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时间标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学习主题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历史知识、认知特点的实际。

课前组织预习和指导,对本课知识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景表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知识技能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学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学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学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学案教案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复习目标:1.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2.掌握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意义。

4.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石器的科技与文化措施。

二、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民族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三、回顾梳理:(一)三国鼎立200年曹操与袁绍在_______大战,袁绍大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______大战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________;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________;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________。

(二)西晋的兴亡:266年西晋建立,建立者_______,定都_______,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内迁各族起兵反晋,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皇族___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____。

(三)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_______年,东晋在_______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四)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__________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进行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导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明确目标自学目标: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列举其代表作,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了解东晋绘画艺术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能列举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互学目标:通过对王羲之和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重点: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成就。

难点:了解这一时期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

二、自主学习1、“书圣”王羲之:东晋的书法家,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的美称。

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他被后人称为“”。

2、顾恺之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最为出色。

他的作品中,以最为突出,特别注重和的特征。

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和。

3、石窟艺术:为了宣传,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刻佛像。

其中最著名的有某某某某的和某某某某的。

三、合作探究:1、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在他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为什么能发展起来?有什么特点?四、自我检测我能行2、名画《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3、位于某某的有名石窟是()4、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异彩纷呈的主要原因是()7、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刻佛像,其目的是()。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历史角色,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感悟。
5.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历史短剧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3.使学生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有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意义。
4.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突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政权分立的原因、民族汇聚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等。
2.各小组针对主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总结小组观点。
5.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历史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键入文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 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

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

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

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概述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3、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学案导学,体现先学后教。

2、通过参与编演课本剧、拟圣旨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3、通过微服私访、讨论等活动,探究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也比较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3、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4了解这个时期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冲之和圆周率。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正却认识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4、圆周率及推算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

三、学习过程(一)、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XX年,赤壁之战在2XX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二)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2、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3、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2、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3、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3)初步认识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步所齐的重要作用,认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体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归纳能力
第17课时: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时: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三国鼎立的形成,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重大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成就
(2)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并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资料收集能力,结合地图,了解历史现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锻炼分析归纳能力。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单元
知识结构
第一,如何在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先进的科学技术
昌盛的文化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13颗时:第13课秦帝国 的兴亡
第14课时: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时: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时: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单元教学建议
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章末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章末复习教案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石窟艺术。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三、教学法指导采用系统知识讲解法,讨论知识点重点记忆,再次查漏补缺。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朝代更替表,带领学生回忆整体框架。

讲授新课:要点一:三国鼎立时期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

2、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建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建都建业。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

要点二:西晋的兴亡和淝水之战1、西晋建立:266年;灭亡:316年。

西晋短命的原因:①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风气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

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淝水之战: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与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为南方营造了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然北方试图占领南方并成立北方王朝,383年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在淝水交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失败。

淝水之战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3. (2013·某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相关训练
1. (2012某某某某)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2.(2012某某)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路开辟
4. (2013·某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5. (2013·某某)(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某某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方人口的南迁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复习过程
一、本单元知识脉络讲解
1.曹操发展壮大的原因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概况
4.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5.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
6.北方人口的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
二、重点问题讲解
请回答: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大融合的概况和北魏孝文帝增进民族融合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缘故、方法和作用。

2.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进展等问题,初步把握“史论结合”“论从史从”的原则,提高论证和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明确北方尽管长期处于战乱中,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的情形下,民族大融合仍然是历史的主流。

2.熟悉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进展的趋势,增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进展做出了奉献。

3.明白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唐朝的开放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进展做出了庞大奉献,在历史上阻碍深远。

隋唐时期北方的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密不可分。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教学难点孝文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北魏的当权者,什么缘故要深切推动汉化改革而不是保留自己的民族风俗?这一点,教师能够从文化的先进性方面比较,从“野蛮民族往往会被它武力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这些历史规律来分析、说明。

板书设计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鲜卑族拓跋部的兴起(2)拓跋珪成立北魏(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社会背景(2)改革的要紧内容(3)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进程设计[导入新课]同窗们,上一课咱们学习了南方经济的进展,那么,请大伙儿想一下,当南方六朝对江南进行开发的同时,广大的北方地域是一副什么景象?在战乱不断的北方大地上,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的情形下,民族融合慢慢成了历史的主流。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20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新课]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结合讲义《西晋内迁各族散布图》展开。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东平四中夏英巧课标链接: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5.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复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情况极其历史作用。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2.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和北朝的更替。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4.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复习过程:一、师生互动,归纳整合内容自主复习(课前印制学案,课上发给学生)教师同步点拨(学法指导和解疑答难)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复习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完成表格后用三角形的三个角表现出三国的位置,强化记忆历史地图。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点拨:1.参照时间记时间。

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以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蜀国建立的前一年,即220年魏国建立,蜀国建立的下一年,即222年,吴国建立。

2.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重点。

注意把握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在这里还要注意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地理位置。

以少胜多的战役归纳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江南地区开发归纳整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自己学生独立归纳要点,然后小组交流。

(1)背景:(2)原因:(3)表现:(4)影响:根据学习情况,必要时老师点拨。

陕西省石泉县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名师教案1 北师大版

陕西省石泉县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名师教案1 北师大版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阅读指导、分组导学、练习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历史
时间
标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中心发言人
成员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学习主题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 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 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 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 的重要历史作用。
③影 响: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初步形成)
3.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魏蜀吴
时间220年221年222年---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建立者曹丕刘备孙权
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七、其它补充
(由于每节课后有反思,本处不设反思,只针对目标的遗漏和目标教学深浅的把握进行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二、学 情分析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历史知识、认知特点的实际。课前组织预习和指导,对本课知识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景表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某某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月日课型复习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影响(2)江南开发的原因(3)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四、教学过程复习内容与过程教师活动教师复备时间安排学生活动基础过关出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过关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间、结果、作用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定都某某。

221年,X备称帝建蜀。

22年,孙权称王建吴。

二、江南开发1、原因:(1)北民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2)北方战乱,南方比较安定(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4)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2、表现:(1)农业:基础知识记忆15分钟学生根据第二单元第二讲的基础知识,进行读课本,标画重点,快速记忆。

(2)手工业(3)商业三、孝文帝改革1、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措施(1)迁都: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某某(2)汉化:穿汉服;说汉化;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3、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重点解疑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2、三国两晋南北朝之间的更迭3、江南开发的原因4、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10分钟达标测试1、比一比:下面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来的一些数据:魏国:户数103万,人口443万,兵员60万蜀国:户数28万,人口94万,兵员10.2万吴国:户数52.3万,人口230万,兵员23万(1)将有关数据填入三国实力对比表。

户数人口兵员魏国蜀国吴国(2)根据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2、请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感知目标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概况(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3)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形成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方人口的南迁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复习过程一、本单元知识脉络讲解
1.曹操发展壮大的原因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概况
3.三国的概况
4.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5.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
6.北方人口的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科技
二、重点问题讲解
1.曹操壮大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招贤纳士,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3)实行屯田
(4)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2.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2.带来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4.南方社会安定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统治者采取了一些利于发展的措施
3. 孝文帝改革
目的:便于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内容:(1)迁都:494年从洛阳迁到平城(2)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4.三次战役概况
时间交战双方特点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相关训练
1. (2012湖南岳阳)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2.
(2012)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
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
经》
3. (2013·海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
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4. (2013·湘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2013·南京)(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
全国统一的曙光。

……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
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请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
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