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主要观点
从母语教育的原点出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写意
化 ,把 课 堂变成 了能够产生感 受和体验 的生活 ,没有 体验 就 不要 让 学生写 ,让 学生做 。把 生活的 活水 引入校 园 ,引
入课 堂 。活化 阅读 ,实现 阅读 和生活的 对接 ,是教 师的责
任 . 也 是 教 师 应 该 具 备 的 能 力 。 怎 样 使 语 文 的 外 延 和 生 活
可 以领路到无 限 的风 光 ,心 灵可以经历诸 多的情感体 验 , 于是 ,他们 就产生 了对美 的追求 和渴望 。” “ 智 者不 博 ,博 者不 智 。”越 是 真理 的 ,越 是 简单 的;越 是简单的 ,越是管用 的 、普适 的。 因为 “ 说 得 的简 单” ,做 法也简单 ,所 以, “ 语 文主 题 学习” 实验 从2 0 0 6 年启动 ,很快席卷 开来 ,首 先在 山东 潍坊 全市 ,然 后逐渐 走 向全 国 ,迄今 为止 ,山东 、江苏 、 广 东 、吉 林 、辽 宁 、黑 龙 江 、海 南 、内蒙 古 、河 南 、河
的确很 简单 ,甚至有些 不够学术 ;说的也很 白话 ,似 乎没
针对语 文教学长期存 在 的积重难返 的弊端 ,李希 贵于
2 0 0 6 年在 山东潍坊市 启动 了 “ 语文主题 学 习”实验 。对 于
有什 么理论 。对于这项 实验 ,一 位深得其 中真 浦和 三昧的
参 与实验 的老师说得 更通俗 ,更不学术 : “‘ 语 文主题学 习 ’就是一个 喜欢读 书 的老 师 ,领着一 群喜欢读 书的孩子
的活 水 引入课 堂。 老 师给 学 生创 造 了条件 ,把 生活精 品
另外 ,一项调查显示 :我 闽国民每年人均 阅读 图书4 . 5
本 ,远低 于韩 国 的 l l 本 ,法 国的2 0 本 . 日本 的4 O本 ,以 色列 的6 4 本 。一 个拥有 五千年历 史文化 的泱泱 大国 ,人 均 阅读 量不到 别国人均 阅读 量 的九分之一 ,着实让 人感到惊 愕 和不可思议 。除 了人均阅读量 低之外 ,我 国国民另一 个 倾 向是读书 的功利性 和实用性 突 。在全 国有 限的人均 购
李希贵教育理念_0
李希贵教育理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
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人生需要光明,阅读滋润心灵土炕上,留着长须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用苍老的嗓音,与幼年的李希贵一起吟唱:“人之初,性本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实验简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的主持人是著名教育家、国家督学、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的李希贵先生。
对于这项实验,李希贵的解答简单明了:在什么年龄读什么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是人所共知的问题,但事实上却一直被忽略了,尤其表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一再错过了孩子们黄金一般的阅读年龄段。
所以这项实验跟以往所有教改实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
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表述:凡是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都叫做“语文主题学习”。
因为“说得简单”,做法也简单,就是让学生在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实验从2006年启动,很快席卷开来。
迄今为止,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到文化古都太原,从长白山下的抚松,到江苏的太湖、金坛,从北疆黑龙江,到南疆海南……最终得到了一般学校普通老师的认同。
它不生存在专家学者的象牙塔里,它不停留在名校名师的课堂里,而是村办小学的老师也能信手拈来,普通大众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的。
从小学到中学,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所学校参与了这项实验。
二、李希贵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06年7月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会议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李希贵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有关问题做了解答——◎为什么要启动“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第一,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母语教学用了最多的时间,费了最大的精力,但是我们取得的成果却非常令人遗憾,特别让我们语文老师尴尬。
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
第二,从语文教改开始,我们学习了好多典型经验,包括魏书生老师、窦桂梅老师的许多很好的经验。
可是,我们在会场上听上去非常激动,回到学校,我们的改革却似乎并没有多大声音。
为什么?因为魏老师和窦老师的语文教学成果的实现,更多地靠的是他们自身的素质,靠的是他们驾驭课堂的水平。
李希贵教育理念
李希贵教育理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
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人生需要光明,阅读滋润心灵土炕上,留着长须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用苍老的嗓音,与幼年的李希贵一起吟唱:人之初,性本善。
走进主题 走近本真——基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思考
三年前,大东区有幸加入了李希贵先生倡导的“语文主题学习”课题。
当我们聆听、品读李希贵先生关于课题的论述时,分明地感到,那些似曾相识的语文教学实例,以及师生们基于这些实例的“吐槽”和疑惑,正是我们课程改革实践一个特定阶段的隐喻———有多少我们固守的传统,需要回到起点和常识重新认识?我们要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本真教育”,这个偏向哲学色彩的命题特别需要有切实的抓手和大家的引领,用改革的一砖一瓦,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一、小视野与大视野———把舞台做大“本真教育”实践让我们形成一些特定的思想方法。
比如,定位人的发展的特定节点,然后向前看、向后看,思考教育给人施加了什么影响。
我们的孩子,在习得知识很少的时候,视野是很开阔的,他们整天缠着大人问出包罗万象的问题;当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却慢慢地关闭了视野的广角,学会了聚焦,盯着课本、作业和试卷不放。
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视野?恐怕我们只能无奈地承认,是教育———教育的视野制约着孩子的视野。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个有着巨大张力的课题,它立足于教师既有经验中的教学焦点之一———主题,有效地重建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与方法。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语文视野是借助有限的内容印证一个个概念化的主题,视线是向内的;那么,我们现在的语文视野是透过主题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视线是向外的。
1.培训之中的价值思考凡事预则立。
理念先行,培训是首要任务。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人数众多,客观上使这个项目拉动了课改以来涉及面较大的一轮培训,又由于课题将理念具象为涉及方法与内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所以这注定是既入眼又走心的培训。
回望心路,余波仍在。
一是语文教学的性价比到底如何,我们真的做了很多无用功吗?二是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样一个高贡献率学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无所谓?三是常有人诟病语文教学出现了偏差,文科理科化,那么语文的大量训练是否跑偏了呢?四是有数据说当代中国人均读书量远少于发达国家,是什么挫伤了民族的阅读积极性?这些思考引发的价值判断尖锐地触动着我们的神经: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精深”,反而使学生看不到文学和文化的庐山真面目;而课改以来众多关于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的呼声,很难转化为系统且可持续的行为。
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几个要点
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几个要点为进一步推进小学高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笔者有几点建议,供实验校和实验教师参考。
一、牢记几个基本观点1.立足课内学好语文李希贵先生指出:“过去我们有过很多教改,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课堂就是要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利用课外读。
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教学毫无疑问还要靠课外,数学教学也要靠课外,我们的孩子还能活下去吗?再想想,我们提倡了几十年的课外阅读,我们多少学生实现了?多少家庭实现了?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
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
”因此,衡量实验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是不是立足课内学语文。
所谓“立足课内学好语文”,就是课前不延伸,课后不拓展。
所有教学目标都是课上达成,所有教学任务都是课上完成。
所以,我们要求把预习课拿到课上,单元整体推进,解决“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好教材”这一难题。
各校要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学堂”。
要坚决改掉留课下作业、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的“陋习”,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外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读课外书、读整本书。
2.保底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对于教材的学习,时间虽然大幅缩减了,但质量的要求却一点儿也不能降低,尤其是那些“保底”的任务必须完成,而且要人人过关。
就一篇课文的学习而言,哪些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呢?一是生字词的认读,包括多音字也包括轻声、音变、易混易错的字;二是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三是写好生字;四是理解课文内容;五是体会表达方法。
有的课文有背诵积累的要求,也属保底的任务。
这些任务是不同课型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扎实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单元整体预习课”重点完成生字词认读、正确读文、写好本单元二分之一生字这三项任务;“预习达标课”重点完成流利读文、了解内容、写好另外二分之一生字三项任务;“精读引领课”以引领方法(学习方法、表达方法)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体会表达方法、读写结合训练等学习任务;“略读提高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学习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对教师而言是“半扶半放”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练习“用法”的过程;“拓展阅读课”是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独立学习“丛书”里同类文章的过程,教师完全“放手”,学生独立“用法”。
语文主题学习的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的心得体会“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由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希贵教授亲身策划指点并积极推动的重点课题。
此课题已在北京海淀区和山东潍坊市两个实验区实行两年,成效显著。
用本人浮浅的认识对“主题学习”的实行策略进行简洁概括的话,即“主题学习”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力,节俭课堂时间;利用节俭的课堂时间浏览主题丛书,实现大量浏览,实现课内的课外浏览,终究到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1)打破常规的“自主互助式学习”,实现了将课堂3分之2的时间还给学生。
“主题学习”强调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强调教师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将教材的学习时间紧缩到原来的3分之1。
若按传统的常规式教学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型,有1篇带多篇的,也有全部单元推动的,有先学教材后浏览实验教材的,也有先浏览主题学习丛书后学习教材的,还有同时进行比较浏览的。
这些课堂的共同理念或说课堂体现出的是“自主互助式学习”。
通过听课和与实验教师交换,“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课堂结构有以下5个环节。
1.欣赏:找到你最喜欢的文章,问1问自己,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文章?2.分享:同伴间相互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文章及喜欢的理由。
3.朗读:将自己喜欢的文段反复大声朗诵,对特别喜欢的部份能够背诵。
比较:虽然每单元所选文章属同1主题,但通过比较,找出文章之间更多的不同。
模仿:如果有兴趣,可以模仿其中文章练笔。
课内浏览主题丛书,实现大量浏览,实现课内的课外浏览。
我们的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其他版本,多是依照单元编排的,每个教学单元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教学重难点上基本上都有1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学习”围绕课本上的单元主题选择材料,编成主题丛书。
主题丛书的编写牢牢围绕课本上的单元主题选择材料,围绕单元主题选择几10篇相干、相近、类似乃至相对、相反、相连续的文章,这些文章照顾到古今中外,注意到文言的,白话的,诗歌的,小说的,散文的等等,每篇文章后面都围绕单元的重难点编写了浏览提示。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教育改革樱桃顺应学生的天性》(《中国青年报》2014、11、27)一文,看了很有感触,教育者尤其是学校管理应该看看。
其中他在高密四中关于语文教育的三件事尤其有意思,现抄录如下,共分享:
高密四中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扩大学校规模,盖了一栋3层的教学楼,高一新生扩大两个教学班,但是有半年的时间这两个班没有语文教师。
语文课有时候就是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读书。
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期考试中,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一点都不差,作文分数比其他班还要高。
这让语文教师很尴尬:不知道我们天天在教室里干什么。
我到高密一中后,又遇到一件事:一个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给他正在一中复读的同学写信介绍各个学科的复习方法,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毕业生说:“你可千万别上语文教师的当,语文教师在课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被班主任发现了,他回到办公室当着全体语文教师的面讲了这封信,我也在现场,发现好多教师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大家被刺痛了,他们不得不承认学生讲的有一定道理。
那个学期,我就让我正在上初一的儿子和正在上初四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语文期末考试。
高三加上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而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
他们没有的,是教师在课堂大量地讲授和训练;他们有的,是从小按照我制订的书目大量地阅读。
通过这样一次考试的成绩对比,教师们基本上有点感觉了,我发现时机也成熟了,就在高一实行了语文教学的改革。
当时语文课有6节,我们拿出两节课给教师完成教材内容,其余4节课让学生到阅览室自主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经验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经验总结自去年以来我校正式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主题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主题学习”让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轻松,得心应手;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达到了潍坊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追求的目标。
现总结如下:一、“主题学习”,实现大量阅读“主题学习”启动会上,该市原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讲话道出了推动实验的一部分原因。
“我们以前有过不少教改,也有很多阅读材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把读书放到课外,强调课外阅读的根本原因在于教材的学习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他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不要精雕细刻,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
他认为,通过学习例题,举一反三是理科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学习,“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阅读,最后感悟点什么,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
”但是,有效的课外阅读很难实现,应该在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
[3]在大量阅读中,学生得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素养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主题学习”给我们的启发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改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回顾六年课改,有不少问题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
比如,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还存在费时多、教学过于繁琐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以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主题学习”实验得到一些启发。
(一)将学生的“学”落到实处是前提。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布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是李希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一般老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终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
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进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同学的终身进展,为了老师的美好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进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索、不停的创新,他的胜利应当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善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头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头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养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假如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老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索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育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才智》;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心得体会到玛丽?凯的《把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胜利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
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非常钟”、“朝阳读书打算”、“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
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和感悟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营造重阅读的书香校园----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和感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校在教体局正确领导下,在徐主任的亲自指导下,召开了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
首先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会议的教体局的徐主任和各学校的领导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实验项目,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策划主持,并由华樾(北京)教育研究院推动、实施。
今天,我校教师的授课和评课。
目的让大家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个感性的认识。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教师们指正。
两位教师摒弃分析训练,尊重阅读规律。
学生为阅读主体。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阅读能力,获得知识,习得素养。
下面浅谈我校语文主题学习主要做法:1、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积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如举行外出学习汇报课、示范课、推门听课等,听课之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
学校成立2个语文主题学习骨干教师科研团队,由市级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张少芳和邵长玉带头人担组长。
积极开展活动,要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出成果。
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汲取宝贵经验。
通过“走出去”及“请进来”,给老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两年来,我校老师参加了各地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
我校承办了3次县级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
每次活动都邀请了语文主题学习专家、名师亲临授课、作报告。
2、改革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用好三种教材(人教版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校本教材《诵读经典》),促进大量阅。
采用单元主题教学。
我校单元主题教学的流程是:单元整体识字——单元导读——以文带文——群文阅读——习作指导。
我校要求所有语文教师把“1+x”模式作为基本模式,让最普通的教师都会做。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过扎实有效的基本功训练,达到“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写一手好文章,练一副好口才,培养一种好习惯”的目标。
“语文主题学习”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简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课题的主持人是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因此,它更加强调“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让学生在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2/3的课堂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与教材相匹配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多读,用李希贵的话说:“第一,阅读;第二,课堂阅读;第三,课堂自主、自由阅读;第四,课堂足量海量自由阅读。
”最终实现小学6年平均每年课堂阅读大约100万字,6年学生课内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000万字;初中每年课堂阅读总量200万字左右,三年课内外阅读总量800万字左右。
对于这项实验,一位深得其中真谛的实验老师是这样理解的:“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愉快旅行的过程。
在这一行程中,学生的眼睛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心灵可以经历诸多情感的体验,于是,他们就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编写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的实验教材《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
其中的“主题”依托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说,是教材单元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延伸。
《丛书》则以教材中某一单元主题或其中一篇课文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从作者、体裁、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做相关、相近、相反、相对的延展链接,构建新的课程资源。
该项实验从2006年启动,很快席卷全国,迄今为止,已有3000多所学校参与了这项实验,得到了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旗教育局决定于2014年9月引进并实施“语文主题学习”这项科研课题。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篇一」通过学习使我收获颇深,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学生却无精打采听不进去,是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他们觉得无所事事。
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这些老师在讲课中,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放手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速度很快,知识掌握也不错。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很高。
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
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
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特别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虽然是短短的学习,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我打算将所学到的,今后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篇二」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多极了:完善创文材料、德育工作会议筹备、县朗诵比赛训练等。
尽管如此,我还是放下手头上一切事务,早早到xx县民族小学参加“xx.xx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
刚到会场就看到了北京新十一学校的蒋钢老师,心里很是高兴。
因为去年到山东学习考察时就认识蒋钢老师,也真切感悟到语文主题学习的魅力之所在。
之后就一直在网上关注语文主题学习,关注新十一学校的发展。
今天,语文主题学习精英团队送教到xx,得以近距离观摩结合本地实际的语文主题学习展示课例。
李希贵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主要观点[最新]
李希贵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主要观点把人民教育“语文主题学习”专辑中,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以学习借鉴。
向规律靠拢―――“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
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
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所以我们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已去学习。
方法上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主题学习做好。
为此,需要澄清几个方面的认识:第一.“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
对于文章,老师的指点不需要精雕细刻,不要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否则,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
把语文搞成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对学生太危险。
衡量实验学校和实验老师的标准,就是一个学期的课内能不能把7本书让学生读完。
世界上各国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个阅读量完全也可以通过课堂时间完成。
比如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9年读完400本,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左右。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64本,这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成年人。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族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第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数学是举一反三,我们做了一个例题,然后就会了10个题目。
这是理科学习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初接触“语文主题学习”,许多老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是“主题教学”呢?当代教育名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给出了答案:“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他引导老师们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能力的素养。
”细读深思,李校长的观点是真正基于学生阅读需要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出发点提出的,我也深有同感。
尤其是看了潍坊市李虹霞老师《动物那些事儿》的课堂实录,这种感觉便越发强烈了。
以下是《动物那些事儿》的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在过去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别通读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所有的小学教材课本,大家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了各组的统合,其中有两个小组对动物专题特别感兴趣,“学彬组”和“王晶组”将人教版、苏教版中描写动物的12篇课文全部排版打印,他们还搜集了部分片段、词语、谜语、古诗,最后统合为我们班的“学习课本”,取名为《动物那些事儿》。
之前各小组都进行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现在请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吗?生:好!(“凯若组”汇报展示。
)生1主持: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松鼠》与《鲸》的对比阅读,瞧!我们还有自己的幻灯片呢!(学生操作出示“凯若组”幻灯片)生2:我们发现,《松鼠》与《鲸》不一样的地方是:《鲸》的知识性比较强,而《松鼠》的趣味性性比较强。
它们的说明方法也不同,《鲸》是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
而《松鼠》是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的描写了事物。
师:你们只说了它们的不同点,却没有说它们的相同点。
生3:《松鼠》和《鲸》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是说明文。
生4补充:《鲸》和《松鼠》是说明文,而其他课文是记叙文。
师:对啊,继续讲。
生2:我们模仿说明文,写了一篇作文《猫》,给大家读其中一个段落(投影仪出示)——小猫黑白相间的皮毛上,白显得格外白,黑显得格外黑。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龙文教育
龙文教育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起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尴尬”的产物。
不久前,在江苏省金坛市召开的实验交流会上,他列举那些令语文教师们感到尴尬的事例,想要说明的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曾经是山东一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校长的李希贵,善于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他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
”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
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付出的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还包括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所做的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他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
“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
”李希贵说。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三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
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
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
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
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李希贵主要教育思想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重点词有始有终:念书、思虑、改革。
其主要教育思想简介以下:(一)“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生观李希贵以为学校的力量,第一来自教师。
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辅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
“我以为关注学生应当先从关注教师开始。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
这个目标,只好经过教师来达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任何关爱,只好经过人的传达,才显得真实、感人,谁都没有方法改变。
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讲堂举手投足间,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
他能够春风化雨,也能够让学生‘近墨者黑’。
”李希贵以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实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的素质教育观“教课纲领、教科书规定了应赐予学生的各样知识,可是没有规定应赐予学生的最重要的同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育真实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育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世。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到现在感觉震惊的话。
他在高密一中实行素质教育,正是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
在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以着眼将来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足尊敬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讲堂民主化的教课方式相联合,获得了优异的教育教课成效。
如启动“中学生自我铸造工程”:各样比赛、评选,学生社团活动,自办电视台,有体育节、文化技术节等。
还面向全体供给可选择的教育:开设34 门选修课、 37 门活动课,如三名活动(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
讲堂教课民主化:创建能力培育的土壤,多向沟通,每堂课留出 10 分钟,鼓舞学生提富裕挑战性的问题,睁开自由议论等。
因此他提出的校训是“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不过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要修业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课改革——“语文实验室计划”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李希贵进行了语文教改,实行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取了老师、学生们的踊跃必定,收到了很好的教课成效。
主题学习中的困惑
语文主题学习也让老我感谢到困惑与迷茫,主要困惑有以下几方面:一、学困生无法有效开展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需要学生认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一定量的词汇。
而对于多数学困生来说,他们平时不认真学习,读课本上的教材也很难独立完成。
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让他们去读比课文难度又稍大点的选文,往往很难办到。
如果硬性地要求,必然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
同时,也会激化他们的厌学情绪。
由于研读教材的时间缩短,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也会越来越差。
二、形成重文轻理的局面。
当学生陶醉在语文阅读中,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时。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会减弱,在精力分配上也会更倾向于语文。
因此教数学的老师也就会担心学生一天只知道读书,很少去演算习题,理科成绩会滑坡。
三、文本内容较杂,不宜学生融会贯通。
主题学习的开展,学生的阅读量是空前增加了。
不过学生阅读的质会不会也跟上去呢?丛书的文章选编,李希贵老师进行了精心挑选,也下了很多功夫。
不过因为丛书涉及面广量大,很难保证每篇都精。
因为内容过宽,许多文章的内涵已经明显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范围。
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需多疑问,如果这些疑问长时间累积,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就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部分作品的是不如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学名著的。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在影响着一届届的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开展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其潜在的优势,也要考虑其开展中产生的问题。
以教材为主,以丛书为辅。
结合校情,结合学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有计划地开展好这次试验,打造出符合自己特色的主题学习课堂。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管用多了
语文学科的基础是阅读,比起让孩子坐在课堂背“之乎者也”,阅读对于孩子的帮助可能更大。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一次演讲中谈到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语文老师,他认为,老师家长应呵护孩子的成就感,强化阅读的仪式感,保证在中学毕业前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因为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
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
没有办法,那个时候,乡村学校要聘到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困难。
所以,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将近一个学期,这两个班是没有语文老师的。
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
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
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初一孩子能答高三语文卷奥秘就在从小阅读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来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他说了一句话:“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就讲了这封信,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她们真的是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主要观点
把人民教育“语文主题学习”专辑中,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以学习借鉴。
向规律靠拢―――“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
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
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所以我们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已去学习。
方法上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主题学习做好。
为此,需要澄清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
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
对于文章,老师的指点不需要精雕细刻,不要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否则,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
把语文搞成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对学生太危险。
衡量实验学校和实验老师的标准,就是一个学期的课内能不能把7本书让学生读完。
世界上各国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个阅读量完全也可以通过课堂时间完成。
比如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9年读完400本,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左右。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64本,这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成年人。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族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第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数学是举一反三,我们做了一个例题,然后就会了10个题目。
这是理科学习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
第三,怎么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师要思考怎样把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里。
(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作文,题目为“记一次考试”案例)。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把生活精品化,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能够产生感受和体验的生活,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有的教师非常会做事情,一般没有体验就不让学生作文。
从“语文主题学习”这个角度,我们统一以下三个思想:
第一、一个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生课内阅读200万字。
第二、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
第三,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语文主题学习”需要强调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一定要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要允许和尊重孩子有自已的爱好。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要允许孩子有自已的看法。
特写的年龄阶段,认识水平需要从认知身边的事物开始提高。
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也是愚蠢的。
“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的是你给他的书”
“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
第二个观点:“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不要一外出旅游就一定要学生写游记,或者看了什么书后就一定要写读后感)
第三个观点:“面对教材和包括《丛书》在内的读本,老师和学生一定要有批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