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2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弯曲的概念、弯曲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测量和抵抗弯曲。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弹性的概念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弯曲的概念,了解弯曲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影响,学会测量和抵抗弯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弯曲的概念和弯曲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影响。

2.测量和抵抗弯曲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弯曲的概念和影响。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弯曲测试仪、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弯曲吗?弯曲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弯曲的概念和影响,同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弯曲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弯曲测试仪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测试,观察和记录物体的弯曲程度和形状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解释和说明弯曲的概念和影响。

《抵抗弯曲》优秀展示课教学设计详案

《抵抗弯曲》优秀展示课教学设计详案

《抵抗弯曲》优秀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在512大地震中他所在的学校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之一就是他对不牢固的建筑大楼动了大手术,致使地震中教学楼没有倒塌,想知道他在建筑物上做了什么吗?本单元就来学习与建筑物有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横梁和柱子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桥,房屋)请仔细观察桥梁和房屋的结构,他们都是依靠横放的材料和竖放的材料支撑住的,横放的材料叫做横梁和竖放的材料叫做柱子。

2.当承受的力量过大时,柱子和横梁哪一部分容易发生弯曲或断裂?(预设:横梁。

)柱子是直接立在地面上的,不容易弯曲,而横梁的下面大部分是空的,容易弯曲,所以怎样增强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要研究重要课题。

咱们今天就来研究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板书:抵抗弯曲)(二)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抵抗弯曲的能力也就是承受能力,1、猜测:现在让你来改造,当建筑师,你有什么办法改造横梁,增强他的抵抗弯曲的能力呢?改变:材料、厚度、宽度、跨度...这些都只是猜测,科学讲究证据,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证明,我们先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三)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1、出示材料:垫圈、宽度不同的纸条、书本垫圈:横梁所承受物体的重量纸条:横梁书本:相当于柱子2、制定方案:(1)这个实验我们该怎么来做?(学生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时间到。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来,都同意吗?有什么补充的吗?你来。

同意吗?我有问题:实验过程中哪些条件不能改变,改变的条件又是哪个?不变的条件有:纸梁的厚度、长度、柱子之间的跨度(多远?)、放垫圈的位置(中间)、放的力度、柱子的高度等(10本书)。

改变的条件只有一个:宽度(准备的是1倍、2倍、4倍宽的纸梁)在实验中,放了5个垫圈后,纸梁碰到桌面,应该怎么记录数据?(预设:最后一个不能算,只能计4个)开始实验,并请完成试验记录单。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螺帽,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使同学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明显提高。

第二局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局部: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同学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同学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感受尺子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来证明自身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别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时改进实验。

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和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关键: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本课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解决生活问题与课外延伸三局部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逻辑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动化。

《抵抗弯曲》教案

《抵抗弯曲》教案

《抵抗弯曲》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教材设计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柱子和横梁或类似柱子和横梁的结构。

柱子和横梁起到承受压力的作用,但是相比较横梁更容易发生弯曲和断裂,所以本课的研究主要围绕“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展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通过实验发现增加横梁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长方形横截面的横梁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这个活动是前面活动结论的应用,学生能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大胆猜测,说明猜测理由,并用简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2.能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2.培养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3个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3个纸条;垫圈若干、直尺。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聚焦1.提问:仔细观察图中的房子和桥梁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谈话: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由立柱和横梁支撑的。

那当横梁受到重压时,会不会容易折断呢?4.提问:通过桥断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桥断裂主要是哪里出问题了?5.总结:横梁比较容易断裂,如何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房屋和桥梁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初步认识横梁和立柱,并通过横梁和立柱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比较得出横梁容易弯曲,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目的。

《抵抗弯曲》教案设计1

《抵抗弯曲》教案设计1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横梁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辩识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放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2)能通过实验验证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进行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的研究。

三、教学难点1.对科学实验中变量的识别与控制。

2.分析对比数据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实验记录单,直尺,科学书、垫圈若干、相同质量的卡纸若干。

五、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同学们对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感兴趣吗?随后出示建筑图片供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在建筑结构上都有哪些共同点?2. 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柱子比横梁更具有抗弯曲能力)3.揭示“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4.根据学生猜测作小结。

(二)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1.思考:你认为梁的承受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提示:用卡纸代替横梁。

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改变哪些条件?怎样改变?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3.汇报。

(教师可视汇报情况适时引导,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

)4.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怎么做?(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客观性。

)5.汇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和不改变的条件。

6.师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7、指导学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增加横梁(卡纸)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

(三)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1. .给出研究任务:.那么纸的厚度与抗弯曲的能力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实验怎么做?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研究结论:加横梁(卡纸)的厚度也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

公开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公开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公开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公开课《反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简单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力量,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力量。

2、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掌握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洁试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试验中当心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力量的关系的讨论;教学难点:对科学试验的变量识别与掌握。

(三)、教学预备:教学预备:老师:计算机帮助课件,8本相同厚度的书,尺等;每组同学:一号材料(硬币8枚,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试验记录表,直尺,8本相同厚度的书等。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柱子和横梁1、播放课件:同学们,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头造房子和修桥梁,请同学们观赏下面这些房子和桥梁,他们在外形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像之处?(同学观赏)2、引导同学熟悉柱子和横梁。

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3、比较横梁和柱子谁最简单弯曲?4、揭题:反抗弯曲5、猜度揣测:横梁的抗弯曲力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材料有关、与长短有关、与宽度、厚度有关。

6、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讨论材料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力量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讨论材料的宽度与抗弯曲力量的关系。

二、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1、师介绍试验方法:(1)、今日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肯定的高度,我们就以四本科学书的高度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架空长度20厘米左右,留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硬币,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力量。

(2)、硬币应当放什么位置?怎样放?(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2、老师演示试验老师现在搭的纸桥梁是这样,宽度怎样变化来观看它的抗弯曲力量呢?3、同学设计对比试验公开课《反抗弯曲》教学设计出示2倍宽和4倍宽的纸横梁,设计一个试验来比较它们的抗弯曲力量?4、小组争论:为了使试验更科学、更公正,我们应当掌握哪些条件不转变?怎样掌握?5、转变了哪个条件?(宽度)6、猜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硬币?为什么这么想?7、同学试验8、汇报数据,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2)(教案)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2)(教案)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2)(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抵抗弯曲(2)【导言】本节课是“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2)”的教案,主要围绕如何通过设计结构和选取材料来加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展开。

本课将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抗弯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抗弯曲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选取材料和设计结构来加强物体抗弯曲的方法;3. 培养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钢丝、模型;2. 直尺、量角器、测量工具;3. PPT展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简要复述抵抗弯曲的概念和方法。

2.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弯曲能力?步骤二:案例剖析(15分钟)1. 展示一个蜘蛛网模型,并解释蜘蛛网如何抵抗外力的弯曲。

2. 通过对比纸和塑料编织的网,进一步说明选材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3. 分析蜘蛛网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结构来提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步骤三:选材实验(20分钟)1. 将一根钢丝固定在两个支点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其弯曲程度。

2. 更换不同粗细的钢丝,重复实验并比较结果。

3.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钢丝粗细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步骤四:设计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抵抗弯曲的结构模型。

2. 提醒学生在设计时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材料的选取等因素。

3. 学生逐一展示并测试自己设计的结构模型,最后评选出最具抗弯曲能力的模型。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抵抗弯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其抗弯曲的原理和方法。

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他们带来具备较强抗弯曲能力的物体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设计实践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设计.docx20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

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并能用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和得出结论。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立放的道理。

二、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关键:1、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2、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三:教学准备:教师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米尺等;学生用:垫片一盒、盒子两个、四种厚度的纸条、实验记录表、曲线图等;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学,开宗明义教师演示搭纸桥游戏,引入教学;“薄纸做的桥抗弯曲能力很差,换一张同样大小的厚一点的纸做桥面,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猜猜厚纸(2倍纸)桥能承受几个垫圈老师接着问:“今天我们研究同一质量的纸,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怎样”2、实验初探,聚焦差异“究竟厚纸做的桥能承受几个垫圈想不想自己试试!”小组领取材料完成对2倍纸的承重能力的测试并汇报测试结果。

“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厚纸,各组的测试结果却相差这么大”。

问题出在哪里呢师生共议分析找出原因。

“看来要研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3、实验再探,分析总结小组完成4种厚度的纸的抗曲能力的实验研究。

猜测记录,采集数据,讨论分析(通过实验和表格中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又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师参与小组实验和交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梁的弯曲原理,研究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梁的弯曲原理。

2.掌握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梁的弯曲原理。

2.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梁(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加载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梁的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梁的弯曲原理,以及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梁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等条件,观察和记录梁的弯曲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弯曲力的梁,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制作出这种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梁的弯曲现象的观察报告。

梁的弯曲原理;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第一篇: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巩固并学会相关的探究技能:控制变量实验,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1、小组实验用: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相同大小的铁垫圈,放钩码的盒子,橡皮擦。

2、师用:小组用的实验材料一份,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纸条使其架空,并在上面放一个重物会怎样?2、演示。

3、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抵抗住弯曲?(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1、推测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2、研讨实验方法。

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5、指导学生绘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曲线图。

6、分析曲线图,描述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

1、谈话: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

2、对横梁立着安放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第二篇: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案抵抗弯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一、认识横梁和柱子:呈现一个用A4纸做成的凳子(凳子用纸棒,登面用一张纸),师:这是什么?生1:凳子生2:用纸做的凳子师:谁能给大家说说,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呢?生:凳子面和凳子腿(最多找三位同学回答)师: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类似的结构,们把这些平放的材料称为横梁,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板书:柱子横梁)观看PPT,你能说出这些建筑物共的共同特点吗?生:都有横梁和柱子。

师:老师的手里有一包垫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这个纸板凳的上面能支撑起一包垫圈的重量吗?生:能。

(或不能)师:实验出真知,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抵抗弯曲》一等奖说课稿

《抵抗弯曲》一等奖说课稿

《抵抗弯曲》一等奖说课稿《《抵抗弯曲》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抵抗弯曲》一等奖说课稿篇一:抵抗弯曲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抵抗弯曲》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课的内容。

根据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梁”和“柱”,同时了解梁比柱更容易弯曲。

2、经历和体验两个实验,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继续加强学会识别和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对比试验法。

4、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确立了本课时的重难点:重点: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难点:识别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尺子二、说教法根据《抵抗弯曲》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说学法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科学兴趣、素养。

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均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个环节1、谈话导入,明确研究主题谈对面工地想引出房子,从黄河跨过,想引出桥梁,然后观察房子和桥梁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到要研究的主题,房子和桥梁都由竖放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

2、实验前探究。

认识柱子和横梁、讨论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通过引导,基本和上说出了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3、直观演示法,用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预测、实测、记录、分析、结论4、放手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教材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探究科学问题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以及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的片状物体,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胶带等。

3.课件:关于材料抵抗弯曲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铁丝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可以弯曲,而有些材料不能?让学生提出假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表现,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弯曲不同材料的片状物体,观察和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活动,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建构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学生与材料的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蕴含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也会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体现了“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理念,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1.探究发现法学生选用不同材料、宽度、厚度的纸横梁搭桥,进而在体验中分析可能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2、3倍的纸条)设计实验方案,并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小组讨论法在本课的教学当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次用到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师将教材稍作了调整,第一部分为学生的预先操作、目的是要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是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桥面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是个小游戏,一张纸和张纸的抗弯曲能力比较。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增加桥面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游戏感受厚度变化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器材一份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钩码,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泡沫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泡沫条),实验记录表,木块,一次性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直接导入、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出示桥梁倒塌图片。

师:桥面断裂,车毁人亡。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桥面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问题。

师:怎么做呢?(拿出两木块,代表桥墩;手拿泡沫条,代表桥面,用放钩码数量测量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个桥面抗弯曲能力,你们会做吗?二、预先操作、实验指导、学生预先操作、教师抓拍学生操作不当的镜头,用于指导学生对比实验总结: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只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其他的条件都不变。

三、提出问题,明确研究内容、提问:你觉得桥面的抗弯曲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生:猜测(教师板书)宽度、厚度、长度、跨度......师: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宽度和厚度(出示问题:你觉得研究宽度或厚度时,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分别什么?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前面三题)完成后稍作交流。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教案)标题:小学科学21抵抗弯曲(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抵抗弯曲以及相关概念,并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支撑物来增加物体的抵抗弯曲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抵抗弯曲以及为什么物体会弯曲;2. 能够识别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物体的抵抗弯曲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铝箔、塑料杯、木条、橡皮筋、纸张、铁丝等;2. 实验器材:秤、尺子、配重等;3. 实验环境:课堂桌椅、黑板。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使用课堂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抵抗弯曲的概念。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弯曲?” “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物体的抵抗弯曲的能力?”步骤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黑板或投影仪,介绍弯曲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力作用和内部结构变形两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讲解不同物体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其材料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一:折纸机(2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纸张制作不同形状的折纸机;2. 比较不同形状的折纸机的弯曲能力,观察折纸机的变形情况;3. 引导学生总结折纸机的形状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步骤四:实验二:支撑物(25分钟)1. 提供给学生一些不同材料和形状的支撑物,如木条、橡皮筋、铝箔等;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选择支撑物,并将其固定在桌面上;3. 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塑料杯)在支撑物上,观察其抵抗弯曲的能力;4. 引导学生讨论支撑物的材料和形状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步骤五:实验三:铁丝桥(30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给定的一定长度的铁丝搭建桥梁;2. 比较不同形状和结构的铁丝桥的弯曲能力,观察其变形情况;3. 引导学生总结铁丝桥的形状和结构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步骤六:课堂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物体的抵抗弯曲能力。

六上科学教案《抵抗弯曲》

六上科学教案《抵抗弯曲》

六上科学教案《抵抗弯曲》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2. 激发学生对抵抗弯曲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抵抗弯曲,而有些物体则不能呢?”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第二章:探究抵抗弯曲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抵抗弯曲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抵抗弯曲的原因,如材料的弹性、形状等。

2.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教学活动:1. 介绍抵抗弯曲的原因。

2.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第三章:探究材料的弹性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弹性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材料的弹性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弹性。

教学活动:1. 介绍材料的弹性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弹性。

第四章:实践活动:制作弹性测力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弹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弹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弹性测力计。

教学活动:1. 介绍弹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弹性测力计。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2.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第六章:拓展探究不同形状对抵抗弯曲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状对物体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形状对物体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2.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抵抗弯曲时的表现。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形状对物体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深圳优质课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深圳优质课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深圳优质课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认识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横梁宽度、长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细心求证;了解增加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对比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四、教学准备:抵抗弯曲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这个活动是对第一第二个活动结论的应用,运用前两个活动实验数据及结论解释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1.为小组准备: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一)、认识桥的结构PPT引出桥墩和桥面的概念。

(二)、选择实验材料1、模拟桥墩的实验材料;2、模拟桥面的实验材料;3、测量桥面抗弯曲能力的材料;(三)、引出问题,查看实验记录单中的实验提醒,小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弯曲》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并能在汇报实验中得出结论;用简单的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验探究的乐趣;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求证。

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认识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小组: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垫圈若干、铅笔盒、实验记录单。

演示准备:课件,实验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幻灯片)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很多桥梁坍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问:桥梁坍塌时,都是哪一部分发生损坏?
2、介绍柱子和横梁
柱子:直立的材料
横梁:横放的材料
桥上的汽车的重量都直接的作用在了横梁上。

可见,比起柱子,横梁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3、日复一日,横梁累了,他想问问同学们:“我能弯一弯腰吗?”显然不行。

横梁的弯曲很有可能会酿成桥梁坍塌的悲剧。

如何抵抗住横梁的弯曲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一起来“抵抗弯曲”!(板书:抵抗弯曲)
4、要想抵抗弯曲,就要增加抗弯曲能力。

(板书:抗弯曲能力)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抗弯曲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
2、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增加宽度,抗弯曲能力明显增强。

(板书)
4、对比两张表格,能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横梁抗弯曲能力来说,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5、练习
下列两个曲线图,分别表示什么因素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五)总结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吗?
“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三、实践运用
你能帮这位师傅解决一个问题吗:
横梁是平着放好呢还是立着放好?
为什么?
(指生回答,说明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对物体增强抗弯曲能力更有效。


四、收获与疑问: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什么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