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个案报告

自闭症儿童个案报告儿童患有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他们表现出与社交互动、语言和情感沟通等方面的困难。
以下是我从之前在一家幼儿园工作时,接触到的一名自闭症儿童的个案报告。
患者信息:男孩,5岁,名叫小明。
自闭症被发现于三岁时。
主要症状:小明表现出了明显的语言沟通障碍,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也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他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表现出了缺乏兴趣和参与的态度,通常自己玩耍并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
小明的行为也有缺陷,他时常重复某些行为,手舞足蹈或重复一个词语。
他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有很强的焦虑情绪。
诊断:根据小明对社交互动、语言和情感沟通等方面的困难,结合他的行为领域问题,小明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员。
干预计划:幼儿园制定了专门的干预计划,帮助小明克服困难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计划的主要措施:1. 语言和沟通方面的干预:小明每天参加语言治疗和沟通训练,包括使用图片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受。
老师还会安排一个儿童和他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 行为方面的干预:老师使用正反强化法来加强和减少小明的某些行为。
例如,他受到关注和表扬,当他使用正确的沟通技能或完成一件任务时,而不是在没理由的时候重复某个词语或者重复某项行为。
3. 情感方面的干预:老师会根据小明的情感倾向,帮助他发展社交技能。
例如,老师会教他如何分辨不同的表情和情绪,并在合适的位置使用这些表情。
结果:在接受为期二年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后,小明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现在能够使用短语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行为的出现。
小明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感,更多地与他人互动,参与团体活动,并能够适应更多的环境和变化。
尽管他在特定环境下仍然感到焦虑,我们相信他这种进步是积极的,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探讨其特点、原因以及干预措施。
案例:小明(化名),现年6岁,被诊断为自闭症。
他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不会言语,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也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常常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进行刻板重复的行为,如摇晃身体和重复发出声音。
他对眼神接触敏感,喜欢独自玩耍,对社交互动缺乏兴趣。
他对日常例行事务具有刻板的习惯,任何小变化都会导致他的失控情绪。
他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对噪音和光线异常反应。
自闭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小明的案例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首先,他对社交互动缺乏兴趣,喜欢独自玩耍,这是自闭症孩子常见的表现。
其次,他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不会言语且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这也是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最后,他进行刻板重复的行为,如身体晃动和发出声音。
这些行为缺乏灵活性,也是自闭症的特征之一自闭症的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小明的家族中没有自闭症病史,因此可以推测他的自闭症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暴露、毒物暴露等可能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干预非常重要。
干预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小明这样的自闭症患儿,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首先,提供早期干预,即在3岁之前进行干预。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其次,提供个体化的干预计划。
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疗育计划,包括语言训练、行为治疗和感觉统合疗法等。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他的社交和沟通能力,减少刻板重复行为。
最后,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支持和理解。
为小明提供安全、稳定和刺激适度的环境,同时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将有助于他的发展和适应。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识别困难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识别困难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在这些核心症状之外,儿童自闭症还常常面临情绪识别困难。
情绪识别是人类社交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的困难会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识别困难,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情绪识别是指理解和辨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这包括识别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言语调等各种非言语和言语信号。
然而,自闭症儿童通常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研究发现,他们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尤其是面部表情。
这可能是因为自闭症儿童在大脑的情绪处理区域存在功能异常,导致他们对于情绪信号的处理和解读能力受到影响。
情绪识别困难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由于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他们往往无法适当地回应他人的情感表达,导致社交交往的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与同龄人的互动,也影响了他们与家人和教师的关系。
此外,情绪识别困难还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在情绪调节方面的困难。
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容易陷入情绪失控的状态。
那么,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情绪识别困难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提供明确的情绪教育:自闭症儿童通常需要更直接和明确的指导来理解情绪。
可以使用图片、绘本或其他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和识别不同的情绪表达。
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参与情绪表达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2. 强化面部表情的训练:面部表情是情绪识别的重要信号之一。
可以通过专门的面部表情训练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对于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
这可以包括观看面部表情的视频、进行面部表情的配对游戏等。
3. 提供情绪调节策略: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可以通过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深呼吸、倾诉情感、寻求支持等。
此外,可以鼓励他们参与一些适合他们的情绪调节活动,如绘画、运动等。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情绪与情感识别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情绪与情感识别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困难。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方面存在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和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情绪是指他们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
与典型发育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情绪的表达和理解上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快乐、悲伤、愤怒等,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
这导致了他们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的困惑和障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情感识别是指个体对他人情感状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自闭症儿童在情感识别方面也存在着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和身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很难理解对方的情感反应,从而导致交流的障碍。
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能力有助于他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往往面临着孤立、焦虑和情绪问题等挑战。
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能力,研究者和临床专家们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和干预项目。
其中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是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教授自闭症儿童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例如面部表情、声音语调和身体语言,以及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能力。
此外,使用辅助通讯技术也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
这些技术可以包括图像卡片、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等,用于教授他们识别和表达情感。
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方式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交往和情感识别。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也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识别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交互动,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
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
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
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
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
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
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
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
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
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
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一、儿童基本资料:姓名:小华(化名)性别:男年龄:4岁6个月二、主要问题描述:小华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由于缺乏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导致他无法与他人良好地交流和互动。
他常常会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和不安,并经常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他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障碍。
三、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小华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非常关注和疼爱。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和指导,他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
因此,他们经常采取过于保护和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小华,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社交障碍和焦虑情绪。
2.学校环境:小华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但由于他的特殊情况,学校并没有为他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他在学校中经常与其他孩子独立玩耍,缺乏与他人合作和互动的机会。
此外,由于他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较差,他很难理解老师的指令和课堂内容,这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交往。
3.治疗计划:为了帮助小华克服自闭症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治疗师制定了以下计划:(1)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模拟不同社交场合,教授小华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2)行为干预:通过对小华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纠正,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3)语言治疗:通过针对小华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的特殊训练,提高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4)家庭支持:通过向小华的父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信心。
四、治疗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华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能够与其他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此外,他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五、结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治疗师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只有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自闭症儿童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儿童自闭症个体差异的解释和理解

儿童自闭症个体差异的解释和理解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的限制。
虽然自闭症的症状在不同的儿童之间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每个自闭症患者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
理解和解释这些个体差异对于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支持至关重要。
一、认知差异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他们的行为和社交困难。
他们可能在社交情境中感到困惑,并且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交流中出现困难,无法适应常规社交规则。
此外,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加专注和狭窄,对细节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这种认知差异可能解释了他们对特定事物的强烈兴趣和重复行为的倾向。
二、感觉差异自闭症患者常常对感觉刺激有着异常的反应。
他们可能对噪音、光线、触觉和味觉等感官输入过度敏感或者不敏感。
这种感觉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特定感官刺激的过度或者避免性反应。
例如,他们可能对嘈杂的环境感到不安,或者对某种触感或味道有强烈的厌恶感。
理解这些感觉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环境,减少他们的不适和焦虑。
三、执行功能差异执行功能是指一系列高级认知过程,如计划、灵活性、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等。
自闭症患者在执行功能方面可能存在缺陷,表现为切换任务的困难、坚持己见、对变化的抵触等。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例如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或者改变日常例行事务。
理解这些执行功能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四、语言和沟通差异自闭症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存在差异。
有些儿童可能完全无法言语交流,而另一些儿童可能具有广泛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难以理解和运用社交语言。
这些语言和沟通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遇到困难,无法适应常规的对话规则。
因此,提供个性化的沟通支持和训练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兴趣和专长差异自闭症患者往往对特定的兴趣和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专长。
这些兴趣可能与特定的主题、对象或活动相关,他们往往对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特殊人群的心理学分析

特殊人群的心理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人群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有些人天生具备特殊的身体和智力,而有些人则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某些特殊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这些特殊的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因为他们与其他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困难。
本文将针对几种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进一步理解和关注这些群体。
一、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交往和语言功能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感官过敏或感官缺陷等。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他们与别人交流缺乏互动,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情感,不善于表达说话;在行为方面,他们独立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在面对困难时会出现焦虑和沮丧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帮助他们积累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尽量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多动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长时间持续一项任务;同时,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较为冲动和激动,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情绪波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帮助多动症儿童建立起一种有序、规律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逐渐培养出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情绪的波动、对生活的失去兴趣和动机、对自我和环境的否定和消极情绪等。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他们的情感世界和行为状态都较为不稳定,容易出现自闭、忧郁、焦虑、暴躁等行为表现,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针对这些问题,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以及社会工作者都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交缺陷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交缺陷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方法以及个性化干预策略。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和限制性、重复性行为。
ASD 儿童在情绪理解和表达、社交互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ASD儿童的情绪社交缺陷,并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表现和特点,然后阐述现有的量化评估工具和方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接着,我们将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结果的个性化干预策略,包括心理教育、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并分析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难点。
我们将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高ASD儿童情绪社交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二、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方法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来说,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种评估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的具体障碍程度,而且为个性化干预提供了依据。
在量化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标准化评估工具:使用如“社会交往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 SRS)等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这些工具经过严格的心理学验证,能够系统地量化ASD儿童在社交互动、情感表达和理解、非言语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观察法:通过观察ASD儿童在自然情境或特定任务中的表现,评估其情绪表达和社交互动能力。
例如,在自然游戏环境中,观察儿童是否主动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与情境相匹配等。
访谈法:与ASD儿童的家长、教师等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社交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到更多关于儿童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的具体案例和细节。
自我报告法:对于年龄较大、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的ASD儿童,可以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自己情绪社交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儿童心理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它影响了儿童的社交交往、沟通能力和兴趣。
在幼儿园中,自闭症儿童可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本文将通过个案分析的,探讨幼儿园中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及其心理需求。
一、个案概况小明(化名)是一名6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明显的自闭症特点。
他很少与其他儿童互动,更愿意独自一人玩耍。
他对沟通表达能力有限,很少使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来与他人交流。
小明对于环境变化和新事物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1. 社交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中往往表现出社交交往的障碍。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兴趣,不善于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
在小明的个案中,他经常选择独自一人玩耍,对于其他儿童的邀请很少做出积极的回应。
2. 沟通困难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通常较弱,他们很少使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
在小明的个案中,他偏好用简单的动作或者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往往唤醒他的需求和情感。
3. 强烈的抵触情绪自闭症儿童通常对于环境的变化和新事物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他们很难接受新的环境或者新的活动。
在小明的个案中,他经常在面对新的环境或者新的任务时表现出紧张不安,甚至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需求1. 温暖的环境自闭症儿童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来保持稳定的情绪。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2. 个性化的支持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支持。
对于小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教师需要结合他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关注。
3. 社交技能的培养虽然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交往方面存在障碍,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来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
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进行合作,逐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总结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总结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人们的社交交往能力、语言和行为。
在幼儿园阶段,自闭症儿童需要特别的照顾和教育,以促进其发展和融入社会。
本文将对一位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特点、挑战和教育方法。
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五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就读于一所普通幼儿园。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观察,小明在社交交往、语言表达和行为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他对陌生人缺乏交流欲望,喜欢独处且表情冷漠;语言发展滞后,表达能力有限;行为上容易出现焦虑和情绪失控等问题。
二、特点分析1. 社交交往障碍小明与同龄儿童的互动能力有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很难建立情感联系。
2. 语言沟通障碍小明的语言表达受限,几乎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甚至有时候产生了语言能力并无障碍的一般人都不具备的特殊技能。
3. 行为控制问题小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焦虑和情绪失控,表现出自我刺激、手语重复等行为。
他对于不可预期的变化很难适应,需要有一定的镇定和配合。
三、教育方法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和困难,需要为他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包括专门的社交技能培训、语言训练以及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的辅导。
2. 周密的环境安排幼儿园需要在课堂和生活细节上对小明进行周密的环境安排,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
小组学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与熟悉的伙伴一起合作,以减轻他的社交压力。
3. 家校合作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与老师密切合作,了解小明的进展和困难。
家长在家中也需要给予小明额外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四、个案总结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深入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周密的环境安排,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教育,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关键。
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理解与表达

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理解与表达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情感理解。
这些困难导致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与其他儿童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理解和表达,以及帮助他们在这方面发展的方法。
一、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理解自闭症儿童在情感理解方面可能遇到许多挑战。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或者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对非语言线索的理解能力较弱,例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调变化。
情感理解的缺陷使得自闭症儿童有时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共鸣。
他们可能无法适当地回应他人的情绪,或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
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出现困难,并可能被误解为缺乏情感。
二、自闭症儿童的情感表达除了情感理解的挑战,自闭症儿童还可能遇到情感表达的问题。
他们可能通过行为、肢体动作或其他非常规的方式表达情感。
有些自闭症儿童可能表现出冷漠、缺乏情感反应的特征,而其他人可能表现出焦虑、挫败感或情绪爆发等问题。
由于自身的困难,自闭症儿童可能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他们可能会过度重视某些事情,对细节过于敏感,或者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方法1. 提供明确的指示和提示:自闭症儿童通常会从具体和明确的指示中受益。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育者应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识别情感表达的线索。
2. 使用图像和视觉辅助工具:自闭症儿童通常对图像和视觉刺激更加敏感。
利用图片、图表和视觉工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情感表达的含义和构建情感联系。
3. 结构化和可预测的环境:为自闭症儿童创造结构化和可预测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松,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保持日常生活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对他们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4. 利用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模拟和理解情感表达的场景。
通过这些练习,他们可以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以及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学课件)

课堂小练习
判断题
1. 自闭症儿童与任何人都没有情绪情感上的互动。
2.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和正常儿童同步。 3.自闭症儿童不撒娇、不粘人、不认生、不爱哭的情 感特点是因为他们情绪认知及社会分享能力的缺乏。
() () ()
正确答案
1. 自闭症儿童与任何人都没有情绪情感上的互动。
(× )
2.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和正常儿童同步。
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特点
• 1.自闭症儿童对表情的识别 具有辨别下半部分面部特征 ,忽视上半部分面部特征, 缺乏感情交流的特点。
• 2.在理解认知性情绪方面存在问 题,心理理论能力发展迟缓。
二、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特点
• 1.孤立、有疏离倾向、无视他人 的存在。
二、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特点
• 1.孤立、有疏离倾向、无视他人 的存在。
• 2.由于缺乏社会分享的能力和自 身情绪行为问题,自闭症儿童缺 乏同伴交往带来的友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自闭症儿童的情感特点
• 1.孤立、有疏离倾向、无视他人 的存在。
• 2.由于缺乏社会分享的能力和自 身情绪行为问题,自闭症儿童缺 乏同伴交往带来的友谊感。
• 3.由于自闭症儿童对社会认知的 缺陷和理解他人心理能力的缺陷 ,道德感很难得到发展。
(×)
3. 自闭症儿童不撒娇、不粘人、不认生、不爱哭的情 感特点是因为他们情绪认知及社会分享能力的缺乏。 ( √ )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与行为管理技巧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与行为管理技巧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行为管理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这些孩子往往遇到困难,难以理解和表达情感,常常表现出挑剔、冲动和焦虑等行为。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情绪并进行行为管理,以下将介绍一些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技巧。
1. 创造安全支持的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一个安全、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避免他们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同样的日常例行程序,并确保他们有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地方。
2. 使用结构化的日常计划自闭症儿童通常对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一个结构化的日常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焦虑和不合适的行为。
为他们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日程表,可以包括照片或符号,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准确地预测每天要做的事情。
这样的日程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参与日常活动。
3. 给予清晰、简洁的指令自闭症儿童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通常有困难,因此给予清晰、简洁且明确的指令非常重要。
使用简单的语言、简短的句子和直接的语气,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按照指令的要求行事。
4. 引导情绪表达由于自闭症儿童往往有困难表达情感,建立一种非语言的情绪表达形式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渠道。
例如,使用画画、肢体语言或简单的情感图表等工具,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
5. 使用正面强化正面强化是指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赞扬,以增强自闭症儿童积极的行为。
制定一个简单的奖励系统,并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可视化的进展记录,以鼓励他们改善行为。
同时,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6. 学习和应用情绪调节技巧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调节情绪,可以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技巧,如深呼吸、倾诉情感、进行放松活动等。
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并应对压力。
总结起来,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行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
创造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使用结构化的日常计划,给予清晰简洁的指令,引导情绪表达,使用正面强化以及教授情绪调节技巧,都是有效的方法。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沟通案例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沟通案例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沟通案例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沟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幼儿园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难题。
某幼儿园的自闭症儿童小张,年仅四岁,因为沟通障碍而经常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针对小张出现的情况,幼儿园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幼儿园老师们给予小张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并且通过关注小张感兴趣的事物,慢慢地让小张主动接触他人、学习与他人互动的技巧。
在幼儿园老师们的指导下,小张学习了与他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并不断地加强练习。
其次,幼儿园老师们重视对小张情绪的观察,并及时引导小张正确地表达情感。
当小张出现情绪波动时,幼儿园老师们及时关切他的情感变化,慢慢地教他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鼓励他积极表达自己的心声。
还有,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张,幼儿园老师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尝试多种策略来缓解小张沟通障碍问题。
比如,在课堂上增加情感交流活动,促进小张与其他伙伴的情感交流,并逐渐扩大他的社交圈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张在情感沟通方面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他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与小朋友之间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小张的攻击行为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让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们都倍感欣慰。
以上是某幼儿园自闭症儿童小张情感沟通方面的实际案例。
通过幼儿园老师们的良好教育和关心,小张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提高,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其他幼儿园的自闭症儿童的情感沟通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它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使得儿童自闭症患者在社会适应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1. 社交困难:自闭症患者通常在与他人互动和建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非语言和非字面的语言暗示,无法适应人际互动的规则和惯例。
2. 沟通障碍:自闭症患者常常缺乏语言交流的能力,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这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社会支持缺失:社会接纳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自闭症患者往往面临社会被忽视和孤立的问题。
缺乏社会支持,他们更难适应社会环境。
4. 注意力困难:许多自闭症患者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这使得他们难以在课堂或其他社交场合中专注参与,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解决方法1.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尽量理解孩子的特点,并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制定一套适合孩子的独特需求的教育计划。
2. 教育和康复:儿童自闭症患者需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教学和康复方案,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3. 社会参与:社区活动、社交技巧训练和兴趣班等提供了儿童自闭症患者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可以学习社交技巧,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 心理支持:由于儿童自闭症患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心理支持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儿童和家人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社会适应问题。
5. 公众教育:增加社会对于自闭症的认知,促进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理解和接纳,将有助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社会适应。
通过教育推广活动,提高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严重受限。
儿童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面临困难,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社会适应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社交障碍儿童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难以适应社交规则和常规的交往方式。
解决方法:1. 提供专业的社交技能培训:通过专业的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表达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2. 创造支持性的社交环境:为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支持性的社交环境,例如小组活动或社交技能训练班。
这样的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二、情绪调节困难儿童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调节困难,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沮丧。
解决方法:1. 提供情绪识别和管理的培训:通过情绪识别和管理的培训,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并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2. 创造情感支持的环境:为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的环境,例如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三、刻板行为和兴趣的局限性儿童自闭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刻板行为和兴趣的局限性,他们可能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则缺乏兴趣。
这使得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显得与他人有所不同,难以融入社会。
解决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兴趣选择:为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兴趣选择,帮助他们拓宽兴趣范围。
这样可以让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更多的共同活动,促进社交互动和交流。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关注指导 幼儿园特殊儿童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关注指导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重复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中,往往需要特殊的情感关注指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的情感特点1. 社交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社交场景缺乏适应能力。
2. 情绪不稳定: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情绪难以控制的特点,容易因为琐事产生焦虑和恐慌。
3. 注意力不集中:自闭症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关注度较低,往往无法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
三、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关注指导的重要性1. 促进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感关注指导,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起与他人良好的关系,增强社交技能。
2. 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情感关注指导,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应对情绪。
3. 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通过情感关注指导,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更好地参与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
四、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关注指导的方法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自闭症儿童创设安全、稳定、温馨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2. 个性化关注:针对每个自闭症儿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情感关注指导,包括交往、情绪管理和自律能力等方面。
3. 配备专业人员:幼儿园应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提供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关注指导服务。
4. 家校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协调家校资源,共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需求,形成合力。
五、结语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关注指导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系统的情感关注指导,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自身困难,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爱和资源投入到此领域,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
六、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情感关注指导的实施1. 情感认知培养:幼儿园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故事和音乐活动,引导自闭症儿童认知和表达情感,让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肢体和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
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分析题自闭症

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分析题自闭症一、个案基本情况悦悦(化名),男, 2 岁半。
语言方面:没有目光对视,无语言,但是有很多无意识的音。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
有刻板行为。
身体不协调,走路摇晃。
感知觉方面:听觉敏感,对疼痛比较迟钝,无安全意识。
情绪情感: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哭闹严重。
对母亲比较依恋,有严重的母子共生现象。
针对悦悦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办法悦悦从来到宜童中心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哭闹问题,这个行为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继而哭闹升级成为躺在地上哭闹,这个行为大概也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升级到脱了裤子、鞋子、袜子,躺在地上哭闹。
刚开始来的孩子,都会对新环境、新老师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悦悦哭了大概一周左右,在这一周,我是哄着他过来的,但是哭闹伴随整节课。
一周后哭闹行为没有消退,反而升级到躺在地上哭闹。
这种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
我把这种行为确定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并制定了矫正计划及处理方法。
在行为问题的处理上,首先要观察这个问题行为,其次就是对这个行为给出一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功能假说是孩子为了达到出去的目的,逃离这个环境去找妈妈。
根据这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坚持让他在屋子里呆着,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要在这个屋子里。
同时我也用一些玩具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只是我不在他面前玩,而是我在一边玩,同时发出一些“好玩”“太好玩了”等这样的感叹语来引起他的注意,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没有效果,他在地上躺着哭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最后采取了忽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在初期是有一定效果的,孩子从哭闹继而变成哼哼,音量也由大到小。
但是在这个方法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中间出了一个新的状况,同时也是孩子哭闹升级的关键所在。
一次,悦悦仍然躺在地上,但能稍微安静一点,这时候,他想去厕所,自己就起来脱裤子,我就对他有了回应,马上跑过去带他去厕所。
特殊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特殊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中的高发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殊幼儿是指具有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或障碍的儿童,他们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怀来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一个特殊幼儿的心理辅导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建议。
一、背景介绍该特殊幼儿名为小明,今年六岁,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造成困扰。
小明之前曾经接受过专业治疗师和工作人员提供的心理支持与辅导,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然而,在家庭生活环境下,小明依然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与情绪困扰。
二、问题分析1. 社交能力发展落后:小明由于自闭症,无法像正常同龄儿童那样主动与他人展开交流与互动。
2. 表达困难:由于语言障碍,小明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3. 自我控制问题:小明容易发生脾气暴躁、自我伤害以及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三、幼儿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基于对小明特殊治疗需求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幼儿心理辅导方案:1. 创造安全的环境:为了帮助小明建立信任感并降低焦虑情绪,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稳定且安全的家庭与学校环境。
这包括给予他稳定的日常规律和支持,以及关心和鼓励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2. 培养社交技能:针对小明社交能力发展落后的问题,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语言训练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他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同时,鼓励与其他自闭症儿童一起组成小组进行社交训练,相互帮助和分享经验。
3. 提供情感支持:由于自闭症患者比较敏感,请家长、老师加强对小明情感的和身体的关注,通过回应他的情绪需求与请求,提供友善而积极的反馈。
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方式,鼓励小明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替代性表达方式表达自己。
4. 推动自我控制技能发展:促进小明的自我调节和冲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他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波动,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教授情绪管理技巧的方法。
例如,启发他在愤怒或焦虑时进行深呼吸、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
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
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
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
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
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
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
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
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
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
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具体怪异行为源于情感障碍。
情绪的产生是脑神经多种部位的整合活动,主要涉及下丘脑、网状系统和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以及额叶皮层。
心理学家认为:下丘脑的信号影响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接受来自中枢和外围两方面的冲动,向下传导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递则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动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被主体体验到。
美国医学家鲁克推断: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是这个系统活动失常的结果。
他们认为病人低沉、淡漠,对一切无兴趣,内心体验极为贫乏,麻木不仁,甚至医生告诉他“你的母亲死了”,病人仍然无动于衷,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和网状系统的减弱和损伤有关。
专家研究还发现,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在情绪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是赋予感觉经验以情绪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外有一个医学案例:一个年轻人因病切除了杏仁核,从此对人完全失去兴趣,宁可离群索居,对亲朋好友一概不识,面对亲人的悲痛无动于衷。
总之,情绪、情感发展有其重要的脑神经学方面的生理机制。
正常儿童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常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依恋,第二阶段为移情,第三个阶段为友谊。
依恋发生在婴儿期,是指婴儿用微笑、目光和行动,亲近、追随他的父母和看护人,从而和父母、看护人建立特殊的依赖关系。
婴儿在对依恋对象亲近、追随时,同时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拒绝。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依恋的形成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3个月。
新生儿对所有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并没有对特定的人形成特殊的情绪反应。
2.依恋建立期,3个月~1岁。
婴儿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能从周围的人群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接近。
3.依恋关系明确期,1周岁~2周岁。
婴儿发展了接近看护人的能力,开始将父母和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出发探索环境。
当他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
婴儿以反抗、紧握、惶恐等表现对待与亲人分离,并且以拒绝情绪对待陌生人。
4.两岁半以后,婴儿开始明白看护人的愿望、情感、意见,学会根据看护人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对父母和看护人的亲昵。
移情,心理学上的一般意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相互作用,当一方感知到另一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察觉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
这是一种把自己置于另一人的位置上去体验的能力。
设身处地地识别和体验别人的情感,这是人际交往中同情与助人行为的前提。
在移情中,最主要的情感表现是同情心,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所产生的感情共鸣,并对其产生关心、安慰、支持、帮助的行为的感情。
移情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为它需要认知发展的支持,需要有察觉、理解别人情绪变化的能力,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别人情感的去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幼儿期正处于认知中心化。
阶段,孤独症儿童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给移情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而,发展情感沟通,必须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感,摆脱自我中心。
友谊是更高级的情感关系,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以平等互利为前提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依靠亲密情感支持的关系,一般友谊还是持久稳定的关系。
12岁的儿童认为,“友谊”可以交流秘密,可以分享情感,“友谊”可以期望对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建立和维系友谊,是人特有的高级的社会行为。
激流与荒漠的奇异组合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表现为:第一,情绪体验简单,高级情绪出现很晚,而且浅表、短暂。
第二,情绪不宜控制,爆发频繁,表达方式简单。
第三,情绪程度激烈。
第四,情绪并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情,具有弥散性。
第五,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大多数是短暂的应激反应,不能转化为持久的心境和情感。
第六,大多数情绪由低级的生理功能引起,和心理感受无关。
情感是由情绪的提升转化而形成的。
情感是稳定的、具有社会内涵的、长久持续的心理体验和态度。
情感指向特定的人和事件,它是我们对他人或者事件的心理倾向、态度。
情感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性质。
情感需要和情感表达是人特有的高层次的心理能力,是人的精神世界里潜在的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当人的生理、心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潜在的特质就会显现,变成一种现实的需要和能力,这种需要和能力并不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遗传使人们天生具有情感基因,如同大脑里刻录了“情感程序”,所以,不管是否受过教育;人都会有自发的情感需要和体验,都会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
孤独症儿童是否能发展出正常的情感呢? 其生物可能性存在吗?事实证明,孤独症儿童不是完全没有情感“细胞”而是有“带缺陷的情感细胞”,这是孤独症儿童情感教育的生理基础。
孤独症儿童的正常情感如同他们的其他能力一样,很难生成,需要经过特别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情感建立和维系的本质是:以物质为载体,以双方心理互动为过程,以感受为目的,在同一层面上达到精神的共鸣、共享。
由于这个特点,使情感交流不像工具性交流那样一切都是有形可见的。
心理感受注重的是心领神会,更高级的感受实质上是不可言传的。
从情感建立和维系的特点上分析,孤独症儿童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动机不足。
了解他人,将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根据人的表情、动作等外部条件,进而体察、识别、推断他人的内在感受,从而根据这一判断来调整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这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
但是,孤独症儿童缺乏这一心理需要,他们的高级情感需要极其微弱。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有一个因素不可以忽视,即情感沟通兴趣的欠缺,这和孤独症儿童后天的经历与处境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情感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的,人们追求情感分享,一定是在情感沟通中得到了正面的强化。
但是,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流中,所得到的指责、命令、冷落、排斥等负面的感受多于正面的感受,这使得他们本能地疏远他人,失去了情感交往的兴趣。
第二,严重的自我中心化。
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情感沟通建立的基础,恰好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即使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在理解语言上仍然会有障碍,他们一般多从字面上理解,无法了解深层的含义,更听不懂言外之意。
他们在语言互动上,可以维持对话,但是内容多以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对别人的反应并不在意,总是使用自己习惯的话回答别人。
他们的举止不会顾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反应。
第三,不能体察心理活动。
孤独症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解读别人的情绪。
孤独症儿童自身的情绪异于常人,再加上他们语言的有限性,使得别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情绪。
由于失去了与常人共同的情绪体验,由于存在表达上的障碍,他们和常人之间没有情绪共鸣,即使他们感受到了对方的情绪,也无法与自己的感受连接,更难以进行情感分享。
孤独症青少年会试图去建立和别人的情感沟通,但是,当对方不能获得平等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满足时,交流往往就会中断。
如果对方只出于责任或者利益来维系与孤独症儿童的情感交往关系,那么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
第四,缺乏情感调节能力。
情感性交往的维持需要大脑中具有一种“调节机制”。
情感交往中,同伴间有高度的弹性与多样性、变化性,为了成功互动,每个人必须过滤自己脑海里的信息、感觉,以便及时向对方传递自己的信息,所以,几乎是无时无刻要做好瞬时判断,要不停地作主观评价,然后根据互动对象之间的共鸣深度做出再次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沟通。
情感性交往没有特定的目的来引导双方的行为,没有可预测性。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双方共同构建的沟通系统不至于混乱呢?情感沟通的双方需要感受对方微妙的情绪变化,时刻根据对方的情绪决定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反应。
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协调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双方会共同努力,即使在出现误解、困惑的情况下,也能共同承受,化解障碍,维持交往。
孤独症患者的神经缺陷,使他们无法把握这样的沟通系统,没有这种调控机制,经验分享难以发展起来。
没有感情的。
参与,虽然孩子可以成功融入社交模式,但是,仍然缺少了重要的东西——交往动机和快乐体验。
有很多高功能孤独症孩子有很好的行为习惯,少部分孩子能表达情绪,还能理解别人的情绪,但是仍旧不足以和别人建立友谊关系。
一个孤独症孩子具有表达自己情绪和读懂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维持自己和同伴的友谊,能够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并在交往中和同伴形成情感共鸣,调整自己和同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孩子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孩子康复程度的高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