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投资外汇期权交易巨亏事件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班级:78班姓名:毛煜学号:完成日期: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中信泰富于08年的巨亏事件做一个案件分析,并以此引出外汇期权合约并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与认知。
关键词:引言:中信泰富在08年时的巨亏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经融市场风险极大,进入需慎之又慎。
关键词:巨亏,accumulator,金融风险正文:一: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始末1:案件概括: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
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港元,跌幅超过%,当日收报于港元,跌幅达%,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
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
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ppt
1- 16
案例分析
•
中信泰富之所以签订这一“止赚不止蚀”的
合约,一方面可能因为计价模型过于复杂,操作
者不能准确对其风险定价;另一方面,这一合约
1- 7
• 以今年7月15日澳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 0.979计算,中信泰富可以用0.87的便宜汇 率买入澳元,赚取差价;而当澳元兑美元 汇率低于0.87,比如10月21日,澳元兑美 元汇率盘中曾报0.6928,中信泰富也必须 以0.87的高汇率水平,继续向其对家买入 澳元。
1- 8
• 而双币合约则更加复杂。按规定,中 信泰富必须以0.87的澳元兑美元的汇率、 或者1.44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按照表现更 弱的一方来接盘澳元或者欧元,直到2010 年7月;而人民币合约则参考美元兑人民 币汇率6.84计算盈亏。
澳元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每月结算,下称“双币合约”)、人民币累计目
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下称“人民币合约”)。这类被统源自为Accumulator(累计期权)
的衍生工具
1- 5
中信泰富Accumulator合约
•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0日发表的公 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 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 香港的银行签订的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 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 94.44亿澳元。另一份则为人民币兑美元的 汇率挂钩合约。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 的,是其中一份澳元合约。
1- 6
• 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须每月以固 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2010年10月期 满。双方约定的汇率为澳元兑美元1∶0.87。 如果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富即可赚取与 市场汇率的差价,但每份合约达到150万 美元-700万美元的最高利润时,合约终止。 即盈利上限是锁定的;但如果澳元汇率下 跌,根据双方约定的计价模型,中信泰富 不仅将蒙受约定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差价损 失,而且还受合同约束需加倍买入澳元, 其损失也将成倍放大。
中信泰福巨亏真相
中信泰福巨亏真相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由于一笔外汇杠杆交易损失,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已为该公司协调安排了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
对此,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常振明昨晚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备用信贷不会“从中信银行走”,资金来源和到账时间暂不便披露。
常振明说,中信集团内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杠杆交易。
根据港交所的披露,截止到9月5日,集团主席荣智健个人持有中信泰富19.12%的股权,中信集团持有约29%。
停牌前,中信泰富上个交易日收盘报14.52港元,过去一个月累计下跌32%,与澳元兑美元跌幅相近。
据新华社10月21日消息,中信泰富股份当日复牌,股价大幅下挫,最低跌至6.47港元,收市报6.52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14.52港元下跌8港元,跌幅高达55.1%。
成交量1.79亿股,涉及金额13.67亿港元。
当日恒生指数跌1.84%至15041点。
巨亏曝光震动市场昨天上午,中信泰富早盘前便宣布停牌,外界开始揣测公司可能发生重大事件。
果然,下午5点01分,中信泰富向港交所公告了盈利预警,宣布该集团财务董事越权在市场上与数家机构签订巨额的外汇合同,导致中信泰富的外汇合同产生重大损失。
半小时之后,公司高层急召香港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
荣智健神色凝重地向记者通报,公司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著名的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该合同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
而在近期澳元波动之下,截至当前,中信泰富已经确认8亿港元的损失。
荣智健表示,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合约带来的损失可能会高达147亿港元。
而如果澳元汇率再出现波动,不排除总体亏损金额会比147亿港元更高。
由于合约为期两年,因此中信泰富对有关整体亏损还不需要做实时拨备,而是在24个月后反映出来。
目前不能确认中信泰富到底是不是真正想对冲铁矿石项目的风险而执行此类杠杆交易,可能有投机的成分,国内一家相关银行业的外汇交易人士对本报表示。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
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其最大股东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案例背景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
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炖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收购之后它将成为中国未来巨大的铁磁矿石供应商。
中信泰富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属红筹股,而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都属蓝筹股,中信泰富恰是恒指成分股,所以中信泰富集红蓝一身,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目是目前澳洲已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信泰富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香港红筹股却于10月21日曝出155亿美元巨额外汇交易亏损的噩耗,当日股价下挫55%,累及恒生指数下挫1.84%。
使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则是为其在澳洲的磁铁矿项目规避风险而购买的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
三、案例分析(一)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意为累计期权,属于杠杆式期权的一种,所谓杠杆合约则是收益放大同时风险也放大的合约。
中信泰富购买的为变种累计期权,英文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
最初Accumulator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订立股票累计期权合约,也就是投行设定一个股价,当市场价高于这个价格时,则可以规定价买入股票以套利,但是当市场价低于这个规定价格时,却需要投资者买入双倍的股票,一般最低认购额是百万美元。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报告_解读中信泰富投资澳元外汇衍生品巨亏深层原因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35一、中国企业频发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央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
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国内众多央企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航油(新加坡)因参与石油期权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航油套保值上分别高达68亿元和62亿元的亏损;中国远洋在 FFA(远期运费协议)上高达50多亿元的投资亏损拨备;以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双铁”)出现的19元亿和3亿元的大额汇兑损失等。
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中,最令国人震惊的当数中信泰富155亿港元汇兑损失。
二、中信泰富事件回顾1、中信泰富与13家投行签定多个复杂金融衍生品合约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曝出曾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瑞信国际、法国巴黎百富勤、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其中金额最大的是澳元累计期权合约,总额为90.5亿澳元,锁定汇率0.87。
合约规定在此后两年多内,每月(部分是每日)以0.87美元/澳元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收澳元,最高累计金额约94.4亿澳元。
(据外汇分析人士推测,签约时间点应锁定在2007年12月前后,因为在2007年l0月以后,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才处于0.87之上。
自2007年底至2008年7月,澳元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8年7月,公司在两周内又增加了很多类似合约。
)2、合约签定当时已造成中信泰富亏损这些合约规定中信泰富的向上利润有敲出封顶,而向下亏损却是加倍且无敲出的:如果汇率保持在0.87美元/澳元以上,中信泰富会获得有限利润,敲出障碍期权便利总利润最多只能有4亿多港元,而且若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投行即可选择取消合同,则以后有限利润也无法取得;而极不对称的条款是当汇率低于0.87美元/澳元时,中信泰富需要加倍以0.87美元的高价接澳元仓位直至合约日期结束。
浅谈中信泰富巨亏案例
浅谈中信泰富巨亏案例摘要: 中信泰富作为中信集团控股并在香港上市的“紫筹股”,面对巨大的外汇风险,购买国际投行量身打造的外汇合约,却陷入巨亏的泥淖。
本文根据相关报道和评论,分析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并给出远期市场套期保值、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期权市场套期保值这四种常用的规避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风险控制一、公司简介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于1990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其前身是信泰发展有限公司,1990年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购入其49%的股份并注入若干资产,并于1991年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中信泰富现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
此外,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红筹股。
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
二、事件回顾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从2007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该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因澳元大幅贬值,已经确认曝出155亿美元巨额外汇交易亏损的噩耗,当日股价下挫55%,累及恒生指数下挫1.84%。
截至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210亿港元。
中信泰富杠杆式外汇期权投资巨亏的思考
身, 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 目 目 是 前澳洲已 买入 1 个单位的外汇, 这样投资者成本低于市 ( 公 司背景。 一)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 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 目, 中信泰富 场成本。但当市场价格低于设定价格时, 则投 有限公司成立于 18 95年,96 18 年通过新景丰 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然而, 这只香港红筹股 资者必须每天( 或合约规定的频率) 以该设定
nc u ion cu u t c a r(O 限公 司被曝出 15 5 亿美元 巨额外汇交易亏损, 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 称 是 K ok O tDs utAcm l o K — 当日 股价下挫 5% 累及恒生指数下挫 18% 资附属公司 5, .4 ,
力, 自 维护 身的合法权益。 立新型的银企信用关系。 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 身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3信贷风险的化解。() 、 1推动诉讼工作成 政府的银行, 是广大市民的银行。政府应积极 为降低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 加强银行司法协 引导企业活化资产存量, 减少产品积压, 使企
( 作者单 锦州 位: 银行)
作, 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2 加大清收 业立足于内涵型发展,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 ) 提 参考文献:
不良贷款的力度, 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企业的 高经济效益。 不同情况, 采取区别对待的风险化解。一是对
那些产品有市场、 有销路、 守信用的企业, 要增
五、 结论
[ 江木峰. 1 】 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 题的
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078 J. 20..
信贷业务在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一天, 城市 [ 宋旭. 2 】 强化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
强服务手段, 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 二是对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就必然将面对信贷风险 思考【】西安金融,071 J. 20.. 况恶化, 欠债不还, 要强制其制定还款计划及 防范这一难题和重任。 在中国目前的政策和经 【 3 】徐德峰. 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我见 协议书, 上门催讨, 或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起诉; 济环境下,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 政 [ .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081 】 20..
“中信泰富和累计期权”案例分析
先介绍一下外汇累计期权的特点,外汇累计 期权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外汇的金融衍生工具, 是基于传统期权演变而来,比常规期权更复杂的 衍生证券,通常是场外交易。
累计期权要素:取消价、行使价、杠杆比率。
行使价低于取消价,市场价格在两者之间时, 期权买方可以以行使价买入资产,但当市场价格 低于行使价时,期权买方需要以行使价并且以数 倍的数量买入资产,通常是2倍,而当市场价高于 取消价时,合约自动解除。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
①加强法律监管,强化问责机制。尤其对于中信泰富这种国企,随着国企出海越来越多, 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
②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加强风险筛查。中信泰富作为上市公司,在进行衍生品投资之前 未需要强化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也要针对重点领域企业,加强风险 筛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策略,当汇率上升时,衍生品交易上中信 泰富可以赚钱,而在实际外汇市场上会亏钱,当汇率下降时,衍生品交易上,中信泰富会 亏钱,而在实际外汇市场上会赚钱,理论上是可以实现套期保值的。
而现实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澳大利亚作为重要的商品出口 国,澳元汇率承压巨大,同时澳大利亚央行降息,使得澳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弱,2008 年7月到10月间,累计下跌了约29%。而中信泰富却发生了146亿港元的巨额亏损,套期 保值失败。
中信泰富是香港上市公司,港币是其本币,且港币与美元之间是联系汇率制度, 因此,中信泰富的项目资金将以美元兑换成澳元进行支付。
同时,由于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美联储所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指数 不断走低,澳元持续升值,更使对冲的套期保值操作显得尤为必要。
期货经典战役之中信泰富外汇事件
期货经典战役之中信泰富外汇事件期货经典战役——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汇市波动剧烈,中信泰富因此遭遇巨额汇兑损失。
该公司主席荣智健20日表示,2008财年公司可能因此出现净亏损。
财务董事张立宪未遵守对冲风险政策来进行有关外汇交易,财务总监周志贤也没有尽到监督职责。
从即日起,两人辞去董事职位。
对冲风险外汇合约巨亏据中信泰富公告称,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自2008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
但200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同时,中信泰富表示,目前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但合约期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按当时公平价定值的亏损并不等同于目前的数据。
公司将密切监察及留意实际情况,适当时将终止或重组该等合约。
一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大型企业在进行数额巨大的海外收购时,由于付款时间较长且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因而必须考虑本币及收购执行货币的汇率不确定性。
为尽可能锁定成本,一般企业都会进行外汇衍生交易。
据了解,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是目前非常普遍交易工具。
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近3个月来波动剧烈。
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将更为惊人。
相关责任人辞职“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滨江学院课程论文题目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课程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专业 2013级金融工程学生姓名吴欣怡学号任课教师李长青二O一六年六月三日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 8 亿港元的损失。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远期杠杆二、案例的具体内容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 147 亿港元的损失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分析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分析摘要:2008年中信泰富集团外汇合约曝光,产生高达155.07亿港元的巨额亏损。
本文通过研究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公司背景和国际背景,详细分析中信泰富签订的Accumulator合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投机行为、内部控制失效阱是导致中信泰富套期保值失败的重要原因,最后针对公司投资金融外汇衍生品交易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累计股票期权;外汇远期;套期保值;内部控制前言2008年10月20日,香港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 亿港元。
至10 月17 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 亿港元。
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 亿港元,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当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
本文通过研究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背景和合约金融衍生品的权利义务,分析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背景中信泰富是中国大型央企中信集团在香港上市的6家子公司之一。
其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06年3月底。
当时,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Min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中信泰富案例
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
风险分析
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考虑如何管理风险
•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 在问题,累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收益固定但 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这笔合 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 无限量亏损埋下祸根。
风险表现
1.市场风险。 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信泰富共先后买入澳元期权合 约共90亿澳元,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元大幅贬值。决策的失误,最终让 中信泰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左图为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澳元 兑美元走势图。由走势图可知澳元 兑美元从全年最高价为7月的0.9848 狂跌到10月的0.6004。
2.流动性风险。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对外披露了巨亏消息,由于巨额亏损, 中信泰富曾出现短暂的流动性危机,随后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 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
中信泰富股价图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 • • • •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主要原因) 内部控制 (主要原因)
内部环境 董事会制度:
• 董事长大权在握控制着董事会 • 独立董事制度失去作用 • 董事会高管巨额薪酬
风险评估
外部因素
风险识别
内部因素
风险评估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 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采取分批买入的方 式。应当说,中信泰富在投资澳大利亚磁铁矿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升 时期的话,此时做多澳元完全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密集买入 澳元的时段为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而此时,全球经济已显危险征 兆,特别是到了2009年,所有不同经济体衰退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 种情况下,尽管中信泰富已经发生明显亏损却仍在一味做多澳元。之 所以如此,就是中信泰富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通过追加投 资挽回前面的 •
中国企业近年来部分海外金融投资亏损案例
中国企业近年来部分海外金融投资亏损案例1、案情——中信泰富事件(2008年)背景介绍: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案情简介: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集团为了澳洲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7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
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全日暴跌。
截至收盘,中信泰富开盘报9.00,收盘报6.520,下跌8.00,跌幅55.10%。
而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中信泰富股价为14.52。
中信泰富因经营钢铁业务一直拥有澳元外汇合约,以寻求平抑澳元波动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但该公司订立的合约背离了对冲的原则,随后造成了巨额损失。
根据今年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该公司去年亏损127亿港元,其中外汇损失159亿港元。
2009年,中信泰富创始人荣智健因之辞去董事及主席之职。
——国航、东航失手燃油期货(2008年)背景介绍: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AirChina”),简称“国航”,其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
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中国航空集团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mpany,CEAH)于2002年10月11日成立,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原云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我国三大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
案情简介:2008年,东航和国航在航油套保合约上遭受了公允价值的巨亏。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由亍澳元的走高而引 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 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 以澳元杢支付。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 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 元之外,在项目迚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 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 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 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 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 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 汇合约挄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 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 155.07亿港元。
巨额亏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 元价栺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 被外界讣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元”的地 位。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 卖。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 于突变,澳元兑美元接违走低,特别是十 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杢一直呈单 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 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 丌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
分时走势图
中信泰富股价图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
• 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 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 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远规,结果导致内部控 制系统漏洞百出。
从风险评估方面分析 :
• 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 润,忽视风险。中信 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 合约之前,对澳元外 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 估,盲目迚行交易。 泰富迚行外汇交易丌 只是为了对冲风险, 而是为了谋取暴利。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讲解
其次,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 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 及优质商用物业。
Page 3
红色贵族:荣智健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
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
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另一个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涨不 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 风险并不了解。很多投资者就表示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些金 融衍生产品,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 道它的巨大风险。
Page 10
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的金额巨大的澳元 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 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仔细去读中信 泰富衍生产品条款,会发现很不平等的地方, 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 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他们的风险 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 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 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有关水 平为止。
page23三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深层原因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2存在风险敞口3套期保值工具选择不当巨亏1缺乏明确授权2没有制定严格的限额控制3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4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page24一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中信泰富过于相信澳元会不断升值而美元会持续走低然而结果并没有按其所想的那样发展由于其投入过大导致其亏损巨大
中信泰富事件折射出国企内部治理问题
中信泰富事件折射出国企内部治理问题摘要:XX年10月20日,国有控股的中信泰富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因签订的澳元外汇累计期权合约而亏损147亿港元,这一亏损掀开了金融危机下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这一系列中国国有企业投资海外的败笔,暴露出了现实中国企境外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文章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中信泰富事件,以公司内部治理主体为依据分别从董事会、独立董事、股东、管理层等角度剖析中信泰富的几大问题。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控;公司治理;独立董事一、事件回顾X X年10月20日,香港曝出自金融危机以来港交所绩优股公司最大的一宗亏损事件。
港交所蓝筹股中信泰富在今天发布公告警示称,为锁定公司位于澳洲铁矿项目开支成本,该公司曾与银行签订的以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已产生约147亿港元浮亏,其中逾8亿元亏损确认于今年入账。
中信泰富亏损一经曝出,舆论哗然,中信泰富股价大跌,后被迫停牌。
随后的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介入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失利事件的调查。
而荣智健本人则紧急飞往XX,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游说以求资金支持。
11月12日,中信泰富公布中信集团对其的救援方案,除先前母公司提供的15亿美元的备用贷款外,中信集团计划通过认购可转债形式,向中信泰富注资约116亿港元。
12月19日,中信泰富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中信集团对公司的救助方案。
但事件还未结束,XX年1月2日,中信泰富公布公告称,17位董事正接受证监部门调查,包括主席荣智健、其子荣明杰及总经理范鸿龄,以及7位执行董事和7位非执行董事。
XX年4月5日,中信泰富4月8日下午5时半发布公告证实,公司主席荣智健及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双双辞职。
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及总经理常振明,将接任中信泰富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二、内部治理中突出问题从中信泰富整个事件来看,企业外汇衍生品投资暴露了其内部管理控制特别是风险管理环节的重大缺陷。
剖释中信泰富事件
这是08年10月20号往后的中信泰富股市K线图
巨亏原因
• 加框效应:高估收益头寸。加框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时,
对低概率事件做出过高的期望,从而使得投资者愿意承担更高的 风险。 由于特种钢生产业务的需要,中信泰富动用4.15亿美元收购 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的磁铁矿资源的开采权的公司。 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公司对澳元的巨大需求。而为防范汇率的 变动带来的风险,中信泰富在市场上购买数十份外汇合约,期权 合约90亿澳元,是当时实际投入矿产的4倍。在中信泰富看来, 澳元在近几年的持续上升趋势仍继续保持,做多澳元肯定能盈利。 然而,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澳元急转直下。
上图为澳元兑美元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7月至09年4月走势图
• 错误投资:中信泰富集团在西澳的铁矿项目上有明失误。最
初选择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建立于“未来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而资 源不足”的基础上,因此购买的成本比较高,而在物流成本、海 水淡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准备不充分。铁矿石市场已经和中信泰 富当初设想的截然相反,铁矿石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进入了 下行通道。最终导致“开工,利润难预;不开工,成本高。”的 尴尬局面。
• 投入升级:误判市场的
风险。投入升级是指投资者 为了证明自己最初的决定的 正确性,进一步向已经存在 较大风险或者证明失败的地 方继续追加新的投资,希望 弥补损失,并最终获利。 07-08年间,中信泰富公 司密集买入澳元,而始时全 球经济已显危兆,特别是到 了09年,所有不同经济体都 显现衰退,但中信泰富依然 一味买入澳元,结果亏损更 加严重。
分析中信泰富巨亏事件
简介
•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的综合型控股公司(港交所:0267), 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香港金钟的中 信大厦,现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为常振 明,上任主席为荣智健,董事总经理为 范鸿龄。
中信泰富巨的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的亏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摘要】中信泰富作为中信集团控股并在香港上市的“紫”筹股,作为国资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代表,面对巨大的外汇风险,购买国际投行量身打造的外汇合约,却陷入巨亏的泥淖。
本文根据相关报道和评论,聚焦于损失最严重的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合约,以期权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合约在订立时的价值,以及合约的风险特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从事衍生品交易时应注意对衍生工具的分析以及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意见。
【关键字】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一)案例背景中信泰富是港交所蓝筹股列表内的大型上市公司,并且其大股东是央企中信集团,业内人士纷纷称其为“紫”筹股,可见其综合实力之雄厚。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信泰富获得了澳大利亚的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
整个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确定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期间,还将每年投入10亿澳1元,作为后续工程开发的费用,保证设备人员的及时进场。
但是由于国内并没有外汇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因此中信泰富的该项交易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之下。
考虑当时的澳元兑美元的强势上涨的趋势,要锁定外汇的风险,必然需要借助于相关的衍生品市场,包括远期、期权、互换甚至是相关的组合物。
二)合约内容2根据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的《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盈利警告》(以下简称《盈利警告》),在2008年7月,中信泰富为避免汇率风险,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13家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4大类的外汇衍生合约,分别是AUD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s(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AUD daily accrual,Dual 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和RMB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其中以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损失最为巨大,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ppt课件
因累计期权带有赌博性质,美国政府认为其对金 融 的破坏极大,因此在美国被禁止销售的。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中信泰富10月20日发表的公告称:为对冲澳元升值 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 泰富签订了多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其中三份涉 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4亿澳元。
• 2008年10月20日傍晚,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 富(00267.HK)突然爆出惊人消息:因投资杠杆式 外汇产品,中信泰富巨亏155亿港元!
• 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 港元的潜在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根据年报显示,中信泰富2007年全年盈利达到 108.43亿港元。而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盈利总 额为43.77亿港元。过去一年半的总盈利为152.2 亿港元,甚至还不足以抵消此次155亿港元的预 计亏损。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目分前股析权结构
• 中信泰富原名为泰富发展 (集团)有限公司,1990 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 港集团)有限公司购入 49%股权,并于1991年易 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其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国 中信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 集团主席。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 仁,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涉及股票的Accumulator其实是一种与股票挂钩的期 权产品,它设有取消价(Knock Out Price)及行使 价(Strike Price),而行使价通常比签约时的市价 有折让。 合约生效后,当挂钩资产的市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 之间,投资者可定时以行使价从庄家买入指定数量 的资产。当挂钩资产的市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便 终止,投资者不能再以折让价买入资产。 可是当该挂钩资产的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便 须定时用行使价买入双倍、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 直至合约完结为止。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 中信泰富主要的澳元合约内容大致如下:
❖ 中信泰富与汇丰、花旗和法国巴黎百富勤 等外资银行签约承诺,在此后两年多内, 每月(部分是每日)以0.87 美元/澳元 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 收澳元,最高累计金额可达约94.4 亿澳 元。市场普遍认为,签约时的澳元市场价 要高于0.87 美元。
中信泰富涉及的衍生产品有两个特点
❖第一 复杂性 ❖第二 合约的收益与风险完
全不匹配
(三)业界的几点质疑
❖ 1、中信泰富为什么做如此复杂与高风险 的交易呢?
❖ 2、信息披露不及时,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3 、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备受质疑.
1、中信泰富为什么做如此复杂与高风险的交易呢?
❖ 首先,据估计,公司的澳洲铁矿石项目目 前的资本开支需求约为16亿澳元,随后的 25年经营期内需要大约10亿澳元营运费 用。问题是,这两者加起来也不过26亿澳 元,为什么中信泰富要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一次性签下总额高达94.4亿澳元的“魔 鬼”条款呢?
❖ 声明指出,这批导致155亿港元损失的外 汇合约投资竟然没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授权 审批。授权审批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中最基 本的一个控制原则,应该在所有公司重大 的决策行为中加以执行,更不用说是如此 巨大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购买。正是中信泰 富在这最基本内部控制原则上的缺失,使 得这笔远期合约合同的投资行为无法在事 前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1 杠杆式合约中伤中信泰富
2 Accumulator“魔鬼”条款
3
几点启示
一 杠杆式外汇合约中伤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 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注册地 在香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 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 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 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