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结题报告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研究、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一、问题的提出数与计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计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基础知识的研究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计算错误率偏高和计算速度偏慢都严重干扰和阻碍了整个数学课程的研究,学生也很难在研究中体验成功获得胜利感,减少了研究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想法,认为数学研究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一位学生有再好的头脑,计算能力不强,他怎能顺利解答问题?何以体现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只有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研究成绩。

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研究到一些数学思想,可以强化口算、笔算、估算等计算方法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提出了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重视数学计算,培养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数学上,计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

计算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映射。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包括加、减、乘和除等法则运算,有口算、笔算、估算等形式。

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相识的数学式子。

二、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 2 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产生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995年我省普教室创立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这一课题,首先提出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前瞻性的课题精神与2001年国家教委提出的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不谋而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间捕捉数学问题,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思想,提高数学修养。

这也正是“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我校课题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先后确定了两个子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和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1、探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探索“问题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最佳结合途径, 3 让学生从“书本数学”回归到“生活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⑴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寻找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谢谢欣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研究活动。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视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数学基础知识来教数学,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数学研究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常识和办法办理简朴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胜利的体验。

谢谢欣赏谢谢欣赏3.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加强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充分开辟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

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

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

(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在“微课”一词诞生之前,国内常见的类似惯用表达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

作为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之一,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

他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征表1 中国期刊网的数据检索基于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可知目前对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研究概况•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结论和成果目•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概况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背景和意义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研究;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4)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的资源和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过程本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2)调查研究,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及问题;3)实验研究,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4)实践验证,总结提炼出实用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1)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2)构建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3)研发出一批实用的数学课程资源;4)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和结论VS02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定义和类型定义课程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作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素,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农村重点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重点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精心整理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

”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认为农村小学“信息贫乏,(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联系:①研究领域是一致的。

都限定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个领域内。

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

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区别:①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在我们学校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②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

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校中,大多学校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有的是县级市的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都比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起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陶行之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要研究在本土化环境中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着力点和途径,前者是开发的方向问题,后者是开发的措施问题,只要指向明确,举措得当,就能使乡土课程资源凭借“双极”互动的运行机制,不但具有广泛性、地方性,又具有特色性;不但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具有生成性和持续发展性。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教师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对一堂小学数学课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旨在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报告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课堂环境的准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评价和总结。

二、课堂环境准备在课堂环境准备上,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互动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室内的物品布置整齐、有序,并贴满了学生们完成的数学作业与数学题目的图纸。

其次,教师在课堂前准确地准备好了所需的教学材料,包括数学题目、活动工具和学生作业。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三、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物质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其次,教师倡导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设置自主探究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师注重多元评价,采用了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评价和总结通过观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这堂小学数学课例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境准备充分,课堂秩序井然;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活动和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农村重点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重点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重中之重.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重要障碍.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势在必行.农村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认为农村小学“信息贫乏,课程资源也就贫乏”的认识和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数学实践的时空,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并力求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研究,体现数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因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及学校整体的发展.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为了了解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着.我们发现国内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不很多,也没有较出色的研究成果.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联系:①研究领域是一致的.都限定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个领域内.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区别:①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在我们学校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②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校中,大多学校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有的是县级市的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都比较好.而我们学校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小学,各种条件都比较艰苦.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如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发展服务.③研究的本质不同:我们进行的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所谓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我们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生成的发展,而不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面临退化、淡化甚至消亡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是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习得数学知识与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人生基础.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我们试图通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的运作机制,即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积累相关材料,建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模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起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②陶行之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在在的教育资源.③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两者相互对立,各执其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综合两派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是三元交互作用形成的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交互作用模式说明: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决定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控制的,而是由个人的行为、个人的认知、情感等内部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的.五、研究内容、方法1.研究内容①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研究在本土化环境中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着力点和途径,前者是开发的方向问题,后者是开发的措施问题,只要指向明确,举措得当,就能使乡土课程资源凭借“双极”互动的运行机制,不但具有广泛性、地方性,又具有特色性;不但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具有生成性和持续发展性.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找到着力的突破点,采用务实高效的举措,建立动态的长效的运作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人,从被动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共同建构者.为此将主要从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建立学校网站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两个平台进行探索.③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才能构建起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效的具有可操作的多元整合的运作模式,用以指导和管理基于现实生活中乡土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研究方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六.研究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2月.课题组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成果.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①以调查分析为起点,确立研究的起始目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有哪些乡土资源可供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发和利用.针对现状,设计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②着眼整体联动,着力构建本土化环境下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在课程资源多元结构的情况下,其开发和利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易变性,必须构建起本土化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③注重务实多样,着力寻求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途径.一方面乡土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财力、物力、人力、网络设施等条件相当有限,要在这种反差下发展性地开发出乡土课程资源,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开发无果.④有效生成,着力探索本土化环境下发展性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模式 .实践证明,没有相对稳定的模式规范,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出现随意、无序乃至流产的局面.因此只有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又要用发展性思路不断修正、超越模式,才能保证乡土课程资源动态化、可持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纵观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还是不够充分,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

小学数学多为单篇的教学模式,学生认知和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这样的教学已不适合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而单元整合教学侧重了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等特点,学生也易于接受。

另外,我校是一所单轨制完全小学,位于农村。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数学课程整合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基于此,我确定了本次《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统整、开发、重组、优化、融合等整合形式实现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以达到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之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开展了“单元教学”,他的学生克伯屈提出了单元教学法。

20世纪二十年代,单元教学法提升为教学论的思想,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校,都在探究学习单元整合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五四运动之后,单元整合教学的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到八十年代末,单元整合教学受到了重视。

20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开始了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

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整合教学的模式又成为了数学教学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

而本课题《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案例研究》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我国现也已有一些关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案例研究还有待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关注了数学知识的整体关联,并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开展进行。

另外,本课题的研究也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不但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化,还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了我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

《xxxxxxx》结题报告执笔:xxxx结题报告要求:1、要具体详实有内容,要能真正支撑研究成果,牵涉到较多数据的,要统计列表,直观呈现;2、问题陈述要清楚,不可大而化之,笼统概说;3、任务具体,责任分工到人,呈现研究过程要清楚有效;4、研究方法要具体指出在研究过程怎么运用的;5、成果要明确具体,分层次,多样性,既有研究实施者的成果,也要有实施对象的取得的成效,成果,有理论成果,有实践成果,成果要有前瞻性,能动态发展性,实践性强,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强。

6、该有的结构和内容都要俱全,不能随意增减,甚至搞创新。

7、校级课题结题报告一般字数为5000-8000,县级7000--9000,州级10000-1500,省级10000--25000。

8、结题报告要完整全面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做此课题,此课题如何研究的,此课题结果如何。

要求主题集中,思路清晰,亮点凸显,逻辑无误。

范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价值(标题字体为黑体,可不加粗,正文标题比正文内容要大一号,一般而言正文大标题为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为四号黑体,正文为小四仿宋体,不加粗,若无二级标题则一级标题可为四号黑体)内容提示:1.可先总括后具体分步阐述。

2.既可以分为背景和意义价值二项来阐述,也可以合起来阐述。

课堂教学模式在当下的国际教育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因为它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把握领会后的科学而系统的操作体系。

高瞻的教育目标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如何实现二者现实的连接,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如美国“伯克莱”教学法,案例教学(case study)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等都是其代表,这些教学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我国的十大教学模式也是根据各自的区域学情而开展的,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7A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7A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GG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信中心小学高霞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学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提高学习兴趣。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迫切希望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从研究以来,已经历了半年多的发展历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讨、广大师生的协作配合下,我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扎实开展活动,努力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形式、内容、策略等,获得了一些收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存在着一些疑惑,现就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策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合作、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认为,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1、组建一支年青型、研究型的研究团队。

本课题组成员由常信中心小学一些年青骨干教师组成。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结题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教学一般是按如下的教学环节进行:“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小结——练习”,其中,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不仅发生在一节课的结束,也发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结束。

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常常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常常重视对学生反复训练,而忽略帮助或指导学生通过小结把书本“读薄”, 提炼出精华。

最近听了几节数学课,促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小结?难道就这么一句“对于这个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呀?”……来结束吗?这样的小结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农村学校学生是无效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参与率就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那么在数学课堂小结阶段怎样才能够做到“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相对完整”和“回味无穷”的基本要求呢?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小结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小结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鉴于此,我们申报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研究”,旨在使我县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

学生要健康发展,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其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小结也不可忽视,无效的或说是低效的小结将会有碍于学生学习整堂课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但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读懂题目,谈何理解。

因此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曾因此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阅读是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必要手段。

小学数学阅读资源的开发: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着眼于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各种软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即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学校教育和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 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显性资源,开发隐性的数学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学文化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

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

生动丰富的阅读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阅读资源与教科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地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阅读资源开发的研究起主要指导作用,要求课程教学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

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

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

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

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

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

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

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

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

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1、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

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

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

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四、研究目标:1、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内容。

2、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数学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3、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5、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研究内容:我们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数学课程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成四个方面:一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二是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三是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应用、四是其它资源开发应用。

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过程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3、行动研究法。

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

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4、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方法和途径,应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

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了解课程资源的分布,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七、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6.9—2007.1)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07.2—2008.1)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08.2—2008.9)实验总结阶段。

对整个实验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实验材料,写好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实验成果作出鉴定,积极做好实验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

八、研究措施: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成立研究小组,落实研究计划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此项课题由溧阳市小学教学能手陈军老师任组长并主持研究,研究成员均为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老师。

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才力量。

2、建立了教科研究制度。

我校先后出台《竹箦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竹箦中心小学教科研奖励办法》,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教科研行为。

3、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

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直接写入《竹箦中心小学岗位考核方案》,年终按各自的研究成效分配酬劳。

并在发挥老师间相互竞争、自主研究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发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他们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培养数学骨干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结合我校数学教学与研究实际,本着以科研促提高的宗旨,初步培养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数学教师队伍。

同时加大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参与活动及比赛,以提高其学科教育能力。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输送部分骨干参加省、市级数学新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力量,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其他年轻老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营造资源氛围,开发应用资源(一)开发校内课程资源:1、开发教师自身资源:(1)开发和应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资源。

让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教师用自己的情感输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语言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资源包括导语、结语、评价语。

(3)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体态语能生动、形象、鲜明地揭示概念的属性,描述抽象数量关系的具体特征。

教学中应让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情感神态等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2、开发学科知识资源:(1)本学科中的资源:①开发本学科中的人文资源: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中外数学、古代数学的研究成果等。

②开发本学科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情境设计,数据计算,教育学生要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滴水,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通过地图展示,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

③开发本学科中的系统知识资源:就是要把数学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定的体系。

如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这三者归纳整理在一起进行教学或复习。

(2)开发其他学科中的资源:①开发语文学科中的资源:语文是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中蕴含大量的词汇、丰富的语句和优美的篇章。

我们可对语文学科中所藏有的数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

②开发科学学科中的资源: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

③开发体育学科中的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用体育活动或体育知识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应用体育知识、体育信息来设计习题。

④开发美育学科中的资源:把美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

3、挖掘教学生成性资源:(1)挖掘教学中学生的优点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它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加以挖掘,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挖掘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学生理解的偏差,思维的不深入,看待问题方式的不同,导致学习中错误的发生。

如何利用这些错误,把它视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纠正利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3)捕捉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潜能,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中要多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及师生互动生成资源。

(二)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1、利用生活化资源:(1)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

(2)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把数学学习与生实际活相联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综合应用。

2、利用图书报刊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