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程为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口耳目》一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口、耳、目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同时,通过探究“耳朵能够听到什么?”“眼睛能够看到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口、耳、目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地说出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嘴巴说的事物;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口、耳、目的基本概念;2.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嘴巴说的事物;3.如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其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展示图像:一只猫;2.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这只猫,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猫的特征;3.教师推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用眼睛看到的东西还有哪些,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能想到的用眼睛看到的事物;4.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用眼睛看到的事物进行分类,如:眼睛能看到的动物、眼睛能看到的植物等。
讲解1.教师简要讲解口、耳、目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事物,带领学生思考口、耳、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实践1.学生观看一张介绍五官的图片,描述每个五官的作用;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别用别人的耳朵、眼睛、嘴巴等来实践发现问题;3.学生观看五官相关的动画视频短片,加深对五官的理解。
反思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重点;2.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反馈和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1.本节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有图片引导,又有实践体验,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口、耳、目的基本概念;2.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发现和探究中进步;3.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加深学生对五官相关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朗读故事,能够表述自己的听后感;2.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在发言中遵循基本礼仪。
教学内容课文介绍本课为《口耳目》,通过讲述小学生小虎因贪玩而放学迷路,遇到好心的司机大哥帮助,最终得以顺利回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虎通过打听、询问和观察等方式学会了询问路线和认路,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课文的主题:积极向上,勇敢探索。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述故事老师向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再请学生简单复述一下所听到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课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读一段,分析一段,理解句子的含义,强化语文听说能力。
同时,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第三步:情感体验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提问或者情境还原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分组活动老师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为小虎,一组为司机大哥,让他们自由发挥,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讨论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根据故事中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语文艺术活动老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相关的语文艺术活动,如画画、编剧本、写寓言等等,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2.阅读分析法;3.情感体验法;4.分组讨论法;5.语文艺术法。
教学工具1.教材;2.课件;3.课件配图。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提高听说、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会基本的语文学习技巧,增强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结《口耳目》的教学,既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学习活动,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强对语文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001]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001]一、教案1.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第1、2课的篇章。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个人看法并表示出自己的意见。
3.能够听懂教师的提问,并作出正确回答。
4.能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与教师提问相关问题。
1.2 教学重难点1.语文素养的提高。
2.对于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总结。
1.3 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方法。
2.自主学习方法。
3.课堂讨论方法。
1.4 教学过程1.4.1 Class 1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口耳目》这一课,帮助学生们理解文章的意义。
2.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课文的语言特点。
3.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同时第一次进行语言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1.4.2 Class 21.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让他们展示个人的练习结果。
2.学生进行同桌间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强语言和表达能力。
3.教师阐述课文的中心思想。
1.4.3 Class 31.学生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归纳和总结。
2.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
3.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1.5 教学评估1.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机与准确性。
2.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反思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较为自由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能够参与得更多,并能够更快的理解到对应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也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过程,特别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了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或是思考发表的个人看法不够自信,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借助语言游戏、交流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们逐渐克服自己的困难。
总之,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发现了一些教学进步的空间,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方法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定会有大幅提升。
《口耳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口耳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口耳目”是感官器官,能够感知外部信息,使生命得以正常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
二、教学重点•掌握“口耳目”这三种感官器官的名称和基本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口耳目”这三种感官器官的基本功能。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1. 自我感官体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双目观察教室,用耳朵听课室内的声音,用鼻子闻闻教室内的气味,同时让学生触摸桌椅、板凳、门窗等物品,了解“口耳目”这三种感官器官的基本功能。
2. 互动体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多种感知游戏,比如:•看物品猜名字;•听语音猜单词;•通过嗅觉、味觉区分物品;•用手摸物品猜是何物。
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通过“口耳目”感知外界各种信息,增强对外部信息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3.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口耳目”这三种感官器官的基本功能,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感官能力。
五、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游戏法等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参与互动课堂的表现,适时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励学生自我体验和互动体验的积极性。
2. 学生活动记录评价让学生自己画出教室内的物品,标注出自己用“口耳目”能够感知到的信息,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感官器官功能的观察和理解。
3. 课堂提问评价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主要是以感性认知为主,通过自我体验和实践互动,辅以简单的理论概括,让学生对“口耳目”这三种感官器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认知的深入。
反思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内容偏简单,可以在互动游戏环节中注重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吗?
5.认识“目”字
(1)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老师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让学生明确:“目”就是眼睛)
(2)出示目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古象形文字。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目”字是怎样写的。
2.教师带读课文一遍。
3.学生在文中圈出“站、坐”两个生字,认读。
4.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课文,纠正发音。
“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多示范。
5.理解课文。
(1)看看课文插图,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3)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讲话、吃饭、喝水……)
(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词吗?(口语、入口、开口、口水、口才、口罩等)
4.学习“耳”字
(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左耳垂。
(2)出示耳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耳朵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看一看甲骨文的“耳”字,老师:“这个字太难记了,我们来认识现在的耳字。”
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分析《口耳目》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之一,主要以启蒙性质的片段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旨在通过该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通过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点: 鼓励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口耳目》的内容,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义和思想。
•掌握基础语文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超越简单的理解,进行表达和创作。
四、教学策略1. 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 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或小故事引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讲解•分段讲解《口耳目》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思想。
3. 语文写作训练•给予学生关于《口耳目》内容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4.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语言规范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3.口耳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 3. 《口耳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通过课文《口耳目》初步了解文字与声音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及文字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字与声音的关系。
•难点:运用文字描述声音。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2.素材:与声音有关的图片、道具3.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的声音,并提问声音有哪些特点。
2.播放声音: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学生听声音,猜猜这些声音是什么,并展示相应图片。
第二步:课文学习(10分钟)1.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口耳目》,引导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文字和声音的关系。
第三步:交流讨论(15分钟)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声音,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声音。
2.展示讨论结果: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进行讨论。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声音描述比赛:学生听声音,用文字描述声音,展示给全班。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文字与声音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2.收集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用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文字与声音的关系展开,通过生动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增加更多的语音描述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与文字的关联。
以上就是本节课《口耳目》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023一年级口耳目教案(通用8篇)
2023一年级口耳目教案(通用8篇)2023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6个生字,认识笔画“竖”,会写“十”1个字。
2、借助图画,尝试建立图、古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象形字。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今天有很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因为他们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可棒了!我们今天要把自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信心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听说啊在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神奇而有趣的象形字,它们既是字又像是一幅画,关于象形字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你们想看吗?(播放《仓颉造字》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今天田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进入汉字王国,去认识一些有趣的象形字。
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二、图字对照,领悟识字方法。
1、认识“口”。
(1)(出示嘴巴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a、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一张嘴巴”等。
关注嘴巴的样子是“张开的”。
b、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个符号呢!猜猜它会是什么?(2)嘴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口”。
这个符号就是古时候的“口”字,和图片嘴巴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是啊,这个“口”字就是古人照着嘴巴的样子画出来的。
(3)今天的“口”字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出示“口”字)这中间经过了很多的变化呢!——(展示“口”字演变过程)解说:“口”字刚刚造出来时,和嘴巴的样子很像,还有向上翘起的嘴角呢!慢慢地,口的形状变方了,但是嘴角还留着,后来嘴角没有了,字的形状变得更方了,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口”字。
(齐读)(4)虽然“口”字的形状改变了不少,但还是跟张开的嘴巴有点像,看到这个“口”字,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它指的是——嘴巴。
你的嘴巴能干什么呀?你能说说和“口”有关的字或词语吗?(指名说)(对啊,像嘴巴一样打开的口子,我们也用这个“口”,比如“门口”、“出口”……)(5)中国的古人就是这样,依照事物的形状画图造出了汉字,为了书写方便又不断地变形、改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汉字。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一)教案: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认读生字词造句。
2. 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4.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造句。
教学准备:1.《口耳目》课文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谈论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3.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Step 2:听说读写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3. 练习生字词,造句,并与同伴分享。
Step 3:分析课文1. 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Step 4: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 学生上台依据已学内容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2.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频繁,增强了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二)教案:教学内容:《天地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 通过观察插图,初步了解天地人的概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口耳目》。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口、耳、目”,学会用口、耳、目进行生活实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口、耳、目”,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口、耳、目”的认识和运用。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提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哪些器官?2. 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口、耳、目”。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3.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用“口、耳、目”描述身边的事物,进行语言实践。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口耳目》2. 生字:“口、耳、目”3. 课文内容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口、耳、目”描述你的家人,不少于50字。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的耳朵很灵敏,能听到很小的声音。
她的嘴巴笑起来像月牙,很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生字“口、耳、目”,让学生观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的巩固情况,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编写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口、耳、目”的认识和运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口耳目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口耳目。
2.能够正确区分各种声音、语音并能正确朗读。
3.能够用活泼明快的语调、响亮的声音朗读诗歌。
4.能够听、说、认读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各种声音、语音并能正确朗读。
2.教学难点:声音与语音的辨析。
三、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教学示范法。
四、教学内容1. 学习《口、耳、目》教学步骤步骤一:呈现老师将课文呈现在课桌上,大声读一遍,让学生跟读几遍。
步骤二:试读将课文分段让学生试读。
步骤三:配合肢体动作将课文分段,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朗读。
步骤四:合作阅读学生分成小组,跟老师一起合作阅读,并录音。
步骤五:情感朗读学生在认真理解前提下,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加入感情。
步骤六:巩固老师设计巩固内容,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巩固。
步骤七:拓展老师布置学生自主拓展,扩展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2. 学习鸭子叫呱呱的词语教学步骤步骤一:呈现呈现与鸭子叫声有关的词语,并解释含义。
步骤二:听音辨词老师播放鸭子叫声,让学生听辨词语并擂台比赛。
步骤三:模仿鸭子叫声老师模仿鸭子叫声,学生跟着模仿。
步骤四:学习鸭子叫声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编排相应的动作,并学唱鸭子叫声音乐。
步骤五:巩固老师设计巩固内容,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巩固。
步骤六:拓展老师布置学生自主拓展,用其他动物的叫声编排相应活动。
五、教学效果评估1.英语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中讲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学生自行回答。
2.放一段拼音发音的录音,请学生在纸上写出拼音。
3.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进行读音测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能够听、说、读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3.能够理解并朗读字词:耳朵、声音、眼睛、白云、嘴巴、话。
4.能够进行合作活动,培养他人间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的理解。
2.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口耳目器官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口耳目。
2. 新知识的掌握(25分钟)1.学生自由表达对口、耳、目器官的认识。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教师呈现课文中的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帮助学生了解口耳目协调的功能。
4.学生模仿朗读句子,理解其中的字词。
3. 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2.小组内相互合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利用口耳目器官的特点,表述动物或人物的特征和故事情节。
4. 练习和巩固(10分钟)请学生回到座位,练习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并搜集数据,找出每个小组最有特点的表达和语言。
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什么是听力呢”“什么是话术呢”“什么是声音呢”等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2.在掌握新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操纵实物、图片等来展示器官的形态和特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采用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口”、“耳”、“目”的基本概念。
2.学习能够正确辨认和朗读汉字。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心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
2.学习正确辨认和朗读汉字。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三、教学过程1. 环节一:导入通过PPT等方式呈现全班同学的照片,让学生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认识彼此。
2. 环节二:学习【课前准备】PPT、小黑板、橡皮擦、白板笔、教案及学生教材。
【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教材,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读课文《口耳目》。
2.介绍全班同学的“口”、“耳”、“目”,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部位和功能。
3.结合教材教学,“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
4.教师现场选择一些汉字进行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读出来。
5.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口”、“耳”、“目”,看看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如何,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改进。
3. 环节三:练习1.让学生围绕“口耳目”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2.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口头表达。
3.老师回顾学生的表达内容,指导学生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总结。
4. 环节四:作业1.让学生记录日常中自己对“口”、“耳”、“目”表现出的优良习惯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10个字进行默写。
四、板书设计物品口耳目功能发音、交流听声辨音观察、辨别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基础性的语文课,通过介绍“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器官,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
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PPT、课堂讨论、口头表达等),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核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口耳目》(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字词含义,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含义,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发现生字“口、耳、目”。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3. 认识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讲解生字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4. 写字指导(1)教师示范书写“口、耳、目”,学生观察笔画、结构。
(2)学生按照书写要求,独立书写“口、耳、目”。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错误。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耳目》这篇课文,认识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我们理解了字词含义,培养了识字、写字能力。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热爱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
2. 家长协助,用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 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口耳目》口耳目手足舌牙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教学过程”环节中,对生字的认识和写字指导。
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口耳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身体部位“口、耳、目”,学会相应的汉字,理解这些字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口、耳、目”,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身体部位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字“口、耳、目”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汉字“口、耳、目”的读音、结构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卡片、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不同的人脸,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口、耳、目的位置和功能。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展示汉字“口、耳、目”,引导学生跟读并认字。
(2)讲解汉字的笔画、结构和书写顺序,示范书写。
(3)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进行简单表达,如“我用手捂住耳朵,听不见声音。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用口、耳、目组成一句话。
”示例:我用耳朵听妈妈讲故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口、耳、目”组成句子,并写在练习本上。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口、耳、目”描述生活中的场景。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口耳目》2. 内容:汉字:口、耳、目结构与笔画例题:我用耳朵听妈妈讲故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口、耳、目”各写一个句子。
(2)观察家人或同学,用“口、耳、目”描述他们的特点。
2. 答案:(1)示例:我用嘴巴吃饭。
我用眼睛看动画片。
我用耳朵听音乐。
(2)示例:妈妈的嘴巴弯弯的,像月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其他部位,如手、脚等,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汉字“口、耳、目”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导语】《⼝⽿⽬》⼀课属于看图识字,课⽂分两部分:第⼀部分是⼀幅含有⽣字的图画,画⾯展⽰了学⽣熟悉的⽣活场景,对应的五个⽣字都是他们熟悉的⾝体部位的名称。
第⼆部分提供了与⾝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物形象让学⽣感知“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幅是⽣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体部位名称的词“⼝、⽿、⽬、⼿、⾜”;第⼆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如风,卧如⼸。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卧的⽣活习惯。
⼆、学情分析 这⼀课的识字与⼉童的⽇常⽣活联系得⾮常紧密。
课⽂的学习遵循这⼀阶段的⼉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熟悉的⽣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认识⾃⼰⾝上的⾝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形象地感受到各⾝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的意义。
学⽣在⽇常⽣活中说⾝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般都是⽤双⾳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朵”,⽽教材中是⽤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标 1.看图对照,认识“⼝、⽿”等7个⽣字。
2.会写“⼝、⽬”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
联系⽣活了解坐、⽴、⾏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容易与⾳近字“⽊”混淆,教师要重视“⽬”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理解。
“坐”是⼀个动词,在⽣活中学⽣容易与“座”混淆。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口、耳、目”,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掌握基本句子“我有嘴巴,我会说话。
我有耳朵,我会听话。
我有眼睛,我会看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口、耳、目”,并能正确书写。
2. 使学生学会词语“嘴巴、耳朵、眼睛”,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口、耳、目”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重点:词语“嘴巴、耳朵、眼睛”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嘴巴、耳朵、眼睛的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学习生字“口、耳、目”,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讲解书写方法。
(2)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词语描述自己或同学。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字:口、耳、目2. 词语:嘴巴、耳朵、眼睛3. 句子:我有嘴巴,我会说话。
我有耳朵,我会听话。
我有眼睛,我会看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词语“嘴巴、耳朵、眼睛”各造一个句子。
答案示例:(1)我的嘴巴能唱歌。
(2)我的耳朵能听见小鸟的叫声。
(3)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2. 抄写生字“口、耳、目”,每个写5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器官的作用,尝试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字“口、耳、目”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词语描述自己或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 学习新笔画“横折”,会写“口、目”这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摸五官”的游戏。
师喊口号:“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学生用右手摸到指定位置。
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识字
1. 引导观察图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九页,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
“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
”
2. 图中还有几个生字,看一看,你认识几个?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3. 学习“口”字
(1)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老师的口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声母;再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韵母。
大家猜的都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老师让你看着我的口形,你却看着我的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嘴”就是“口”。
)大家说得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那么右下角像什么呢?对,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
后来,人们把口字进化成这样的。
(3)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讲话、吃饭、喝水……)(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词吗?(口语、入口、开口、口水、口才、口罩等)
4. 学习“耳”字
(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左耳垂。
(2)出示耳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耳朵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看一看甲骨文的“耳”字,老师:“这个字太难记了,我们来认识现在的耳字。
”
(3)你能用耳字口头组词吗?(耳朵、左耳、右耳、耳光、耳机、耳环等)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吗?
5.认识“目”字
(1)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老师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
(让学生明确:“目”就是眼睛)
(2)出示目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古象形文字。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目”字是怎样写的。
6. 图字对照,认记“手、足”两个字。
(1)出示图片和字,学生看图说说,图片上画着什么?
(2)记忆字形,交流学生的识字方法。
(3)在体育活动时,哪些运动主要靠手,哪些运动主要靠脚。
师小结:我们人体器官的作用还真大,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哟!
三、学写“口、目”两个字
1. 认识新笔画“横折”。
2. 让学生观察“口、目”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师范写“口”字,学生跟老师书空。
看,这个口字四四方方的多漂亮,今后,我们就把口写成这个样子。
3. 师板书“目”字,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里边一定要写成两横。
4.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将“口、目”各写4个。
巩固练习: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口、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生字。
2.会写“耳、手”这两个生字和撇、弯钩两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在生字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天、地、人、你、我、他、口、耳、目、手、足、上、下”。
二、学习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带读课文一遍。
3. 学生在文中圈出“站、坐”两个生字,认读。
4.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课文,纠正发音。
“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
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多示范。
5. 理解课文。
(1)看看课文插图,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
(2)出示挺拔的松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站如松”的意思就是站立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直立,不要东倒西歪,要像松树一样挺拔。
“如”的意思就是“像”。
(3)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
(4)出示座钟图片,讲解“坐如钟”的意思就是坐要有坐样,要端端正正,像座钟一样。
(5)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行如风:走路时象风一样快而有力。
卧如弓:睡觉时身体弯曲得弓一样,侧卧更舒适。
三、学写“耳、手”两字。
1.认识新笔画“撇”和“弯钩”
2. 让学生观察“耳、手”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师范写“耳”字,强调笔顺。
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
请注意最后一笔竖是悬针竖(像吊着一根针),起笔重,向下行笔直,然后轻轻收笔。
这一笔就像耳坠,可要写长一点。
3. 师板书“手”字,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最后一笔弯钩沿着竖中线写,弧度不要过大。
4.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写。
5. 反馈、评价。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有关人体器官的字宝宝,并且知道了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要像课文里说的那样做哦!
巩固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 口耳目
口目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