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合集下载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光线不足处,应按要求设置足够照明
监测点
保护措施应到位,未被破坏,保证能正常使用
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巡查人员(项的专项巡视检查。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第六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工程名称:编号: A.0.18-
危大工程部位
施工单位
苏州一建
巡视情况
巡视内容
巡视结果
合格
不合格
临边两护
临边及其它购护应符合要求
基坑降排水
高水位地区,降水措施应规范、有效;降水水位应符合要求
深基坑边界周围地面的排水沟,应规范布置、保持畅通
基坑施工,排水措施应有效,无积水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
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应符合要求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置专用通道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按规定进行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报告应及时、齐全
监测值未超过警报值
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按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足够的安全作业面
垂直作业,上下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2)2.施工测量依据 (2)3.测量部署 (2)4.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2)5.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3)6.沉降观测 (7)7.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及成果整理 (9)8.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1)一、工程概况XXXXXXXX工程位于XX市XXXX,XXXX以南。

该工程包括三栋商住楼(24F),一栋商务综合楼(21F),裙房4F,地下室一层。

该项目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8000m2,基坑周边长约540m;基础开挖深度约为7m。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750m。

作业内容:对本工程裙房、1#、3#、5#、6#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进行沉降观测。

二、施工测量依据2.1 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测量布置点图2.2 《工程测量实用技术手册》2.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5 《建筑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三、测量部署3.1测量仪器:表3-1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4.1、校核水准控制点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控制点K1(+5151.756,+3990.412)和K2(+5158.199,4055.586)点,作为建筑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施测前对给定的水准控制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往返复测,前后视距尽量等长,以确保精度,若实测高差平均值与给定高差值之差小于±4n时(n为实测站数),或±20l(l为测线长度,KM为单位),所给水准点符合要求。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面工作基点控制网应符合下表规定:表4-1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一二级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5-1 一、二级水准测量观测方式建筑变形测量应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进行观测。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外界因素影响情况。

沉降观测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22. 53M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观测性质测量仪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见证观测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相对标高(m)第-次2013年2月28日标咼(m)沉降量(mm)本次累计M :-2.2 -2.2 0 0-2. 25-2. 251 1 1 M 3 -2.1 -2・1 0 0 M, -2.3 -2. 301 1 1 M 5 -2.32 -2. 32 0 0 M G-2. 23-2. 23仪器名称:水准仪工程进度 状态架空层层顶梁板施工 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22. 53M工程进度 状态一层顶梁板施工 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观测性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见证观测观测 点编 号观测点 相对标高(m) 第二次2013年3月30日标高(m)沉降量(mm)本次累计-2・2-2. 201 1 1-2. 25-2. 252 1 2 M 3 -2. 1 -2. 101 1 1 M I -2.3 -2. 302 1 2 M 5-2. 32 -2・ 322 2 2 Ms-2.23-2. 23111仪器名称:水准仪测量仪器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22. 53M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观测性质测量仪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见证观测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相对标高(m)第二次2013年4月7日标咼(m)沉降量(mm)本次累计M :-2.2 -2. 202 1 2-2. 25-2. 252 0 2 M 3 -2.1 -2. 101 0 1 M, -2.3 -2. 303 1 3 M 5 -2.32 -2. 323 1 3 M G-2. 23-2. 23212仪器名称:水准仪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施工 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4页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22. 53M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 15 始观测性质丄程地点 测量仪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见证观测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相对标高(m)第四次2013年5月10日标咼(m)沉降量(mm)本次累计Mi-2.2 -2. 203 1 3 M 2 -2.25 -2. 253 1 3 M 3 -2. 1 -2. 102 1 2 M I -2.3 -2. 303 0 3 M 5-2.32 -2. 323 0 3 Me-2. 23-2. 23313仪器名称:水准仪MsM BMa工程进度 状态 三层顶梁板施工 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扌艮验申请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检验(建)表5. 1. 7-2 共页第页。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22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年月日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2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9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26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编制观测方案,并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隔 10-15m 或每隔2-3 根柱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变形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扩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15m 而地基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在承重内墙中部设内墙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的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 4 个。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现在有些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基础筏板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拿到图之后一定把这个地方看好。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每加高 1-5 层(砖混结构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不同施工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 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 2-3 月观测一次。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测量的成果和记录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供项目工地参考。

一、沉降观测点1、沉降观测点的留设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首先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可设置在以下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

根据经验,观测点上方至少1000mm范围不得有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详见附图1、附图2)2、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保护:沉降观测点可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安装。

二、沉降观测记录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按照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零米以下基础施工完成后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做好临时沉降观测记录。

待零米以上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换成永久沉降观测点。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包韬昌学号:1041629126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指导教师:王建强实习时间:2012.11-2013.5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目录绪论 (2)一.实习简介 (3)1.1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 (4)1.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特点 (4)1.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5)1.4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频率 (7)2.1水准测量法 (7)2.2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11)3.1工程介绍 (13)3.2监测任务及监测项目 (13)3.3工作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坐标系统 (13)3.4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14)3.5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5)3.6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 (17)3.7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结 (18)3.8沉降观测成果展示 (19)4实习体会与结束语 (35)致谢 (37)参考文献 (38)绪论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

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

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

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

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二.实习目的及要求: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基坑巡查记录表

基坑巡查记录表
检查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核查意见:
安全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核查结论:
工程师(签名): 年 月 日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情况整改结果保证项目施工方案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施工方案针对性强能指导施工;基坑深度超过5M设有专项支护设计。
2
临边防护
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设有临边防护措施;临边及其它防护符合要求。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设置的通道符合要求。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经过验收;挖土机作业位置牢固、安全;挖土机作业时,不得有人员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按照规定程序挖土或超挖;司机持证作业。
8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按照规定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按照规定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9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设安全立足点;垂直作业上下设隔离防护措施;设置足够照明,光线充足。
3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符合安全要求;特殊支护的作法符合设计方案;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立即采取措施调整。
4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设置有效排水措施;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采取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措施。
5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符合要求并有措施。
6
一般项目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一、观测点设置1.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个独立基础或每道工序的每次作业区域的两侧各布置不少于2个观测点。

2. 观测点钢筋笼与主筋焊接牢固,顶部锯平,高度与保护层厚度相符,不得高出或低于混凝土面。

3. 观测点的埋设深度与建筑物一致。

二、观测周期1. 第一次观测必须在设备安装或基坑开挖后24小时内完成。

2. 在施工期间,应每增加荷载5000N增加一次观测,如果沉降观测点中间有间断,在再次施工前应重新进行观测。

3. 沉降观测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时进行,一般性项目,应在设备安装或单体调试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其后第一个月应至少观测一次。

一般可按每一观测周期不超过±3mm的精度要求,按最后一次沉降观测点调整后逐次累计计算出本工程的结构沉降完成量。

三、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应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精度不应低于二级。

其中观测点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级,各变形阶段相邻周期的变形量及沉降速率的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级。

四、数据记录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校核,并制作沉降观测表。

同时应利用沉降数据绘制沉降曲线,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沉降情况。

五、数据分析根据每次观测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等处理。

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建筑物的地基最终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参数。

六、异常处理当发现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数据变化大、出现负值、不收敛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如重新设置观测点、延长观测周期、增加观测频率等。

同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告情况并共同协商处理方案。

七、质量保证为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质量:1. 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应具有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观测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且在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和清洁。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开挖深基坑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会对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沉降的影响。

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的基坑挖掘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详细描述了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

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外围为止水帷幕墙。

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

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 工程地质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 水文地质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

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

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大,富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弱。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通过对基坑现场的观测,掌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如果变形增量超过了允许值,要及时预警,从而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采集数据信息,为基坑挖掘施工提供信息化依据。

2.2 监测依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3 监测方案3.1 布置工作基点根据现场的工作条件,要将工作基点布置在利于监测的地方,并且不能受到基坑的影响范围,根据场地的观测条件,设置1个沉降观测的水准网,每个网内设置3个观测基点。

3.2 监测内容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