(如硬纸板、剪刀、胶水、彩笔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汽车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外观和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吗?汽车有哪些种类?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如车身、引擎、底盘、轮胎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汽车,如轿车、货车、公交车、赛车等。

三、制作汽车模板1. 教师分发汽车模板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 学生按照步骤,动手制作汽车模板。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展示自己的汽车模板,分享制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制作的汽车模板都完成了吗?2. 学生回答,复习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二、模板装饰1. 教师分发彩笔、贴纸等装饰材料,引导学生对汽车模板进行装饰。

2. 学生发挥创意,为自己的汽车模板添加颜色和图案。

三、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完成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美观奖”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汽车模板制作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汽车知识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汽车模板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学生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汽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车辆模型 全国通用 12张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车辆模型  全国通用   12张
车辆模型
小客车大致分几个部分?
小客车模型大致分几个部分?
底盘
2
组装小车
13
轴套管和车轴的联系:
A B C
作业要求 :
根据制作计划,制作小货车。 合理地使用锥子,锤子。
注意: 工具规范使用。 注意操作安全。
配合空心铁砧旋转打洞。
垂直方向轻轻地敲打。
我们对底盘的改进计划:
结构(图)
需要 制作步骤:1、
2、 3、
……
。 ; ; ;
评一评:
1 我是否按照原先的制作计划进行制作? 2 说说制作时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和最满意 的地方。 3 小组内谁的小车最好?为什么?
拓展思考:能为自己的货车开车门吗?
我们的制作计划:
车门的位置 车门打开的方式 制作步骤:1、
2、 3、 ……
, 。
; ; ;
救护车和小客车在 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救护车的车门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你的救护车模型车门怎么做?

关于手工车辆教案

关于手工车辆教案

关于手工车辆教案手工车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手工制作车辆模型,让学生了解车辆的构造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和工程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车辆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轮子、车身、传动系统等。

2. 手工制作车辆模型: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简单模型,如小汽车、火车、飞机等。

3. 组装和调试: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完成模型的组装,并进行调试,使模型能够正常运作。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讲解车辆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包括轮子的作用、传动系统的原理等。

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对车辆的构造有更直观的了解。

2. 材料准备准备制作手工车辆模型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纸板、轮子、橡皮筋、铁丝等。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模型的制作。

3. 模型制作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教师提供的模型制作说明书和所需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模型难度。

学生按照说明书逐步完成模型的制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组装和调试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后,进行组装和调试。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安装轮子、调整车轮间距以及操纵车辆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逐步调试模型,确保模型能够正常运作。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模型的组装和调试后,可以在班级内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困难,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的模型制作情况和调试效果,评估学生对车辆结构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同时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自评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与同组成员互相评价。

评估是否按照要求完成模型制作,是否能够运作正常,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延伸1. 拓展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车辆,如自行车、火车、飞机、船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探索车辆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如电动车、自动驾驶车辆等,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想和设计。

关于手工车辆的教案

关于手工车辆的教案

关于手工车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手工车辆的定义以及分类。

2. 掌握手工车辆的制作方法和安全使用规范。

3. 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 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车辆所需材料。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手工车辆的分类和制作步骤。

【教学环境】教室内可以进行手工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准备一些手工制作的小车模型,放在课桌上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车模型,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人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吗?【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手工车辆的定义和分类,组织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探讨一个分类,并整理出分类的特点和例子。

2. 各小组轮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实践】1. 介绍手工车辆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分发制作手工车辆所需材料,并给出制作步骤的简要说明。

3.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总结】1. 指导学生将制作完成的手工车辆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分享制作经验。

2. 引导学生总结手工车辆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四、教学扩展1.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手工车辆制作,如太阳能小车、橡皮筋动力车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车辆比赛,评选最创意、最有动力等奖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手工车辆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新的发现,评价学生对手工车辆制作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手工车辆的定义和分类,还学会了如何制作手工车辆,并培养了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手工车辆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科技兴趣。

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制作小跑车

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制作小跑车

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制作小跑车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原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原理,包括齿轮、皮带、链条等的运动方式。

(2)制作小跑车模型老师提供小轮子、木板、电机和电线等材料,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和制作小跑车模型。

(3)测试和改进完成小跑车模型后,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进行改进。

(4)展示活动成果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小跑车模型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 活动评价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操作简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传动原理。

学生们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意在通过制作小跑车模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传动原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材料准备问题。

由于材料较多,需要老师提前准备,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有些材料准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制作进度。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次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设计和制作小跑车模型,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导致制作进度缓慢。

此外,还存在学生合作精神不够的问题,由于是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精神,导致小组合作效果不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逐步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购买更便捷的材料、设计更加有趣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

同时,在班级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范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范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范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范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并
促进他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介绍机械模型的基本原理;
2. 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风车模型。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查找和整理与风车模型制作相关的材料和资料;
(2)准备展示用的风车模型示范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模型的基本原理,激发他们对机械制作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2. 呈现:向学生展示制作风车模型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

3. 实践操作:
(1)组织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风车模型的制作;
(2)在学生完成制作后,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简单机械模型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深入感受了机械原理的运作,并提升了对机械模型制作的兴趣。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探索制作其他机械模型,例如飞机模型、汽车模型等,并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范文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4单元车辆模型
毛伟勇上海市江宁学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设计是《劳动技术》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

车辆模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玩具,自小就有接触,男孩子的兴趣尤为浓厚,例如收集车模、拼装“四驱赛车”等,对车辆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熟悉。

同时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设计、操作技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还比较弱,尤其在计划的制定和作品的改进上有所欠缺。

本课是围绕小客车卡纸模型的制作、改进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确定制作卡纸车模的计划,并能在制作小客车模型的基础上在结构、功能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成救护车模型。

使学生了解到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卡纸车模的制作和改进效率,意识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有反思的技术活动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方便,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思路:
劳技课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已成为共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渐变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保留下来。

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比较,思考并体验在知识迁移中产生新的技术,运用实践对比、观察模仿、互学互助、反馈思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心”、“脑”、“手”并用,突破单纯模仿学习的定势,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课以简单的小客车卡纸模型为载体,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劳技课其他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设计分两教时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教时是拼装制作小客车的模型,分四个环节:了解小客车、小客车模型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实施计划和步骤;按照计划进行制作;展示评价作品。

第二教时是对小客车模型进行改进,制作成救护车模型,也分四个环节:调查交流救护车的车门构造;制定计划,把小客车改制成救护车以及底盘的改进;救护车的制作;展示评价作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拟定制作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操作;车辆模型的改进和制作教学难点:车轴、轴套管相匹配的加工;车门、底盘的设计和改进
五、教学器材:
第一教时
第二教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参考:
1. 车辆模型的种类:
自行模型车:一般以电动机为动力,例如轨道四驱车模型。

静态观赏车:通常以制作的精美度、仿真性为比赛的内容。

遥控模型车:是车辆模型中最高级的项目,这种模型按动力可分为电动机(Electric)和内燃机(I.C.)两大类。

通过遥控器可以灵活操纵方向、车速和进退。

2. 汽车的组成: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

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

柴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为压燃式,所以无点火系。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

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3.轴:机械中主要零件之一。

一般为金属圆杆,轮子和其他转动的机件绕着它或随着它转动。

4.根据国家救护车QC/T457-1999的专业标准和北京地区实际情况,救护车按用途分为下列5种类型:
救护指挥车:具有现场指挥功能的救护车,用于大型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指挥工作。

运送救护车:拥有一般的急救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对现场或运送过程中的伤病人员进行救治的救护车。

急救救护车:拥有急救复苏抢救设备和必备药品,能在现场或运送途中对危重伤病人员进行抢救的救护车。

卫生防疫救护车:拥有卫生防疫专业急救设备,能够对现场疫情进行紧急处理的救护车。

血液运送救护车:拥有运送血液专业设备,能够按有关要求为医疗卫生机构运送血液的救护车。

九、技术分析:
底盘上的孔要求比较高:不能比轴套管大,否则会造成轴套管的打滑;对应的孔位要对称,否则轴套管会倾斜。

转孔的时间可以放在粘结之前,这样不容易弄坏底盘。

车轮和轴套管是比较容易损坏和变形的,组装车轮时不能用力过猛,将车轴一头对准车轮上的孔,轻轻插入即可。

轴套管和轴的尺寸要匹配,一般可以用切割轴套管来达到目的。

安装轴套管时,可在与车身的连接部位涂上一点白胶,使其与车身牢固结合,这样对车模的耐用度和行驶精度都有很大帮助。

底盘要安装在车厢的中间部位并保持平整,要粘结牢固;改进的底盘可以用废旧的纸盒来制作。

十、教学分析:
“学习设计”是二期课改劳动技术课要重点落实的目标。

学生上劳动技术课的目的已不
是单纯为了完成一件作品,而是为了在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得更好”。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

为了能体现新教材“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观察交流中强化“模型”意识
“模型”是特定的条件下研究实物的实体,也是进行模拟实验方法的实际操作手段。

通过交流汽车模型的特点及对各种车辆图片外观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比较,归纳出车辆的基本结构,并从提供制作的材料中加以深化,以揭示模型制作的意义和作用。

模型和实物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在本课中最显著的不同就是轴套管,大多数的车辆和车模也有和轴套管功能类似的结构,但形状和名称是不同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解释清楚它的作用。

二.在动手制作中发现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制作小客车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计划,通过交流修改并完善计划,通过制作体会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例如底盘开孔的时间是放在粘贴前还是粘贴后;车轴和轴套管尺寸关系等,这些问题应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周到,这样才能体现设计的技术含量。

在由小客车改制成救护车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小客车与救护车的区别,再设计救护车的车门,车门的设计要考虑是向上开还是左右开,是粘结前切割还是粘接后切割,如何让车门开闭灵活等等;对底盘得改进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车厢和底盘的连接不够牢固,再让学生设计改进办法,从材料、结构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改进作品中学习设计
底盘的改制设计和车门的设计制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在设计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救护车车门的作用,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设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为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的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提供了保证。

小组
小组
我们对底盘的改进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