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名中医学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doc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年度总结(3篇)

名老中医年度总结(3篇)

随着岁月的流转,转眼间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名老中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现将我的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坚定信念,传承中医精髓作为一名名老中医,我始终坚定信仰中医事业,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医精髓。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在预防、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提高诊疗水平,助力患者康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以提高诊疗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紧跟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

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中西医结合,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疗效。

以下是我在诊疗方面的一些亮点:1. 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咳嗽、腹泻、失眠等,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2. 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三、培养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一名名老中医,我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中医药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中医人才。

具体措施如下:1. 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2. 指导青年医师开展临床实践,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3. 带领徒弟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传承中医学术。

四、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为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我积极参与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知识,使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

过去的一年,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关注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第2篇随着岁月的流转,2023年即将画上句号。

中医师承的千字经验总结

中医师承的千字经验总结

中医师承的千字经验总结中医师承是中医学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从师承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心得:1. 尊重传统中医师承是中医学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这一传统。

要保持对古代医书和经典的研读,理解其中的理论和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2. 实践是关键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

师承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实践,以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术。

3. 谦虚好学中医学博大精深,没有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

作为一名中医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研究和进步。

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多与同行交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4. 严谨治疗中医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注重细节和严谨性。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和辨证,确保准确把握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重药物的配伍和用药的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

5. 个性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因此中医师承中强调个性化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重患者的身心健康,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仅仅是治疗病症。

6. 持之以恒中医师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要保持对中医学的热爱和执着,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实践。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中医师承是中医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尊重传统、实践是关键、谦虚好学、严谨治疗、个性化治疗和持之以恒等经验和原则,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学,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中医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中医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深感其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学源于古代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态。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中医的哲学思想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贯穿于中医诊疗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诊断疾病时,中医注重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这些都是阴阳五行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而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独具特色,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体态等,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闻诊是通过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了解疾病的性质;切诊则是通过脉诊和舌诊,了解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

在学习中医诊断方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严谨细致。

望诊要求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闻诊要求医生具备灵敏的嗅觉,问诊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切诊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脉诊和舌诊技能。

这些诊断方法相互印证,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其中,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易于应用等特点。

中药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

在学习中药治疗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药的神奇之处。

中药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下药,而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范文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范文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范文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一、内外结合,综合辨证施治在师承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更注重将内在和外在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综合地辨证施治。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内外结合、综合辨证施治的方法使得中医在治疗一些复杂疾病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平衡阴阳,调节气血中医学强调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对于修复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与师傅的学习中,我发现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疑难病症。

例如,对于一些患有冷痛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温阳祛寒的方法来调节患者体内的寒湿之气,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对于一些气血失调引起的病症,则可以通过补充营养、调节饮食、运动等方面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平衡阴阳、调节气血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注重整体观察,个性化治疗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即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情况,听取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进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我意识到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疾病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只有注重整体观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信任在师承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才能够准确把握治疗方向。

而良好的沟通也能够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患者对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更有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因此,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对于中医的临床实践非常关键。

中医师承总结

中医师承总结

中医师承总结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跟师年度总结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肛肠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

故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

3年前我有幸能师承于我院名中医江海老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

通过3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以大医精诚为念,矢志利益苍生”“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

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

江老师在“仁心、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耐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免费诊治....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二、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理论联系临床。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中医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

当然,熟读、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秉承着中华民族智慧与经验总结,为人类提供了独特的医疗和保健方式。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药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需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

中医药的传承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包含广泛而深厚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时间和耐心。

同时,传承中医药还需要学习者通过实践理论,运用中医药的方法和技能,不断积累经验。

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将中医药传承下去。

其次,中医药传承需要坚持创新与发展。

传承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知识,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创新和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中医药传承需要注重科学研究。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问,也需要有科学研究的支撑。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对中医药的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和科学性。

同时,科学研究还能够发掘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因此,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中医药传承需要注重教育和培训。

传承中医药必须从嫩苗培养开始,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给人们提供系统、科学、规范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只有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经验,丰富中医药的国际视野。

总的来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努力。

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创新与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所必须要做的。

实用文_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_1

实用文_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_1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1(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郓城县中医医院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

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

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

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精品文档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精品文档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孔子在《中庸》中云:“天命之谓道,率性之
为道,修道之为教……” 《内经》中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灵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 以内经概况,应为治病遵循的法则。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孔子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
⑶“崔公让中西医结合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经验 介绍”《中医学报》(2019年25卷3期)。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老子:“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可道,非常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完成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报告; 完成了名老中医经验推广方案的总结; 完成名老中医养生保健、成才之路报告
一、“十一五”课题完成过程的回 顾
完成8个经验方总结报告,经验方分别为通脉 丸、祛痹痛风饮、血管炎经验方、通脉活血汤、 赤芍甘草汤、疮疡外洗方、祛痹通络方、斑秃 经验方
完成8份影音资料的上传,72张图片的上传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4、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 周围血管疾病以“瘀”论治。 痛为血瘀;久病入络之血为之血瘀;污秽之血为之血
瘀;离经之血为之血瘀。 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始见“瘀血”病
名,并为之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和十余首活血化瘀方 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者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又云:“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素问·三部九侯论篇》“必先去其血脉, 而后调之。”因此我在治疗此病的总则即遵循《素 问·调经论篇》的“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 络。”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一、引言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事业的从业者,我有幸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中医师承项目,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期间,我跟随导师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分享给大家,以期对同样热爱中医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二、师承心得1. 学术传承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术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跟随导师临床实践,我学到了许多传统中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是书本上无法完全获得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即辨证施治,因人施治。

这些经验将成为我今后行医的根本。

2. 医德修养在跟随导师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对患者的关爱和敬业精神。

导师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仔细询问病情,并给予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种医德修养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医,除了要有扎实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

如何正确地诊断病情,如何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等,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地掌握它。

三、经验分享1. 学习方法在师承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其次,要勇于提问,向导师或其他同行请教,以求真知;最后,要注重实践,多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首先,要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要善于倾听,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最后,要表达清晰,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继续教育在师承期间,我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因此,我会定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通过一年的中医师承项目,我收获颇丰。

中医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医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医逐渐成为了主流医学,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疗效却始终未能被取代。

在我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诊疗过程中。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1. 脏腑相互关联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心主血脉,肝藏血,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

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肝脏也会受到影响,反之亦然。

2. 经络相互沟通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贯穿于全身,连接各个脏腑。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在中医诊疗中,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气血相互依存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百病丛生。

中医治疗疾病,常常从调理气血入手,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

辨证,即根据病情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等,找出疾病的本质。

论治,即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感悟。

1. 辨证精准中医辨证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辨证结论。

2. 论治灵活中医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灵活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具有很高的针对性。

3. 预防为主中医注重预防,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志等因素,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传承人年度总结(3篇)

中医传承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3年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里,作为一名中医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传承中医文化、弘扬中医精髓的道路上,我始终秉持着“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学习与实践1. 理论学习本年度,我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

同时,我还参加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探讨问题,拓宽了视野。

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治。

本年度,我接诊患者数千人次,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三、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中医技艺作为中医传承人,我深知传承的重要性。

本年度,我积极向老一辈中医专家请教,学习他们的诊疗经验,并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

同时,我还参与编写了《中医临床诊疗手册》,为基层中医工作者提供参考。

2. 创新中医疗法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我积极探索创新。

本年度,我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研发出一套独特的中医综合疗法,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四、科普宣传1. 撰写科普文章本年度,我撰写了多篇中医科普文章,在各大媒体平台发表,向公众普及中医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和信任。

2. 开展健康讲座我积极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群体传播中医养生理念,推广中医保健知识。

五、荣誉与成绩1. 获得荣誉本年度,我荣获“优秀中医传承人”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2. 取得成绩在临床实践中,我所研发的中医综合疗法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治愈率高达90%以上。

六、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以下目标而不懈奋斗:1.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掌握更多中医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民间中医感悟心得体会(3篇)

民间中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经验。

作为一名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人,我有幸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学习到一些民间中医的知识,这让我对这门古老的医学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民间中医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体现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上,即“辨证施治”。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因、病机、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我接触的民间中医中,我发现他们往往非常注重整体观念。

他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还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变化等,从而全面把握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种整体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并非仅仅是一门治疗疾病的医学,更是一种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的生活哲学。

二、中医的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原则,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找出病因、病机。

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在民间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一位经验丰富的民间中医告诉我:“治病如治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的神奇疗效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它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煎煮等工艺制成。

中药治疗疾病的特点是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在我接触的民间中医中,他们常常使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

我曾目睹一位老中医用自制的中药方剂治愈了一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

这让我对中药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明白了中药并非万能,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四、针灸的神奇魅力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和思考

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和思考

工 作热 情 和攻坚 破难 的坚 定 意志 。其次 要有 较 为深 3 总结 尚需勤跟 师 厚 的人 文科 学底 蕴 。经验 继 承工作 需要 在浩 若 烟海
“ 读 王叔 和 , 如 临 证 多 ” 纵 观 古 今 名 中医 熟 不 , 的经典 著 作 中探 寻 其 医理 真 谛 和学 术 源 流 , 继 承 成 长 的道 路 , 临证 , 临证 都 是 不 可 或 缺 的成 才 对 早 勤
有 幸 跟 随 多名 齐鲁 著 名 中医专 家 抄 方侍 诊 , 间所 结 . 学 术 流 派 着 手 。 入 的 钻研 与 名 中医 有 学 术 期 从 深
寻觅 其 学术 思 想 闻所 见 确 有 明确疗 效 的临证 医案 , 我 自此 对 中 医 渊源 的 中 医前 辈先 贤 的学 术著 作 , 让
1 传承 需 要有心 人
子 ” 其 门人 众 多 , 其 脉 案 , “ 重 阳气 , 用 附 , 观 多 注 擅
子 ”乃 火 神派 一 脉相 承 。齐 鲁 名 医张 鸣 鹤 , 治类 , 诊
专 家 经验 继 承是 一 项 意 义 深 远 而 又 艰 巨 的 工 风 湿 关 节 炎 有 自己独 特 的 经验 , 立 了以 “ 创 清热 解
结 , 须 与可 能影 响专 家经 验 形 成 的学 者 和 能 够领 巧 , 耳濡 目染 不 能用心 体会 。“ 、 问 、 ” 必 非 望 闻、 切 各有 悟 其 辨 证 思维 的同 门等 进行 充 足 的 沟通 与交 流 . 才 侧 重 , 证 施 治 暗 藏 技 巧 , 侧 重 于 舌 诊 ( 下 络 辨 或 舌 能最 大 限度 的立 足现有 资 源 , 理挖 掘专 家 经验 。 整
药 的 神奇 有 了 直 观 、 刻 的 印象 . 而 坚 定 了矢 志 的传 承脉 络 ,对 加 深 理解 名 中 医临 证遣 方 的深 意 , 深 从 从 事 中 医药 事 业 的信 念 , 后 读 书 深 造 , 有 机 会 尽 快登 堂 入 室 , 会名 中医家 传 或师 传 学术 思 想 的 其 又 领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中医的传承是一代代医者不断积累经验并传授给后辈的过程。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者,我深知师承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其中的价值。

首先,中医师承让我认识到了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师承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师傅面对面的交流,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承担。

我们作为中医师承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理念也深植于我心,时刻提醒着我要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

其次,中医师承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中医经典博大精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从接触基础的经典著作开始,一步步深入学习。

师父们常告诫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只有经过反复的学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医的原理和方法。

而实践则是对学习的检验,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悟出其中的奥秘和独到之处。

师傅们传授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指导,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中医师承还教会了我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中医治疗中,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至关重要。

而这往往需要医者与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师傅们在诊疗过程中,总是能够轻易地与患者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他们以温和的语言和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患者的意见,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建议。

这种与患者建立的信任关系不仅有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推进,更能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师承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的治疗理念始终坚持“治未病”的思想,注重预防与调理。

师傅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能够从眼神、肤色、脉搏等细微之处综合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而提出个性化的调养建议。

他们善于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理阴阳、扶正祛邪,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

正是中医的这种独特魅力和疗效,使我深深地被吸引,并从师傅们身上汲取着营养。

然而,中医师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医学的兴起,使传统中医在一些领域逐渐式微。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中医是一段漫长而充实的过程。

回顾我多年的学习经历,我意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中医需要耐心和恒心。

中医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

其中包含了经络学、脏腑学、方剂学等众多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繁琐的理论。

但是,只有具备耐心和恒心,才能够逐步突破困境,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奥妙。

其次,学习中医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在临床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和挑战。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并且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技术。

再次,学习中医需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即通过细致观察来掌握病情,然后根据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中医学的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我不断努力观察每一个细节,比如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以此来判断病情。

同时,我也会不断思考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症状,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学习中医需要勤于实践。

知识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挥价值。

我会积极参与各种临床实践活动,与导师一起诊断和治疗病人。

通过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术,还对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我还经常系统性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以便后续的学习和参考。

最后,学习中医需要与师承相结合。

中医学是一门传统学问,讲究师徒相传。

师承不仅能够传授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还能够传递中医学习精神和价值观念。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非常幸运地拥有了优秀的导师。

他们不仅乐于教授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身作则,教导我对待病人要有耐心和悉心,将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专注、耐心、热情和勇气。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中医学是一种独特而深邃的学问,它强调以人为本,讲究整体观,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传承弟子发言稿范文

中医传承弟子发言稿范文

中医传承弟子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作为一名中医传承弟子,发表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我也要感谢我们的老师们,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付出,为我们传授中医知识,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

我要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预防和保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正因为如此,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西药、手术等手段得到有效治疗;另一方面,一些人对中医学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它是迷信、落后的产物。

这些因素都对中医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中医传承弟子,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学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只有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方法和技术。

我们还要关注中医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实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我们要积极宣传中医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参加学术讲座、撰写论文等,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医的理念和方法。

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学的魅力。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作为一名中医传承弟子,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用真诚和专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中医传承弟子,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创新,为传承和发展中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l)建立名老中医诊治某病资料信息处理中心; (2)将通过上述整理获得的有关名老中医诊疗疾 病的数据进行汇总,利用知识元、知识体的方法,创立 数据加工工具,并运用多种媒介,形成诊治某种疾病的 数据库或数据仓库。
江苏中医药 2004 年第 25 卷第 12 期
特约专稿
·1·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提 要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是目前中医界乃至中国科学界面临的重要研究难题。 由于信息采集的主观性、不全面性、随意性及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时存在的“泛化”、“神化”、 “简单化”趋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涵、外延无法得到全面正确的把握;正是信息采集中存在 的问题,使得电子专家诊疗系统在经验总结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加之“电脑”的局限性,名老 中医经验的电子模拟研究走向衰落;在“师带徒”这一最为人乐道的中医经验传承模式中,也 由于经验总结的不足,传承方式方法的弊端,而导致了客观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将研究方 向改为“以病为中心”,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多元分析技术等方法来保证名老中医经验信息采 集的全面性、客观性,并利用得而斐(Delphi)预测法保证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正确性,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名 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信息库,在“后效评价”中引入“实验中医人员”验证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的效果 等,将有利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中医学术发掘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97X(2004)12 - 0001 - 04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 中医经验的总结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 为中医学的学术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名老 中医经验的传承亦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 径之一。正因名老中医经验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因 而无论是中医界的仁人志士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 重视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工作。1990 年国家人 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采 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 定》,文中 并 对 名 老 中 医 经 验 作 了 概 念 上 的 界 定——— “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疗效卓著,技术精 良”。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认定了 3 批 1500 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一批批中医高徒投在了 名老中医的门下。10 余年来,名老中医为社会输送了 一大批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 存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

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

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

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
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的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是不可缺少的成才途径。

同样,名中医经验的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的跟师抄方侍诊。

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的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的临证思考和反复的疗效观察,而期间隐藏的智慧火花和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

“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的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的独特的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

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和“腹诊”的独到临床经验和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勤学善问勿存疑
名中医临证诊务繁忙,不少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都诊务繁忙,无暇讲
授临床经验,也有些名中医看重学生的“悟性”,我在跟随多名名老中医实践过程中,体会过分强调继承人的“悟性”并不可取,独特的学术经验所蕴含的辨证思维方式,非名师点拨不能拨开迷雾,著名中医药学家裘沛然教授认为临证诊病需“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认为把握疾病的本质,不能局限于病人的局部症状表现,而应该按照病人的心理、体质等综合因素整体的分析病情,这些隐藏于名中医专家脑海中的辨证思维智慧,非继承者一朝一夕所能能领会,与名中医的人文素养、渊博知识密切相关,这时候继承者应该在临证期间或临证后及时向名中医求教,及时的将自己的疑惑和盘托出,或许有些问题因继承者认识的局限性略显幼稚,但经名中医高屋建瓴的点拨后却能尽快提高认识,更好的把握名中医的学术思想脉络;另一方面,部分继承者有深度的提问,或许蕴含着连名中医本人都未曾思考过的辨证思维层面,思想经过碰撞和交流,对名中医本人学术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都将大有裨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学相长方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前进,当前名中医的经验传承已开展博士生和博士后招生工作,我在在短短6年的临证跟师期间撰写出了有高水平的学术经验总结论文,继承者勤学善问更是不可缺少的。

五、熟读经典助解惑
熟读中医经典是中医入门的捷径,我师曹晓岚教授曾云“秀才学医,罩里捉鸡”,熟读中医经典在古代是中医学徒登堂入室必须经历的阶段。

当代名中医药学家何任教授认为“学好中医经典,是继承创新的基本功”,他体会“温习重读,每读一次,肯定有一次的收获”。

可见中医经典在经验继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掌握名中医的学术思想需要经典,其遣方用药也要溯本求源,考证出处,才能继承好名中医的学术和处方用药的精髓。

黄煌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其撰写的《张仲景50 味药证》一书,以《神农本草经》为本源,考
证《伤寒》、《金匮》之用法,结合自己长期的临证经验,扩大了经方诊治现代病的治疗范围。

全国名医张珍玉教授主张学习经典著作时要先通读原文,少年从父学医时,即背过《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等重要条文。

我跟师临证和拜读名家医案过程中也体会到,经方治病,药少力宏,每有疑惑,重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每有豁然开朗之感。

六、医案亲录时总结
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过程中,医案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详细的记载乃至再现名中医诊病的过程,而单纯拜读医案和继承者躬亲录医案,我体会二者的受益是深浅有别的。

亲录医案,或重抄老师脉案,或老师口授笔录,此时医案所记载的方药,是有生命的,病人鲜活的临床症状和老师临证诊病的“望闻问切”动态过程都鲜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整个辨证施治的过程在学生的笔尖下记载下来,学生对医案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和病人疾病的本质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即使后来随着继承者学识的增长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名中医的学术经验总结得以再提高和再创新,亲录医案给继承人所带来的启示也更能激发智慧的火花。

我在初学时跟随名中医专家所记录的抄方医案,至今保存在身边,每每翻看,当时医家诊病的音容笑貌即在面前浮现,某些特殊病人当时的临床症状乃至说过的话,仍能历历在目,可见亲录医案的重要性。

七、借助数理统计法
名中医专家的经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几代人殚精竭虑、反复临床实践的结果,其间蕴藏着海量的辨证经验、学术思想以及相互作用的关联信息,用传统的人脑记忆和文本记述方式去储存这些数据信息,用“口传心悟”的传统总结方法发掘其潜在的宝贵经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其局限性和劣势也日趋明显。

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名中医经验总结,有
可能发现蕴藏在大量临证实践之中,连专家本人都未曾发现的宝贵诊疗经验,我在继承导师山东名老名中医曹晓兰教授学术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挖掘出曹晓岚老师日常临证治疗中风病常用的对药15 对,验之临床,药证相符,从而丰富了曹晓岚老师的学术思想,可见现代统计学方法在名医经验传承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但数理统计得出的结果,仍缺乏严谨性,应建立在和名中医深度交流、反复讨论、并验之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