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粉尘爆炸的原理教案

初中粉尘爆炸的原理教案

初中粉尘爆炸的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粉尘爆炸的概念,知道粉尘爆炸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粉尘爆炸的原理,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粉尘爆炸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粉尘爆炸的概念和原因。

2. 粉尘爆炸的条件。

3. 粉尘爆炸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粉尘爆炸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面粉、火柴、蜡烛、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面粉爆炸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粉尘爆炸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粉尘爆炸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粉尘爆炸的概念和原因(10分钟)1. 教师讲解粉尘爆炸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粉尘爆炸的本质。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粉尘爆炸的原因。

三、实验探究粉尘爆炸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粉尘爆炸的条件。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粉尘爆炸的条件。

四、讲解粉尘爆炸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粉尘爆炸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粉尘爆炸的内在机制。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粉尘爆炸的原理。

五、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粉尘爆炸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粉尘爆炸的概念、原因、条件和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粉尘爆炸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粉尘爆炸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改进的理由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课题1有一个粉尘爆炸实验。

据我所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不仅成功率很低而且效果不佳。

我们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对比实验,终于将这个实验做到了既安全又环保,由于装置透明,便于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且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改进的方法(1)实验器材洗干净的塑料色拉油桶(5升)和营养快线瓶子(1.5升)各一个、中间插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两个、乳胶管一段(1.2米),细铁丝一根(30厘米),蜡烛两支(5厘米长)、打火机一个、封口胶带一卷,铁架台(带铁夹)一个,刚炒过的干燥面粉两小烧杯(50毫升的烧杯),小刀一把,细绳一根。

(2)实验过程1、将装色拉油的塑料油桶洗净,将贴在上面的商标用水侵泡后除干净,再将桶底中间挖一个圆形的孔(直径约8厘米),用餐巾纸将桶内的水擦干。

2、将两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用乳胶管连在一起;再将其中一个橡皮塞塞紧色拉油的桶口,另一个橡皮塞塞紧营养快线瓶口(即气囊)。

3、用铁夹夹住色拉油桶桶口并使桶口朝下,桶底朝上,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细绳将桶身固定在铁架台的主杆上,以免在爆炸过程中歪倒。

4、用50毫升烧杯向油桶中加入刚炒过的精制面粉(或汤圆粉)两杯。

5、用铁丝的一端将长短相同的两支蜡烛帮在一起,铁丝的上端折成一个小于90度的弯钩(弯钩的长度以接近油桶半径长度为宜),放进油桶中试试高度(铁丝总高度以接近桶身高度但不要超出为宜,便于封口)。

目的是能方便地将蜡烛放入桶中并能使蜡烛站立在面粉之中,防止蜡烛歪倒,同时避免蜡烛太靠近桶壁而将桶身烤破。

6、将封口胶准备:因封口胶宽度不够,根据色拉油桶底园孔的大小将几段封口胶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宽度以1厘米为宜),形成一块较大的封口胶,以便它能将桶底园孔完全封严。

7、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油桶中,迅速将准备好的封口胶封住桶底园孔(此时速度一定要快,以防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导致蜡烛熄灭),要尽量封严。

“粉尘爆炸”实验优化策略探究

“粉尘爆炸”实验优化策略探究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M l炸,,实验尤化麵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 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 中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对“粉尘爆炸”化 学实验的优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探究。

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对化学实验进行优化 设计,使学生更有效地操作并理解实验现 象。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燃烧 及其利用”中设计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 实验,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方案,实验未必 能取得成功,而且学生看不到粉尘急剧燃 烧的过程。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我们探索出 一些改进方案,探索出了“粉尘爆炸”实 验的优化策略。

_、文本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很多教师按照教材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操作,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教材的实 验方法成功率很低,所产生的的实验效果 也不好,主要原因是把空气充进密封的罐 中,使罐内的气压增大。

当罐内的气压达到 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把金属罐盖掀起,达不 到实验效果;充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

充人的空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充人过多 的空气也会使粉尘扬起太多。

这样会导致 蜡烛熄灭。

如果扬起的粉尘过少,会使粉尘 与明火集聚,效果无法实现;此实验需要 学生自己制作材料。

学生要剪去金属盖的 上面部分,还要给金属罐打孔。

在自制器材 的过程中,学生不好控制器材裁剪程度。

每 个学生器材准备情况的严谨程度不同,不 利于容器封闭的完整性;充入空气引爆 前,蜡烛也要燃烧一会,会消耗罐中的氧 气,而罐内的氧气是十分有限的,可能会出 现还没有产生实验操作想要的效果,蜡烛 就熄灭了的情况;金属罐产生的视觉效果 不好。

这样就使得这个实验不容易操作成46功,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二、 改进方案所需实验器材是空牛奶罐、面粉、木棒、纱布、橡皮筋、火柴、打火机、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原理及装置介绍:放置在牛奶罐中的面粉,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在极短的时间里产生大量的热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爆炸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爆炸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爆炸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爆炸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爆炸的条件。

2. 通过对爆炸现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2. 爆炸的条件。

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爆炸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气球等。

2. 实验试剂:氢气、氧气、硫磺、面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爆炸?你们见过哪些爆炸现象?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爆炸是指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或物理现象。

常见的爆炸现象有火药爆炸、气体爆炸、粉尘爆炸等。

二、探究爆炸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提问:爆炸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爆炸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是指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能量的物理现象,如气球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化学爆炸是指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如火药爆炸、气体爆炸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氢气爆炸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爆炸的条件。

四、总结爆炸条件(10分钟)1. 教师提问:爆炸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爆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有可燃物;(2)有足够的氧气;(3)有足够的温度或能量。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爆炸的定义、分类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爆炸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初中化学实验粉尘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粉尘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粉尘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颗粒物质的特性和性质。

实验材料:细砂、粉末状纸屑、铁屑、钙瓦、电炉、试管、试管架、打火机、镊子、墨玉碎末等。

实验步骤:
1. 将细砂、粉末状纸屑、铁屑、钙瓦等不同颗粒物质备好。

2. 准备试管,分别倒入少量细砂、纸屑、铁屑、钙瓦等颗粒物质。

3. 利用电炉加热试管中的颗粒物质,观察颗粒物质的变化。

4. 利用打火机加热试管中的颗粒物质,观察颗粒物质的变化。

5. 利用镊子将墨玉碎末撒入试管中,观察颗粒物质的特性和性质。

实验原理:
1. 细砂的性质:细砂的颗粒较大,加热后表面会出现微小裂缝。

2. 纸屑的性质:纸屑的颗粒轻盈,加热后会燃烧。

3. 铁屑的性质:铁屑的颗粒带有铁的特征,加热后会熔化。

4. 钙瓦的性质:钙瓦的颗粒呈不规则形状,加热后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可以得出颗粒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各不相同,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小心操作热源,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

实验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颗粒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与反应,加深对颗粒物质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加深他们对颗粒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实验5: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问题的提出】1、实验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中,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学生对面粉能引起爆炸很怀疑,教材为此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景,设置了粉尘爆炸实验来探究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因此,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及爆炸条件的认识。

但按照教材的设计去做,实验几乎无一人成功,以至本来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演示实验,而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选择“以说代做”了事。

改进该实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因而本小组选用该实验进行改进。

2、教材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操作过程: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3)不足之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为零,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a) 若面粉不是特别干燥, 则不易被点燃, 这是该实验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b) 爆炸所用罐体为金属材料, 不透明, 学生不能看到罐体内部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

c) 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控制。

d) 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 即使面粉偶尔被点燃, 爆炸效果也不理想。

e) 鼓气量不好控制。

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f) 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

g) 点燃蜡烛、盖容器盖、鼓气吹面粉要一气呵成。

否则,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过多,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无法产生爆炸声。

二、【问题解决设想】(1)改进设想:a) 改进火源的选用:①将实验所用蜡烛引燃改为电火花引燃:在220V的电压下,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从铜导线抽出的细铜丝,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引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探究案例:爆炸现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探究案例:爆炸现象

探究案例:爆炸现象一、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了解爆炸现象。

2.初步学会运用查阅资料(通过期刊、网络、书籍等)、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3.通过爆炸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初步形成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观点。

二、探究活动1.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撞在世贸大厦上的飞机发生了剧烈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城市的危旧房改造的过程中,定向爆破是经常使用的技术。

以上这些都涉及到了爆炸,那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爆炸?2.提出假设或猜想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对“物质爆炸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你的假设。

3.设计方案并验证假设学生设计验证假设的方案(可以独立设计方案,也可以与同学讨论共同设计方案),将实验方案与同学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按设计的方案(也可从教师提供的方案中选择)进行探究,并将实验结果填入活动记录表中。

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案:探究方案(Ⅰ)资料分析法在古代,工匠们利用炸药开山炸石,然后用石头去铺路架桥,造福当地的百姓。

在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在一次战役中手顶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炸掉了敌人的碉堡。

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光荣的人民解放事业。

在当代,许多城市不断发生煤气泄露以后由于抢险人员身上的金属物质与煤气泄露地点的金属物质碰撞擦出火花从而导致爆炸的事件。

在你所在地区的加油站会看到如下图的标志。

通过阅读分析以上材料和查阅有关爆炸事故的分析资料,请你思考并指出物质发生爆炸的条件之一是什么?文中提到发生爆炸的物质有哪些?严禁烟火标志探究方案(Ⅱ)实验探究法实验1 锡箔筒爆炸首先将香烟盒内的铝箔纸取出,剪取一长约为7cm,宽约为3cm的长方形。

然后取10根火柴,用小刀将火柴头部的黑色物质刮下,均匀的放在纸上(锡箔在外)。

接着将它卷成筒状物,两端封闭,接口处均用胶水粘合。

再将它放在铁架上,然后用火柴在底部加热,加热一会后,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xin粉尘爆炸实验

xin粉尘爆炸实验
粉尘爆炸实验
军山铺中学 吴 蔚
1、实验原理
粉尘爆炸是指空气和可燃性粉尘非常迅速的发 生化学变化引起的过程,在变化过程里迅速地放出 巨大的热量并生成大量的气体,此时的气体由于瞬 间存在于有限的空间内,有极大的压强,对爆炸点 周围产生了强烈的压力,当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时形 成爆炸。
2、粉尘爆炸条件:
(1)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2)一个含氧气的相对密闭空间; (3)空间内的可燃性粉尘达到爆炸下限浓度。
9、实验结果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成功率提高很多,而且除 了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罐盖被掀起,还 可以看到火光冲出罐体,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 燃烧。
thanks!
7、实验仪器和药品:
(1)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 (2)将一个纱布袋缝在罐盖下方,用于储存面粉。 (3)一块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一根木棒。 (4)一只高约4 cm的蜡烛,干燥的面粉,如图所示。
8Hale Waihona Puke 实验的操作先把蜡烛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把泡沫 塑料板放入金属罐底部。把3~4药匙的面粉装入 纱布袋中,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 料盖,然后用木棒均匀的敲击罐盖。
6、存在的问题 & 创新之处
(1)从下鼓入的空气有可能将烛火吹灭; (1)改变了鼓气扬尘的方式,将一个添加面粉的纱 布袋缝在罐盖下方,由上方敲落粉尘,避免烛火熄灭; (2)扬起的粉尘太多,将烛火扑灭; (2)用孔状纱布过滤粉尘,使得粉尘均匀的下落, 避免烛火扑灭; (3)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集聚爆发力。 (3)多次均匀的敲击金属罐上部,可增加单位空间内 的粉尘,达到爆炸的下限浓度。
4、原实验的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 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 塑料盖盖住罐(如图中的I和Ⅱ示)。从橡皮管一端 鼓入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一、改进实验名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粉尘爆炸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性
2、提高实验的操作性能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透明塑料壶、胶皮管、带盖小塑料瓶、蜡烛、面粉、火柴、剪刀、螺
丝刀、便携式气筒或气囊等
四、实验装置说明
装置图示
实验装置的制作:
1、将透明塑料壶从上部第一个凹陷处从中剪开,去掉上部向内扣的那部分边缘,使之
上下好合好分且紧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2、在塑料瓶盖上打一些筛状小孔,以使面粉从小孔中均匀喷出;再将带盖小塑料瓶靠
底部侧面用螺丝刀打一小孔,以将塑料瓶固定在塑料壶内壁上。

3、在塑料壶底侧打孔后将塑料瓶固定,并用胶皮管将塑料瓶与打气筒相连。

五、实验操作
1、取适量的面粉于塑料瓶中,旋紧瓶盖;
2、将一小段蜡烛固定在壶底后点燃;
3、盖好透明塑料壶上部分,用打气筒或气囊快速鼓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⑴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趣味性;
⑵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引起爆炸,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⑶操作简便、安全,可让学生参与,连接好装置后可连续多次演示。

《粉尘燃烧及其爆炸》教学设计(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粉尘燃烧及其爆炸》教学设计(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粉尘燃烧及其爆炸》教学设计——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粉尘燃烧及其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实验创新(一)实验器材水杯,橡胶管,金属筛网,蜡烛,暖水瓶塞,面粉,打气筒,三角架,打火机(二)实验仪器装置图面粉燃烧创新实验装置面粉爆炸创新实验装置(三)实验创新要点(1)制作简单(2)面粉普通(3)安全方便(4)可视性好(5)成功率高(6)实用环保(四)实验原理先向金属筛网内加入适量的面粉,点燃蜡烛。

将水杯的杯罩与杯底拧紧连接好,固定在三角架上,然后迅速用打气筒向水杯内打气,金属筛网中的面粉通过金属筛网迅速冲出,瞬间弥漫在水杯内与空气充分接触,剧烈燃烧,刹那间水杯内火焰熊熊;演示面粉爆炸实验时需将杯子盖好暖水瓶塞,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面粉先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气体体积膨胀,暖水瓶塞被高高弹起,效果非常明显。

三、实验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之上的深入探究,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联系非常紧密,为了让学生能亲自感知这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我新增了多个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实验,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 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调整。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课,学生已具备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1.对燃烧的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氧气性质的学习中知道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前几单元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4.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加上教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爆炸定义及条件的归纳和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燃放爆竹等简单爆炸已有所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2)理解爆炸的原理;(3)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设计面粉燃烧实验和观察、分析教师的铁粉燃烧和面粉爆炸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学会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粉尘爆炸实验探究教案

粉尘爆炸实验探究教案

粉尘爆炸实验探究教案教案标题:粉尘爆炸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和危害。

2. 掌握进行粉尘爆炸实验的步骤和安全操作。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粉尘爆炸的条件和防范措施。

教学资源:1. 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和材料。

2. 演示视频或图片,展示粉尘爆炸的实际案例。

3. 安全操作手册和实验室安全设施。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听说过粉尘爆炸?它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发生粉尘爆炸?2. 展示粉尘爆炸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前准备:1. 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2. 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实验装置和材料。

3.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操作手册,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1.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手册,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2. 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实验装置和材料。

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下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粉尘爆炸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粉尘爆炸,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回顾实验目标是否达到。

2. 引导学生思考粉尘爆炸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防范意义。

3. 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其他类似实验的可能性和意义。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和防范措施等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粉尘爆炸的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粉尘爆炸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使用打分表或口头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粉尘爆炸在工业生产中的防范措施和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工厂或实验室,亲身感受粉尘爆炸的危害和现实意义。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粉尘爆炸的其他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粉尘爆炸”实验不能成功,需要改进,且改进后效果较好。

【关键词】粉尘爆炸;实验;改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设计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实验,如按照教材进行根本不能成功,并且看不到粉尘急剧燃烧的过程,多年来该实验一直困扰着我校。

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经过无数次地反复实验,终于在2009年年初完成了该装置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实验在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1.原实验的不足之处由于上述实验设计所用金属罐过小,用来盛放面粉的塑料瓶过小,鼓气装置及气流冲击的方向都不利于粉尘大量扬起,这就是原实验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同时,教材中使用金属罐缺乏可视性,不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粉尘燃烧的全过程。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将该实验改进如下:2.改进装置结构简图及实物图3.使用方法①将打气筒拉杆拉出。

②通过一根较粗玻璃直通管向玻璃漏斗中加入干燥面粉。

③在蜡台上放上蜡烛并点燃。

④在塑料筒上方加上盖板并使之密闭。

⑤通过打气筒打气使面粉充分扬起且剧烈燃烧,产生爆炸现象。

4.实验效果该实验操作方法简单,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粉尘扬起、燃烧、爆炸的全过程,使用效果良好。

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5.制作方法①制作一与塑料筒相配套的金属底座。

②在塑料筒内底部中心安装一配有橡胶塞的漏斗。

③制作一金属蜡台(略高于漏斗)。

④用废旧纸壳制作一塑料筒盖板(要求尽量密闭)。

⑤通过乳胶管将漏斗颈部与打气筒连接。

6.注意事项①所使用面粉一定要在实验前充分干燥(最好用糯米面粉,可采用微波炉进行干燥)。

②蜡烛不宜过长(以增加参与燃烧面粉浓度)。

粉尘爆炸试验

粉尘爆炸试验

粉尘爆炸试验
粉尘爆炸试验所需工具:一个空金属罐,小塑料瓶,蜡烛一根,面粉少许。

实验过程:剪去金属管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管和小塑料瓶的底侧个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应该离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

结论: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煤气或石油气泄漏的话,有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而发生生命的财产的严重损害央企与可燃物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他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在生产和运输的时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我们必须得要认真的去实行这个规定,面粉这类的东西是可燃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要小心啊,所以加油站就严禁烟火,我们应该隔离,使用一些防爆装置,降低自己的伤害,面粉厂爆炸也有其因。

所以说,我们在接触可燃物时,要禁止使用明火。

不要走到有电等地方去实验,这样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实验3 粉尘爆炸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3  粉尘爆炸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3 粉尘爆炸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酒精灯和燃烧匙的使用;
2.知道面粉能燃烧。

实验用品:
药匙、燃烧匙、酒精灯、金属罐、小塑料瓶、鼓气球、蜡烛、塑料板、火柴;
面粉、空气。

将一个空金属罐剪去上部,在
再将一个
把燃着的蜡烛放入
1.实验1中面粉的燃烧比较平缓,实验2中面粉的燃烧却十分剧烈而发生爆
炸。

造成这种现象差异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2.在实验2中,如果没有燃着的蜡烛,爆炸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可燃物发
生爆炸的条件之一是要遇到。

3.根据有关专家实验发现,如果朝装满汽油的油桶射击,往往不易引起爆炸,
而朝仅剩有少量汽油的油桶射击,却极易发生爆炸。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粉尘爆炸实验实验报告

粉尘爆炸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2. 掌握粉尘爆炸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粉尘爆炸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4. 提高对粉尘爆炸事故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粉尘爆炸是指可燃粉尘在有限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粉尘云,在点火源作用下引发的化学反应。

粉尘爆炸的原理是: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在特定条件下(如达到一定浓度和温度),遇到点火源时,会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导致压力的急速升高,从而引发爆炸。

三、实验用品1. 金属罐(易拉罐)2. 小塑料瓶(眼药品瓶)3. 塑料片4. 气囊(洗耳球)5. 蜡烛6. 火柴7. 橡皮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部各打一个小孔,孔径略小于橡皮管外径。

用橡皮管连接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并连接气囊。

2. 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一定量的干燥面粉。

3. 将蜡烛放入金属罐中,点燃。

4. 用塑料片盖住罐口。

5. 快速挤压气囊,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

6. 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在挤压气囊的过程中,面粉逐渐被吹入金属罐内,形成粉尘云。

2. 点燃蜡烛后,用塑料片盖住罐口,观察到面粉在罐内悬浮。

3. 当挤压气囊使面粉充满罐时,突然发生爆炸,罐内火焰瞬间熄灭,塑料片被炸飞,金属罐变形。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可燃粉尘在特定条件下(如达到一定浓度和温度)遇到点火源时,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中使用的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在点燃蜡烛的火焰作用下,发生爆炸。

3. 实验现象表明,粉尘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能瞬间释放大量热能和气体,导致罐体变形和塑料片飞溅。

七、实验结论1. 粉尘爆炸是一种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 为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控制粉尘浓度、温度等条件,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对粉尘爆炸事故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口罩等。

初中粉尘爆炸试验教案

初中粉尘爆炸试验教案

初中粉尘爆炸试验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粉尘爆炸试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粉尘爆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危害;2. 学习如何进行粉尘爆炸试验,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4.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粉尘爆炸装置、不同种类的粉尘样本、点火装置、安全防护设备等;2. 实验手册和相关资料:关于粉尘爆炸的基本知识、实验操作步骤、安全操作规范等;3. 学生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粉尘爆炸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引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和重视。

2. 提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粉尘爆炸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粉尘爆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1.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佩戴安全防护设备、检查实验装置和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

2. 学生根据实验手册的指导,准备不同种类的粉尘样本,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3. 学生按照实验手册中的步骤,将粉尘样本置于粉尘爆炸装置中,使用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4.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爆炸时间、爆炸强度等。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使用计算器等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探讨不同粉尘样本的爆炸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讨论粉尘爆炸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安全意识。

安全注意事项:1. 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提醒学生在点火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并远离可燃物品。

3. 强调学生在实验室内要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不得随意操作或调整实验装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粉尘爆炸试验,探索不同粉尘样本和条件下的爆炸特性。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图表绘制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粉尘爆炸实验

粉尘爆炸实验
粉尘爆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
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演示: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
活动与探究: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约5 min]
1、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后拓展与实践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பைடு நூலகம்范意识。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人教版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1. 化学反应原理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3. 探究方案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20-1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

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

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

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0-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 探究评价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

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 创新思维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取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如奶粉罐),将一个纱布袋绑在罐盖下方,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粉尘爆炸的现象,了解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的危险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
- 火柴
- 火苗
- 粉尘(如面粉、糖粉等)
- 火焰接触不到的容器
实验步骤:
1. 将粉尘放入到容器中,确保容器底部不漏风。

2. 点燃一根火柴或者火苗,逐渐接近容器的开口。

3. 观察火焰与粉尘接触时可能产生的爆炸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保持容器的稳定性。

2.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保持距离,并避免接近火焰。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避免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实验结果分析:
1. 火焰与粉尘接触产生爆炸时,会产生火花和烟雾。

2. 火焰越接近粉尘,产生的爆炸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

拓展实验:
1. 尝试不同种类的粉尘,比较它们在爆炸过程中的差异。

2. 研究粉尘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爆炸条件。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粉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的危险性,加深了对化学实验安全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注重实验安全,做到科学实验合理、安全、规范。

粉尘爆炸实验

粉尘爆炸实验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普定县化处中学陶俊一、原实验的不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128页实验7-3的“粉尘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剪去鼓气打一小孔上述实验操作的特点就是采用鼓入空气的方法扬起粉尘。

本人认为这一设计值得商榷。

在密闭体系中鼓入气体,若气流过弱,鼓入的气体不能使面粉飞扬、且弥漫于密闭体系里并急速燃烧;若气流过强,鼓入的大量空气会使蜡烛熄灭,使体系内气压远远高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不但看不到明显的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可信度。

本人认为该实验需改进。

二.改进措施1、我的创新(1)有效控制了气流。

将鼓气变为吹气,能平稳控制气流,扬尘能急速弥漫密闭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使该实验的设计在理论上更为严谨。

(2)为了防止蜡烛在木板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以提高成功率。

通过以上改进,该实验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2. 实验仪器和药品(1)一只直径约12 cm、高约30 cm的去盖且透明的塑料瓶,一根长橡胶管(约1.5m ),一个小塑料筒,一块木板。

(2)取一块长约6 cm、宽约5 cm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

(3)坩埚钳、火柴、面粉若干。

(4)一只高约2 cm的蜡烛。

如图所示:3 、实验操作首先把蜡烛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把泡沫塑料板放入木板上面;再把25g 面粉装入小塑料筒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瓶,然后用嘴吹气。

三、改进后的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不仅能有效控制气流,而且成功率很高,不但能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塑料瓶盖被高高掀起,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火光冲出,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燃烧及爆炸,实验现象明显,教学效果特佳,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便于操作,体现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1. 化学反应原理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
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
3. 探究方案
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20-1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

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

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

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0-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 探究评价
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

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 创新思维
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取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如奶粉罐),将一个纱布袋绑在罐盖下方,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

把3~4药匙的面粉装入纱布袋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盖,然后用木棒敲击罐盖。

如图20-3。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成功率很高,而且除了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罐盖被高高掀起,还可以看到火光冲出罐体,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燃烧。

在上述实验方案中,也可采用先将面粉吸进导管内(捏瘪洗耳球,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淀粉的袋中,松开捏洗耳球的手指,把面粉吸入导管内),然后再吹散的做法,改进后使面粉能最大限度的被吹散,燃烧剧烈、火焰长,利于观察,并且提高了爆炸的成功率高,同时面粉用量少,减少了爆炸后到处飞扬的粉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